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分制的高校考试管理探究

合集下载

学分制下高校考试改革的探索

学分制下高校考试改革的探索

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教学管理人员起到监督作用。 在监督 过程中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 选题 、 收集资料、 撰写综述、 开题报告 、中期检查和答辩 。要充分了解学生选题是否合 适。 如果能从每个 阶段都严格要求学生和指导教师 , 让学生 和指导教师在规定 的时间内完成相应工作 ,那么提高毕业 设计质量就相对容易很多。
四、 结 语
业进行生产锻炼 , 参与企业 的科研项 目。 让年轻教师掌握企 业需要的最新技术 , 增强其动手能力。其次 , 把指导学生毕 业设计的教师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组 内由有指导经验 的教 师和年轻教师相结合 。 组内教师要定时开展讨论 , 让年轻教 师切身体会到应该如何指导学生 。同时,在学生实习的单 位, 让学生联系一位技术出色的员工作为第二指导教师, 指 导学生具体的产品制作和提高毕业设计 的实用性 。请学生
入, 高校 教学 管 理制 度 由学 年制 逐渐 向学分 制转 变 , 研 究 和 探索作为教学改革重要组成部分 的考试改革 ,对于加强校 风、 教风 、 学风 和 考风 建设 , 进一 步 提高 教学 质量 , 培养 创 新 人 才有 十 分重 要 的意 义 。 现行 考 试方 式存 在 的 问题
课 题 应 该 考 虑到 学 生 学 过 的基 础 理论 和实 践 动 手能 力 , 学 生 通过 2 ~ 3 个 月 时间 能够 完成 。 毕业 生 的选 题 应该 多样 化 , 指 导教 师 应该 寻 找 一 些 能够 反 映 实 践性 和 应 用性 的课 题 , 让学生感觉学到的知识有实用价值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知

1 . 考 试 目的异化 。 考试是 对 教学 质量 的检 测 , 并 且是 一
种双向检测 , 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目前我 国大多数 高校偏重考试的评价功能 ,考试往往作为决定学生是否能 够获得学分 、 奖励 、 学位 , 甚至能否毕业的依据。 考试 目的的 错位 , 导致教师为考试而教 , 教学方法呆板 , 多以课堂理论 讲授为主; 学生也只能为考试而学 , 学 习不够积极主动 , 不 重视知识的深刻理解 , 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 , 也很难在 学习中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这种考试只能反映学生

学分制下的考试制度分析——与《以生为本改补考制为重考制》作者商榷

学分制下的考试制度分析——与《以生为本改补考制为重考制》作者商榷

末进 行 的一 次 性 考试 ” ,形式 单 一 ,弹性 不 足 ;二 是 考试管理 制 度 “ 刀切 ” 一 ,适应 不 了高校 学 生 多 样化 需求 ,没 有 “ 以生 为 本 ” 因此 ,必须 寻 求一 。 种更 好 的方 式来代 替 弊端种 种 的考 试管理制度 ,并 设计 出重考 制来解 决这 些矛盾 。因为重考制 能够做 到 “ 以生为本 ” ,为 学 生 提 供 多 次考 试 机会 ,弹性 有余 。但 是 , 《 以》 文判 断 一种 考 试管 理制 度是 否 具有 弹性 的标 准是考 试 次数 的多少 。重 考制可 以提 供 比补 考制 更多 的考 试机 会 ,因而具有 弹性 。但 我 们认 为 ,重 考制只是 形式 上而非 实质 的弹性 。下面 对文 中的具 体观点进 行分 析 : 首 先 ,补 考所存 在 的问题是 《 以》 文立论驳 斥 的对象 。按 照文章 的意思 ,补考 的缺 陷在于考试 机 会 只有一 次 ,造 成偶 然性 和风险性 过大 ,而重考可 以考很多 次 ,避免 了上 述补 考 的缺 陷 。对 于这个 问 题 ,我们必 须考 虑到 ,补考 一般针对 本学期 考试成 绩 不及格者 ,时 间安 排 在 下 个 学 期 开学 初 ( 考 参 妇匕 京工 业 大 学本 科 学 生 学籍 管 理 规 定》 ( 0 5 , 20 ) 《 复旦 大学 本 科 生补 考 和 重修 试 行 规 定》 ( 0 4 , 20 ) 而实 际相 当多 的重 点 院校 已经取消补 考制度 ,规定 考试 不及格 者必须 重修 ,如南 京大学 、上海交 通大
维普资讯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20 0 6年 第 2期 ( 总第 9 6期 )
学 分 制 下 的考试 制 度 分析
与《 以生为本 改补考制为重考制》 作者商榷

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校考试改革研究

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校考试改革研究

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校考试改革研究作者:谢超峰贾冠忠来源:《科学与管理》2008年第04期摘要:在教育活动中,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它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相关技术和能力水平的一种方式,发挥着评价、鉴别、考查、鉴定的作用。

本文就当前高校考试制度与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学分制考试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教育活动中,考试是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技术和能力水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必要手段,发挥着检查评价、反馈调控、教育激励等功能。

本文就当前高校考试制度与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一、高校考试制度与考试管理上存在着问题“学分制的推行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素质高、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

”我国现阶段许多高校实行的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采用弹性学制学籍管理,打破了传统的按系、专业、年级和班级进行教学与学生工作管理的模式。

弹性、灵活性是学分制的基本特点,学分在同等水平、不同高校之间建立学分互认,学生跨校选课的制度,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校的考试制度与考试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高校的考试制度与考试管理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考试的功能认识不足一般认为,高校考试应具有检查评价功能、反馈调控功能、教育激励功能等。

考试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测学生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以期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但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重评价、轻导向”的认识误区,教师只注重评价成绩,把考试当作课程结论性评价,教师阅卷只注重判分,不重视试卷和考试结果的分析、反馈及改进教学。

