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与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长效路径_张素英

合集下载

公共危机管理阅读书目

公共危机管理阅读书目

公共危机管理阅读书目1、闪淳昌、薛澜主编,《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冯惠玲,《公共危机启示录:对SARS的多维审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杜志淳主编,《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2年)》,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5、刘霞、向良云,《公共危机治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6、夏宝成、张平吾,《公共安全管理概论》,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7、麻宝斌著,《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8、赵来军著,《公共危机与社会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9、薛晓源、周战超主编,《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0、余潇枫著,《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1、张沱生、史文著,《中美安全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12、丁俊杰、张树庭主编,《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13、(澳)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王成等译,中信出版社,2001.14、(美)诺曼·R·奥古斯丁等著,《危机管理》,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5、(英)比尔·维特主编,《风险管理与危机解决》,李正全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6、乌尔里希·贝克著,《风险社会》,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17、安东尼·吉登斯著,《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三联书店,2000。

18、芭芭拉·亚当、乌尔里希·贝克等,《风险社会及其超越》,赵延东、马缨等译,北京出版社,2005。

19、(美)迈克尔·K·林德尔(MICHAEL K.LINDELL),(美)卡拉·普拉特(CARLA PRATER),(美)罗纳德·W·佩里(RONALD W。

公共管理中的社会风险管理与防范

公共管理中的社会风险管理与防范

公共管理中的社会风险管理与防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各种社会风险对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风险可以是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经济危机、社会安全问题等。

公共管理中的社会风险管理和防范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公共管理中的社会风险管理与防范。

一、提升国家层面的应急管理体系在公共管理中,提升国家层面的应急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一个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和救援。

这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做好各个环节的规划和预案制定、加强宣传和教育等。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提升国家在应对社会风险方面的整体能力。

二、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在公共管理中,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非常重要。

有效的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公共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潜在风险的性质和程度,为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策略提供基础。

同时,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可以及早发现和预测潜在的风险,使公众有足够的准备和自我保护。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共管理部门需要与科研机构、学术界和业界合作,建立长期的监测和预警网络,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并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三、强化危机管理和公共安全保障危机管理和公共安全保障是公共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公共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包括应急预案、协调机构、资源整合等。

同时,还需要积极推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执法力度,提升社会安全的整体水平。

在危机管理中,公共管理者需要注重信息的畅通和沟通,及时向社会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防止谣言和恐慌的蔓延。

四、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和医疗资源配置公共卫生管理是公共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公共管理者需要依照科学的方法和指导,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协调,提升医疗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此外,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公共卫生风险的合力。

社会风险与危机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社会风险与危机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社会风险与危机管理的方法与措施在当今的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风险和危机,包括自然灾害、社会事件、流行病等。

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保护人民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社会风险与危机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是应对社会风险与危机的关键。

预警机制是根据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在事前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并提供有效信息和建议的一种机制。

在预警机制建立的过程中,需要引入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情感分析等,提高对事件的预测和分析能力。

第二,应该着重开展公众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

公众教育是防范和应对社会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以提高公众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同时,市场上存在众多的虚假信息和谣言,这些信息极容易引起公众的恐慌,因此,需要通过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对人们价值观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信息真实性的认知能力,有效地控制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的风险。

第三,政府应该增加风险管理的投入,加强社会风险管理的能力。

这包括建立社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应急管理机构和体系、完善风险评估与监测机制等。

作为最高掌权部门和政策制定者,政府有责任为各种风险事件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如果政府在预警和危机应对中能够做到妥善处理,增加公众的信任度和安全感,可以有效增强政府在公众中的合法性。

第四,应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全球性风险事件。

国际间的合作和沟通,在应对全球性风险事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风险问题已经超越了国家范围,跨国性困境问题需要各国通过合作来解决。

国际社会应该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协同,共同应对全球性的风险事件,增强全球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性。

第五,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应急预案是应对各种风险和灾害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有助于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应对能力。

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科学研究,充分考虑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方案。

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探析.doc

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探析.doc

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探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危机越发频繁和复杂。

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以及公民社会发展等多种理论的支持下,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的多元治理成为必然趋势。

本文分析了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中的现实困境,并对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危机治理的路径进行了探析,以期实现公共危机治理多元主体的功能耦合。

