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论述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绪论)1、教育学:(P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学科。
在我国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2、实验教育学:(P15)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
它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但它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惟一有效方法,走上了教育学研究中“唯科学主义”的迷途。
3、文化教育学:(P16)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等人。
这种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过程,既不能采用纯粹的概念思辨来研究,也不能依靠实验教育学的数量统计方法来研究,而必须采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它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
不足之处表现在它的思辨气息很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4、制度教育学:(P17)制度教育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是乌里、瓦斯凯等人。
认为教育制度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建立教育制度来完成社会的改革;其缺点在于过分地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显得不科学,缺乏说服力。
5、批判教育学:(P19)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新的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鲍尔斯、金蒂斯等人。
他们认为当代学校教育是造成社会不公平的根源,其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通过对他们进行“启蒙”来消除学校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第一章)1、教育:(P36)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答: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就是要坚持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把好“出口”这一关。
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教学。
为此,首先应提供更多选修课程,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修课,互相承认学分,使学生在专业方向、知识结构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其次,改变教学方法,开设学习学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更多地采用自学指导式的教学方法;最后,应加大学习时间的弹性,允许学生按自己的学习进度完成学业。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答:高校教师主导作用,应更多地体现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术思想的启发,研究方法的训练。
而学生的主动性,则体现在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去摸索,学会思索和探索,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这中间,教师要做的,是为他们指引方向,使他们少走弯路。
但是,路还是要让他们自己来走才行。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答: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性,主要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就是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融会贯通在学科教学当中,而不是在学科教学的课堂上讲唯物主义的教条。
其实,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是科学思想的哲学总结,它与具体科学理论的关系,是一种抽象与具体、低级与高级的关系。
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在物理学早期的发展史上,就有着很生动的一些事例。
在那个时期,物理学知识还很少,很不完整,人们往往只能根据已知的一些片断的知识,推测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运行规律,形成了许多的物理假设,构成了当时看来很成功的一些理论。
在对物理事实知之不多的情况下,出错的可能性远远高于猜对的可能性。
出错的人当中,不少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一些物理学大师。
但是,当新的实验事物证明原有假设的错误时,这些大师们都豪不犹豫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马上着手修改自己的理论,甚至完全“推倒重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题目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题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D5. A6. B7. C8. D9. A 10. B11. A 12. C 13. B 14. D 15. C 16. A 17. C 18. D 19. B 20. A二、简答题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和探讨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学科,也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学科。
它包括教育目的、任务、原则、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及社会、心理、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教育学的特点是科学性、实践性和继承性,它需要借助实践经验和科学方法来研究和分析教育问题,同时也需要传承和发展教育的理论体系。
2. 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教育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等,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投入等,政治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
另外,教育发展还受到人口因素、科技因素和国际因素的影响。
3. 教育目标的特点和分类教育目标的特点包括指导性、前瞻性和综合性。
指导性体现在教育目标对于教育实践的引导作用,前瞻性体现在教育目标是对未来人才培养要求的思考和规划,综合性体现在教育目标需要考虑个人发展、社会需要以及国家利益的综合要求。
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个体目标和社会目标。
个体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使其能够适应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社会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素质等,使其能够为社会和国家的进步做出贡献。
4. 教育评价的意义和方法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质量和效果进行客观评判的过程。
它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和教师了解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教育评价的方法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是通过量化指标、数据统计等手段,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定性评价是基于教育的本质特点,通过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教育学论述题
教师考试教育学论述题教师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论述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一)、论述题题型特点:理论性强,是论述题最突出的特点。
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主要的质量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是论述题最显著的特色。
(二)、论述题解题技巧论述题要求对所学过的理论(要把握住基本要点)展开论述。
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学区工作实践、经验,把它们做为阐述观点的材料。
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精炼。
1、论述题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因此,开阔视野,多角度看问题,这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当然这也要求您能对基本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有扎实的基本功,能较好的理解,这也是与你同行在我的学习经验中一再强调的观点,必须要多读,多看,多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回答这一问题,就要注意到三个方面,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论述,在发挥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通过书面或互访的形式,加强相互了解,保持经常性联系,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2、“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在论述题中,常引用这样一类格言,与教育现象联系起来,看你的理解能力。
