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间艺术
河南非遗文化
河南非遗文化1、豫剧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
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显示出特有的中原艺术魅力,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欢迎,以豫剧表演家崔兰田、张宝英为代表的崔派艺术在豫剧界独树一帜,享誉海内外。
2、少林功夫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
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又有“武术禅”之称。
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体系3、汴绣汴绣也称“宋绣”,是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因产生于北宋的都城汴京开封而得名,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品之一,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也是河南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它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早在宋代就已驰名全国,是刺绣艺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4、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而名为“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因其颜色清新,不含有任何的杂质,再加上外形匀整,富育光泽以及独特的清香味,喝入口中后清爽甘醋让人回味无穷,其汤色嫩黄绿明亮有光泽,香味清香扑鼻,而称为“绿茶之王”。
5、罗山皮影戏罗山皮影戏是河南省罗山县传统戏剧,是一种古老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民间艺术,系由古代中原影戏逐渐演变形成,其唱腔音乐蕴涵有江淮地区民间音乐的元素,演唱时真假声转换自如,呈现出高亢明亮、委婉动听的艺术风格。
其唱词诙谐幽默,体现出江淮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
河南人的工艺品
河南人的工艺品
河南是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工艺品制作传统。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河南工艺品:
1. 郑州彩陶:郑州彩陶是河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瑰宝,其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它采用黄河流域特有的红土为原料,手工制作而成。
郑州彩陶在造型、装饰和烧制工艺上都有独特之处,被誉为中原神韵的代表。
2. 洛阳刻纸:洛阳刻纸是河南洛阳地区的传统工艺品,以其精美细致的刻划和不可复制的艺术价值而闻名。
洛阳刻纸采用特制的纸张为材料,通过刀法、篆刻、烧制等技法制作而成。
其图案多为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形象逼真,色彩艳丽。
3. 河南剪纸:河南剪纸源于大清嘉庆年间,融合了民间艺术和美术创作的元素。
河南剪纸的特点是造型简练、线条流畅,寓意丰富。
常见的剪纸形式包括花鸟、人物、文字等,图案多变且富有创意。
4. 安阳铁艺:安阳铁艺是河南安阳地区的特色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
安阳铁艺以其优美的曲线、细腻的纹饰和高质量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常见的安阳铁艺制品包括门扇、香炉、花架等,制作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这只是河南工艺品中的一小部分,河南拥有众多的传统工艺品,每种工艺品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
这些工艺品不仅展示了河南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传统文化
5
总结
总结
河南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既有 独特的艺术形式,如龙舞表演、 豫剧等,又有美味的美食小吃, 如烩面、胡辣汤等
同时,传统手工艺如泥塑、刺 绣等也在不断发展和传承
这些传统文化习俗和美食已经 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代代相传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 的精神生活,也展现了河南地 区的文化魅力
文化习俗
文化习俗
剪纸艺术
剪纸是河南地区广泛流传的传统艺术之一。剪纸题材多样,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剪 纸艺术家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将生活场景、民间传说等生动地展现出来。剪纸作品既 具有装饰性,又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3
美食
美食
烩面
烩面是河南地区的特色面食,以 面条劲道、汤汁鲜美而著名。烩 面的面条选用优质面粉制作,经 过揉、抻、捏等工序,口感筋道 滑嫩。汤汁则以羊肉、海带、豆 腐等为主要原料,营养丰富,味 道鲜美
河南传统文化
目录
-
01 引言 02 文化习俗 03 美食 04 传统手工艺 05 总结
1
引言
引言
我的家乡位于中国河南省,是 一个拥有着丰富历史和文化的
省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里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其中许多文化习俗和美食在当 地流传了千百年,成为了人们
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河 南的传统文化
美食
美食
4
传统手工艺
传统手工艺
泥塑
泥塑是河南地区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之一,以粘土为原料,经过手工捏制而成。泥塑作品形 象生动,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许多泥塑艺人在当地传承着这门技 艺,将其发扬光大
传统手工艺
刺绣
河南的优秀传统文化(河南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
河南的优秀传统文化(河南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今天给各位分享河南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河南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河南的传统民俗文化都有哪些?2、河南省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3、河南有什么传统文化4、河南的传统文化5、光明日报聚焦河南,传统文化凭何频频出圈?河南的传统民俗文化都有哪些?河南的民俗有,祭灶节的祭灶送神活动,小相狮舞,惠济剪纸,元宵节猜灯谜,龙抬头节采野菜,包饺子等等。
祭灶节的祭灶送神简单来说就是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时候需要送灶神,当地的人都会去赶集买灶糖,晚上的时候会去祭灶神。
过了小年,年味就会变得越来越浓,就会开始清理灶台,打扫房屋,并且购买各种年货之类的。
传统民族特点小相村是河南省文化厅命名的文化艺术村,是远近闻名的狮舞之乡,小相狮舞历史悠久,技艺高超,多次参加省、市、县重要的节日庆典和历届大型表演竞赛活动,无不载誉而归。
小相狮子舞生于民间,创新发展于民间,是鲁庄这片文化沃土中培育出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
惠济区剪纸艺术的主格调是喜庆而热烈,幸福且吉祥。
其色彩主要是大红大绿奇艳无比,最适宜用于装扮春节、灯节、婚礼,以及绣制老虎帽、云雀鞋、花肚兜、枕头、衣边等等。
其技艺延续,世代传承,千百年来都是老人教晚辈,姐妹相互学。
河南省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糖人、糖画、泥人、糖人、泥塑、木雕、影雕、盐雕、剪纸、剪影、木偶、布艺、玻璃拉丝、琉璃坊、葫芦烙花、串珠工艺、纸雕、蛋雕、核桃雕刻、花鸟字画、木版年画、大米刻字、民间玩具、手工编戒指、纸雕、豆艺、香包、草编、中国结、布贴画、丝网花、铜艺自行车、篆刻、魔术气球、河南有什么传统文化1、少林武术节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中的奇葩,国之瑰宝。
为了弘扬中华武术,扩大对外开放,郑州自1991年开始举办“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隔年举行。
在武术节期间举行精彩的武术竞赛和表演,进行经贸、科技交流和各种富有民族与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娱乐及旅游活动。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篇
