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之句式解析及断句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考点解析】《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语文)》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要求是:“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正确地朗读”。

文言文停顿断句作为古诗文的诵读的重要能力之一,是中考考查基本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初中毕业考点的常考内容之一,通常中考所占分值为2-3分。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知识点】一.什么是断句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通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文断句又叫“断句读”。

二.怎样划分文言停顿划分文言停顿,一般要从句子语法结构和语意关系来进行。

三.停顿小技巧(一)句子语法结构1.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要作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如:“至于”“夫”“若夫”“盖”等。

例:夫/君子之行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句首关联词后面应停顿。

例:然则/天下之事5.时间状语在句首要停顿。

如:当/先主/屯新野6.注意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反问句等。

(二)语意关系1.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后要停顿。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2.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如:可/以为师矣3.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文言文中的对话常常以“云”“曰”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例:子曰/学而时习之【练习巩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1 断句(解析版)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1 断句(解析版)

专题01:断句(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朗读节奏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

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解答这类题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切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考点链接】例1 (2019年邵阳卷)【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三闾祠[清]查慎行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各划1处)(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平远江山极目回【解题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答案】(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平远江山/极目回【方法指导】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起到总领性的词语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词放在句首,总领主句乃至全段,诵读时必须稍有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学案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学案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例:然则/何时而乐耶?(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诗意个复音词的,要分开。

例:可/以一战。

(6)在表转折关系的“而”“则”前停顿。

(7)“也”“乎”等语气词若在句中,后面要停顿。

二、【解词和译句】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虚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虚词主要有:之、其、而、以、于、为、也、乎、夫、焉。

1、词语理解的方法:扩字法。

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主要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要扩词;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揣测法。

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2、六字翻译法: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古文今译六字法: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补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补”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

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

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对少数没有相当的词表示的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

“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

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

文言文句式及文言文断句(划分朗读停顿)

文言文句式及文言文断句(划分朗读停顿)

文言文句式及文言文断句(划分朗读停顿)一、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者……也”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例: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是……”“是”在文言中表判断,这种情况比较少。

例: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动词“为”表判断例: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否定判断例:“人非圣贤,熟能无过。

”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主语和谓语的关系而言的,主语不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而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一般用介词“被”来表示。

为方便学习,我们把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分为两大类,即标志被动和意念被动。

▲标志被动(主要有四类标志)☆“于(乎)式”表被动,介词“于(乎)”用在动词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例: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见……”/“……见……于……”式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为……”“为所……”“为……所……”式例: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被……”式(文言中较少见)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孔雀东南飞》▲意念被动没有表示被动的介词出现,需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例: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3.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包括谓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句。

在汉语的语法中,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在古今汉语中是一致的。

但有时因为表达的特殊需要而出现倒装现象。

现代汉语也有不少倒装句,但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形式更多,格式也更固定。

专题1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专题1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考点概述]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考主要考察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

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

设题方式:①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一般划一处或两处)②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知识梳理]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例1、望晚/日照/城郭(《登泰山记》)“望晚”是“向晚”、“傍晚”之意,全句有“望晚”、“日照”、“城郭”三个意义单位。

不可读成“望/晚日/照城郭”。

例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其乐”前一“乐”字用做动词,“以……为乐”;后一“乐”字,作名词,“所乐的事”。

“乐其乐”即“以其乐为乐”。

不可误读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例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例4、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例5、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例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例7、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中考文言文阅读之句式解析及断句

中考文言文阅读之句式解析及断句

中考文言文阅读之句式解析及断句“彼童子之师,受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内容思路中考类型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尚未履任何得赃款必有舛误用/给下列换波浪线句子断句归当自责顽钝如此当何所成乃以一婢自监1.下面句子朗朗节奏划分正确是一项()A.一日/与棐论/文及坡B.汝/记吾言C.禁愈严/而传愈/多D.海外/诗盛行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天时不如地利)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连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⑴“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⑵“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⑶“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己亥杂诗)⑷“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⑸“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⑹“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例:非天质之卑。

省略句⑴省略主语a承前省例: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b对话省例:(此)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⑵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例:1.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⑶省略宾语例:1.投(之)以骨。

(《狼》)2.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⑷省略介词例:1.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2.急湍甚(于)箭。

(《与朱元思书》)⑸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例:1.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口技〉〉)2.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

