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家的意味教案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理解家的内涵;明确孝的重要性;如何孝亲敬长。
难点
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
学法
案例分析、合作学习
教法
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猜字游戏:出示3副“家”字的图片,请同学们回答:你认识它吗?请说一说它是什么字。追问什么是家?播放视频《家》,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和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认为的“家”是什么?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4.请同学阅读教材P74页,回答问题。
【小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过渡】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
【小结】出示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总结】我们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4)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孝亲敬长?
感悟提升
(1)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
(2)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小结】各抒己见。
【过渡】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 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百善孝为先,你知道孝亲敬长在我国有着怎样的地位吗?
猜字,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基。
讲授新课
一、生命的居所
1.结合视频和自身实际,请同学们说出你对家的理解。
【小结】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认识到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懂得关心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二、教学重点1.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2. 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家的意义,认识到家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关心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四、教学方法1. 情境体验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家庭》,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 学习课文:讲解课文中的关键知识点,如家的定义、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等。
3. 情境体验:设置家庭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家庭》,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 学习课文:讲解课文中的关键知识点,如家的定义、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等。
3. 情境体验:设置家庭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教案、教学设计
-设想内容:设计“我为家人做件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家庭责任和情感。
-教学方法:实践活动法和体验教学法,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4.法律知识讲解,案例分析。
-设想内容:结合教材,用生动的案例讲解家庭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和讲解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法律知识。
1.结合教材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家的意义”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体现出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2.制作一份家庭法律知识宣传海报,内容包括婚姻家庭法律的基本概念、规定等,形式不限,要求简洁明了,具有宣传效果。
3.开展一次家庭实践活动,例如“我为家人做件事”,要求学生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并撰写活动心得,字数不少于200字。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庭生活,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活动,如家务劳动、家庭聚会等,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庭的意义和功能。
-结合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家庭成员的品质,学会与家人沟通、交流和合作。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支持和尊重。
-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提高与家人的沟通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了解婚姻家庭法律知识,维护家庭和谐稳定。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婚姻家庭法律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邀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家的意味教案
家的意味教案教案标题:家的意味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理解家的概念和意义。
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描述家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其他展示工具。
2.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表。
3.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张描绘家庭场景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和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和环境。
- 引发学生对家的意义的思考,例如:“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家对每个人都很重要?”2. 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PPT或其他方式,向学生介绍家的定义和意义,例如:家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共同生活的地方,是一个温暖、关爱和支持的地方。
- 引导学生讨论家的重要性,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发言人,并讨论以下问题:- 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你在家中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你的成长有何影响?-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分享他们的观点。
4. 分享和总结(10分钟)- 请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 整理学生的回答,总结家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强调家庭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5. 拓展活动(15分钟)- 分发学生练习册或工作表,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对家的理解和感受。
- 鼓励学生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表达他们的想法。
-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检查和修改他们的作品,并最终展示给全班。
6. 结束语(5分钟)- 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珍惜和维护家庭关系。
- 提醒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表达方式和词汇。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带来一张他们家庭的照片,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家庭的故事和回忆。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养老院或孤儿院,让他们与那里的居民交流,了解不同家庭的故事和意义。
家的意味 核心素养教案
家的意味核心素养教案【教案名称】家的意味核心素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能描述家庭在一个人一生中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关心和珍惜之情。
3. 提高学生的社会人文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发展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首先,以一幅家庭的图片或幻灯片作为引导,让学生引发对“家”的思考。
例如,问学生“你心中的家是什么样子的?”或“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二、探究家庭的意义(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就“家对一个人的意义”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2. 全班分享:请每个小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分享自己对家庭意义的认识。
三、感悟家庭的温暖(15分钟)1. 教师讲解:通过例子和故事,向学生展示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2. 学生个人写作:要求每位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悟。
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小组展示: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篇短文进行朗读或背诵,并向全班展示他们对家庭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互动:鼓励学生互相评论和分享对彼此文章的感受,增加学生对家庭的关心和珍惜之情。
五、家庭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引导:教师以一个真实案例或支持材料,让学生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和幸福感的影响。
2. 学生讨论:开展学生间的讨论,让学生分享家庭功用对个人发展的启示。
【教学扩展】1. 请学生就“家庭的意义”进行社区调研,让他们面对面采访一些家庭,了解家庭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影响。
2. 鼓励学生用摄影或绘画的形式表达对家庭的独特理解和感慨。
【教学评估】1. 学生个人写作的质量和表达能力。
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分,注重内容的深度和思考的角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互动能力。
【教学延伸】可以搭配家庭教育的课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更加积极健康的家庭关系。
7.1 家的意味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二、新课教学
(一)家的含义
【教师活动】展示四组关于家的图片,我们平时对家的理解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谈对家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调动学生的思维。)
(二)家的作用
1、身心居所2、心灵港湾
【教师活动】展示情境《小凡的暑假》文字材料。可以看出家庭承担了哪些功能?
