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导与练 (1)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3课宋明理学随堂
第一单元第3课一、选择题1.(2020·贵阳高二期末)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
这说明(C)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B.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C.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解析]根据题干“忠孝之意,表于经文”,可知高僧慧远把儒佛思想进行了融合,佛教出现本土化趋势,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儒家正统地位,排除A项;“忠孝之意,表于经文”体现了儒佛思想融合并非强调其对立,B项错误;题干无从体现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而是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结合,故排除D项。
2.(2020·兰州高二期末)有人问程颐:“寡妇贫困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
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C)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C.存天理,灭人欲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解析]从材料可知,程颐的观点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人们应顾全“大节”,节制个人的私欲,即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
故C项符合题意。
A项是说读书人的一种精神追求;B项是主张实行王道治理,与题意不符;D项是王守仁的主张,也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C项。
3.(2020·东莞高二期末)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
”朱熹意在(B) A.适应皇权的需要B.倡导重德修身C.宣扬“存天理,灭人欲”D.维护纲常名教[解析]朱熹在材料中强调的是“德”,与“皇权的需要”没有直接的关系,故A项错误;在朱熹看来,“德”才是其与人交往的标准,即倡导重德修身,故B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虽然是朱熹的主张,但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道德修养并不等于纲常名教,故D项错误。
4.(2020·江门高二期末)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专题一 第3课:宋明理学 练习--21-22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1.唐代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通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
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
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这反映了唐代( )A.三教并立,相互依存B.政教合一,维护统治C.三教矛盾已经化解无余D.儒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2.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据此可知,韩愈主张( )A.援佛入法 B.反佛崇儒C.融佛尊儒 D.三教合一3.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与之相对应,“二程”的观点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人伦者,天理也”C.“格犹穷也,物犹理也”D.“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4.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5.在君臣关系上,北宋程灏程颐主张君臣一体,应相互依赖,相互扶持,共治天下;南宋朱嘉倡导君臣共享治权,臣子应“格君心之非”,主动参与治理天下。
两者的思想()A.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B.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削弱了君主专制统治D.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的理论7.王阳明早年因“格竹之困”对朱子理学思想产生了怀疑与反思,被贬龙场之境遇使他对朱熹哲学的反思达到了顶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世致用”思潮得到传播 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格物致知”思想遭到挑战D.心学思潮由此出现8.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作业
第3课宋明理学课后篇稳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西方史学家认为,唐宋时期,“雅俗两类文化中佛教影响甚广,能够抗衡但无法压倒传统的儒家思想〞。
这一时期,儒学在与佛教抗衡斗争的过程中( )A.最终彻底战胜了佛教B.最终形成了佛、儒并行的局面C.都被统治者奉为正统D.吸收佛教合理成分而获得新开展解析:唐代出现了儒、佛、道并行的局面 ,到宋代,经过长期的斗争与融合,儒学吸收了它们的合理成分而开展到哲理化的阶段。
应选D项。
答案:D2.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之所以发端于宋代 ,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宋代的学术环境比较宽松。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应是宋代( )商品经济高度兴旺B.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C.统治者“以文立国〞D.始终没有实现大一统解析:宋代统治者采取“以文立国〞的治国策略,重用文官,文人有一定的讲学自由和著书立说的自由,这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答案:C1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论述及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的是( )A.一事不穷,那么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那么阙了一物道理B.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C.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D.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解析:B、C两项都在强调“心〞的重要性,是心学的观点;D项是攻击理学的观点;A项强调格物的重要性,与朱熹的观点相符。
答案:A4. 导学号10234006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解析:历史解释受时代的影响。
孔子处在春秋时期 ,他主张恢复周礼 ;朱熹处在南宋时期,他主张克服人的私欲以满足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需要。
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D5.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2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所以A项正确。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练习题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一、单选题1.“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不比古时,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
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
这说明程朱理学( )A.致力于社会稳定B.意在束缚人的行为C.融儒释道为一体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2.王阳明说:“逮其后世,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自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
”据此可知,王阳明( )A.主张吸收佛道思想完善儒学体系B.倡导废八股以消除科举制弊端C.认为理学传播导致空疏学风盛行D.意在倡导知行合一的经世之学3.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B.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
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A.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B.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C.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D.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5.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
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
