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精编同步训练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一课 同步练习(2)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积累·感知】哽.住___惊讶..___惩.罚___督.学___祈祷.___郝叟.___气氛.___干脆.___〔〕___〔〕___〔〕___〔〕___散〔〕___帖〔〕___宁〔〕___强〔〕___〔〕___〔〕___晴〔〕____喊〔〕____悄〔〕____赚〔〕____倩〔〕____减〔〕____峭〔〕____谦〔〕____靓〔〕____缄〔〕____俏〔〕____嫌〔〕____1.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____讲解过。
2.个个都那么____,教室里那么____!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3.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4.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____,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1.小说插入对镇上人物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3.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4.说说小说是怎样安排情节的?【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突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祈____哽____2.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局部?3.“突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钟响了,意味着什么?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5.选文有一处侧面描写,请找出来。
“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7.“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8.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9.作者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10.“散学了——你们走吧。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匿.名(nì)一绺.(lǚ)炽.热(chì)杳.无消息(yǎo)B.佃.农(diàn)锃.亮(zèng)轮廓.(kuò)颔.首低眉(hán)C.周济.(jì)酒肆.(sì)盎.然(àng)雷霆万钧.(jūn)D.胡髭.(zī)两颊.(xiá)和睦.(mù)深恶.痛疾(wù)2.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将永远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完成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出航天大国的实力。
③节约粮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从现在起,我们要积极“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A.铭刻表现履行B.镌刻彰显履行C.铭刻彰显践行D.镌刻表现践行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具有无可置疑....的正义性,是捍卫独立自由的反侵略战争。
B.他的生活阅历丰富,勾画人物常常入木三分....。
C.编剧不断完善剧本,让人们为电影抑扬顿挫....的情节而感动。
D.这件事以后,母亲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比以前更加强烈了。
4.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林子入口处有一个池塘,池塘上建有风雨亭。
风雨亭顶部, , , 。
赤兰树正穿过天窗,骄傲地向上生长。
①引一米阳光②藏一棵赤兰③开一方天窗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③①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的作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作者回忆了母亲的主要事迹,展示了母亲的美德,表达了对母亲的赞颂、感谢与怀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闷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róng)杂的观众的心上。
B . 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jū)而生活。
C . 我海军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绝对不是为了逞(chěng)强,而是在自己的领海例行公事。
D . 它沉湎(mǐan)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底部来。
2. (2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 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它把岩石融化成沙砾,把峻岭劈成深渊。
B . 四乡立即传升他的丑闻,老信客声辨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刀直扎自己的手。
C .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历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D . 垂柳全乱了线条,抛举在空中,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3. (2分)(2015•深圳)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A . 某些小报专爱断章取义,歪曲别人谈话的内容,以制造假新闻。
B . 我们街舞队的实力比对方略胜一筹,所以在比赛占有优势。
C . 这些劫徒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抢夺行人财物,真是胆大包天。
D . 政治家要满腹韬略,进退维谷,而且深具历史视野。