在这里,此格言表明了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涉及的是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一点展开论述,就抓住了本质。
与这一个类似的还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等说法的辨析等。
3、能用教育学理论指导实践,是论述题考察学生知识程度的又一个方面。
这一点对于在职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是一个优势,但对于新毕业的学生,难度就较大,但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新毕业的同学一个优势就是记忆能力较好,能掌握好知识点,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
更何况,我们都过了10几年的学校生活,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与老师的接触、交流中度过的,这也给你们对解答这类论述题提供一些联系实际的素材,要注意多挖掘一些。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经典论述题二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使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不同的学生在认知特征、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创造潜能等方面各不相同,素质教育强调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作为国力竞争的基础工程,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特征。
2.论述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1)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2)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来说,它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创造需要的意义,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3)不同水平的个体活动及其作用,实际上是共时、交融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经典论述题二发 布 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5-4浏览次数:231[大] [中] [小] 1.论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作用?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引导和培养、塑造功能。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有体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学校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学校教育不仅影响着学生发展的内容,也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方向。(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有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能够有效地加速个体发展的进程。(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能够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特殊才能和个性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一1. 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1)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确定了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论述了教育目的,教育与社会、自然和人的关系,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原则及规律,道德教育和教学管理等。
(2)强调普及义务教育,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
(3)从理论上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强调人人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实行“泛智教育”。
这一思想为后世自然主义教育开辟了道路。
(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5)首次提出了“学年制”的思想,尤其是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这一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人类的学校教育趋于更加正规化。
2.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谈谈你的体会?(1)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的运动。
这一运动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等。
3.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
(最全)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题库完整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题库完整版教育学试题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经典论述题三
4.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经典论述题三发 布 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5-4浏览次数:235[大] [中] [小] 1.论述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3.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论述题
论述题一、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高等教育普及化。
进入20世纪后期,大众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少数发达国家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或超过了50%,率先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2、高等教育多样化。
高等院校层次多样化;高等院校规模多样化;教学组织多样化;教育资金来源多样化;学生成分多样化。
3、高等教育国际化。
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社会时代的要求,未来的高等教育也将呈现显著的全球化特点。
4、高等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5、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
在大众高等教育与精英教育共存阶段,不能用过去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标准来简单评判现在的高等教育质量,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质量观,就是我们确立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出发点。
二、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1、学术自由理念。
学术自由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研究自由,二是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自由。
要构建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应当是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形成保护学术自由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当使大学形成珍视学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风尚;应当使教师养成良好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术人格。
2、大学自治理念。
大学自治既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保证。
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大学自治理念的核心。
要构建大学自治理念,应当强化自主办学的观念,将管理权限逐步下放给具有独立法人实体的高校;应当正确处理大学自主与政府干预的关系,大学在增强自主办学的同时,要学会自觉地接受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应当切实增强高校自身自主办学的能力,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高校应当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自觉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监督。
3、教授治校理念。
是大学自治理念的逻辑延伸,是依靠教师办学观念的集中体现。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过程和理论的学科,其中有许多论述题涉及到教育的不同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学论述题:
1.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论述教育的最基本目的是什么?教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是什么?它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观?
