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航空发展史
![中国航空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18de893383c4bb4cf7ecd174.png)
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 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 (1997年至今
1998年至今,实施新一轮的管理体 制改革,重点是政企彻底分开,政资彻 底分开,民航总局与所属企业彻底"脱 钩",使企业真正走上市场,成为市场 主体.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进行 重大的行业结构调整,组建航空运输集 团;机场实行属地化管理,以充分调动 和发挥地方建设民航的积极性.目前, 这一阶段的改革正在实施当中.
在世界上的排名由第 37位上升到第17位 位上升到第17 37位上升到第17位,年 平均增长率为22 22%. 平均增长率为22%.
第二阶段(1987 1997) 第二阶段(1987—1997) (1987
到1997年民航运输的总周 1997年民航运输的总周 转量达到86亿吨公里, 10年 86亿吨公里 转量达到86亿吨公里,比10年 前增长了4 前增长了4.3倍,年均增长率 16%以上, 在16%以上,在国际上的排位 进一步上升到第10 10位 进一步上升到第10位,成为了 世界上的航空大国. 世界上的航空大国.
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英勇抵抗日军入侵. 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英勇抵抗日军入侵. 29军士兵英勇抵抗日军入侵
抗战期间民航成为中国和当时支持 中国抗战国家之间的主要联系通道. 中国抗战国家之间的主要联系通道.
1939年成立的中苏航空公间外辟厂重庆-莫斯科的航线, 1939年成立的中苏航空公间外辟厂重庆-莫斯科的航线, 年成立的中苏航空公间外辟厂重庆 的航线 为苏联支援中国抗日提供的人员,物资开辟厂通道. 为苏联支援中国抗日提供的人员,物资开辟厂通道.
我国的民航 事业在正确的方 针指引下, 针指引下,一定 会在21 21世纪中腾 会在21世纪中腾 20年内实 飞,在20年内实 现由民航大国转 变为民航强国的 宏伟目标. 宏伟目标.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史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2bf56a6cb84ae45c3b358ce3.png)
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 初创时期(1949—1957年)2.1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2.2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3.2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3.3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民航发展史汇总
![民航发展史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05ef7502b160b4e767fcf1a.png)
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民航发展史
![民航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f06a3567a98271fe910ef975.png)
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中国民航发展的四个阶段重要记事
![中国民航发展的四个阶段重要记事](https://img.taocdn.com/s3/m/e354606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1f.png)
中国民航发展的四个阶段重要记事中国民航发展的四个阶段重要记事:1. 建国初期(1949年-1978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民航的起步阶段。
- 1950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航空公司——中国民航公司,开始国内航线的运营。
- 1955年,中国与苏联签订合作协议,引进飞机技术和维修设备。
- 1960年,中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立了国内航线网络。
2.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2000年):-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民航业也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机遇。
- 1980年,中国民航总局成立,加强对民航业的管理和监督。
- 1983年,中国民航进入国际航线时代,开始开通国际航线。
- 1988年,中国开通了第一条直航美国的航线,拉开了中国民航国际化发展的序幕。
3.加入世贸组织后(2001年-2013年):-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民航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开放和竞争。
- 2003年,中国民航总局取消了大部分国内航线的政府干预定价,推动市场化改革。
- 2004年,中国民航开展了多个大型航空项目,包括研制和生产国产波音737飞机等。
- 2012年,中国民航年运输量首次超过4亿人次,成为全球第二大民航市场。
4. 航空业转型时期(2014年至今):- 2014年,中国民航局发布了《航空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航空业转型和发展的方向。
- 2016年,中国民航局发布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支线飞机ARJ21商业运营证书,现实了中国在航空制造领域的突破。
