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诗歌部分课前提示以及出处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诗词出处考察题总结

大学语文诗词出处考察题总结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写湘君与湘夫人相约,望穿秋水却不得见湘夫人之倩影,只看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萧瑟凄凉的秋景,与湘君内心炽热的相思爱意之情形成鲜明的比照,衬托出湘君内心的不安宁,寥寥数字就营造出情景交融的境界。

2、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罗庸?满江红·西南联大校歌?前一句即“多难兴邦〞,一个民族遭遇重大的灾难,会使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呈现出一派走向繁荣兴隆的迹象,后一句与当时八年抗战的艰辛卓绝相照应,写要振奋精神控制情绪,向先哲学习为民族复兴奉献力量。

3、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这两句既为写景句,也为抒情句。

写唐玄宗的哀伤,可以有两种解读:①唐玄宗看到“春风桃李花开日〞,就像看到“秋雨梧桐叶落时〞一样;②唐玄宗从春至秋都很哀伤。

4、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王维?终南山?中峰宏伟高大,成了分野之界,阴天和晴天千岩万壑的景象变化多样,写尽终南山雄阔苍莽之势。

5、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假设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姜夔?长亭怨慢?长亭边的柳树看到人们送别惜别的场景太多太多,幸好树是无情之物,倘假设它有一丝情感的话,肯定不会如此葱绿一片,怕早就因离别之景而感伤得枯萎凋零了、这里借柳来反衬人的别离伤痛。

6、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北方的马依恋着北方的风,南方的鸟将巢筑在朝南的枝头,说禽兽尚且不忘故土,暗示物尚有情,更何况人呢!7、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平芜的尽头是春山,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以递进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哀离伤别、怀人盼归的内心情绪。

8、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树下夹杂着细雨,一直下到黄昏,点点滴滴的落到地上,寓情于景,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惆怅之情。

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写秋山夜景,月光柔和的从松间洒下,清泉静静在石上流淌,运用声色动静的比照,衬托出山野的清逸与幽深,也从不同的层面上丰富了欣赏者的感受。

第一单元第1课《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1课《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教学设计
学生聆听
让学生在与当今社会的比较中想象祖先们生活状况与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想象。
二、新课学习
(35分钟)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情感基调。(5分钟)
1.内容明确:诗歌写丈夫行役在外,归家无期,妻子在家劳作,思念牵挂丈夫。
2.情感基调:深沉哀怨但健康明亮
学生由朗读,互相讨论明确内容和情感基调。
第二层和第一章的语意相同。
第三层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饥受渴。
学生听教师提供的配乐朗读。
把握诗歌思路
㈢自由朗读,体会欣赏诗歌的写法(25分钟)
1.《诗经》的内容分类
明确:《诗经》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祭祀诗、宴饮诗、家事诗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他如表现时班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诗篇,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形象画卷。
⑶《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光辉起点。由于它产生的年代古老,只能大致论定其中最早的作品创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创作于东周的春秋中叶,全部作品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的五百多年中。
2.内容层次
第一章:思念久役未归的丈夫
其中又分为三层:
第一层直抒胸臆。感慨役期之长,亟盼丈夫归来。
《颂》是宗庙祭祀乐歌,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2.《诗经》的表现手法
明确:赋、比、兴
这是古人从《诗经》中的优秀作品中总结出来的三种表现手法,是《诗三百》对我国诗歌艺术宝库的最杰出贡献之一,形成了我国诗歌的民族特点。
⑴赋

自考《大学语文》诗歌单元复习要点

自考《大学语文》诗歌单元复习要点

自考《大学语文》诗歌单元复习要点1、《蒹葭》学习要点(1)本诗是《诗经·秦风》中一篇意境优美、情愿深长的恋歌,属于民歌。

(2)诗分三章,每章首两句借景起兴。

蒹葭茂密,霜露高洁,烘托出痴情者挚热的追求和纯洁的感情。

三、四句点明主题:深切思念,隔河企望,追寻“伊人”。

后四句描述追寻的两种境况:逆流追寻,茫茫秋水,纵横间隔,山高水复,“道阻且长”;顺流追寻,痴情恍惚,若有若无,幻象迷离,“宛在水中央”。

两者的结果都是可望难即,“伊人”不可得。

全诗流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著追求以及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

