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设 x1和x2分别表示产品甲和乙的产量, 这样可以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 目标函数:Max 20x1 +30 x2 约束条件:s.t. 3 x1 + 7 x2 ≤ 240(劳动力限制) 2 x1 + 4 x2 ≤ 150(原材料限制) 4 x1 + 3 x2 ≤ 250(设备限制) x1,x2≥ 0(非负约束)
16/10
若将目标函数变为max Z = 2x1 + 4x2 ,则表示目标函数的等值线与约束 条件x1 + 2x2 ≤8的边界线x1 + 2x2 = 8平行。当Z值由小变大时,与线段Q 2Q3重合,如图1.3所示,线段Q2Q3上任意一点都使Z取得相同的最大值, 即这个线性规划问题有无穷多最优解。
17/10
运筹学第一次作业指导
储宜旭
이 문서는 나눔글꼴로 작성되었습니다. 설치하 기
运筹学
2/10
3/10
4/10
5/10
实际问题线性规划模型的基本步骤: (1) 确定决策变量。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决策变量选取 得当,不仅会使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建得容易,而且 求解比较方便。 (2) 找出所有限制条件,并用决策变量的线性等式或不 等式来表示,从而得到约束条件。一般可用表格形式 列出所有的限制数据,然后根据所列出的数据写出相 应的约束条件,以避免遗漏或重复所规定的限制要求。 (3) 把实际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用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 来表示,得到目标函数,并确定是求最大值还是最小 值。
10/10
11/10
12/10
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为了给后面的线性问题的基本理论提供较直观的几何说明, 先介绍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我们把满足约束条件和非负条件的一组解叫做可行解,所有 可行解组成的集合称为可行域。 图解法的一般步骤如下。 (1)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 根据线性规划问题的约束条件和非负条件画出可行域。 (3) 作出目标函数等值线Z = c(c 为常数),然后根据目标函 数平移等值线至可行域边界,这时目标函数与可行域的交点 即最优解。
(1) 目标函数取最大化。 (2) 所有约束条件用等式来表示。 (3) 所有决策变量取非负值。 (4) 每一约束条件的右端常数(资源限量)为非负值。
Hale Waihona Puke 8/109/10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都可以变换为标准型,具体步骤如下:
(1) 目标函数为最小化即min Z = CX 时。变换为求目标函 数最大化,令Z′ = −Z ,则max Z′ = −CX 。 (2) 约束方程为不等式时。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形 式的不等式,则可在“≤”不等号的左端加入一个非负松弛变 量,把原“≤”不等式变为等式;另一种是“≥”形式的不等式, 则可在“≥”不等号的左端减去一个非负剩余变量,把“≥”不 等式变为等式。 (3) 若存在取值无约束的决策变量量 Xk ,可令Xk = Xk′ − Xk ′′,其中Xk′ ,Xk′′ ≥ 0。 (4) 若存在bl <0 的约束条件,则在约束条件的两边同乘−1。 以上讨论说明,任何形式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都可 以化为标准型
这时的目标函数值 Zmin= 50× 90+150× 70+50× 80+200× 75= 34 000(t· km)。 由以上可见:伏格尔法同最小元素法除在确定供求关系的原则上不同外,其余步 骤相同。伏格尔法给出的初始解比最小元素法给出的初始解更接近最优解。在上 例中用伏格尔法求出的初始解即为该运输问题的最优解。
这表示先将乙煤矿的生产量供应给B城市。因为150<250,说明乙煤矿 的产量除供应B 城市外,还有250−150=100 吨的剩余。即因此令x22=1 50,划去第二列,并将乙煤矿的存余量修改为100(如阴影部分),见下
表。
33/10
第二步,在余下的 4 个格子中选择最小运距75 对应的x23
作为第二个基变量,由于min(200,100)=100,因此令x23= 100,划去第二行。调整C城市的需求得
34/10
第三步,在余下的 2 个格子中再选择最小运距90 对应的
x11 作为第三个基变量,min(100,200)=100,所以令x11=1 00,A 城市的全部需求满足,甲煤矿中尚有存余量,划去 表中第一列,并修改甲煤矿存余量得下表。
35/10
第四步,现在只剩下1 个格子,是运距100 所对应的决策变量x13,甲煤矿的
18/10
如果在以上数学模型中增加一个约束条件: −2x1 + x2 ≥4,、则该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为空集, 即无可行解,也不存在最优解。
