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评析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评析
思 主义之 所 以称 为 马克 思 主 义 的本 质 性 因素 。学
克思 主义 研 究 的新 探 索 和新 发 展 。 自此 以后 , 多 谱 系 的 马克 思 主义 纷 纷 出 现 , 尤 其 是 西 方 马 克思 主义 开 始 成 为 马 克 思 主 义 谱 系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分 支 。尽 管西 方 马 克 思 主义 的肇 始 者 卢 卡 奇 、 葛 兰
为 马克 思 本 人 从 没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给 出 明确 的 界
定, 也在 于 马克 思 主 义 本 身 也 是 随 历 史 的发 展 而 不 断发展 的。所 以 , 对 马 克思 主 义 内涵 的理 解 , 一
会 主义 现代 化 的 首 要 问 题 。为 此 , 学 界 就 马 克 思

如 何理解 马 克思主 义 的 内涵
无论 在什 么 条 件 下 坚 持 和 发 展 马 克 思 主 义 , 首先 必须 弄 清楚 什 么 是 马 克思 主义 , 这 在 马 克 思 主义研 究 中是 一 个 根 本 问题 , 也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研
提 供 了广泛 的素 材 。同 时原 有 的对 马 克思 主 义 的
的。
圣 权威 , 也没 有 获得 广泛 的认 可 。苏 联解 体 后 , 西
2 0 1 3年 1 0月
理论 研 究
Th e o r e ic t a l Re s e a r c h
Oc t o be r, 2 01 3
No. 5 Se r . No. 31 9
第 5期 总第 3 1 9期
马 克 思 主 义 研 究 中 的若 干 问题 评 析
周 前 程
主义 的 意 义 、 内涵 、 基本原理 、 理论 本性 、 评 价 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问题意识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问题意识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问题意识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问题意识,并围绕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展开讨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命力等问题也备受关注。

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问题意识,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独特性和现实意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意识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承与发展、新时代、历史使命、现实意义、未来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生命力提升。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问题意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问题意识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接纳和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的学术研究领域。

这一研究领域的出现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出一系列新问题,这些问题既是理论上的困惑,也是实践中的挑战,需要通过系统的研究和讨论来揭示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之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问题意识研究不仅关注理论上的概念和观点,更注重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和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如何在新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解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如何更好地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问题意识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这也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来自国际社会和本国发展实践中的各种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十个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十个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十个理论问题一、本文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十个理论问题》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核心理论问题的学术文章。

文章系统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分析了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十个重要理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本文首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明确了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随后,文章逐一阐述了十个理论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建设的互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建设和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人民群众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文化自信等。

在每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中,文章都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行总结,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

文章还运用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针对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实质,把握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而言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一过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的丰富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味着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其普遍真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然而,这种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转化为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动力。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两个概念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两个概念问题


