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本剧走进中学语文课堂-模板
课本剧表演——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罪的廉颇、武艺高强的武松等等,都成了学生们进
行表演的对象#教师挑选合适的文本最大限度地解
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将课堂表演作为
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
语文的兴趣。
课堂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给学生带来无穷的
乐趣,语文不再是单纯枯燥的字词句的教学,而是
一种充满创造力的游戏,如在教学《三个小伙伴》
力使每个学生参 其中, 是演一 、一 种
子,也是学生对文本的解 、对 我的表 ,我们最
想要 的是学生的全 发 $ 每个学生都 在
个
,每个 都 在最 发 ,我们的学
生中
,也 小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
欢快地表演 思考着,人人参与其中,对小动物
的性格、
就了解了,对文本的解也更精
了$ 本来对
学生来说, 解 物 、冬
等复杂的然科学知识是一定的难度的,是
让表演走进课堂,让学生化身为小动物,学生就会
通过
、不
而潜移默化地了解动
物的过冬 $ ,学生 地入文本、习知
识,从而 了教师 的说教$
学生的学习力表演力各不相同,但是我们努
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参与性、自主性,从而打造高
效课堂$
朱熹说:“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
大成,无弃人也。”将“表演”入课堂,就是要努力
建构一种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的教学方
,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教师要重点放
在教学目 的“适度”学生参 的“广度”上,即目
标兼顾各类学生,一切可能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教
书,在说话的过程中学会说话,在写作的过程中学
会写作。让学生的心自由潜入文本,在丰富多彩的
自学活中体验、感悟、探究教学 ,展示、交流
浅谈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沈丘县老城镇一中董爱国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面对语文课程改革,如何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目前所有语文教师都在深思的一个问题。
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意识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运用编演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将有利于引领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互动、走向整合、走向智慧,这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提高人文素质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课本剧是以课本内容为主体,以表演为主要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用真人来营造和表现课文中的环境、情节、人物,将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学习者的一种集教学和娱乐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试以《木兰诗》为例:我和全体学生一起研究课文,以课文为蓝本,进行改编,列出评分细则,按此标准评判表演并评选最佳演员和最佳表演队。
全班四大组分成几组,各队自行准备剧本、道具,自行分工。
全体学生热情空前高涨,由本组的“才子”主笔,其他同学协助,早早地利用业余时间改写了《木兰诗》的故事,并自备道具,进行了短暂的自我预演。
开演之后,各组决定表演先后,表演过程中学生们全神投入,大方、羞涩,生动、死板,不一而足,其老练中夹杂着稚嫩、稚嫩中又不乏老练的表演博得了一阵阵的掌声,教室内不时发出欢声笑语。
场面因表演人员的“高超”发挥和“剧本笑料”的抖出而渐趋热闹。
不少平时给人沉默寡言、不喜言谈的学生甚至人们心目中的后进生让人刮目相看:他们的表演尽管有时还十分生硬,但是其热情让人惊喜,其表演出人意料的精彩,与平时我单方面讲授时的冷漠反映大相径庭。
精彩片断:还女儿妆时间:木兰回家时地点:木兰老家人物:木兰、木兰家人,同行伙伴。
开始:[在木兰家门口张灯结彩,人来人往,鞭炮声响起。
木兰父母和兄弟姐妹早就等候在那里。
木兰和几位同行的军士上。
]木兰:爹,娘。
孩儿回来了。
木兰爹:回来了就好,乖孩子,你真是爹的好孩子呀!木兰娘:快进屋去吧!路上劳累了。
课本剧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83神州教育课本剧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薛成义同江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摘要:课本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理解方式,目前被众多语文教师广泛的应用到语文教学之中。
这不仅仅是因为课本剧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将学生们从传统的文本接受者的身份中解放出来,更能通过学生对剧本的主动创造,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所以,本文笔者针对课本剧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展开粗浅的探讨,以期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本剧;语文课堂;应用意义;应用建议前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往往将课本剧这种教学方式应用到语文课堂之中。
而课本剧在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确实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勃勃的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们的语文学习知识、学习能力以及个体人文特征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课本剧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并受到教师、学生们的青睐。
为此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对课本剧的研究经验,就课本剧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展开粗浅的分析,以供广大同行参考借鉴。
1.课本剧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意义第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
可以说课本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对语文知识学习的自主性。
这是因为通过课本剧的演义,学生们的角色扮演,能够将剧本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的表现出来,使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即收获了语文知识,也收获了精神上的愉悦,使学生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的自主性。