所以,考试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无从发挥。

学分制下考试管理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学分制下考试管理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提 供 了 人 才 培 养 多 规 格 、 品 种 、 样 化 模 式 。 也 多 多 这
给 考 试 管 理 提 出 了新 的课 题 和 挑 战 。 学 分 制 条 件 在 下 , 试 管 理 的 成 败 直 接 关 系 到 学 分 制 的 成 败 【 考 l 】 。 学 分 制 下 考 试 管 理 的 特 点 考 试 管 理 是 高 校 一 项 最 基 本 的教 学 管 理 , 质 其
分 。学 分 制 下 不 同课 程 还 可 以进 行 学 分 互 认 。若 教 学 目标 和 教 学 内 容 与 另 一 门 课 程 的 教 学 目标 和 教 学 内容 基本一 致 , 分 可 以互认 , 在 国 内还 有校 学 现 际学 分 互 认 的试 点 , 有 很 强 的 变 通 性 具 考 核 方 式 新 颖 、 样 化 。实 行 学 分 制 , 学 生 更 多 给
确 已 掌 学 生 许 可
多宝 贵 的时 间 。学 生 在 国 内 外 各 种 比赛 中 获 奖 或 在 社 会 实 践 中 作 出 了 突 出 的 成 绩 和 贡 献 时 , 校 可 以 学 实 行奖 励学 分制 度 , 以激 励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 现 素 实 质 教 育 终 极 目标 。 现 行 考 试 管 理 中存 在 的 问题 当 前 高 校 考 试 管 理 工 作 中 ,还 存 在 着 不 少 问 题 , 缺 乏科 学 的考试 评 价 机 制 的问题 , 有 考试 有 也
关键词 : 分制 ; 学 考试 管理 ; 问题 ; 对策
中图分类号: 4 3 G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0 3 4 3 (0 6 0 — 1 9 0 10 — 7 0 2 0 )4 0 0 — 3
学 分 制 是 我 国 高 校 正 在 实 施 的 一 种 新 的 教 学 模 式 与 管 理 制 度 , 主 要 特 征 是 以学 分 作 为计 量 单 其 位, 以取 得 必 要 的最 低 学 分 作 为 学 生 毕 业 和 获 得 学 位 的标 准 。 行 学 分 制 是 近 年 来 我 国 高 等 学 校 实 施 推 教 学 管 理 改 革 的一 项 重 要 举 措 。具 体 地 说 。 照 学 按

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校考试探究

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校考试探究
度 建设 、 考 试 质量 评 价 体 系建 设 及 采 用与之 相适 应 的 考试 方 法 等方 面入手,建立 适 应 完 全 学分制 管理 模 式的 考试 形式 ,并 积极 推 进 考
试 管理 现 代化 ,以提 高考 试管理 质量 。
关键词 : 学分制 ; 考试 ; 制度 与管理
作者简 介 : 戴世英 (94 ) 16 - ,女,山东莱阳人 ,沈阳工程学院教务处 ,统计师,主要 研究方向 : 教育统计与教学管理 。( 辽宁 沈阳

学分制的特征
1 学制 的弹性 .
学生掌握 着学习的主动权 。在每学期修课 门数 、上课时间等环
学分制 的学 习年限是弹性 的,它不存在严格 的年级和学 习 节的选择上 ,则赋予 了学 生灵活性和 自主性 。因此 ,学生能够
年 限, 不 单 纯 依 赖 于 学 习成 绩 的高 低 及 学 习年 限 的 达 成 , 而 以 主动 和有效地学 习。师生之问是一种新型 的、有利于学生 自主 学 分及 累计 平 均 绩 点 来 衡 量 学 生 学 业 的 完 成 情 况 。 它 参 考 学 年 学习的平 等关系,这种 关系有利于培养 学生在 课堂中的主体意 制 教 育 所 要 求 的学 习年 限 ,但 又不 局 限于 学 习年 限 的严 格 限 制 , 只 要 学 生修 满 规 定 的学 分 ,就 可 以毕业 ; 许学 生 根 据 自身 的实 允 际情 况 ,选 择 适 合 自己的 、最 有 效 的 学 习计 划 。 学 生 可 以 先 修 满 学 分,提 前 毕业 ,也可 以 因学 习能 力 或 经济 状 况 等 因素 中途 休 识 ,发 挥 学生 的创 造 性 ,从 而 提 高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
的灵活性和 “ 以人 为本 ” 的 管 理 理 念 。 目前 , 这 种 学 制 还 受 到 成 绩 和 教 师 教 学 效 果 的有 效手 段 , 以 达 到 以 考促 教 、 以考 促 学

学分制下的考试管理改革探讨

学分制下的考试管理改革探讨


学分制 下 的考试管理改革探讨
湖 南 涉外 经 济 学 院教 务 处 曾文 娟
摘要 : 前条件下实施学 当 分制具有 教师、 学生的擞与 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虚' 的考试奄理改革 | 关键词 : 学分制 考试管理 改革
学分制的推行势在必行; 亍 推彳学分制最重要的目的是调动 教学质量 培养更 多的 秀人才, 优 学分制下应有与之相适
刻 认识 和 研 究 , 需 要 他 们 精 于管 理 , 教 学 工 作有 较 高 的管 义 对 理造 诣 .能 够 熟 练 地运 现 代 化 的管 理 手 段 使 纷 繁 庞 杂 的 E l
常 事物 变 得 井 然 有 序 。
, 一、 什么是学分制 学 分 制 是 以 目标 管 理 为 特征 的教 学 管 理 制 度 。 以 学 分作
势相 吻合 。 不仅 女此 , 『 它还 能 适 应 在 校 大学 生不 受 婚 姻 状 况 限 1 制 , 自南安 排 学 习时 间 规 定 。
同 时必 须 清 醒 地认 识 剑 ,推 行 学 分 制 是 一 项 庞 大 的 系 统
二、 继续推行和完善学分制势在必行
它 在 本 质上 是 高 等 学 校 适 应学 生 的个 体 差异 的 弹件 教 学 计 划 和 一 种 教 学 答 制 度 .它 比学 年 制 更 能 适 应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对 高等 教 育 的要 求 。 推行 学 分 制 最 重 要 的 口的是 调 动 教 师 、 生 的教 与学 的积 极 性 与 主 动 性 . 利 于 全 而 提 高 教 学 有 学 质 , 高 教 学 效 益 . 养更 多 的优 秀 人 才 。当前 社 会 形 势 下 . 提 培 推 行 学 分制 势 在 必 行 。 1 学 分 制 具 有 学 年制 无 法 比拟 的优 点 、 ( )学 分制 是 以选 课 进 度 为 基础 发 展 起 来 的 ,对 教 师 来 1