概念来看 , 国外学者是把 “ 马克思主义 ” 列 宁 与“
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这种做法显然没有考虑到两 个 因素, 一是“ 毛泽东思想” 只是一个学术概念 , 不 它在 17 96至 18 年 那种特 殊 的历史 背景下 被 重新 91 界定时, 包含 了太 多的政治考量和政治因素。二是
近几年来 , 特别是教育部设立 了马克思主义理 论的一级学科 和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的二级学科 以 来,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研究可谓方兴未艾 , 但从 目 前
的研究 成 果 来 看 , 多 数 学 者 对 “ 克 思 主 义 ” 大 马 和
பைடு நூலகம்
小平理论等就是马克思主义 的一部分 , 那么还存在
马克思 主义 是在 中 国人 开始 了解它 之前就 诞生 的在
主义” 毛泽东思想” “ 等区别开来 的。“ 马克思主义” 主要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理论 。列宁也是赞同 这一观点 的。他说 :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 的观点 “ 和学说的体系。 又说 , 不研读恩格斯 的全部著 ” “ 作, 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 , 也不可能完整地阐述 马克思 主义 ”4, 此 可 以认 为 , 宁 的 “ 克 思 主 L 因 J 列 马
马克思 主义 “ 国化 ” 中 的问题 吗?第 三 , 这种 含 义下
的概念既容易使人混淆马克思 、 恩格斯、 宁、 列 斯大 林、 毛泽东、 邓小平等领袖 的思想之间的差异, 也抹 杀 了马克 思 、 格斯 之 后 的 马克 思 主义 者 发 展 马克 恩 思主义时的独创性和马克思 、 恩格斯思想 的真理性
内涵。 同时提 出对于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研 究 , 要拓 宽视 野 , 既要 从 党的指 导 思 想建 设 的路 径 出发 ,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代。也正是这样 , 在所 谓的 “ 历史终结” 、 现代性 获 得全 面胜利 之后 , 马克 思 的作 为 “ 批 判 的武器 ” 和“ 武器的批判” 统一 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 反而 将 经历 一种 复兴 , 这 种 复兴 有 助 于 开启 现代 性 前 景 的新 视野 。一句 话 : 面 向人类 现代性 的未来 , 我 们 既需 要阿 伦特 , 更需 要 马克 思 。
( 王摘 自《 人 文 杂志》 2 0 l 3年 第 1 期
白刚/文 )
当前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 研究过程 中存在 的主要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对 马克 思 主 义 中国 化 性 质问 题 存有 错误
观 点 关 于马 克思 主 义 中 国化 的性 质 问题 , 学 术 界
存 在一 些误 解或 歪 曲 , 这 主要体 现在 两个 方面 。 是有 人 把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理 解 为 儒 家 化 。持 此种 观点 的人 认 为马克 思 主义 中国化就 是 在 中国去 “ 马克 思 主义 ” , 强调 “ 儒家化” , 认为 中 国化的本质就是“ 儒 家化” , “ 没有儒家文化就不 可 能有 马克思 主义 的传 人 和 中国化 。所 谓 ‘ 中 国 化’ 在 一定意 义上 就是 马克 思主 义 的儒 家化 ” 。 二是 站在 中国近 现 代 史 的角 度 , 把 马克 思 主 义 中国化 理 解 为 2 0世 纪 “ 西 学东渐 ” 的一 个 部 分 。“ 成 功把 马 克思 主 义 与 中 国革 命 和 建设 实 践 结合起 来 , 创 造 了马克 思 主义 的 中国化 , 成 为近 代 以来 引进 ‘ 西学 ’ 的成 功范 例 。 ” 这 是所 谓 站在 “ 更 高视 角 ” 的对 马 克 思 主义 中 国化 的严 重 曲解 。这 种误读 本质 上是 不 了解 马克 思主 义在 中国 的传 播 史 。马克 思主 义传人 中国与 上世 纪 的那 场声 势浩 大 的西学 东渐 运 动 有 密 切关 系 , 但 马克 思 主义 传 人 中 国并 很快 被 国人所 接受 和认 可有更 为 宏大 的 历史背景和原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 展决不 是 西方 列 强 入 侵 的伴 生 物 , 是“ 十 月 革命 声炮 响 , 给 我 们 送 来 了 马 克 思 列 宁 主义 ” 的 宏 大历史 背景 下 的 客 观产 物 , 也 是 当时 先 进 的 中 国 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 的主观追求。 二、 对 马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研 究 的 学 术 定 位不 够端 正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是一个 历史进 程 , 但从学 术 的视角 如何 定位 和研 究 马 克思 主义 中国化 是 当前 该领域研究 必 须要 正视 的一 个 问题 。在研究 的 当 下, 一些人 主张从学术层 面和 政治层 面 区别看待 马 克思主义 中国化 , 认 为政治层 面 的马克思 主义中 国 化主要 的着眼点是解决中国革命 、 建设和改革过程 中所遇到 的实 际问题和理论 问题 , 其重 点是把马 克 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 它属于革命家和政治 家的事情 ; 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指从 哲学 、 政治学等学科将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 核心 是吸取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探讨的是如何把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 建立具有 中 国特点和中国气派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 学, 这属于学者和相关研究者以及理论家的事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存在问题分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存在问题分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进程中,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仍然存在着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解决已有问题,更好地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问题分析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09-0085-01一、前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进程中,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但不能停滞不前,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付诸于实际。

纵然研究成果硕果累累,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仍然存在着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日臻完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分析1.研究思想及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者大多以历史发展的视角和维度为出发点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正能从哲学的视角或层面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甚微。

在探索的纵向和横向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要从哲学思维或思想方法层面开展深入讨论。

二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阶段理论成果的理论研究多,而从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在联系方面体系少,未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2.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的问题。

一般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总结的研究成果的学者多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及趋势的学者。

人们往往只重于对经验的总结,只停留在经验层面,忽略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所以,我们要重视总结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规律,使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逐步“当代化”进行有条不紊的过度。

另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溯源性研究的多,不能很好地对其发展规律进行预见,不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前瞻性意见。