- 2017年,中国民航局将上海浦东和北京大兴两个机场打造成全球航空枢纽,提升了中国民航国际竞争力。
- 2020年,中国民航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复苏,并成为全球首个恢复国内航班量至疫情前水平的国家。
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6529901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9.png)
中国民航发展史中国民航发展史一、古代中国的民航发展1、起源:早在汉武帝时期,中国就发明了火药,盛行使用“火药雷”,使得航空这一技术得到发展。
2、发展过程:自清朝开始,扬子江上的民用船只逐渐增多,使航行熟练化,早期主要运输都是运粮物资。
此外,清朝兴建了京杭大运河,大大提高了水路航运效率。
1910年,辛亥革命建立政府,正是迎来了现代民航的开端,当时配备有喷气式机和涡轮机的货机也起飞在中国的天空。
二、现代民航的发展1、民航的发展:1912年3月,中国在上海设立了第一家民航公司,中飞航空公司,开始尝试民用飞机服务;1925年,中国和日本合作在北京设立了中日宕国航空公司,从北京开始往返日本的航空运营,是中国现代民航发展的开始。
2、先进技术研发:1958年,中国研发出白鹰-3型旅行机,得以在国内及亚洲地区创办国内民航公司,直达上海、台北、檀香山等;1966年,研制出国产最先进的客机歼-7型。
3、航交捷运发展:1978年,中国开始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民航发展,这促进了中国民航的发展,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一大航空市场。
1994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内航空好多航空公司增加,国际航班从上海和北京飞往纽约、东京、伦敦等热门城市;2005年,中国与海外航空公司开展了更大规模的合作,从而使中国加入世界大量航空。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航发展1、走向世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中国民航正以一种新的方式穿越国家和地域,走向世界,连接山、海、陆、桥,形成了国际民用航空的网络,让世界越来越接近。
2、航空市场拓宽:新的航空市场也让Air China、Hainan Airlines等中国航空公司可以进入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从而使中国航空公司可以跨越新大陆,把中国航空市场扩大到欧洲、美洲、亚太等国家。
3、新技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发起之初,中国会重点把握科技创新,推动中国的民航发展。
比如UAV无人机等,不仅可用于监控航空交通,还可以用于航空安全管理、空中搜索和灾害救援等航空服务,同时也将大力发展民航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助力中国民航的发展。
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5282f3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6.png)
中国民航发展史中国民航是自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航空公司。
最初中国民航其实是客运航空公司。
中国民航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01第一阶段中国民航成立时(1949年)并没有买任何飞机,而是两个人“偷”来的,当时的中国民航只有30架飞机,运输周转只有157万公里,年客运量也少的可怜。
当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刚刚建国。
图:1950年8月1日,潘国定驾驶的康维尔飞机执行天津-广州航线,成为新中国民航最早开辟的国内航线,史称“八一开航”。
02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78年到1987年。
在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带领下,以中国民航的名义直接经营航空运输。
1980年,中国民航的规模也有所扩大,但干线客机只有17架。
可以说,当时中国民航的客运能力主要在支线,通航之类的线路。
图:1980年,中国民航购买引进美国波音747SP宽体机,这是中国民航首次使用宽体客机。
03第三阶段1987年到2002年。
1987年,中国政府要对航空公司进行改革,中国要对世界民航开始竞争。
1988年,中国民航正式宣布“解体”,分为六个航空公司,也就是六大航,分别为中国国际航空、中国南方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西南航空、中国西北航空,以及中国北方航空,成立了六大骨干航空公司。
中国国际航空成为了中国民航的“接班人”。
从国旗,到三字代码,都是中国民航的。
中国民航将大部分最大的飞机都分给了国航,国航也就此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可以载旗的航空公司。
图:一架载旗的国航客机六大航的的总部分别是分布在北京首都机场(PEK)的国航总部,上海虹桥机场(SHA)的东方航空总部,广州白云机场(CAN)的南航总部,成都双流机场(CTU)的西南航空总部(现已启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西南分公司之名”),西安西关机场(SIA,现已迁到咸阳,缩写XIY)的中国西北航空总部(现已启用“中国东方航空公司西北分公司”之名)和沈阳桃仙机场(SHE)的中国北方航空总部(现已变为南航的分公司(南北是个什么奇怪组合)。
中国航空历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历史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b6fb28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9.png)
中国航空历史的发展历程一、中国民航的起步阶段(1949年-1978年)1949年建国后,中国民航逐渐开始起步。