4. (2分)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这里,_________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的疲劳③马上扔下书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A . ②④①③B . ①④②③C . ④②③①D . ④③②①5. (2分)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是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
B . 《〈家〉的序和跋》的作者是现代作家巴金。
C . 于谦的《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 同步练习
《风筝》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憔悴..()()诀.别()什.物()虐.杀()恍.然()2.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3.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4.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5.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6.“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7.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一篇(体裁),选自散文集。
8.读微型小说《同意》,补出小说结尾。
要求:补写一句话;含蓄、简练。
秘书送进一份文件。
王厂长像往常一样拿起笔熟练地在上面写下“同意”二字。
突然,他睁大了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到了办公桌上。
第二天,。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2024年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面对逆境第6课《生命之线》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
目标: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生命之线》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如网络词典、翻译软件等,帮助学生即时查找和学习课文中的生僻词汇。
(4)文学作品集:教师准备一些与课文风格相近的文学作品,供学生课后阅读和欣赏,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生命之线》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吗?面对逆境,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生命之线》这篇文章,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文章,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文化意识:通过学习《生命之线》,使学生了解和感受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课堂
1.课堂评价
(1)提问:在课堂上,教师会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生命之线》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文章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主题思想。
(2)观察:教师会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
(3)测试:教师会定期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生命之线》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包括词汇、句式、文章结构等。
2024年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面对逆境第6课《生命之线》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
上海市闵行区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训练
上海市闵行区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训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2019·黄石)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愧怍(zuó)执拗(ǎo)濒(bīn)临矫(jiāo)揉造作B . 吞噬(shì)诡谲(jué)恪(kè)守笔耕不辍(chuó)C . 盘桓(héng)炽(zhì)热宽宥(yòu)三缄(jiān)其口D . 修葺(qì)豢(juàn)养伫(zhù)立屏(bǐn)息凝神2. (2分)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A . 恼羞成怒泥民百姓断章起义谀词B . 自知之明刻骨铭心无与伦比嗤笑C . 歇斯底里根深帝固怀古伤今潮汛D . 世外桃园一愁莫展面面相觑桑梓3. (2分)(2017·重庆)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长江三峡风景如画,在纵横交错的丘壑之间,生长着许多珍稀植物。
B . 晶莹的露珠还在荷叶上翩然起舞,袅娜的炊烟已飘在村庄的上空。
C .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他们绝不是那些只知道怀古伤今的人可以比得上的。
D . 这兄弟俩虽然是双胞胎,出生时间只相差几分钟,但长相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4.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浯,最恰当的一组是()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①_______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黄的是土,未②_______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③_______,是麦田。
A . ①视线②开掘③成果B . ①视野②开垦③成果C . ①视觉②开垦③成就D . ①视野②开采③成效5. (2分)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京剧脸谱与京剧表演艺术一样,是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的活的艺术。
沪科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章节同步练习题