关键词:公共危机治理;社会组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共突发事件愈多愈复杂,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突发,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公共危机事件也将愈演愈烈。

而在公共危机的治理中,起主导作用的政府正愈发乏力,政府单方面很难将公共危机治理所需资源全面整合并合理应用,面对繁多复杂的公共危机事件,政府自身的局限性使其很难快速、高效地应对危机。

政府的失灵使得公共危机多元化治理成为必然趋势,而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的有效治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政府单一治理的局限性首先,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的大包大揽是一把双刃剑。

政府单一治理不仅有利于资源整合和统一指挥,而且能够极大增强政府威信;但由于在资源禀赋、组织体系、人员结构等方面政府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时,很难做到迅速、全面、有效的处理,同时还会有损政府的形象。

其次,政府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过度控制,会大大减少非政府力量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机会,挤压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空间,降低其参与的热情,不仅使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产生隔阂,信息沟通机会和渠道减少,同时也必将影响政府的公共危机治理效果,降低政府威信。

最后,政府单一治理公共危机会增加行政成本和管理难度。

这种统包统筹的治理格局,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公共危机事件会越来越纷繁复杂,最终将导致政府机构膨胀,财政支出也将持续增长,庞大的管理系统对于需要快速反应的危机治理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二、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优势第一,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组织具有专业优势。

公共危机管理优化路径

公共危机管理优化路径

公共危机管理优化路径
公共危机管理优化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包括危机预警、危机应对、危机恢复等环节,对于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预防和准备,对于已经出现的危机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对于已经发生的危机进行有效的恢复和总结。

2. 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规范危机管理过程中各方的行为,确保公共危机管理的有序和有效。

3. 建立专业的公共危机管理队伍:包括建立一支训练有素、反应迅速、富有经验的公共危机管理队伍,为公共危机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4.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传递、分析和发布机制,确保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

5. 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应急预案建设: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方式,提高应对危机的效率和准确性。

6. 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公众和政府官员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危机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7. 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机制: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总之,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完善的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专业队伍、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应急预案建设、加强培训和教育以及建立监督机制等途径,不断优化公共危机管理,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效果。

社会工作介入突发公共危机治理的问题与应对路径

社会工作介入突发公共危机治理的问题与应对路径

社会工作介入突发公共危机治理的问题与应对路径宗一智关键词后疫情时代突发公共危机专业社会工作一、问题的提出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己进入常态化阶段,但对公共危机的治理并不能掉以轻心。

时下全国大范围的洪涝灾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损失,而下半年新冠疫情可能卷土重来的预测,也成为萦绕人们心头的担忧。

及时总结当前工作经验,提升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治理水平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

专业社会工作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有其独特的专业优势。

但回顾新冠疫情应对过程,我们发现社会工作虽然积极参与了疫情防控之中,但所能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小,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更需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作用,及时总结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从危机中觅得专业发展先机,亦是社工行业自身发展和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呼唤。

(一)社会工作游离于政府应急预案和防控体系之外英国在2004年颁布了《国内紧急事件应变法案》,明确指出社会工作者是二级响应者,为可能发生的健康灾害情况提供所需要的任何服务。

社会工作者需要为一级响应者(警察、消防员、军人等)提供协助。

在美国,社工可通过三种方式参与灾害应对:一是成为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的工作人员;二是成为FEMA合作伙伴(地方机关、社区机关、相关NGO)的工作人员,如在美国红十字会从事相关减灾的工作;参加职业协会(NASW)组织的救灾项目,成为专业志愿者参与救助。

我國专业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但在汶川地震,鲁甸地震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也有所介入并取得一定经验,可至今仍未作为专业力量被纳入应急预案和防控体系,如2003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7年的《突发事件应急法》,今年的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5号)中均未涉及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应急体系以及如何定位社会工作在突发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角色。

这直接导致社会工作在突发公共危机治理中处于尴尬境地,也导致了社会工作行动的边缘化。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公共危机管理(本)》形考任务2及3网考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公共危机管理(本)》形考任务2及3网考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危机管理(本)》形考任务2及3网考题库及答案形考任务21.应急处突结束后,应及时开展灾区的秩序管理和过渡安置工作。