2.学习理论: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等。
探讨这些理论对于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影响。
3.教育制度和改革:论述当前教育制度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可能的改革方向。
思考教育体系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发展。
4.教育心理学:探讨学生的发展、动机、认知过程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如何影响教学和学习。
5.教育技术:论述教育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角色和影响。
讨论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和数字化教学的挑战和机遇。
6.多元文化教育:探讨教育如何更好地应对不同文化、种族和背景的学生。
讨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和实践。
7.教育伦理:论述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的伦理标准,包括教育公平、学术诚信、师德等方面的问题。
8.教育评估:探讨教育评估的目的、方法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讨论如何更有效地评估学生和教学质量。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论述题
1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理解。
答: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点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曾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试论述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答: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a学生认识的主要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b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b 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a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b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a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b学生具有主动作用。
3教师对于教育研究有何意义?答:1)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养成研究的态度和习惯,掌握研究的方法,可以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增强教师的专业乐趣和价值感。
2)教育科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A.培养人才B.教授专业知识C.开展研究D.提供教学资源答案:A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教学过程B.学习者C.学习资源D.教育环境答案:B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不包括:A.自然教育阶段B.社会教育阶段C.科学教育阶段D.实践教育阶段答案:D4.教育目标是指:A.教育的内容B.培养目标C.教育方法D.教育效果答案:B5.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A.全面发展B.知识传授C.应试教育D.分科教学答案:A二、问答题1.请简要说明教育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方法和效果的学科,是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学科之一。
其研究内容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等方面。
2.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是什么?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育心理学还可以通过研究教育心理问题,指导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育管理。
3.请简述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其实施方法。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发展,即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其实施方法主要包括综合素质评价、课程改革、教育方式改革等方面的措施。
其中,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改革注重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教育方式改革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
三、论述题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就“教育学的价值及其对当代教育的意义”进行论述。
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
首先,教育学通过对教育活动规律的研究,可以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指导教育实践的开展。
其次,教育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学名词解释,论述题答案
1.狭义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⑴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⑵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⑶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室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3.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⑴教育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⑵教育对象: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是教育活动扩大到民间。
⑶教育目的:孔子认为教育是以完善人格为首要目的。
⑷教育内容: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文化知识学习室为道德教育服务的⑸教学原则与方法:①因材施教的原则②启发诱导的原则③学思结合的方法④谦虚笃实的方法⑹道德修养的方法①立志有恒②自省自克③身体力行④改过迁善⑺教师观他认为教室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要有热爱学生,为师无隐的奉献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4.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⑴立志有恒。
孔子认为人要有远大的人生志向,这是进行道德修养的基础,要实现人生理想,还要有恒心和毅力。
⑵自省自克。
孔子认为自省自克是有道德修养的标志。
⑶身体力行。
孔子要求学生要言行一致,言行相顾。
⑷改过迁善。
孔子认为道德修养是一个改过迁善的过程。
5.教育原则有哪几点⑴教学相长。
教育学式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
⑵预时孙摩。
包括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集体及教育原则⑶课内外结合。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⑷长善救失。
教师只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材施教,学生呢改就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⑸启发诱导。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启发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
6.昆体良的主要教育思想⑴他主张雄辩家应该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不单纯是有才能⑵他是班级授课方式的拥护者和提倡者。
⑶他主张教育应该因材施教⑷他反对使用体罚7.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观点⑴他认为教育史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⑵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⑶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⑷提出了统一学制和学年制⑸为各年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8.教学的方法⑴“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⑵“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9.教学的五步骤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给学生提供足以产生问题的资料、学生产生问题和假设、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自动手做、验证假设10.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⑴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⑵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⑶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⑷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和综合⑸教育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更加密切1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⑴形成初步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精神⑵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⑶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遗产⑷了解教师职业及其环境1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⑴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⑵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13.