【学生活动】分析家庭功能。有经济功能、教育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生育功能、抚养和赡养的功能。
【教师点拨】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的哺育和支持。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锻炼学生分析材料、总结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1.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
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短片《Family》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
【教师活动】结合视频和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短片,让学生对家有个形象的感受,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生】有同学说家是具体的一个地方,有同学说家是住所,有同学说家是吃饭的地方,有同学说家是一群人 ,还有同学说家是情感寄托的地方……
【学生活动】家是地域;家是住所;家是家人;小到班级学校、大到国家、我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教师点拨】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这里所讲的家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展示两幅图:图中反映了几对关系呢?图一有血缘关系、婚姻关系、继子女与继父母关系,图二是收养关系。不管是因何确立的家庭关系,家庭发挥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教案
课题名称: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
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关系的建立,理解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家是我们的心灵港湾。
2.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义务,从而孝敬长辈,关爱家人。
【教学重、难点】
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义务,从而孝敬长辈,关爱家人。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百分导学)。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
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①完成《百分导学》P课前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6分钟)
②演练单项选择题。
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
核对单项选择答案,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如何孝亲敬长。
4、巩固记忆。
(10分钟)
知识点一:
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①“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如何孝亲敬长?
①尊敬;
②倾听;
③感恩。
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9分钟)
独立完成分析说明题。
6、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后记】。
4.1《家的意味》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家的意味》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认同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重要性,理解家庭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
2.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家庭的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责任意识:5.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主动为家庭做出贡献。
6.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家庭的含义和功能。
2.认识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3.明白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难点:4.理解家的内涵,体会家的温暖和亲情。
5.掌握孝亲敬长的具体方法,并在生活中践行。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关于家庭的温馨图片,如一家人团聚、共度节日等,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2.讲述一个关于家的温暖故事,如一个孩子在外面遇到困难,最终回到家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安慰的故事,提问:这个故事让你对家有了怎样的感受?(二)讲授新课1.家的含义(1)提问:在你心目中,家是什么?是一所房子、一个地域,还是其他的什么?o学生可能会回答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有亲人的地方等。
(2)展示关于家的不同理解的内容,如“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等歌词,提问:这些歌词中的“家” 指的是什么?“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中的“家” 指的是一个可以栖息的住所。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中的“家” 指的是有亲人、有亲情的地方。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中的“家” 指的是一个地域。
(3)讲解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并结合的例子进行说明,如张寒和李小樱恋爱一年,结婚成了家,这是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一年后,二人生下一对双胞胎,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这是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他们的邻居合法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取名闹闹,这是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小两口的舅舅离婚三年后又结婚了,组成了新家庭,这是随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家的意味教案
家的意味教案年级:中学高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了解家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家的情感和责任意识。
2.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描述家的意味并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动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1. 理解家的意味并描述家的意义。
2. 利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对家的感受。
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家》或其他相关材料2. PPT或其他呈现工具3. 小组卡片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呈现一张图片,图片中展示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
2. 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片?”学生回答“家庭”。
3. 引导学生思考:“家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1. 呈现关于家的意义的PPT,包括家的定义、家庭成员的特点和家的作用等。
2. 清晰地解释定义、及家庭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和记录家的意义,包括家的成员、环境、温馨和责任等方面。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1. 每个小组的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展示给全班,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2. 引导学生描述他们个人对家的意义的感受和体会。
1. 学生根据之前的讨论和分享,以“我眼中的家”为题,写一篇短文来表达对家的感受和理解。
2. 教师提供必要的写作指导和范文。
步骤六: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随机选择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写的短文,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2. 指导学生如何改进他们的写作,提供进一步的建议和指导。
