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2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28张PPT)
儒学面临课题:要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 性与必然性。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原 1、魏晋以来,儒学面临的危机: 因 (1)佛教、道教挑战 外因
(2)自身理论缺陷 内因
2、北宋时期,加强集权的需要: 重整伦理纲常(并且从哲学角度论证必然性)
条 件
1、唐魏有晋天隋下唐,三…教…合然一亦的有趋夷势狄之风。三纲不正,无 父2子、、宋君代臣经、济夫发妇展,、其文原化始政于策太相宗对也宽。松故、其后世子
理,对于一切人都是一样的,气,使人各不相 同。人性中既有天命之性(天理在人性中的反映, 性质善),又有“气质之性”,可善可恶,那怎样 发扬天命之性,遏制气质之性呢?
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程颐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
贯通处。 “博学、审问、
——朱熹
慎思、明辨” 观点3:格物致知
继承: 重视道德、等级、社会责任感。。。
发展:(1)形成哲学理论体系(从世界本源出发) (2)尤为重视封建伦理道德 (3)借鉴佛教、道教思想
3、理学含义:融合佛道思想、把儒家伦理道德上升到 天理高度、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练一练
1、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
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相同点
1、内核:承认理的存在,重视封建伦理道德;克服私欲
2、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古实之质欲:维明护明封德建于专天制下统者治;,先治其国。欲治
4、其哲国学者:,唯心先主齐义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有一年,王阳明和朋友到山间游玩。 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 “你经常说,天下一切物都在人心 中。这花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 系?”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 花时,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你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为规范
修、自省达到良知
哲学 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王学(王即王阳明)在明中后期广泛传播, 其中“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 命题,不仅给士大夫大开眼界,也受到庶 民百姓的欢迎。这表明王学( )
A 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B 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
C 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
D 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
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 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 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C 理学的影响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 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 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 化新的辉煌。对我国传统 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 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 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 所用。
文化的新生,需要向传统致意。
课后巩固:理)
经济: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 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 社会: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 制的现象 内因:儒学本身的理论缺陷 政策:重文轻武的方针
外部:佛、道的发展使儒学面临挑战
“一定社会的思想,总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补充:
道教:东汉末年兴起,中国本土宗教 佛教: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出现本土化 趋势
D 北宋思想家强调内心的力量
考察:1、理学、心学、儒学的关系; 2、理学、心学的区别; 3、开始类选项

时间、空间、主体(政府、民间)、 法律(法制化)、~和~相结合......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2、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3、融合佛教、道教思想(新儒学)
材料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 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 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 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 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 新的面貌。(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1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15张PPT)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2、北宋五子的思想
(1)周敦颐:解《太极图》 人与天地合二为一 (2)邵雍“:无重极新而排太列极。、太解极释动6而4卦生阳,动宇极宙而结静构;静与而人生的阴精,
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神分结阴构分合阳,二两为仪一立
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3)张载《:太开极创图气说学》 一派; (4)二程:开创理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 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①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 ②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陆王心学的特征
P16
(1)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 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2)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2、陆九渊(心学开创者)
①心即理也:人的本心即是天理;

“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
要 是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心 思 学”。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三课 宋明理学
标题解读:何为“宋明理学”?
理学:
佛、道
是一种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 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目的
根本
宋明理学: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故 名“理学”。它是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主流学派,标 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26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26张PPT)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 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 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从青春到坟墓的漫长
守候,一个女人终身幽 禁的明证。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朱熹所强调的“天理”是指封建社会纲常伦理, 即材料“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而“非礼而视听 言动;便是人欲”说明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答案】B
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 源在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 的感觉、精神、意志等
材料四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材料五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 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 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材料六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 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B. 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解析】考查王阳明心学,王阳明的核心思想就是 “致良知”,认为是非善恶是人本身固有的本性。 【答案】A
宋明理学新发展的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
1.思想来源: 更多的吸收佛道思想 2.思想内容: 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3.思想体系: 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理性化
⑷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 的政策,即尊道、礼佛、 崇儒。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 复兴儒学 。

高中历史 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第三节 宋明理学课件(共34张ppt)