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非常薄弱,只有一些老旧的飞机和基础设施。
为了发展民航事业,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引进苏联的飞机技术和设备,并在国内组建了中国民航局。
在这个阶段,民航发展主要以国内航线为主,为国内经济建设和人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二、中国民航的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2000年)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民航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航空技术和设备,提高了飞机的性能和安全性。
同时,民航市场逐渐开放,航空公司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1980年代,中国民航迅速发展起来,国内航线和国际航线都得到了大幅扩展。
此时,中国民航已经能够运营大型喷气式飞机,如波音747和空客A320。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中国航空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三、中国民航的现代化建设(2000年至今)2000年以后,中国民航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了对民航业的支持和管理。
航空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航线网络也不断扩展。
同时,中国开始制造自己的大型客机,如C919和ARJ21。
这些举措使中国民航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中国航空公司也开始与国际知名航空公司合作,提供更多的航线选择和服务。
四、中国民航的未来发展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民航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2021年中国民航业总周转量达到1亿吨公里,到2049年中国民航业总周转量达到1千亿吨公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民航需要进一步提高航空技术水平,加大对航空产业的投入,培养更多的航空人才。
同时,中国民航还需要加强与国际航空业的合作,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民对航空出行的需求。
总结起来,中国航空历史的发展可以概括为起步阶段、改革开放时期和现代化建设阶段。
中国民航从最初的薄弱起步,逐步发展壮大,到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市场之一。
(完整word版)民航发展史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民航发展史汇总,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db1425780eb6294dc886c22.png)
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民航发展史
![民航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9091c0569dc5022abea00ad.png)
民航发展史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 (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史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eb307dec27284b73f24250af.png)
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 初创时期(1949—1957年)2.1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2.2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3.2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3.3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民航发展史汇总
![民航发展史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a4065a983d049649b665878.png)
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a7f7d85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1.png)
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发展史始于20世纪初。
20世纪初,中国民航发展步入正轨,开始着手推进
国内民航事业,是中国民航发展的关键时期。
1948年,前苏联提供的第一架苏联制造的米格-15飞机,在北京停靠,开始中国民航跨越式发展。
1953年,中国创建了第一个民航集团公司,即国家民航总局,领导全国民航事业的发展。
1955年,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九大民航市场的国家。
很自豪的是,1956 年初,一架
国产战斗机飞机破英里6300英里的最高高度,创造了中国民航发展史上的传奇。
1964年,中国民航实现了垂直运营,航空公司成立,中国人乘坐华夏航空第一次实现外国旅行。
1970年代,中国民航发展持续而快,航空工业的可靠性和维护能力得到提高,中国也引进了一些进口飞机,增加飞行时间。
1986年,中国开始研制波音737飞机。
1997年,中国开始建造中国国产的客机,并于2005年投入使用。
此外,中国也大力
发展直升机业务,从商用到军用,从单发发动机到双发发动机。
2011年,中国还把未来航空游戏技术及空中服务技术纳入民航予以支持和发展。