19/10
通过上述图解法我们看到,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有四种情况: 唯一最优解、无穷多最优解、无界解和无可行解。
a) 当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为非空时,它是有界或无界凸 多边形。 1.若线性规划问题存在最优解,它一定可以在可行域的某 个顶点得到; 2.若在两个顶点同时得到最优解,则它们的连线上任意一 点都是最优解,即有无穷多最优解; b) 若可行域无界,则无最优解。
이 문서는 나눔글꼴로 작성되었습니다. 설치하 기
参考答案:
化为标准型: 目标函数:Max 20x1 +30 x2 约束条件:s.t. 3 x1 + 7 x2 + x3 = 240 2 x1 + 4x2 + x4 = 150 4 x1 + 3 x2 + x5 = 250 x1,x2,x3,x4,x5≥ 0
距。
31/10
作业表:
32/10
初始方案的确定方法有很多,一般希望的方法是既简单、又尽可能地接 近最优解。这里介绍:1. 最小元素法。 基本思想是就近供应,即从单位运价表或运距表中的最小元素开始确定 供销关系,然后次小,一直到给出初始基可行解为止。下面以上例进行 讨论。
第一步,在表中先选择最小运距(cij)65 所对应的x22作为第一个基变量,
27/10
运输问题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 找出初始基可行解。在(m× n)产销平衡 表上的m+n−1 个格中填入一定的数值。 (2) 求各非基变量(表上空格对应的变量)的 检验数,判别是否达到最优解。如果是,则 停止计算;否则转到下一步。 (3) 确定换入变量和换出变量,找出新的基 可行解。 (4) 重复(2)、(3)步骤直到得到最优解为止。
运输问题模型及其特点
运输问题实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网络最优化模型,其主 要任务是为物资调运和车辆调度选择最经济的运输路线。 有些问题如m台车床加工n种零件问题、工厂的合理布局问 题等,虽然不属于运输问题,但经过适当的变化也可以使 用运输问题的模型求得最优解。
24/10
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运输问题的一般提法为:某种物资有 m 个产地Ai ,供 应量分别是ai (i=1,2,…,m),有n个销地Bj ,销售量分别为 bj (j=1, 2,…,n)。现在需要把这种物资从各个产地运到各个 销地,假设产量总量等于销量总量(产销平衡问题)
20/10
作业题1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单位利润分别为20元和30元。每生产一 件甲产品需劳动力3个,原材料2千克,设备4小时;每生产一件乙产品 需劳动力7个,原材料4千克,设备3小时。企业现有劳动力240个,原 材料150千克,设备可用时间为250小时。问如何安排生产计划,才能 使所获总利润最大?写出线性规划模型;化成标准形式;用图解法进行 求解。
余存量100恰好满足C 城市需求缺口100,令x13=100。至此,需求全部满足, 且供需平衡,故得到初始调运方案,见下表,即x11=100,x13=100,x22=150, x23=100,变量个数恰为m+n−1=2+3−1=4 个。
这时的目标函数值 Zmin=90× 100+100× 100+65× 150+75× 100=36250(t· km)
이 문서는 나눔글꼴로 작성되었습니다. 설치하 기
图解法:
阴影部分为可行域, 虚线为目标函数线。 由图可知最优解为约 束2和约束3的交点, 解得坐标为(55,1 0),故最优生产计 划为生产甲产品55 件,乙产品10件,最 大利润为 20× 55+30× 10 =1400元。
이 문서는 나눔글꼴로 작성되었습니다. 설치하 기
6/10
根据实际问题添加非负约束。 线性规划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一般形式为:
其中,式(1-1)称为目标函数;式(1-2)、式(1-3)统称为约束条件; 而式(1-3)称为非负约束。
7/10
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型: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有各种不同的形式。目标函数有求max的, 有求min 的;约束条件可以是“≤”形式的不等式,也可以是“≥”形式 的不等式,还可以是等式;决策变量一般是非负约束,但也允许在 (−∞,∞)范围内取值,即无约束。为了便于讨论和求解,需要将线 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写成一个统一格式,称为线性规划问题的标 准型。其统一格式规定如下。
13/10
【例 1.1】某工厂在计划期内要安排生产Ⅰ、Ⅱ两种产品,已知生产单 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数及A、B 两种原材料的消耗量,见表1-1。该工 厂每生产一件产品Ⅰ可获利润2元,每生产一件产品Ⅱ可获利润3元, 问应如何安排生产计划使该工厂获得的利润最大?
