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之《陋室铭》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之《陋室铭》教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一段话,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陋室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陋室铭》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并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和哲理。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的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很有感触,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引导过程中,我意识到有些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具体、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投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之《陋室铭》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陋室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歌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陋室铭》的韵律美和意境。
2.词语解析:解析诗中重要词语,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文本主题的把握:理解诗人刘禹锡以陋室为载体,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人生观。
举例:《陋室铭》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其比喻意义,即过于苛求或完美主义可能导致孤立无援。
2.教学难点
-诗句的深层含义理解: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挖掘其深层含义。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识别诗句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诗句中的作用,并能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语的准确理解。

2.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挖掘。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如《论语》中的名句。

2.介绍作者刘禹锡及《陋室铭》的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理解词义。

2.学生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3.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如直译、意译等。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含义。

五、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七、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第一课时一、导入1.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如《论语》中的名句。

2.介绍作者刘禹锡及《陋室铭》的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理解词义。

2.学生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课堂复习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如直译、意译等。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含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其他难点问题,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境。

四、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导学案部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导学案部编版)

第17课《短文两篇》导学案第一课时《陋室铭》1.了解作者和文体知识。

2.准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疏通文意,理解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4.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领会作者托物言志和类比的写法。

1.查阅作者相关资料。

刘禹锡(772—842),字______,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

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______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

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______。

作品有《刘梦得文集》。

他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交谊很深,世称“______”;与______并称为“刘白”;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

后世尊称他为“______”。

2.了解铭文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馨(_____)苔痕(_____)鸿儒(_____ _____)调(_____)素琴案牍(_____)◆活动一、导入新课◆活动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圈出生字词,并注上拼音,同时划出停顿。

2.学生展示朗读。

指名学生在全班展示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3.听范读时,注意字词正确的读音,校对自己划出的停顿,同时,感受本文句式的特点。

4.了解铭文◆活动三、疏通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含义并疏通文意。

对于疑难词句,提出来师生共同释疑。

2.翻译下列句子。

语句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语句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语句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指名学生讲述文章大意,遗漏或不准确之处由其他同学补充。

《陋室铭》学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陋室铭》学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陋室铭》学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陋室铭》学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陋室铭》学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篇诗文,描写了一个陋室贫家的困苦环境,但主人公却有一颗豁达向上的心灵。

这篇诗文和我们现在的生活关系密切,教育我们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

学案一:朗读诵读练习通过诵读练习,可以把学生感情融入到自己所朗读的语言中,促进语言的艺术感受、陶冶情操。

在朗诵《陋室铭》时,要求学生将自己融入到诗歌的氛围中,感受到作者所追寻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达到对读者情感的共鸣。

学案二:课内展示学生可以分组,对《陋室铭》进行深度解读,通过PPT、海报等形式进行呈现,展示自己的观点、体会和思考。

这种多角度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和思考,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学案三:情感体验在进行情感体验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探究:1.思考生活中的不足,如何才能把握每一个机会,追求自己所向往的。

2.同学们共同发起一些公益项目,如义卖、捐赠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将所学的道义理念付诸行动。

学案四:作文练习通过作文练习,可以让学生对《陋室铭》中表现的精神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可以采用“仿写”方式,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所学道理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来。

以此进行拓展,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陋室铭》的教育意义在于启发我们积极向上,不向境遇屈服,不怕困难艰苦,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与追求。

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通过对《陋室铭》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的追求和境界,并从中汲取力量,激发自己的奋发向上精神。

同时,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如课内展示、情感体验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领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导学案和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导学案和答案)

16、短文两篇——?陋室铭?【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4、背诵默写短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重点】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

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反复诵读课文到背诵默写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学习过程】任务一: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成心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快乐,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学生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诗歌。

3、根据课下注解掌握“铭〞的文体知识。

自学检测一:1、本文作者〔〕,字梦得,〔〕代文学家。

其诗风格豪健、俊朗,后人称之为“〞。

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诗歌? ?。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押韵的,属于古代的骈体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词,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通译全文。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 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3.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4. 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1.《陋室铭》文,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学习过程】【知识链接】关于作家: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官至监察御史。

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最终招致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北宋哲学家,文学家。

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著有《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

关于作品: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写作手法:1.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即借物言志,借物抒怀。

2.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导学案18、陋室铭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导学案18、陋室铭

课题:18、陋室铭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熟读成诵。

2、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教学重点】背诵并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导入新课,常识积累1、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被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铭”文的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篇幅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且押韵,常用排比对偶句式,内容上多颂扬或警戒之意。

本文除末尾句外,其余各句都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音韵美。

(3)骈文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中国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探究活动二】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学习方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德馨.( ) 鸿.( )儒案牍.( )西蜀.( ) 苔痕.( ) 调.素琴( )2、①读课文,理解重点实词。

