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七习题课件新人教版7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新人教版

⑥犀利的目光

⑦眼睛里蕴藏(yùncáng)着丰

富的感情

⑧眼睛的威力巨大

⑨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
第十九页,共52页。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 击中要害,令你无法(wúfǎ)动弹,无法(wúfǎ)躲避。
比喻(bǐyù)、夸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犀利的目 光。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 jīngāng)刀切开了玻 璃。
第二十一页,共52页。
肖像描写(miáoxiě) 的技法
一、运用了大量(dàliàng)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比喻效果:形象鲜明,特征突出。 夸张效果:特征突出,印象深刻。
二、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人平庸丑陋的外表来反衬 其眼睛的神奇
第二十二页,共52页。
课文(kèwén)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 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然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 原来(yuánlái)粗鄙的外表是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 睛)的。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写他平庸甚 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眼睛的非同寻常,反 衬他灵魂的高贵。
第二十九页,共52页。
1.如何(rúhé)理解作者极力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鄙、丑 陋的一面?
第二十四页,共52页。
语言品析
1.如何理解“不是(bù shi)传播智慧的庙堂,而 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句话?
这句话中暗含的意思是托尔斯泰的脸庞(liǎn pánɡ)实际上是“传播智慧的庙堂”,只是表面上看 不出。这句话明贬实褒,刻意强调托尔斯泰相貌的 平庸,是为了突出他的智慧。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七古诗文阅读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七古诗文阅读新人教版

期末专题复习七[古诗文阅读]一、古诗词鉴赏(一)[16娄底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江上[明]孙蕡①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②阅岁华。

【注】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

②沧洲:滨水的地方。

5.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应如何理解?6.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7.词的上阕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8.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9.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专题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6张PPT)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专题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6张PPT)
(节选自《墨子·墨子后语》,有删改) 【注释】①擗(pǐ):同“敝”,困,疲劳。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3分) A. 多言有益乎/自以为大有所益 B. 日夜恒鸣/有时见日 C. 然而不听/其人舍然大喜 D. 多言何益/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2. 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今 观 晨 鸡/时 夜 而 鸣/天 下 振 动。
3. 根据你的理解,本文所倡导的治国之道是什么? (3分) ___治__国__之__道__:__爱__民__安__民__,__体__恤__百__姓__疾__苦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多言何益(8分) 子禽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 日夜恒鸣,口干舌擗①,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 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节选自丘迟《丘司空集》,有删改) 【注释】①故国之旗鼓:因为陈伯之原是梁的江州 刺史,后来投魏,这封信是丘迟劝他临阵归降而作。 ②畴日:昔日。③怆悢(liàng):悲伤。④规:打 算。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C )(3分) A. 见故国之旗鼓/见贤思齐焉 B. 感生平于畴日/百里奚举于市 C. 廉公之思赵将/学而不思则罔 D. 人之情也/介胄之士不拜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改) 【注释】①突:烟囱。②上行:上席。③乡(xiàng) 使:先前假使。乡同“向”,一向,先前;使,假使, 假如。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3分) A. 客有过主人者/鲁肃过寻阳 B. 傍有积薪/双兔傍地走 C.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使人称谢 D. 终亡火患/河曲智叟亡以应