基于学分制的智能考试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学分制的智能考试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重要的手段。为 了进一步做好本校 区本科考试工 作, 促进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积极推进教考分离、 强化 校 区考 试 管 理 和建 设 优 良考 风, 用 A P 采 S

N T00 为前 台开发 平 台 ,Q 20 E 2 1作 S L 05作 为后 台数
据库开发出分学制环境下 的考试管理系统。
l 需 求 分 祈
随着在 校生人 数 的增 加 和学 分 制 的推 广 , 学生 信息 及其他 相关辅 助 信 息量 程 几何 级 增 长 , 果还 如 采用原 来 的手工安 排 考 试 的方 法 , 耗 费大 量 的 时 将
间, 已不能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考试批次多、 类型复杂的实际情况, 不能实现高效 、 科学的教学管 理目 , 标 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考试 冲突, 这些冲突包 括学生考试时间的冲突 , 考场与学生上课教室的冲
2 1 年第7 02 期
文章编号 : 0 2 5 (0 2 0 0 5 1 9— 52 2 1 )7— 09一O 0 3 中图分类号 :P 1 T 31 文献标识码 : A
基 于学 分 制 的 智 能考 试 管 理 系统 的研 究 与 实现
杜晓明
(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 张家港 2 50 ) 160
d vl m n l o adS L 0 5dt aea ak on .T ess m h sso gsc rya dhS eeo et a r n Q 2 0 a s sabc g u d h yt a t n eui n i p p t m f b a r e r t h关ຫໍສະໝຸດ 词 :学分制;考试管理 ; 高校
Re e r h a d r a i a i n o he t s a a e e ts s e s a c n e l to ft e t m n g m n y t m z

基于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

★= l
级模糊综合评 判 :
B = c 0 4 6 5 1 . 3 2 3 — 2 8 f l =【 2 7 ,2 s, 3 6 3 6 i R 0 U 3 0 06
B : 。 2 ( 2 4 , 2 a ,2 0 ,2 3 . 2 6 ? R = 0 9 5 5 93 . 7 , 2 09 0 0 4 02 J
越 21 _ t O 正第勰 § 7 0
种 总的评价结果 组成的集合 。电力工程项 目施工阶段风险程度 的评价 是一 个模 糊概 念 ,是用经典数学无法解决 的。本文将评 价集划分 为五
个等级 ,如 下:
3 1 2 4 1 1 1 0 5i ll6 .7 3 8 0 ‘ 05 07 02 02 1
8 = 。 3 ( 2 7 , 2 , 4 I 0 6 80 R = O 2 6 . 7 0 0 i ,7 , 2 3 ) 0 29 . ,25 0 ) .
B = 。 (. 1,3 2 , 17.. 2 , 14 j R : 0 2 1 . 0 . 4 1 0 3 0 2 0 6 0 9 0 9 0
l 0201 1505 . 0f .7 o9 .9 2 1 J 2 7 9 3 03 _3
;l.9 0 9 【 5 027 ( 7! 0 4 1 o 9 3 1 8 .0 } ] 3 .3 3 2 1
统计整理的方法得到相对于予因素 v的若干个 评语 :其中包括 t 个“ 级 评语 , : “级 评语 ,…以及 个 “级评语 ,则子 因素层指标 个 隶 属于第“级评 语的程度即隶 属度为 :
R = ’:l 0 2 0( 9 0 l 3 0 2 6 o 28 0 = 27 6 1 4 9 14 6 3

学分制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考试改革

学分制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考试改革
关键词 高校 学分制 考试改革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7 - 8 4( 0 8) 9 0 2 0 1 2 7 9 20 0 — 3— 2 6 中 图分 类号 : 4 .7 G6 24
2 世 纪是知识 经济 占主 导地位 的世纪 , l 纪的教育 要解决 l 2世 的最重要 的问题就是如何培 育造就大批具有 创新精神 和创新能力 的人 才 , 这是 国家和 民族 的需要 。鉴于此 , 无论是 高等 学校还是 中 小学校 , 都要高度重 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二十年 来, 我国高校推行 的学分 制教育 , 就是 与社 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的
维普资讯
钟放 爻汇 2 ' 9 ( 刊) 08 下旬 0. 0
学分制教 畜箭詈 下的 高等教 畜考试 改革