(学法指导:结合语境和工具书,积累文言字词。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 斯.是陋室()(5)苔痕上.阶绿()(6) 谈笑有鸿儒..()(7) 往来无白丁..()(8)可以调.素琴:()(9)无案牍..之劳形()(10) 无丝竹之乱.耳()(11)、无案犊之劳.形()②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学法指导:虚词“之”:回忆虚词“之”的用法,最常用的有结构助词“的”。

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

补充音节,主谓之间等。

根据句意或上下文来判断,从中寻找规律。

)(A)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B)何陋之.有?()3、翻译课文,疏通文意(学法指导:先要弄清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再遵循翻译五字口诀“留、补、调、删、换”来翻译句子,使句意表意清楚,无语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6《陋室铭》导学案.doc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6《陋室铭》导学案.doc

《陋室铭》导学案一、目标导学1.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查阅有关资料弄清“铭”的含义。

文学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解的“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字典,积累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将重要的字词抄写在下面。

我会读会写的生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需要帮助的生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读课文,熟读课文至背诵,默写几句自己喜欢的对偶句。

3.三读课文,揣摩词义,口头翻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注明你的疑问。

我读懂的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需要帮助的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1.写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有仙则名(■)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有鸿儒(■)可以调素琴■( ) 无丝竹Z乱耳(• •)案牍Z劳形()( )2.指出下列句子屮“Z”字的用法。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导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铭”这种文体,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并背诵课文。

2、理解主旨,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情操。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重点的文言词语,领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1.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1.知识链接及写作背景:关于“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是古代散文的一种。

关于作者及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

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

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

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二、课上活动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

2、指名读,学生齐读。

3、结合文中注释,自学、小组合作完成,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老师,然后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4、自学互动:分析课文(自学、小组合作完成,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老师,然后学生展示,教师点拨)(1)课文题目是《陋室铭》,课文开文却写到山水之事,请问这两者之间有联系吗?(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作者对自己的陋室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4)文章中提到的诸葛亮和扬子云的草庐、云亭有什么用意?(5)、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6)、以上这种手法在写作上是一种什么手法?三、课堂小结四、评价拓展1、读过本文后,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的交友情况。

第17课《陋室铭》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陋室铭》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活动一:整体感知课文
想知道作者写了些什么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吧。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的重要性。读课文之前注意这几个字词的读音,一起来读一读吧。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提示:注意这几个字词的读音
吾(wú)馨(Xīn)鸿儒(hóngrú)
调(tiáo)牍(dú)
提示:齐读课文。
同学们读得很整齐,很有节奏,充满了音乐美,让老师的心情变得如同外面温暖的阳光一样灿烂。学习文言文,通读课文是前提,读懂课文才是关键,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些注释。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答案:
苔痕上阶绿。 上:长到。
可以调素琴 调:弹奏。
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劳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语:文章标题是“陋室铭”,文章的结尾又引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那么,陋室到底陋还是不陋呢?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比一比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入,理由更充分。
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导学过程:
导入
导语:(听提示猜人物)此人生活在中唐时期,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交谊很深,世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为“刘白”;后世尊称他为“诗豪”。他是谁?—刘禹锡。
对于刘禹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我们上学期曾经学过《秋词》这首诗,还记得吗?大家一起来背一背“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优美的短文《陋室铭》,看看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陋室铭》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一、标学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1.结合预习和课题说出两篇短文的文体。

2.抓住关键词重点句翻译两篇短文疏通文意。

3.通过事物、写作目的、关键词判断托物言志的写法和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1.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情感、抱负和志趣的写作方法。

如于谦的《石灰吟》通过写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赞扬不畏艰难困苦、坚贞不屈、洁身自豪、清清白白、不怕牺牲的高尚情操。

郑燮(xiè谢的音)的《竹石音》通过吟咏竹子坚韧挺拔赞扬顽强执着坚韧的优秀品质。

例文:《落花生》《荷叶母亲》韵文:讲究格律,大多使用同韵母的字做句子结尾,力求押韵的文体。

所同的“韵母”就是所押的韵,押韵的字就是韵脚。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陋室铭:_______ ②德馨:_________ ③鸿儒:________ ④白丁:_______⑤有仙则名:_______ ⑥案牍:___________ ⑦劳行:_________ ⑧调素琴:________3.翻译下列语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互学★1.陋室真的陋吗?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其不陋的?★★2.文章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经过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了,为什么又要写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呢?分别用到了什么表现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学案

16 《陋室铭》教案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先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以后发展为一种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善事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戒备自己或称述善事的文体,这类文体有的特色。

3.《陋室铭》大批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齐整,音韵和睦,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

二.研究以下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仙则名()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鸿儒()6.白丁()7.无丝竹之乱耳()()8.调素琴()9.无案牍之劳形()()10.阅金经()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说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填写字母“之”的用法归纳以下:以下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A 助词“的”B 代词C 动词“往,到”D 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独立性E 宾语提早的标记A.何陋之有?()B.忘路之远近()C.渔人甚异之()D.具答之()E.牡丹,花之荣华者也()F.君之病在肌肤()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四.按原文默写1..找出表示中心的句子2.描绘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3.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4.表现室主人情味文雅的语句是:5.作者以为陋室不陋的原由是:五.对照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说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