14/10
解:在以 x1,x2为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中,非负条件x1,x2≥0 是指 解值在第一象限,每个约束条件都代表一个半平面,如约束条件x1 + 2 x2 ≤8是代表从直线 x1 + 2x2 = 8为边界的左下方的半平面,则它满足 所有约束条件和非负条件的可行解集合即可行域,如下图所示的阴 影部分。
可以证明,用最小元素法确定的 m+n−1 个基变量对应的系数列向量是线性独
立的。
36/10
2.伏格尔法
最小元素法的缺点是:为了节省一处的费用,有时造成在其他处要多花几倍的运 费(运距)。 伏格尔法的基本思想是:一产地的产品不能按最小运费(运距)就近供应,就考虑 次小运费(运距),这就有一个差额。差额越大,说明不按最小运费(运距)调运时, 运费(运距)增加越多。因而对差额最大处,就应当采用最小运费(运距)调运。 基于此,伏格尔法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作业表中分别计算出各行和各列的最小运距和次小运距的差额,填入 表的最右列和最下列,见下表:
即从Ai 到Bj 的单位物资的运价为cij ,问应如何组织调运, 25/10 才能使总运费最省?
例如,设 xij 为从产地Ai 运往销地B j的物资数量( i=1, 2,…, m;j=1, 2,…, n),则该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26/10
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
表上作业法是单纯形法在求解运输问题时的一种简化方法, 其实质仍是单纯形法。求解的基本思想是:先设法给出一 个初始方案,然后根据确定的判别准则对初始方案进行检 查、调整、改进,直至求出最优方案,具体过程如下图所 示:
28/10
例:甲、乙两个煤矿供应A、B、C三个城市用煤,各煤矿 产量及各城市需煤量、各煤矿到各城市的运输距离见下表, 求使总运输量最少的调运方案。
29/10
30/10
初始方案的确定:初始方案就是初始基本可行解。将运输问题的
有关信息表和决策变量——调运量结合在一起,构成“作业表”。
其中 xij 是决策变量,表示待确定的从第i 个产地到第j 个 销地的调运量; c ij表示第i 个产地到第j 个销地的运价或运
37/10
第二步,从行或列差额中选出最大者,选择它所在行或列中的最小元素。表中第 三列是最大差额所在列,列中的最小元素为75,可确定乙煤矿的产量应优先供应 C 城市的需要,因此x23=200,同时将第三列划去,得下表。
38/10
第三步,对表中未划去的元素再分别计算出各行、各列的最小运费和次小运费的 差额,并填入该表的最右列和最下行。重复第一、二步,直到给出初始解为止。 用此方法得初始解见下表。
15/10
再分析目标函数Z = 2x1 + 3x2,令Z = c,随着c 的取值不同,可得到平面上一族 平行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点具有相同的目标函数值,即称“等值线”,当c 值由 小变大时,直线 2x1 + 3x2 = c沿其法线方向向右上方移动。当移动到Q2点时, 使Z 值在可行域上实现最大化(如下图所示),这就得到了例1.1的最优解Q2(4,2), Z=14。这说明该厂的最优生产计划方案是:生产Ⅰ产品4件,生产Ⅱ产品2 件, 可得最大利润14 元,该线性规划问题有唯一最优解。
16/10
若将目标函数变为max Z = 2x1 + 4x2 ,则表示目标函数的等值线与约束 条件x1 + 2x2 ≤8的边界线x1 + 2x2 = 8平行。当Z值由小变大时,与线段Q 2Q3重合,如图1.3所示,线段Q2Q3上任意一点都使Z取得相同的最大值, 即这个线性规划问题有无穷多最优解。
17/10
运筹学第一次作业指导
储宜旭
이 문서는 나눔글꼴로 작성되었습니다. 설치하 기
运筹学
2/10
3/10
4/10
5/10
实际问题线性规划模型的基本步骤: (1) 确定决策变量。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决策变量选取 得当,不仅会使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建得容易,而且 求解比较方便。 (2) 找出所有限制条件,并用决策变量的线性等式或不 等式来表示,从而得到约束条件。一般可用表格形式 列出所有的限制数据,然后根据所列出的数据写出相 应的约束条件,以避免遗漏或重复所规定的限制要求。 (3) 把实际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用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 来表示,得到目标函数,并确定是求最大值还是最小 值。
