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一单元主题阅读教案2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2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2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课时数量
六课时
设计者
执教者
单 元 分 析
人文主题
触摸自然
语文要素
阅读时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
单元组成
《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语文园地一》《变形记》
单元目标
1想象课文描述的景色,体会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2.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由此想到的人、事或人生思考等
2.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前置作业
读一读卡夫的变形记
任务群设计
任务一:结合教材内容提示,确定变形的事物,拟定写作题目
任务二:结合变形的事物,想象变形后会发生什么,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任务三:学生根据写作思路列提纲开始习作,并根据评价表自评、修改习作
学习过程
学生根据写作思路列提纲开始习作,并根据评价表自评、修改习作
1.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2.提纲:
①“我”是什么事物?有什么特征?
②想象“我”有哪些经历?(详写经历中难忘的场景。)
③总结经历感受,抒发“我”的情感。
2.写完之后,可以依据下面的评价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修改,还可以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
评价内容、特别棒、还不错、需努力明确交代自己变成了什么。描写和叙述符合事物特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情节合理。想象力丰富,叙述有条理。养成自主修改的好习惯,并主动与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习作。
课时作业
设计
1、根据刚才的交流所得,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2、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变形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母亲那碗腊八粥徐学平①儿时的记忆中,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②我小的时候,乡村还是比较贫困的,粥可谓是庄户人家的主食了。

那年头,稠粥是不敢奢望的,生活不宽裕的家庭,因为舍不得多放米,有时稀得能照出人影儿。

只有富裕点的人家,那粥才浓些,是真正的大米粥,人们就夸张地说成“竖勺子不倒”了。

这粥,最好喝的当然还得数腊八粥,但除了过腊八节,寻常的日子里更是难得吃上一顿的。

③据老辈人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朱元璋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

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个鼠洞。

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过上了好日子,为了铭记当年被财主关进房子忍饥挨饿的痛苦经历,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

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所以就叫“腊八粥”。

④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楚地记下了这个美好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⑤每到腊月初八这一天,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熬腊八粥。

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豌豆、黄豆、红豆、绿豆、高粱等粮食作物之外,还可加入青菜、慈姑、荸荠(bí qi)、红枣、白果等蔬菜和干果。

听母亲说,据“腊八”一词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时都是以凑齐八样为宜,搭配可随个人喜好而定。

⑥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但母亲却总是很有耐心。

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

其中,花生米是母亲用菜刀在面板上挨个切成碎块的,喝着母亲的腊八粥,每当嚼到里面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主题拓展阅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主题拓展阅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主题拓展阅读第一单元拓展阅读三峡之秋 (2)第二单元拓展阅读望大陆 (5)第三单元拓展阅读蒸汽屋 (7)第四单元拓展阅读百万英镑 (10)第五单元拓展阅读春 (14)第六单元拓展阅读西湖秋泛 (17)第七单元拓展阅读王小玉唱戏 (19)第八单元拓展阅读再见闰土 (22)使用说明及建议:1. 共包含六年级上册一到八单元,每一单元配有:(1)阅读文章:阅读内容根据该单元主题匹配、难度适中的课外文章,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教学。

(2)背景信息:文章/作品的背景信息,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文章。

(3)阅读思考题:检测学生阅读效果,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总结归纳和思考。

(4)思考题答案:供学生核对答案。

2. 建议教师/家长可以在一个单元教学完后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使用在这个单元学到的方法来阅读课外文章,检测和巩固学习成果,落实核心素养。

第一单元拓展阅读三峡之秋01阅读文章三峡之秋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树和柚树开始。

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

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

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树和柚树上撒下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哨壁。

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

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

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教案【教案目的】通过阅读理解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所阅读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2. 学生能够根据所阅读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并进行自主推理和判断。

3. 学生能够从所阅读的文章中获取信息,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自主推理和判断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欲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章细节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推理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安排好教室环境,确保学生能够专注于阅读。

2. 准备相关的阅读材料,确保内容贴合学生的年龄和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 老师将一篇阅读文章投影在教室的大屏幕上。

2. 老师指向文章的标题,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标题的含义。

3. 引导学生讨论标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4.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和预测。

步骤二:整体阅读理解1. 学生独立阅读整篇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关键词,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3.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步骤三:细节理解1. 老师提问学生关于文章内容的细节问题。

