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课标要求】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改革的酝酿:识记亚历山大二世积极推进改革,进程从秘密到公开,方案从多元到相对一致;理解为什么俄国最终会选择改革的方式变革社会。
2、“二一九法令”:识记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理解废奴法令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方面。
3、进步与局限:识记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但高额赎金、继续盘剥和奴役农奴是历史的局限性,理解列宁为什么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
二、过程与方法1、由“看图说文”引入课题。
2、归纳特点分析内容应用插图。
3、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改革也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
3、改革延缓了革命的到来,但不能消除革命。
【新课导入】《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普希金“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决不会那样消亡……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阴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流放中的十二月党人的应和诗“你们悲惨的工作不会这样消亡,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烈焰……”赫尔岑于伦敦出版的《钟声》杂志的办刊宗旨: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农奴制的存在是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要求自由、反抗压迫的“钟声”传遍俄国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
【讲授新课】一、“改革的酝酿”1、改革的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1)国内:①农奴制激化俄国社会矛盾②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③“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反对农奴制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⑤农民起义的打击(2)国外: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英法)②西欧、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2、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参考教案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参考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2.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1. 讲述法。
2. 提问法。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2. 讲述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介绍农奴制改革的各个方面,如土地改革、人身自由、税收制度等。
3. 提问:让学生谈谈对农奴制改革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反思】1. 检查学生对农奴制改革背景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土地改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奴制改革中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土地改革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 土地改革的具体措施。
【教学方法】1. 讲述法。
2. 提问法。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土地改革的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土地改革的意义。
2. 讲述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介绍土地改革的具体措施,如分配土地、废除地租等。
3. 提问:让学生谈谈对土地改革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反思】1. 检查学生对土地改革意义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具体措施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人身自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奴制改革中人身自由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人自由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1. 人身自由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 人身自由的具体措施。
【教学方法】1. 讲述法。
2. 提问法。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身自由的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人身自由的意义。
2. 讲述人身自由的主要内容:介绍人身自由的具体措施,如废除奴隶贸易、保障人权等。
3. 提问:让学生谈谈对人自由的理第四章:税收制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奴制改革中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优质课教案_22
1、完善教材笔记,把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线索补充在教材上;
2、自主思考练习题,再请学生展示答案;
3、理解记忆相关内容
2、内容:二一九法令、政治体制方面、司法制度方面、军事方面、教育方面
3、评价:性质、进步性、局限性
二、展示练习题,训练学生做题方法
1.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获得“解放”的时候可获得一块份地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3.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控制
2.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4.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优质课教案_1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①材料“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指什么?②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选择自上而下的道路?一、改革的酝酿:(改革的准备)1、目的:直接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富国强兵,重振大国威望。
根本目的:维护地主贵族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2、酝酿:借鉴历史: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大造舆论:借助报纸舆论化解阻力组织措施:成立秘密委员会—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改革;各地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个人决心:亚历山大二世决心通过改革解决农奴制的问题3、方案: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也不愿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工商业发达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奴土地,但农奴要服劳役。
思考:从改革的酝酿过程来看,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4、特点:缓慢而又谨慎原因: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二、“二一九法令”——改革的主要内容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又称“解放法令”。
包含众多的一系列文件(共17个);长时期、分阶段实施。
阅读教材,归纳概括“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2、经济: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要付赎金和承担各种义务地主决定农民份地大小和好坏,决定农民应承担的义务农民赎买份地的条件①要交付赎金首先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余款在49年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②承担各种义务还清本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③服从份地契约不能随意离开赎地。
