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意味 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重点
理解家的内涵;明确孝的重要性;如何孝亲敬长。
难点
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
学法
案例分析、合作学习
教法
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猜字游戏:出示3副“家”字的图片,请同学们回答:你认识它吗?请说一说它是什么字。追问什么是家?播放视频《家》,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和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认为的“家”是什么?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4.请同学阅读教材P74页,回答问题。
【小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过渡】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
【小结】出示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总结】我们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4)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孝亲敬长?
感悟提升
(1)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
(2)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小结】各抒己见。
【过渡】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 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百善孝为先,你知道孝亲敬长在我国有着怎样的地位吗?
猜字,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基。
讲授新课
一、生命的居所
1.结合视频和自身实际,请同学们说出你对家的理解。
【小结】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教案、教学设计
3.实践活动,体验成长。
-设想内容:设计“我为家人做件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家庭责任和情感。
-教学方法:实践活动法和体验教学法,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4.法律知识讲解,案例分析。
-设想内容:结合教材,用生动的案例讲解家庭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和讲解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法律知识。
1.结合教材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家的意义”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体现出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2.制作一份家庭法律知识宣传海报,内容包括婚姻家庭法律的基本概念、规定等,形式不限,要求简洁明了,具有宣传效果。
3.开展一次家庭实践活动,例如“我为家人做件事”,要求学生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并撰写活动心得,字数不少于200字。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庭生活,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活动,如家务劳动、家庭聚会等,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庭的意义和功能。
-结合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家庭成员的品质,学会与家人沟通、交流和合作。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支持和尊重。
-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提高与家人的沟通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了解婚姻家庭法律知识,维护家庭和谐稳定。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婚姻家庭法律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邀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初中道德与法治_《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协调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理顺亲子关系,学习与父母沟通交往,是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
《家的意味》效果分析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明白父母以及家庭对我们成长的作用和我们应从现在做起及时行孝。在授课过程中我也是着重通过具体生动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以达到情感共鸣的实际效果。在课下我让我学生做了3道题用以巩固新知。其中选择题2道,材料题1道,旨在让学生加深对重难点问题的认识,并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视频虽短却意义深远,有人说,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她。同学们读懂它了吗,而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本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家的意味。(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初识家之情
首先让我们走进第一个环节,初识家之情
活动:畅所欲言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好,女同学巾帼不让须眉,你先说。嗯,你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孩子,家里有疼爱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男孩,你再说说。哦,你真是太直男啦,在你看来家就是为我们提供饭菜和住所的地方。大家说的都对,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没有兴趣,学生就不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就缺乏生气,为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采用视频播放小组讨论交流,大组竞争,鼓励学生踊跃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并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动性。针对在教学中部分学生的表达不准,或者答非所问,或者只有少数同学能够主动参与,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每个问题的展示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家的意味 优秀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 优秀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家庭承载的多种功能;知道孝亲敬长既是传统美德也是应尽的法律义务,明确家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提高辨别家庭传统优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初步形成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学习家人的优良品质、为家庭作贡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家的内涵、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思考:听了这首歌,此时此刻你有何感想?教师: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那么,什么是家庭?家的实质是什么?家庭的功能有哪些?中国的家文化中又有哪些特点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家的意味》。

二、学习新课:(一)生命的居所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两则关于家的材料,思考: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对“家”的意味有更深刻的理解。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依靠。

1.家庭的含义是什么?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情景剧场:多媒体展示刘星一家商量奶奶入住后的家庭开支事宜,根据情境内容,学生思考谈话中体现的家庭功能。

3.家庭的功能: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情感交流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二)中国人的家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

而这个景观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多媒体播放视频:《回家过年》,思考:你从春运时人民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过年回家,回家过年,这是亿万中国人的心声。