1. 整理学生的写作成果,汇总学生对家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分析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总结本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定义- 家的作用- 家庭成员- 温馨与责任扩展活动:1. 邀请学生带一张家人的照片,用几句话来形容这个家庭。
2. 学生可以参观学校的老师,采访老师对家的意义的看法,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庭的意义和作用,培养他们对家的情感和责任意识。
第七课家的意味 优秀教案修订
第七课《家的意味》教学案【课题名称】《家的意味》【课时数】:一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的确立、家庭功能意义,明确家的丰富内涵;明确孝亲敬长的原因及方法技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明确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以实际行动孝亲敬长。
【教学准备】1、教师精心收集教学素材,制作PPT、微课视频等;2、学生收集家规家训,小组交流评选,选出小组发言人。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观看视频《一个独生子女的故事》片段,谈感想,引入课题《家的意味》(二)合作探究分享知识模块一生命的居所探究一:学生分享自己家庭构成和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总结出家庭的含义。
探究二:(1)教材71页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探究三:教材P73阅读感悟,说一说对他们来说家的意味是什么?知识模块二中国人的“家”探究四:教材P73探究与分享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探究五:教材P74探究与分享,观看视频《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3)说说自己家的家规家训家风探究六:教材P74相关链接,观看视频《陪我长大陪你变老》及P75方法技能(1)分享我国法律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及孝亲敬长的原因(2)学生分享P75“如何孝亲敬长”,了解一些具体做法。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懂得了:这节课我学会了:这节课我未解决的疑惑:(五) 当堂演练:1、下列行为中属于孝亲敬长行为的是()①孝亲敬长是我们长大以后才能做的事②要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③我们要从现在开始,用行动表达我们的孝敬之心④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孝亲敬长是()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③是道德义务,不是法律义务④既不是道德义务,也不是法律义务A ①③B ①②C ①④D ②④(六)拓展空间:1、写一篇记录自己家庭亲情故事的日记。
统编版(2024)-家的意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理解家庭的含义,清晰掌握家庭关系的确立方式。
深入体会家的作用,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支持,能结合实际生活阐述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全面认识中国人心中家的内涵,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中的家的表达,感悟家的深厚意义。
明确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律义务,掌握多种孝亲敬长的具体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家的概念、作用及孝亲敬长的方式。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家庭生活,提升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感恩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庭、感恩父母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家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准确把握家庭关系的确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不同类型家庭关系的特点。
深刻体会家的作用,从身心的寄居之所和心灵的港湾两个方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深入探讨。
理解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律义务,通过故事分享和法律条文解读,强化学生的认识。
2.难点引导学生在情感上高度认同孝亲敬长,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实践活动和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克服践行中的困难。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人心中家的深厚内涵,从文化传承、情感寄托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家庭的含义、作用、中国人心中家的内涵以及孝亲敬长的重要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案例分析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家庭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加深对家的理解。
7.1 家的意味 教案
《家的意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家庭承载的多种功能;知道孝亲敬长既是传统美德也是应尽的法律义务,明确家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提高辨别家庭传统优劣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初步形成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学习家人的优良品质、为家庭作贡献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和提高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难点:如何做到孝亲敬长?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案列分析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到“家”,在座的同学们都说再熟悉不过了。
如果问你什么是家?家对你意味着什么,你能回答出来吗?不管回答的出来与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的意味》。
多媒体显示:家的意味。
本框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二)新课教学【情景故事】“三毛流浪记”思考:1.三毛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家)2.那“家”到底是什么?(有亲人、有亲情的地方)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真情告白】我眼中的家一、生命的居所1、什么是家庭?(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多媒体显示:1 、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庭关系确立的形式: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图片展示:学生判断图片中家庭关系确立的方式?(加深印象)例题加深理解例1:下列不符合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的是()A、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B 、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C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或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D、通过购买新生婴儿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求子梦真情倾诉:说说你和爸爸妈妈之间那些温暖而感动的事情。
教师小结多媒体显示:2、家对我们的意义?(家的作用)(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家的意味-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家的意味-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和特点,体会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提高他们的亲情意识。
3.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1.家庭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2.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看一幅家庭的图片,让他们说出家庭中有哪些人。