(3)意境朦胧、含蕴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这是一曲怀念情人的恋歌,“伊人”指意中人。

但诗中“伊人”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想,具有多种象征意义。

于是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指隐居的贤者。

如果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那么这首诗就涵容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这样,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惆怅,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等心灵的失落,也都可能从《蒹葭》的意境中得到回应。

(4)本诗采用的重章叠句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有层层递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蒹葭苍苍”到“凄凄”、“采采”,意思都是青仓一片,十分茂密,但声情却愈转愈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为霜”到“未晞”、“未已”,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追求时间的漫长与追求者的执著;“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体现了空间的转移,暗示了追求对象的飘忽难觅。

虽然只是换了几个字,但其间微妙的变化和幽深的意蕴却十分耐人寻味。

诗中“伊人”飘忽不定,幻象丛生;主人公顺流追寻,痴情恍惚,若有若无,幻象迷离,“宛在水中央”。

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想。

这就是本诗的朦胧美。

2、《湘夫人》学习要点(1)本诗是先秦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祭祀水神乐歌改编而成的抒情诗(爱情诗)。

2024年大学语文秋水教案(精选8篇)

2024年大学语文秋水教案(精选8篇)

2024年大学语文秋水教案(精选8篇)大学语文秋水教案篇一[导言]:选自《庄子》的《秋水》是一篇寓言故事。

故事虽短小,情节也简单,但是主人公河伯的形象丰满动人,惟妙惟肖。

此外,全文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值得好好体会感悟。

在这个环节之前,我引导学生串讲了课文,学习了需要掌握的几个词语,练习运用了“望洋兴叹”和“见笑大方”这两个成语,分析了故事中何伯的人物形象,学生对课文十分熟悉,这就为下面的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蕴含其中的哲理,获取生活的智慧,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一切显得那么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以下是引导学生感悟本文哲理启示的一段课堂实录。

[生]我谈一下整篇课文给我的启示。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人所能学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而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自己懂得了很多,是非常渊博的,而应当时时刻刻做到谦虚。

[生]一个人如果自以为比别人都伟大,那是很可怕的,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生] 任何时候不能太骄傲,自我感觉不能太良好,狂妄自大只能让内行嘲笑。

[师]这几个同学都从文章整体得到了一定的启示,非常好,再有没有别的见解?[生]我觉得文章想告诉我们的就是戒骄戒躁。

[师]还有吗?[生]我读了第一句话有点想法。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这说明黄河水以前并没有这么壮观,许多河流的注入才壮大了它的声势,学习就像黄河一样,需要积累,才能积少成多。

[师]非常好!*同学非常善于挖掘语言深层的意义。

谁再说说?[生]何伯看见自己壮观就夜郎自大,看到海洋广阔才发现自己的渺小,所以我觉得人在生活中要经常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要能正确看待自己,给自己正确地定位,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

[师]太好了!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生]人不但要和别人比较发现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还要善于自我反思,善于反思的人善于进步,《劝学》里面说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大学语文诗经三首教案

大学语文诗经三首教案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学习《诗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教案针对《诗经》中的三首诗歌进行教学,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使学生掌握诗歌的意境、形象和艺术特色。

一、教学目标1. 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诗经》中的三首诗歌《关雎》、《蒹葭》、《式微》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形象,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经》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关雎》: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表现了爱情的美好和曲折。

2. 《蒹葭》:这首诗歌通过描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的倾慕之情和苦苦追寻的过程。

3. 《式微》:这首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形势的动荡和衰微,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意境、形象和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诗经》的魅力。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时代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三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形象。

3.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 分析讲解:教师对三首诗歌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朗读欣赏: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经》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经》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抄写三首诗歌,加强记忆。

