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专题突破

合集下载

文言断句、翻译

文言断句、翻译

一.文言文断句技巧文言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

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的停顿,不必苦思。

断句加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方法如下⑴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接结果。

例如: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资治通鉴》⑵借助虚词断句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较多。

如“盖”“夫”“其”等发语词常放在句首,“耳”“乎”“哉”“焉”“也”“耶”等语气词常放在句尾,“之”“以”“则”“而”等助词、连词、介词常放在句子中,掌握了这些词的用法,会更好地帮助我们断句。

﹙曰后往往加冒号;“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加句号;“哉”字后面跟感叹;“也”、“者”表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况。

﹚如: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从句意看,这段文字是使者与赵威后的对话。

威后的对话中有三个相同的结构,都是“耶”字煞尾,它是表疑问的,故应用问号。

在第二个“曰”字后的引文中,“岂”是表反问的副词,应放在句首,和后边的“乎”照应,构成“岂------乎”句式,“岂”前应断开。

因此,全句可断为: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⑶借助成份断句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如: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句中动词有“次、震动、惧、战、遣、为”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句子结构,“次”的主语是“诸葛亮”,补语是“渭滨”;“震动”的主语是“关中”;“惧”的主语是“魏明帝”,宾语是“晋宣王战”;“遣”的主语也是“魏明帝”,宾语是“辛毗”,而“辛毗”又是“为军师”的主语。

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

第五课----文言文断句一、作业检查二、名言警句,精彩语句。

1、当你的心是灯时,世界很大;当你的心是轮太阳时,世界就变小了。

2、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三、专题突破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1、先通读,抓主体。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找位置。

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对话、引文:“曰”“云”“言”。

(2)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6)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例】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开课)文言文阅读专题:断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开课)文言文阅读专题:断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阅读专题:断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原则:规律:翻译两个关键点:【专题突破通练】题一:阅读下面文段,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③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小人实不才。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乡校:当时地方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②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

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

③然明,郑国大夫,名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①损:②克:③信:④信:2.断句并翻译:断句: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3.翻译: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4.这则故事表现了子产的什么品质?〔答案〕:1.①损:减少,消除②克:能③信:的确④信:相信2.断句: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4.表现了子产善于体察民情,充分尊重民意的从政作风。

〔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回来到这里游玩,来议论我们执政的好与坏。

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憎恶的,我们就改正它。

这是我的老师啊,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稍微疏通,使河水疏导;不如我听到(这些意见),把它们当作药物啊。

第五课——文言文,断句

第五课——文言文,断句

第五课----文言文断句一、作业检查二、名言警句,精彩语句。

1、当你的心是灯时,世界很大;当你的心是轮太阳时,世界就变小了。

2、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三、专题突破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1、先通读,抓主体。

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2、看虚词,找位置。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例〔2〕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舣而观之遂没3、明修辞,巧判断:对称例〔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例〔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例〔3〕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诗云‘匪兕sì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

4、明语法,辨句式:固定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恐怕(只怕、大概)…吧——等疑问句式。

文言文断句专题带翻译

文言文断句专题带翻译

【小试身手】
二、用斜线(/)给下面文字断句,并总结断句的基本 方法。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 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 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 敏之用岂有常哉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 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 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 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小试身手】 四、用斜线(/)给下面文字断句,并总结断句的基本方 法。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 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 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 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 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 /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 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课内温故】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 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方法点拨四】
据文史,定句读:文言文中的 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 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了解 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 助。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断句主观题专项突破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断句主观题专项突破

【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节选】……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①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②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坦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

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

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

而子立尺表以度天,直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②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

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

(注释较原题有调整)10.材料二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韩非子书 A 云夫子 B 善之 C 引 D 以张本 E 然 F 后难之 G 岂有 H 不似哉?(“画横线”原题中为“画波浪线”)答案与解题思路【答案】C E G【解题思路】从解题角度看,我们仍然要找到不变应对万变的思路,形成这种思路的基础就是:确保“不读破句,保持局部句意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可以遵循这几步来解题。