高中历史 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第三节 宋明理学课件(共34张ppt)

三、宋明——理学发展:陆王心学
心学的出现和成熟
(1)心学的开创者是_陆__九__渊__,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他的名言“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 (2)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建立了_系__统__的__心__学__理__论_,是心学的 集大成者。
心学的基本内涵: 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张载与“二程”
【二程】——程颢、程颐 1.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2.天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都是“仁” 3.重视“孔颜之乐”——仁者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 和极大的精神满足
程朱理学
“北宋五子”创立了理学,其中的程颢、 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 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朱熹对理学的发展——集大成者
一、宋明理学产生背景
佛 教 的 传 入 和 道 教

兴 起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公元前六世纪,古印度释 迦牟尼创立佛教,汉朝传 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已为中国士大夫所广 泛接受。禅宗就是中国化 了的佛教。
白马寺(河南洛阳)
白马寺创建于 东汉永平十一年 (公元68年),是佛 教传入我国后第一 座由官府建造的寺 院,所以历来被尊 为中国佛教的“祖 庭”和“释源”, 有“中国第一古刹” 之称。
第三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高考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 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 儒学的发展。
时期
状态
春秋
产生
战国
发展

打压

成为正统
魏晋南北朝 受到冲击
隋唐 宋 明清
三教合流 理学 心学
成就 孔子创儒学 孟子、荀子继续发展 焚书坑儒 董仲舒的《春秋繁录》 佛教、道教冲击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62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62张PPT)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儒学面临的挑战与新发展:
东汉时期明帝时(公元68年)为铭记佛法传入之功,修建了 这座白马寺。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龙门石 窟的气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实质:以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压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
贯通处。
-------《二程遗书》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礼记•大学》
2.修养论:
①“格物致知”-----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指“深刻地观察、探究事物”。“致知”就是 得出结论,明白天理。简单理解就是要通过实践、学习以明
•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 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 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 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 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 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 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 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王阳明及其门人认为良知在哪儿?是什么?基于
2.主要思想: ⑴陆九渊的心学理论: ①世界观: ②方法论: ⑵王阳明的心学理论: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 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 也 。”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 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 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陆九渊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 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 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王守仁(1472-1529)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 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三教合一
泰 山
红 门 宫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49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49张PPT)
依据——道统论 (道——儒家的三纲五常) (统——指圣贤相传之传统)
关键方法——“正君心” 目的——排斥佛道思想,重建儒学信仰
思想大餐
材料: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 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 发育万物。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 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气)——《朱子语类》
(3)二程:确定最高范畴
一天,杨时同游酢一
起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 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 儿。于是两人静立门口, 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 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 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 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 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 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 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 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 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 老师的全部学问。
据材料归纳朱熹的观点
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比气更根本,理在气先。 这是理学核心思想
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 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 在” ——《朱文公文集》
“理”是宇宙万物的法则。天理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三纲五常”,就是儒 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据材料概括程颐的主张
尊王攘夷、重视儒家纲常伦理, 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学习思考
北宋学者石介的《中国论》说:“闻乃有 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 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 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 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格物致知”就是接触事物、穷尽天理。这里 的“物”,主要就是古圣先贤之论,所以最好的办 法就是埋头书斋,穷经尺典,字斟句酌,经历一系 列积累最后能够“贯通”顿悟天理。所以“格物致 知”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3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38张PPT)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 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 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 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 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 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一, 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 的做法。(3分)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 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3分)
二程 朱熹
天理 是宇 宙万 物的 本原
把天理和 伦理道德 直接联系
起来
天理就是 三纲五常
格物致 知
达普遍天理 明道德之善
三、理学的发展历程
1.创立:北宋五子 2.成熟:朱熹 3.发展:陆王心学(吸取佛教禅宗思想,把理学发展 到新阶段)
陆九渊: 宇宙观: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方法论:“发明本心”(即反省内心可得 到天理),反对“格物致知”。
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 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 扼杀 C. 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
四、理学的影响
积极: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利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消极: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
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 自然欲求。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
宋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背景 明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理 三、朱熹的学说和理学的成熟 学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困境
(1)时期:汉末——隋唐 (2)表现:儒学的权威性被削弱,儒学的正统地位面 临挑战。
(3)背景:①战乱:东汉末年以来,长期的战乱、分 裂、民族杂糅,儒学价值观――中原民族所用以维系社 会基本生活的这种纲常被破坏。②儒学自身的局限,缺 乏关于命运的解释。③佛教道教的冲击。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十分盛 行,被称为“朱子学”,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 重视,足见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影响。
1、理是万物的本源,“理”一“气” 二
•理是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 •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即物质),是第二性 客观唯心主义
2、重学习、实践,主张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 2. 宋代理学创立的目的:直接目的——重建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 建立封建礼教秩序;根本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三教”是指:儒教、 佛教、道教。“三教合一” 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 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 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的关系。
三教图(清 丁云鹏)
二、北宋五子理学的创立
周敦颐、邵雍——为理学奠基
程颢
程颐
他们认为“万物皆出于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
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这就将个体生命、社会及宇
宙的根本道理内在地联系起来。
①“天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②万物各有其理。 ③ “天理”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就是儒家的
道统,就是“三纲五常”、仁义道德。 “理”对个人而言就是人性、道德修养 。 ④ “格物致知”
六祖慧能
道教的产生与传播 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19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19张PPT)