河南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音乐类)唢呐艺术民间音乐河南省沁阳市沁阳唢呐属木制双簧管乐器,它的特点为音量大,音质明亮、粗犷,演奏方便,善于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及大喜大悲的情绪。
沁阳唢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逐步增添了闷子、手搦(大咪)、卡腔(小咪)、管子、口哨等附属乐器,大大丰富了唢呐的表现能力及演奏内容。
沁阳唢呐分高、中、低音三类,吹奏技艺十分丰富,在本地区凡遇到婚丧嫁娶、寺庙开光、开业庆典、生日祝寿等活动都要请唢呐班吹奏,以增添热闹的气氛。
传说明代宗室朱载在唢呐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出“眼管子”,为我国民族管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说他曾在九峰寺创建“金鼓会”,每逢农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唢呐班都要在这里聚会。
明末清初时有“同乐会”、“贾家班”,清至民国时有“麻金班”、“毛旦班”、“银河班”等唢呐演奏组织,在当地影响很大。
沁阳一带有“大花轿,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结婚”,“闺姑女、门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轿”的俗语,正反映了这些唢呐班的影响。
依照地域和技艺风格,沁阳境内的唢呐整体上可分为四大家两大派。
以沁河为界,分为沁北派和沁南派;沁北派以张家、贺家、马家为代表,沁南派以贾家为代表。
其繁盛之况,即此可见一斑。
在四大家的影响下,沁阳境内的唢呐班社和艺人队伍规模不断增大,数量十分可观。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沁阳的唢呐班已发展到三十多家,从事唢呐演奏的人员达四百多人,呈现出乡乡有唢呐、村村有乐声的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沁阳唢呐演奏的曲目达三百多首。
在现当代民俗、艺术生活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一些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曲目,如《故乡颂》、《九峰情话》、《沁阳春》。
1997年12月,沁阳市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荣誉称号,后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板头曲民间音乐河南省南阳市板头曲为中州古曲,用筝、琵琶、三弦等乐器演奏,是中华民族音乐遗产中的经典。
因主要在河南曲子正式演唱之前,用独奏、合奏等形式演奏的前奏乐曲,故亦称“板头曲”或“河南曲子板头曲”。
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原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以下是部分项目介绍:
- 太极拳:综合指数最高的非遗项目之一。
- 豫剧:河南的代表性剧种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 泥塑:用泥巴塑造成各种形象,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
- 打铁花:一种民间烟火表演,通常在夜晚进行,场面壮观。
- 剪纸: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各种图案,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 皮影戏:通过灯光和皮影的配合,表演各种剧目,深受民众喜爱。
- 汝瓷烧制技艺:制作汝瓷的传统技艺,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 唐三彩烧制技艺:制作唐三彩的传统技艺,色彩鲜艳,造型精美。
-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洛阳的传统美食,制作工艺考究,味道鲜美。
-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制作胡辣汤的传统技艺,味道麻辣鲜香,是河南的特色美食。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中原地区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三批568项)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三批568项)郑州市(44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7项)1 传统美术II-2 黄河澄泥砚郑州市惠济区2 传统音乐III-5 超化吹歌新密市3 传统舞蹈IV-10 豫西狮舞(巩义市小相狮舞)巩义市4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3 苌家拳荥阳市5 VII-9 少林功夫少林寺6民间信仰XIII-4 新郑皇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郑市7 XIII-8 中岳古庙会登封市第二批(15项)8民间传说I-19 先蚕氏嫘祖的传说荥阳市9 I-20 许由的传说登封市10 I-21 潘安的传说中牟县11 I-22 河图洛书传说巩义市12 I-23 洛神的传说巩义市13传统美术II-20 猴加官郑州市管城区14 II-21 香包郑州市二七区15 传统舞蹈IV-23 独脚舞[民间社火独脚舞] 登封市16 传统技艺VIII-18 柿树栽培柿饼制作技艺荥阳市17 VIII-19 麻纸制作技艺(手工造纸)新密市18 VIII-20 葛记焖饼制作技艺郑州市19民俗X-3 新密溱洧婚俗新密市20 X-4 摸摸会登封市21 X-5 中原古荥汉族丧葬习俗郑州市惠济区22 X-17 新郑枣树栽培技艺与砑枣风俗新郑市第一批扩展(4项)23 民间文学I-13 黄帝传说新郑市24 传统美术II-9 民间剪纸郑州市管城区25传统音乐III-17黄河号子[黄河豫门号子] 荥阳市26 黄河号子[黄河打硪号子] 中牟县第三批(15项)27民间传说I-37 列子传说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8 中牟县29 郑州市管城区30 郑州经济开发区31传统美术II-35 登封木版年画登封市32 II-42 古建筑彩[朱氏古建筑彩绘] 郑州市金水区33传统舞蹈IV-41 担经挑新密市34 IV-43 登封闹阁登封市35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27 太乙拳郑州市管城区36 VII-29 摔跤[沈氏摔跤] 郑州市金水区37VIII-61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登封市传统技艺38 VIII-70 荥阳霜糖(柿霜糖)制作技艺荥阳市39 民俗X-22 上巳节新郑市扩展项目(5项)40 民间传说I-12 大禹神话传说登封市II-4 泥塑[赵恩名泥塑] 郑州市管城区41传统美术42 II-21 香包郑州市金水区巩义市43曲艺VI-1 河洛大鼓44 登封市开封市(36项)项目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编号第一批(13项)II-1 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1传统美术2 II-3 汴京灯笼张开封市III-8 开封盘古开封市3传统音乐4 III-19 大相国寺梵乐开封市大相国寺5 传统舞蹈IV-11 麒麟舞兰考县V-5 罗卷戏通许县6传统戏剧7 V-21 二夹弦开封市8 传统技艺VIII-7 汴绣工艺开封市9 VIII-14 北宋官瓷烧制技艺开封市10消费习俗XI-3 开封又一新糖醋软熘鲤鱼焙面开封市11 XI-4 开封马豫兴桶子鸡开封市12 XI-5 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开封市13 民间知识XIV-5 针灸铜人开封市第二批(9项)14 民间文学I-29 杞人忧天传说杞县15 传统舞蹈IV-16 卧拐秧歌兰考县16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11 石锁开封市17 VII-12 黄派查拳开封市18传统技艺VIII-21 义兴牌匾制作技艺开封市19 VIII-22 秋油腐乳制作技艺兰考县20 VIII-23 洧川豆腐制作技艺尉氏县21 VIII-24 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制作技艺开封县22 传统医药IX-1 刘陈铺齐氏骨科兰考县第一批扩展(1项)23 曲艺VI-7 三弦书[仪封三弦书] 兰考县第三批(13项)24传统美术II-32 传统糖塑[吹糖人] 开封市25 II-34 滕派蝶画开封市鼓楼区26 II-40 许氏屋兽与砖雕兰考县27 曲艺VI-13 渔鼓道情通许县28 VI-14 画锅开封市29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23 子路八卦掌(白拳)开封县30 VII-24 回族七式拳开封市顺河区31传统技艺VIII-56 装裱修复技艺开封市顺河区32 VIII-67 酱菜腌制技艺[莫家酱菜培制技艺]杞县33 VIII-69 牛羊肉烹制技艺[沙家品味来五香牛肉制作技艺]开封市顺河区34传统医药IX-7 烧伤疗法[潘氏烧伤传统疗法] 杞县35 IX-8 口腔咽喉疾病疗法[杨氏珍珠散治疗口疮技艺]开封市36 IX-14 李氏眼药通许县洛阳市(48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12项)1传统美术II-2 黄河澄泥砚新安县2 II-12 洛阳宫灯洛阳市3 传统音乐III-16 洛阳海神乐洛阳市4 传统舞蹈IV-10 豫西狮舞(洛阳市大里王狮舞)洛阳市5 曲艺VI-1 