沪科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章节同步练习题第一章:新闻报道1.1 名词解释1. 新闻报道2. 新闻来源3. 新闻标题4. 新闻导语5. 新闻主体6. 新闻背景7. 新闻结尾8. 新闻评论1.2 填空题1. 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新闻报道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新闻报道的写作要求包括真实、准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选择题1. 新闻报道的标题应该具有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A. 真实性B. 简洁性C. 生动性D. 主观性E. 吸引力F. 准确性2. 新闻报道的导语部分应该包括_____、_____、_____等。
A. 时间B. 地点C. 主体D. 事件E. 背景F. 结尾1.4 阅读理解阅读以下新闻报道,回答问题。
新闻标题:上海科技馆举办青少年科技活动导语:近日,上海科技馆举办了一场青少年科技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
主体:本次活动以“探索科学,创造未来”为主题,内容包括科学实验、科技展览和科技讲座等。
活动现场,学生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展示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背景:上海科技馆作为我国著名的科普教育基地,一直致力于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结尾: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本次活动,他们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1. 请简述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2. 请概括本次活动的目的。
3. 请从文中找出说明活动结束的句子。
第二章:人物通讯2.1 名词解释1. 人物通讯2. 通讯对象3. 通讯主题4. 通讯结构5. 通讯语言6. 通讯手法7. 通讯情感8. 通讯目的2.2 填空题1. 人物通讯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面对逆境第7课《石缝间的生命》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石缝间生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石缝间生命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2. 思维品质: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石缝间植物的生命力,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评价事物,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思维品质。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3. 文化素养:本节课通过学习《石缝间的生命》,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好,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敬畏之心。同时,通过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植物生命力和逆境中的坚持与奋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理解《石缝间的生命》这篇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使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培养他们准确、流畅的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优美语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内容逻辑关系
1. 石缝间生命的定义与特征
重点知识点:石缝间生命的定义、特征。
板书设计:
- 石缝间生命的定义
- 石缝间生命的特征
2. 石缝间生命的适应策略
重点知识点:适应策略。
八年级语文上变色龙 同步练习2沪教版五四制
变色龙同步练习一、加黑字注音都正确的是( )A 崽子(zǎi)乞丐(gài)B 筛子(shāi)胚子(pī)C 魁梧(wǔ)咳嗽(sou)D 宪兵(xiàn)契诃夫(kē)二、给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 劈:A pī B pǐ劈头盖脸( ) 劈开前腿( )2 畜:A chù B xù畜牧( ) 畜生( ) 畜养( )3 逮:A dài B dǎi逮住( ) 逮捕( ) 逮特务( )4 吓:A xià B hè恐吓( ) 吓唬( ) 杀鸡吓猴( )三、选字填空。
1 赔陪( )衬 ( )偿 ( )罪2 戳戮杀( ) ( )穿 ( )到脸上3 娇骄矫( )健 ( )傲 ( )贵4 栗粟醋 ( ) ( )米战( )5 贱溅贼( )落下( ) 盗( )四、没有错别字的句子是( )A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彩地敞着。
B 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意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C 忽然,这个贱畜生无原无故就把这个手指头咬了一口……D 奥楚蔑洛夫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五、加黑词的词义相同的是( )A ①“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赫留金恐吓说。
②我来收拾残局!B ①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②他穿了一件红颜色的衣服,十分鲜艳。
C ①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②他话也没说,拿把铁锹径自出了家门。
D ①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②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
六、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是( )1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 )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2 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 )出来的。
3 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故乡 同步练习
故乡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结合上下文,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时候既然是深冬。