( 鲁东大学教务处
赵 银 女
山东・ 烟台 242) 605
摘 要 传 统考试存在 的弊端严重影响着高校 学分制教育的顺利发展 , 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是适应学分制教 育发展的根 本 出路 。本 文从考试形 式的多样性及考试 方法的科 学性、 考试 内容 的全 面性和考试管理的合理性 、 考试 目的的适应性几个方 面探讨 了学分制教 育背景 下的考试 改革 , 分析 了在考试改革探 索中可能 出现的误 区。
国。这种教学管理制度完全 服务于培养要求 与培养 目 , 标 而人才 的 培养 目标又主要决定 于社会发展与经济建 设对人才 的需求。我 国 目前正处于知识经 济时期 , 社会对人材培养 目标就提 出新 的要求 。 因此 , 一种 比较柔 性的 、 适应于培养全 面发展及 因材施教 的学分制 教学管理模式便应运而得以推行。这种教育模式 , 是今 天我们所提 倡 的一种面 向 2 世 纪社会 发展 需要 的教育 ; 1 是一种培养人 的综合 能力 的教 育 , 包括 运用所 学知识分 析问题 、 解决 问题 , 进行实 践和 创新等方面 的能力; 是一种促进社会全 面和谐发展 的教育 。然而 , 长期以来 , 特别是恢 复高考以来 , 国各级各类 学校的教 育一直都 我 是一种应 试教育 。这种考试考查 的只是人脑 中储备知识 的多少 , 而 不是所 具备能力的多少 。 这种考试方法 , 国初期至上个世纪 8 在建 O 年代初或许还有 它许 多的可取之处 。然而 , 到了知识爆炸 的今天 , 这种考试 已彻 头彻尾 地不适应 , 不利 于一个 民族 的发展 。不幸的 也 是, 时至今 E , 管我们 在 8 年代就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乃至学分制 l 尽 0 教育 , 但是 , 应试教育仍 然大行其道 。相应 的传 统考试模式也 就随 之成为实施学分制教育 的最 大 “ 瓶颈 ” 在很大 程度上阻碍着人 们 , 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改革传 统的考试模式是适应 社会经济发展 的 根本出路 , 是适应学分制教育发展 的唯一 出路 。 也

高校学分制下的考试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高校学分制下的考试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相 加得 总学 分数 : 学生取得 规定 的总学分数 准予毕业 . 原则
上不 作 修 业 年 限 的 规 定 . .
念 。 有促 进 学 生 个性 发 展 、 挥 学生 学 习 主 动性 和 积 极性 等 显 具 发
著特点 , 日益受到教育界 的关注, 被认 为是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 济需要 的新型教育管理制度I 研究学 分制下的考试考核模式 的
改革 。 对当前我 国学分制 的开腥具有重要的现实息义
2 高校 学分 制下 的考试 考核 模式 的 改革具 有 时代 意义
考 试对于教学 活动 主体 具有很 强 的 导向作 用 , “ ” 是 教 和 “ ” 学 的指挥棒 , 并最终 对人 才培养质量产 牛重要的影 响 。 师 教 考什么 , 决定着学生学 什么 , 教师如何 考 , 决定着学生 如何学 , 日往往是前一段 的考试引导着学 生后一 阶段 的学 习,即使 教学 内容 已经转化 , 学牛仍然 会从考 试 中接 受引导 , 此 , 科 学 、合理 的考 试制度 ,有 利于调动学 生学 习的积极 性和丰动 性, 有利 于促 进学生全面索质 的提高 和创新 能力的培养 。 有利
a d p r c x mi a in a d se s n d s n e f t e a n t n a s s me t mo e . e o
【 y w r s rd y t T a hn e r E a iai oms Ke o d 】C e i s s m; e c ig rf m; x m n t n f t e o o r
自主设计成 长模式 , 择成长途 径 , 选 住一定 范 同内选 择专业 和 自由选课 。 大限度地 满足学生在全面发展 的前提下实 现个性 最
于 学 牛 的 个 性 发 展 .

学分制下构建高校考试新模式的探讨

学分制下构建高校考试新模式的探讨
的多种考 试模 式 , 以期 给 高校 的教 学管理提 供 参考。 关 键 词 :学分 制 ; 学管理 ; 教 考试 模 式
作者简介 :马焕 ( 7 - ,女,河北辛集人 ,华北电力大学电 15 ) 9 子与通信工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谷喜岭
(9 4 ) 男 1 一 , ,河北 蠡县人 ,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 系,工程 师,主要 研 究方向 :高等教 育教 学管理 。( 6 河北 保 定 010) 703
以试行 学分制,因此 ,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 大学 然成为高校学分制教学制度改革的 “ 排头兵” 。考试制度改革对 等少数重点大学率先实行学分制 ;18 年学分制由部分重点大 于学分制实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基于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 93
学 扩展 到非重点大学 ,由综合性 、多科性 院校扩大到单科性 院 使命和学分制的具体特点 ,学分制条件下的高校考试制度改革 , 校等其他类别的高校 ; 9 6年,大多数重点院校实行了学分制; 18 展 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学分制改革出现新高潮。 必须 遵循有利于学 生全 面、和谐发展的大前 提,高度尊重学生 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 的一切”的教育理念 ,牢 二十世纪 9 0年代,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和科学迅速发 的专业背景、志趣爱好、创新 精神等个性 特征,贯彻 落实 “ 一 学分 制承载着 “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 重个 性 固树 立 “ 个学生都 有可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 的责任就 每 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以其独特的边际效 能适应了社会和教 是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观念。 育事业 的发展 需求,是教育史上 的巨大进 步。 学分制的建立,
主要手段 ,也是激励学生主动学 习、培养 学生综合素质 的重要