首先要浏览原文不加标点无停顿的原句,找出句中的动词,从而确定语句的大体意思,即:什么人在做什么事,什么人经历了什么,人物之间有哪些重要的关联。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学案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学案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例:然则/何时而乐耶?(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诗意个复音词的,要分开。

例:可/以一战。

(6)在表转折关系的“而”“则”前停顿。

(7)“也”“乎”等语气词若在句中,后面要停顿。

二、【解词和译句】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虚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虚词主要有:之、其、而、以、于、为、也、乎、夫、焉。

1、词语理解的方法:扩字法。

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主要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要扩词;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揣测法。

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2、六字翻译法: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古文今译六字法: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补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补”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

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

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对少数没有相当的词表示的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

“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

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

高三文言专题突破8:命题新变化—断句及课内外实词比较

高三文言专题突破8:命题新变化—断句及课内外实词比较

营垒多开井泉言者以为扰。未几,契丹围城,近郊老幼皆入城保,而 水不乏,又斫冰代炮,虏兵遂解。真宗召而语之曰:“顷有言卿扰民 者,及寇至,始见利也。”雄州榷场禁通异物,逻者获珉玉带及妇人 首饰交易者,允则纵之曰:“此以我无用,易彼有用也。”周世宗始 以瓦桥关置州,居民惟结茆,允则教以陶,公私营造皆易为瓦甓矣。 又合外旧瓮城与大城为一,先建东岳祠,自以黄金百两为供器,导以 鼓吹。民间竞以金银器献,久之,密撤去,而捕盗移文北界,因以护 祠为言,兴版筑,城就而虏不知也。雄州上元旧不放灯,允则结采 山,聚优乐,纵民夜游。谍知虏人欲观灯,乃率同僚会城北,俄有衣
鞭抽马,不让马乱跑,所以能到达千里。善于役使人民的君主也是这样。A项,“且要 和前文断开”错误,该句是比喻句,本体和喻体之间一般应断开,故“其民”后断开, “其民”前不应断开。B项,“'欲走'后断开”错误,“欲走不得”是一个完整的句 子,“欲走”后不能断开。而且,条件和结果之间一般应该断开,故“欲走”前应断 开。D项,“和前文"善用'断开”错误,“善用”和后面的“其民”构成动宾结构, 中间不能断开。
文言文
创新命题角度
创新命题角度
断句分析能力考查 综合对比能力考查
断句分析 能力考查
2023年文言断句题由客观变主观,要求考生从8个断句点中选择3 个正确的,增强了试题的创新性。可见,断句题的考查难度呈现加大 趋势,而断点分析题能够综合考查多个断句知识,并且可选择的句子 更多,综合性更强,也应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
用意的不同。
答案:
材料一中孔子用此比喻强调自己反对刑罚,提倡礼治的政治主张;材 料二中作者用此比喻强调统治者不要过度压榨百姓,善待他们,才能得到拥 护解。析:
考生首先要仔细审题,注意“作者”这一提法。材料一选自《孔丛 子》,主要记述孔子及其后代子孙的言语行事,所以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应该是 孔子的看法,而不是文子的看法。根据“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 马失道矣”“吾闻古之善御者······非策之助也”可知,孔子这样比喻 是为了反对使用马鞭抽打马,肯定用缰绳控制马,也就是以对待马的方式比喻 君王在现实中对待百姓不要滥用刑罚,要提倡用礼义教化他们。根据材料二中 的“先王之使其民······善用其民者亦然”可知,作者这样比喻是为了