河洛大鼓洛阳市6传统技艺VIII-1 杜康酿酒工艺伊川县7 汝阳县8 VIII-6 唐三彩洛阳市9 消费习俗XI-2 洛阳水席洛阳市10 民间信仰XIII-5 洛阳关林朝圣大典洛阳市11民间知识XIV-2 洛阳牡丹栽培技艺洛阳市12 XIV-4 洛阳正骨洛阳市第二批(16项)13民间传说I-22 河洛图书传说孟津县14 洛宁县15 I-23 洛神的传说洛阳市16传统美术II-22 画塑洛阳市17 II-23 刘井薛氏石刻偃师市18传统舞蹈IV-17 九连灯新安县19 IV-18 曹屯排鼓洛阳市20 传统戏剧V-23 木偶戏汝阳县21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13 通背拳(通臂拳)偃师市22传统技艺VIII-25 制鼓技艺洛阳市23 VIII-26 小街锅贴制作技艺洛阳市24 VIII-27 银条种植栽培及烹饪技艺偃师市25传统医药IX-2 象庄秦氏妇科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6 秦震妇科研究所及秦彩霞中医妇科诊所27 孟津县28 民俗X-16 灵山庙会宜阳市第一批扩展(2项)29 传统美术II-9 民间剪纸洛宁县30 传统音乐III-17 黄河号子[硪工号子] 洛阳市吉利区第三批(14项)31民间文学I-36 玄奘传说偃师市32 I-45 传统儿歌[洛阳儿歌] 洛阳市涧西区33传统舞蹈IV-39 竹马舞[苏羊竹马] 宜阳县34IV-42抬阁[东蔡庄高抬“故事”][崇阳垛子] 偃师市35 洛宁县36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22 南无拳洛阳市老城区37 VII-32 转秋[孙村孙氏十六挂] 洛阳市洛龙区38传统技艺VIII-52 笙制作技艺洛阳市老城区39 VIII-53 中原棉纺织技艺[黛眉手织布工艺]新安县40 VIII-57 金属捶锻工艺洛阳市高新区41 VIII-59 青铜器制作技艺[烟云涧青铜器制作技艺]伊川县42传统医药IX-7 烧伤疗法[烧伤自然疗法与自然烧伤膏]洛阳市43 IX-8 口腔咽喉疾病疗法[纯德堂口疮散] 洛阳市老城区44 民俗X-21 老君山庙会栾川县扩展(4项)45 曲艺VI-7 三弦书[三弦铰子书] 汝阳县46传统医药IX-3 传统膏药[杨氏沙园膏药][济世堂李占标膏药][聂麟郊膏药]洛阳市老城区47 洛阳市老城区48 宜阳县平顶山市(22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7项)1 传统美术II-9 民间剪纸鲁山县2传统音乐III-7 大铜器郏县3 III-11 轧琴舞钢市4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7 马街书会宝丰县5传统技艺VIII-5 汝瓷烧制技艺宝丰县6 汝州市7 VIII-11 宝丰酒酿造工艺宝丰县第二批(3项)8 传统舞蹈IV-19 鱼灯花社舞舞钢市9 传统戏剧V-23 木偶戏宝丰县10 曲艺VI-9 大鼓书(鼓词)鲁山县第三批(7项)11民间文学I-38 妙善观音传说宝丰县12 平顶山市新华区13 传统舞蹈IV-40 霸王鞭(花棍舞)叶县14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31 赵庄魔术宝丰县15 传统技艺VIII-55 中原养蚕织绸技艺[鲁山绸织作技艺]鲁山县16 VIII-60 金镶玉制作技艺[郏县李氏金镶玉工艺]郏县17 VIII-71 大槽油制作技艺鲁山县扩展(5项)18 民间文学I-16 牛郎织女传说鲁山县19 传统美术II-4 泥塑[王忠富泥塑] 鲁山县20传统戏剧V-27汉剧[二簧戏][庞庄二簧戏] 叶县21 郏县22 传统技艺VIII-45 毛笔制作技艺[郭氏毛笔制作工艺]郏县安阳市(33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11项)1传统美术II-7 秦氏绢艺滑县2 II-11 滑县木板年画滑县3 传统舞蹈IV-7 跑帷子汤阴县4传统戏剧V-4 大弦戏滑县5V-5 罗卷戏滑县6 内黄县7 V-10 大平调滑县8 V-18 淮调安阳县9 V-21 二夹弦滑县10 V-22 落腔内黄县11 民间知识XIV-3 周易文化安阳市第二批(13项)12传统美术II-24 苏奇灯笼画安阳县13 II-25 内黄李新张木版年画内黄县14 传统舞蹈IV-20 吕村战鼓舞安阳县15 传统戏剧V-23 木偶戏内黄县16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14 梅花拳内黄县17传统技艺VIII-28 万古文盛馆羊肉卤制作技艺滑县18 VIII-29 郑家老粉坊粉皮制作技艺安阳市19 VIII-50 道口烧鸡制作技艺滑县20传统医药IX-3传统膏药[黄氏膏药]传统膏药[黄塔膏药] 滑县2122民俗X-6 道口正月古庙会滑县23 X-7 伦掌孟村九曲黄河灯展会安阳县24 X-8 高王庙会内黄县第三批(15项)25 民间文学I-44 灯谜[安阳灯谜] 安阳市26 传统美术II-32 传统糖塑[吹糖人] 滑县27传统舞蹈IV-39 竹马舞[三家村竹马舞] 滑县28 IV-40 霸王鞭(花棍舞)林州29 传统技艺VIII-53 中原棉纺织技艺[老粗布织作技艺]滑县30 VIII-66 醋酿造技艺[米醋制作技艺] 滑县扩展(3项)V-10 大平调内黄县31传统戏剧32 V-25 四股弦(五调腔)林州市33 传统医药IX-3 传统膏药[明氏正骨膏药] 滑县鹤壁市(15项)项目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编号第一批(5项)1 民间文学I-4 白蛇闹许仙传说鹤壁市淇滨区2 传统美术II-13 泥咕咕浚县3 传统戏剧V-4 大弦戏滑县VII-5 浚县民间社火浚县4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5 民间信仰XIII-2 浚县正月古庙会浚县第二批(2项)6 传统美术II-31 黄河古陶浚县7 传统舞蹈IV-21 金龟舞鹤壁市第一批扩展(1项)8 传统戏剧V-10 大平调浚县第三批(15项)9 传统美术II-39 石雕[浚县石雕] 浚县10传统技艺VIII-63 浚县木旋玩具制作技艺浚县11 VIII-68 酒酿造技艺[大湖九河黄酒酿造技艺]鹤壁市山城区12传统医药IX-8 口腔咽喉疾病疗法[秦李庄周氏口腔咽喉科]浚县13 IX-9 正骨[快庄李氏中医正骨] 浚县14 民俗X-18 九流渡添仓会浚县扩展(1项)15 传统戏剧V-25 四股弦(五调腔)淇县濮阳市(40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9项)1 民间文学I-18 帝舜传说濮阳县2传统戏剧V-4 大弦戏濮阳县3 V-5 罗卷戏范县4 V-6 目连戏南乐县5 V-9 四平调濮阳县6 V-10 大平调濮阳县7 V-14 清丰柳子戏清丰县8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IX-1 东北庄杂技濮阳市9 传统技艺VIII-12 茂家红酒酿制技艺(状元红)濮阳市第二批(14项)10 民间文学I-27 张清丰孝道故事清丰县11传统美术II-26 清丰彩灯清丰县12 II-27 聂氏麦杆画清丰县13 传统音乐III-22 杨韩村乡唱秧歌清丰县14传统舞蹈IV-37 龙舞[南乐西街龙舞] 南乐县15 龙舞[狮龙斗蛛舞] 清丰县16 龙舞[五彩纸龙] 清丰县17 龙舞[铁花火龙] 清丰县18传统戏剧V-25 南乐五腔调南乐县19V-26 枣梆范县20 台前县21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14 梅花拳清丰县22 传统技艺VIII-37 王五辈壮馍制作工艺濮阳县23 民俗X-10 张曹庙会清丰县第一批扩展(1项)24 传统戏剧V-5 罗卷戏南乐县第三批(7项)25 传统舞蹈IV-46 狮舞[五花营狮子舞] 南乐县26 传统戏剧V-30 坠剧(坠子戏)南乐县27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28 杨家枪南乐县28 VII-30 梅庄马戏清丰县29 传统医药IX-10 中医外科[世医堂中医外科] 濮阳县30民俗X-19 王海鳌山灯会濮阳县31 X-20 仓颉庙会南乐县扩展(9项)32 传统美术II-11 豫北木版神像画[刘氏木版年画]濮阳市高新区33 传统舞蹈IV-37 龙舞[面杆龙] 清丰县34传统戏剧V-11 皮影戏[白罡皮影戏] 濮阳县35 V-21 二夹弦濮阳县36 V-22 落腔南乐县37 V-23 木偶戏[蔡村提偶] 南乐县38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14梅花拳[闫村梅花拳][梅花拳]濮阳县39 濮阳县40 传统技艺VIII-46 芝麻种植及传统小磨香油制作技艺[义兴长小磨香油制作技艺]清丰县新乡市(33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10项)1民间文学I-6 柳毅的传说卫辉市2 I-7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3 传统美术II-9 民间剪纸辉县市4 传统音乐III-18 中州大鼓新乡县5 传统戏剧V-10 大平调延津县6传统戏剧V-21 二夹弦延津县7V-22 落腔辉县市8 长垣县9 传统技艺VIII-15 长垣烹饪技艺长垣县10 生产商贸习俗X-1 百泉药会辉县市第二批(11项)11 民间文学I-24 姜太公的传说卫辉市12传统音乐III-20 小咚鼓艺术新乡市凤泉区13 III-21 啸乐(口哨音乐)新乡市14传统舞蹈IV-22 马皮舞获嘉县15 IV-23 独脚舞[独脚高跷] 获嘉县16 IV-24 踢棒槌获嘉县17 IV-25 小冀背桩新乡县18 IV-26 小宋佛高跷新乡县19传统医药IX-4 柳位同裕堂陈氏传统骨病疗法(柳位陈钞骨科)卫辉市20 IX-5 黑虎丸长垣县21 民俗X-15 六月送羊辉县市第一批扩展(2项)22传统戏剧V-11 皮影里长垣县23 V-13 怀梆新乡县第三批(8项)24 传统音乐III-29 原武盘鼓新乡市25传统舞蹈IV-39 竹马舞[朗公庙竹马] 新乡县26 IV-42 抬阁[五柳集抬阁] 原阳县27 IV-44 柳位高跷卫辉市28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21 岳家拳新乡市牧野区29传统医药IX-8 口腔咽喉疾病疗法[杜氏口腔治疗技法]卫辉市30 IX-11 张氏经络收放疗法新乡市31 IX-12 