八年语文上册周末作业(七)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语文上册周末作业(七)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2.古诗文名句填空。 一切景语皆是情语。看到庭中的奇树,诗人自然想到
“攀条折其荣,(1)__将__以__遗__所__思___”,以寄托思念;王绩站在 东皋野望,“树树皆秋色,(2)__山__山__唯__落__晖___”,流露出孤独 抑郁的心情;李白来到荆楚之地,写下“(3)_月__下__飞__天__镜____, 云生结海楼”,洋溢着远游的浪漫与喜悦。白居易在西湖边 欣赏着“几处早莺争暖树,(4)__谁__家__新__燕__啄__春__泥____”的春景, 赞叹西湖的秀美;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写道“鸢飞戾天 者,望峰息心;(5)__窥__谷__忘__反___,(6)_经__纶__世__务__者__”,寄寓了 诗人厌倦争名逐利、留恋自然山水的情怀。
胡先生的人品,比他的才学,更令人钦佩。 胡先生名满天下,但是他实在并不好名。有一年胡先生和 马君武、丁在君、罗努生作桂林之游,所至之处,辄为人包 围。胡先生说:“他们是来看猴子!”胡先生说他实在是为名 所累。 大凡真有才学的人,对于高官厚禄可以无动于衷,而对于 后起才俊则无不奖爱有加。梁任公先生如此,胡先生亦如此。
7.节选《回忆胡适先生》时,编辑删减了一些具体情节。请 根据选文内容合理推测:下列情节不会出现在原文的一项是
(D ) A.他热心于翻译事业,领导我们翻译莎士比亚等国际文学大 家的经典作品。 B.他在飞机上仔细地读“我”的译作,交谈时,指出翻译语 言要清楚明白。 C.他诚挚地邀请“我”去北大教书,对“我”的学术研究很 有指导意义。 D.对反对他“参加中美学术合作会议,从而获得国际声誉” 一事忿忿不平。
一个人在一生中有限的岁月里,能做的事究竟不多。真 富有创造性或革命性的大事,除了领导者本身才学经验之外
还有时代环境的影响,交相激荡,乃能触机而发,震烁古今。 少数人登高一呼,多数人闻风景从。胡先生领导白话文运动, 倡导思想自由,弘扬人权思想,均应作如是观。所以我们对于 一个曾居于领导地位的人不可期望过奢。胡先生常说“但开风 气不为师”。开风气的事,一生能做几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7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课件PPT初中优秀公开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7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课件PPT初中优秀公开课

时间顺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母亲经历的事情
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母亲的思想品质
聪明能干、勤劳俭朴、 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退佃、搬家和天灾 坚强不屈、爱憎分明、朴素的阶级意识
节衣缩食,供“我”读书 支持和慰勉“我”参加革命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骨气 深明大义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
热爱劳动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积极支持革命、期望革命成功


坚强不屈


教“我”与困难作斗争
教育影响
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
学完这篇回忆性散文,我们应该向朱德同志学习什么崇 高品质?
明确:爱母亲,并把这种爱扩大到爱广大劳 动人民,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思想品质。
拓展延伸
以《我的母亲》或《我的父亲》为 题,写一篇短文,用一个小事例来表 现母亲或父亲的一个特点。
2.作者回忆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事,为什 么尽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
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 些日常琐事;
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 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在选材方面的高明之处。
3.作者是怎样将众多的日常小事有条不紊地组织为 一个整体的?
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安排记 叙的内容。
正确释义
无可奈何: 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任劳任怨: 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宽厚仁慈: 待人宽容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 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节衣缩食: 省吃省穿,形容节俭。节、缩:节省。 不辍劳作: 不停地劳动(耕作)。 吃大户 : 旧时遇着荒年,饥民聚集在一起到地主富豪家去吃饭或
(1)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 有什么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十八首 复习课件(共67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十八首 复习课件(共67张ppt)

【大】沙漠的浩瀚无边
诗中有画——线条、层次、色彩美 【直】烽烟的挺拔坚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圆长】】落黄日河的的低壮,阔亲之切美温暖而又苍茫
【孤】作者被排挤后的失意之情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用典。①歌颂守边将士为国奋勇杀敌之功; ②暗示自己为国建功立业之心。【达观、
慷慨悲壮之情】
主旨:既反映边塞生活,又表达诗人因被排挤产生的孤寂、悲伤
点明地点、交代游踪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平静的睡眠,低垂的云幕 【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拟人——小鸟活动【莺莺燕燕】
颔联、颈联:动静结合
富有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生命的美好】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环境描写——富有色彩与活力 游山逛景的惬意,轻松闲适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对西湖美景的流连忘返
(融情于景——孤寂落寞)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反衬。以乐景(他人活动)写哀情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直抒胸臆、用典。无人分担烦闷之
情,抒发“隐逸”之志。
主旨:作者举目四望,无一亲朋好友,秋色之景令人怅惘,他人
之乐催人悲哀,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1.《野望》中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之情,后被壮阔的边塞风光感染后的慷慨悲壮之感。
1、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之景,被后人誉为“千
古壮观”的名句是“__大__漠__孤__烟_,直__,__长__河___落”日。圆。
2、王维《使至塞上》的“征__蓬__出___汉__塞__,,归__雁___入__胡__天__。_”两句,以
“飘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两鸟。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7. 回忆我的母亲 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7. 回忆我的母亲 第1课时课件
导入
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在《母亲》中说:“人 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 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冰 心在《母亲》中说:“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 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庇!”母亲,我们人生 中的第一位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 德同志的母亲,去认识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6. 宽厚:(待人)宽容厚道。 字音易错,注意声调。
字词知识速查
7. 仁慈:仁爱慈善。 8. 连夜:当天夜里(就做)。 9. 慰勉:安慰勉励。 注意读音,声母易错。 10. 不辍( chuò ):不停。辍,停。 11.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12. 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实自然,具有文献价值。
字词知识速查
读 读
字音、字形易错。 1. 溺( nì ):淹没在水里。
写 2. 佃( diàn )农: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