要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地实现对未来的展望,自觉地推动其科学、持续、健康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刘德军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省级教学名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老师和本学科点研究生必须认真对待与搞明白的问题。

今天,我借学校论坛的机会,着重讲一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前沿的几个问题,以供老师与同学们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发展概况(一)学科发展现状中共中央决定: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

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其中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

据了解,全国目前已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点2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1个,总计46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点9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3个,总计168个。

如此庞大的研究队伍,如此众多的招生数量,再加上在各地的宣传部、党校、社科院、军队院校中,还有一支颇为壮大的研究队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成为研究人员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学科之一。

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搞得好会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研究水平,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搞得不好,则只能适得其反。

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含量亟待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建设亟待规范。

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生命力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生命力所在。

(二)学科建设总体思路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郭建宁教授,就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郭教授认为,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品位,规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他提出的总体思路主要有以下五点:1、以历史为线索。

即在20世纪中国历史变迁、社会变革、文化转型的发展进程中,来考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从中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线索、发展格局、经验教训和当代走势。

2、以实践为基础。

即紧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国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来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当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作者:王国军来源:《祖国》2016年第20期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主要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问题一直被我党和国家深刻重视。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内涵、特点以及实现的动力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终指出了其为我国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启示,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问题与思考中国的发展时刻坚持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我国各领域进步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我党保持先进化的主要依据。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对经验进行总结,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到升华,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有关问题的思考十分必要。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内涵与特点(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就是利用这一理论解决中国革命与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与改革的实践经验转换为理论。

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每一领域以及每一行业均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渗透到文化中,才能使其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这对于这一理论价值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在革命与改革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其中不仅能够达到接近问题的面对,同时还能够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使其成为新的理论,进而达到继续指导实践的目的。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时代性、群众性和创新性两方面。

所谓的时代性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且能够有效的解决不同时代的不同问题,因此,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到中国的革命与改革过程中,必定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所谓的群众性特征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步需要以群众为基础和依靠来实现,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要创造者,而其所创造的历史活动所带来的启示,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进步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思考
序 渐进 、 聚 能 量 。[ 他 进 一 步 指 出 : 北 京 共 积 ”2 “
( ) 当代 中 国 面 临 的 时 代 特 殊 性 一
2 1世 纪 中 国面 临 的世 界历 史 时 代 有 四个 新 特 点, 与马 克思 主义 创 始 人 所 处 的 1 9世 纪有 显 著 不 同 : 是 经济全 球 化 在 世 纪 之 交 进 入 一 个 新 阶 段 , 一
照经 济 、 政治 、 化 和社 会 ” 文 四位 一 体 “ 中 国特 色 的
质技术 基 础 。三是 资本 主义 从 自由竞 争 资 本 主 义
发 展为 垄 断资 本 主 义 、 国家 垄 断 资 本 主 义 , 在 世 而 纪之交 , 由于跨 国公 司 , 其 是 巨 型跨 国公 司大 发 尤 展 , 在走 向跨 国垄 断 资 本 主 义 , 至 全 球 垄 断 资 正 乃 本 主义 、 球帝 国主义 。四是在 经 济全 球化 世界 历 全
国在没 有经 历资 本 主义 充分 发展 的前 提下 , 半 殖 从 民地 、 封 建落 后 社 会 出 发 , 过 新 民主 主 义 革 命 半 经 道路 , 用 战争 与 革 命 的 历史 机 遇 , 上 了通 向社 利 走 会 主义 的发 展道 路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现 代 化 道 路 特 殊 性 二
中 国 的现代 化 是 否 可 以被 看 作是 一 种 发 展 模
式上 的选择 ?对 这一 问题 的 回答 , 一个 具有 世 界 是
级难 度 的课 题 。英 国外 交政 策研 究 中心 在 20 0 4年
经济 全球 化取 得 了加 速度 , 入 了新 阶段 。二 是 现 进 代科技 革 命 , 尤其 是 信 息 网络 技 术 革 命 , 使 全 球 更

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需要开辟新的境界和深入研究。

以下将围绕几个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实践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因此,需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境界。

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律性问题,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体系。

其次,如何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问题和新挑战层出不穷。

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思考和回答新问题,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只有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第三,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视野,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日益加深,国际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关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同时也要把中国的特色理论运用到世界的发展中去。

最后,如何在创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青年和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普及,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新时代对于青年和群众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创新教育方式和内容,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

只有通过加强对青年和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普及,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