贵氏针灸新乡市凤泉区扩展(2项)32 传统美术II-11 豫北木版神画像[小杨庄木版年画]获嘉县33 传统音乐III-20 小咚鼓[东同古小鼓] 新乡市凤泉区焦作市(59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20项)1民间文学I-5 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2 I-11 赵氏孤儿传说温县3 I-17 竹林七贤传说修武县4 传统美术II-2 黄河澄泥砚孟州市5传统音乐III-4 司马懿得胜鼓温县6 III-6 唢呐沁阳市7 III-9 武陟盘鼓武陟县8 III-13 郑王词曲沁阳市9 III-15 武德镇抬鼓温县10传统舞蹈IV-1 火龙舞孟州市11 IV-2 苏家作龙凤灯博爱县12 IV-3 高抬火轿沁阳市13传统戏剧V-13 怀梆沁阳市14 V-15 河阳花鼓戏孟州市15 V-16 二股弦武陟县16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2 八极拳博爱县17 VII-10 太极拳温县18传统技艺XIII-9 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艺修武县19 XIII-10 武陟油茶制作技艺武陟县20 XIII-16 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焦作市第二批(19项)21民间文学I-25 韩湘子传说孟州市22 I-26 丁兰刻木传说修武县23传统舞蹈IV-27 虎舞温县24 IV-28 哼小车武陟县25 传统戏剧V-24 大辫戏武陟县26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13 通背拳(通臂拳)焦作市中站区27 焦作市解放区28 VII-15 小尚炮拳(炮捶)焦作市中站区29传统技艺VIII-25 制鼓技艺孟州市30 VIII-30 柏山缸制作技艺博爱县31 VIII-31 清化竹器制作技艺博爱县32VIII-32 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修武县33 焦作市山阳区34 VIII-33 清化传统竹扇制作技艺博爱县35 VIII-34 上庄姜种植与加工博爱县36 VIII-35 黑陶制作技艺沁阳市37 VIII-36 怀府闹汤驴肉制作技艺沁阳市38 X-9 二仙庙会沁阳市39 X-14 青龙宫庙会及祈雨习俗武陟县第一批扩展(6项)40传统音乐III-17黄河号子[土硪号子] 孟州市41 黄河号子[黄河河工号子] 武陟县42传统戏剧V-13 怀梆温县43 武陟县44 修武县45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10 太极拳[和式太极拳] 温县第三批(7项)46民间文学I-31 神农传说沁阳市47 I-35 韩愈传说孟州市48 传统舞蹈IV-39 竹马舞[常平对子马] 沁阳市49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25 阴阳八卦掌武陟县50 VII-26 马坡八卦掌沁阳市51 传统医药IX-9 中医正骨疗法[陈氏正骨] 武陟县52 民俗X-23 薛氏宗祠祭祖仪式修武县扩展(7项)53 传统美术II-2 黄河澄泥砚[存献澄泥砚烧制技艺]温县54传统舞蹈IV-4 齐天圣鼓[大圣鼓] 武陟县55IV-27 虎舞[常家武虎][小尚虎舞][言状老虎]焦作市中站区56 焦作市中站区57 沁阳市58 传统戏剧V-25 四股弦(五调腔) 武陟县59 传统技艺VIII-36 闹汤驴肉制作技艺焦作市解放区三门峡市(29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15项)1民间文学I-13 王莽撵刘秀传说灵宝市2 I-14 灵宝黄帝传说灵宝市3传统美术II-2 黄河澄泥砚陕县4 II-6 虢州石砚灵宝市5 II-9 民间剪纸陕县6II-9 民间剪纸灵宝市7 卢氏县8 II-10 卢氏木板年画卢氏县9 传统舞蹈IV-4 齐天圣鼓灵宝市10传统戏剧V-11 皮影戏灵宝市11 V-20 扬高戏三门峡市12 曲艺VI-6 锣鼓书三门峡市13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4 大营社火陕县14 VII-8 东西常骂社火灵宝市15 消费习俗XI-1 地坑院民俗陕县第二批(5项)16 民间文学I-30 夸父神话灵宝市17 传统舞蹈IV-31 王家热锣鼓灵宝市18 传统戏剧V-23 木偶戏灵宝市19传统技艺VIII-41 传统棚口扎制技艺渑池县20 VIII-47 地坑院营造技艺陕县第一批扩展(2项)21 民间文学I-14 王莽撵刘秀传说陕县22 传统音乐III-17 黄河号子[卢氏劳号] 卢氏县第三批(6项)23 民间文学I-34 老子传说灵宝市24 传统美术II-38 刺绣[灵宝刺绣] 灵宝市25 传统音乐III-28 十盘渑池县26传统技艺VIII-54 中原棉布印染技艺[捶草印花技艺][棉布豆花印染技艺]陕县27 灵宝市28 传统医药IX-7 烧伤疗法[黄家烧伤药膜] 三门峡湖滨区扩展(1项)29 传统音乐III-17 黄河号子三门峡湖滨区许昌市(25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8项)1民间文学I-12 大禹神话传说禹州市2 I-15 葛天氏传说长葛市3 传统音乐III-3 筹音乐许昌市4 传统舞蹈IV-9 艾庄铜器舞许昌县5 传统戏剧V-3 越调许昌市6传统技艺VIII-2 钧瓷烧制技艺禹州市7 VIII-17 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禹州市8 生产商贸习俗X-2 禹州药会禹州市第二批(6项)9 传统美术II-28 顺电刺绣禹州市10 传统舞蹈IV-29 莲花灯舞(荷花灯舞)长葛市11传统技艺VIII-38 鄢陵古桩腊梅盆景制作技艺鄢陵县12 VIII-39 董村木杆秤制作技艺长葛市13 VIII-40 长葛绒制作技艺长葛市14 民俗X-11 杜寨书会许昌县第一批扩展(1项)15 民间文学I-13 黄帝传说禹州市第三批(8项)16民间文学I-39 吴道子传说禹州市17 I-40 张良传说禹州市18 I-41 马文升传说禹州市19 I-42 钟繇传说长葛市20 I-43 陈实传说长葛市21传统舞蹈IV-47 南席老虎舞长葛市22 IV-48 弓子锣舞禹州市23 传统技艺VIII-65 大周黄蜡制作技艺长葛市扩展(2项)24 传统戏剧V-3 越调襄城县25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1 心意六合拳襄城县漯河市(7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3项)1 传统美术II-5 农民画舞阳县2 传统舞蹈IV-13 双人旱船舞临颍县3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1 心意六合拳漯河市第二批(2项)4 传统音乐III-26 沙河船工号子漯河市5 传统舞蹈IV-30 双狮舞漯河市郾城区第三批(2项)6 传统技艺VIII-58 合伯宝剑锻造技艺舞阳县7 传统医药IX-9 中医正骨疗法[刘氏正骨] 漯河市郾城区南阳市(37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13项)1民间文学I-3 盘古神话桐柏县2 I-13 王莽撵刘秀传说内乡县3 I-16 牛郎织女传说南阳市4 传统美术II-8 方城石猴方城县5传统音乐III-1 板头曲南阳市6 III-14 西坪民歌西峡县7 传统舞蹈IV-15 内乡县衙春节岁时节令“大春牛”内乡县8传统戏剧V-5 罗卷戏邓州市9 V-8 宛梆内乡县10曲艺VI-7 三弦书南阳市11 VI-8 大调曲子南阳市12 传统技艺VIII-3 镇平石雕工艺镇平县13民间信仰XIII-9 医圣张仲景祭祀南阳市14 XIII-10 卫辉比干祭典卫辉市第二批(9项)15传统音乐III-23 桐柏山歌桐柏县16 III-24 淅川锣鼓曲淅川县17 III-27 丹江号子淅川县18传统舞蹈IV-32 云彩灯南召县19 IV-38 九莲灯镇平县20 传统戏剧V-27 汉剧唐河县21曲艺VI-9 大鼓书(鼓词)内乡县22 唐河县23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16 猴艺新野县第一批扩展(2项)24传统戏剧V-3 越调邓州市25 V-11 皮影戏桐柏县第三批(9项)26 民间文学I-33 范蠡传说淅川县27传统美术II-33 烙画南阳市卧龙区28 南阳市宛城区29 II-36 黄石砚方城县30曲艺VI-12 蛤蟆嗡淅川县31 VI-13 渔鼓道情桐柏县32传统技艺VIII-55中原养蚕织绸技艺[拐河丝绸织作技艺]方城县33VIII-68酒酿造技艺[黄酒酿造技艺][赊店老酒酿造技艺]邓州市34 社旗县扩展(3项)35 传统戏剧V-3 越调社旗县36 曲艺VI-9 大鼓书(鼓词[鼓儿哼])邓州市37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1 心意六合拳邓州市商丘市(28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7项)1 民间文学I-2 花木兰传说虞城县2 传统美术II-4 柘城李秀山泥塑柘城县3传统舞蹈IV-6 大仵民间舞蹈柘城县4 IV-11 麒麟舞睢县5传统戏剧V-9 四平调商丘市6 V-21 二夹弦睢县7 民间信仰XIII-7 火神祭祀商丘市睢阳区第二批(8项)8 传统舞蹈IV-33 庆丰花鼓舞商丘市梁园区9 传统戏剧V-28 花鼓戏虞城县10曲艺VI-9 大鼓书(鼓词) 柘城县11 VI-10 永城大铙永城市12VI-11 豫东琴书民权县13 柘城县14传统技艺VIII-42 X汤夏邑县15 VIII-44 张弓酒传统酿制技艺宁陵县第一批扩展(1项)16 传统戏剧V-11 皮影戏睢县第三批(7项)17 民间文学I-32 伊尹传说虞城县18 传统戏剧V-31 柳琴戏永城市19 曲艺VI-13 渔鼓道情夏邑县20传统技艺VIII-67 酱菜腌制技艺[大有丰酱菜腌制技艺][三园斋味合酱菜腌制技艺] 商丘市睢阳区21 柘城县22传统医药IX-8 口腔咽喉疾病疗法[张氏喉科] 柘城县23 IX-10 中医外科[张八卦中医外科]民权县扩展(5项)24 传统美术II-9 民间剪纸夏邑县25 传统舞蹈IV-35 肘阁[宁陵肘歌] 宁陵县26 传统戏剧V-6 目连戏商丘市睢阳区27 