()正确答案:正确2. “智能响应”是指,依靠机器和科技的自动化、智能化开展应急响应,尤其是人员搜救、专业处突、信息传递和防止次生灾害等工作。

()正确答案:正确3.生理层面的物质补偿,是指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和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按照规定予以救助、补偿、抚恤、理赔。

()正确答案:正确4.危机状态的舆情演变发展呈现出“信息管道”的特征,信息管道内,若未被官方信息填充满空隙的地方,会滋生谣言和小道消息。

()正确答案:错误5.事后追责应与负面影响防范相结合,既要对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予以严厉追责,也要防范追责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正确答案:正确6.互动参与式引导是指,与群众开展互动交流,邀请群众参与常态风控或危态应急的工作,让其了解相关工作的性质、意义、难度来正面引导民意,降低社会阻力。

()正确答案:错误7.针对新生危机和危机新变化,公共危机的界定必须经常更新,形成动态发展的态势。

()正确答案:正确8.检验灾区秩序管理情况的标准,包括个体层面的可逆标准和整体层面的守序标准。

()正确答案:错误9.对灾民的心理疏导旨在从心理上解除危机状态,使危机的心理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的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正确答案:正确10.在具体操作中,现场指挥系统遵循()的原则。

正确答案:标准化正确答案:灵活拓展正确答案:统一性11.调查追责的处理阶段具体包括()。

正确答案:形成事故调查报告正确答案:调查报告提交与批复正确答案:档案管理和评估核查正确答案:调查报告公布12.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科学策略包括()。

正确答案:创新突发事件新闻的内容与形式正确答案:拓展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渠道和平台正确答案:以上都是正确答案:突发事件新闻的主动发布策略13.公共危机的舆情引导应遵循()。

风险社会下公共危机管理论文

风险社会下公共危机管理论文

风险社会下公共危机管理论文一、风险社会的概念与特征(一)风险的普遍性。

现代社会风险的广泛存在是人类在走向现代化和迈向全球化进程中所遭遇到的共同问题,是一种普遍性的团体反应。

在全球化的趋向下,整个世界正在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地球村"。

任何局部性的风险或突发事件都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快传导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在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现代风险社会事实上已成为贝克所说的世界风险社会。

(二)风险的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

与传统社会对比,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是极其复杂,难以控制和预测的。

风险的来龙去脉已不再是单单的线性关系,经常出现"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的情形。

风险爆发的具体时间几乎是无法精确预测的,或是一刹那间发生,也有可能是延迟出现或反复出现。

正如吉登斯所说,对于人造风险,历史上没有为我们提供前车之鉴,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些风险是什么,就更不要说对风险的精确计算了。

(三)风险的人化性。

传统社会危害首要来自物质匮乏和自然灾害等外部性危害,好比饥馑、贫苦、疾病等。

而现代风险社会中的首要风险是人化性风险,最主要包含三种范例:"一是人为风险,即这种风险纯粹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如环境污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等;二是社会化自然风险,即由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风险,如沙尘暴、温室效应等;三是制度化风险,即由社会制度本身的漏洞、不合理而导致的风险"。

(四)风险的破坏性和高危性。

现代风险社会中的风险传播速度极快、扩散性极强、破坏性极大。

它所造成的的破坏性有时是局部性的,或是在某些特定领域发生,有时甚至可能是全局性的;它的发生可能是周期性的,也可能是连续性或继发性的,但不管怎样,它一旦发生蔓延,轻则造成经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重则将导致社会恐慌,国家倾覆,甚至是社会解体。

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

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

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社会风险是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对社会安全、经济发展和公众健康等方面造成危害。

公共危机则是指突发事件或危机情景,可能对公众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化解危机、保障公众利益。

社会风险的种类繁多,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经济危机、社会矛盾等。

这些风险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例如,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可能导致生命财产损失,而环境污染则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风险也不断涌现,如网络安全风险、生物技术风险等,这些风险的出现给公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公共危机管理是应对社会风险的关键手段。

它是一种综合性管理方法,旨在降低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失,并保护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危机管理的核心是预防和应对,通过提前制定危机预案、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完善危机信息发布机制等手段,可有效应对各类风险和危机。

同时,公众的参与和信息透明也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公众和政府的互动机制,才能提高管理效果,并增强社会的应对能力。