他这样做旨在( )A.推广儒家礼仪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6.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这说明他( )A.强调伦理道德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D.践行知行合一7.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不仅被视为“伪学”遭到打击,而且当年科举取士也将“《论语》《孟子》《大学》之书”列为禁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导与练
必修三第 3 课《宋明理学》导与练重点讲解浅谈宋明理学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信仰出现危机感,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
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
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
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
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
佛家强调解脱。
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
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1.程朱理学(1)“程朱理学”说法的由来: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统称为“程朱理学”。
(2)理学产生的条件: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注意力于集中于如何防范文武重臣的篡夺之祸,消除地方潜在的割据势力对于民间文化发展未予以更多的干预;宋朝很少有人因为议论而获重罪,因此宋代的士大夫群体有很高的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因科举走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对经典文本不断探讨、寻求终极的、总体的根本解释。
理学由此而生。
(3)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A、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什么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
它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
B、要通过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
C、个人修养要以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灭人欲”D、朱熹参考二程学说,将四书五经编辑成《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后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奠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4)理学的社会影响:南宋末年,朱熹的学说逐渐成为思想的主流。
元朝时,理学被确定为官学。
到明代,理学则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
2.陆王心学(1).陆九渊及其思想:陆九渊,南宋理学大师。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宋明理学》练习卷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宋明理学》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存在着清楚的差异,这个差异直接招致了两个流派在治学和修养方法上的直接统一。
〞这里的〝差异〞主要是指A.客观性与思辨性B.内在性与简易性C.客观性与客观性D.内在性与直观性【答案】C2.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经过研讨经典〝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转义〞,开掘经典中所包括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这反映出宋儒A.否认传统经学B.重申儒家义利观C.强调主体看法D.批判周孔之道【答案】C3.关于〝格物致知〞一说,王阳明解释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
〞〝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
〞这说明了心学A.奠定中国现代传统文明的基础B.强调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C.对程朱理学既有承袭又有创新D.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提高思潮【答案】C4.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支持〝抨击绳缚,假定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到达〝自然日长日化〞。
在此,王阳明A.一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约束D.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答案】D5.«明史»曾这样描画心学的风行:〝嘉〔靖〕隆〔庆〕然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这一情形的出现和心学的某一特点有关,它是A.中转本心B.格物致知C.慎思明辨D.否认帝权【答案】A6.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美的审美走向,崇尚繁复内敛,讲求次第和动摇,表达出一种工整规范的美。
上述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宋明A.君主民主绝后增强B.儒学思想社会化趋向C.商品经济兴盛开展D.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答案】B7.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普遍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关于自己倡议的理学原那么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留意的,他重复强调这种原那么在生活中的完成。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题
[基础达标]1.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
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答案』C『解析』南北朝时,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受其影响,吸收佛道的精神。
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题意不符。
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B.以法治国C.万物本原D.抗衡佛教『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A、B、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A项三纲五常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B项是法家的主张;D项北宋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
本题选C项,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
3.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
”这个传说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喻成“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A.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为“圣人”B.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C.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D.由于朱熹的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答案』C『解析』朱熹等把孔子创立的儒学发展到理学高度,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故选C项。
4.“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说明了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性格的形成起了积极影响,『答案』为D项。
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
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D项排除。
2•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其主张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A. ①②B.③④ C . ①③ D .②④【答案】D【解析】由“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可以得出②,由“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可以得出④;故选D;心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家重建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而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故①与题意不符;“无私则无心”是指人都是自私的,私心是客观存在的,是对心学的否定,故③也与题意不一致。
3•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宋明理学一一陆王心学。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练习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 -专题一 第 3 课 宋明理学一、单选题1.“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不比古时 ,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