2. 学生通过查找文章中的信息,回答老师的问题。

3.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细节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步骤四:推理判断1. 老师提出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推理和判断。

2.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运用逻辑思维回答问题,并给出理由。

3.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和辩论观点。

步骤五:拓展应用1. 老师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回答。

2. 学生将阅读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延伸】1. 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o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相关词汇。

o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o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默读、略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o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o通过仿写、续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o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花之歌》。

2、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和景物,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生字词、课文背景、图片等教学资源。

2、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3、黑板:书写重点、难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o教师播放一段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论自己的感受。

o教师引入本单元主题“自然之美”,介绍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2、学习新课(30分钟)o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并标记生字词。

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o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理解并运用相关词汇。

o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o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巩固练习(10分钟)o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o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课堂小结(5分钟)o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o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六、作业布置1、背诵指定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预习下一课内容。

下学6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案

下学6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案

下学6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3.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
1.阅读材料的选择:选择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文章,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

2.阅读材料的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的解读,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情感和意义。

3.阅读技巧的讲解:教师讲解如何快速阅读、如何抓住文章的重点、如何理解作者的意图等阅读技巧。

4.阅读练习的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教师通过情境导入或者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学生独立阅读,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和困难。

3.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总结:教师总结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情感和意义,同时强调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5.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读后感、推荐阅读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1.总结本次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思考如何更好地将阅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新语文主题阅读单元备课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新语文主题阅读单元备课设计
----方法:读一读、背一背
1、.诵读《为学》(重点:感悟哲理)
----方法: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五、小结
学生自由谈学习感悟、收获,教师小结
---方法:自主交流
在交流、总结中感悟重点
六、作业
1、学生背诵课文
2、语文小册子
3、预习下一课
巩固反馈
板书设计
《文言文两则》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2、引导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教学资源
学校远程教学中多媒体课件
教具及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1、回顾学过关于时间文章
2、积累时间名言警句
3、谈话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兴趣,学习新课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以读代讲,感悟哲理
拓展阅读、诵读,感悟文章哲理,明确时间易失,要珍惜时间
读中感悟,以读代讲,学习写法
二.学习《匆匆》一文。
三、拓展延伸,学习《新语主题阅读》及《新语主题式诵读》中的文章。
一.学习《匆匆》一文。
2、“两翼”重难点:阅读规定文章,理解内容,背诵规定篇目。
4、《顶碗少年》
《新语文主题阅读》:
《泥泞留痕》《秃的梧桐》《决不放弃》
《主题式经典诵读》
《偶成》《半棵树》《听雨》《论诗》
“一主”作业:
1、写字词、小册子
2、积累喜欢的字词并摘抄
3、“两翼”作业:阅读文章理解内容写心得,背诵规定篇目。
1、“一主”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优秀教案《1草原》《2丁香结》《3古诗词三首》《4花之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优秀教案《1草原》《2丁香结》《3古诗词三首》《4花之歌》

第一单元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习作“变形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所选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并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语文园地”通过交流、朗读、背诵等形式,学习“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阅读方法;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了解分号的用法;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1 草原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试写与人惜别的经历。

重点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

难点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1.字词教学本课共有8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找规律、猜字谜等方法来识记。

如“蹄、腐、裳、虹”都是形声字,就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毯”字则用猜字谜来记:一堆毛,两团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陈、虹、蹄、稍”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注意“稍”右边“月”的撇变竖;“毯、腐”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中,强调“毯”的最后一笔为点。

2.阅读理解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喜迎远客的热闹场景,敬酒联欢的开心场面。

学生在想象中披文入情,既习得了阅读方法,又品味了语言,深切地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表达运用学生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领略草原的秀美景色,体会作者的感受,例: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新主题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设计》

新主题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设计》

《新语文主题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自然的怀抱》单元概述:本组围绕“自然的怀抱”这一主题安排了22篇文章,安排了22篇文章,其中人教版教材课文4篇,《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0篇。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义。

本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设计理念:教师在整体把握这单元教材的前提下,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单元主题”为线,系统地、科学地串起22篇文章。