危机管理不仅在学术和理论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府可以通过组织撤离、提供救援和重建等措施来化解危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在经济危机中,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的复苏;而对于网络安全风险和生物技术风险,政府则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确保公众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然而,要实现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并非易事。

首先,风险和危机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科学分析和评估风险,灵活应对各类危机。

其次,公众的参与和信任是危机管理的关键因素。

只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强信息的透明度,才能确保公众能够及时了解风险和危机信息,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危机管理与社会治理机制

危机管理与社会治理机制

危机管理与社会治理机制导言危机是指突发的、严重的、可能对社会造成损害的事件或局势。

在现代社会,危机事件频发,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等,危机对社会秩序和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应对危机,社会必须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与社会治理机制。

本文将探讨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社会治理机制的作用。

1.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危机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应对和解决危机,防止危机发生、减轻危机影响和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的过程。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保障社会安全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如恐怖袭击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社会恐慌,自然灾害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和生命危险等。

危机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保障社会安全,通过及时的预警和应对措施,减轻危机对社会的影响,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2 维护社会稳定危机事件的发生会对社会秩序造成冲击,导致社会不稳定。

危机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维持社会稳定,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危机蔓延的影响范围,避免危机对社会造成过大的破坏,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

1.3 提升社会应对能力危机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通过经验和案例分析,社会可以不断提升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在面对新的危机事件时能够更加高效地做出反应,并采取更加合理的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加强社会的抵御能力。

2. 社会治理机制的作用社会治理机制是指社会管理和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通过制定规范、建立组织和管理体系等方式,实现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在危机管理中,社会治理机制扮演着关键的角色:2.1 整合资源危机管理需要各个部门和组织之间的紧密协作与配合。

社会治理机制通过整合和调配各种资源,集合多方力量,形成统一的应对体系,提高危机管理的效果。

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各级政府、救援机构、志愿者团体等通过社会治理机制的协调和配合,共同展开救援行动,提供救助和支持。

2.2 加强信息共享危机管理需要及时的信息和数据支持,以便做出科学决策和应对措施。

公共危机管理34234的方法

公共危机管理34234的方法

公共危机管理34234的方法一、前言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社会面临各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疫情等危机时的应对策略。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危机,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名为342344的管理方法。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内容和应用。

二、方法内容1.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包括风险评估、信息收集、监测分析等方面,及时发现潜在危机,为决策提供依据。

2.快速响应机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包括应急预案、资源调配、人员调配等方面,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应对。

3.多元化资源保障: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形成多元化资源保障体系,为应对危机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4.信息公开透明:加强信息公开和舆情引导,及时发布危机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5.社区参与:加强社区参与,提高公众危机意识,增强公众应对危机的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危机的格局。

三、实施步骤1.评估风险:对可能引发危机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估,确定高风险区域和重点领域,为预警系统建设提供依据。

2.制定预案:根据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危机,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处置流程和协同配合机制。

3.资源储备: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资源,满足应急需求。

4.信息发布:建立信息公开和舆情引导机制,及时发布危机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稳定公众情绪。

5.社区宣传:通过社区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应对危机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公众的参与度和归属感。

四、案例分析以某市应对暴雨灾害为例:该市建立了完善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暴雨等危机隐患;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和社区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整合了政府和企业等多方资源,调集救援力量和物资支持;加强信息公开和舆情引导,及时发布灾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通过社区宣传和培训,增强了公众的应对意识和能力。

最终,该市成功应对了暴雨灾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公共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

公共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

公共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公共危机是指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各个方面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具有广泛性、持续性、重大影响和不确定性等特征的突发事件。

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等特点,往往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和财产损失。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对公共危机的预防、应对和处理活动,旨在最小化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首先,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任何产生公共危机的事件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其次,公共危机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和各种复杂的因素。

最后,公共危机的处理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需要各个方面的协调合作。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规范化。

公共危机管理应该在一定的制度和法律规范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增加管理的效率。

2.科学化。

公共危机应对策略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式制定应对方案,提高应对的成功率。

3.及时性。

公共危机非常紧急,需要及时处理,尽快制定应对策略,减少损失的程度和范围。

4.个性化。

公共危机处理需要根据不同的危机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应对策略,提高应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公共危机应对策略公共危机应对策略包括预防、应对措施和事后处理。