因此 ,他们向佛法 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 ,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 。
这说明程朱理学 ( ) A. 致力于社会稳定 B. 意在束缚人的行为 C. 融儒释道为一体 D. 主张改良社会体制2•王阳明说:“逮其后世,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 外冠裳而内禽兽 ,而犹或自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
”据此可知 ,王阳明 ( ) A. 主张吸收佛道思想完善儒学体系 B. 倡导废八股以消除科举制弊端 C. 认为理学传播导致空疏学风盛行 D. 意在倡导知行合一的经世之学 3.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 “人皆有是心 ,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 ,学必到心斋” ,下列诗词 与此观点相通的是4.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 :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经典 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
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A. 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 B. 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 C. 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D. 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5.朱熹认为 ,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A. 推广儒家礼仪A. 有约不来过夜半 , 闲敲棋子落灯花B. 肯信良知原不昧, 从他外物岂能撄C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D.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爱敬之实”。
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
他这样做旨在 ( )B. 实现儒学生活化C. 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 巩固儒学主导地位6•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这说明他()A. 强调伦理道德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D.践行知行合一7•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不仅被视为“伪学”遭到打击,而且当年科举取士也将“《论语》《孟子》《大学》之书”列为禁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中的“一”应指()A.理学B.佛教C.道教D.法家教派2.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3.“二程”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
下列不属于他们的思想主张的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人伦者,天理也”C.通过内心反省“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D.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4.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其中战国的“清新”、宋朝的“理性美”特色很明显。
这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百家争鸣”、民主政治B.“罢黜百家”、理学盛行C.“百家争鸣”、经世致用D.“百家争鸣”、理学盛行5.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
”这个传说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做“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A.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为“圣人”B.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C.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对儒学的贡献极大D.由于朱熹的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
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7.下图是朱熹讲学布道的云根书院。
朱熹在此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倡导三纲五常8.下列不符合陆王心学的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发明本心”以求“理”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D.“理”要到身体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能力提升9.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地客观评价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没有任何进步之处D.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10.“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高中历史第03课宋明理学(练)新人教版必修3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 .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 图二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映的是宋朝理学的岌霍團二反映的是明淸fl寸期儒学的岌區从團一到團二厦映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故£顶正臨R顶不符合團二,排除■傭学谊统确立与突破是在唐苹料8』不符合團二,故B项排险两幅團都是儒学的发理都没frtt现出近代民主思想,韻D项排臥2 •下图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替天行道”剧照以及梁山“替天行道”108将木刻作品。
图片反映出的内容和下列吻合的是A. “仁政”学说B.“民贵君轻”学说C.宋明理学D.“经世致用”学说【答案】C【解析】【详解】“替天行道”是指代上天主持公道,这里的“道”是指正常的封建统治秩序,反映了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的主张,故C项正确。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学说是孟子为统治阶级提出的施政思想,“经世致用”适用于学术领域,ABD三项与题干中的农民起义无关,排除。
3.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
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下令将刘翀逮捕来京城,下狱审讯,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
这里的“道德规范”应是A.民族气节B.克己复礼C.宋明理学D.依法治国【答案】C【解析】【详解】慣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明埋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丿对于社禽伦理进行了严格的束缚』主張專妇不再嫁,饿死事打咲节事大等的也如从对材料'鎏了—>再懵的老婆兀最后将刘瞬削职为民"来看』这种道德粧准是耒明理学,故匚顼正确;材料没育体现岀民族气节和依法治国,故AD项明显错误;F项是孔子的主张,访为回到西周的等级秩序当中去,故扌非除°【点睛】“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 “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是解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导与练江西王笑开重点讲解浅谈宋明理学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信仰出现危机感,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
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
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
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
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
佛家强调解脱。
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
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1.程朱理学(1)“程朱理学”说法的由来: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统称为“程朱理学”。
(2)理学产生的条件: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注意力于集中于如何防范文武重臣的篡夺之祸,消除地方潜在的割据势力对于民间文化发展未予以更多的干预;宋朝很少有人因为议论而获重罪,因此宋代的士大夫群体有很高的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因科举走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对经典文本不断探讨、寻求终极的、总体的根本解释。