曲艺VI-11 豫东琴书[清音] 永城市宁陵县28 传统技艺VIII-45 毛笔制作技艺[刘腾龙毛笔传统制作技艺]信阳市(18项)项目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编号第一批(8项)1 民间文学I-9 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固始县2 传统音乐III-12 信阳民歌信阳市IV-8 花挑舞固始县3传统舞蹈4 IV-12 火绫子(商城杈伞舞)商城县V-11 皮影戏罗山县5传统戏剧6 V-17 光山花鼓戏光山县7 曲艺VI-4 灶书固始县8 传统技艺VIII-13 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信阳市第二批(3项)9 传统音乐III-25 锣鼓十八盘潢川县10 传统戏剧V-29 商城花篮戏商城县11 曲艺VI-9 大鼓书(鼓词)信阳市平桥区第一批扩展(1项)12 传统舞蹈IV-12 火绫子[火淋子] 潢川县第三批(4项)13 传统舞蹈IV-45 花伞舞[商城花伞舞] 商城县14 传统戏剧V-32 嗨子戏(耍孩儿)潢川县15 曲艺VI-13 渔鼓道情潢川县16 传统技艺VIII-62 布鞋手工制作技艺[毛底布鞋手工商城县制作技艺]扩展(2项)17 传统美术II-4 泥塑[淮滨泥塑(小叫吹)] 淮滨县18 传统戏剧V-11 皮影戏信阳市平桥区周口市(35项)项目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编号第一批(8项)1 传统音乐III-10 官会响锣项城市IV-5 回民秧歌项城市2传统舞蹈3 IV-14 沈丘回族文狮舞沈丘县V-3 越调周口市4传统戏剧5 V-7 道情太康县VII-1 心意六合拳淮阳县6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7民间信仰XIII-1 伏羲太昊陵祭典淮阳县8 XIII-3 老子生日祭典鹿邑县第二批(14项)9传统美术II-29 沈丘顾家馍沈丘县10 II-30 淮阳泥泥狗淮阳县11传统舞蹈IV-34 扑蝶舞沈丘县12 IV-35 项城肘阁项城市13 传统戏剧V-23 木偶戏周口市14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17 圣门莲花拳商水县15VII-18 六道大方地棋周口市川汇区16 沈丘县17 VII-19 两仪拳沈丘县18 VII-20 佘家杂技项城县19传统技艺VIII-43 宋河酒传统酿制技艺鹿邑县20 VIII-45 毛笔制作技艺[汝阳刘毛笔] 项城市21 VIII-48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西华县22 VIII-49 邓城叶氏猪蹄制作技艺商水县第一批扩展(1项)23 传统戏剧V-21 二夹弦[西华笙簧二夹弦] 西华县第三批(8项)24 传统音乐III-30 八音楼子周口市川汇区25 传统舞蹈IV-41 担经挑淮阳县26 传统戏剧V-30 坠剧(坠子戏)郸城县27 曲艺VI-13 渔鼓道情商水县28传统技艺VIII-68 酒酿造技艺[王氏烧酒酿造技艺] 扶沟县29 VIII-69 牛羊肉烹制技艺[何记牛肉制作技艺] 扶沟县30传统医药IX-9 中医正骨疗法[杨家正骨疗法] 商水县31 IX-10 中医外科[买氏中医外治疗法] 周口市川汇区扩展(4项)32 传统美术II-4 泥塑[郸城泥塑] 郸城县33 传统音乐III-3 筹音乐项城市34 曲艺VI-9 大鼓书(鼓词)[郸城曲艺大鼓] 郸城县35 传统技艺VIII-46芝麻种植及传统小磨香油制作技艺[朱氏石磨香油制作技艺]鹿邑县驻马店市(33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21项)1民间文学I-1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2 I-3 盘古神话沁阳县3I-5 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汝南县4 西平县5 平舆县6I-13 王莽撵刘秀传说西平县7 遂平县8传统美术II-5 农民画汝南县9 II-14 东岸核桃雕花工艺上蔡县10 II-15 重阳茱萸绛囊上蔡县11传统音乐III-7 大铜器西平县12 遂平县13传统戏剧V-5 罗卷戏汝南县14 V-12 杠天神新蔡县15 V-19 扁担戏新蔡县16 曲艺VI-5 丝弦道平舆县17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6 打铁花确山县18传统技艺VIII-4 棠溪宝剑铸造工艺西平县19 VIII-8 太平车制作技艺平舆县20 岁时节令XII-6 “重阳节”民俗上蔡县21 民间信仰XIII-6 嫘祖祭典西平县第二批(7项)22 民间文学I-28 王祥卧冰传说遂平县23 传统舞蹈IV-36 西平鱼灯24传统技艺VIII-45 毛笔制作技艺[杨集毛笔] 上蔡县25VIII-46 芝麻种植及传统小磨香油制作技艺驻马店市驿城区26 西平县。
河南省春节民间艺术表演
河南省春节民间艺术表演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人们表达喜庆心情和展示民间艺术的机会。
河南省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之一,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
在春节期间,河南省各地举行的民间艺术表演活动成为了人们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欢聚的场所。
一、舞蹈艺术表演在河南省春节民间艺术表演中,舞蹈艺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其中,《河南花鼓舞》是河南省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这种舞蹈以鼓点和舞姿的独特表达方式,展示了河南人民豪爽、热情的性格特点。
舞者身穿传统的彩色戏服,手持花鼓节奏响起时,整个舞台瞬间充满活力与喜庆的气息。
二、曲艺演出除了舞蹈艺术表演之外,曲艺也是河南省春节民间艺术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
曲艺包括相声、评书、快书等多个表演形式。
其中,相声被视为中国曲艺的精髓之一,具有幽默、机智的表演风格。
在河南省春节民间艺术表演中,观众可以欣赏到当地相声名家带来的精彩演出。
这些相声演员巧妙地运用河南方言与幽默的台词,使观众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深思。
三、杂技表演杂技表演是河南省春节民间艺术表演的另一亮点。
河南省作为杂技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杂技历史和积淀深厚的传统。
在春节期间,观众可以欣赏到各种高难度的杂技表演,如柔术、顶碗、细丝之舞等。
这些表演以其卓越的技巧和惊险的节目设计,为观众带来无限惊喜和欢乐。
四、戏剧演出河南省春节民间艺术表演中,戏剧演出占据重要地位。
河南省的豫剧、河南梆子等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和激情四溢的表演风格,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观众们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唱念做打表演,深入感受到传统戏曲的魅力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五、民俗展示除了各种艺术表演外,河南省春节民间艺术表演还包括丰富多样的民俗展示。
这些展示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如制作剪纸、年画、麦秆画等手工艺品;传统民间乐器的演奏,如锣鼓、二胡、古筝等;以及传统民俗游戏的展示,如踩高跷、舞龙舞狮等。
这些民俗展示不仅丰富了春节民间艺术表演的内容,还保护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河南民间艺术
朱仙镇木板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天 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 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 年画作为中国独有的一朵艺术 奇葩,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 精华。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 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而且极具观赏价值。
朱仙镇木版年画距今已有800多 年的历史,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 于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 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开封朱仙镇木 版年画最早兴起于北宋,它的产生和 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的飞跃和科学 技术的高度发达分不开。 北宋初年 ,宋都东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 的中心,各地的商人大量涌向京城。 庞大的市民阶层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 展;活跃的世俗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 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加之活字印刷术 的发明,将我国雕版印刷业推向繁荣 。自此,年画也由笔画转向刻版印刷
• 谢谢观看