教育发展史的划分⑴原始教育形态⑵古代学校教育⑶现代学校教育1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一、论述题1、论述教育的起源答:一本义教育起源论,本义教育起源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 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 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二科学教育起源论: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的"男女儿童、少年和老人群"的共同活动;三民族文化起源论:教育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的;总之,心理起源论把教育的发生归因于人的心理原因,不妥当,劳动起源论和社会实践起源论这两种观点实质并没有根本的分歧;给予肯定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起源论只是把它们作为研究教育起源问题的存案即可;2、论述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答:1走向国际化,在当今这种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趋势下,各国必须实行开放性教育,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和交流;实行人才交培养;开设各种程度的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经济技术合作、风俗与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外国语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国际化;总之,当今和未来世界的主流仍然是和平、合作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2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神经中枢,计算机极其软件系统走进家庭、学校、教室,各级学校的课程软件将会开发出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将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3科学成为主导课程;21世纪世界竞争将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更新速度的竞争,因此科学课程将成为主导课程;4体现新人文精神:是指60年代以来形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意识和平与民主及人伦道德等等;各国课程内容增加了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新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教育课程,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未来的社会这些课程将会开设的更普遍,内容更丰富;3、论述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答:1粗深的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知识要达到精深的境地,还要站在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用最新的知识武装和丰富自己,成为该学科领域的专家;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专业知识的狭小天地,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发燕尾服自己的专业知识;3多方面的教师理论知识:作为21世纪学校的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发展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学校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4科学的方法论知识:教师具备方法的知识,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也有利于指导学生;4、论述教师的最佳智能结构答: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为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表述如下:1一般知识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2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三种即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3组织管理能和:教师只有具备计划、组织、决策、协调、监督、指导、激励等方面的能力,才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4教育能力:见简述题5教育科研能力:包括本专业领域的专门研究、学术讨论,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与探讨;6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选择与加工能力7创新能力8人际交往能力;5、试结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含义及意义答:含义:1培养与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的、优良的素质,而不是片面的不良的或低劣的素质;2素质教育是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以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为背景的现代教育;3素质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全体学生,致力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意义:1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2素质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战略举措;3素质教育是儿童身必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6、试运用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谈谈多元化文化中教育发展答: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发展;二教育文化的影响作用1教育影响文化的传递2教育影响文化的选择3教育影响文化的融合4教育对文化的创造,师生共同搞科研是教育对文化的创造;7、全面发展的五育是什么五育关系是指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关系:是统一的整体,各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各自相对独立,不可替代,缺一不可;8、试比较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不同答: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以学校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有:一、科目本位课程,其特点是,强调知识的炎夏别性和安排学校的计划性,注重学科的不同价值,主张以不同学生的要求,强调区分和适应学社感的个别差异;二、艺术性学科课程:特点是科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客观世界,培养学生符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符合小学,中学认识发展的特点;三、学术性学科课程:特点是精选传统的学科内容,更新教材,引进现代化的成果以培养升大学的学生为目的,突出基本概念和事物的内部联系;学科的划分更细,内容更抽象;活动课程是以活动为主设置的课程,影响深远而广泛的社威,其特点是,以儿童为"生活"或经验为课程的中心,课,课程内容的选择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局限于儿童日常的生活经验,变分科的组织形式为综合作业的组织形式,强调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特别重视儿童能力的培养;9、论述发展性教学理论答:一、基本观点:发燕尾服性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前苏联的教育家赞科夫,其发展性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1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应推动学生的发展,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 2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把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和安排,不能满足于仅仅改革各学科的教学方法或教学过程中的个别方面,要把各个教学科目、教学方法,教学原则作为一个教学整体,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发展;二、教学原则:1高难度原则2高速度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生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10、试论教学组织形式和历史发展趋势答:一、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教学:是古代最基本的教学形式;2班组教学;二、现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为主还有:班级授课制与个别教学或班组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具有高效、快速、大量、经济、规范、程序等优点,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社会化,因而适应社会需要;三、当代学校的教学组织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苏联坚持并完善了班级教学,西方则在教学个别化方面大胆尝试,双方均力图多快好省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都取得了成绩,表现在:分组教学、不分级制;特朗普制;开放教学;小队教学;程序教学;复式教学;现场教学;在当代,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也呈现了多样化,综合化,个别化等趋势;随着高新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组织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11、论述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几个关系答:1、校长要正确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2、校长要正确处理好与学校党组织的关系论述校长书记的关系3、校长要正确处理好与学校领导班子的关系;4、校长要正确处理好与教职工的关系;12、教育立法的意义 P279答:1、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要求,2、教育立法是教育权社会化、国家化的要求;3、教育立法是现代学校活动日趋复杂化的要求;4、教育立法是现代国家法制化的要求;13、论述教育评价的功能 P312答:1、鉴定功能;2、改进功能;3、激励功能;4、管理功能;5、研究功能14、论述教育评价的原则答:1、方向性原则: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教育评价的监督、调控来保证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应以社会主义方向为总原则;方向性原则还以为替教育评价应体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即教育评价的服务方向;教育评价的价值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即个人本位;教育评价必须把为社会和个人相结合的服务方向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2、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时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有能主观臆断或搀杂个人感情,要做到以下几点:1客观地确定指标和价值标准;2评价方法要客观;3信息收集与评价舆论要客观;3、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时,必须有一致的标准,无论是对集体还是对个人的评价必须使用同一的标准;一致性原则一方面是指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是指在同一范围内,对旬同的对旬必须用同一的标准;4、全面性原则:创面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评价的过程应当具有全面性,评价的标准不能只突出一个项目,评价的过程也要尽可能地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不能偏听偏信,在没有搜集到有关的信息时就进行判断;全面性原则不是让我们在评价时对标准中的各个项目不分主次,等量齐观,要赋予主要项目一定的权重;但也不能忽视非主要项目;5、目的性原则:教育评价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有目的的活动,只有确定了相应的评价目的后,才能选择有效;适当的方法来进行;6、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中必须促进被评价者积极上进,从而发握手优点改正缺点;应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尊重和信任评价对象;2要正确处理评价结果,成绩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不要过多地斥现和批评;7、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的原则:单项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从某个侧面进进行的评价,综合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进行完整的系统的分析;单项评价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或手段,综合评价并有是单项评价结果的简单相加;8、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就是对评价对象已经达到的水平或已经具备的备件进行判断;动态评价是指对于评价对象的发展状态的评价;9、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质的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的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量的方面;15、试论中学教育目标的三次提出答:建国以来,国家对中学教育目标有三次正式表述:第一次1951年规定,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是使年轻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 