如,在《堰苗助长》这篇文章的讲解上,语文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对文章进行剧本编写,之后在小组之间进行剧本讨论。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争论不休,而这也恰恰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力的重要途径。
之后就是角色的选取与道具的准备,而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精心的准备;《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的讲解上,由于文章相对较长无法全篇文章进行演绎则可以选择多个精彩片段让学生们进行即兴表演。
课本剧——让艺术走进语文课堂
课本剧——让艺术走进语文课堂有位教育家说过,致力于某项创造性活动中的人,他们的心会变得敏感,目光变得敏锐,所有的一切都将赋予创造的意义。
课本剧通过音乐、舞蹈、文学、美术、表演、雕塑、建筑等多学科的有机结合,既作用于人的视觉,又作用于人的听觉、嗅觉等感官,融语言艺术、形体艺术、时间和空间于一体,因此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探究欲,不仅能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扩大语文的教育作用。
一、激发兴趣,体会情感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为主,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我发现演课本剧有很好的效果。
课堂表演能够促进儿童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
课堂表演又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小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能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酸的和甜的》一课,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本来学生对于童话故事就很感兴趣,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课学生并不是很积极,于是我接著说这次不仅仅是预习课文,还要让大家当演员,回家选择你喜欢的角色认真准备,通过读书体会每个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一说完学生的反映很大,积极性都很高。
上课时我先找一组同学表演,自然存在许多问题。
然后我问同学你认为他们的表演怎么样?下面让你们来当导演,你认为每个角色该怎么演包括语言、动作等,剧本就是课文,只有认真读课文你才能当好导演。
学生一听到导演,马上有了兴趣,认认真真的读课文。
在交流时说得都很好。
其实这就是对课文的理解,但是这种形式学生很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
然后再让学生表演,理解了课文以后在表演学生就能准确的把握每个动物的语言、动作,体会每个动物的心理,表演得很好,比如小猴子的迫不及待和大口大口的吃葡萄以及狐狸看到葡萄课又吃不到葡萄时的着急学生都表演得很到位。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刘乖莉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07期在进行初中小说等文本的阅读教学时,由于这些文本具有“剧本”的许多要素,如,时间、地点、情节、对话等,因而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融入故事情节,切身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感情,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会学生撰写剧本初中学生对于“剧本”比较陌生,许多学生听说过“电影剧本”“话剧剧本”“戏曲剧本”等,仅仅只是听说,没有自己亲自编写过剧本,甚至没有见过“剧本”的样子。
因而,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剧本的知识,讲解一下什么是剧本,剧本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剧本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还要给学生提供几个剧本片段让学生阅读和体验一下,让学生从理性到感性认识剧本。
随后,以课本中的文本为例,先由教师编出一个剧本,让学生感受“课本文本”到“课本剧”的变化。
最后,教师再以正在教学的课本文本为例,让学生自己改编“剧本”,进行小组内或者全班内的交流讨论,让每位学生从认识“剧本”到学会改编“剧本”。
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指导,让场景、对话、心理陈述等丰富起来,充满戏剧性,并使之条理清晰,情节衔接自然,此过程也能促使学生对课本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充分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文本的剧情及场景中,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分组表演课本剧在对课本文本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学生理清了故事梗概,明白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的情感和个性特征,这与阅读教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程度的差距,还需借助于文本中的对话、情节的变化、场景的转化、最终的结局等方面,更加深入地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时代背景、生活感情和主旨思想。
而进行“课本剧”表演正是学生深入阅读的有效手段。
在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人物的对话、神情等进行反复的琢磨和打造,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再辅以动作、表情、语气等的自我加工和外在表现,能深刻地感染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位学生。
让课本剧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让课本剧走进中学语文课堂时下,正在轰轰烈烈搞新课程改革。
为适应教改,教师应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并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我认为,应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的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会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