1.预防策略预防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环节,预防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危机预警机制: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可能引发危机的因素,为危机的预防和应对提供基础。

(2)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危机预防意识和处理能力。

(3)制定专业规范:建立应急管理的专业规范,为公共危机应对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2.应对策略公共危机的应对策略需要根据危机的性质、范围和影响等因素制定。

通常包括以下几种:(1)迅速收集信息:及时掌握事件发展的情况,分析危机的本质和影响,制定应对策略。

风险社会与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长效路径阐述

风险社会与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长效路径阐述

风险社会与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长效路径阐述摘要:伴随当前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工作质量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但由于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利益格局较为复杂,在各类突发事故不断发生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社会长效管控机制现已迫在眉睫。

鉴于此,本文主要剖析了风险社会以及社会公共危机的基本内容,并对危机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通过整合社会多重力量,为社会的稳定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风险社会;社会治理;公共危机;治理机制一、“共治共建共享”社会治理视域下的“风险社会”剖析(一)社会治理内涵简单来讲,所谓的“社会治理”其实就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可将其理解为多元主体为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在平等地位下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因此从某方面而言,社会治理是一个进化的概念,内涵也会随着国家不断发展而发生改变,其中“共建共治共享”是目前现阶段国家社会治理的内涵实质。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能力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家领导者也从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二)风险社会内容伴随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在转型发展的同时,复杂利益格局的相互冲突、碰撞,在增加各类突发事故发生的同时,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影响因素也在不断提高,长此以往在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破坏社会稳定的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现已进入了“风险社会”。

所谓的“风险社会”其实本质上而言就是一种社会形态,具体而言就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各种矛盾的发生率较高、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以及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率高居不下的外界环境,原有的普通风险现已上升到公共危机,危及社会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时,风险的集聚和爆发问题也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公共危机管理参考文献

公共危机管理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冯惠玲主编:《公共危机启示录——对SARS的多维审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2、。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建设完整规的政府应急管理框架》,《中国行政管理》(京),2004年第4期第8-11页。

3、李经中编著:《政府危机管理》,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8月版。

4、莫纪宏编著:《“非典”时期的非常法治——中国灾害法与紧急状态发一瞥》,法律出版社2003年6月版。

5、薛谰、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6、郭春明:《紧急状态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8月版。

7、代鹏:《构建突发事件国家援助机制》,《国际金融报》(沪)2004年第6期。

韩大元莫于川主编:《应急法制论——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8月版。

8、龚维宾:《公共危机管理》,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9 [澳]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王成,宋炳辉,金瑛译。

北京:中信出版杜2001版。

10、马宗晋、方蔚青、高文学、高庆华主编《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地震出版社1992年版。

11、[美]罗斯《社会控制》,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2、邓国良、贾江滔主编《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处置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郭研实《国家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迟福林《警钟——中国:SARS危机与制度变革》,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版。

15、夏保成编著《美国公共安全导论》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6月。

16、许文惠、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宋功德、李娟娟《直面公共危机――论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防治》,《行政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8、张成福《公共危机治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行政治理》[J],2003年第7期。

19、菲克著《危机管理》,韩应宁译,台北:经济与生活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版。

危机管理的社会与政策层面

危机管理的社会与政策层面

危机管理的社会与政策层面概述危机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或危机发生时,采取一系列的计划和措施来减轻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促使社会恢复正常运转。

危机管理涉及多个层面,其中社会和政策层面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社会和政策的角度探讨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措施。

社会层面的危机管理社会层面的危机管理主要涉及社会组织、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等方面。

社会组织危机管理的社会组织是指在危机发生时负责协调和管理各方资源、信息和行动的机构。

这些机构可以是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或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

社会组织在危机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承担着指导、组织和协调各方力量的责任,以应对危机并减轻其负面影响。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公众对危机管理的参与可以促使信息的透明化,增强社会的防范意识和行动能力,从而在危机发生时能够更好地应对。

公众参与可以通过组织公开论坛、举办专题培训等方式实现,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危机管理,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危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增强社会的抵御危机能力。

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媒体、网络、教育机构等渠道进行,向公众传递危机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应对危机。