第二次1963年规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 第三次1978年教育部发布通知,试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对1963年条例修改而成;三点认识:1中学教育目标的规定总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紧密联系2有两点没有变,一点是使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二点是培养的人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新人3对人才的质量规格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提高;二、简述题1、简述教育学功能答:1可以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教育现象;2可以使教师上有完备的知识结构3可以为进一上学习教育学理论打下基础4可以形成规范化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实践工作的理性水平;2、教育学的研究经历那些阶段答:1古代:教育学的萌芽2近代,教育学的形成3现代,教育学的繁荣发展420世纪50年代后教育走向成熟;3、学习教育学的方法答:1了解教育学的知识特点2一功夫读书3善于独立思考4坚持用于实践;4、简述原始教育的特点答:主要是教劳结合1是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的教育2是普及平等的教育3教育的内容是社会的生产、生活需要要适应的4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极为简单;5、简述中外古代教育的特点答:1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等级性2与生产劳动要脱离3个别施教与师生关系的不平等;6、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答:1反映生产发展的需要2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3教育得到普及和发燕尾服4教育形式多样化7、简述教师职业的功能答: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2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3教师是社会所需人才的造就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引路人;8、简述教师应具备那些教育能力答: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对教材、大纲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2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3课堂监控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4板书能力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6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的能力;9、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答:教师的劳动具有师范性、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和迟效性;10、简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创造性2教育改革中的3思想品德教育中拭教师的劳动虽然是创造性的,但教师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却不是一蹴而就的;11、简述我国教师的职后教育答:是指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教师或因某种原因承担了教师工作任务的教师,但没有达到新的岗位要求,因工作或进一步发展需要而必须进行的教育与训练,又称教师培训,又三种形式,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和岗位锻炼;12、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答:1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2经济决定着教育权利,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手段3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体系和结构;13、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答:1教育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保障2教育推动经济增长3教育通过与人口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14、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答: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着教育目的性质和德育的内容;15、教育对政治的影响作用答:1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来影响政治的稳定和发展;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借古舆论,影响政治的稳定发展;16、论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儿童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要求工作必须注意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开展和谐的全面的教育;2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要求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上的年龄特征开展教育工作;3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身心的阶段,顺序和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及速度大体相同但又是可变的,它表现在同一年龄的儿童,其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同时又是可为的,另外,教育还应该重视儿童身心迅速,健康地发展;4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者必须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以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发展;5发展内容和程度的差异性: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要求教育者必须学生实示,观察,了解其身心方面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倾向,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开展教育工作;17、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为什么答:1环境因素是对儿童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断的,分散的,它没有既定的目标,也不能按着一一的方向持续,系统地产生影响;2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其发的,盲目的,既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的影响;3随着儿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常常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18、实践活动的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什么答:一、实践活动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根本活动; 二、儿童在改造周围环境的实践过程中发展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19、简述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意义答:一、教育目的能规范教育者的行为,指导教育者按既定的目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二、教育目的能激励受教育者,强化其成就动机和学习动力,满足其身心发展方向的客观要求; 三、客观的,切实可行的教育目的,能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 四、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政权意志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2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观点有答:1个人片面发展是旧式分工造的,个人全面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燕尾服提供了可能性和条件2个人片面发展是同共产主义任务相一致的,也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3改变旧的生产方式,消灭旧式的社会分工,努力缩短劳动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21、我国当前教育盲目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答:内容: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美、体等方面全世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2、简述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答: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自发、自然而然而出现的,而是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一致,并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工作;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23、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趋势答:1重视学前教育的普及以及初等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前入学年龄3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立交桥4发展多类型、多层次的高等教育5建立立体开放的学校教育系统24、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答:1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技术课程的开发和统一2内容上加经科学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科技知识3课程结构上注重设置综合性课程4在课程类型上强化全国统一设置的必修课和核心课程5注重课程实施研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6注重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三、填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着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着,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着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着;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着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着名教育家柏拉图的着作是理想国;这部着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22、昆体良的代表着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着作是大教育学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着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着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27、赫尔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36、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37、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3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庠、序。