学分制导向下的高校考试改革

学分制导向下的高校考试改革
种 进 步 表 现 , 为 适 应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需 要 励 、 位 , 至 能 否 毕业 的依 据 。 是 学 甚 由于 存在 识 点 。 目前 , 多 课程 的 教学 与考 试 仍 然 很
而对原有学年 制教学管理模 式所进 行的 考试 日的的错位,导致教师为考试而教 , 停 留在‘ ‘ 一份教案、 几套试卷 , 多年循环使
发展 的考试制度有助于形成 良好 的教风 、 立的知识点 , 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教学大 化 、 式 化 , 法 做 到 师 生之 间 的 交 流 反 形 无 学风, 有利于教 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学分 纲和知识体系 的整体吸收。同时, 也不可 馈, 不利于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及学生反馈 制的顺利 实施 。 随着学分制的不断发展与 避免地诱发 了部分教师在教学、 出卷及评 意 见 及 时调 整 教 学 内容 和 教学 方 法 , 试 考 完善 , 对考试制度 也提 出了更高的、 的 分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 新 使考试 的客 的反 馈功 能得 不 到 充 分 发挥 。 要求。要想适应学分制的需要, 充分发挥 观性 、 正性受 到 了质疑 , 公 从而 削弱 了考 现代考试 的功能,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 的创 试的检测功能 , 教学质量 难以保证。 新型人才 , 不可避 免的要对现行考试制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 能较好地发 法与学生 的学 习方 法在很大程 度上受到 无 从 谈起 。 这 展学生学习个体的特长 , 培养学生的 自主 限制 。 种 考 试 只 能 反 映 出学 生 的 某方 面
5 对考试的分析反馈 不够。 、 考试 的重
创 新 意 识 和 竞 争意 识 。 分 制 是 一 项 相 当 素 质 ,或 者 说 只 是 反 映 了学 生 的 应 试 能 要 意 义 在 于其 反 馈 功 能 的 充 分 发挥 , 有 学 既 复杂 的系 统 工 程 , 分 制 的 实 行 必 然 带 动 力 , 不 能 全 面 反 映 学 生 的 真 正 素 质 和 能 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反馈 , 学 高等教育中一系列相应 的改革 , 进而促进 力 。

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成绩管理工作的改革与探索

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成绩管理工作的改革与探索
在 学 分 制 的发 展 趋 势 下 , 绩 管 理 工 作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成 ( ) 绩 管 理 制 度 不 完善 。表 现 在 成 绩 管 理 具 体 作 时 一 成 间 不集 中 . 散零 碎 , 分 特别 是 学 生 补 考 、 修 次 数 多 而 且 时 间 重 不 集 中 。不 及格 课 程 的 重 修 考 核 与 其 必 修 课 程 在 时 间安 排 上 往 往 会 产 生 冲 突 。以 及存 在 统 计 学 生 平 均 成 绩 工 作 的数 据 繁 琐 等 因素 , 致 成 绩 处 理 ( 入 、 询 、 改 、 出 等 ) 度 慢 , 导 输 查 修 输 速 无 法 对成 绩 形 成 系统 分析 。 能 及 时提 供 反 馈信 息 , 难 真 正 不 很 发 挥 成绩 管 理 促 进 教 学 的 作 用 。 主 要 原 因是 各 项 教 学 管 理 制 度 还 不 健 全 , 关 补 考 、 修 制 度 不 完 善 , 级 部 门 及 人 员 对 相 重 各 成 绩 管 理 的 职 责还 不 够 明 确 , 责 划 分 不 清 , 低 了成 绩 管 理 职 降 工 作 的效 率 性 及 准确 性 。 ( ) 二 成绩 管理监 控 不健 全 。在 成绩 管 理过 程 中常 出现 一些 学 生 的某些 课 程成 绩 记 录与 实 际不 符合 或缺 失 等 现象 ,特别 是 毕 业班 。 问题 比较 集 中 , 时 只 得 逐个 与 各 院 系 及教 研 室 核 对 、 有 寻 找 、 阅试 卷 , 费大 量 的人 力 和物 力 。主 要 体 现在 教 研 室对 查 耗 学 生成绩 上 报 、 接 、 析 处理 、 案管 理 等 程序 不 规 范 ; 交 分 档 在成 绩 上报 过 程 中 . 别 教师 责任 心 不强 , 写报 送 成 绩工 作 不 及 时或 个 填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成绩管理工作探究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成绩管理工作探究

2019年8期高教研究高教学刊成绩管理是高校教学运行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整个教学管理过程意义重大。

通常在每学期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须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对所有课程的考核结果进行成绩录入。

现阶段,各高校成绩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基本都已利用信息化服务平台对成绩进行规范化管理,尤其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如何管理好个性化学生的成绩,如何满足教学改革大背景下的成绩管理,对所有高校成绩管理者而言都将是很大的考验。

本人结合成绩管理工作经验并借鉴前人管理模式,旨在探讨完全学分制下成绩管理工作。

一、完全学分制下成绩管理工作特点(一)复杂性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将开始全面选课,且每个学生学习进度不一,选课不尽相同,不同类别的课程和考核方式导致学生的成绩数据更加复杂,既包括平时、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又包括补考、重修成绩,还存在国内外交换课程的成绩转换问题,使得学生的成绩数据琐碎且繁杂,录入工作难度大大提高。

同时,不同课程的考试时间和成绩计算方式不同,从而拉长了学生成绩录入的时间线,使成绩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

(二)时效性和准确性完全学分制下,在每一门课程考试结束后,高校都对任课老师的成绩录入和提交限定了一定的时间,以确保能够准时让学生、班主任及家长及时查看成绩情况,学生以此能安排下学期学习计划,管理者能更快安排奖学金评定以及补考、重修等工作,这些工作环环相扣,都需要以学生的成绩录入的准确性为基础。

(三)信息化依赖程度高成绩管理对信息化的重度依赖是因为完全学分制下其复杂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要求,信息化管理贯穿于成绩管理的各个环节,相比人力,能够极大提高成绩录入的效率,改善成绩分析的复杂程度。

随着教务管理系统的普遍应用,我国高校已经能够基本解决成绩管理过程中大部分问题,但与此同时,完全学分制下的成绩管理工作对信息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已无法满足。

二、完全学分制下成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成绩管理工作量加大随着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和大幅度扩招,学生人数剧增进一步加大了成绩管理的工作量。

基于学分制下的高校量化管理研究

基于学分制下的高校量化管理研究

基于学分制下的高校量化管理研究作者:徐庆和朱志伟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4期徐庆和,朱志伟(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摘要:班级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各种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