政策层面的危机管理政策层面的危机管理主要涉及法律法规、政府机构和政策措施等方面。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危机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危机管理的职责分工和权责,为危机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法律法规应当包括危机管理的预防、应对、处置和恢复等全过程的规定,以保护公众的利益和安全。

政府机构政府机构在危机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需要设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管理各方力量,进行危机的监测、预警和应对。

政府机构应当具备较高的应急响应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能够迅速应对各类危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是危机管理的具体行动,包括预防措施、应急措施和恢复措施。

可持续发展与观念更新

可持续发展与观念更新

可持续发展与观念更新
张秀英
【期刊名称】《沧桑》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21世纪人类最重大的课题。

人类现在面临的困境和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出路在于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体是人类,人类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拯救人类自己。

【总页数】2页(P5-6)
【作者】张秀英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思政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3
【相关文献】
1."观念更新"的观念更新
2.观念更新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观念更新
4.变“照顾对象”为“发展主体”──谈“可持续发展”观下民族后进地区脱贫治贫的观念更新与角色转换
5.从安全防御到韧性建设:城市安全治理的观念更新与体系优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共危机管理决策过程

公共危机管理决策过程

公共危机管理决策过程一、引言公共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情况,对社会生产、生活和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破坏,影响面广,处理困难,不少的危机造成人员伤亡,严重影响公共秩序。

公共危机管理决策过程是指在应对公共危机时,政府或相关机构通过一系列决策来管理和解决危机,减少危机对社会生活、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保障公众的安全和权益。

二、公共危机管理决策过程的三个阶段1. 威胁识别阶段在公共危机发生之初,首要的任务是快速识别危机的威胁和影响范围。

危机识别的关键是及时、全面地收集信息,分析危机的性质、程度和潜在影响,从而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2. 决策制定阶段一旦确认了危机的性质和影响,决策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以应对危机。

决策制定的关键在于在紧迫情况下,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公众的安全。

3. 实施执行阶段决策制定完成后,需要迅速实施决策,并在执行过程中及时调整和改进,确保决策的效果和影响。

在这一阶段,密切监测危机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挑战,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公共危机管理决策过程的关键因素1. 决策者的能力和素质决策者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公共危机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决策者需要具备超强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和危机管理经验,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制定有效的决策,并且能够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推动决策的有效实施。

2. 信息及时共享和协调机制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是保证决策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相关部门之间需要及时分享信息,协同行动,共同应对危机,避免信息的滞后和不完整导致决策的错误和滞后。

3. 社会参与和公众沟通公众是受灾最直接的群体,在危机管理决策过程中需要加强公众的参与和沟通,使公众了解现状、风险和措施,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同时提高公众对决策的接受度和支持度。

四、公共危机管理决策过程的挑战和对策1. 快速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平衡在公共危机处理过程中,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决策,但是决策过程必须保证科学性和合理性。

数字治理趋势下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路径优化

数字治理趋势下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路径优化

数字治理趋势下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路径优化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治理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新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需要不断优化公共危机治理路径,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危机形势。

本文将探讨数字治理趋势下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路径优化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1.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不断扩大。

公共危机的传播速度也在加快,地方政府需要及时有效地回应危机,以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

2. 社会监督的加强:随着社会监督力量的加强,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更加透明化。

公共危机的处理需要更加公开和透明,数字治理可以有效提升危机治理的透明度。

3.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的危机信息和应对手段。

地方政府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危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提高危机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数字治理趋势下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路径优化势在必行,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

二、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路径优化的建议1. 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应急管理体系:地方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数字化应急管理体系,包括信息采集、分析、传播和协调等环节。

这样可以提高危机处置的效率和精准度,及时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

2. 加强危机信息的监测和预警: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危机信息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类潜在危机信息。

通过建立多维度的预警模型,提前预判可能的危机风险,为危机处置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

3. 提升危机舆情的处置能力:地方政府需要利用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等数字渠道,加强对危机舆情的监测和处置。

及时发布公告、回应社会热点,有效引导舆论,防止危机舆情的进一步扩大。

4. 加强对危机事件的数字化溯源: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对危机事件的数字化溯源,建立信息追踪和溯源系统。