总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只有通过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确实存在着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开拓新的境界和深入研究,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需求。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马 克 思 主 义 中国 化 是 一 个 值 得 深 入 研 究 的 重 大 理 论 问题 和 实 践 问 题 。 的锐利思想武器。不与中国实际(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会等方面的实 际, 社 历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要研究 的问题很 多。本文通 过探 讨马克 思主 义 中国化 史与现实的实际 , 革命、 建设和改革 的实际 , 等等 ) 结合 , 不能创新马克思 就 的 实现 主 体 , 结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过 程 中 的 成 功 经 验 和 失 败 教 训 , 学 主 义 , 不 能 够 使 之 中 国 化 ; 中 国 结 合 了 , 若 没 有 创 新 , 有 取 得 好 的 总 科 也 与 但 没
中 国 实 际 相 结 合 的 两 次 历 史 性 飞 跃 , 生 了 两 大 理 论 成 果 , 毛 泽 东 思 想 产 即
第五 , 马克思主义的“ 西学化” 和儒学化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过 程中的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毛泽 东思 想和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理 论体 又一重要教训 。有人认 为, 马克 思主义 隶属于 西方文 化系统 , 不能切 断马 政 在 系虽然形成于不 同的历史 时期 , 面对 着不 同的历史 任务 , 具有 不同 的具体 克 思 主 义 与现 代 西 方 哲 学 、 治 经 济 学 的 整 体 关 系 , 西 方 文 化 背 景 整 体 内容 , 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 , 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 、 都 实事 求是。 因 陛缺席 的情况下研究马克思 主义是走错 了路 , 因此 , 马克思 主义的未 来取
尽快地成长起来 。
许 上, 使高校辅导员所 具有 的能质 、 能级和 岗位所处 的能质 、 能级实现一 一对 尤其是在理工科 院校 。 多留校的辅导员不具备从事 大学生 日常思想 政治 教育工作的相 关知识 。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又具有较 强的政治性 , 求掌 要 应 。 而达 到 人和 事 的和 谐 统 一 。 从 5 群体 优 化 原则 。 整体 大 于 部 分 之 和 ,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著 名论 断 。 在 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 和方法 。这就需要 对辅导 员现有 的专业 知识 . 是 如何 使 其 适 合 高 校 辅 导 员 工 作 的 需 要 , 现 辅 体 对高校辅导员的使用过程中 , 应充 分发挥 群体 的优 势 , 实现群体优 化。一 背 景 进 行 调 整 。 如何 调 整 . 这是 在 对高 校 辅导 员使 用 的过程 中, 须有 效 处 理 的 必 是 集 思 广 益 , 分 听 取 个体 的意 见 。 充 为辅 导 员 提 供 交 流 的平 台 和 主 题 ; 是 导 员工作 的性 质 ,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辨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辨析

2013年7月第7期总第233期理论学刊Theor y Jour nalⅧ.2013N o.7Set.N o.23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辨析胡和勤(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目前我国学术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问题,存在着意见相左的三个方面的争论意见: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是一个还是两个,即除了历史起点之外,存在不存在逻辑起点;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开始于何时,判断历史起点的标准与奈件应该是什么。

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何时由何人提出。

不同观点的依据又是什么。

本文对上述争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科学命题(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3)07—0010—0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问题,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取得一些可喜研究成果的同时,学术界也存在着一时无法达成共识的激烈争论。

深入探讨引起争论的种种问题,厘清学术界仍然存在着的不同思想认识,目的是抛砖引玉,不断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更好地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建设。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首先需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问题,即这一特定历史现象从何而来的发端问题。

学术界目前对此问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

意见相左的主要有这样两种不同认识。

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得出的结论就是两个起点。

一个起点是历史起点,另一个是逻辑起点。

另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只有一个,就是历史起点。

笔者认同后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产物,只有一个起点,即它的历史起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活动,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相伴生,至今已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并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研究的几个问题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中国发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关学者也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研究。

现如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施的道路上,出现了两级分化,有一部分道路走偏了,出现了极端思想和不良做法,导致出现许多不利影响。

标签: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本文通过对我国长期践行的马克思主义道路的研究,认为,今后,必须持续、坚定的走这一条路,明确我们发展的方向,正确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针,讲究科学、合理,基于我国国情,实现我国特色化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概述二十一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加大,期初是用于国家发展路线的规划上,现如今,已深入到各个行业领域中,各行各业都在广泛应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做指导方针。