本文分析了学分制下的地方高校管理工作的情况,提出了构建基于学分制的量化管理新模式的基本策略,同时就实施效果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量化管理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4)12-0195-03基金项目:安徽建筑大学学风建设基础工程(校函(2013)144号)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高校的扩招,高校的教学管理开始由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向学分教学管理转变,实施学分制教学体制,学生的课程安排、学业进度、学习年限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定,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业学习,但是也客观上加大了学校教学管理安排的难度。

同时,学分制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班级意识和班级概念也相对淡薄,而且对于学生的集体感和凝聚力的形成也有一定负面影响,由过去的以班级为中心过渡到以寝室为中心、由过去的班级小团体发展成以寝室为小团体,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的松懈,客观上如果寝室一个人提出不去上课,就容易造成整个寝室的人都选择不去上课,因此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使学生逃课的现象比以往明显增多。

对此情况,教育部曾经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文件专门提到:“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大学生展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

要充分发挥班级的特点,将团结、组织、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并且要积极开展内容多样的各种班级活动”。

因此,根据当前高校学分制出现的各种问题,学校管理团队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质。

面对学分制度下学生班级观念淡化的现状,要积极采取办法,通过加强班级建设和学风建设,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辱感和凝聚力。

学分制下的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学分制下的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于 学 生 识 记 方 面 的 考 核 ,却 往 往 疏 于 综 合 能 力 方 面
的 考 核 。对 考 试 的 目 的缺 乏 基 本 、全 面 的认 识 ,只 是 简 单 继 承 了考 试 这 一 手 段 ,从 而 导 致 有 的 教 师 考 前 为 学 生 圈 重 点 、定 范 围 ,致 使 学 生 动 力 不 足 ,考

N 、 自我 体 验 、 自我 评 价 的 能 力 。 让 教 师 更 全 面 地 了解 学 生 和 诊 断 自 身 教 学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 以 便 帮
助 、 督 促 学 生 更 快 地 进 步 。 要 逐 步 改 变 目前 将 闭 卷
作 为 唯 一 的 考 试 方 式 ,根 据 考 试 的 目的 、性 质 和 对 象 ,选 择 适 当的 考 试 方 法 ,并 对 考 试 结 果 进 行 不 同

要 :学分制的推行 涉及 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它符 合新 时期 人才培养 的需要 。考试制 度是 保证 学分
制顺利 实施的重要措施之一 。考试制度是 高等教 育的一项重要 制度 ,也是 高等教 育体 制创新的重要 内容。考 试制度会 因其考试 内容 的确 定和标准 的掌握 ,影响到 学校为社会培 养的人 才质量。改革现行考试 制度应 坚持 考试形 式的 多样性、过程性 、坚持考试管理的科学性 、规 范性 ;考试考核题 型 多样化 ,成绩评 定科 学化 ;重
加得 出总学 分数 ;学生取 得规定 的总 学分数 准予毕 业 ,原 则 上 不 作 修 业 年 限 规 定 。 因 国情 和 校 情 的不 同 ,学 分 制 不 存 在 一 个 标 准 化 的 模 式 ,我 们 建 立 的 是 具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符 合 我 国高 校 实 际 的 学 分 制 管 理

学分制下民办高校考务管理实践与思考

学分制下民办高校考务管理实践与思考
譬 学 分 制 下 民 办 高 校 考 务 管 理 实 践

田 : e j -
吴 兰 芳
( 常州工学院 , 江苏 常州 摘 要 : 针 对 在 民 办 高 校 考 务 管 理 中 学生 自主 性要 求 与 指 令 性 管 理 方 式 的 冲 突 . 以及 学分 制 下考 务 管 理 单 元 细 化 而
造 成 的 工 作 量 增加 、 难 度 加 大 的 困境 . 本 文 从 实 践 角 度 探 讨 民
2 1 3 0 0 2 )
办 高 校 建 立科 学 化 、 人性化考 务管理机 制 . 并利 用网络化 、 共 享化考务平 台 , 实现 考 务 管 理 的 全 校 联 动 , 促 进考 风、 校 风 建 设, 确保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关 键 词 :民 办 高校 考 务 管理 学分 制
一 一
三、 以 人 为本 。 建立科学化、 人 性 化 的 考 务 管 理 机 制 1 . 良性 机 制 , 端 正 考 试 目的 。 高校考试至少具有导 向( 学什么 ) 、 诊断 ( 学得 怎 么 样 ) 、 反 馈( 以后 怎 么 教 ) 、 评价 ( 这样教学 行不行 ) 、 区分 ( 学 生 学 习 优 劣) 、 预测( 学 生 将 来 的 发展 ) 等 功 能 。失 衡 的 考试 管理 机制 会 扭 曲考 试 目的 , 造 成 考 试 功 能 不 能 全 面 发挥 。 民办 高 校 考 务 管 理 首 先 应 着 眼 于考 试 能 否实 现检 查 教 学 效 果 和 教 学 目标 的 目的 , 能 否 沟 通促 进 教 与 学 。 巩 固学 生 所 学 知识 , 提 高 能 力 和 素 质 。 由此 助 推考 务 管 理 导 向 功 能 . 引导 树 立“ 能力测试” 为 中心 的现 代 考 试 观 念 。 2 . 灵 活机 制 , 创 新 考 试 形 式 根 据 不 同学 科 、 不 同课程 、 不 同考 核 目 的 , 考 务 管 理 制 度 应 鼓 励 采 取 灵 活 多样 化 的 考 核 方 式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思 维 和 创 新 能力 。 如考 试 形 式 可 分 为 笔 试 、 口试 和操 作 试 等 : 笔 试 分 闭卷 、 开卷和半开卷三种类型。 其 中 专 业 基 础 课 以 闭卷 考 试 为