材料二 先生云:“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 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 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全集》 “• 心即理也”,“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
无理”。
• 材料三 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
。为学只是理会此。
—— 《陆九渊集》
• 材料四 “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背景
• 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兴起,冲击了儒家思想权威地位也为理学 诞生提供了理论来源
• 韩愈和李翱的努力,成为理学创立的先声。 • 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治环境。 • 吸收唐末灭亡教训,统治者需要用儒家思想加强君臣意识。 • 北宋经济发展,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宋明理学
鹅湖之会(程朱-陆王之争)
南宋淳熙二年,在信州,鹅湖寺举行 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 ,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世界本源 道德观 方法论
理(外在) 心(内在)
存天理,灭人 欲
扫除物欲,反 省自心,致良

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
主观唯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 ”。 ——张载
程朱理学 ( 程颐程颢、朱熹 ) •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陆九渊 、王守仁)
探究:程朱理学的观点
材料一“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 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是 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有此物,而 已有物之理。” —— 朱熹
理先于气,“理”是万物的本源
• 材料二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 , 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2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21张PPT)

思想主张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 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
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 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 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致良知”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
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
不可离。 “知行合一”
陆王新学记忆口诀
程朱理学的认识论:“理”反映在人类社会,就是 “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程朱理学
材料五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知者吾之所 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 格物。——《二程遗书语录》
方法论: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朱熹把格物 致知看做是把握理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 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三、宋明理学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课标要求: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宋代以前儒家思想的演变史
春秋: 创立