既然:②.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仿佛:③.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无端:2.选词填空,并辨析词义。
(1)悲凉凄凉A.面对着圆明园这残垣破壁的( )景色,心中不禁涌起对八国联军的义愤。
B.一种( )的感觉从心底慢慢升腾,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这难道就是我那曾经充满生机的故乡?辨析词义:(2)心情心绪A.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 )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B.他异常的烦闷愁苦,从纷繁的( )中,又涌出许多片断的思想来。
辨析词义:(3)模糊蒙胧A.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 )了B.我在( )中,眼前展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辨析词义:(4)萧索肃杀A.远近横着几个( )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
B.草枯叶黄,秋风阵阵,好一派( )的秋景。
辨析词义:3.填空。
(1)鲁迅是伟大的____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____,浙江绍兴人。
著有小说集____和____,散文集____,杂文集《坟》和《二心集》等,《故乡》选自____。
(2)本篇文章大量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文中共有五处对比:____的____对比,反映农民日益悲惨的命运;____的对比,反映封建等级观念及礼教对人的毒害;____的对比,反映出闰土淳朴善良的个性;____的对比,反映出每况愈下的农村经济;____的对比,反映作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4.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正确打“√”,错误打“X”)A.本篇的景物描写有力地渲染了气氛,烘托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文开头景物描写反映出农村的衰败和“我”的悲凉心情;少年闰土活动时的景物描写,创造出了明朗愉快的气氛;离乡时的景物描写创造出了一种静谧的气氛,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一课 同步练习(1)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1〕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步___挟.着___郝.叟___字帖.___旷.课___赚.钱___哽咽.___惩.罚___qí___祷ào___悔钥shi___胳bo___xī___盖 jiè___尺 chà___异 wǎn___转2. 选出与“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准确〞一句中破折号作用一样的一项:〔〕A、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我也不停步。
B、“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C、“散学了,——你们走吧!〞D、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3.选出如下句子中横线上应填的最恰当的词语:〔〕①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________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________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②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________一阵喧闹,________在街上也能听到。
③这套衣服,他______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________穿戴。
A、①因为、所以②总有、而且③只有、才B、①因为、所以②总有、就是③只、才C、①况且、可是②总有、就是③只、才D、①况且、可是②总有、并且③只、才4.如下说法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文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体裁是小说。
B.本文描写的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时期,在内容上着重写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和祖国语言的深深的爱。
C.文章按照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变化逐层展开,而主人公却是韩麦尔先生。
D.韩麦尔先生服饰的不同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阅读下文,回答如下问题。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似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沪教版八上语文第二单元同步测试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第二单元同步测试(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文言文(共30分)(一)默写(20分)1.,。
,铁马冰河入梦来。
2.,今日又南冠。
,。
3. ,欲别故乡难。
,。
4.,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课外文言文(10分)刘氏善举刘氏者某乡寡妇也。
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怨言。
母戒之,曰“与人为善,乃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丧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遗]:给予,赠送。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1)且为之伐.木建屋伐.(2)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举.2.对划线句“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宿舍衣物几乎被烧光,刘家只好向乡邻们讨要衣服穿。
B.房屋衣物全部被烧毁,乡邻们都主动地给予刘家衣物。
C.房子被烧毁人被烧伤,乡邻们都主动地供给刘家衣物。