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分讲究用色,以矿物、植物 作原料,自行手工磨制颜料,磨出的颜料色彩十分纯 净,以之印制的年画明快鲜艳,久不褪色,构图饱满 匀称,线条简练粗犷,造型古朴夸张,艺术风格独特 。
河南剪纸
在河南禹洲的范坡乡,一位当地的民间剪纸艺术家,握了半辈子锄 头的徐光豫怎么也没想到跟剪刀结了缘。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在他 手中叠叠剪剪,就变成一张张精美的剪纸作品,而他唯一的工具竟是 这把天天挂在墙上粗大的剪刀。就是这把剪刀到了徐光豫手中,却能 剪出令人惊叹、细致、复杂的团花剪纸作品。 团花剪纸作品一般 为圆形,所剪景物形像都以团花的圆心对称布局,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用团花作装饰,会产生祥和、富足、团圆的喜庆气氛。在团花作品中 的图案隐含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徐光豫的团花剪纸中大都根据当地 流传的俗语创作而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南阳玉雕
• 南阳玉,又称"独山玉"或"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为全 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 驳陆离。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 的一等原料。 南阳玉雕 • 独山玉雕,历史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产 的玉铲,证明早在5000余年前先民们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独山脚 下"玉街寺"遗址,为汉代雕刻玉器的地方。清《新修南阳县志》载: "故县北居民,多治玉为生。"旧中国,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城 内有作坊80多家,多是后设作坊,前面开店,自雕自销。玉雕品主要 有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神像、炉熏、首饰等120多个品种。独 玉雕品晶莹闪烁、玲珑剔透,为南阳著名特产。镇平县每年举办大型 国际玉雕节,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客商,南阳玉雕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
河南文化传统遗产
河南文化传统遗产
河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遗产。
这些遗
产不仅承载着河南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
首先,河南的文化传统遗产包括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豫剧、河南
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等。
豫剧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剧种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剧目而闻名于世。
河南民间艺术则包括了剪纸、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这些艺术形式传承了古老的民间智慧,展现了河南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其次,河南还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如龙门石窟、郑州古城、开封府、少
林寺等。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而闻名于世。
郑州古城和开封府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它们承载了河南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而少林寺更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它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中国武术的摇篮。
最后,河南的文化传统遗产还包括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河南的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
河南人民热爱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来庆祝这些节日,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河南的文化传统遗产丰富多彩,它们不仅是河南人民的宝贵财富,
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遗产,让它们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光发热。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批全)
龙舞[铁花火龙]
清丰县
18
传统戏剧
V-25
南乐五腔调
南乐县
19
V-26
枣梆
范县
20
台前县
21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
VII-14
梅花拳
清丰县
22
传统技艺
VIII-37
王五辈壮馍制作工艺
濮阳县
23
民俗
X-10
张曹庙会
清丰县
第一批扩展(1项)
24
传统戏剧
V-5
罗卷戏
南乐县
第三批(7项)
25
传统舞蹈
IV-46
24
传统美术
II-32
传统糖塑[吹糖人]
开封市
25
II-34
滕派蝶画
开封市鼓楼区
26
II-40
许氏屋兽与砖雕
兰考县
27
曲艺
VI-13
渔鼓道情
通许县
28
VI-14
画锅
开封市
29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VII-23
子路八卦掌(白拳)
开封县
30
VII-24
回族七式拳
开封市顺河区
31
传统技艺
VIII-56
装裱修复技艺
马街书会
宝丰县
5
传统技艺
VIII-5
汝瓷烧制技艺
宝丰县
6
汝州市
7
VIII-11
宝丰酒酿造工艺
宝丰县
第二批(3项)
8
传统舞蹈
IV-19
鱼灯花社舞
舞钢市
9
传统戏剧
V-23
木偶戏
宝丰县
黄河流域的音乐文化之河南的文化鉴赏
黄河流域的音乐文化之河南的文化鉴赏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区之一。
作为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河南省拥有独特而丰富的音乐文化。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河南的文化鉴赏。
1.音乐传统
河南的音乐传统源远流长,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其中最著名的音乐形式之一是鼓乐。
河南的鼓乐以其激昂有力的节奏和独特的演奏方式而闻名于世。
例如,河南的大鼓、堂鼓等鼓乐形式,常用于民间庆典、宗教仪式和军事行进等场合。
这些鼓乐节奏紧凑,富有激情,能够激发人们的情绪和斗志。
2.曲艺表演
河南还以其丰富多样的曲艺表演而闻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南坠子,它是一种传统戏曲形式,结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和说唱等元素。
河南坠子以其悠扬的旋律、细腻的表演和丰富的表情,能够生动地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给观众带来深厚的艺术享受。
3.传统民间音乐
河南的传统民间音乐也是其文化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豫剧和河南民间民歌等表演形式,展现了河南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
豫剧是河南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表演方式而广受欢迎。
而河南民间民歌则通过简单而真挚的歌词和旋律,抒发了人们对生活、爱情和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4.文化节庆
河南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其中融合了音乐和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
河南民族民间音乐
河南民族民间音乐河南民族民间音乐文档:一、概述河南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河南省特有的音乐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它是河南省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
本章将介绍河南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二、历史沿革1、古代河南民族音乐:介绍古代河南省境内的民族音乐形式和演奏方式。
2、民间音乐的兴起:讲述民间音乐在河南省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元曲、杂剧和豫剧等地方戏曲中的音乐特色。
