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 副本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精选5篇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

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掌握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

这是下一步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

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操作,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

三、教法与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

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与探究为主,教师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任何新知识都是以原有知识体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来为新课做好铺垫。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学具手势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优秀6篇)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优秀6篇)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优秀6篇)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篇一教学要求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底面积。

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投影显示)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习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三、课堂实践1.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做第35页的。

“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把这根木料竖起来实际上就是什么?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习七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课堂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五、课后实践做练习七的第10、11、12题。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在操作中,感知出长方体的体积大小与它的长、宽、高等有关,长方体的体积。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借助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及课件的动态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体积公式的运用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比较大小,复习引入1、比一比。

出示书包、文具盒。

问:谁大?谁小?其实刚才我们在比他们的什么?体积指的是什么?2、说出下列图形的体积是多大?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有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的)小结: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只要知道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互动合作。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计算体积的方法。

2.难点: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并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2.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书写方式,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并与学生共同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3.计算体积的方法(15分钟):(1)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长×宽×高,通过示例给学生讲解公式的运用方法。

(2)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边长×边长×边长,通过示例给学生讲解公式的运用方法。

4.计算实际问题(30分钟):(1)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学校图书馆的书架是长方体,向学生提问:如果学校图书馆的书架长是5米,宽是2米,高是2.5米,求图书馆书架的体积。

(2)让学生自行思考和计算,鼓励学生利用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5.练习巩固(20分钟):(1)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在练习中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6.小结(5分钟):简要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和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例、实践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是设计了一些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7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7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7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

学生在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三维图形,是一个飞跃。

本单元基本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和性质,学会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常用单位。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知道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

学情分析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从学习平面图形扩展到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的一次飞跃。

课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体积和体积的单位,对物体的体积有一个模糊的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利用交互式多媒体课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组合、绘制和制作物体和模型来丰富对身体的感知,从而培养其初步的空间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1.体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与长、宽、高关系的探索过程,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隶属关系,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简单体积计算,并解决简单问题。

4.体验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展示课件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说出它们的体积是多少。

2、如果较大的物体用1立方厘米来测量呢?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吗?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实验探究(1)每五人一组做实验并记录:取12块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积木,任意拼摆长方体,然后把数字记录在表格里面。

(2)通过课件演示,根据学生的记录表格,验证操作。

小组讨论:填表发现了什么?2.总结(1)研究数字间关系分组讨论(2)概括体积公式。

由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V=a×b×h=abh(3)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推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6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6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6篇[教材简析]这局部教材是学生已经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的意义,初步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在探究中通过分析、比拟、归纳,把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始终棱柱体积的通用公式。

练一练和练习六第48题,先直观看图计算,再比拟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与前面所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不同和联系,在比拟中稳固上述公式的推理过程,然后在练习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样由浅入深,既稳固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的体积公式,又使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还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探究并把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的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经受比拟、争论、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究并把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体积计算有关的一些简洁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存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阅历,增加空间观念,进展数学思索。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书学得的自信念。

[教学过程]一、观看直观图形,熟悉并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底面积(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谈话:同学们,我们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外表积。

请同学们在小组中找出这两个图形的底面分别是哪两个面?依据学生的答复,教师在图中涂色呈现出底面。

提问:这两个图形的底面积是哪两个面的面积?依据学生的答复,教师板书底面积定义。

再提问: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依据学生的答复,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底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板书计算公式。

[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上,在学生理解和把握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外表积根底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探究底面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表达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制造过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探究并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4块,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1块。

学习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什么是体积?2. 2.教师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

问: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你是怎样知道的?(因为这个长方体由4个1厘米3的正方体拼成)如果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呢?(5立方厘米)谈话引入: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学习新课(一)长方体的体积【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1”】1.拼摆长方体: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教师提问: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体积相等)不同点?(数据不同)为什么形状不同而体积相等呢?(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12个1立方厘米)教师引导:请观察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了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师生共同归纳:表示长的数,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长外,还表示出一排摆了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同样的道理,表示宽的数还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还表示有几层。

3.【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2”】第一组:请同学们摆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

一排摆出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三排→摆两层第二组:同上要求摆出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

一排摆出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3排→摆2层第三组:想象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说出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若干个、课件、表格。

教法学法: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雨凡的妈妈要过生日了,她看上了两个蛋糕,想请大家帮她看看选哪一个。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2.计量物体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体积的知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一种计算体积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师:是的,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含有几个体积单位,那么它的体积就是多少,我们再一起来复习一下这种方法。

(出示正方体教具)这是一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如果用4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师:你是怎么算的?二、探索新知1.探索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师:说得真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要计算电冰箱、电视包装箱等比较大的物体时,这种方法显然就行不通了,那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我们知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它的长、宽、高有关。

那么它们的体积是否与它的长宽高有关呢?如果有关又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想不想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课件出示记录表。