2016年起,中国政府意识到民航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重新组建民航总局。
改革出台的新政将巩固了民航的市场结构,推进了航空市场运行水平和安全水平的提高,
促进了航空客货运输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并推动中国民航融入全球航空市场。
中国民航发展至今,从无人机飞行到宇宙飞行,从国外旅行到极地探险,中国民航发
展不断壮大,已发展成全球最发达的民用航空业。
未来,中国民航会将全球化、智能化、
多样化发展相结合,构筑一体化的全球民航系统。
民航发展史汇总
![民航发展史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f08dd5c58fafab069dc024d.png)
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中国航空发展史
![中国航空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5344f0b5852458fb760b568e.png)
• 飞虎队
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是第十四航空队又称“飞虎队”的创始人。1937年应宋美 龄之邀来华担任笕桥空军军官学校飞行教官,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纳德积极 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并且亲自驾机投入战斗。日本政府得知此情况,向 美国政府施压,要求所有美国飞行员离开中国。迫于外交压力,陈纳德的活
第十七页,共27页。
• 陈纳德将军
陈纳德领导的飞虎 队和第十四航空队, 在中国与日军英勇 奋战,共摧毁了
2600架日机,击沉 和击伤了220万吨以
上的日军商船和海 军舰只,击毙了
66700名以上的日 军。他的机队与日 机战斗的损失比, 达到了1:80的神
奇境地。
第十八页,共27页。
• 飞虎队
抗战期间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 虎队部分队员在战机前合影。
在世界上的排名由第 37位上升到第17位,年平 均增长率为22%。
第二十三页,共27页。
第二阶段(1987—1997)
到1997年民航运输的总周转 量达到86亿吨公里,比10年前增 长了4.3倍,年均增长率在16% 以上,在国际上的排位进一步 上升到第10位,成为了世界上的
航空大国。
第二十四页,共27页。
1929年(民国18年) 5月政府成立沪蓉航空
线管理处,从7月8日起,使用美国史汀生型单 翼客机,开航沪蓉航线的上海——南京航段开
航之初,不载旅客,先运邮件,不寄包裹。从8月
26日起,才开始载运旅客,当时购票者极为踊 跃。至9月7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往返 飞行上海——南京之间34次,载运旅客47人次。
美军运输机载物资飞 越喜马拉雅山。
第十九页,共27页。
二、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
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1ed8689ba1aa8114431d9bb.png)
1903 年12月17日在北卡罗兰娜州的Kitty Hawk 首次实现动力驱动、可操纵、重于空气的飞行。
开辟了航空的新纪元!
莱特兄弟 (The Wright brothers )
1919年法国开辟第一条空中定期航线 (巴黎——布鲁塞尔)
中国航空之父
1909年9月21日,旅美华侨冯如驾驶着自制的飞机 ──冯如一号,在奥克兰市上空翱翔了八百多公尺,安 全着陆,揭开了中国航空史的第一页。
民航监管机构改革 总局下属7个地区管理局(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 北、新疆) 26个省级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
(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大连、吉林、黑龙江、江苏、浙 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青岛、河南、湖北、湖南、 海南、广西、深圳、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
机场实行属地管理 首都机场、西藏自治区内的民用机场继续由民航总局管理
中国第一架A380
新舟60
1993年首飞, 2000年6月中国民航适航部门批准新舟60飞机型号合格证
新舟60型客机虽然引进了相当大量的西方航空技术,但是并未取得欧盟和美 国的飞行认证许可,因此主要客户以第三世界国家为主。
ARJ21
1949年11月9日起义,12架飞机飞回祖国大陆 两航起义归来的大批技术业务人员,成为新中国民航 事业建设中一支主要技术业务骨干力量。 1958年2月27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划归交通部领导。 1962年,民航局由交通部属改为国务院直属局。 1978年,航空旅客运输量仅为23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3亿吨公里。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 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 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最大平飞速度 675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 7300米 最大航程 6500千米 起飞重量 64000千克 发动机 4×3169千瓦 载客84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第一架A380
新舟60
1993年首飞, 2000年6月中国民航适航部门批准新舟60飞机型号合格证
新舟60型客机虽然引进了相当大量的西方航空技术,但是并未取得欧盟和美 国的飞行认证许可,因此主要客户以第三世界国家为主。
ARJ21
世界航空发展史
1903 年12月17日在北卡罗兰娜州的Kitty Hawk 首次实现动力驱动、可操纵、重于空气的飞行。
莱特兄弟
纪元!