2. 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写一篇心得体会。

自考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提示考点精解(三)诗词曲赋类课文

自考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提示考点精解(三)诗词曲赋类课文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考点精解(三)诗词曲赋《氓》《诗经》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本篇选自《诗经·卫风》。

《氓》,从按表现方法分类的诗歌体裁说,是一首叙事诗;从其表现的内容说,则是一首“弃妇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赋”“比”“兴”为《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

2.主要内容这首诗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写了春秋时郑、卫等地的风俗和妇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不幸遭遇。

诗歌以女主人公自我独自的方式,叙述了她与“氓”从恋爱到结婚、到受虐待、被遗弃的全过程,有力地谴责了“氓”背信弃义的丑恶行为,表达了她的悔、她的恨和她的决绝。

3.性格特征女主人公在婚前,作为少女,她纯真、痴情、善良,对爱情执著专一;婚后,作为妻子,她辛苦操持、任劳任怨;被弃后,作为弃妇,她刚强果决,自尊自重。

4.比兴手法诗中多用比兴,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是托物发端,又是以物喻情。

前者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和初婚的幸福,后者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和婚姻的逐渐破裂。

如“于嗟鸠今,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喻女子的愁思无尽而男子的心思不可捉摸。

比兴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诗歌更生动形象,而且对渲染气氛、烘托主题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国殇》屈原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本篇是楚辞体诗歌,选自《楚辞·九歌》。

作者屈原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爱国诗人。

《九歌》是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共ll首。

2.国殇的含义《国殇》是其中一首追悼为国捐躯将士的挽歌,也是一首咏唱将士们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颂歌。

古代称未成年而死或在外死去的人为“殇”。

本诗用于祭奠为国捐躯的战士,因名“国殇”。

本诗是祭奠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的一首挽歌。

作者饱含深情,描写了楚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搏杀的场景,颂扬了他们刚毅勇武、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精神,体现出对死难将士的深沉哀悼和由衷崇敬。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写作一、参考结构:第一段、入手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二、入手方式1 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 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 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辞手法等。

4 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三、内容分析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层层探析、推导主题。

抓住核心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关注名句,结合部分修辞手法如:比喻(《虞美人》)、夸张(《蜀道难》)、象征、用典(《水龙吟》)、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天净沙》、拟人、名词结构句、数目字、排比、对偶、叠字、映衬、借代、等修辞手法;并结合体裁特点:1格律诗:颔、颈联错落有致;2绝句:前叙事后刹那抒情(五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

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七绝多山水诗送别诗,刹那的感觉、无穷的余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表现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3词曲:层层铺叙(赋)、多用口语;4现代诗:客观对应物、双层结构、哲理表达、抽象意象与具象意象结合。

四、主旨思想例举1多义(合理、高远,具有超越性,如企慕象征说)2隐逸情怀天人合一3寄情山水消解忧愁4爱国情怀壮志难酬5国家动荡身世之慨6洞察历史哲人之思五、艺术手法例举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饮酒》《山坡羊》《前赤壁赋》《天净沙》)2对比衬托递进(《关山月》《虞美人》《临江仙》《乡愁》)3回环往复(《蒹葭》《再别康桥》《乡愁》)4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意境)5神韵(生气不灭、回味无穷;生动形象、象征寄托)6宏大气势与细节描写结合《登高》《关山月》7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8形声色结合(《山居秋暝》《登高》)9动静相衬(《山居秋暝》)六、诗歌鉴赏层次角度语言层世界作品意象层作者读者意蕴层诗歌鉴赏例举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天大《大学语文》学习笔记三

天大《大学语文》学习笔记三

主题:《大学语文》学习笔记内容:《大学语文》学习笔记三——唐宋诗第三章唐宋诗学习要求:1、掌握唐诗之盛及分期。

2、掌握唐诗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家。

3、掌握宋诗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家。

一、唐宋诗概述(一)唐诗之盛、分期和主要流派从社会方面来看,国家的高度统一,经济的繁荣发达,学术思想的自由和学术空气的活跃,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最高统治者的提倡和奖励,文化艺术的南北交融以及对外的开放,推动了诗歌的繁荣。