我国学者针对这些现象,列举出了一系列研究举措,以强化马克思法学理论的实际应用。

学者们普遍共持的观点是,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用,在实际的问题中,以马克思法学主义理论为导向,这样才能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进程。

我国著名研究学者孙国华教授说,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导向,从而进行有关于法學上的研究探索,其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是非常广的,包含了法律知识、法律文化、法律架构体系、纠纷解决方式等内容。

普遍学者都人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进程,其实质上是中国结合本土特色,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进一步推广普及,发扬其本质思想,以此来解决现阶段中国法制建设所面临的难题,马克思法学理论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结合中国基本国情而发展的一个过程。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内、对外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成功所带来的。

中国法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本土化运用所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当然,面对日益强大的国际竞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进程是一项长久的工作,是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的,不能停滞不前,需要根据世界发展潮流,结合中国自身发展特色,探寻出一条科学、持续可行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 引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和理论体系,自19世纪中叶进入中国以来,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探讨的学科领域。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展开。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最早通过西方传教士和留学生的介绍进入中国,但真正引起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视和接受,是在20世纪初的中共成立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批判的理论体系,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3.1 第一个历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中国的革命斗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成功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2 第二个历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被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践包括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3.3 第三个历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马克思主义也随之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化。

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实践的指导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和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现状和挑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中国的学术界得到了广泛关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研究内容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尤其在延安时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实践以及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形成了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成果。

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对于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延安时期的中国革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党内外意见纷纷。

重要的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最终为中国共产党总结出了实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战略、战术。

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成果对于中国革命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首先强调了中国的特殊国情。

中国是一个主要由农民构成的农业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要适应中国的农村环境和工农大众的实际需求。

延安时期的研究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指导思想,即在中国革命中要以农民为主力军,依靠工农联盟推动革命发展。

其次,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强调了党的建设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执政能力是实现革命和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

延安时期的研究对于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比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加强纪律性等。

这些观点不仅对于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起到了指导作用,也对于日后的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此外,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还涉及到中国革命的战略和战术问题。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压迫,中国共产党需要制定一套能够在中国实现革命胜利的具体行动方案。

延安时期的研究提出了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的战略战术,指导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和革命运动的发展,使得中国的革命胜利所走的道路符合国情和实际。

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思想理论实践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对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起到了指导作用,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思考
第l 0卷
第 5期
北 华 大学 学 报 ( 会科 学 版 ) 社
J U N L O E H A U I E ST ( o i c n e ) O R A F B I U N V R I Y S c l i c s aSe
Vo.1 No 5 1 0 . 0c. 0 t 2 09
1 月对 媒体 说 : 中国 的经 济增 长 不仅让 发 展 中 国家 获 益 巨 大 , 国特 殊 的 发展 模 式 和 道路 也 被 一些 国 “ 中
家 视 为可效 仿 的榜样 … …更重 要 的是将 来 , 中国倡导 的政 治价 值 观 、 社会 发 展 模 式 和对 外 政 策做 法 , 会 进 一步 在世 界公众 中产 生 共 鸣和影 响力 。 在俄 罗斯 , 来越 多 的 人 开始 关 注 和研究 中 国模式 。塞 内 ” 越
得 如此 成功 ?人 类 的现代 化道 路 中是否 存 在一个 独 特 的 中国道路 和模 式 ? 改 革开 放 后 中国现代 化 的巨 大成功 , 使 “ 国模 式 ” 之欲 出 。诺 贝 尔 经济 学奖 获 得 者斯 蒂格 利 也 中 呼 茨指出, 中国经 济发展 形成 的“ 中国模式 ”, 称很 好 的经 济 学教 材 。著 名 政治 学 家 约瑟 夫 ・ 2 0 堪 奈 0 7年
过 去一 个 多世纪 都远 未取 得 的成 就 , 写 了 中国现代 化最 伟 大 的篇 章 。对 于 改革 开 放 以 来 中 国所取 得 谱
的巨 大成功 , 论在世 界 还是 在 中 国 , 有 广泛 共识 。问题 是 , 革 开放 后 中国这 样 一 个 背负 沉 重历 史 无 都 改
包 袱 的文 明古 国为什 么 能够迅 速 成为世 界 现代 化 的弄潮 儿 ?是什 么 动力 和 因素促 使 中国的 改革 开放取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大庆社会科学
页码: 151-151页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 理论创新机制 意识形态领域 后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理论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共分四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先达。

该作第一篇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与创新,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机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评析等五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二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与应对为主轴展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的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思维方式的转变问题、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理论以及人类解放等重大问题;。