理学由此而生。
(3)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A、“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什么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
它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
B、要通过“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
C、个人修养要以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灭人欲”。
D、朱熹参考二程学说,将四书五经编辑成《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后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奠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4)理学的社会影响:南宋末年,朱熹的学说逐渐成为思想的主流。
元朝时,理学被确定为官学。
到明代,理学则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
2.陆王心学(1).陆九渊及其思想:陆九渊,南宋理学大师。
提出“心即理”之说。
他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主张“心”和“理”是永久不变的,以此证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恒不变的。
他还认为,人们要了解、认识客观事物,只要悟得本心就可以了,甚至连书都不必多读。
于是提出“六经皆我注脚”的说法。
为了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陆九渊号召人们“存心”而“去欲”,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与朱熹格物致知有分歧,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封建统治提供理论根据的,反对人民为改善受压迫的处境去同封建统治者进行斗争。
(2).王守仁及其思想: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理学大师。
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即本心和良知即是理,天理本在人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需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强调加强自我修养,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难点分析一、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其所具有的哲学思辨性深深吸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刺激了中国本土思想道家和儒家的发展。
其中,道家借鉴佛教的宗教内容和形式,反应更为敏捷而迅速。
相对而言,儒学的应变能力则要差得多。
有唐一代,儒学中的有识之士如韩愈等,就已经意识到儒学面临着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尤其是佛教)在文化上的严重挑战。
宋明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例如被称为“五经之首”的《周易》、《孟子》与《中庸》中关于“性”与“天”的内容。
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如周敦颐的“无极”、邵雍的“太极”、张载的“太虚”、二程和朱子的“天理”、王荆公和二苏的“道”、王阳明的“心”等。
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家们标榜自己的学说为“实学”、“实说”,批评佛老的学说以及汉唐的章句之学和讲求诗词歌赋的词章之学为“虚学”、“虚说”。
虚实之别,就在于是否讲求义理。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
无论是理学哲学各种各样的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佛道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形而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1、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2、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学法导航1、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获取信息2、要注意准确把握朱熹、王阳明的思想内涵,重点放在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社会影响方面。
解释清楚基本概念:如“理”,“格物致知”,“心学”等。
比较归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并综合其本质作用小资料心学大师王阳明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阳明子是他的别号,浙江余姚人,喜言兵事,且善射,并好学,学识渊博。
他的一生行为,可以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在学术方面,他的“心学”独成一家,和程朱学派意趣迥异,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死后从祀文庙的人。
他首先主张“学贵得之于心“,以“心“作为评判是非的价值标准,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开始对孔子偶像有所持疑,扩大了内心自我的作用。
他是我国历史上极有成就的哲学家之一,他开创的心学体系成为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封建社会后期异端思想的产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因此,他受到很多人的崇拜。
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海军的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刻了一块印章,佩戴在身,上面刻着“一生伏首拜阳明”。
中国近代一代枭雄蒋介石也很崇拜王阳明的,败退台湾时间把台湾草山改为阳明山。
现在浙江余姚还有个阳明医院.同时,在我国,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为探索救国之路的孙中山都曾潜心研究过王阳明的著作,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徐特立也大加赞赏王阳明的教育思想。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少年时就曾读过王阳明的《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并逐句逐字做了批注,后来对王阳明的思想更是有所批判与创新,结合中国的实际,领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王阳明的学说更是漂洋过海,从古老的中国走向世界。
此外,日本一位八十三岁的高僧拄着拐杖颤悠悠地把阳明学说带回日本,没想到竟风靡一时,学者云集,还分成了不同的学派,阳明学说更是间接地为日本明治维新起了思想上的铺垫作用。
高鼻子、蓝眼睛,不屑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欧美人在本世纪,也出奇地对阳明学说着了迷,竟还要远渡重洋,来拜访王阳明的故居,颇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势头。
同步训练1.下列叙述不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佛教、道教发展情况的是()A.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B.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即:“三教合一”C.道教受儒学影响,提出既“贵儒”,又“尊道”D.佛教也吸收了儒学的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2. 下列哪位人物不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A B C D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的理论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5.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6.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7.在继承的发展孔子“仁”的思想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程颢、程颐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有了仁,就有了礼、义、智、信”B.朱熹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标准也是天理的反映、C.王阳明主张要“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D.“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8、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的主要原因是①佛教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③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④人们不能接受“理学”观念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严重的挑战,但最终保留传统主流思想的地位,主要是因为A. 历代统治者“独尊儒术”B. 儒家思想内含有的“兼容”精神C. 南北朝时期强调“贵儒”D. 唐朝皇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10、唐代儒家经典标准的读本是A、《六经》B、《春秋繁露》C、《五经正义》D、《四书章句集注》11、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称“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