3、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三、进步与局限:1. 性质: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 进步性:①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社会的发展;②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扩大自由劳动力来源,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③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④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优质课教案_19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内容;“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2)能力目标:通过“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分析当时俄国各个阶级对“二一九法令”的“满意度”,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理解改革也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四教学方法:提问法引导法讲读法五新课导入老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到了亚历山大二世继承了俄国的皇位,有没有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亚历山大二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当上沙皇的?”学生:“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
”老师:“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落后的农奴制度”老师:“正确,当时的欧洲一些国家早已走上了资本主义,国力迅速增长,而俄国仍然实行农奴制,把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农奴生活贫困,缺乏国内市场,导致了俄国成为当时欧洲的落后大国,同时俄国农奴起义不断,亚历山大二世面临内忧外患,“压力山大”,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六新课讲授老师:“俄国封建地主阶级势力很大,改革面临着强大的阻力,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了解亚历山大二世如何吸取以往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减小变革的阻力?各地区的地主阶级对解放农奴是什么看法?”学生:“首先通过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随着社会舆论对农奴制的批评增加一些封建主愿意有条件地解放农奴。
条件成熟后,亚历山大二世使农奴制改革进入公开化。
老师提问:“主要农业区的地主愿不愿意解放农奴,把土地分给农奴?为什么?”学生:“不愿意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奴,甚至希望得到更多的土地和农奴。
因为剥削农奴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老师问:“工商业比较发达地区的地主愿意解放农奴吗?为什么?”学生:“愿意,因为他们需要自由劳动力,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优质课教案_8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标解读】本课体现了工业文明对俄国的冲击,改革的许多经验教训至今仍能警醒世人,是高考的重要知识点。
本课可重新组合为三目,第一目为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第二目为二一九法令。
第三目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评价,以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辨证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并为下一目中俄国的司法改革、地方自治,教育改革,1905年革命等作好铺垫。
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表述、史料,彩图册来引导学生思考“农奴制改革条款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内容有哪些”。
然后可用图表建构“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从1861年改革带来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变化等方面,分析改革的历史进步意义。
从俄国政治体制的落后、经济基础的薄弱等方面,理解农奴制改革的残余,进而认识改革的局限性。
重点:“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难点: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新课讲授】导入: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一场战争的预测?(教材P90引言)。
阅读教材P93:问1——从俄方来看,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问2——这场战争对俄国有何重要影响?答: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
——新继位的亚历山大二世,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被迫走上自上而下的改革之路。
出示图片,结合教材,归纳农奴制改革的其他原因:组1——19世纪中期世界各地的工业革命、俄国与英法德交通运输、生铁产量。
组2——富裕的农场主家庭和贫困的农奴、农民骚动线图;一、背景:19世纪中后期——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俄国内忧外患。
1、政治: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了解: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的特权不可侵犯,农奴是地主私有财产,农奴被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给地主无偿劳动,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
其他时间耕种自己的份地,承担沉重赋税。
农奴处于社会最底层,饱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营养不良)。
2、经济: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工业发展(资本主义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说课稿(共1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叶以来,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面临严重危机,为摆脱这一危机,进行了一系列的农奴制改革。本节课着重分析了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解放农奴、土地政策、农村改革等方面的举措。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俄国历史的基本脉络,了解了一定的历史背景。然而,他们可能对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对相关历史概念和知识点掌握不够准确。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农奴制改革背景、原因的理解不够深入;
2.对农奴制改革过程中各种政策、措施的记忆混淆;
3.对农奴制改革影响和评价的分析能力不足。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同时作为教学内容的视觉辅助,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要点。
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点、次重点,突出关键信息;
2.保持板书的逻辑顺序,使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
3.在板书过程中适时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板书内容。
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是:学生在学习过俄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后,对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了初步了解,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为后续学习俄国近代化进程打下基础。
主要知识点包括:
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解放农奴、土地政策、农村改革等;
3.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和评价。
(二)教学目标