2023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试卷
2023年4月某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对的答案,并将对的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解析]C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他的重要观点有: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增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倍尔[解析]B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系统阐述了班级授课制。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由于(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同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解析]C 略。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测法 B.读书法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解析]D 考察行动研究法的含义。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解析]A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指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消除阶级偏见,将社会劳动与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
故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劳动起源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教师资格考试论述题
教育学1.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
高校的社会职能由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大社会功能。
人才培养职能是现代高等学校的最基本的职能。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中心任务展开。
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这一职能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研究活动既是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客观要求。
同时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具有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现代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可以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服务的范围有,委托培养,技术培训等教学服务;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
利用信息库、图书资料等信息服务。
利用仪器实验室等设备开放服务。
实际职能都不可少,具体某一所学校应有所侧重,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主攻方向。
三项职能提到同样高度也是不可能的。
2.平等与效率关系政策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前者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
兼顾公平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二是指当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实,做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效率,应该做到首先,改变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其次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同时给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这有利于学校间展开竞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再次,国家应采用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的学生给以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
3 你认为目前教师聘任制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改革问题:目前教师岗位设置并没有照顾全局,例如存在因人设岗的情况,且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
评聘不分,无论评还是聘都存在重科研,轻能力的现象。
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是:在保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论述题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任何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培养工作中,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心智的培养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
定向映像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不同,则活动的定向基础就有差异,就会影响到心智技能最终形成的水平。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是用言语:新知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而实现的,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心智技能形成的进展程度,要不断地改变言语形式。
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地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你认为当前我国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我国高校实行教师聘任制。
教师经评定具备任职条件的,有高等学校按照教师职务的责任、条件和任期聘任。
教师职务的聘任包括人品资格的认定,采取何种聘任方式,聘任期间的考核,以及聘满是否续聘、解聘何缓聘等等。
高校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自愿的原则,由高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聘任期间高效将定期对教师包括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聘任、解聘、晋升、奖励或者处分的依据。
自1986年我国开始逐步推行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以来,一定程度地打破了高校教师铁饭碗的局面,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我国教师的合理流动,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对加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教师职务评聘不分离,考核不够科学化,也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因此,目前的改革重点和方向是:1、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2、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4、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1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1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C.德国 D.法国A.B.C. √D.解析: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2.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由( )首先提出。
A.保罗·朗格朗 B.杜威C.洛克 D.卢梭A. √B.C.D.解析: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首先提出。
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A.B.C.D. √解析: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这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使教育完全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进行,就一定要把教育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社会主义社会,在党的领导下,国家颁布各项无产阶级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
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A.B.C. √D.解析: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该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C.生产性 D.未来性A.B.C. √D.解析:6.评价学校绩效以办学思想、组织健全程度、制度完备程度和领导机构决策领导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属( )。
A.目标模式 B.需求满足模式C.环境适应模式 D.学校内质优化模式A.B.C.D. √解析:目标模式这是一种分析学校绩效的较普遍和传统的方法,由教育主管机关制订一套学校绩效的指标体系,通过学校工作的最后结果来检验学校的绩效,达到标准就是绩效高,反之就是绩效低。
需求满足模式这种模式注重需求的满足程度,认为学校绩效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各主要的相关群体的正当需求,如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因为学校的活动要受到这些群体的支配或影响。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论述题
一:怎样认识某些人的“没有学教育学,工作干的也挺好”和“教育学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说法?以上两种说法都不正确,两句话都忽视了教育学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否定了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他虽然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他完全可能在实践中已经摸索到了一定的符合教学学规律的经验。