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3. 劳碌( lù ):事情多而辛苦。
4.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5. 周济( jì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字词知识速查

释 中
妯娌( zhóu li ):哥哥妻子和弟弟妻子的合称。





字词知识速查
多 音济 字
jǐ(人才济济) jì(周济)

辍(chuò)(辍学)
近 字
啜(chuò)(啜泣)
缀(zhuì) (点缀)
字词知识速查
近词
劳碌
忙碌
义 词 同 两个词都含有事情多的意思。

【精品】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

【精品】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

5.这样夸张的描写并未损害托尔斯泰在读 者心目中高大不凡的形象,这是为什么? 这样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1)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与 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2)反衬他灵魂的高贵,眼睛的精美绝 伦;“形”“神”兼备,相互衬托,留 下强烈深刻印象。
6.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托尔斯
泰的__眼__睛__。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 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 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 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 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 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 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 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 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 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 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托尔斯泰生活的庄园
托尔斯泰的书房
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 (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 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 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 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 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 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
1852年 托尔斯泰主要作品
发表自传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说) 1854—1855年
发表《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 1856年
发表《一个地主的早晨》(短篇小说) 1857年
发表《琉森》(短篇小说) 1852—1862年
发表《哥萨克》(中篇小说) 1863—1869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作业课件 专题复习7 文学文化常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作业课件 专题复习7 文学文化常识

7.(吉林长春期末改编)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 A.汪曾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昆明的雨》是他的一 篇经典小说。 B.茅以昇,桥梁专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C.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垂髫”“始龀”“加冠”“不惑”“耳顺” 五个词语在这里的顺序,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D.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世称“王右丞”。苏轼 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2.说明文一般分为___事__物____说明文和__事__理___说明文,教材第五单元所选课文都 属于事物说明文。说明文有三种说明顺序,即__时__间___顺序、__空__间_顺序和_逻__辑__顺序。 为了使说明对象更具体生动,说明文常常使用一些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_举__例__子__、__列__数__字__(据__)_、__打__比__方__、__作__比__较__[_引__用__(_引__资__料__)、__摹__状__貌__、__下__定__义__、__作__诠__释__、____ ___分__类__别__、__画__图__表__等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30分) 1.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他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 地理名著。 B.《答谢中书书》作者是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第二个“书”指的是“书 信”。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的文学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 D.《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李白是盛唐诗人,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 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七课背影 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七课背影 课件

请用一句话说说 你学过本课后的 感受?
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 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 。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 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 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 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有一句话,值得你铭记一生: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大的, 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心情 敌 背 点 的 以 《 。感 万 影 上 重 在 背 的语的。锤文影 闪千一父,坛》 电言瞬子重不, ,的化亲重朽一 照倾作情地?篇 彻诉了,敲正娓 千。永感击在娓 千背恒人在于道 万影,肺人它来 万,一腑的是的 颗恰个。心一文 赤似背在灵记字 子一影这共情, 之道力里鸣感何 ,
作者及背景
找出文中描写父亲买橘子的动作(至少五 个)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动作:走、探、穿、爬、攀、缩
作用: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表现 父亲的爱子之情。 仿照父亲买橘子的句子写一段话。(至少 用上五个动词)
父子深情
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 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整体感知
文中一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父亲几次背影?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思考
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中,作者着 重写而且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什 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 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训练七古诗文默写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训练七古诗文默写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舟吹取三山去 ! ⁠
一二三
24. 李清照《渔家傲》一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 一色图景,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 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是: 天接云涛连晓雾 , 星