2.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家庭的认识。
第二步:新课讲解1.让学生听一段对话,关于一个小朋友对家的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家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是什么,家庭成员之间有哪些互动。
3.讲解家庭构成和特点,以及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第三步:小组讨论1.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教师辅导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家庭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第四步:案例分析1.选取一些家庭互动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家庭中实现相互尊重和关爱。
第五步:总结1.教师向学生讲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自己的家庭,多向家庭成员表达爱和关怀。
课后拓展: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感受。
2.引导学生去了解一些社会公益机构,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传递亲情和爱心。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从家庭的角度去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
通过讲解家庭的构成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提高他们的亲情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自己的家庭,多向家庭成员表达爱和关怀,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意义。
《第七课 亲情之爱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家的含义,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关心、爱护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问题,增强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干系,以及如何解决家庭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家庭干系、家庭责任等相关图片和文字。
2. 准备一些与家庭相关的视频或音频素材,用于教室导入。
3. 准备一些家庭问题案例,供学生讨论和思考。
4.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家庭的基本观点和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理解家风家训的内涵,以及它们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室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形式,学生能够深入探讨家庭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和感恩认识,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理解家风家训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问题,培养家庭责任感和感恩认识。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教室讨论和总结提升。
(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家庭照片或家庭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讲解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可以通过分享一些名人关于家庭的感悟或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
2. 介绍家风家训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家风家训故事或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室讨论(15分钟)1. 组织小组讨论:家庭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例如亲情、教育、社会稳定等。
《家的意味》教案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
能力目标: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家庭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关于“春运”的图片──他们在路上要经历什么,他们的方向指向哪里?(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新课讲授】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家”。
出示资料: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初二(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例子中,“家”又指的是什么呢?家里有我们的父母,我们和他们是血缘关系,而爸爸妈妈之间又是婚姻关系,当然,也有的家庭父母和孩子是收养关系,这些都能够组成家庭。
家庭虽然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是我们对家的感受和期待又很相似。
在这个醉汉的心中,在这位“父亲”的心中,在你的心中,觉得“家”是什么呢?学生发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例子,总结出一般意义上家的意味——生命的居所。
)教师:是的,不论我们的家庭里有哪些家庭成员,有什么样的结构,我们对“家”的期待是类似的。
古人对家也有自己的期待,他们是怎么看待家的呢?出示图片,解读家的写法。
出示资料:“家”字是会意字,它的外部像房子的形状,中间的部分像“豕”形,“豕”就是猪。
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打猎捕食的偶然性很大,生活没有保障。
因此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备食,以防饥荒,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
猪也是很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在古人看来,光有栖身之处还不算真正有家,还要加上猪才行。
家的意味-精品教案
《家的意味》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生命的居所”。
教材以“家”是什么的体验活动导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家的内涵和意义。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家庭的内涵。
其二,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其三,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第二目“中国人的‘家’”。
教材结合“中国春运”这一独特的现象、中国的家庭文化中的“家规““家训”的分析、中国法律对于家庭义务的规定等相关活动,阐释了中国家庭的独特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孝亲敬长”。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中国人心目中的家。
其二,孝亲敬长。
其三,尽孝在当下。
二、教学目标1.体会家人对我们的付出,体验家人之间亲情的温暖和爱,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2.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3.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4.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四、教学过程1.一声叮咛、一句唠叨、一顿责备、一次鼓励、一丝安慰……对于父母这些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B )A.发泄不满的表现B.无微不至关怀的表现C.不信任孩子能力的表现D.认为我们还没长大的2.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有了家庭的稳定才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下列做法有利于家庭稳定的是( C )①爸爸努力工作,我认真学习②妈妈病了,小琪给妈妈买药③周末,一家人去看望姥姥④妈妈怕我打电话影响学习,经常偷听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别忘了时间的残酷,别忘了人生的短暂;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否则你将永远无法尽孝,因为孝心不能等待。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框题是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有讲到家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中国人的“家”,明白家庭交往中的家庭文化和相关权利与义务,让学生知道尽孝应在当下。