3.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重点知识点的充分讲解。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参考教案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2)掌握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农奴制改革的过程;(2)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评价能力;(2)培养学生对改革勇气和智慧的赞赏之情;(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改革,认识改革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农奴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其意义;(2)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历史书籍、网络资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课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俄国19世纪中叶的农奴制;(2)提问: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奴制改革的背景;(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如解放农奴、土地分配等;(2)分析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如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的缓和等。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作业:(2)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当前俄国农业发展的状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拓展1. 比较俄国1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1)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3)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参考教案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原因;(2)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3)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农奴制改革的必然性;(2)运用比较法,探讨农奴制改革的特点及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2)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其必然性;(2)农奴制改革的特点及其在俄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和必然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分析农奴制改革的特点及其在俄国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史料,让学生分析农奴制改革的实际情况;(2)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炼出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2.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拓展1.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其他国家的农奴制改革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2. 探讨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认识改革在推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七、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就农奴制改革的影响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7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史料探究】 • 史料 1856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 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 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 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 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 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来解 决好得多。”
• 2.局限性 村社 • (1)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 ______严格管理,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地主阶级 • (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 __________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 (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 土地 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______,重新受到 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知识点拨] 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 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改革的焦点不是地主内 部的斗争,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 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 革创造了条件。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知识点二 “二一九法令”
• 1.签署 • 法令于1861年3月3日,也就是俄历二月十 二一九法令 九日签署,又称“ ____________”。 • 2.内容 人身自由 • (1)政治上:农奴获得了__________。 地主 赎买 • (2)经济上:土地仍归______所有,农民 可以______一块份地。 村社 • (3)组织上:由______负责农民份地赎金 和赋税的缴纳。
主题一 “二一九法令”的内容与特点
• 【史料探究】 • 史料一 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存 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 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 ——亚历山大二世 • 史料二 1861年3月3日(俄历二月十九日),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 奴制。根据这一法令,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 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以后,他们成为政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年级:高二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单元(章节):第七单元第2课5、学时数:45分钟第二部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设定(一)目标制定的依据性分析1.学生状态的分析对于这一课的内容,除了上一节课交待了改革的背景外,学生的知识基础极为薄弱,初中教科书中只有简单描述。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注意力水平,但本课的内容比较枯燥难懂,因此,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比如可采用图片、视频信息,培养学生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本班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大,认识能力、认识结构也相差甚远,学生在课前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该班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比较慢,因此,在这个班上课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接受新知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有明显差异和层次的学生对内容掌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适当调整教学难度、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进行提问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问题,如对学习困难生的问题就应该把问题细化或是增加提示,这样才能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堂思考中获得成就感等。
2.教学内容分析①本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角度介绍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情况:改革的酝酿(前奏曲),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核心措施),法令颁布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综合评价)。
学习时应结合背景知识,加深理解措施及其影响。
本课引言是由文字概述、要言引用、主要问题设计和重要概念四部分组成。
突出了改革的迫切性和复杂性。
②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二)目标内容1.基础性目标①要求学生自学“改革的酝酿”,列举出亚历山大二世为改革所作的准备措施,并能把握这些措施内在的联系。