4.1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4.1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分层作业
教学反思
政治认同: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自觉传承优良家风。
道德修养:通过感悟古诗词中的道理,用心感悟家庭的作用,感受优良家风的影响,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健全人格:寻找优良家风故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重点
家的重要作用
难点
家风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会与他人积极交往,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本节课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与父母、家人交往知识的开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家的认识往往处于表层,仅从归属角度去认识家的存在,但是并不能深入把握家的内涵、家的重要性,以及在中华文化中家所具有的深厚意味,由此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初识家是什么,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家的意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猜一猜:
这是什么字?
引入课题:学习成就梦想
学生思考感悟,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引发学生兴趣,同时为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一)目标导学一:
(PPT图片+材料呈现)
请欣赏视频:吴子安《我想有个家》
教师总结:当你开心的时候,你可以说:
生活观察
议一议:
结合课本生活观察的说法和你的生活经验,说说“家”是什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探究与分享:1、你知道哪些广为流传的家风,家规、家训呢?
2、你家有哪些家规、家训呢?与同学分享和交流
【司马光教子有方】
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 “家训”。
习近平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4.1 家的意味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4.1 家的意味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围绕材料内容,思考相应问题,展开探究。同时,跟着老师的节奏,完成相应知识笔记。
通过分析材料,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感受英雄模范人物身上的力量,引导学生认识到家风的重要性:①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②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优良家风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下列做法有利于促进优良家风建设的有(B)
①周末和父母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老人很开心
②出去吃饭时,多点一些菜品,品尝各种美味
③每天晚上,全家人一起诵读经典,交流心得
④和邻居有冲突,把垃圾扔他家门口进行报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课堂练习:
1.“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尘土,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回家真的幸福。”一首《回家的路》不知道拨动了多少游子的心。游子们想家的原因是(D)
A.家是休闲娱乐的场所B.家能够提供一切物质基础
C.家是我们食宿的地方D.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2.家不是一间房子,而是在房子里过的日子;家不是一尘不染的厨房,而是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家不是豪华的客厅,而是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聊天说笑。可见,家是(D)
A.人生旅途中的中转站B.吃饭休息的居所
C.逃避挫折的最佳场所D.充满亲情的港湾
3.当我们刚会说话时,爸爸妈妈就一字一句地教我们学古诗;当我们刚懂事时,他们就给我们讲许多有趣的故事;当我们刚拿起笔时,他们就教我们写字。这段话所要表达的道理是(C)
①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②我们的知识都是父母教的
③家庭环境决定人生成长④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家的重要性,感受家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学会与家人相处,尊重家人,为家庭做出贡献。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懂事,对家庭有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可能对家庭有各种各样的感受,有的学生可能对家庭充满感激之情,有的学生可能对家庭有一些不满或困惑。

学生可能对家庭的理解较为片面,需要通过课堂引导他们全面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家的温暖。

2.培养学生尊重家人、与家人和谐相处的良好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家的温暖。

2.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感受家的温暖。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实践教学法: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为家庭做出贡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资源:相关案例、图片、问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家庭的温馨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感受,为课堂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家庭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尊重家人,与家人和谐相处。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实际行动起来,为家庭做出贡献。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案第一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教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之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授课班级:七(2)班授课教师:吉菊慧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自己对家人、家庭的热爱之情,继承与弘扬孝亲敬长的情感。

2、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功能;通过探讨,知道家的含义以及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3、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讨论学习,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家理解难点:孝在当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听音乐《回家》要求: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思念家乡)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怎样的呢?那么,家是什么呢?你想有个什么样的家?你能为家做点什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

《家的意味》二、讲授新课(一)生命的居所探究一:“家”是我们很熟悉的字眼。

那么,什么是家?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71页“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理解,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心目中的家是什么?教师归纳: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我们常把一个单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学校是我家,工厂是我家,七年级(1)班是我家。

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狭义的家,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

知识点:1.家庭的含义阅读课本71页最后一段。

说一说: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有哪几种?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过度: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探究与分享:思考:家庭的功能有哪些?说说你的认识。

家庭的功能: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消费功能;情感交流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过度:家庭是法律意义上的家。

我们心灵深处对家又是什么理解呢?知识点: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阅读正文)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家的意味 优秀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 优秀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2.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的内涵。

2.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一曲《常回家看看》唱遍了大江南北,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震撼。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温暖、温馨的家。

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那么,什么是家庭?今天让我们体会《家的意味》。

二、师生互动大课堂:分组讨论(全班分成四组:超级组、赢家组、创新组、必胜组)(一)生命的居所活动1:我眼中的(四组分别回答问题):(1)请用一个比喻描述你对“家”的认识。