编演课本剧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一、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兴趣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就素质教育而言,学生排演课本剧的投入是全方位的,要求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和较强的记忆,它可以帮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同时要求学生发挥想像,培植感情,磨炼毅力,还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演出一台戏,光靠少数人不行,要大伙儿通力协作才能成功。
学生中擅长表演的,就当演员或导演;擅长丹青图画的,就搞布景或化妆;会乐器的,就配乐伴奏;懂电工的,可搞音响和照明;会电脑的,就搞文字编辑或录像剪辑;工于写作的,就改编或写剧本;……各扬其长、相互配合,可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而且,学生还要学会处理平时排演中的许许多多琐碎事务如服饰道具的筹集、保管,海报的策划、张贴以及相关的宣传和有关方面的联系等等。
所以,演好一出语文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编演的步骤及要求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剧的编演,要按一定规范操作,同时又要灵活掌握,注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编演程序为导、选、读、编、演、评六步,每一步相应有具体要求。
导学生对编演课本剧虽有兴趣,但编演难度大,要求高,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
另外,对整个编演过程的难点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让课本剧活动走进课堂
让课本剧活动走进课堂近年来,一些老师在语文课堂、校园开展课本剧活动,涌现了一定数量的课本剧。
课本剧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它所产生的将就也是综合的。
课本剧的编排、演出和观赏,一方面活跃了校园的第二课堂,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同时,课本剧的排演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艺术想象力和艺术鉴赏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课本剧作为语文课堂的延伸、拓展,对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积极的配合、有效的补充。
课本剧的排演,对语文课堂来说,是一种大胆的突破,对语文教改无疑有很大的启发。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僵化、固定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死读书”的局面,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本剧的创作、排演,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使学生长期以来被束缚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被解放了出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在知识接受中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一种自觉的、积极的接受,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本剧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熔德育、智育、美育于一炉,对于学生德、智、美几个方面的全面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从当前课本剧的数量来说,还有限,从质量上来说,也有待于提高。
另外,还有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使这门艺术的综合功能还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尽管如此,并不妨碍校园里课本剧活动的开展,因为其魅力是课堂教学难以取代的。
课本剧作为语文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介于语文教学与戏剧这门艺术之间,是沟通教苑与剧坛的桥梁。
这就使课本剧兼有以上两者的性质和特征,又不同于以上两者,有自己的特征。
从选材上看,课本剧取材于中学语文教材,选材的局限性,造成课本剧内容较为狭窄。
从手段上看,课本剧受客观条件,诸如道具、音响、灯光、场地等限制,不能充分展现戏剧艺术的魅力。
从影响看,课本剧影响的范围主要在校园,从课本剧的排演到观赏,主体由学生充当,影响的范围较上。
初中语文活动总结:课本剧表演方案
初中语文活动总结:课本剧表演方案一、引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本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活动形式。
通过学生们的参与和表演,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艺术修养。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并且达到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一套详细的课本剧表演方案。
二、背景介绍课本剧是以教材中某个具体内容为基础的戏剧形式,在语文教学中使用较多。
我们选择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红楼梦》作为表演素材,这是一部经典名著,内容丰富、人物众多。
通过课本剧表演,《红楼梦》这部巨著在同学们心中会留下深刻而生动的印象。
三、目标明确1. 提高学生对《红楼梦》文本内容及内涵的理解;2.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和表演能力;3. 培养学生思考人物性格特点和情节发展规律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表演方案1. 角色分配:根据《红楼梦》中的人物角色,进行角色的分派。
要求学生们在选择角色时,要将自己与文本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匹配,以便更好地表演出他们的个性特征。
2. 剧本改编:将《红楼梦》故事简化为30分钟左右的剧本,去除一些次要情节和不必要的对白,并加入适当的台词以帮助理解。
3. 分工协作:设计一个合理的分工方案,让每位演员都有机会参与到表演中来。
同时,鼓励学生们在表演过程中进行研究和讨论,共同探索角色特点,完善表演细节。
4. 道具服装准备:选购或制作符合剧情和人物特点的服装和道具,并根据剧情设计舞台布置等环节。
这些元素将增加整体效果,并使观众更易于理解剧情发展。
5. 排练及检查:安排足够时间进行反复排练,并在认真检查之后进行改进和完善。
要鼓励演员们给予彼此的反馈,增强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6. 表演时机:安排在学校或者社区内举办一次公开表演。
可以邀请其他班级及家长参与观看,并请相关教师、专家进行指导点评,以提供更好的学术支持。
五、效果评估1. 观众反馈:在表演结束之后,组织观众填写反馈问卷,了解他们对表演效果的评价,包括剧本设计、演员表演以及整体效果等方面。
课本剧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尝试
【摘要】戏剧是一种运用文学、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任务形象,反应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与其他的教育手段相比,戏剧具有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形象性、艺术性、审美性、思想性。