2.动手实践操作。

课件出示记录表。

(课本29页)(1)提出小组合作要求。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你们手中的 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派代表汇报。

3.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正确应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理论讲解(10分钟):-首先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它们分别由几个长方形和几个正方形组成,并给出示例。

-然后引入体积的概念,解释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的三维空间大小的量度。

-根据定义引导学生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即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度。

3.计算训练(20分钟):-针对长方体,通过提供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针对正方体,通过提供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公式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在计算训练中,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帮助并进行讨论。

4.拓展应用(15分钟):-继续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提供更复杂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其边长和高度之间的关系。

5.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计算体积的公式,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注和应用相关知识。

四、课堂巩固(10分钟):以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进行小测验,查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并设计一道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六、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和理论讲解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通过具体问题的训练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帮助他们掌握了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长⽅体和正⽅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位杰出的⽼师,有必要进⾏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长⽅体和正⽅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长⽅体和正⽅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长⽅体和正⽅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标: 知识技能⽬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体、正⽅体体积的计算⽅法,能正确计算长⽅体、正⽅体的体积。

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动⼿操作能⼒,进⼀步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法策略⽬标: 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形成发现、创新的过程。

从⽽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能⼒⽬标: 培养学⽣动⼿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

情感⽬标: 激发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合作。

三、教学重点: 使学⽣理解长⽅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掌握长⽅体体积的计算⽅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长⽅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唤起⽣活经验和旧知 课件出⽰: 1、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具书,必须要常备⾝边的,淘⽓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本经常带在书包⾥⽐较⽅便呢?为什么?(⼩本的字典。

体积⼩) 2、在我们⽣活中经常会遇到⽐较物体体积⼤⼩的情况,请你观察下⾯的这⼏组物体,你能发现物体体积的⼤⼩可能与物体的什么有关系?(与物体的长、宽、⾼都有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体的体积. [意图:导⼊新课⽤学⽣熟悉的⼯具书,引⼊新课,体会物体的体积有⼤有⼩,课件出⽰体积⼤⼩不同的字典,直观形象的看出体积有⼤有⼩。

] ⼆、唤起旧知提出猜想 1、看⼀看下⾯的长⽅体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 体积是4⽴⽅厘⽶。

为什么?因为他它含有4个1⽴⽅厘⽶的体积单位。

我们已经知道,长⽅体的体积就是指长⽅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数。

(完整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完整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执教人张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教学难点:能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若干个,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设疑导入1、提问:什么是体积?我们学过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出示用一些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的两个大的长方体模型,这两个长方体模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你是怎样知道的?)3、谈话引入: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老师想知道教室的体积大约是多少?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自主探索学生动手操作:用几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怎么摆?(1)说一说,怎样计算长方体中所含的小正方体数?三、合作交流1、用12个棱长1厘米的立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看看摆出的长、宽、2、总结发现,得出结论教师提问: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体积相等)不同点?(长、宽、高不同、形状不同)为什么图形形状不同而体积相等呢?(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12个1立方厘米)思考:请观察这些从实际操作中得出的数据,结合拼摆成的图形,看一看这些数据与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学生总结,教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教师: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公式可以写成板书:V= a×b×h=abh3、合作探索正方体体积你能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你能总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吗?学生总结: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师:如果用V表示体积,用a表示棱长则v=a×a×a=a.a.a=a3 a3读作的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四、巩固应用1、填表(见课件)2、巧判断(1)7.07.07.07.03⨯⨯=()(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1553=立方厘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3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3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Volume 2 mathematics cuboid and cube volu me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3篇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2、篇章2: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3、篇章3: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篇章1: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3.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课件,若干个1立方厘米小正方块学具准备: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6块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复习引入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来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请同学们用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2、昨天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利用这些知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相信同学们能运用手中的学具,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快乐合作,获得新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2. 掌握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幻灯片、数学实物模型、课件、图片等;学生: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册和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呈现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图片,请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

2.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并总结出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相等的。

3. 提问:请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子。

二、讲解(10分钟)1. 呈现长度、宽度、高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通过幻灯片或教材,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3. 让学生注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长方体的任意两面都是矩形,正方体的任意两面都是正方形。

三、讨论(1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以及幻灯片,运用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不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尺寸,引导学生讨论特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尺寸,通过学生的讨论形成体积的概念。

2. 教师提问: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请学生一起思考。

3.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边长³。

四、练习(25分钟)1. 学生打开练习册,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能力。

2. 教师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拓展(1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与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们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将解题思路和答案呈现给全班。