学分制下我国高校考试制度调查

学分制下我国高校考试制度调查


问 题 的 提 出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 止 到 18 年 , 国实 行 学 分 制 的 高 校 达 截 96 我 20 所 , 0余 占当 时 全 国 高 校 总 量 的 1 左 右 :9 6 底 比例 接 近 / 5 19 年 1 ; / 目前 已高 达 8 %以上 。…学 分 制 的 广 泛 实 行 必 然要 求教 学 3 0 管 理 体 制 进 行 整 体 配套 改 革 ,而 作 为 教 学 管 理 体 制 重 中之 重 的考 试 制 度 改 革 必 将 处 于教 学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的关 键 和 先 导 地 位 。2 H 年 1 名 内地 高 考 “ 元 ” 面 试 环 节 被 香 港 大 学 拒 之 05 1 D 状 在 门外 , 大 提 出 的 理 由 是 不 想 录 取 “ 呆 子 ” 港 书 。很 显 然 , 试 教 应 育 造 成 我 国大 批 学 生 “ 分 低 能 ” 这 已是 不 争 的事 实 。 么 随 高 , 那 着 学 分 制 在 越 来 越 多 的高 校 实行 ,高 校 的 考 试 制 度 是 否 符 合 学 分 制 的 要 求 呢 ? 否 已真 正 挣 脱 应 试 教 育 的 藩 篱 ?目前 高 校 是 的考试制度又存在哪些弊端呢? 有 鉴 于 此 , 们 基 于 大样 本 的 问 卷 调 查 , 及 对 部 分 教 师 我 以 的 深 度访 谈 . 析 目前 我 国 高 校 考 试 制 度 中存 在 的弊 端 , 提 剖 并 出相 应 的 建议 , 高 校 考 试 制 度 改 革 提 供 有 益 的 参 考 。 次 调 为 此 查 的 对象 分 为 高 校 教 师 和 学 生 , 查 范 围 为 全 国 的部 分 高 校 , 调 调 查 方 法 是 随 机 的 抽 样 调 查 。教 师 问卷 实 发 6 份 , 0 回收 5 份 , 0 有 效 回收 率 为 8 -3 , 中男 女 比例 为 32 学 生 问 卷 实 发 1 0 33 % 其 :: 6 份. 回收 1 5 , 效 回收 率 为 9 . %。 5份 有 68 8 二 、 校 考 试 制 度 的 问卷 调 查 和 分 析 高 本 次 调 查 从 高 校 考 试 的考 试 形 式 、 试 内容 、 试 题 型 、 考 考 成 绩 构 成 比例 、考 试 质 量 等 几 个 方 面 考 查 高校 考 试 制 度 的 现 状 . 中 发 现 目前 高 校 考 试 制 度 主要 存 在 以下 几 大 弊端 。 从 ( ) 一 考试 形 式 单一 . 型 死 板 , 利 于创 新 人 才的 培 养 . 题 不 . 在 调 查 不 同大 学 生 所 在 专 业 的 考 试 形 式 有 哪些 时 ,论 文 占6 .8 ,答 辩 占2 % ,实 际 操 作 占4 .4 ,而 试 卷 则 占 了 25 % 0 77 %

完全学分制下民办高校考试管理优化研究

完全学分制下民办高校考试管理优化研究

完全学分制下民办高校考试管理优化研究摘要:随着完全学分制改革在云南高校中全面展开,各高校开始积极组织和构建新的教学管理体系,作为保证和检测人才培养质量的手段,考试管理也面临着优化和改革。

本文立足于云师大商学院现阶段学分制在高等教育中的运用情况和完全学分制施行筹备工作的开展,以考试管理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我校当前考试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完全学分制为背景提出相应优化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考试管理工作效率、优化考试管理工作方案,更好地适应完全学分制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新形势。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民办高校;考试管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完全学分制改革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必然趋势,它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质量观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和我国高等教育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云南高校迎来完全学分制试点改革,云师大商学院作为全国优秀的民办高校,也积极开展了完全学分制改革筹备工作,为完全学分制的试行组织了校内外各方面的资源、各岗位的教师对改革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顺利进行完全学分制的试点改革工作。

教学管理是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关键,考试管理又是高校教学管理机制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完全学分制实施背景下全面保证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学生选课和考试在空间和时间上都高度灵活,既包括平时、期中、期末考试,又包括补考、重修考试;而考试方式因为课程性质不一也形式各异,时间安排上又不尽统一,还要保障考试工作的时效性、严谨性,在此背景下的考试管理工作变得十分复杂。

现阶段,各高校考试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已经改变了完全使用纸质试卷考试的情况,在考试管理中利用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水平却各有高低,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如何组织好个性化学生的考试,对高校教务管理者而言都将是很大的考验。

本人结合考试管理工作实践并借鉴前人管理模式,对目前学校学分制施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完全学分制改革中考试管理将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旨在提出完全学分制施行中考试管理工作的优化建议与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分制的高校考试管理探究
[摘要]文章介绍了学分和学分制的有关概念,分析了选课制、弹性学制等学分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完全学分制、计划学分制、学年学分制等学分制模式,提出了基于学分制的高校考试管理原则和加强考试管理的思考。

[关键词]学分学分制考试管理
学分公认是“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一般规定凡需要课外自习的课程,每周上课一学时,修满一学期并考试及格记为1个学分。

而按照《国际高等教育百科全书》的阐述,学分制是指“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通常是按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做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即学分制是用来估量学习活动、实践性环节或毕业设计与论文等的一种尺度。

一旦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以规章制度予以确立,就成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因此,学分制可以表述为:“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并衡量其对培养目标在学业上的达标程度的教学管理制度。


一、学分制的主要内容
1.选课制。

实行课程结构模块化,主修辅修相结合,学生可以选择专业、课程、甚至教师。

2.弹性学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比如爱好与特长、学习基础、家庭条件等,在一定年限内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中途休学,并在一定时间内复学继续学习。

3.学分互换制。

水平相当但类别不同的高校,或学科大类相当但方向不同的高校之间,在学分上互相承认,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校取得各种课程的学分。