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作为素质教育的目标,作为人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很多方面的教育是难以通过书籍阅读、教材研讨、实践教学过程实现的。
但是这些教育目标却可以通过戏剧这种特殊的方式得以实现。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却深远持久,不能忽视。
在来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把有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编排成课本剧来教学,那可真的是锦上添花,形象动人啊!【关键词】课本剧;运用;学生综合素养一、课本剧的表演能寓教于乐,培养语感在教初中语文《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就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表演。
让一位胆大的同学扮演皇帝,找两位滑稽的同学扮演骗子,挑一名诚实的小同学扮演剧中的小孩子,还有若干名同学分别扮演老大臣、官员、内臣、骑士和百姓。
他们戴上头饰登台演戏,各自以不同的语调、神态、动作,通过演绎故事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骗局等情节,把皇帝虚伪、愚蠢的个性表演得淋漓尽致,骗子狡猾、贪婪的本质揭露得清清楚楚,天真无邪、无私无畏的小孩子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对胆小怕事的大臣、官员,虚伪、自私的百姓形象表现的入木三分。
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不断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同学们一个个捧腹大笑,拍手叫绝,激起了他们对课堂的浓厚兴趣,使其在笑声中参与,笑声中感悟,笑声中消化,将这出荒唐的闹剧及其寓意深深地印在学生脑海中,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课本剧的表演能加深印象,锻炼胆识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我照样把文章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
战国时期,在相国府邸,邹忌、邹妻、邹妾、客人粉墨登场了。
邹忌知道齐威王有很多事被蒙蔽了,于是就去宫里找他。
先是拿自己说事,然后比美,受妻子偏爱,妾的害怕,客人有求于他,邹忌最终受到蒙蔽,再话题一转转向齐王,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最后齐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课本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本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推动,各学科课堂教学均有改变。
在初中教学体系中,语文授课已成为主要模块,对学生未来发展极其重要,而整个上课过程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表现为提高其学习水平。
如何选择合适而优质的讲课方式,对保障课堂效率十分重要。
而课本剧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手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可以将教材内容以多种方式进行展现,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课堂参与度,并且还能借助课本剧学习来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教师在开展课本剧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同学们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以此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课本剧教学概念和意义1.课本剧教学概述。
课本剧是教育与戏剧结缘的产物,主要是将课本中的知识借助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来,以此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它以其趣味性,生动性备受中学生欢迎,具体来说,教师借助课本剧促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更精彩,可进一步提高学生主体地位,使得其可通过这种学习来深入理解课本知识,可以更好地保证学习效果,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促使师生共同发展。
从根本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课本剧教学意义。
(1)课本剧刺激学生生成语文学习兴趣。
传统语文教学法可能会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排斥心理,并不愿主动加入其中进行学习,而借助课本剧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本通过表演形式进行展现,从而能够更加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本剧编演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富有创新性和挑战性,比如在学习初中文言文《晏子使楚》时,教师如果一味对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进行解释,可能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鉴赏文章,导致学习效率过于缓慢。
而教师可通过课本剧将文言文中故事情景进行表演,这样可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掌握相应知识。
并且在其中需要学生进行参与,无论是道具准备还是排练,都需要同学们亲力亲为,教师可通过课本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用课本剧表演,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以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为例
巧用课本剧表演,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以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为例发布时间:2022-11-13T06:25:50.08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3期7月作者:廖嘉惠[导读] 语文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可见学好语文多么重要。
学语文和学好语文,是两回事。
怎样让孩子们爱上语文课,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是最好的催化剂,我们可以从巧用课本剧表演方面入手。
廖嘉惠惠州仲恺高新区第二小学广东省惠州市 516006摘要:语文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可见学好语文多么重要。
学语文和学好语文,是两回事。
怎样让孩子们爱上语文课,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是最好的催化剂,我们可以从巧用课本剧表演方面入手。