河欲转千帆舞 。 ⁠
一二三
25. 晏殊《浣溪沙》中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 ⁠ 识燕归来 ”被赞“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整, 宛如天成”。

溅泪 , 恨别鸟惊心 ”(《春望》)移情于物,抒发忧 国思亲之情;曹操用“ 老骥伏枥 , 志在千

里 ; 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龟虽寿》)表明 老而弥坚、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
一二三
2. 春秋日月几番景,山石草木总关情。置身自然,陶弘景 用“ 高峰入云 , 清流见底 ”(《答谢中书书》)写 出了高山、流水相映之美;春水初生,白居易用“ 乱

日 ”;“ 虽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 ”形象地表 现了江水的迅疾;“ (则)素湍绿潭 , 回清倒影 ”

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春冬之水图;而“ 常有 ⁠
高猿长啸 , 属引凄异 , 空谷传响 , 哀转久 ⁠
绝 ”的描写则使人感到哀伤悲凉。
一二三
4. 《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山川之 ⁠ 美 , 古来共谈 。 ⁠

18. 杜甫在《春望》中写因战火不断,跟家人难通音信的两 句诗是: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一二三
19. 《春望》中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写出了国土沦陷、杂草 丛生、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的诗句是: 国破山河

在 , 城春草木深 。 ⁠
20. 《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将士严阵以待,无比威严,不可 侵犯(孤城被围,敌军兵临城下)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拓展延伸
朱德巧扮“伙夫”脱险记
1928年12月,朱德率领部队在资兴驻扎,敌人 闻讯来抓朱德。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朱德见逃 不脱敌人的包围,便走进状一元成才路 家祠堂的厨房,随手拉 了一条围裙系在腰上。敌人冲进来就问:“你们的
2.夹叙夹议,深化主题。
作者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地穿插了精当 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议论以记叙 为基础,阐述的是作者的切身感受,写得精当、有 力。例如,写十三个儿女只留下八个时,作者以议 论兼抒情的笔调说:“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 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深刻地揭示了作者体
会到的母亲极为痛苦的心理。又如在结尾作者议论 道:“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 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 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是在全文记叙母亲事 迹的基础上的总结性议论,不仅赞颂了母亲,而且 由赞颂母亲推广到赞颂劳动人民,使作者的感情得 以升华,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本文是朱德同志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 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原题是《母亲 的回忆》,刊载在1944年状元成才路4月5日延安《解放日 报》上。1983年中状元成才路 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 了《朱德选集》,改题目为《回忆我的母亲》。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6段中“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 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 味”一句写出了什么?
“看也不看”表明饭食质量差,形象 地写出了地主富人家对穷人家食物不屑一 顾的态度;“吃起来有滋味”表明母亲做 饭手艺之高,写出了一家人对母亲巧手调 制后的食物的喜欢。在这里运用对比手法, 突出了母亲的聪明能干,表达了作者对母 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作业课件 期末复习专题七 名著阅读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作业课件 期末复习专题七 名著阅读