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和最丰富的素材。

1、唐代诗歌繁荣的具体表现唐诗堪称有唐一代的文学,盛况空前,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作家作品多;据《全唐诗》及其补编、辑佚所录,约有2000多位诗人和五万余首诗。

二是题材内容广泛;诸如社会政事、民生疾苦、山水田园、边塞征役、男女爱情等等。

三是形式体裁完备;不但传统的古体诗应有尽有,而且创造了近体诗,五七言绝句、五七言律诗、五七言排律的组诗等,诸体皆备。

四是风格流派众多。

从初唐的沈宋、初唐四杰,盛唐的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到中唐的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新乐府诗派、韦柳,晚唐的温李、批判现实诗派,等等。

五是艺术手法丰富多彩。

2、唐诗的分期和主要流派(1)初唐两大创作群一是宫廷诗人二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盛唐国势强盛,但又边事不断;投笔从戎,到边塞建功立业是当时文人的普遍时尚,加上边塞诗悠久的渊源,有众多作家从事边塞诗写作,促成了边塞诗的空前繁荣。

边塞诗派以高适和岑参为代表。

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等人。

(3)中唐新乐府诗派(即元白派)和韩孟诗派。

元稹和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以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

(4)晚唐诗歌的衰落晚唐前期,李商隐和杜牧(小李杜)为代表;之后,有批判现实派(以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为代表);隐逸派(以司空图、韩偓等为代表)。

(二)宋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里继汉、唐之后又一个长期统治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国,也是诗、词、文全面繁荣,成就斐然的时代。

大学语文诗歌教案

大学语文诗歌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登高》这首诗的背景、作者及主题。

2. 分析《登高》这首诗的意境、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重点:1. 理解《登高》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分析《登高》这首诗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登高》这首诗的内涵。

2. 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诗歌《登高》原文及作者简介。

2. 教学PPT或黑板。

3. 学生预习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杜甫及其生平,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介绍《登高》这首诗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诗歌朗读1. 教师示范朗读《登高》,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跟读,尝试自己朗读诗歌。

三、诗歌分析1.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讲解诗歌的押韵和节奏。

2.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修辞手法分析1. 介绍《登高》这首诗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分析修辞手法对诗歌意境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五、课堂讨论1. 让学生就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进行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登高》这首诗的特点。

二、诗歌背诵1. 教师带领学生背诵《登高》,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记忆。

2. 学生分组进行背诵,互相检查。

三、诗歌创作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提高诗歌创作能力。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登高》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2. 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了解更多杜甫的诗歌作品。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诗歌创作,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鉴赏诗歌需要理解其基本知识。

以下是一些大学语文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要点:
1. 诗的定义:诗是以语言为工具,通过音韵、节奏、意象和结构等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2. 诗歌的特点:诗歌具有紧凑性、节奏感强、意象丰富、语言艺术性强等特点,常采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3. 诗的韵律:诗歌中的韵律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和音调的组织方式,包括平仄、押韵和节奏等方面。

4. 诗的体裁:诗歌可以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律诗等不同的体裁,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要求。

5. 诗的意象:诗歌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意象可以是具体的形象,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6. 诗的结构:诗歌的结构包括诗句的排列方式和诗篇的组织结构,常见的结构包括对仗、短句和长句等。

7. 诗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和排比等,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8. 诗的主题:诗歌的主题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可以是爱情、自然、人生等各种主题,不同主题可以带来不同的诗歌体验。

以上是大学语文诗歌鉴赏的一些基本知识要点,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的美。

持续学习和实践,将深入探索诗歌的世界,提升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专)》诗词部分