(2)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受。

例:我的家像一个成熟的橘子,那颜色让我想起了夜晚回家时的灯光,温馨舒适。

(3)看教材的阅读感悟,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什么是家庭?教师总结: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活动2:1.培养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初步形成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3.理解家的含义和作用,知道尽孝应在当下。

活动3:家庭的功能。

(1)多媒体显示:说一说,家庭的功能有哪些?(2)学生阅读课本。

(3)(多媒体显示)家庭的功能:物质生产功能;人口生产功能;消费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二)中国人的“家”活动4:话“家规”、“家训”。

(分组讨论回答)(1)探讨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2)说说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3)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4)理解孝的精神内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7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7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本课《家的意味》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家庭的功能,体会到家庭的爱,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意识到自我,同时也开始对家庭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对家庭有感情上的依赖,但同时也可能对家庭有所抵触,希望独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家庭的意义,体会到家庭的爱,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功能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功能和意义。

2.如何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功能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景模拟材料。

2.准备相关的讨论话题。

3.收集典型案例,用于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对家庭有什么样的理解?家庭在你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2.呈现(15分钟)呈现家庭的功能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可以使用多媒体材料,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表演一个家庭场景,其他学生观看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认为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5.拓展(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功能和意义。

六年级《家的意味》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家的意味》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家庭知识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家庭的意义、功能和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倡导学生珍惜和传承家庭文化,树立家国情怀。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和思考自己的家庭生活,撰写一篇关于“家的意味”的短文。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的相关题目,加深对家庭类型、功能和影响的理解。
-家族树绘制:请学生绘制自己的家族树,标注家庭成员及其关系,并在旁边简要描述每位成员的特点和对自己的影响。
-家庭功能分析:选择一个家庭功能(如情感支持、教育传承等),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分析其在家庭中的体现,并撰写分析报告。
4.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照片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学生分享观察和感受后,教师总结:这些照片都展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讨“家的意味”。
3.教师提出问题:在你心中,家是什么?家有什么样的功能和意义?
3.体会家庭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培养社会责任感。
4.珍惜和传承家庭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树立家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显著变化。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家庭的意义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思考和全面认识。学科知识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4.1《家的意味》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4.1《家的意味》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家的意味》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认同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重要性,理解家庭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

2.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家庭的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责任意识:5.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主动为家庭做出贡献。

6.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家庭的含义和功能。

2.认识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3.明白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难点:4.理解家的内涵,体会家的温暖和亲情。

5.掌握孝亲敬长的具体方法,并在生活中践行。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关于家庭的温馨图片,如一家人团聚、共度节日等,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2.讲述一个关于家的温暖故事,如一个孩子在外面遇到困难,最终回到家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安慰的故事,提问:这个故事让你对家有了怎样的感受?(二)讲授新课1.家的含义(1)提问:在你心目中,家是什么?是一所房子、一个地域,还是其他的什么?o学生可能会回答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有亲人的地方等。

(2)展示关于家的不同理解的内容,如“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等歌词,提问:这些歌词中的“家” 指的是什么?“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中的“家” 指的是一个可以栖息的住所。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中的“家” 指的是有亲人、有亲情的地方。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中的“家” 指的是一个地域。

(3)讲解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并结合的例子进行说明,如张寒和李小樱恋爱一年,结婚成了家,这是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一年后,二人生下一对双胞胎,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这是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他们的邻居合法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取名闹闹,这是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小两口的舅舅离婚三年后又结婚了,组成了新家庭,这是随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六年级全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

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六年级全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

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六年级全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六年级全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体会家的温暖,从而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了解家庭中的亲情和爱,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但对家庭的认识还相对片面,对家庭关系、家庭功能和家庭结构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对家庭的期望和要求也越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家庭,体会家庭的温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爱。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家庭,体会家庭的温暖。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庭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体验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家庭的温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六年级全册。

2.课件:家庭教育案例、图片、视频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好奇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爱。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家庭的认识和体会。

统编版(2024)-家的意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2024)-家的意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理解家庭的含义,清晰掌握家庭关系的确立方式。