3、现代民间音乐:阐述现代河南省的民间音乐形态及其影响。
三、主要表演形式1、丝竹乐:介绍河南省传统的丝弦和竹管乐器演奏形式,包括琵琶、古筝、笛子、笙等。
2、声乐表演:讲述河南省民族民间音乐的声乐表演形式,包括民歌、花鼓戏和翻车戏等。
3、舞蹈表演:介绍河南省民族民间音乐中的舞蹈表演,包括舞剧和民间舞蹈等。
四、地域特色音乐1、郑州音乐:介绍郑州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特色,包括地方戏曲、民歌和舞蹈等。
2、开封音乐:讲述开封地区的音乐特色,包括豫剧、梆子和滚龙舞等。
3、洛阳音乐:介绍洛阳地区的音乐表演形式,包括古琴、山花、山歌等。
五、民间音乐节庆活动1、巩义牡丹音乐节:介绍巩义市举办的牡丹音乐节,内容包括音乐竞演、音乐展览和民间音乐比赛等。
2、洛阳牡丹音乐节:讲述洛阳市举办的牡丹音乐节,内容包括音乐演出、音乐会和民间舞蹈表演等。
3、郑州花灯音乐节:介绍郑州市花灯音乐节的活动形式,包括音乐游行、音乐会和民间乐器展示等。
附件:1、河南民族音乐舞蹈资料和演出视频。
2、相关音乐节庆活动的传单和海报。
法律名词及注释:1:文化遗产保护法:保护和管理我国重要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我国文化遗产。
2:艺术表演管理条例:管理艺术表演市场,保证艺术表演的质量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3:民俗文化保护法:保护和传承我国的民俗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保护。
河南有什么著名的工艺
河南有什么著名的工艺河南是中国历史文化悠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工艺品,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著名的工艺。
首先是豫剧,豫剧是河南流行的一种地方戏曲,被誉为“百戏之母”,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豫剧以水乡花鼓戏为基础,融合了河南本土音乐和各地剧种的特点。
豫剧在表演技巧、唱腔和音乐伴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魅力,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次是彩塑,彩塑是河南省的传统工艺制作之一。
彩塑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塑造形象,涂饰彩色,表达多种情感和文化内涵。
制作彩塑的材料主要有泥土、草木灰等,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先用手捏成基本形状,然后再进行细致的修饰和彩绘。
河南的彩塑以其栩栩如生的形象和鲜艳的色彩享誉全国。
另外,河南还有许多传统的纺织工艺,如剪纸、刺绣和织锦等。
剪纸是一种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的传统手工艺,河南剪纸以其精致的图案和丰富的寓意广受欢迎。
刺绣是一种以针线在织物上绣制图案的手工艺,河南的刺绣技艺精湛而独特,以细腻的线条和华丽的色彩著称。
织锦是一种将金丝、银丝和彩线等编织成图案的工艺,河南的织锦制作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此外,河南还有许多传统的制陶工艺。
开封的汴窑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名窑,汴窑制作的陶器品种繁多,有赤陶、白陶、青瓷等。
汴窑瓷器以其细腻的质地和雅致的造型而著称,被誉为“国之瑰宝”。
洛阳的古陶瓷制作也非常有名,洛阳瓷器的特点是造型古朴、色彩丰富、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
此外,在河南还有许多传统的木雕工艺和雕塑工艺。
木雕是将木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工艺,河南的木雕工艺技艺独特,以其精细的雕刻和逼真的形象而著称。
在河南的许多寺庙和宫殿中,可以看到精美的木雕雕塑作品,展示了河南木雕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河南是一个拥有丰富工艺传统的省份。
这些工艺品无论是在技艺还是在艺术价值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展示了河南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和文化底蕴。
这些工艺品不仅是区域性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商丘的传统手工艺有哪些
商丘的传统手工艺有哪些商丘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古老城市,拥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
以下是商丘的一些传统手工艺:一、豫绣:商丘是豫绣的发源地之一,豫绣是指河南省境内的刺绣工艺。
商丘的豫绣历史悠久,技艺独特。
豫绣以其细腻、精致的刺绣技艺而著称,其特点是绣针透明,线路顺畅,色彩鲜艳,丝绸光泽明亮。
商丘的绣品以千里江山图、人物题材和花鸟鱼虫图案为主,造型栩栩如生,根据国画进行绣制。
二、木版年画:商丘的木版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艺术,被誉为“中国年画的发祥地”。
商丘的木版年画以勾线为主,线条流畅,构图丰富,色彩鲜艳,极富民间特色。
其中最有名的是“孔雀开屏”、“开元寿字”和“捧心花”等,这些年画都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
三、刘坡泥塑:刘坡泥塑是商丘市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
刘坡泥塑的主要原料是黄泥,通过揉搓、塑造、雕刻等工艺制作而成。
刘坡泥塑的形象生动逼真,多以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为题材,其特点是写实性强、造型独特、工艺精细。
刘坡泥塑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被誉为“中国民间雕塑的明珠”。
四、扎染:商丘的扎染技艺源远流长,是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扎染是一种将传统的织染工艺与现代的印花手法相结合的独特工艺。
扎染通过手工制作织物,并在织物上用蜡线或者板型进行防染,然后将织物浸泡在染料中,使染料渗透到没有防染的部分,形成独特的花纹。
商丘的扎染制作精致细腻,图案丰富多样,色彩鲜艳夺目,被誉为“中国手工艺中瑰丽的艺术”。
五、陶瓷:商丘的陶瓷工艺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格。
商丘的陶瓷制品以白瓷为主,色泽洁白细腻,质地坚硬,透光性好。
商丘的陶瓷制品多以花鸟、人物为主题,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其中最有名的陶瓷制品有商丘窑和牛骨瓷等。
总的来说,商丘的传统手工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髓。
这些传统手工艺在商丘的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商丘市宝贵的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民间艺术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河南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河南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资源,它们鲜明地记载着中原文明的发展进程,真实地反映了中原大地民俗、民风、民情,是中原人民勤劳智慧的生动体现。
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这些散存于民间的艺术瑰宝已在经历着弱化和消亡的过程。
我们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来保护河南地区的民间艺术,例如:通过政府扶植,旅游带动发展,媒介的宣传以及培养传承人等,使其存活并更好的发展下去。
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
主要分布在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另外天津杨柳青、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年画都受其影响。
它用色讲究、色彩浑厚鲜艳、久不褪色、对比强烈、古拙粗犷、饱满紧凑、概括性强等特征。
以传统技法构图,画面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朱仙镇在河南省开封市城南10公里,虽然是个小镇,在古代却名列中国四大古镇之一。
特别是北宋末年岳飞曾率军在这里大破兀术的金兵,朱仙镇更为国人所知。
为纪念岳家军的功绩,在朱仙镇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岳王庙,而今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就设在这座古庙之中。
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
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
后来北宋没落、灭亡,开卦几经战乱,木版年画便衰落下来。
到了明代,开封年画虽然又获复兴,但已逐渐转移到朱仙镇。
明朝末年洪水泛滥,开封被淹没,百业俱废,朱仙镇便成了木版年画的中心。