能够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住持,可容一人居。

百年迈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可以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导学案

第一课时陋室铭【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3、学会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句,把握“陋室”的特征,理解作者寄予的思想情怀。

【相关链接】1、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颇得白居易推崇,世称。

本文选自《》。

2、文体常识铭,是古代刻于碑版或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自主学习】1、自读,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语速,语调,读出感情。

2、识记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铭()德馨()案牍()西蜀()鸿儒()苔( )痕3、掌握并积累课下注释。

4、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通过朗读,体会它的音韵美。

文中押韵的字是:韵脚是:5、词类活用(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无案牍之劳形()6、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导航]:(1)结合课下注释弄懂课文意思;(2)小组内互相释疑;(3)分小组串译课文,指出重点字词,流畅翻译。

【合作探究】一、文本理解1、课文中统领全篇,表明作者品德的句子是什么?2、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不陋?3、文章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综合探究4、作者为什么要从“山”、“水”、“仙”、“龙”写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品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的妙处。

[导航]:品析用词的妙处常用形式是:修辞+内容+情感6、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拓展提升】阅读刘禹锡的《乌衣巷》,思考下列问题。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①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②朱雀桥:在金陵(今南京)城外,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③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七年期语文下册导学案171陋室铭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七年期语文下册导学案171陋室铭

七年级语文下册班级:————————组名:————————姓名:————————年月日17-1陋室铭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味作者情怀,了解这种情怀产生的历史背景,并能客观评价。

3.与现实社会相联系,探究文章的深意。

一、新课引导《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文章言简义丰,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今属河南),自言系出中山。

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著有《刘梦得文集》。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期间在当地居住的简易房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即给陋室写的铭。

标题简洁明了地交代了写作的内容和文体。

二、美读感知,点击关键词,感受陋室之“陋”。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做好批注。

(1)同桌之间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释疑存疑。

(2)学生范读课文(3)丰富文言文词汇有仙则名:有龙则灵:苔痕上阶绿:无案膜之劳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渎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点击关键句子,感受陋室之“陋”。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认真阅读课文,思考陋室之陋是从哪些句子体现出来的?并用“陋室之陋在于”的句式表达你的看法。

三、披文入情,推物悟理,探究陋室不“陋”。

在作者的眼中,陋室真是“陋”不可居吗?依托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揣摩重要词句,品味语言的真意。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膜之劳形。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四、知人论世,体味作者襟怀。

1.请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陋室铭》的来历,探究其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导学案一、新课导入陋室,是刘禹锡的居室名,意思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走进他的陋室,你一定会被刘禹锡的高风亮节所深深打动。

二、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德馨.(xīn)苔痕.(hén)鸿儒.(rú)案牍.(dú)西蜀.(shǔ)2.听老师范读,划出朗读的停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大声读课文,划出押韵韵脚。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之:①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②何陋之有(倒装标志)往来:①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②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2)词类活用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有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散布很远的香气。

文中指德行美好)④无丝竹之乱.耳 (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受到犹乱)⑤无案牍之劳.形 (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感到劳累)5.作者链接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

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

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6.背景链接刘禹锡被贬期间,只有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陋室铭》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表现出“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此文之所以能够久为流传,是因为文章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在区区81字内运用了对比、引用、类比等手法,让人回味无穷。

(二)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
(2)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做胸襟豁达之人。

(三)教学重难点
1.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说学生
(一)学生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的译法——留、删、补、换、调、变等,本文的字词难度也不是很大,再加上课前的认真预习,
(五)学生汇报展示。

(汇报前诵读课文)(15分钟)
六、学生巩固反馈。

(与上一环节交叉进行)(5分钟)
七、随堂测试(5分钟)
八、布置作业(1分钟)
我设计的导学案:
一、意蕴悠远赏名句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
2.“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此题3个小题的设计意在引出“比兴”的写作手法。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一句在文中的有何作用?
此题意在指出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

以景之雅见“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一句说明什么?是什么写法?
此题意在阐述一句通过写交往之朋友的“不俗”来衬托自己的不俗。

二、学以致用洗心灵
6.请用一句话评价与你交往密切的朋友是怎样的人。

此题设计目的在于情感延伸,使学生的视线投射到自己身上,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思考自己的人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

三、类比贤人展胸襟
7.你知道文中提到的诸葛亮和杨子云是怎样的人吗?表明作者有怎样的志向?
此题的设计意在明确写法是运用类比,表明作者也具有诸葛亮和杨子云等人的志趣和抱负。

从而引导学生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8. 找出全文主旨话,说说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此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明白,文章的结构前后照应,进而深化主旨。

四、拓展延伸育今人
9.作者借助陋室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这种胸襟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
此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以及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情趣,进而思考本文的时代意义,引导学生做胸襟豁达之人。

附:板书设计附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比兴引陋室馨
对偶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对仗夸朋友雅
虚实对比话生活静类比暗含立志向高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