深入体会家的作用,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支持,能结合实际生活阐述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全面认识中国人心中家的内涵,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中的家的表达,感悟家的深厚意义。

明确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律义务,掌握多种孝亲敬长的具体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家的概念、作用及孝亲敬长的方式。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家庭生活,提升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感恩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庭、感恩父母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家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准确把握家庭关系的确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不同类型家庭关系的特点。

深刻体会家的作用,从身心的寄居之所和心灵的港湾两个方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深入探讨。

理解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律义务,通过故事分享和法律条文解读,强化学生的认识。

2.难点引导学生在情感上高度认同孝亲敬长,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实践活动和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克服践行中的困难。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人心中家的深厚内涵,从文化传承、情感寄托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家庭的含义、作用、中国人心中家的内涵以及孝亲敬长的重要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案例分析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家庭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加深对家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

能力目标: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家庭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关于“春运”的图片──他们在路上要经历什么,他们的方向指向哪里?(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新课讲授】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家”。

出示资料: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初二(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例子中,“家”又指的是什么呢?家里有我们的父母,我们和他们是血缘关系,而爸爸妈妈之间又是婚姻关系,当然,也有的家庭父母和孩子是收养关系,这些都能够组成家庭。

家庭虽然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是我们对家的感受和期待又很相似。

在这个醉汉的心中,在这位“父亲”的心中,在你的心中,觉得“家”是什么呢?学生发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例子,总结出一般意义上家的意味——生命的居所。

)教师:是的,不论我们的家庭里有哪些家庭成员,有什么样的结构,我们对“家”的期待是类似的。

古人对家也有自己的期待,他们是怎么看待家的呢?出示图片,解读家的写法。

出示资料:“家”字是会意字,它的外部像房子的形状,中间的部分像“豕”形,“豕”就是猪。

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打猎捕食的偶然性很大,生活没有保障。

因此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备食,以防饥荒,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

猪也是很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在古人看来,光有栖身之处还不算真正有家,还要加上猪才行。

《第七课 亲情之爱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七课 亲情之爱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家的含义,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关心、爱护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问题,增强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干系,以及如何解决家庭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家庭干系、家庭责任等相关图片和文字。

2. 准备一些与家庭相关的视频或音频素材,用于教室导入。

3. 准备一些家庭问题案例,供学生讨论和思考。

4.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家庭的基本观点和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理解家风家训的内涵,以及它们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室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形式,学生能够深入探讨家庭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和感恩认识,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理解家风家训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问题,培养家庭责任感和感恩认识。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教室讨论和总结提升。

(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家庭照片或家庭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讲解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可以通过分享一些名人关于家庭的感悟或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

2. 介绍家风家训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家风家训故事或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室讨论(15分钟)1. 组织小组讨论:家庭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例如亲情、教育、社会稳定等。

4.1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

4.1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

第四课第一框《家的意味》【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分为两不分,第一目部分主要是介绍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家有着更丰富的内涵,第二部分介绍了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以及新教材增加了关于家风传承的相关内容。

本框题的学习是重点感受家的意味,如何去感受,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托,以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为载体,逐步多角度的诠释“意味”。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已知七年级的孩子对家庭感受是很浅显的,他们知道家,他们渴望家的完整与快乐,这是一种天性。

但他们对如何为这个家作出贡献很难有深层次思考。

应知七年级学生通过本堂课学习,懂得承担家庭责任,最终做到内化为心,外化为行。

障碍七年级学生对如何为这个家作出贡献很难有深层次思考。

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

方法感悟分享,情景探究【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视频及结合自身经验,准确阐述家的内涵,初步建构家的认知。

2.通过故事分享会活动,多角度归纳家的意义,培养热爱家庭的情感。

3.通过阅读材料,全方面总结家庭文化,传承家风,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评价任务】1.结合情景与资料,说出家的内涵、功能、意义(指向学习目标 1)2.通过生活案例,理解传承的意义,明确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意义。

(指向学习目标2)3.展示诗经中的有关家风的诗句,师生共同解释、总结,说出家风的影响,传承优良家风。

(指向学习目标 3)【教学过程】一、导入猜一猜这是哪个字?没错,这就是甲骨文中的“家”字。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它的外部像房子的形状,表示与室家有关,中间的部分像“豕”形,“冢”即猪。