(1)文段一中所说“年轻指挥员”指的是徐徐海海东 东,文段二中所说的“导 致蒋介石总司令被扣的惊人事件”指的是西西安安事 事变。 (2)如果你是斯诺的亲人,面对冒险去红区采变访的斯诺,你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示例:作为亲人,我会拍拍他的肩膀,并鼓励他:“我支持你去冒险!将 红色中国的真相展示给全世界是你的义务,也是我们家族的骄傲。”
(1)文段一中作者观察到的掘地蜂有怎样的特点? 掘地蜂是一种很老实的动物。每当它们的蜂巢内部遇到骚乱时,它们便 会乖乖地离开,转移到他处。它们的尖针不轻易使用,哪怕是在自己受 伤的情况下。只有当它们被人捉住的时候,迫不得已,才使用尖针。
(2)作者在文中写道:“为了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为了解答关于蜂螨的 谜团,即使是脸被蜇得认不出来了也值得。这就是所谓的代价。”你认 为这种“代价”值不值得?请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 示例:我认为值得,作者的这种行为,是一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有了 这种精神,所有的付出都是快乐的,都是值得的。比如我为了观察蚂蚁, 顶着烈日,趴在蚁窝前一动不动,切身了解到蚂蚁的生活习性,这对我 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昆虫记》中哪个情节? 螳螂捕食。 (2)法布尔认为选段中昆虫的形象和它的习性有着怎样的反差? 螳螂体型矫健,体色淡绿,薄翼修长,小嘴尖尖,头可以左右旋转,俯 仰自如,捕捉器非常漂亮;它休息时整个身躯一副安详状,捕捉器折起 来,一副祈祷的架势。一旦有猎物出现,它立刻收起那副祈祷姿态,杀 死一切从旁经过的猎物;它力大无穷,嗜肉成性,专门吃活食,是昆虫 界和平居民的老虎,是埋伏着捕捉新鲜肉食的妖魔。
期末复习专题七 名著阅读
一、《红星照耀中国》
1.《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西行行漫记漫记》,其作者是美美国国(填国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_托尔斯泰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_托尔斯泰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D. 敦.实(dūn) 乡绅.(shēn) 长髯.(rán)
8.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6分) 粗制烂造 郁郁寡欢 蒙眛阴沉 正襟威坐 诚皇诚恐 颔首低眉 无可制疑 暗然失色
错别字

改正

眛 威皇 制

昧危



(2018·杭州)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 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 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 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 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 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 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了。娘 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 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 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 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 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 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A.《战争与和平》 B.《安娜·卡列尼娜》 C.《复活》 D.《简·爱》 (3)下面两则名言都出自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请你从中选择一则作为自 己的座右铭,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和有害的是不 知道而假装知道。

2022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回忆我的母亲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2022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回忆我的母亲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微作升级】 17.课文中为了表现母亲的特点,不少地方用了对比的写法。请你也用这种写法写一 个片段,表现你的母亲或其他亲人的某个特点。(200字左右)
⑪相比之下,邻居家的孩子就没有我们幸运,很难吃到柿子。但是,父母很好 心,总是拿出自家院子里产的果蔬接济大家。像我一般大的孩子,也都吃过我家的柿 子。这曾让我一度引以为豪!
⑫岁月倏忽而逝,如今,我已迈入中年的门槛。柿子还是那个柿子,我依然百 吃不厌,视若珍宝。母亲为了让我吃到新鲜的没有农药的柿子,总是不顾劳累,在园 子里忙忙碌碌。柿子刚刚成熟,她就忙不迭地通过客车或委托城里亲朋用私家车,给 我捎柿子。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 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 B.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 C. 十二、三岁的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了母亲对他的良苦用心。 D. “预习完《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了吗,同学们?”郝老师走进教室问道。
6.给下列句子排序。 ①文中所记的事情看来极为平凡,实则非常典型。 ②诸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日常小事,体 现出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 ③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很多,作者选择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 劳”作为重点来写母亲的一生。 ④我们要学习作者抓住人物本质特征,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 ⑤在写了这一层意思之后,作者的目光又突破家庭的范围,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写母亲 ,表现母亲平凡中的伟大。 排序:__③__①__②__⑤__④______(只个美好的童年,给我很多关爱,在我步入 中年了还能让我一饱口福,圆我未了的柿子情缘,丰满充实我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文章的标题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柿子、母爱有关,奠定了温暖的感情基调。 B. 文章运用插叙手法,由看到柿子引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避免了叙述的单调。 C. 第⑧段中的“磕磕绊绊”指“我们”对报纸上的字虽然不全认识,但能顺着读下 去。 D. 柿子营养丰富,甜腻可口,吃法多样,伴随“我”度过了童年那段难忘的岁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