(〈〈两小儿辩日〉〉)倒装句⑴主谓倒装。

中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针对练习

中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针对练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 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 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虚词断句法
句首: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且夫、 嗟夫、嗟乎、呜呼 句首时间词: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 句尾:也、矣、焉、耳、耶(邪)、与(欤)、哉、夫 疑问词:何、胡、安、曷、奚、曷、孰、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关联词:向使、苟、故、况、已而、岂非、岂、虽、虽然、纵、纵使、假使、 是故、则、然则、或、而况、已而、于是、岂、岂非 (句首语气词、时间词、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关联词、疑问词之前断开)
3.若句首出现表总结性的词语 故 / 自号曰醉翁也。 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遂 / 率 / 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 /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也。 以是 / 人 / 多以书假余。 乃 / 重修岳阳楼。
4.“古二今一”原则,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
D.吾/谁与归
“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C项错了。 A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项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以这两项对了。 D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
五、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1.偏正短语。 如: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得道者 / 多助。
2.介宾短语。 如:不足 / 为外人道也。 3.固定结构。 如:其 / 如土石何?(“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 “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4.起舒缓语气、调节音节作用“之”的前后不能停顿。
针对练习
例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B )

初中文言文断句方法讲解和练习(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断句方法讲解和练习(含答案)

专题:断句(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朗读节奏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

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解答这类题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切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方法指导】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分类示例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至于”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

示例:(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2)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强反问语气)(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二章》(表议论)2.起到总领性的词语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词放在句首,总领主句乃至全段,诵读时必须稍有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予独爱”总领后面几个分句,所以“予独爱”后面应稍有停顿,否则就不能显示它的总领作用。

3.“古二今一”,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今齐地/方千里等。

4.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

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问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问题(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问题(共17题)一、复合题(共17题)1.课外文言文积累。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①。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②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③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④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选自《韩非子》)【注】立有间(jiàn):站了一会儿。

②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

③还(xuán)通“旋”,旋转,掉转。

④汤(tàng)熨(wèi)用热水敷烫皮肤。

汤,同“烫”,用热水焐(wù)。

熨,用药物热敷。

⑤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

齐,同“剂”。

(1) 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 桓侯重病致死的真正原因是(成语..),这个故事告诫人们。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文言文常见句式以及断句方法

文言文常见句式以及断句方法

文言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加以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形式主要有:(1)……者,……也。

(“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也。

(主语后面不用“者”)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今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

“是”意思是“这”,复指前面的主语。

②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今译:病在肌肤里,是针炙能够治疗的。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今译:南阳的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3)用“乃”“则”“即”“为”“则”等帮助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今译: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色。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今译:该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4)文言文中也有用“是”表示判断的,这是较为晚起的。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西湖游记二则》)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1)省略主语(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医)无奈何也。

(《扁鹊见蔡桓公》)今译:病在肌肤,是针炙能够治疗的;病在肠胃,是火剂汤能够治疗的;病在骨髓里,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辖的,当医生的就没有办法了。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

(《<论语>十则》)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①投(之)以骨。

(《狼》)今译:把骨头扔给(狼)。

②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今译:你和他一起来。

(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今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

3、倒装句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倒装句。

主要包括:(1)谓语前置(主语后说)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重难点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一)-备考2023(解析版)

重难点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一)-备考2023(解析版)

重难点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掌握七大断点——断得准断点(一) 名词和代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

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就可能会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也可能会断句。

断点(二) 动词和形容词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

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断点(三) 对话词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对话词来判断人物间的对话,从而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虽然在高考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断点(四) 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运用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断点(五) 特殊句式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固定结构,如“如……何”“况……乎”“何……为”等;判断句,如“……者,……也”“……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见……于……”等。

但是,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省略的情况,阻碍正确断句。

因此,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断点(六)对称的句式。

断点(七)常用修辞文言文中经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表现在语句运用上,具有前后相连、句式整齐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主谓之间停顿。

如“一狼/洞其中”。

2. 动宾之间停顿。

如“无/丝竹之乱耳”。

3. 动词与后置状语之间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骈死/于槽枥之间”。

4. 遇到省略句时,在省略的词语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5. 遇到倒装句时,通常在倒装的成分后停顿。

如“甚矣/汝之不惠”。

6. 按句首独立性质的词语停顿,如发语词、总结性词语、连词等后面要停顿。

如“夫/环而攻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

如“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8. 遇到提示停顿的成分时,自然停顿。

如“省略成分断没错”。

以上是文言文停顿划分的基本原则,可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专题 精题精讲

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专题 精题精讲

专题四: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一、解题策略断句时,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断句主要考查句末,句内可断可不断的地方一般忽略不计;并且不要求用明确的标点符号标明,只需要用“/”断开即可。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夺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情感。

(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3)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开。

(4)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5)注意事项:“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开(“而”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的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4、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到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可以正确断句。

5、借助名词(代词)断句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中考复习 文言文句子断句方法指导