10/10
11/10
12/10
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为了给后面的线性问题的基本理论提供较直观的几何说明, 先介绍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我们把满足约束条件和非负条件的一组解叫做可行解,所有 可行解组成的集合称为可行域。 图解法的一般步骤如下。 (1)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 根据线性规划问题的约束条件和非负条件画出可行域。 (3) 作出目标函数等值线Z = c(c 为常数),然后根据目标函 数平移等值线至可行域边界,这时目标函数与可行域的交点 即最优解。
(1) 目标函数取最大化。 (2) 所有约束条件用等式来表示。 (3) 所有决策变量取非负值。 (4) 每一约束条件的右端常数(资源限量)为非负值。
Hale Waihona Puke 8/109/10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都可以变换为标准型,具体步骤如下:
(1) 目标函数为最小化即min Z = CX 时。变换为求目标函 数最大化,令Z′ = −Z ,则max Z′ = −CX 。 (2) 约束方程为不等式时。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形 式的不等式,则可在“≤”不等号的左端加入一个非负松弛变 量,把原“≤”不等式变为等式;另一种是“≥”形式的不等式, 则可在“≥”不等号的左端减去一个非负剩余变量,把“≥”不 等式变为等式。 (3) 若存在取值无约束的决策变量量 Xk ,可令Xk = Xk′ − Xk ′′,其中Xk′ ,Xk′′ ≥ 0。 (4) 若存在bl <0 的约束条件,则在约束条件的两边同乘−1。 以上讨论说明,任何形式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都可 以化为标准型
这时的目标函数值 Zmin= 50× 90+150× 70+50× 80+200× 75= 34 000(t· km)。 由以上可见:伏格尔法同最小元素法除在确定供求关系的原则上不同外,其余步 骤相同。伏格尔法给出的初始解比最小元素法给出的初始解更接近最优解。在上 例中用伏格尔法求出的初始解即为该运输问题的最优解。
这表示先将乙煤矿的生产量供应给B城市。因为150<250,说明乙煤矿 的产量除供应B 城市外,还有250−150=100 吨的剩余。即因此令x22=1 50,划去第二列,并将乙煤矿的存余量修改为100(如阴影部分),见下
表。
33/10
第二步,在余下的 4 个格子中选择最小运距75 对应的x23
作为第二个基变量,由于min(200,100)=100,因此令x23= 100,划去第二行。调整C城市的需求得
34/10
第三步,在余下的 2 个格子中再选择最小运距90 对应的
x11 作为第三个基变量,min(100,200)=100,所以令x11=1 00,A 城市的全部需求满足,甲煤矿中尚有存余量,划去 表中第一列,并修改甲煤矿存余量得下表。
35/10
第四步,现在只剩下1 个格子,是运距100 所对应的决策变量x13,甲煤矿的
18/10
如果在以上数学模型中增加一个约束条件: −2x1 + x2 ≥4,、则该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为空集, 即无可行解,也不存在最优解。
19/10
通过上述图解法我们看到,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有四种情况: 唯一最优解、无穷多最优解、无界解和无可行解。
a) 当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为非空时,它是有界或无界凸 多边形。 1.若线性规划问题存在最优解,它一定可以在可行域的某 个顶点得到; 2.若在两个顶点同时得到最优解,则它们的连线上任意一 点都是最优解,即有无穷多最优解; b) 若可行域无界,则无最优解。
이 문서는 나눔글꼴로 작성되었습니다. 설치하 기
参考答案:
化为标准型: 目标函数:Max 20x1 +30 x2 约束条件:s.t. 3 x1 + 7 x2 + x3 = 240 2 x1 + 4x2 + x4 = 150 4 x1 + 3 x2 + x5 = 250 x1,x2,x3,x4,x5≥ 0
距。
31/10
作业表:
32/10
初始方案的确定方法有很多,一般希望的方法是既简单、又尽可能地接 近最优解。这里介绍:1. 最小元素法。 基本思想是就近供应,即从单位运价表或运距表中的最小元素开始确定 供销关系,然后次小,一直到给出初始基可行解为止。下面以上例进行 讨论。
第一步,在表中先选择最小运距(cij)65 所对应的x22作为第一个基变量,
27/10
运输问题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 找出初始基可行解。在(m× n)产销平衡 表上的m+n−1 个格中填入一定的数值。 (2) 求各非基变量(表上空格对应的变量)的 检验数,判别是否达到最优解。如果是,则 停止计算;否则转到下一步。 (3) 确定换入变量和换出变量,找出新的基 可行解。 (4) 重复(2)、(3)步骤直到得到最优解为止。
运输问题模型及其特点
运输问题实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网络最优化模型,其主 要任务是为物资调运和车辆调度选择最经济的运输路线。 有些问题如m台车床加工n种零件问题、工厂的合理布局问 题等,虽然不属于运输问题,但经过适当的变化也可以使 用运输问题的模型求得最优解。
24/10
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运输问题的一般提法为:某种物资有 m 个产地Ai ,供 应量分别是ai (i=1,2,…,m),有n个销地Bj ,销售量分别为 bj (j=1, 2,…,n)。现在需要把这种物资从各个产地运到各个 销地,假设产量总量等于销量总量(产销平衡问题)
20/10
作业题1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单位利润分别为20元和30元。每生产一 件甲产品需劳动力3个,原材料2千克,设备4小时;每生产一件乙产品 需劳动力7个,原材料4千克,设备3小时。企业现有劳动力240个,原 材料150千克,设备可用时间为250小时。问如何安排生产计划,才能 使所获总利润最大?写出线性规划模型;化成标准形式;用图解法进行 求解。
余存量100恰好满足C 城市需求缺口100,令x13=100。至此,需求全部满足, 且供需平衡,故得到初始调运方案,见下表,即x11=100,x13=100,x22=150, x23=100,变量个数恰为m+n−1=2+3−1=4 个。
这时的目标函数值 Zmin=90× 100+100× 100+65× 150+75× 100=36250(t· km)
이 문서는 나눔글꼴로 작성되었습니다. 설치하 기
图解法:
阴影部分为可行域, 虚线为目标函数线。 由图可知最优解为约 束2和约束3的交点, 解得坐标为(55,1 0),故最优生产计 划为生产甲产品55 件,乙产品10件,最 大利润为 20× 55+30× 10 =1400元。
이 문서는 나눔글꼴로 작성되었습니다. 설치하 기
6/10
根据实际问题添加非负约束。 线性规划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一般形式为:
其中,式(1-1)称为目标函数;式(1-2)、式(1-3)统称为约束条件; 而式(1-3)称为非负约束。
7/10
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型: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有各种不同的形式。目标函数有求max的, 有求min 的;约束条件可以是“≤”形式的不等式,也可以是“≥”形式 的不等式,还可以是等式;决策变量一般是非负约束,但也允许在 (−∞,∞)范围内取值,即无约束。为了便于讨论和求解,需要将线 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写成一个统一格式,称为线性规划问题的标 准型。其统一格式规定如下。
13/10
【例 1.1】某工厂在计划期内要安排生产Ⅰ、Ⅱ两种产品,已知生产单 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数及A、B 两种原材料的消耗量,见表1-1。该工 厂每生产一件产品Ⅰ可获利润2元,每生产一件产品Ⅱ可获利润3元, 问应如何安排生产计划使该工厂获得的利润最大?