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框题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对于“父母”“家庭”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他们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心理发展阶段,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而且不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二)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三)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孝亲敬长教学难点:为什么孝亲敬长四、课型:新授课五、板书设计:家的意味六、教学流程:教学反思:本节课探究的主题是“家”。
对于“家”这么熟悉的字眼,初中学生很少去关注和深入思考。
教学过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活化整合教材,体现一种大课程观。
实现以初中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们更加孝亲敬长为目的。
围绕“家”这一主题,采用板块式进行简约设计,共五大板块:一是精彩视频导“家”;二是畅所欲言谈“家”;三是带着问题学“家”;四是探究合作析“家”;五是感悟践行孝“家”。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这样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水到渠成地导入“家”这个话题,这便是第一个板块——精彩视频导“家”;说到“家”,你愿意用哪个关键词来描述你心目中的家呢?并阐释理由,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家的内涵和意义,学生围绕关键词畅所欲言,这便是第二个板块——畅所欲言谈“家”;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和丰富的内涵,那么“家”是什么?“家”的功能有哪些?我知道的家规、家训、家风有哪些?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如何孝亲敬长?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自主学习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便是第三个板块——带着问题学“家”;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自学成果;针对离学生比较贴近的家规、家训、家风则让这组的同学每人都说一句自己感悟最深或者是正在身体力行的一条,可以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段话,这便是第四个板块——探究合作析“家”;学生欣赏视频故事,反思自己,对父母写下最想说的话、升华情感,在生活中真正践行“孝”,这便是第五个板块——感悟践行孝“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家的意味教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重点难点】
重点:家的内涵。
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的歌曲,你有何感想?
学生回答。
师:是呀,家里有我们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今天我们就“家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展开学习——家的意味。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4.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5.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__孝__”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6.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生命的居所
探究一: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
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
探究二:教材P72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能的认识。
探究三:教材P73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课本P73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1)略。
(2)体会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知识模块二中国人的“家”
探究四:教材P73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探究五:教材P74探究与分享
(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答案提示:(1)可让学生上网收集,并进行整理,如: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诸葛亮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等等。
(2)古代“家规”“家训”中的内容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如提倡节俭,注重礼仪,勤劳善良等,这些内容都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探究六:教材P74相关链接,及P75方法技能
(1)分享我国法律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2)学生分享P75“如何孝亲敬长”,了解一些具体做法。
(3)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来孝亲敬长?
答案提示:(3)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为父母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上,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等等。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有这么一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
这句话说明家庭具有(A)
A.教育功能B.抚育和赡养功能
C.人口生产功能D.消费功能
2.“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你对“家”的理解是(B) ①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②家是一个住所,只是我们居住吃饭的地方③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④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回家给父母洗洗脚”。
这里某校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
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D)
A.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学习压力
B.从小学会自立自强,争做家庭小主人
C.让学生明白洗脚是孝敬父母的最佳方式
D.体会父母辛苦,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德
4.“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下列语句不适合作为“好家规”的是(C)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B.百善孝为先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D.不学礼无以立
5.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个景观的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1)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什么?
(3)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你打算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答案提示:(1)略。
(2)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3)①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
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②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
双亲长辈不在
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③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一种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里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我学会了:
这节课我未解决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