古代生产力低下,打猎捕食的偶然性很大,生活没有保障。

因此人大多在屋子里养猪备食,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在现代生活中,家是什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框题是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有讲到家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中国人的“家”,明白家庭交往中的家庭文化和相关权利与义务,让学生知道尽孝应在当下。

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框题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对于“父母”“家庭”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他们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心理发展阶段,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而且不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二)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三)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孝亲敬长教学难点:为什么孝亲敬长四、课型:新授课五、板书设计:家的意味六、教学流程:教学反思:本节课探究的主题是“家”。

对于“家”这么熟悉的字眼,初中学生很少去关注和深入思考。

教学过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活化整合教材,体现一种大课程观。

实现以初中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们更加孝亲敬长为目的。

围绕“家”这一主题,采用板块式进行简约设计,共五大板块:一是精彩视频导“家”;二是畅所欲言谈“家”;三是带着问题学“家”;四是探究合作析“家”;五是感悟践行孝“家”。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这样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水到渠成地导入“家”这个话题,这便是第一个板块——精彩视频导“家”;说到“家”,你愿意用哪个关键词来描述你心目中的家呢?并阐释理由,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家的内涵和意义,学生围绕关键词畅所欲言,这便是第二个板块——畅所欲言谈“家”;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和丰富的内涵,那么“家”是什么?“家”的功能有哪些?我知道的家规、家训、家风有哪些?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如何孝亲敬长?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自主学习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便是第三个板块——带着问题学“家”;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自学成果;针对离学生比较贴近的家规、家训、家风则让这组的同学每人都说一句自己感悟最深或者是正在身体力行的一条,可以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段话,这便是第四个板块——探究合作析“家”;学生欣赏视频故事,反思自己,对父母写下最想说的话、升华情感,在生活中真正践行“孝”,这便是第五个板块——感悟践行孝“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一)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我与他人和集体”,其中“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上述规定,是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法治教育大纲第四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对初中阶段(7-9年级)作出规定: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

上述规定为本课“正确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三)本框核心教育价值第七课共包括《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让家更美好》三框内容。

《家的意味》的核心教育价值是让学生感受家庭亲人之爱,学习家庭道德,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强化法律责任意识,自觉履行孝亲敬长的法律义务。

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友善”的目标。

(四)本框内容逻辑分析本框的内容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三个课中,学生已学习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落脚点。

本框内容包括“生命的居所”和“中国人的家”两目内容。

第一目“生命的居所”通过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内涵、家的意义。

第二目“中国人的家”通过感悟“中国春运”这一中国独特的社会现象,让学生理解在中华家庭文化中,家的深厚意味和丰富内涵。

通过对我国传统家庭文化中“家规”“家训”的探究分析,引出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对家庭美德深入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孝亲敬长”。

《家的意味》一框从地位和作用上看,可以为后面两框的学习奠定基础,只有对家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

二、学情分析: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心灵的港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强,然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他们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过多地享受了来自家庭的关爱。

即使感受到了家中的亲情,孩子与父母太熟悉,也不去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父母对他们好是应该的,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

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和帮助学生体会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了解家的意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亲情之爱,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家庭观。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安排此课。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亲人的情感和乐于孝亲敬长的情感。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家、为什么需要孝亲敬长。

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的特点;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律义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家的含义和中国人的家教学难点:理解子女为什么要孝亲敬长,为什么尽孝在当下。

教法、学法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和体验活动为主,教师要为学生开展这些活动提供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教师重在点拨,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扫除盲点。

在课后开展的活动中,主要是要求学生践行课堂学习的观念和方法,即把课堂所学的内容,运用到与父母交往的时间当中,提高亲子交往的质量,共建共享家庭美德。

(一)教法:实践探究法、创设情景法、讲授法(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情境分析法、阅读法课前准备:1、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家规家训的内容2、心形便利贴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公益广告《家》师:大家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刚才播放的是中央电视台做的一个公益视频短片。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这个字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家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宝盖头,它代表着屋檐,下部分是一个猪,代表着食物,一家人在一块儿,有着遮风挡雨的屋檐,在一块儿吃着饭,这就是家,我们从公益广告中明白到家中有爱,也有责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去体会这份爱与责任。