②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史料,大略叙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并把握其内在逻辑联系③通过识别、辨认事实并举出例子,能运用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辩证地认识到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优质课教案_6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知识与能力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原因、农奴制对俄国的影响、农奴制改革的评价等问题的探究,初步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和根据材料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农奴制改革的学习,认识落后的制度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桎梏,实现工业化才是强国之策,树立改革的意识;学情分析:从学情来看:通过学习必修课,学生对于工业革命时期英、美、法、德四国资本主义改革的相关背景和史实基本理解;同时学生基本掌握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研究方法,史料研读能力有所提高;但对于俄国历史了解很少;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教学难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提问:尼古拉一世为什么自杀?沉重打击指的是什么?【讲授】改革的背景提问:提问:克里米亚战争的起因,对战双方,结果?结合材料思考,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战败原因是什么?【活动】讨论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原因“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方式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讲授】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俄国军事的落后及政治的腐败,根本原因是俄国的封建农奴制远远落后于英、法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
【讲授】农奴制含义提问:什么是农奴?农奴——封建社会中对农奴主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农业生产者。
可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有自己的经济和家庭,农奴主不能随意加以杀害;但不能够有自己的土地,只能从农奴主那里领得一块份地,世代被束缚在份地上耕作,向农奴主缴纳地租,并承担无偿劳役。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目的导航]1.理解农奴制改革前的准备。
(重点)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重点)3.认识“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难点)一、改革的酝酿1.背景(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国内局势动乱不安,国际地位下降。
(2)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进展农奴制改革的尝试都因封建地主的阻碍而不了了之。
2.目的:化解矛盾,稳固统治,增强国力。
3.过程(1)思想:借助报纸言论力量宣传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
(2)组织:成立机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3)方案①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也不愿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②工商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
③草原地区:地主们逐步分给农奴土地,但农奴要服劳役。
4.结果:经过剧烈讨论最后拟订了改革法案。
[易错提醒]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展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改革焦点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二、“二一九法令〞1.签署: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2.内容(1)政治上: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处理;他们享有公民权利。
(2)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3)组织上: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特别提示]“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个方面,其核心是解放农奴。
法令公布后,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块份地。
三、进步与局限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1)广阔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2)农民消费积极性进步,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开展。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最全版
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角度介绍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情况:改革的酝酿(前奏曲),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核心措施),法令颁布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综合评价)。
学习时应结合背景知识,加深理解措施及其影响。
本课引言是由文字概述、要言引用、主要问题设计和重要概念四部分组成。
突出了改革的迫切性和复杂性。
新课导入建议:介绍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决不会那样消亡……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阴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同时介绍流放中的十二月党人的应和诗片段和俄国杰出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代表之一赫尔岑于伦敦出版的《钟声》杂志的办刊宗旨:“你们悲惨的工作不会这样消亡,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烈焰……”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指出农奴制的存在是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要求自由、反抗压迫的“钟声”传遍俄国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
从而引入本课课题: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同时设问:为什么俄国波澜壮阔的斗争没有汇成一股强大的革命洪流,彻底摧毁整个封建统治?为什么俄国最终出现了由掌握国家政权的地主阶级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第一目“改革的酝酿”1. 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
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优质课教案_10
第 2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标要求]: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重点及难点]:1、重点:“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2、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知识结构]: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 改革的酝酿(1)目的:化解统治危机,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2)亚历山大酝酿改革①借鉴历史:吸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改革的经验教训②大造舆论: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③组织措施:成立各层次的专门的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④个人决心:亚历山大二世决心通过改革解决农奴制的问题2. “二一九法令”的内容①政治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②经济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③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3、评价: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从内容上看)改革进步性作用: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资金。
转折点:俄国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
不彻底性: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影响了资局限性本主义发展速度。