D.房屋被烧毁,乡邻们不仅给刘家衣服穿还为刘家建造房屋。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4.“乡里咸称其善”的原因是(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5.选文给我们的启示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二、现代文(共40分)(一)(18分)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qídǎo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__1__“我——我——”但是他gěng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__2__“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__3__“散学了,——你们走吧。
”1.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qídǎo()() gěng住()2.在______ 里填上恰当的标点。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教诲.(huǐ)畸.形(jī)尴尬.(gà) 杳.无消息(yǎo)B.不逊.(xùn) 妯.娌(zhóu)鬈.发(juǎn) 油光可鉴.(jiàn)C.溺.死(nì) 一绺.(liǔ)匿.名(nì) 深恶.痛疾(wù)D.诘.责(jí) 绯.红(fěi)滞.留(zhì) 颔.首低眉(hàn)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逛了一天公园,回家后我已经筋疲力尽....了。
B.这次考试班上只有肖东同学没及格,他可真是鹤立鸡群....呀。
C.当敌人冲进大厅的时候,只见他正襟危坐....,那副处变不惊、视死如归的气节真让人敬佩!D.雷锋精神应该继续继承发扬,这一点无可置疑....。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
”不属于我们的土地,我们一寸也不要;属于我们的领上,我们寸土不让。
B.如果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别呢?C.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侯勇饰演的贪官赵德汉把“小官巨贪”的角色演活了。
D.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他们成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且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作者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不是懦夫王嘉鹏①一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推着步行器一点点向前挪动。
哥哥要求我目视前方,脚踩在地板中央的直线上。
可我的脚不听使唤,一迈步就不由自主地向两边甩去。
哥哥毫不留情地把我抱回原位,重新开始,折腾到十点半,才走了半圈。
病人们都已回病房休息,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大厅里怪模怪样的练习走路。
②“站住!”空寂的大厅里响起哥哥低沉有力的声音。
我停下脚步,等着他更严历的训斥——哥哥为我制定的训练计划严苛到近乎残酷的程度,我想着与他当兵是从事过看押犯人的职业有关。
他的严苛使我吃尽苦头。
③果然不出所料,哥哥一字一顿地命令道:“不、许、甩、腿!”④我又艰难地挪出两米远,哥哥一步跨到我身边,不由分说把我和步行器一起拖回原位。
委屈的泪水在我眼眶里直打转儿,回头去看铁青着脸的哥哥,不知怎的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抗冲动,愤愤地想:你是正常人,怎么能体会到我走路时的痛苦?又怎么能断定我没有尽最大的努力?我推起步行器径直向前挪去。
⑤身后没有动静,我心中一阵得意,心想:这下你该没治了吧?⑥突然,一股强大的力量把我猛推出去,我重重地摔倒在地板上,步行器借惯性一直冲到走廊尽头,发出激烈的撞击声。
⑦我惊呆了,趴在地上回头狠狠地盯着哥哥。
灯光下,哥哥的面孔由于过度气愤而扭曲,脸上的肌肉抽动着,咬牙切齿地与我对视……[⑧“王嘉鹏,我告诉你!如果不是看你这么小就成了这样,我才不留在这里陪你活受罪!你只知道自己苦,就没想想你妈妈比你更苦!你好好想想吧……”⑨哥哥连珠炮似的说完这番话,把步行器提到我面前说:“你想永远坐在轮椅上?!那就不用练了,懦夫!”大厅里响起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之后又渐渐远去。
⑩我艰难地扶着栏杆,借助步行器慢慢爬起来,又一次咬紧牙关,推起步行器一步步向前挪。
走完半圈,已十一点了,上电梯时遇见妈妈来接我,我假装擦汗,悄悄拭去眼中的泪水。
⑾“你哥呢?”妈妈用狐疑的目光看我,平时每天都是哥哥送我回病房。
⑿“我让他先回去了。
”⒀“鹏儿,你真懂事。
”⒁躺在床上,哥哥的话不时在我耳边回响:懦夫!懦夫……⒂第二天晚上,哥哥才从招待所过来。
妈妈问:“是不是不舒服,吃饭了吗?”哥哥说:“没什么,就是有点头痛。
”我歉意地对哥哥说:“带我去训练好吗?”哥哥提起步行器,把我抱上轮椅。
我知道哥哥已原谅我了。
我在心中默默地对他说:“我不是懦夫!”1.改正错别字:句子“我停下脚步,等着他更严历的训斥”中的这个“”字应该改成“”字就对了。
2.第①段种加点的词“折腾”改作“练习”或“训练”肯定不好?请你从作者的感情角度谈点看法。
3.阅读第①—⑦段,说说哥哥“毫不留情”的具体表现是4.第⑨段中“哥哥连珠炮似的说完这番话,把步行器提到我面前说”,句中的“连珠炮似的”是一种比喻说法,这个比喻有什么作用?5.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我艰难地扶着栏杆,借助步行器慢慢爬起来,又一次咬紧牙关,推起步行器一步步向前挪。
艰难:慢慢:6.第10段写“我”咬紧牙关“推起步行器”,我为什么还要继续练习走路?(1)(2)课外拓展胡杨故事①在中国的大西北流传着一句话,叫做“胡杨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l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
②在大西北那些环境最恶劣的地方,生长着虬曲苍劲的胡杨树。
放眼望去,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
有的虽然肢断骨折,匍匐在地,却依然挣扎着,(试图企图妄图)挺起不屈的脊梁。
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悟彻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③任何生命要生存、要延续、要繁衍,都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和各种各样的威胁。
惟独胡杨林遇到的威胁是最残酷无情的。
干旱的荒漠,含盐量高达百分之十的盐碱地带,就是它生长的地方,就是它的“家”。
它必须在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环境下,一天天长大。
荒原漫漫,朔风浩浩,戈壁瀚海满目萧瑟。
一片一片饱经风霜、斜插横卧的胡杨林,凄凉中含有悲壮,孤寂中注满宏阔,它的生命坚强无比。
④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胡杨,它的树干是优良的建材;它的枝叶营养丰富,是牛羊的佳肴;甚至它的流出的“泪”,叫做“胡杨碱”的,也可以食用、洗衣、制肥皂;已濒临灭绝的野骆驼、黑鹳,世界上罕见的蜂鸟、珍稀名贵的新疆大头鱼全赖胡杨林的庇护而生存……千百年来,它置身荒野,迎战风沙,坚定地守护着脚下的土地,只知道默默奉献,从来没有索取。