课题研究论文:论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之隐争

课题研究论文:论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之隐争

106716 马克思主义论文论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之隐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在中国大地上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和实践共产主义,于20世纪30年代逐步提出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命题。

这一提法的提出过程,学界已经做了充分甚至可以说非常繁复的论述,笔者对此不再赘述。

笔者要指出的是,这一提法隐含着三个方面的争议。

一、“抽象马克思主义”与“具体马克思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产生了被认为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可是,如果马克思主义可以中国化,即可以存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存在“抽象马克思主义”与“具体马克思主义”之分。

这会引起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如何协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抽象地看,二者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前者是抽象马克思主义,后者是具体马克思主义。

然而根据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原理,抽象寓于具体之中,并无脱离具体的抽象。

这意味着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

然而历史事实是,在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前,马克思主义已经存在。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会导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同时产生的不实结论。

唯一可以化解上述结论的办法是:认定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具体马克思主义,即“德国/欧洲化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家族的众多成员之一;德国/欧洲化马克思主义是其他具体马克思主义的鼻祖,其他具体马克思主义是从德国/欧洲化马克思主义中抽象出来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世界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这意味着必须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做出区分,即:明确地将马克思主义区分为抽象马克思主义与具体马克思主义,抽象马克思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马克思主义指既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独特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明确地承认,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具体马克思主义――德国/欧洲化马克思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白恩明
来源:《各界·下半月》2019年第01期
摘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成为学术领域研究的焦点和热点,本文主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给予我国学术界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更好、更快以及更稳的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教训
(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在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两次重大飞跃,并且产生了相应的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和毛泽东思想。

这两个理论成果虽然产生于不同时期,承担着各自的历史任务,但是其精神出发点是一致的,都秉承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需要坚持这一原则,坚决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以我国社会实际为立足点,通过马克思原理去积极探寻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用正确的政策、方针以及路线进行实践指导。

(二)与时俱进、解放思想
要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上,坚决抵制思想僵化,要结合时代特点突破个别的过时观点和结论,不能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不变教条,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勇于创新。

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要体现时代性和世界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要通过创新将其作为指导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建设的锐利武器,结合我国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政治实际,将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充分内结合,进而完成其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

(三)在实践中发展和检验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是由无数革命先辈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所组成,其吸收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并且对存在思想问题进行深刻批判,实现了近代人类思想历史上的开创性革命,是在实践经验和思想成果的研究中,不断进行实践的发展和检验。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要加强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发展,突破前人的理论思想,与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充分结合,促使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丰富。

(四)切勿照搬前人经验
苏联模式虽然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目的是解决现实问题,我们不能照搬前人经验,要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充分结合,在积极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由于实践经验和理论准备不足,对我国的革命特点、革命规律、社会现状以及历史状况缺乏了解,理论体系照搬原苏联,革命走了很多弯路。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研究后,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并且开辟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道路,为民族昌盛和社会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趋势
(一)反映世界发展趋势
发展与和平是世界的主旋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文化激荡、科技发展以及政治多极是世界的主要发展态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流也更加频繁,中国想要谋求更好的发展,需要依托于世界。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需要反映和体现世界发展趋势,将世界发展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反思世界的文化思潮、科技发展、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客观影响,进行不断的提炼和总结,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物质条件。

(二)反映中国发展趋势
在全新的历史时期下,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获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社会、文化、科技、政治以及经济等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

同时,我国也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的转型阶段,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社会矛盾逐渐复杂和尖锐,群體性事件不断增加,为社会稳定和谐增添了负面因素。

此外,环境、资源、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收入差距、地区差距以及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等问题,更是成为新时期的重要问题。

在此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研究,需要充分反映中国发展趋势,要立足于基本国情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

(三)向民族性与世界性方向发展
如果片面地强调世界性或者民族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发展都会形成局限性,因此,其未来发展趋势为超越时代、地域以及民族的限制,需要以世界发展观指导中国化理论建设,突出体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三、结语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领域很大、视野很宽的研究学科。

相关研究人员要突破固化思维的限制,从我国的实际国情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从新角度、新方向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宇翔,谭彩霞.《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逻辑之建构[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3(03):104-114.
[2]王玉娇.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在企业现代化过程中若干问题的反思[J].企业导报,2014(01):22-24.
[3]王文兵.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18):13-14.
[4]程美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发展问题的若干分析与对策[J].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0):251-265.
[5]林默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检视与反思[J].东南学术,2011(6):4-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