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赎金高)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土地少而贫瘠)[巩固练习]1.为了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亚历山大二世首先()A.取得舆论支持B.取得农奴主支持C.广泛出游欧洲D.讨论拟订改革法案2.下列改革方案中,最符合俄国历史发展需要的是()A.增加对农奴和土地的控制B.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C.分给农民土地,但农民需要服役D.把土地分给农奴,不需要农民服役3.亚历山大二世政治上的改革不包括...()A.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B.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C.在全国各地废除按等级审判制度D.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有财产限制4.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主要目的是()A.废除农奴制B.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C.发展资本主义D.巩固统治,增强国力6.“二一九法令”内容不包括...()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B.地主不能把农奴当成私有财产C.农奴获得解放需交赎金D.付清赎金后,农民彻底摆脱封建束缚7.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B.使农民获得土地,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8.“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这里列宁所说的“解放”是指:()A.1861年农奴制改革B.农奴起义,推翻沙皇统治C.彼得一世允许购买整个村庄农奴D.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9.“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10.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作用不包括...()A.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B.增加工业投资资本C.扩大了国内市场D.彻底扫除封建势力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个俄国官员在“九一二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优质课教案_14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1.掌握农奴制改革的条件和目的。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3.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改革的酝酿┄┄┄┄┄┄┄┄①1.背景:国内外形势非常严峻,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地位下降。
2.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3.表现(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
(2)思想基础: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
(3)组织基础①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②把秘密委员会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
③让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4)个人作用:亚历山大二世的智慧与胆识。
4.改革草案(1)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2)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用以投资工业。
(3)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二、“二一九法令”┄┄┄┄┄┄┄┄②1.签署: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因为这一天是俄历二月十九日,所以称“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2.内容(1)政治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经济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组织上: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三、进步与局限┄┄┄┄┄┄┄┄③1.进步性(1)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
①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2)性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2.局限性(1)不彻底性:农民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优质课教案_4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1)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
(2)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2.内容(1)“二一九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农民仍受村社的管理。
(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促进俄国司法体系和地方行政体系的近代化。
3.评价(1)进步性: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
(2)局限性: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3)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二、明治维新1.背景(1)国内危机:幕府专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危机:黑船来航,民族危机加深。
(3)武装倒幕的成功:成立明治新政府。
2.措施(1)政治:“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近代天皇体制。
(2)经济:“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3)文化:推行“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社会习俗推进西化。
(4)军事:建立近代化军队并辅以武士道教育。
3.评价(1)积极性:逐渐摆脱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的强国;为邻国提供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2)局限性: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三、戊戌变法1.背景(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根源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直接影响。
(4)维新派的准备:创办学堂,聚徒讲学;著书立说,力倡维新;公车上书,恳请变法;创办报刊,传播维新;成立团体,组织力量;展开论战,挑战顽固势力(派)。
2.内容(1)政治:允许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等。
(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
(3)军事:改革军制,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优质课教案_8
高二历史导学案编号:编制人:审核人:高二历史科组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小组号: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 改革史第2课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带着重点、难点预习课文。
2.认真阅读教材,完成预习案中的知识梳理和问题,梳理本课要点,标记和理解重要概念及关键词,并记录遇到的疑难问题。
(课前总预习限时30分钟)二、预习自测1.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俄国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 A. 新思潮涌动 B .农奴起义不断 C. 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D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2.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①自由劳动力缺乏 ②工业投资缺乏 ③国内市场狭小 ④国际市场不能扩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③④3.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