以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为例,成立课本剧剧组,设立有效的小组共同体评价机制;细心指导学生钻研课本剧,培养学生表演兴趣;充分利用课堂表演展示平台,让学生有展现表演才华的机会;注重课堂生成。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本剧表演;小组共同体;兴趣培养;培养策略引言小学生具有好奇心重、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专注力集中时间较短的身心发展特性,在教学中借助课本剧表演尽可能让学生代入到当时的情境之中,让小学生不再觉得语文课无聊。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表演兴趣的培养,完善表演课本剧的培养策略,引导学生爱上课本剧,在课本剧中爱上语文课。
一、乘小组共同体之东风,成立有趣的课本剧表演剧组2020年9月,我任教的四年级7班被选为仲恺高新区关于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爱种子省级实验班。
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模式的爱种子小组共同体建设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爱种子小组共同体?4-6人为一组,基于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主题拓展三环节,通过学习共同体内部、外部的交流沟通,促进学生开展认知冲突、理解、分析、试错、验证、修正、重构等思维活动,使学习真正发生,从而使学生学习共同体具备“团结合作”“协作互助”“倾听分享”和“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等内涵。
让课本剧走进语文课堂
让课本剧走进语文课堂
让课本剧走进语文课堂作者:董艳红来源:《新课程·小学》2019年第08期摘要:课本剧,就是把学生学习的课文改编成戏剧,用真人来营造和表现课文中的环境、情节、人物,将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学生的一种集教学和娱乐于一体的教学活动。
课本剧深受学生青睐,因为它为学生开创了一个新的学习天地。
学生在编演课本剧过程中展现了丰富的创造力,确立了自己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本剧;参与过程;创造力;感悟课本剧融合了读、思、演、评于一体,学生充分参与了学习的整个过程,就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下面我就以《争吵》一课为例,为大家汇报我是如何让课文剧走进语文课堂的。
《争吵》这一课讲的是“我”和克莱蒂因小事发生矛盾,后来和好如初,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宽容、团结、友爱,一旦发生矛盾应该知错认错、主动请求对方原谅。
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课前布置了4个预习作业。
一、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并自由组合,照着课文内容演一演。
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演一演的教学活动。
兴趣是一个人内驱动被调动起来的标志,它积极推动人参与活动并向纵深发展。
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自觉地组成课外学习小组,编、排、演、练,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要想把课本剧演好、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必须多读熟读课文,这也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让学生多读文的理念。
二、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填充其内容续编故事,也要排一排、演一演。
三、改编课文,想一想知错不改会怎样?也要与他人合作表演出来。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根据本小组表演的需要,自行设计、制作道具,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也是注意了语文、美术、手工等学科的整合。
学生完成4个预习作业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胆创新的过程。
在上新课之前,首先教师检查学生制作的道具,并给予肯定。
得到表扬的学生,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面带微笑,让他们带着这种高兴的、愉快的心情走进新课,一定会提高教学质量。
将课本剧表演融入语文阅读教学
将课本剧表演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倪庆华(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226611)摘要:课本剧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艺术再创造,把文字变成 生动的艺术形象" 创造于一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课本剧表演的主要策略有:带入情境,发展语言感受力、表现力、审美力;鼓励想象,通过对生活场景、人物活动等的想象,发展思维;强化认知,让美好的形象深植于内心,并内化为精神品质。
关键词:课本剧表演阅读教学语言思维品质_、课本剧表演的缘起教育戏剧是20世纪初英国将戏剧列人 学校课程 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该出现在艺术领域的戏剧技巧,被当 成有效的教与学的媒介,通过建 教师为引导、学生群 与为主体的互动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创新性。
课本剧是戏剧与教 育结合的较为 的产物,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艺术再创造,把文字 生动的艺术形象,寓艺术欣赏与创造于一体,能有效激发学 生的学习潜能和对 学习的兴趣。
我校将课本剧 融人 教学,主要立足三点:一是 的教学内容。
现行小学教材有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以苏教版 教材为例,童话《蚂蚁与蝈蝈》、寓言故事《狐 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科学童话《小稻秧脱70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〇$年第$期险记》《跟踪台风的卫星》、人物故事《林冲棒 洪教头》《负荆请罪》等,内容丰富,情节性 强,人物性格 ,语言富有个性,都是可以开发的、较好的课本剧表演素材。
二是小学 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比较强,又天生爱表演,读到有趣 的故事,便会身临其境地进人课本,进行创造性表演。
三是学校的课程建设。
我 校 “口才与 ”的主题"与艺术、思想品德等多门课程融合,形成了一个 列化的校本课程 :低年级的“朗诵与”、中年级的“演讲与主持”、高年级的 “辩论与表演”。