1、在教学过程中秉承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原则,创新读法求高效----减词加词对比读、提示关键承接读、突出重点反复读……读着读着体会到了,读着读着感悟到了,读着读着意识到了。

2、以批注式阅读为主要学法,完成22篇文章的阅读。

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唤起学生对“热爱祖国”这一主题的领悟与理解。

在批注式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篇文章;2、《新语文主题阅读》8篇文章3、《经典诵读》10篇诗词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单元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两翼”目标1.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文章8篇,背诵喜爱的经典诗文。

2. 在批注式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观。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本单元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1—2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山中访友》、《新语文主题阅读》中的《走向吊水岩》、《主题式经典诵读》中的2篇诗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欢迎远客、盛情款待、深情话别的动人情景,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新陕旅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教案

新陕旅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教案

新陕旅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文章《青少年保健知识问答》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卫生常识和保健意识。

- 研究文章的主要语言文字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课文《青少年保健知识问答》的课本、PPT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入课文《青少年保健知识问答》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预导入- 通过观察课文标题、插图等内容,让学生预测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3. 阅读理解- 课文分段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

- 分组讨论,解答课文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语言文字特点- 分析文章中的语言文字特点,如修辞手法、比喻等,培养学生对文章语言的敏感性。

5. 拓展练- 提供类似的保健知识问答题目,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

6. 总结归纳- 小结课文的重点内容,总结所学的卫生常识和保健知识。

7. 课堂作业- 配置相应的练题,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 研究诗歌《山和河》的内容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

- 掌握诗歌的韵律特点,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和朗读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 课文《山和河》的课本、录音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 呈现诗歌《山和河》的标题、插图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体验感受- 播放诗歌《山和河》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意境。

3. 诗歌欣赏- 分段解读诗歌《山和河》的内容和意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韵律朗读- 教授诗歌的韵律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式。

- 引导学生逐句朗读诗歌,注重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5. 诗歌表演- 鼓励学生进行口头表演,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6. 创作拓展- 引导学生仿写类似的诗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7. 总结反思- 总结诗歌《山和河》的美丽意境和韵律特点。

8. 课堂作业- 布置相应的诗歌朗读和创作任务,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表演能力。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研究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1.草原讲授目标:1.正确读写“毯、境、XXX”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研究作者表达情感的办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讲授重点:深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XXX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研究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歌曲《天堂》、XXX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读写“毯、境、XXX”等14个生字,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厘清文章结构。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遭到美的熏陶。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丁香结教案新人教版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丁香结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自己在教学方法、策略、管理等方面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提问、观察和测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问题进行解决。然而,在教学策略上,发现自己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方面还有待提高。在课堂管理上,整体上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在个别情况下,部分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引导,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和拓展延伸。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环节,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和内容,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总结文章的寓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学会如何运用丁香结的哲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人生的烦恼和解决方法,学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通过感受作者对丁香结的情感描写,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情感,使学生能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4. 文化意识: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丁香结寓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学情分析
考虑到所教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在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体系已经相对完善,对于散文的阅读和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表达,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一些文学性的语言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鉴赏。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同时,老师也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课后阅读和实践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生思考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大家一起来》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能够正确朗读并流畅书写课文中的常用词语。

3. 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基础的语文写作。

教学重点
1. 理解并记忆课文《大家一起来》的内容。

2. 研究并书写课文中的常用词语。

教学内容
课文《大家一起来》
大家一起来!
飞得高,高,高,
游得远,远,远。

跑得快,快,快。

队形新,新,新。

大家一起来!
词语提示:飞,高,游,远,跑,快,队形,新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课文《大家一起来》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第二步:理解课文内容
1.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解释词义不明确的词语。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课文的意义和故事情节。

第三步:研究课文中的常用词语
1. 教师逐个教授课文中的常用词语,并让学生朗读。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第四步:课文操练
1. 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背诵整篇课文。

2. 学生自由发挥,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写作练。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 对学生的词语朗读和写作进行评价,检查学生的词语使用是否准确。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一段自己的小故事,使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书写。

2. 学生可以进行课文的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的内容和教学步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 丁香结 第二课时 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  丁香结  第二课时 教案

2 丁香结第二课时教案班级: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一、学情分析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大致掌握了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本课在深入课文的同时要求巩固第一节课的知识,并要求通过朗读,体会想象描写丁香的画面,感悟丁香的美,并把握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体会作者感情。