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4.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5.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①推动俄国的工业革命 ②扩大了国内市场 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④动摇了沙皇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 A .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B .选举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C .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D .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7.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A .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 .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 .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 .农民成为商品【我的疑问】【知识结构】俄国农奴制改革高二历史导学案编号:编制人:审核人:高二历史科组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小组号: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养成良好的书写和答题格式。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小组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也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全面正确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教学环节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普希金的诗歌《乡村》师: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什么?生:回答师:当《乡村》流传之时,农奴制已确立近百年。
在这漫长的时段里,都有谁真正看到了他们的血和泪?又是谁真正救赎了他们?为了解开这个谜题,让我们共同进入今天的课程《时代的呼唤——1861年农奴制改革》。
推进新课:多媒体展示本课课题、学习目标及知识框架。
(过渡)通过诗歌,我们已经感知到农民的渴望,除了这股力量外,还有哪些因素推动改革的到来呢?合作探究一:结合史料,思考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师:总结一、内外交困被动的选择:改革背景(板书)1.政治:农奴制激化阶级矛盾,严重威胁沙皇统治。
2.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过渡)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自主学习:多媒体展示材料——沙皇的抉择师:沙皇选择了怎样的改革方式?生:自上而下师:19世纪以来,俄国有多位统治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试图有所改革,皆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破除阻力的?生:遭到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对。
循序渐进(借助舆论的力量→成立委员会→拟定方案)合作探究二:多媒体展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三原则,请同学们结合改革内容,思考“二一九法令”是如何体现这些原则的?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师:总结二、危则思变时代的呼唤:“二一九法令”(板书)1.改革法令:1861年,签署“二一九法令”2.法令内容(1)农民的利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公民权;农奴可赎买一块份地。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甘肃省省级优课)
俄国1861改革教学设计课程分析《俄国1861改革》是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第七章的第2课,是这一章的核心内容。
本节课通过对1861改革措施的研究,分析和认识这次改革在俄国发展史上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本节内容共两框,第一框讲改革前的准备;第二框讲改革的措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第一框:“改革的酝酿”主要讲了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国国内对农奴制改革的呼声和沙皇政府改革前的一些准备,让学生自主了解就可以了第二框:“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是重点内容,要让学生识记、理解俄国1861改革的主要内容,同时要让学生根据改革内容总结改革的规律——俄国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哪些条件;运用:让学生运用俄国革命中总结出的规律,分析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各国为摆脱危机进行的改革应吸取哪些教训。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对俄国革命对俄国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的研究,感受改革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改革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改革应抓住国家社会发展的迫切问题,改革要彻底,要坚持,要逐步深化。
本节课学习重点:“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本节课学习难点:运用俄国革命中总结出的规律,分析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各国为摆脱危机进行的改革应吸取哪些教训(实质是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学情分析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分析了俄国1861改革的历史背景,即: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农业和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滞后,让俄国国内矛盾重重,民主革命正在悄然酝酿,而此时,俄国参与的一场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俄国的战败,加剧了俄国沙皇政府的通知危机。
其中着重分析了农奴制的弊端。
面对这种境况,沙皇不得不选择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认识俄国1861改革的内容,显然,作为重点改革对象的农奴制的改革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改革的酝酿亚历山大二世积极推进改革,进程从秘密到公开,方案从多元到相对一致为什么俄国最终会选择改革的方式变革社会结合背景探究改革的必然性由“看图说文”引入课题改革也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二一九法令”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下令废奴法令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方面分析内容间的相互关系归纳特点分析内容应用插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进步与局限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但高额赎金,继续盘剥和奴役农奴是历史的局限性列宁为什么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对法令内容及其实施予以全面评价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的养育改革延缓了革命到来,但不能消除革命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角度介绍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情况:改革的酝酿(前奏曲),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核心措施),法令颁布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综合评价)。
学习时应结合背景知识,加深理解措施及其影响。
本课引言是由文字概述、要言引用、主要问题设计和重要概念四部分组成。
突出了改革的迫切性和复杂性。
新课导入建议:介绍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决不会那样消亡……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阴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同时介绍流放中的十二月党人的应和诗片段和俄国杰出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代表之一赫尔岑于伦敦出版的《钟声》杂志的办刊宗旨:“你们悲惨的工作不会这样消亡,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烈焰……”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第一目“改革的酝酿”1. 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
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2.改革的焦点问题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
亚历山大二世下令成立的负责农奴制改革的组织“农民事务总委员会”,主要由一些高级官吏和大农奴主组成。
这些官吏和地主贵族的代表分成好几个派别,有的反对分地给农民,有的主张只允许农民赎一小部分土地。
农民不仅要求从农奴身份下解放出来,而且也要求把地主土地无代价地进行分配,并不断斗争。
面对农民运动的强大压力,最后政府否决了解放农奴而不给土地的草案。
教学建议:以设问──小组讨论──释疑方式,理清各种改革方案的脉络与实质,重点分析、强调改革机构和负责代表的阶级性质,为理解改革内容的具体表现奠定基础。
采取“角色扮演”分别代表沙皇政府、农民、封建地主等不同派别。
根据各自阶级、阶层利益之本提出辩论的各种方案。