3.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讲评(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和重点,强调学生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要发挥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体积概念,认识了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生活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体现生活数学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通过学生自己尝试体验,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参与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体积概念,认识了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生活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体现生活数学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通过学生自己尝试体验,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参与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请看大屏幕。这是老师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不规则模型,你能说说每个模型的体积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个模型的体积是多少呢?小正方体太多,数起来很麻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体积变没变?为什么?
你这主意不错,那老师就把它转化成规则的模型,现在请你说说它的体积是多少?。
你怎么数得这么快?
你们觉得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请你猜测一下,长方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请选择。
你是怎么知道的?
到底和哪些数量有关,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一个例子能说明为题吗?现在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出示课件)
请从8、12、24三个数据中任选一组,利用手中的学具摆出不同的形体。小组合作来推导出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小组长要分好工,有人记录,有人拼摆,有人汇报。
运用公式独立计算
运用公式独立计算
学生估算
出示:请你选择长方体和正方体谁的体积大?
1、长方体大
2、正方体大
3、一样大
出示:说说下面每个模型的体积是多少?
用很多块小正方体拼成的不规则模型。
用24块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
请你猜测一下,长方体的体积跟哪些数量有关?
1、长、宽
2、长、高
3、长、宽、高
出示:记录表
P45练习七(第5~7题)
说说自己的想法
数出来的
可以把它转化成规则的模型再去数。
因为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没变,所以体积没变。
数小正方体的块数。
先数每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最后数有这样的几层,然后用每排的个数乘排数再乘层数就是含有小正方体的个数,也就是它的体积。

学生动手拼摆,边拼边记录,观察找规律。
(1)用8个小正方体拼的形体有:
演示由24个小正方体拼摆长方体的过程。
出示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出示字母公式V=abh
出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出示:
V=a×a×a=a3
出示:
1、一个长方体茶叶筒,长9厘米,宽7厘米,高10厘米。它的体积是()。
⑴630平方厘米
⑵630立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个a相乘。
现在我们做一些练习,来检查大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点击课件)
注意体积的单位是立方。
注意6的立方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刚才我们做的题都是最基本的,现在来点难题,怕不怕?老师相信你们能行。
(出示课件)
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有一本新华字典,请你估计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
今天,我们又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xxxxxxx小学
某某某
(电话)
附件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授课人
学校名称
xxxxxx小学
教学对象
五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因为是农村学生,大多数学生基础太差,少数学生学习成绩良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0~43页的例题1和例题2,第45页练习七(第5~7题)。
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二、为推导公式作铺垫。
三、探究新知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有利于熟记公式。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反复说思路,加深理解,让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
给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帮助理解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估计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是()
⑴大于300立方厘米
⑵小于300立方厘米
六、教学评价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生准备:1cm3小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盒
教师准备:用1cm3小正方体拼摆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盒
教学资源:小正方体、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一、引出新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推导出长方体体积公式
推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
四、巩固练习
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育学生做题时要认真
四、拓展提高
训练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算能力。
五、小结
六、作业
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有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你能说说谁的体积大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知道大多少,小多少吗?
到底谁的体积大,大多少,通过观察很难分辨,只有通过计算才能知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推导、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提出问题的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展示数据和图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形体不一样,但它们的体积是一样的。
无论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的体积都等于长乘宽乘高。
每排的个数是几,长就是几,有几排宽就是几,有几层高就是几。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就是长方体的体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
读公式
V=abh
读正方体体积公式
独立选择判断
3个6相乘
(巡视指导)
分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还有哪个组也选的这个数据,有没有别的形体?
你们组怎么摆出这么多形体呀?
他们组能够进行有序地思考,真会学习。
观察算式和图形谁还有什么新发现?
为什么长乘宽乘高就是它的体积了?
说得真好,你不仅有一双慧眼,还有一个灵活的大脑。
刚才同学们操作的形体太小,老师做了一个大点的,
让我们再清楚地来看看长方体体积的推导过程。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分探究、发现——归纳、概括——初步运用三个步骤进行,其中“探究、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具体的拼摆过程,逐步领悟长方体长、宽、高的厘米数和每排摆1立方厘米小方块的个数、摆的排数、层数之间的联系,进而归纳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一般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和获得合作交流的体验,并在具体的操作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出示课件)
由此可以得出(生说师板书公式。)
点击课件,齐读公式
如果用字母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公式可以写成:V=abh。(板书)
刚才我们说的都是长方体,那正方体的体积呢?
点击课件
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棱长×棱长
如果用字母a表示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可以写成:V=a×a×a=a3
1×1×8=8
1×2×4=8
2×2×2=8
(2)用12个小正方体拼的长方体有:
1×1×12=12
1×2×6=12
1×3×4=12
2×2×3=12
(3)用2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有:
1×1×24=24
1×2×12=24
1×3×8=24
1×4×6=24
2×2×6=24
2×3×4=24
先考虑每排摆一个的有几种摆法,在考虑每排白两个的,以此类推。
教学重点: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着“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阵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的思想,我结合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情特点,设计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创造性的采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
⑴63=18立方分米
⑵62=36立方分米
⑶63=216立方分米
3、一根长方体钢材,长4米,宽1米,高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4、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箱,棱长是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