中考复习 文言文句子断句方法指导
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款适合你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考法一 文言文阅读句子节奏划分选择题
(2023·湖南岳阳)阅读宋濂两篇赠序,完成小题。【文言文对比阅读】 【乙】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①,由水道至 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 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②,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款其适试合归你而求④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余,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节选自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有删改)
【注释】①照磨:掌管宗卷,钱榖的属吏。②以例自免归:依惯例自请免职。③没(mò):高过。④ 试归而求:试着归家之后去寻找。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余甚自愧。方余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稿,定顾P以P学T 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稿,定而PP余T,齿海益量加素耄材矣持,续更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新守,陋上室千蓬款蒿模板没选③择户总而有志一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
稿定PPT
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稿高定P自PT,己海量的素材欣持赏续更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款适合你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与文言句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精准点击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与文言句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精准点击

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 ……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 … …” ( 唯 余 马 首 是瞻 ) ; “ 非 唯… …抑 亦 … …” ( 非 唯 天 时 , 抑 亦 人谋 . ) ; “ 不亦 ……乎”(不亦说乎?);“何……之为”(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 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 以帮助断句。
相与步于中庭(步)——《记承天寺夜游》
(4)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
例: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孙权劝学》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例: 遂率子孙荷担(子孙)者三夫——《愚公移山》 马之千里(马)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4)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 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2.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1)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例: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例: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3)用介词“于”表被动。 例: 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无标志词的被动句。 例: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中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余俊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通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文断句又叫“断句读"。

给文言文断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的一种题型。

真题解析1。

(2008年广东省课改卷)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邱,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解析】此题可根据修辞知识和古汉语语法知识来断句。

“强者绥之以德”和“弱者抚之以仁"是对偶句,应分别在“强者”和“弱者”前断开,在“仁”字后断开。

“恣”是一个动词,作谓语,“所安”作“恣”的宾语,应在“安”字后边断开.所以该题的断句为: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2。

(2008年大连市课改卷)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①孝公:秦孝公。

②卫鞅:人名,即商鞅。

中考文言文断句复习

中考文言文断句复习




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1)恐/前后受其敌(《狼》) (2)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同上) 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 前面应稍加停顿。如: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 师表》)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同上) (3)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 者说》)
文言文断句


(一)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基本弄清句意,在 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 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 才符合句意、文意。这样就能把握句子内 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此句在 文中之意是:医生喜欢给没有大病(的人) 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 功劳。朗读时应在“不病”后停顿,即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停在 “好治”后。如果读成后者,其句意就成 了“医生喜欢治,没有大病(的人)作为 (自己的)功劳”,这样就不好理解了。


(三) 借助语法知识,读出停顿。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 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 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 读出停顿。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 战》)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 章》)
连词“而”字一般情况下,停顿在“而” 字之前。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为 政第二》) 可当“而”字前面是单音节时,就该停顿 在“而”字之后了。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而第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第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为政 第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阅读之句式解析及断句
“彼童子之师,受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内容思路
中考类型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尚未履任何得赃款必有舛误
用/给下列换波浪线句子断句
归当自责顽钝如此当何所成乃以一婢自监
1.下面句子朗朗节奏划分正确是一项()
A.一日/与棐论/文及坡B.汝/记吾言
C.禁愈严/而传愈/多D.海外/诗盛行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倒装句
•被动句
判断句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天时不如地利)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连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⑴“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⑵“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⑶“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己亥杂诗)
⑷“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⑸“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⑹“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例:非天质之卑。

省略句
⑴省略主语
a承前省
例: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b对话省
例:(此)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
(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例:1.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
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⑶省略宾语
例:1.投(之)以骨。

(《狼》)
2.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⑷省略介词
例:1.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
2.急湍甚(于)箭。

(《与朱元思书》)
⑸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例:1.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口技〉〉)
2.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

(〈〈两小儿辩日〉〉)
倒装句
⑴主谓倒装。

例:甚矣,汝之不惠。

⑵宾语前置。

例:“何陋之有?”
⑶定语后置。

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⑷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
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1.何有于我哉?
2.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1.屠惧,投以骨。

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⑴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例: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⑵有标志词语
a“为”表被动
例: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为……所……”
例: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c“于”表被动
例: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固定句式
“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⑴“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⑵“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
例:1.……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2.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⑶“以……为……”相当于“把……当作……”
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⑷“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
例:此何遽不为福也
⑸何以
例:何以战
断句技巧
节奏划分有诀窍,
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例1: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例2:苟全∕性命∕于乱世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1.向∕吾不为斯役
2.禁愈严∕而传愈多
3.故∕为之说
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1.可∕以一战
2.其一∕犬坐于前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1.一日∕与棐论文∕及坡
2.余闻之也∕久矣
3.悍吏之∕来吾乡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2012福州阅读《曹刿论战》
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⑴肉食者谋之
⑵弗敢加也
2012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012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的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上以兵部朗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内容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