一系列的训练,使得学生的 力 增强,为课本剧 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新颖独特的语文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为他们提供了丰 富的语文实践机会,如改编剧本、记住台词、排练 ,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实在在地生长。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以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课本剧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对策为主要依据,从借助课本剧,将静态阅读变为动态阅读;在戏剧中增强乐趣,提供开放式教学课堂;以全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运作效率,旨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标签:课本剧;语文课本;动态阅读;开放式教学引言: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属于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内容,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存在一定创新性和挑战性,将课本剧有效引用在语文教学之中,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自觉加入到语文活动中,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学生个人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1、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的灌输知识,不放过任何一个教学环节,学生被动接受语文知识,进而使得学生无法深入掌握语文知识[1]。
因此在新时期下教师要将课本剧纳入到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可以将文章内容改编为课本剧,还要针对课本剧分角色扮演,此种新颖性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得学生深深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本剧是通过戏剧的方式来演绎语文教材内容的,而制作课本剧则需要对语文课进行系统化掌握,认真研究和分析,细细揣摩,为学生选择适当素材,通过课本剧的编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表演来锻炼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促进语文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思考方式中,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课本剧在表演前,让同学们共同探讨谁适合这个角色,哪一篇更适合演出等问题,让同学们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共同讨论和共同演绎这个课本剧的过程,凝聚了全班同学的智慧,能够让大家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
课本剧让语文课堂更美丽
课本剧让语文课堂更美丽随着新课改的推出,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和创新。
语文课堂作为学生语言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也在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
其中,课本剧是一种深受师生欢迎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案例分析、教学优势和实施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探讨课本剧如何让语文课堂更美丽。
一、案例分析课本剧,就是把课文剧本化,选择适合学生演出的内容,将原本的语文课文进行创意改编,剧本中的角色和剧情都与课文相关,并由学生自主进行分角和排练,而后进行表演呈现。
接下来将以《三个枣子》为例,具体分析课本剧如何实施。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较为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进行角色分配。
学生们按照教师的要求分别扮演孩子、父亲、邻居等角色,根据剧本要求进行排练,表现出角色和情感,传达出剧作的主题和目的。
接下来,在实施中教师需要注意到的是: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以及台词的流畅度。
通过勇敢地表演,学生们大胆地进行表达,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特别是在作者原本无法传达的情感交流方面,课本剧可以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形成一种感性体验,将课文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生动传递。
二、教学优势(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当学生提前知道这个单元会进行一次课本剧活动时,他们会对这节课充满期待。
在课本剧过程中,学生更像是演员而非是“义务学生”,这让他们会对课程更加认真,更加投入,同时也会更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
课本剧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参与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才华的平台。
(二)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课本剧采用情景法,将课程引入到真实生活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情感内涵和作者的意图,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根据课文了解相关情节,还需要根据剧本要求去刻画自己的角色情感和性格特点,从而体验到其它人物所面临的实际困境,从而促进情感和人文素养的发展。
(三)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学生会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浅谈课本剧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课本剧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曹珊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6年第10期[摘要]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也一直发生着变化,但是就实际的语文教学来说,受应试教育影响,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枯燥、单一的现象。
尤其中学语文逐渐涉及的小说、戏曲、文言文,等等,篇幅长,内容多,学生学习兴趣匮乏,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养。