4.社区管理制。

学分制打破了以专业、班级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班级,为此,要实行学生社区管理制,即按照学生住宿分区进行学生管理。

二、我国高校现行学分制的主要模式及特征
1.完全学分制。

这是完全以学分为单位衡量学生的学习量,它不追究学习时间的长短,只要修够规定的学分数即可毕业。

其最大的特点是打破学年限制,可断断续续修读一个专业,也可同时修读两个专业,与欧美的学分制相似。

完全学分制强调学生学习的自由选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专业学习上可以探讨、怀疑,可以向权威提出挑战。

学生有选择教师和学习课程的权利,有参与评议教学管理的权利等。

2.计划学分制。

计划学分制是教学计划的指导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结合,在此前提下,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以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学年学分制。

学年学分制规定了修业年限,它把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都列为必修课,同时增加了部分选修课来体现它的灵活性。

学年与学期对学生应修的学分都有具体要求,教学计划的弹性较小,一般不允许提前毕业,并注重立足于班级教学。

必修课约占70%,门门必修,无选择余地。

而选修课门数不多,一、二年级选课余地不大,三年级才大量开设选修课程,且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不大。

4.加权学分制。

加权学分制是用全面学分、加权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一种学分制,是对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要求都用学分进行量化,其中课程学分根据课内外的学习量来制定。

加权就是把计划中的学分根据课程类型、性质、地位、难度等差异分别确定权重或加权系数,计划学分乘以加权系数即是加权学分。

从这些学分制模式可以看出,学分制具有学习时间灵活、学习内容可以选择、学习方式多样、学习过程自由等特征,必然对考试工作带来影响。

并且目前高校考试管理已出现了一些弊端,如考试模式单一、重理论考试,轻实践环节、试题不统一,考试效度和信度不高、教考合一等,因此考试管理要改变传统模式,以满足教学需要。

三、基于学分制的高校考试管理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考试的组织形式、考试的周期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考试内容、考试分量分布要符合考试测评有关理论。

考试的结果处理要有科学的依据。

2.公平性原则。

考试公平是任何时候都应遵循的原则。

学分制下,考试公平不仅体现在同一次考试对同一批学生身上,而且一门课程不同时间考试的难度应相当,不能出现波动。

3.多样性原则。

在学分制自由选课条件下,个性化学习、分层次教学和多元化评价更加突出,考试必须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
考试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4.灵活性原则。

学分制下选修课比例大。

对于选修课,学生可以在某门课程未获得学分时,选择其他同样学分的课程来替代,因此,学生选择考试的课程比较灵活,同时,学生选择某门课程的考试时间也具有灵活性。

四、基于学分制的高校考试管理思考
1.实行教考分离。

学分制下学生自由选课的比例增加,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准确评判学生学习效果,保证考试的效度和信度,要实行教考分离,即授课的教师不参与命题和阅卷,而由考试机关另行组织人员进行命题和阅卷。

2.实行重修重考。

由于学分制是以考试成绩为主来衡量学生是否获得学分的,因而在学生某门课程未获得学分时,学生必须重新修读这些课程,特别是必修课。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时间,按照难度、分量相当的原则,组织试题和考试,在教考分离的前提下组织重考,成绩符合要求的,取得相应学分。

3.开展试卷检查。

加强考试后的试卷检查工作,是对考试效果进行评价的客观需要。

通过专门的统计、测量分析软件对试卷的成绩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某门课程的难度、效度、信度等有关情况,再辅之以专家抽查卷面情况,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试题的分布情况,考试问题之所在,开展教学不足的分析等,以便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课程组,指导和改进教学。

4.加强考试资源库建设。

学分制下考试是教学关键环节之一。

教考分离的实施,重考制度的确立,必须以丰富的考试资源库建设为前提。

考试资源库包括三种不同的内容:一是命题教师和阅卷教师库,这是实行教考分离的前提。

教师库的建立可以方便快捷地提供参与命题和阅卷两种工作的教师,同一位教师不能同时承担两种任务。

教师库应包含教师的基本信息,特别是其从事专业、课程方面的信息。

二是试题库。

建立试题库,可以按照难度要求,随机生成不同的试卷,便于某门课程的重复考试。

三是建立组卷软件和网络考试等信息系统资源库。

有了成熟的试题组卷系统,才能发挥试题库的作用,按照考试的要求生成需要的试卷,对某些课程还可以进行网络考试。

5.实行标准化考试。

标准化考试有两个含义:一是以题库组卷的方式,自动生成标准答案是评分标准较为客观的一种考试内容、试卷形式上的标准化。

二是考场安排的标准化,即按照国家统一考试的模式编排课程考试的考场,每个考场有标准的人数、标准的座位号,如果考试同一门课程,则有A,B卷之分,单双号分别使用不同的试卷。

也可以在一个考场内安排两门课程考试,单号和双号考试不同的课程。

这样,每个参加考试的学生前后左右都不是与自己考试同样内容的学生,既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公正,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作弊。

6.加强考试研究。

题库建设、组卷系统开发、试卷检查的评价等工作,必须投入专门力量进行研究,同时,考试方式改革、考试管理等也要不断进行研究。

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强化考试的有关理论研究、考试的有关技术开发、考试的评价与反馈等工作,不断完善学分制下的考试管理。

[参考文献]
[1]陈世瑛.论学分制的十个关系问题[J].江苏高教,1994(1):57-60.
[2]杨德广,王锡林.中国学分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7-44.
[3]王恩华.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变迁的制度分析[J].江苏高教,2003(5):46-49.
[4]葆乐心.高校学分制的实施现状及亟需改进的实质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4(3):58-60.
[5]谢旭辉,陈小红,马凤歧.学分制模式下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大学教育科学,2006(1):31-32.
[6]许鹏奎,蔡中宏.论大学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考试制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3(6):78-83.
[7]金祖庆,赵雷洪.学分制模式下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83-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