第二:没有学过教育学能干得挺好,并不能否定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渗透;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1.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2.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主张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这两种教学理论各有利弊,都不能走向极端。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应力求整合这两种教学理论,吸收各自的优点,摈弃二者的不足,使教育向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四: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或者说是核心问题),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
五: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评定论述题
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评定论述题
一、题目
论述教师职业理念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职业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效果。
二、答案
1. 教师职业理念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教师职业理念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它是指导教师教育实践的思想基础。
教师职业理念与教育实践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指导作用:正确的教师职业理念能够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育目标,指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 激励功能:积极的教师职业理念能够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使教师更加投入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 反思促进: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职业理念,
调整教育行为,使之更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需求。
2. 将职业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效果的方法
- 明确教育目标:根据正确的职业理念,明确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标,制定具体的教育目标。
- 设计教学活动:结合教育目标,设计符合学生需求和特点的
教学活动,体现职业理念的要求。
-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风格,采
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 评价教育效果: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检验教育实践的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设的教育目标。
三、总结
教师职业理念是教师教育实践的灵魂,只有将正确的职业理念
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出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论述题1.论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
学生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几个要素组成。
这几个因素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是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它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德育过程就是知、情、意、行诸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这四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
2.结合实际分析学校德育如何贯彻导向性原则?(1)导向性原则的含义。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二,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第三,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3.评述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1)模式简介: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等创立。
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2)理论假设:①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②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③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④教育即学会关心。
(3)围绕人际--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
①设身处地;②证明规则;③付诸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4.论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班主任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提出相对理想的班级模式。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来领导和组织班级。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班主任应悉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
5.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②了解学生的方法。
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方法来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设计和建立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班主任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班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生是在各种因素纵横交错的影响下发展成长的。
班主任要对班级实施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必须争取各种积极的要素支持班级工作。
行动。
(4)简要的评论:①体谅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②体谅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6.初中男生向一女生的情书被班主任公之于众,造成男生休学,分析这一案例?(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要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③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①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②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7.联系实际分析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1)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2)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学生具有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善于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善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善于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同时创设展现自我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8.你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9马克思主义关天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是什么?(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条件;(3)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全面发展提出要求,并提供了可能;(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0.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简述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1)人的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2)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教育受成熟所制约,对人的发展又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4)格塞尔提出的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夸大了成熟的作用。
12.简述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条件、机遇和对象;(2)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对人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1.论述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2. 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什么?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以上七个方面在运作过程中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结构,这便是课程实施的过程。
3.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教的活动是属于变革和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的范畴,学生的学习活动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
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又不同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而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间接性; ②引导性;③简捷性;④交往性。
4.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5.把一块铁和一块木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 这一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6.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评述(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有十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班级授课制也有它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7评述分组教学制?(1)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2)分组教学的类型。
一般可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两类。
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