《大学语文(专)》诗词部分

《⼤学语⽂(专)》诗词部分作者:韩旺⾠版权所有任何机构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学语⽂(专)》诗词部分《诗词学习要点》律诗:⼀⾸诗⼋句的为律诗;绝句:⼀⾸诗四句的为绝句。

《沁园春雪》《作家作品》⽑泽东中国共产党领袖《沁园春》词牌名。

《雪》标题。

《主旨》1935年,⼯农红军完成了⼆万五千⾥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命根据地。

1936年2⽉,⽑泽东⾯对北⽅雪景写下了这⾸词。

描绘北⽅雪景,评说历史上封建雄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江⼭的⽆⽐热爱,对今⽇⼈民能够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

《课⽂层次》前七句:总写雪景;上⽚咏雪中三句:描写动态-----⽐拟----暗⽰(借景抒情)后三句:描写⾊彩-----转折-------⽐喻----暗⽰前两句:过渡;下⽚写⼈事中七句:着眼历史;(直抒胸臆)后三句:转折----着眼今朝《学习要点与难点》1,掌握⽐喻句,⽐拟句,转折句。

⽐喻句:“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拟句:“⼭舞银蛇,原驰蜡象”暗⽰句:以上两句。

转折句:“须晴⽇”“俱往矣”。

(也是对⽐)2,掌握五个封建雄主: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迢迢牵⽜星》《作家作品》属于古诗⼗九⾸。

写成于东汉末年。

是中国⽂学史上⽂⼈五⾔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主旨》取材⽜郎织⼥的故事,描写织⼥编织布边思念⽜郎的情景,抒发世间⼥⼦离别相思之情。

前两句:1,全诗脉络中四句:着眼“思”;借事抒情:终⽇不成章借外在举⽌抒情:泣涕零如⾬。

后四句:着眼“望”借景抒情:河汉清且浅。

借外在举⽌抒情:脉脉不得语。

2,重点掌握全篇⽐兴⼿法。

字字落笔天上,句句情注⼈间。

3,掌握叠字的运⽤。

增强全诗的节奏感,⾳韵的协调。

《归园⽥居》《作家作品》陶渊明东晋⼈。

我国⽂学史上第⼀个⼤量写作⽥园诗的诗⼈。

本诗是⼀⾸五⾔古诗,⽥园诗。

《主旨》抒写了诗⼈崇尚⾃然的⼼志,表达了他归隐⽥园的喜悦。

也反映了官场的⿊暗,表现了作者不愿顺遂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课⽂层次》前⼋句:写诗⼈从出仕到归隐的经过。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程资源 阅读欣赏 诗歌 沁园春·叠嶂西驰(教案1)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程资源 阅读欣赏 诗歌 沁园春·叠嶂西驰(教案1)

《沁园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辛弃疾(二)能力目标1.能掌握词作中虚笔点睛、传神写意的景物描写技巧(三)素质目标二、教学时数2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词作中典故的运用(二)教学难点四、教学内容(一)作者小传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

生活在南宋中叶,正是宋金对峙、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中原人民抗金要求不断高涨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形势是:北方的女贞贵族一方面残酷地镇压剥削中原人民,一方面通过和、战两种策略,积极南侵;而江南的南宋统治集团在对待外族入侵的态度上分为主战、主和两派,辛弃疾是主战派人物之一。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第一,青年壮举靖康之变使中原沦陷,山河破碎,目睹中原人民遭受种族歧视与蹂躏,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手斧中原、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

我们今天很难想象,在他14岁和17岁时,两次到燕山查看北方地形,探听金军虚实,为军事起事作准备。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人民趁机奋起反抗,济南农民耿京聚众20多万,声势浩大,威震一时。

21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加入耿京军队,任掌书记,与耿京共同谋划军事;为使义军取得官军支持,力劝耿京与南宋朝廷取得联系。

第二年,耿京派辛弃疾等人赴建康面见宋高宗。

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获知义军中的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兵。

辛弃疾即率50骑兵济州(今山东巨野)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营,擒获张安国并绑在马上,将他押到建康斩首。

