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2) 最新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掌握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改进交通运输布局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3.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 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原则5. 案例分析: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改进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难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原则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如我国的高速铁路、航空、航运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的思考。
2. 讲解:讲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原则,并提出改进建议。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基本概念的理解。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分析的能力,以及他们对交通运输布局优化原则的应用。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提出的改进建议的合理性。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作业练习来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教科书或教学指导书,用于学生自学和教师授课。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最新
3.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交通运输与聚落、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学案(湘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的形态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1)交通便利→①______________频繁→形成各种居民点。
(2)→→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1)聚落多沿④______________分布,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a.古代交通:“南船北马”→南、北方聚落的空间布局b.现代公路、铁路交通的兴建,使聚落多沿⑨______线和⑩______线发展。
(2)聚落的形态二、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1.古代城市分布在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城市相对密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谷地、印度河谷地、______和______的中下游地区。
2.我国城市发展大多数城市都是______、沿河、沿海发展起来的,______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3.交通运输与城市布局和发展(1)______、公路、______和航空等交通线路,把众多城市有机地联系起来。
(2)一个地区______________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______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在古代,我国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南船北马”,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聚落分布与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B.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团块状分布C.在北方古代驿道的交点往往发育为城市D.“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南方河网密集的地区2.古代南方聚落多临水分布,不是为了()A.方便取水B.利于航行C.军事防御D.与外界保持便捷的联系3.当前,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网络密集,不是因为()A.地形平坦开阔B.城市众多C.经济发达D.人口稠密考查点2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高一地理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了解商业网点的含义。
(3)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位置、兴衰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3)通过调查活动的形式,了解聚落的形态、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形成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案例教学,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交通运输的方式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类型?2.从运价、速度、运量等方面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对比一、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思考:填充图册p21页第一题:总结: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有何联系?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可以看出,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
二、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分布列表比较三、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1.河流与城市①古代的城市多数诞生在那里?举例说明②河流的哪些特点便于城镇的布局?③读图教材第78页思考武汉、南京、上海这些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在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未能形成大的城市?2.铁路交通与城市①思考:填充图册第22页第三题②我国还有哪些城市与铁路枢纽的区位是密切关联的?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①填充图册第23页第六题四、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①思考填充图册第23页第五题②结论:课堂小结:读下图,按题意回答问题。
a b cd ef铁路公路河流居民区甲乙(1)甲图中四个村镇,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乙图中三个村镇,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定_____________图表现我国北方,_____________图表现我国南方乡村聚落。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完整版)
四大米市、 扬州、苏州
郑州、石家 庄、徐州
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布局
地区
聚落形态
形状比较则,
形成原因
地形平坦开阔
北方 多呈团块状,
河网密度较大;铁路、公路 南方 沿河道、铁路、公路 的兴建使聚落多沿铁路线和 呈带状分布 公路线发展
二、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1.河流与城镇
⑴古代著名的大都市与河流
古代以水运为主,大都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 冲积平原地区。
原因:河流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 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
⑵世界城市分布与河流
多分布在世界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上。
⑶中国城市分布与河流
沿河设城,是我国 南方城市布局的一 般规律。
河流入海口: 纽约、上海、广州、 天津 干支流交汇处: 宜宾、重庆、武汉、 九江 河流水运的起点和终点: 赣州、哈尔滨 过河点位置: 南京、伦敦
网络化——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 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网
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形式由单一到综合, 层次从低级到高级。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几乎所有百万人口以 上的大城市都与主要 交通干线相连。
读图分析交通运输与聚 落形成的关系。
聚落的形成与 交通运输的关系:
交通便利 商贸活动 较大居民点
一. 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
优点 机动灵活, 周转速度快, 装卸方便, 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缺点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 适于短途运输
铁路运输
优点 1.运量大、速度快、 运费低; 2.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缺点 1.造价高; 2.占地广,短途成本高。
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5.阅读拓展材料,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我国交通运输布局优化策略的看法。
作业要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展示一组我国不同地区交通运输布局的图片,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
-播放一段关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影响的视频资料,如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交通运输布局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它又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呢?