二、教学目标1.阅读指导,体会“丁香结”的含义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2.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想象画面,写法导读。

品析语言描写,朗读体会丁香花和结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借鉴写法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作者抒发的人生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巩固词语:出示词语,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

2.内容回顾:《丁香结》分为丁香花(赏花)、丁香结(悟花)两部分。

借物:丁香花的形态、颜色、香味。

抒情:豁达、从容的心态。

(二)研读文本1.内容知悉(赏——丁香花):前三自然段写什么?从中找出丁香在姿态、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①城里的丁香花的色彩和姿态。

(第一自然段)②城外的丁香花美丽芬芳。

(第二自然段)③斗室外与作者生活紧密联系的三棵丁香树。

(第三自然段)姿态: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颜色:紫、白。

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2.表达特点: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朗读指导:读出喜爱之情。

(2)句子:“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数银妆……”使用了比喻、拟人手法。

形象写出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目的特点。

3.重点提炼:作者对丁香的称呼是?(街旁丁香)(1)称呼一:雪白称呼二:半树银妆(2)描写词语: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4.句子解析:找出月下丁香的语句,朗读体会感受美。

(月下丁香)(1)找出描写“月下丁香”所在的自然段。

(2)颜色:紫、白。

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3)描写词语:各具形态、姿态优美、气味幽雅5.出示第三自然段选句:“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1)“积雪”(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1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1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是围绕“触摸自然”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三篇精读课文和《花之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草原》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目睹丁香花开得格外繁茂,不禁想到自己斗室外年年绽放的三棵白丁香,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最后发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

文章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古诗词三首》分别为《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

《花之歌》中,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都要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二、语文要素1.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能从作者写作的角度、作者的感受,或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等方面去拓宽、开发自己的思维。

2.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这是本单元的习作要求。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变形记》,让学生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创编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要把自己重点想说的内容写得具体、详细。

单元语文要素分解习作变形记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详写重点部分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并积累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单元任务群设计教法策略建议1. 抓住重点、含义深刻的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积累优美的语句,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并在脑海中想象文中描述的生动情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春天,在南方看见落叶①在北方,叶子在秋天落。

在岭南,叶子在春天落。

北方人奇怪,岭南人习以为常。

②在岭南,树叶从钻出来那天,可能就没想到有一天会落幕..。

气候多么温润,空气多么体贴。

在这样的天气里谁还好意思凋落,好意思想到死亡。

③什么凋落,什么枯萎,它们的字典里没有这些字眼。

④在这个与往日没有任何不同的春天,叶子们一夜之间都黄了。

也不知道那天晚上有人跟它们说了些什么,它们好像一起顿悟了。

⑤能在一个晚上,说服这么多叶子,必须要派出多少只鸟,多少条虫子,多少支队伍,需要怎样的动员,这些都无从晓得了。

通过这件事,我们明白了季节竟有如此大的能力,有人类无法预知的神秘法术。

只一个晚上的时间,叶子们达成了共识,统一了想法。

⑥第二天一早,树叶纷纷从树上跳下。

它们头也不回,似乎也没有认真地告一个别。

⑦两三天时间,它们几乎全部落下来。

偶尔一两片还在树上飘摇着,也许是没彻底想明白,也许是被绊住了脚,但内心的急迫是显而易见的。

它们摇头晃脑,扭动着身子,一副要摆脱什么的样子。

终于在第四天,它成为落下来的最后一片叶子。

⑧由绿变黄,看似无奇,想想却是要经过长时间的酝酿。

一个人由帅变丑,由年轻变衰老,由精瘦变肥胖,都是一个好漫长的过程。

叶子们一夜之间就变了颜色,暗地里不知使了多少力气。

来自天空的劝说固然很重要,自己的努力也是一方面。

世上没有任何一个水到渠成的事儿。

⑨看,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

成千上万的叶子。

这条马路上好像只有叶子。

空中飞舞着黄金,地面堆积着黄金。

从人行道的这头看过去,满眼的黄,一望无际。

偶尔经过的一两个人显得那么渺小,巨大的金黄的背景,把主角完全淹没了。

它们不用强力,只动用自己的颜色就够了。

颜色也是力量,这浩渺的金黄里面带着无数个来自天空的想法。

⑩第二天早晨,一个步履蹒跚的环卫工人,手持一把硕大的扫帚,推着一辆铁板车,将其清走。

到了夜晚,金黄又铺下来了。

这新落下的金黄,再次被扫走。

2024年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精彩教案

2024年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精彩教案

2024年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精彩教案【单元主题】感受美好【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课文:《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山行》、《红叶》、《我的叔叔于勒》2.习作:《秋天的故事》【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学会观察大自然,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册学过的秋天的相关诗句,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2.学生分享自己经历的秋天美景,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