14/10
解:在以 x1,x2为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中,非负条件x1,x2≥0 是指 解值在第一象限,每个约束条件都代表一个半平面,如约束条件x1 + 2 x2 ≤8是代表从直线 x1 + 2x2 = 8为边界的左下方的半平面,则它满足 所有约束条件和非负条件的可行解集合即可行域,如下图所示的阴 影部分。
可以证明,用最小元素法确定的 m+n−1 个基变量对应的系数列向量是线性独
立的。
36/10
2.伏格尔法
最小元素法的缺点是:为了节省一处的费用,有时造成在其他处要多花几倍的运 费(运距)。 伏格尔法的基本思想是:一产地的产品不能按最小运费(运距)就近供应,就考虑 次小运费(运距),这就有一个差额。差额越大,说明不按最小运费(运距)调运时, 运费(运距)增加越多。因而对差额最大处,就应当采用最小运费(运距)调运。 基于此,伏格尔法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作业表中分别计算出各行和各列的最小运距和次小运距的差额,填入 表的最右列和最下列,见下表:
即从Ai 到Bj 的单位物资的运价为cij ,问应如何组织调运, 25/10 才能使总运费最省?
例如,设 xij 为从产地Ai 运往销地B j的物资数量( i=1, 2,…, m;j=1, 2,…, n),则该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26/10
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
表上作业法是单纯形法在求解运输问题时的一种简化方法, 其实质仍是单纯形法。求解的基本思想是:先设法给出一 个初始方案,然后根据确定的判别准则对初始方案进行检 查、调整、改进,直至求出最优方案,具体过程如下图所 示:
28/10
例:甲、乙两个煤矿供应A、B、C三个城市用煤,各煤矿 产量及各城市需煤量、各煤矿到各城市的运输距离见下表, 求使总运输量最少的调运方案。
29/10
30/10
初始方案的确定:初始方案就是初始基本可行解。将运输问题的
有关信息表和决策变量——调运量结合在一起,构成“作业表”。
其中 xij 是决策变量,表示待确定的从第i 个产地到第j 个 销地的调运量; c ij表示第i 个产地到第j 个销地的运价或运
37/10
第二步,从行或列差额中选出最大者,选择它所在行或列中的最小元素。表中第 三列是最大差额所在列,列中的最小元素为75,可确定乙煤矿的产量应优先供应 C 城市的需要,因此x23=200,同时将第三列划去,得下表。
38/10
第三步,对表中未划去的元素再分别计算出各行、各列的最小运费和次小运费的 差额,并填入该表的最右列和最下行。重复第一、二步,直到给出初始解为止。 用此方法得初始解见下表。
15/10
再分析目标函数Z = 2x1 + 3x2,令Z = c,随着c 的取值不同,可得到平面上一族 平行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点具有相同的目标函数值,即称“等值线”,当c 值由 小变大时,直线 2x1 + 3x2 = c沿其法线方向向右上方移动。当移动到Q2点时, 使Z 值在可行域上实现最大化(如下图所示),这就得到了例1.1的最优解Q2(4,2), Z=14。这说明该厂的最优生产计划方案是:生产Ⅰ产品4件,生产Ⅱ产品2 件, 可得最大利润14 元,该线性规划问题有唯一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