2.思考如何优化家乡的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教学反思
本章节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
-强调交通运输布局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2.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内容,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分析自己家乡的交通运输布局,总结其特点和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请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分析报告,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2.调查研究附近某一区域的交通运输布局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收集数据、访谈等形式,了解不同行业和居民对此的看法。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调查报告,要求结构清晰、论据充分。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件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调整方案制定过程和实施效果评估
调研分析
通过对区域交通状况进行深入调 研,了解交通拥堵、运输效率低 下等问题的根本原因,为制定调
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案制定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 经济发展需求和交通运输实际情 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运输布
局调整方案。
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对调整方案实施前后的交通 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调整方 案的实际效果,为今后的交通运
输布局调整提供经验借鉴。
经验教训总结和未来展望
经验总结
在交通运输布局调整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需 求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科学规划道路布局和交通信号灯 设置,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教训反思
在调整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方案 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监督管理,确 保调整方案得到有效落实。
优化运输结构
根据区域内运输需求和特 点,优化运输结构,提高 综合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
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各 种交通方式之间的信息共 享和互联互通,提高运输 智能化水平。
04 案例分析:某地 区交通运输布局 调整实践
调整前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交通拥堵严重
运输效率低下
由于道路规划不合理、交通信号灯设置不 科学等原因,导致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影 响了市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02 交通运输方式对 区域发展影响
铁路运输对区域发展影响
铁路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01
铁路建设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
。
铁路运输优化资源配置
02
铁路运输具有大运量、长距离、低成本等优势,有利于优化资
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2
要想富先修路
6.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直接影响。
(2)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间接影响。 足够的资金→推动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限制减弱。
雅安
雅 西 高 速
西昌
雅西高速由四川盆地边缘向横断山区爬升,每 向前延伸一公里的平均海拔高程上升7.5米。雅 西高速跨越了青衣江、大渡河、安宁河等水系 和12条地震断裂带,整条线展布在崇山峻岭之 间,山峦重叠,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国内 乃至全世界自然环境最恶劣、工程难度最大、 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速公路之一。
三、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
4.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Q2: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高铁站布局 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连接沿线主要城市,数量多,分布较均匀。城 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也是区域客货集散地, 运输需求量大,因此区域主要交通线应尽可能 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Q3:如果高铁站布局过密或过疏,会 产生哪些问题?
1.交通运输布局
概念
指各种运输方式 的线路和站点组 成的交通运输网 与客货流的地理 分布。
任务
一个区域的交通 线网、场站如何 组织、客流、货 流如何分配、引 导
目的
实现区域运输的 合理化,以获得 最大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影响因素
交通运输布局既要 适应社会经济需要, 也要立足现有技术 装备,还受自然条 件影响。
要城市。 ➢ 相邻重要城市之间,常需要布局多条平行的交通线,以满足城市间庞
大的交通运输需求 (3)需求差异 (4)需求变化
读“非洲铁路分布示意图” ,简 述其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较 少;多从沿海港口向内陆延伸, 未形成完善的铁路网。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聚落形成的关系: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2.交通与聚落空间布局的关系:在古代,北方以陆地(交通)为主。
定居点往往靠近陆路。
南部以水运为主,聚落分布在水边;近代聚落多沿铁路、公路沿线发展,如郑州、石家庄、徐州等。
聚落空间形态: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
南方河网密度大,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
3.交通条件变化对城市发展、兴衰的影响:一个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将对该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运营为扬州、济宁、聊城等城市带来了繁荣。
运河严重淤塞,京沪线建成后,这些城市迅速衰落。
沿线城市往往可以快速发展(如石家庄、徐州、株洲、怀化和格尔木),并逐渐形成由多个城市组成的经济枢纽(如陇海至蓝新铁路经济区、京九铁路经济区和京广铁路经济区)。
4、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交通主要是通过影响人流和物流来影响商业布局的。
便捷的交通运输,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也有利于人流的集散,从而有利于商业网点的形成。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2. 使学生掌握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布局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地展示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和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a. 交通运输布局的定义b. 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类型(如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a.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 改善区域交通运输条件c. 提高区域对外开放程度d. 引导区域产业结构调整e. 产生一系列关联效应(如带来的基础设施、就业等问题)3. 案例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a. 东部沿海地区b. 西部地区c.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交通运输布局差异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布局图片,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思考。
2. 讲解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并介绍各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类型。
3. 分析影响: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案例研究:交通规划的实际案例分析1. 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交通规划案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交通规划。
2. 分析案例中的交通规划目标、策略和实施步骤。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说课稿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中的重要内容。
交通运输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布局的变化对区域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的产业区位因素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也为后续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已经对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必修第一册的学习中也掌握了一些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
但对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概念和主要影响因素。