二、课文学习1.《秋天的雨》(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气息。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4)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秋天美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2.《听听,秋的声音》(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秋天的声音。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秋天声音,分享自己的体验。

3.《山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山行之美。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4)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山行美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4.《红叶》(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红叶之美。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红叶美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5.《我的叔叔于勒》(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之美。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4)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亲情故事,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习作指导2.学生讨论如何观察秋天,抓住秋天的特点进行写作。

3.教师给出习作题目《秋天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语文园地一》阅读教案二:助力阅读理解

《语文园地一》阅读教案二:助力阅读理解

尊敬的教师,您好!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语文园地一》阅读教案二:助力阅读理解。

这是一份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适应不同语境、文化和环境下的阅读材料的教案。

本教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文本、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以及加强他们的词汇和语法能力等方面来助力他们的阅读理解技巧。

首要任务: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在阅读前,我们需要提醒学生建立起“尊重阅读”的态度。

为体现这个态度,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激发起他们学习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建立起好的阅读习惯。

本教案提供了一些小技巧,如让学生预测文章主旨和重点内容等,以便能够更好地参与阅读活动。

这样,学生会意识到通过预测,他们能够积极地思考、摆脱困惑,而且还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次要任务: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另一个关键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获取文章信息。

学生阅读速度越快,就能够更快地运用这些信息,处理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教案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如“快速阅读法,速度过关;二次细读法,深度剖析”等等。

通过这些技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阅读速度。

还有一些技巧,如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语言系数,或以图像化形式呈现文章内容等,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由于单词理解、口语能力或文语转换等问题所遇到的困难。

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教案的优势和不足。

本教案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和个人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自由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加以创新和调整。

总体而言,本教案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提取到更多文章信息,更好地进行学习。

然而,本教案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支持,也没有充分涵盖阅读的所有领域,比如最新的科技和时事新闻等。

这些不足,我们也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逐步完善。

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继续关注本教案所提供的技巧,结合其他优秀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秋韵(节选)宗璞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

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

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

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

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

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许是银杏罢。

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

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

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

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

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

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

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

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

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

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

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

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

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

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叶,枫叶的红较深。

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

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

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

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么?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

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语文主题阅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姓名:柳珊
年组:六年组
版本:人教版
时间:2016.09—2017.02
二十冶综合学校小学二分校
新语文主题阅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姓名:郭艳
年组:六年组
版本:人教版
时间:2016.09—2017.02
二十冶综合学校小学二分校
新语文主题阅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姓名:律红玉
年组:六年组
版本:人教版
时间:2016.09—2017.02
二十冶综合学校小学二分校
新语文主题阅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姓名:许庆杰
年组:六年组
版本:人教版
时间:2016.09—2017.02
二十冶综合学校小学二分校
二十冶第二小学主题阅读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16年8月授课时间2016年9月备课人柳珊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简介教材内容:本组教材围绕“感受自然”这个专题编排,主题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积累语言。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供选择: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

“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

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三、重组单元教材:
四、备注:(学法指导)本组课文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因此,在学习中希望能建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从而加深对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五、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六、本单元核心问题:1、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从而加深对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二十冶第二小学主题阅读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16年9月授课时间第3-4周备课人柳珊
一、简介教材内容: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

《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

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2、让学生通过读,扫清文字障碍,通过读,了解文章内容,在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抓住重点句段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人物的爱国情。

3、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句段,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课文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

5、教学时间:2课时
6、授课时间:
四、备注:(学法指导)本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因此,在学习中希望能建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通过读,了解文章内容,在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抓住重点句段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人物的爱国情。

五、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六、本单元核心问题:1、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体会品味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