通过数字化溯源技术,可以准确掌握危机事件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和措施。

5. 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地方政府应充分借助数字治理的优势,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建立协同治理的机制。

完善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完善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完善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张雪娥
【期刊名称】《知识经济》
【年(卷),期】2009(0)5X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危机管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政府如何应付各类危机事件,如何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将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和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为此本文提出完善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总页数】2页(P73-74)
【关键词】危机;管理;体系建构
【作者】张雪娥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3
【相关文献】
1.新疆建立完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J], 杜孝珍;季峰
2.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 [J], 董贺新
3.刍议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其完善 [J], 彭波
4.我国政府决策机制优缺点及完善对策——以我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为例 [J], 周成礼; 岳爱东
5.公共政策视角下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 [J], 付金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风险社会 理性认知 管控机制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224
一、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 人类文明进入新世纪以来, 日益频繁的 “天灾人祸” 不断加深人们对风险危害程度的 认知,“9?11” 恐怖袭击、2003年肆虐全球的非 典、 印度洋海啸带走沿岸15万生命、“苏丹红” 食品危机对体制的拷问等,各种各类的突发性 事件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安全和社会和谐稳 定。 现阶段的我国处于转型期,随着社会转型 速度的不断加快, 复杂的利益格局频繁碰撞、 调整,各类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各种矛盾的复 杂性增加, 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 多,危及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给社会带来诸多 的风险集聚和爆发。 同时, 大规模流行病、地 震、旱涝灾害、毒疫苗、矿难、地沟油,雾霾等各 类突发事件频频发生,风险上升为公共危机。 风险转化为公共危机,意味着社会公众的 目光焦点投向那些影响自身安危的各类潜在 风险,社会舆论的热点也折射出民众对自身安 全的风险焦虑,政府当局也相应地不断调整对 生态环境、人文灾难等问题的认识角度和重视 程度,来增强社会风险承受能力时,就表明国 家已进入了 现 代 化 发 展 的 深 水 区— ——风 险 社 会。 那么如何规避各种风险,追求社会健康稳 定的发展轨道,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安全和进 步,是我们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 二 、 对 风 险 社 会 的 理 性 认 知— — — 社 会 各 类 风险转化多角度公共危机 风险社会,一般理解是社会出现的风险逐 渐接替经济财富的增长成为社会的主要关注 对象。 人们对发生危机的一连串加深的后果有 了高度的认知。 在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中早期, 社会关注的重点是经济增长和财富创造,风险 的发生被看做是偶然发生的,很小概率性的事 件,和现实利益相比,它造成的损失往往被忽 略。 然而,当现代化进入后期,风险开始占据主 场,国家、社会、民众已不可能只见利益而无视 风险,因为一再爆发的风险造成了社会公共危 机, 它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等各类损失超出了 社会乃至国家承受的极限。 风险社会也是对现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 (责编 张亚欣)
斯,在长期应对各类危机的实践中,也形成了 以总统为核心的指挥主体风险管理权力机构。