⑤面对胡杨林,使人想起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也使人想起那些正在大西北同恶劣环境抗争的建设者……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环境的恶劣不算什么,命定的一切也是可以抵抗的,凭着最强大的忍耐力、最顽强的生命力,就可以成就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伟业。
(12分)1.选词填空:第二段:有的虽然肢断骨折,匍匐在地,却依然挣扎着,(试图企图妄图)挺起不屈的脊梁。
2.阅读段落,用填充的形式,概括段意:①行文第二段文字描写了胡杨树的,表现了胡杨树的的特征。
②行文第三段文字告诉了我们胡杨树的,点明了胡杨树的的特点。
③行文第四段文字作者向我们说明了胡杨树的,突出了胡杨树的精神。
3.在句子“坚定地守护着脚下的土地,只知道默默奉献,从来没有索取”中找出表示相反意义的词语:“”和“”。
4.第五段“面对胡杨林,使人想起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根据你的阅读视野,请你填写一至两个名人,格式内容要与行文例句一样:5.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好的环境,也有人说逆境出人才。
你认为“逆境”对人的成长有哪些好处?请用100字表述:课内练习参考答案1.不好。
“折腾”写出了“我”对训练的不满的感受,也说明“我”训练时低落的情绪2.(1)如果不能走在一条直线上,退回原地重走(2)不许甩腿(3)猛推出去,使步行器离我而去3.原文中的句子是一字一顿,语气强烈;改句是拖长音,一般用于召唤4.艰难:强调因为受伤,要像正常人一样站起来很困难慢慢:强调速度之慢,爬起来特别困难挪:写出行走不便5.(1)哥哥严厉的话语使我产生了不服气的心理,要向他证明“我不是懦夫”(2)想到妈妈的辛苦,决心战胜病痛,学会自己站起来走路6.这句话能够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思想课外拓展参考答案1.试图2.不腐烂永远流传,不会磨灭3.奉献索取4.面对胡杨林,使人想起艰辛的鉴真、无畏的张骞、刚正的包拯。
5.略6.生命之线1.课文写了那个事件? 写了几次?这几次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有哪些人物?登山运动两次第一次:1985年“我”与西蒙第二次:1992年“我”与马尔2.重点是写哪一次?另一次是以怎样的写作方式来交待?第二次插叙3.分析两次登山运动的异同4.讨论马尔的形象真正的英雄(高尚的人格)——团结助人的精神5.结合全文及第15节,理解"生命之线"的内在含义.答案:"生命之线"有两层意义:1,连结登山人身体的绳索,是物质之"线";登山任保定的生死与共,团结互助的信念,是"精神"之线.6、拓展阅读(一)生命的问句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见了,赶紧绕路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深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了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
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提炼了毒素,与其它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药材。
你认为人生是什么呢?如果有一个造句,“人生是……”或“人生像……”,你会怎么完成这个句子呢?用直觉,就是脑海里直接浮现出来的答案,我们不是在写作文或进行造句,不需要修饰成优美的语句。
“我的答案是人生如戏”,一位看起来吊儿郎当,凡事不在乎的男士可能会这样说。
“从小我看着爸爸妈妈为这个家打拼,一直认为人生是很艰辛的。
”即使这位女学员没有说出来,从她愁眉不展的神情,也可以猜想得到答案。
“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竞赛”,这位学员有着非常明显的“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以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刚毅性格。
难怪他说自己当年没有考上第一志愿的高中,就放弃已考上的第二志愿,毅然去当兵。
还有人说“人生是来还债”,这样的想法,虽然宽慰了受到创伤或不平待遇时的怅惘,但回答这个问题的学员,似乎有着很深的无奈。
人生到底像什么?这的确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然而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种对人生不同的态度,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生命剧本。
我们对人生的诠释,其实也就是内在潜意识的外在表现,自然也就活出那种形态的生命形式。
于是我们看到,有些人终其一生,始终扮演着苦情哀怨的主角;有些人虽然会赚钱,但却始终留不住钱;有些人最擅长演出的就是悲剧英雄。
还有一位学员在课堂上赫然发现,自己不论在婚前、婚后,在家庭、公司,虽然是有女儿、太太、媳妇、职员等各种不同称呼,但总括而言,结果只有一个──为别人活,完全没有自我。
“人生永远是朝向你所思考的方向前进”,就像开头故事中的那棵树,你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1.第1自然段中“一棵有毒的树”比喻什么?倒数第3自然段中“完全没有自我”的含义是什么?答:⑪“一棵有毒的树”比喻__________________⑫“完全没有自我”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别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四种人的特点。
⑪第一种人:__________________⑫第二种人:__________________⑬第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⑭第四种人: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中人们回答:“人生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A.本文对“生命”问题进行探索,内容大胆而又有吸引力,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襟。
B.作者写“生命”这样抽象的命题,以树为载体,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生命现象,使这一抽象命题具体化。
C.本文开头描述四种人对有毒的树的不同心态是为了铺垫下文对“生命”问题的设问。
D.文章开头提到四种人,作者显然否定前三种人的作法而肯定第四种人的作法。
E.本文告诉我们,面对“生命的问句”,无论给出多少种回答,人们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感悟。
参考答案1.生命中的困难或危机;没有自己的个性和自我价值。
2.逃避;抗挣;慈悲;创造发明。
3.不同的观点都有真切的生活经历作为明证。
4.D、E。
一、整体感悟(6分)1.“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