课本剧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手段,能够将传统的语文内容转化成为立体的形式,且表现形式多样,如话剧、小品等,很受学生的喜爱,教师合理地运用能够颠覆中学语文现在的教学现象,从根本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课本剧中学语文应用[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12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H{:“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课本剧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手段,是对阅读文本内容的一种新颖改编,融合了多方面的能力,如,沟通和交流能力、想象能力,等等,有助于从基础强化和发展学生,从而促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质的飞跃。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课本剧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课本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改一直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凸显,而这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兴趣问题。
课本剧作为一种新颖的、立体的表演形式很受学生的喜欢,不少学生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影视剧来观看。
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将阅读文本内容改编成为剧本,吸引学生来参与。
从剧本改编到舞台布局、到人物选择、到排练、到演出,一切都让学生做主,让学生真正地感受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本剧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 时下,正在轰轰烈烈搞新课程改革。
为适应教改,教师应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并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我认为,应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的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会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
编演课本剧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一、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兴趣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就素质教育而言,学生排演课本剧的投入是全方位的,要求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和较强的记忆,它可以帮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同时要生发挥想像,培植感情,磨炼毅力,还要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演出一台戏,光靠少数人不行,要大伙儿通力协作才能成功。
学生中擅长表演的,就当演员或导演;擅长丹青图画的,就搞布景或化妆;会乐器的,就配乐伴奏;懂电工的,可搞音响和照明;会电脑的,就搞文字编辑或录像剪辑;工于写作的,就改编或写剧本;……各扬其长、相互配合,可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而且,学生还要学会处理平时排演中的许许多多琐碎事务如服饰道具的筹集、保管,海报的策划、张贴以及相关的宣传和有关方面的等等。
所以,演好一出语文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编演的步骤及要求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剧的编演,要按一定规范操作,同时又要灵活掌握,注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编演程序为导、选、读、编、演、评六步,每一步相应有具体要求。
导学生对编演课本剧虽有兴趣,但编演难度大,要求高,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
另外,对整个编演过程的难点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要克服畏难情绪的做法,可先引导学生回忆所看到的优秀小品,如平时电视台曾播过的小品,简单分析其成功之处,以激起学生对编演戏剧的兴趣,更好地进入编演活动。
选选较生动的记叙性课文。
选这一过程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决定选用,使学生充分参与,以调动其积极性。
所选课文要求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较强,人物性格鲜明。
选用的课文篇幅如太长,也可选取其中一个段落层次,因为初中学生语文实践水平较为有限,目标不能定得
太高。
读要改编课文,就需要具备戏剧常识及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这时需引导学生读。
一是读戏剧,明格式。
初中语文课本的戏剧只有第五册第七单元,及书后所附的一篇有关戏剧的文章,要生认真阅读,使自己具备编演的知识基础。
其他年级侧重于说(讨论)戏剧、演戏剧。
二是读所要改编课文,要知背景、明主题、熟内容。
人物性格的内涵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是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服务的,所以,对文中人物性格要清楚,更要清楚产生其性格的社会背景,清楚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用心。
编在学生编写课本剧时,存在着一个毛病,即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抄完了,戏里的人物就无话可说了;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语句,冗长罗唆。
应让学生明确:1、改编时可适当增删,无论是人物对话或是舞台说明,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删简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
2、对课文里一些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及有关动作要在剧本里体现,注意突出其作用。
演 1、舞台布置及道具应从简,不能人为造成演出的难度。
如《变色龙》里的小狗可用课椅代替,赫留金的被咬伤的手指头可用红纸套扎在手指上即可。
2、人物对话的表演是重点,应掌握好语调、速度、节奏及停顿,最大程度地为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服务。
3、分小组表演,使人人参与,人人得到实践的机会;要安排汇演或竞赛,选表演较出色的学生在全班面前交流表演,注意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评 1、评编演。
在汇演后,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2、评课文。
编演后学生对原课文的理解已提高到另一层次,此时,可提出几个高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实现语文素质水平的新的飞跃。
课本剧的编演,作为一种实践锻炼方式,学生极感兴趣,并且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也较显著,故在语文课堂上适当地编演一些课本剧,有利于学生发展,能保证新课程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