(The Wright brothers )
开辟了航空的新
1919年法国开辟第一条空中定期航线 (巴黎——布鲁塞尔)
中国航空之父
1909年9月21日,旅美华侨冯如驾驶着自制的 飞机──冯如一号,在奥克兰市上空翱翔了八百多公 尺,安全着陆,揭开了中国航空史的第一页。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 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 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最大平飞速度 675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 7300米 最大航程 6500千米 起飞重量 64000千克 发动机 4×3169千瓦 载客84人
2.稳步时期(1978~1987)
1980年,军民分开。民航脱离军队建制, 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
1931年2月,德国成立以中德合资经营的欧亚航空公司(简称欧亚)
1943年3月欧亚航空公司改组为中央航空公司(简称央航) 德国生产的容克斯 W33、W34、JU52 美国生产的C46、C47等型螺旋桨飞机
容克斯 W33
起飞重量:3.2吨 最大飞行速度:225千米/小时, 最大航程1600千米,可乘载旅客4人; B.M.W公司HORNET星型气冷活塞发动机 功率:550马力
波音—747SP型宽体客机 标志飞机使用已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4.迅猛发展时期(2ຫໍສະໝຸດ 02~) 2002年,民航业再次进行重组,组建6大集团公司(中国航 空集团公司、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 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 进出口集团公司),与民航总局脱钩,交由中央管理。
1949年11月9日起义,12架飞机飞回祖国大陆 两航起义归来的大批技术业务人员,成为新中国民航 事业建设中一支主要技术业务骨干力量。 1958年2月27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划归交通部领导。 1962年,民航局由交通部属改为国务院直属局。 1978年,航空旅客运输量仅为23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3亿吨公里。
民航局下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后迁至西安)、沈阳 6个地区管理局。
1980年全民航只有140架运输飞机, 且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或40 年代生产制造的苏式伊尔14、里二型飞机, 载客量仅20多人或40人,载客量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飞机只有 17架;机场只有79个
伊尔14
翼展 31.7米 最大平飞速度 418千米/小时 机长 22.31米 实用升限 7300米 机高 7.79米 最大航程 1500千米 起飞重量 17250千克 动力装置 2台ASH-82T发动机 发动机 2×1850马力 载客32人
民航监管机构改革 总局下属7个地区管理局(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 西北、新疆) 26个省级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
(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大连、吉林、黑龙江、江苏、浙 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青岛、河南、湖北、湖南、 海南、广西、深圳、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
机场实行属地管理 首都机场、西藏自治区内的民用机场继续由民航总局管理
三叉戟 波音-707
伊尔-62 安-24
3.重组扩张时期(1987~2002)
•1987年,政企分开。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 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 空公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中国西北航空公司、 中 国北方航空公司) •在原有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了民航华北、华东、中 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六个地区管理局。 •1993年,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属 国务院直属机构,机构规格由副部级调整为正部级 •2002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65亿吨公里、旅 客运输量8594万人、货邮运输量202万吨
C46
最大起飞全重25.4吨 商务载重3.64吨 巡航速度301千米/小时,航程1883千米 美国普惠公司R—2800—51型,双排汽缸、星型气冷活塞式发动机二台, 每台功率2000马力。
3. 新中国时期
1.初创时期( 1949~1978 )
1949年11月2日,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 1949年11月9日,“两航起义”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史
1.1903-1929:中国民航早期发展
北洋政府: 航空事宜处 航空事务处
×
最大起飞总重:6.3吨
6
续航能力:8小时 发动机型号:罗-罗“鹰”VII
汉德利·佩季商用飞机
× 40
维梅型双发客旅机
× 60
爱弗罗504K教练机
筹办航空事宜处规划5条航线: 京粤线:北京-广州 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蜀线:北京-成都 京哈线:北京-哈尔滨 京库线:北京-库伦
第一条民用航空航线——京沪线京津段开航
1920年开通我国的第一条航线:北京一天津航线
2 中国航空发展史 .1929-194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用航空
1930年8月1日,中美合资经营的中国航空公司(简称中航)成立
上海—南京—洛阳—西安—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航线 第一条途经陕西(西安)的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