第二目“二一九法令”标志: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改革法令和关于废除农奴制制度的特别宣言。
特点:包含众多的一系列文件(共17个);长时期、分阶段实施,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
从法令颁布时间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物的人身自由权。
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口和器物买卖和交换。
但是,地主对农民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
如,根据法令的规定,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地契约前,对地主还负有“临时义务”,继续受到地主的奴役和支配。
二、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
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
份地分配情况视各地而异,分别由不同法令规定。
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
被地主强占的土地,即所谓“割地”,平均占改革前农民份地的18%;在有些地区则达到20~40%。
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
三、关于赎地的手续和实质。
农民的宅旁园地可以赎取,向政府交纳约60卢布的法定赎金,六个月后即可获得所有权。
赎地须得到地主的同意,赎金数以每年6%的年利率加以资本化后得出。
如,每年代役租为12卢布,则赎金为200卢布。
赎地时,农民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部分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49年内以“赎地费”的形式偿还。
这样,作为赎金基础的并不是实在的土地的价格,而是资本化的代役租。
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四、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组织。
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几个村社组成乡,管理听命于地主贵族中产生的调停吏。
这样,从前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现在相当程度是处于地方贵族控制下。
村社中还建立了连环保制度,监督农民按时完成各种义务。
教学建议:结合教材中两幅插图《“二一九法令”的原文》《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看图说文:依据画面,结合背景,思考、回答问题:什么是“二一九法令”?该法令颁布前农奴和地主贵族的关系如何?你的依据何在?推测一下,解放农奴的有关法令的重点内容会是什么?实施它的本质是什么?你有怎样的结论?第三目“进步与局限”1.进步性分析。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改革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1)性质: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
它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实行的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
改革后,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
工厂和铁路工人增加一倍多;政治方面,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列宁曾指出: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2)地位: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此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更为顺利的发展。
(3)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2.局限性分析。
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1)为什么说“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
一方面,专制统治下,任何胆敢对沙皇权利出言不逊者,都将遭到逮捕,随后将被处决或流放至西伯利亚监禁,民众生活依旧困苦;另一方面,各地地主都竭力要在改革方案中只反映自己的最大利益,因此,方案众多争论得不可开交。
结果,农民革命斗争越来越高涨,用革命方式摧毁农奴制的威胁越来越大,形势逼迫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加速拟定一个能较全面代表统治者根本利益的方案。
他惶恐不安的说:“今后任何拖延都会有害于国家。
”(2)农奴获得“解放”的实际情况看,改革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
改革远远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而且农民大量的土地和金钱被地主夺去,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无法维持生计,只得重新佃种地主土地,受到更大的盘剥与奴役。
(3)不彻底性。
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这使俄国历史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
农奴制的大量残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所以,彻底肃清封建残余仍是俄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
教学建议:理解上述分析,结合教材插图《残败的俄国农村》和【资料回放】“看图说文”,并讨论解决【学思之窗】的问题。
同时,可以指导、设计一场主题辩论会: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哪一个更大?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关于“改革的酝酿”一目的教学。
(1)可从介绍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以及流放中的十二月党人的应和诗片段和赫尔岑于伦敦出版的《钟声》杂志的办刊宗旨引入本课课题;再结合引言要言、亚历山大二世的戎装照图解,突出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革命风云,探究改革的必然性;也说明改革也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变革社会方式的选择,最终由国情决定。
(2)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组织学校小组,分别代表政府、农民、封建地主等不同派别。
根据各自阶级、阶层利益之本提出辩论的各种方案。
加深对法令出台背景的理解。
关于“二一九法令”一目的教学。
(1)可以通过特点归纳、内容分析、插图应用、列表比较等途径和手法,分析内容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法令内容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个具体方面。
(2)运用阶级分析法,认识改革的本质内容。
什么是“二一九法令”?该法令颁布前农奴和地主贵族的关系如何?你的依据何在?推测一下,解放农奴的有关法令的重点内容会是什么?实施它的本质是什么?结合教材两幅插图画面,结合背景,看图说文。
重点理解“二一九法令”的重点内容及其实施情况。
试着体会一下你有怎样的结论?关于“进步与局限”一目的教学。
(1)应用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加深对法令内容及其实施予以全面理解与评价,认识改革延缓了革命到来,但没有消除革命。
大量农奴制残余的保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彻底肃清封建残余仍是俄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
因此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
(2)寻访老师或专家或上网搜索,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关的政治、文学、美术作者或作品有哪些?选择其中较经典的作品或革命导师格言,仔细体味,写份读后感,与同学相互交流、欣赏。
(3)为了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各种才能、提高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历史学习小组或班级之间可以联合举办一场“历史主题辩论会”,讨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哪一个更大?2.教学案例案例一在介绍“改革的酝酿”一目时,可用实物投影、幻灯或计算机介绍几组图片或材料(1)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见前文“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部分)(2)十二月党人的应和诗片段“你们悲惨的工作不会这样消亡,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烈焰……”案例二在介绍“二一九法令”一目时,可用实物投影、幻灯或计算机介绍几组图片或材料(1)教材插图《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2)材料:“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
……对农民说这种期望是没有根据的,一切劝导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农民根本不相信地主会对他们作出任何让步……怀疑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维护个人利益;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的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