这一壮举充分表现出辛弃疾非凡的胆略和勇气,这一年,他23岁,南归朝廷。

大学语文诗歌、课文赏析

大学语文诗歌、课文赏析

《文选与应用‎文写作》期末考试时‎间:2014.1.6一、诗词部分复‎习(一)名词解释1、《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按照音乐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灵活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初步形成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民族传‎统,奠定了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2、“风骚”——“风”是指《诗经》,“骚”是指“楚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了具有楚文‎化特征的新‎体诗——楚辞,《离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运用这‎一形式创作‎的代表作,并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

3、风雅颂——《诗经》的三种分类‎。

风:各地的土风‎歌谣,地方音乐;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用于宗庙祭‎祀或重大典‎礼时的乐曲‎。

4、赋比兴——赋比兴指的‎是《诗经》中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

赋:即不加修饰‎,直接地铺陈‎叙述。

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借助其它事‎物作为开头‎,以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

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为后代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5、诗史——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歌集中‎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转衰‎的历史,把笔触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集中表现了‎自己忧过忧‎民的思想,感情内在深‎厚,风格沉郁顿‎挫,号称“诗史”。

他们以其现‎实主义的卓‎越成就,泽被后世,成为诗歌创‎作的光辉典‎范。

6、“双子星座”——在盛唐时期‎,出现了大量‎风格不同优‎秀诗人。

其中李白和‎杜甫先后崛‎起,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雄‎视千古的“双子星座”。

李白诗歌热‎情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个人理‎想与社会显‎示的尖锐矛‎盾,感情奔放激‎烈,风格豪放飘‎逸;杜甫诗歌集‎中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转‎衰的历史,把笔触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号称“诗史”,集中表现了‎自己忧过忧‎民的思想,感情内在深‎厚,风格沉郁顿‎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有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305篇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湘夫人》
屈原战国时楚人,先秦时期伟大的诗人。

留存作品《离骚》《天问》《九歌》等等。

《陌上桑》
汉乐府,本来是西汉设立的音乐官署。

其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谣予以配乐,也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饮时演秦使用。

以后就把这个官署内收集的可以唱的诗称为乐府诗。

《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诗,五言叙事诗。

汉乐府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

其中的五言诗,为汉代民间首创,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这一。

《饮酒》(其五)
陶渊明东晋诗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田园居》。

《饮酒》诗共二十首,本诗为第五首,写于其归隐之后不久,是五言诗,田园诗。

《行路难》(其一)
李白盛唐伟大诗人,字太白,号清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歌感情奔放,想象丰富奇特,形成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

《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盛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被称为“诗史”。

其风格“沉郁顿挫”。

长恨歌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代诗人。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与元稹发起“新乐府运动”。

早雁
杜牧唐代大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七绝最为人称道。

本诗为七言律诗。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五代南唐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

宋灭了南唐,李煜投降,被封为“违命侯”。

后被宋太宗所杀。

后人将其父李璟与他的词合编为《南唐二主词》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世称柳七,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婉约词派代表。

《八声甘州》是一首慢词。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贺铸北宋著名词人。

《鹧鸪天》属于词调名。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我国文学史上宋代著名女作家,女词人;北宋为金国所灭,她与丈夫避乱江南,丈夫去世,晚景凄凉。

作品集《漱玉词》。

《声声慢》是词调名。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号稼轩;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一派,以“苏辛”并称。

作品集《稼轩长短句》。

《摸鱼儿》是词调,是一首抒情词;
《一句话》
闻一多中国现代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新文学团体“新月社”的主要诗人;新格律诗的积极倡导。

主要代表作《红烛》《死水》。

提倡“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再别康桥》
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新月派”代表诗人。

其人生观是“爱,自由,美”。

《雨巷》
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雨巷》是他的代表作。

《祖国,我的亲爱的祖国》
舒婷当代著名女诗人。

《我愿是一条急流》
裴多菲匈牙利诗人,革命家。

发表过政治诗《给贵族老爷们》《民族之战》等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