战国: 发展



秦朝: 打击
始 皇

西汉: 正统
仲 舒
本课知识结构
聚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
焦 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 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高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 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2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21张PPT)
二十四孝故事节选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 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 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 暖被褥。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家 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 使父亲不能安睡吴猛总是赤身 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 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 叮咬父亲。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 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
课堂检测
1、程朱理学和汉代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2、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
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
何动?分时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
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是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
“理”当何论——致良知感恩英雄
【留言簿请他他】无们们人需共都生再 同 是自纠 的 龙演 张古结 名 的讲 载谁于 字 传时 的无他 叫 人温死曾 一姓 。“家,深 段甚英宝“留情 话—名雄总天取地 来—谁”理下宋丹引说?!在·心用明文哈照理自天佛祥汗学己大青大的学。师使 我最___兴_亡__粉匹(身夫喜碎有欢命骨责:浑/”不不,喜怕他欢,们要)崇留的尚清一气白位在历人史间人。物
“知书达理”致良知
第4课 宋明理学
“知书达理”致良知
第4课 宋明理学
“知书”篇
-------为了高考,我拼啦! 我写!我背!我默! 根 本停不下来啊!
红花白藕“青理”荷由叶何,来—三—教追原问来“理是”一的由家来
我也来
最近有点烦
我来也
— —
至炼
今汞
犹烧
唐 ● 高 骈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
第十四页,共37页。
主题一 理学兴起(xīngqǐ)的社会背景与原因 1.理学兴起(xīngqǐ)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1)魏晋南北朝时佛教、道教盛行,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 出现危机。 (2)隋朝,儒、道、佛三教合一。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 (4)儒家学者试图复兴儒学。
第十五页,共37页。
2.北宋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1)政治上:北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 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zhònɡ jiàn)伦 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2)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推 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 (3)思想上: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
第十一页,共37页。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陆九渊——心学 的开创者
(1)核心思想是“ 心即理也
”,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tiānlǐ)。
(2)“发明本心”,即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3)“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应扫除。
第十二页,共37页。
2.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
(1)“灵明”是人的心,“ 灵明(lín”ɡ m就ín是ɡ)天理、本心、良知。
第三十四页,共37页。
4.(P16)今天我们应当怎样(zěnyàng)看待他(王守仁)的这 种观点?
提示 他肯定了文化对于人心影响深远的事实,肯定了 精神力量的作用。尽管他在某种意义上夸大了这种作用,但 是他的忧虑又是有道理的。实际上,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 能否定和轻视文化的作用。
第三十五页,共37页。
【自我测评】 (P17)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xiūyǎng)的不 同点。 提示 朱熹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 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王守仁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 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 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69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69张PPT)

三教合一图
【问题导学】
1.佛教和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2.二者之间有着什么明显的不同和相同?
3.为什么这两种宗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传播?
4.这种现象对中国的文化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1、佛教主要讲求因果报应、生死轮回;道教讲求修炼养生、长生 不老。 2、佛教把希望寄托在来生,而道教则希望这一辈子永远延续下去。 他们的相同之处是都对现实生活不太关注。 3、国家分裂、战乱不休,人民生活动荡不安,需要从宗教中寻找 心理安慰。佛道的传播不仅顺应了普通人的心理需求,也满足了统 治者的需要。 4、儒家思想受到了佛、道的冲击。
“格物”就是了解天下万事万物的道 理即穷理;“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格物 致知” 即通过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 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
朱熹认为:“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 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 理。”
问题探究
材料一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新儒学——理学的创立
2、“北宋五子”
2、“北宋五子”
(1)周敦颐、邵雍——奠基
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 神结构融合起来,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邵雍力图构建一个能够说 明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 完整体系,并力求追寻出一个 贯穿于整个体系的最高法则。 他认为天地万物是由一个总体 的“道”产生出来的,这种天 地运化、道在物先的自然观和 宇宙观受到其他理学家的推崇。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陆
九 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
渊 陆
③反对“格物致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16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16张PPT)