(2)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聚落发展和城乡发展的影响。
(3)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意识,关注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掌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交通运输布局分析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运用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读图和制图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运用GIS进行交通运输布局分析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分析。
GIS在交通运输布局分析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地理》或其他相关高中地理教材。
2. 辅助材料:交通运输布局相关地图、图表、案例等。
3. 技术准备:计算机、投影仪、GIS软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交通运输布局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和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运用GIS软件进行交通运输布局分析,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描述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学生能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
学生能熟练运用GIS进行交通运输布局分析。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能运用地图和图表,进行有效的读图和制图能力展示。
学生能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合作和交流能力。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数据等资料,评估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和局限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兴趣和认识,提高他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度。
培养学生意识到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交通运输的定义和分类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和特点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类型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交通运输方式的介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三节: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技术和政策等因素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城乡发展、产业布局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传授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2.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实际案例。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教材相关章节。
2. 地图和图表:各种交通运输布局的地图和图表。
3. 案例资料:实际交通运输布局的案例资料。
4. 实地考察工具:考察记录表、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估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实地考察报告:通过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4.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的掌握程度。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功能;(2)掌握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能够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和局限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从实际案例中总结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战略,树立为国家交通运输事业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的定义及分类(1)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2)交通运输的分类: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
2. 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1)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现状;(2)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东西部差异、城乡差异等。
3.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2)交通运输对城乡差距的影响;(3)交通运输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2)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2)如何优化我国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现状和特点;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交通运输项目,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针对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交通运输布局相关地图、数据和案例;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3. 教学用具:笔记本、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 讲授新课:(1)讲解交通运输的分类及其功能;(2)分析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3)阐述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2. 使学生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能够分析实际案例,提出优化建议。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关注度。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3.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 实际案例分析与优化建议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优缺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提出优化建议。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交通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兴趣。
2. 讲解交通运输分类:介绍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方式,讲解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
3. 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引导学生认识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与优化建议:选取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鼓励学生关注交通运输事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思路、优化建议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地理思维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教科书相关章节2. 案例素材:国内外交通运输布局案例资料3. 多媒体课件:交通运输方式图片、视频等4. 地图:世界各国或地区的交通运输布局图5. 网络资源:相关交通运输布局及区域发展的新闻、论文等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优缺点;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案例分析与优化建议。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Ⅱ
区域产业活动
第4课 交通运输布局及
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点1 交通运输与聚落
1.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 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 河道)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交通 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的关系可以我国为例:
4.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5.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比较
组织形式
商业中心 商业街、商业小区
商业网点 若干个商店
交通条件
便捷、对交通运输要求高
对交通运输要求 较低
主要职能
城市和地区的物资集散 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
为消费者提供 日常购物服务
商品种类
多
少
专业性能
突出
较差
【真题2】(2013·海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自从沿线高速公 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 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下图示意区域中心城市M至 甲地的交通线。
规律技巧总结