(二)新课教学一、认知篇:体会亲情,我会说一、中国人的“家”(板书)活动一:播放公益广告《摩托大军回家过年》(2分钟)的视频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种思念亲人的心情在中国春节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的春运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远方游子归家的心?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生: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师:回家过年,牵动着十万万中国人的心。

可见家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重要的分量。

在中国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人的心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活动二:运用你的经验二、生命的居所(板书)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家常》片段师: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家”是什么呢?生:学生思考自己眼中的“家”并回答。

(一)家庭的含义师: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可以把学校、班级比作自己的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这些是广义上的家。

狭义上的家与家庭有关,即“小家”。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生:学生自主阅读,得出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包括: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课件展示师:大家看过《家有儿女》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从下面的谈话中,找出一些家庭的功能。

生:学生相互讨论、记录,选代表回答。

师: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家庭的功能有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情感交流功能、教育功能、休闲娱乐功能。

(二)家的功能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生:讨论分享并回答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引导。

(三)家的特点活动三:心灵的港湾师: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回想一下刚才看的春运之前摩托车骑行大军回家过年的视频。

思考:每到春节前夕,车票那么紧张,回家的人那么多,不回家不行吗?为什么大家还要回家呢?生:学生相互讨论、记录,选代表回答。

师: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过渡:家是爱的源泉,爱为我们的成长提供精神营养,爱家人使我们的生命有了意义和价值,家是我们生命的依托。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不仅是一个避风港,它还是我们的天然学校。

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人都注重家庭与亲情,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一大传统习俗。

每当临近春节,中国游子无论身在何处,都纷纷踏上回家的路。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彰显着特有的风俗人情。

再这样的节日里,除了亲人团聚,围炉夜话之外,更是长辈教导后辈子孙传承家风的好时机。

每个家庭都有一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优良家风,例如“家规”、“家训”。

二、感知篇:传承家风,我会感活动四:“家规”“家训”展示和讨论交流课件展示《诫子书》师:我国传统文化中影响较深的“家规”“家训”,你能说一说吗?在你的家庭中,有什么好的家风和传统?学生交流回答《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傅雷家书》、《包拯家训》……课件展示《弟子规》节选,学生阅读师:读完了《弟子规》,你有什么感受呢?生:学生回答,发表看法。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过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孝亲敬长是否与我们无关?若有关我们又该怎么办?三、践行篇:孝亲敬长,我会做活动五:展示2016年最美孝心少年捐髓救父的曹胤鹏的故事或播放视频《用爱托起生命的希望》师:曹胤鹏的哪些优秀品质让我们感动?他的行为对我们有何启发?生: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师: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阅读【相关连接】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师:在法律层面上,我国法律对孝亲敬长也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孝亲敬长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课件展示:为什么要孝亲敬长?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师:尽孝在当下。

孝敬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提问: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生: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师:尊敬、倾听、感恩活动六:爱的告白(课前准备心形便利贴)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了》师:回家后,我们可以问候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迎接下班的爸爸妈妈,倒杯热茶双手递给他们。

我们感受到家的亲情与温暖,爱与责任。

让我们带着爱与希望,孝亲敬长,和家人共筑美德之家。

(三)课堂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从认知篇到感知篇再到践行篇三个环节让大家认识家,品味家进而热爱家。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家就是,在我们归心似箭的步伐中,在欢声笑语的年夜饭桌上,在我们的家规家训家风里,在“百善孝为先”的传承中,在“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情怀中……同学们,在家庭中,我们尽享亲情和温暖。

希望同学们在享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孝敬父母,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让爱住我家。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从热爱小家到奉献国家,延伸生命的价值,让这份亲情之爱不断放大,使生命之所无处不在。

(四)随堂练习1、(单选)“纵然游遍美丽的宫殿享尽富贵荣华,但是无论我在哪里,都怀念我的家。

”诗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B)A、家庭成员间因血缘关系而没有任何矛盾B、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C、家中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D、回到家中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2、(单选)“孝”:(耂),表示长者老人;(子),在老之下,意谓侍奉长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