明、清时期,朱仙镇就有300多家木版年画作坊,其作品畅销各地,于是开封地区的年画被统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影响深远。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
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
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
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我国中原地区的一种民间木刻画。
因产于河南朱仙镇而得名。
《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时期,汴京一带木版年画已相当繁盛,每逢岁节,市井皆印卖灶马、门神等。
明代中期到清初,朱仙镇有木版年画作坊三百多家,生产门神、红纸等。
风格粗犷浑厚、构图饱满、色彩鲜丽、造型夸张。
品种有武门神、文门神、神像图、戏出和挂笺等。
武门神又分将军、武财神、勇士型等;文门神又分祈福、童子和辟邪型等。
印制手法主要是雕版水色套印,一般为六版一套,有的多至九版。
色彩以暖色为主。
多数人物脸部采用白脸、红眼皮,这是它特有的手法。
在印刷时采用透明水色,套版印刷后,色彩中微显木纹,突出了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
现在朱仙镇已成立了木版年画社。
黄河澄泥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顾名思义,澄泥砚为泥所制,而且是烧制。
澄泥砚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因烧过程及时间不同,可以是多种颜色,有的一砚多色,尤其讲究雕刻技术,有浮雕、半起胎、立体、过通等品种。
砚体形有圆、椭圆、半圆、正方、长方、随意形的。
雕式有号、耳瓶、二龟坐浪、海兽哮月、八怪斗水、仿古石渠阁瓦等立体砚。
平面雕刻有山水人物、草树花卉、走兽飞禽;又有犀牛望月、台山白塔、嫦娥奔月等。
这些雕砚刀笔凝练,技艺精湛,状物摹态,形象毕肖,灵通活脱,逗人情思。
置于桌畔案头,既是文房中实用的四宝之一,又是供观赏的艺术珍品,产地却莫衷一是,有河南虢州说、山西绛州说、山东青州说,虽各有说法,但都没有离江河太远,古人说取河泥澄而制砚不假。
只是这个制法却颇费周折,光是淘洗澄结便要一二年,出泥后“令其干,人黄丹团和搜如面,作二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其坚。
以竹刀刻作砚之状,大小随意。
微阴干,然后以利刀刻削如法,曝过,间空垛于地,厚以稻糠并黄牛粪搅之,而烧一伏时,”然后再用黑蜡、米醋相参蒸多次。
如此繁复的工序,使砚台坚如铁石。
今日所见古澄泥砚极为稀少,上品更是难求,其原因之一,恐怕就在于制作工艺繁复而产量甚低了。
加上石砚中的佳砚理当比泥砚更胜一筹,流传久远者当然比泥砚更多。
到清代,澄泥砚已经没落衰微,偶有较好的,也多是世俗之品。
汴京灯笼张“灯彩”传说始于公元前二世纪的秦代。
在汉代,每逢上元夕夜,已有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真神的习俗。
自唐代以来,逐渐形成上元节观灯赏夜的民间习俗。
宋代的元宵观灯的习俗,已蔚为壮观,发展到顶峰。
这一民俗盛事,在《东京梦华录元宵》、《武林旧事灯品》等许多宋人杂记中均有详尽记载和描述,此俗延续到明清及近代不衰。
“开封灯笼”为艺人张金汉的祖传绝技,据《开封县志》记载始传于清末,家族传承谱系清晰、准确,目前已传至第七代(张金汉之子)。
张氏彩灯的制灯技艺均源于开封当地民间传承的彩灯造型,内容多为民间传统的吉祥文化,如“龙凤呈祥灯”、“莲生贵子灯”、“牡丹富贵灯”、“吉祥高照灯”等。
张金汉本人对开封地域民俗文化及传统制灯技艺有较深的艺术素养和造诣,并在河南彩灯界和民间艺人中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目前,本人正在撰写《中国灯笼史》。
镇平玉雕镇平县石佛寺玉雕文化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石佛寺玉雕工艺始于碗汤,兴于宋元,盛于当代。
民国初,石佛寺镇大仵营村民间艺人仵永甲,制作的玉雕工艺由南阳镇守使吴庆桐呈送袁世凯后,曾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蜚声中外。
玉石雕刻是民间工艺艺术的一个类别,它的每件成品都有一定的文化和艺术含量。
因玉雕工艺传统悠久,闻名遐迩,这里早就形成独具特色的玉文化体系。
石佛寺玉雕工艺的风格,充分展示出特有的文化魅力。
长期以来,石佛寺玉雕工艺靠着生生不息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一代代大师级重量任务。
近年来,由于青年一代玉雕艺人为了片面追求速度和效益,使用及其加工,传统工艺面临挑战,造成了工艺粗糙、产品结构单一、艺术价值降低,若不采取保护措施,与文化的精湛艺术将面临失传。
中州大鼓中州大鼓自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新乡县独特的民间艺术文化形式。
它由单一的鼓到鼓铙、镲、锣结合,使鼓音好听,舞好看,更具有观赏性。
在全国鼓类当中,舞镲为中州大鼓所独有的,是由当地打鼓人自己摸索而来。
中州大鼓内有拉簧,敲打后发出的金属声十分悦耳。
鼓谱分为“大忽雷炮”“小忽雷炮”两种。
“大忽雷炮”鼓调厚重沉稳,节奏缓慢,鼓调复杂;“小忽雷炮”鼓调欢快,流畅,给人一种激情向上的感觉。
逢年过节和重大庆典时,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素有“无酒不成宴,无鼓不算会”的说法。
汴绣汴绣又称宋绣,与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并称我国五大名绣。
它从“宋绣”发展而来,历史悠久。
制作时,首先选择画稿及所需底部材料,并依画稿搭配各色绣线;布料上蹦,在上面绘轮廓图;然后施绣、整理而成。
图案题材多为花鸟、山水,尤善摹制古代名画,所用针法达几十种,已发展成为双面异色绣及双面三异绣。
产品纯朴自然,富丽明快,艳而不俗,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形态逼真。
“清明上河图”介绍“清明上河图”是宋人张择端的名画,将画中的813个任务、94头牲畜、100多座房屋与桥梁、179棵树木、20多艘船只……搬上锦缎并非易事。
汴绣人大胆尝试,积极创新,用滚针绣水纹、练针绣船锚绳、别针绣棚席、反吃绣屋瓦、发针绣人物、蒙针绣柳树等,使画卷上的人物栩栩如生,背景逼真传神,充分发挥汴绣“细、密、活、顺、光、亮”的特点。
无怪乎中外名人、收藏爱好者看了开封汴绣绣制的“清明上河图”后,称赞它“如意刺意,妙技如神”扁担戏扁担戏是一种小型的木偶戏。
一根扁担可以挑起全部家当:乐器、影人、道具、小型舞台等,演出时,小型舞台也是依靠一根扁担支撑,所以被称为扁担戏。
扁担戏曾经是在全省流行相当广泛的艺术形式。
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渐渐被其他更现代的艺术取代,而新蔡县杨庄户乡的孙庄尚有人坚持演出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至今仍有自娱自乐演出。
杨庄户乡位于河南、安徽交界处,地理位置相对封闭,传统艺术容易在这里保存。
扁担戏演出的形式较小,但内容丰富,集戏曲、曲艺、口技、民间工艺于一体,技术性很强。
一人口含篾子说唱,五个手指控制五个人物表演和道具的运用,脚踏锣鼓,手脚并用。
主要演出小型剧目,如《王二卖豆腐》、《王老五》、《武松打虎》、《东郭先生》、《孙悟空》等。
扁担戏具有很强的民间性,一人一台戏,灵活方便,适用于民间演出;扁担戏具有综合性,集民间艺术之大成,戏曲、曲艺、雕刻、泥塑、彩绘等等应有尽有;扁担戏具有儿童性,口含篾子说唱,音色变形,影人形象夸张变形,剧目情节简单短小,很符合儿童心理,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目前扁担戏的传人已78岁,急需抢救扶植。
浚县泥咕咕浚县是我国历史名城,文化积淀丰富。
民间手工技艺历史悠久。
泥咕咕,产生于隋朝末年,且与国内瓦岗军传说有关。
其基本内容有人物、动物、飞禽三大门类,100多个品种,栩栩如生,绚丽多姿。
技艺手法多变,造型夸张,以黑色为主,对比强烈,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巧妙的形态,吹时可发生“咕咕”天籁之音。
泥咕咕,具有浓厚的中原民间特色,是历史的活化石。
有学术研究、艺术把玩的价值,也有一定的经济文化价值。
可打造成玩具品牌,营造成文化产业。
麒麟舞“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鹿非鹿、似牛非牛,头顶生角,遍体鳞甲,尾端毛长,形状奇异,在民间有驱邪避鬼之说,历代人民群众都把它当作祥瑞的象征。
“麒麟舞”是中国最早的拟兽类舞蹈,是现今稀有的、产生于春秋战国之前远古的汉民族图腾舞种,具有珍贵的民间舞蹈史研究价值。
它和龙舞一样,承载着汉民族的精神、信仰、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在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的研究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1984年开始的全国《民舞集成》工作中,曾经普查统计全省共有14个麒麟舞表演队(班),时隔20多年,现今仍存活在豫东地区的开封兰考、商丘睢县一带,仅兰考就有7个班。
从古至今,同样生活在中原大地的兰考人却没有玩“龙”舞“狮”的习俗,麒麟舞一直是他们的最爱,并保留着非常传统的表演形式和内容,地方文化特色非常鲜明。
麒麟舞的师承关系特殊,以家族式传承为主,吸收本村有武术功底的亲眷,在选拔青年演员时条件相当严格,世代延续。
商丘睢县大刘寨的《冯氏家谱》和《杞县志》记录了麒麟舞最早的传承人是冯玮(1623—1711),目前从冯氏家族起源的麒麟舞已传了15代,传承脉络清晰,具有很好的社会基础,是当地民间文化艺术的代表和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