货运方式的选择 货运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 格、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一般来说,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又不大的,由航空运送; 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途可由公路运 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如家 畜车、冷藏车等);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 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如下图所示:
规律技巧总结
城市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 一般表现在城市密度、城市布局和城市(三维)形 态三种形式。城市的空间形态指城市的外部轮廓, 强调平面的几何形状,如团块状、带状、放射状 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4.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版)
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必修第二册)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1.掌握交通布局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会分析辐射中心选择与建立的区位条件。
3.培养关注社会经济的兴趣,理解交通布局建设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0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精讲目标导航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产品、设备、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
交通运输越便利、快捷,经济各要素的流动速度、耗时、效率,实现的产值也就越大。
便捷的交通运输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海运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发展、等,迅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一些偏远的边境聚落,依托国际的优势,发展成为重要的边境。
交通运输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其本身也是重要的,而且还是经济拉动效应明显的产业。
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等行业的发展,增加。
我国自20世纪末以来,大力投资建设全国高速公路网、全国高速铁路网,以及西气东输、村村通等重大交通运输工程,不仅促使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而且有效地带动地区发展和贫困地区。
知识重点1、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交通运输越便利、快捷,经济各要素的流动速度越快、耗时越短、效率越高,实现的产值也就越大。
(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海运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加工业、出口创汇农业等,迅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一些偏远的边境聚落,依托国际陆路交通的优势,发展成为重要的边境贸易口岸(图4.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交通运输与聚落、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学案(湘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的形态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1)交通便利→①______________频繁→形成各种居民点。
(2)
→
→
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1)聚落多沿④______________分布,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a.古代交通:“南船北马”→南、北方聚落的空间布局
b.现代公路、铁路交通的兴建,使聚落多沿⑨______线和⑩______线发展。
(2)聚落的形态
二、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1.古代城市分布
在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城市相对密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谷地、印度河谷地、______和______的中下游地区。
2.我国城市发展
大多数城市都是______、沿河、沿海发展起来的,______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3.交通运输与城市布局和发展
(1)______、公路、______和航空等交通线路,把众多城市有机地联系起来。
(2)一个地区______________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______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在古代,我国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南船北马”,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聚落分布与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
B.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团块状分布
C.在北方古代驿道的交点往往发育为城市
D.“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南方河网密集的地区
2.古代南方聚落多临水分布,不是为了()
A.方便取水B.利于航行
C.军事防御D.与外界保持便捷的联系
3.当前,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网络密集,不是因为()
A.地形平坦开阔B.城市众多
C.经济发达D.人口稠密
考查点2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据此回答4~5题。
4.济宁、扬州等运河沿岸城市,历史上商贸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5.在铁路枢纽上兴起的城市有()
①石家庄②扬州③济宁④株洲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方法技巧练
列表比较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
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方法技巧
1.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使本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交流活跃,商贸活动频繁,这就要求各聚落之间要有各种形式的交通联系,从而促进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2.需要克服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环境脆弱等不利的自
然条件。
(P77)
活动思考
1.列表比较我国北方和南方聚落形态特征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2.略。
(P78)
活动探究
1.上海、广州都位于河流入海口,大量的人口、货物在此集散,与海运相连,且经济腹地广阔,交通位置重要。
武汉、重庆位于河流汇合处,交通便利,大量人口、货物在这里集聚、中转,商贸活动频繁。
黄河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有的年份断流时间很长,航运价值小。
河口处大量泥沙沉积,建港条件和海运能力极差,且黄河下游历史上多次改道,洪水泛滥成灾,因此入海口未形成大的城市。
2.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密集,交通线路稠密,而西部地区城市稀少,交通线路分布稀疏。
便利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城市的分布和发展也刺激了交通的发展和交通网络的形成。
(P79)
活动探究
随着大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贸易活动的日渐频繁,扬州等运河城市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扬州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
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京沪铁路的建成和海洋运输的发展,扬州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发展迅速。
这些变迁说明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给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地位、能力的升降、强弱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兴衰。
(P80)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商贸活动②交通便利③城市④交通干线⑤临水⑥扬州⑦陆路⑧陆路干道(驿道)⑨铁路⑩公路团块状棋盘带大中下游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黄河长江沿湖沿河铁路水运交通运输布局
基础达标练
1.C 2.D 3.A[该组题主要考查对交通与聚落的形成和分布关系的掌握情况。
由于河流不仅具有航运功能,还有军事防御等功能,因此,“沿河设城”也是我国古代北方城市分布的基本现象之一;南方地区河网密布,在交通落后的古代,河流限制了人们的对外联系;地形平坦的地方很多,如果无建设交通线的社会需要,一般不会有交通线。
]
4.C 5.C[大运河在清末淤塞,加上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
路的建成,使济宁、扬州等沿运河城市商业贸易逐渐衰落,发展速度明显变慢。
石家庄受到京广线和石太、石德线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株洲位于南北向的京广线与东西向的浙赣线、湘黔线交会处;扬州和济宁是在京杭运河的作用下发生兴衰变迁的。
]
方法技巧练
(1)河流煤、铁资源(2)①区域。
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交通(铁路的兴建)。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旧城区沿河分布,且附近有煤铁资源,这是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因素;城区①和城区②相比较,城区①位于河流交汇处,形成应该早于城区②;由新城区沿铁路线分布可知,新城区是随着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