(三)建立社会风险预知评测报警体系 传统社会中的风险由于局限于一定地域 和范围之内,往往是可以直接感知、可以计量和 可以预测的。 而现代社会的社会风险,就其存 在形式而言,有些风险因素可能可以感知到,有 很多甚至于根本就不会事前感知到或者预测 到。 随着当代社会联系的日益增强,一个风险 的出现常常会激化和引发其他风险,从而形成 复杂局面复合型的风险,加大了针对风险防范 和危机管理的实践难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 景下,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风险,都有可 能向全球迅速扩展,演化成更大范围、更大影响 的危机,这样也使预测风险的难度增加了。 因 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高效社会风险预知评测 报警体系,以应对更加复杂的风险发生情况。 (四)强化国民风险防范意识,理性面对 危机 政府风险管理的效果和结果与所辖国民 的风险防范意识的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一 个国家而言,充满理性的国民风险防范意识是 整个社会风险、公共危机管理的现实基础。 因 此,国家不仅仅要加强对公共危机管理者的风 险管理意识教育,风险管控能力培养,更加要注 重对全体国民经常的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风 险意识培训,使国民在风险发生时,能够理性应 对,配合相关配套措施的开展,减少不良后果。 社会风险管理是各国政府共同面对的现 实问题, 也是社会各界和公众共同关注的问 题,在风险社会下,预防和减少社会风险,是政 府职能和公共管理的重要目标和严峻的挑战。 健全和完善社会风险管控的法律法规,探索和 实践社会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公众综合 素质和社会责任,应对挑战,化风险为机遇,进 入发展的安全轨道。
现阶段, 我国处理危机的手段还不完善, 各个环节的配合还不协调,许多问题的解决大 多采取事后控制的手段,等风险发生才启动应 急程序。因此,建立社会风险评估的基本框架, 规范社会风险管控的长效机制,把化解社会不 稳定因素的工作做在前位, 通过稳妥的决策、 慎重的实施,尽可能将社会风险降低到最萌芽 的状态、最小的限度,这是直面社会风险高发 这一客观事实的科学举措。
三 、构 建 社 会 风 险 长 效 管 控 机 制 — — — 形 成 中国信心的常态化
一切社会都会有矛盾和风险, 这并不可 怕, 可怕的是没有缓和与化解矛盾与风险的 有效机制。 影响转型成本的因素很多,地理环 境、资源、人口、技术水平、国际形势等等,但 最重要的因素则是制度变革路径的选择和社 会风险控制的手段和方式。 在全面深化改革 的过程中, 我们要以攻坚克难的改革思维和 依法治国的法治思维, 从有关社会风险管控 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度安排、指挥体系、协调 机制等方面不断打造和提升我们应对社会风 险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吴 江.公 关 危 机 管 理 能 力[M].北 京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出 版 社 ,2005. [2]何 翔 舟 . 现 代 公 共 管 理 的 发 展 趋 势 及 其 理 性 思 考 [J].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2006 (3). [3]张 晨 ,何 华 玲.双 重 风 险 社 会 中 公 共 治 理 的 困 境 与 重 塑 [J]. 长 白 学 刊 ,2010 (2). [4](德 )乌 尔 里 希·贝 克.风 险 社 会 理 论 及 其 对 中 国 的 影 响 [M]. 人 民 出 版 社 ,2013. [5](英 )安 东 尼·吉 登 斯.社 会 学 方 法 的 新 规 则 : 一 种 对 解 释 社 会 学 的 建 设 性 批 判 [M]. 社 会 科 学 文 献 出 版 社 ,2003.
(二)打造社会风险管控的各级核心指挥 系统
社会危机管理的成效,关键在于一个级别 清楚,分类明确,高度权威,高效率,高协调的 核心指挥系统。这个指挥系统要体现一个国家 各级领导决策层的战略危机应变能力,担当着 风险危机管理核心决策者和指挥各环节协调 配 合 的 角 色 。美 国 在 20 世 纪70 年 代 就 建 立 了 以 总统为核心的社会风险管理指挥系统。而俄罗
232
有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管理的一个极大的 挑战, 因此政府和机构需要一套新的方法、路 径对现代风险进行多方位的管理和控制。
处于深化改革期的中国社会,一直面对着 各方面复杂的风险带来的各种挑战,地震洪水 和突发性的群体事件,还有严峻的国际压力和 冲突,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公共危机风险 管理来应对、减少和控制。十七大以来,我国社 会不稳定的因素大量出现,加上别有用心的势 力挑唆、片面夸大,很多负面情绪在酝酿在传 播,这一切表明社会处在风险高发期。
(一)完善社会风险管控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安排
从社会风险管理的实践看来,很多国家在 构建社会风险管控机制的同时,先后建立和补 充了完备的法律条文、法规体系来确立和保证 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职责和权限。多年来各国 处理各种危机的实践证明,社会风险管理必须 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涉及危机管理的法制越健 全,越有利于对突发危机事件应急措施的第一 时间应对和处理危机的高效性。
学术研究
2016 年第 1 期探来自·争鸣风险社会与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长效路径
张素英 朱东岩 张 颖 陈振勇 刘建红 李 哲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050080)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转型速度的不 断加快,复杂的利益格局频繁碰撞、调整,各 类突发事件不断发生。 各种矛盾的复杂性增 加,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危及 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风险社会的形成对党和 政府及各类社会组织的危机管控能力及其建 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课题重点在对风险社 会理性认知的基础上, 探讨整合社会多重力 量,建立风险社会的长效管控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