二、组内交流规则
1.学科小组长主持核对自测试题,交流解 决疑问。
2.学科小组长记录生成问题。 3.学科长作好记录,并指定小组发言人。
(5分钟左右)
三、 展示流程规范
1.历史学科基本能力: ①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读的懂、读的透; ②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用的上、用的准; ③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写的出、写的好; ④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看的全、看的深;
读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写得怎样? 是否全面深刻?
2. 课代表推荐本节课最佳展示个人。
四、自测试题
6、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 7、特点: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8、(1) ①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 发展到新水平; ②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③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 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 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 秩序。
四、自测试题
8、(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 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 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 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 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 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六、当堂检测
BDDCD
“存天理,灭人欲”
“心”是万物的本原 “发明本心” “致良知” “存天理,灭人欲”
一、自测指南
1. 仔细阅读材料,圈划出材料的关键信息、核心词汇,挖 掘出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2. 圈划出设问中的限定性词语,明确答题、思考的方向, 避免答非所问,做无用功。 3.注意每一小问的分值,学会按照分值预估答题要点、书 写内容的多少。 4.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并尽量使用书本上的规范性语 言作答。 5.注意答题的规范性要求(要点化、序号化、书写工整、 字迹清晰) 6.核对答案,学习吸收参考答案的优点,依据参考答案, 梳理答题思路,规范用语,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7.时间:15分钟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陆九渊—— 心学 的开创者 (1)核心思想是“ 心即理也 ”,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2)“ 发 明 本 心 ” , 即 主 张 于 人 生 日 常 处 直 接 体 悟
“理”。
(3)“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应扫除。
2.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 (1)“灵明”是人的心,“ 灵明 ”就是天理、本心、
要命题,主张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明代的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外无物,心外
无事,心外无理”的命题,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
“知行合一”。表明心学系统理论建立。
探问题
材料一 朱熹说:“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岂不是天理? ”朱熹又说,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 , “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学习和修养 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深层点拨
佛教、道教的兴盛一方面给儒学带来危
机,另一方面也给儒学的新生提供了动力和借鉴。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基础奠定 (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 理 ”生万 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重新排列《 周易 》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 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 张载 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表达了理 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学中的“ 气学 ”一派。
集为《四书》,并为之注解,从此《四书》成为 理学
的经典。
3.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
久,对维护 专制主义 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深层点拨 程朱理学的核心是“理”或“天理”。
程朱理学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 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本原的 “ 理 ” ,
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高度证专制统治和君
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
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2)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 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 (3)思想上: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
探问题 材料 右图为明朝丁云鹏的《三教图》。
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
尼、孔子。三人集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 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 画面的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 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理论体系
(1)理比气更根本, 理先于气 的理气关系论。
(2)以 本体论 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修养论。
(3)“ 仁 ”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4)以 道统论 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道的价值内涵 是“三纲五常”。
2. 著作: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②根本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专题一——
第3课
课标要求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 学的新发展。
1 预习导学 2 课堂讲义
3 当堂检测
梳理·知识·点拨 理解·深化·探究 巩固·应用·反馈 答疑·释惑·应用
4 教材问题解答
预习导学
梳理·知识·点拨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 (1)东汉末年,儒学的 权威性 被严重削弱。
主题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1.程朱理学的内涵有哪些?
(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
(2)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存天理,灭人欲。
(4)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2.陆王心学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1)南宋的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了“心即理也”的重
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
主题一
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与原因
1.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1)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道教盛行,信徒众多,儒学的 发展出现危机。 (2)隋朝,儒、道、佛三教合一。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 (4)儒家学者试图复兴儒学。
2.北宋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1)政治上:北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
良知。
(2)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致良知 ”。
(3)强调“ 知行合一 ”来防止伪善流行。
3.意义: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 儒家信仰 的理论 任务已经完成。
深层点拨
王守仁的思想核心是 “致良知”,认为良
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
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
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 奋发立志。
(明)丁云鹏绘《三教图》
三教合一 。 (1)图片反映的潮流是___________
(2)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出现了融合的趋 势;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唐朝,统治者
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教方法
列表区分儒学两次融合与发展
董仲舒新儒学 程朱理学 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观点 融合佛教、道教思想
(2)魏晋时期:道教和 佛教 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 儒家 思
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儒学复兴运动
(1)唐代 韩愈 和李翱提出复兴儒学,其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
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北宋士大夫推崇“ 尊王攘夷 ”之旨,批评唐代政治根 本弊病是不重儒家的 纲常伦理 ,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儒学复 兴运动。 (3)研习 儒经义理 的社会风气形成,理学孕育而生。
2. 形 成 : 程 颢 、 程 颐 找 到 并 确 定 了 理 学 的 最 高 范 畴
“ 天理 ”,其核心是“ 仁 ”,形成了囊括天人关系的 严密思想体系。
深层点拨 理学仍是儒学,是儒学融合佛、道思 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成为一种唯心主义哲学;
理学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儒学与时俱进的特点,也
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
材料二
王守仁认为心之良知是为圣,圣人之学惟是
致此良知而已。自然而致良知者,圣人也;勉然而致 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 愚不肖者虽其弊昧之极,良知又未尚不存也。
(1)材料一反映了朱熹的什么基本主张?朱熹提出这些 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 ①主张:三纲五常即天理; “ 天理”和 “人欲” 是根本对立的;人们应克制自己的私欲,顺乎天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