高三文言专题突破3:“4 角度”巧判文言断句题

高三文言专题突破3:“4 角度”巧判文言断句题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相应位置的选项涂黑。 初游洛阳A时B人C莫识D陈留符融E一见F嗟异G因以介H于河南尹李膺
“初游洛阳”,“初”为“游”的时间状语,“游洛阳”为“游于洛阳”的省略, 语意完整,故A处断开;“时”修饰“人”,“时人”为“莫识”的主语,后省略宾语 “郭泰”,故D处断开;“一见嗟异”为连动式,中间不断开,“陈留符融”是“一见 嗟异”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因”为连词,“于是”的意思,其前断开,故G处断 开。综上,答案为ADG。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 故君捐 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B.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 君捐 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C.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 /君捐 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D.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 君捐 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关注特殊句式 2023·重庆市九龙坡区5月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 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 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 日矣。
(节选自《东坡全集·卷三十六》)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幅巾A杖屦B岁时往来C于D张氏之园E以与其F子孙游G将H必有日矣
(节选自刘安《淮南子》)
“且吾闻之也”的意思为“况且我听说”,“也”一般位于句 末,是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故B处断开。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训练一、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一)断句原则: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断句必先得关注语境)2.先易后难,寻找标志。

3.读后检查,通顺合理。

(二)断句技巧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或代词一般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再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⑵疑问代词:问人--“谁”“孰”/问事--“奚”“胡“曷”“恶”“安”“焉”/“何”可问人也可问事1⑶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之”“其”“彼”〖训练1〗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答案: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2.找动词,定句读。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形容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训练2〗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文言断句和翻译

文言断句和翻译
B.“耳”“乎”“哉”“焉”“也”“耶”
等语气词常放在句尾,
C.“之”“以”“则”“而”等助词、连词、
介词常放在句中,
掌握了这些词的用法,会更好地帮助我们
断句。
如: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 后尊贵者乎 断句: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 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 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 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例2(2007· 高考江西卷)吾但使国家无逋赋,
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①逃亡、逃跑;②欠交、拖欠;③拖延、迟延。
“逋”“职”均为采分点。“逋”的义项有: 应选第②个义项。“职”的义项有:①职责;②
职业;③职位;④主要;⑤贡献。应选第①个义
项。
全句译作: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 税,我的职责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例9(2006· 高考江苏卷)民,吾民也。发吾粟振
之,胡不可?
振:通“赈”,即“赈济”。全句译作:百姓, 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 不可以?
死/人固皆死(排比)
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 断句: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诛封/封以其属斗/不 胜/走如鲁(顶真)
二、文言文翻译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直接将原文
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
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 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以意译为辅助手段。因此, 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 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 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 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第四节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节选自《颜氏家训》)【答案】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

(2)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

【答案】(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参考译文】……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文言文断句方法翻译方法

文言文断句方法翻译方法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赅,其义深而难明。

故学文言文,首在断句,次在翻译。

今吾人试论文言文之断句方法与翻译方法,以助后学。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1. 以字词为单位:文言文中的字词,多有固定搭配,如“曰”、“云”、“乎”、“也”、“矣”、“焉”、“耳”等,可据此断句。

2. 以句首句末语气词为标志:文言文中的语气词,如“夫”、“盖”、“故”、“焉”、“矣”、“耳”等,常位于句首或句末,可作为断句依据。

3. 依据句式结构:文言文有固定的句式结构,如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并列结构等,可据此断句。

4. 考虑上下文关系:文言文中,上下文之间往往有密切联系,断句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5. 借助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用对仗、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可根据这些手法断句。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将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式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保持原文意思。

此法适用于简单、明了的文言文。

2. 意译法:意译法是根据原文意思,用现代汉语重新表达,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字词。

此法适用于复杂、深奥的文言文。

3. 语境翻译法:语境翻译法是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上下文关系,使翻译更加准确、生动。

4. 对比翻译法:对比翻译法是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翻译文言文。

5. 修辞翻译法:修辞翻译法是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原文的修辞手法,使翻译更加生动、形象。

三、断句与翻译之关系断句与翻译相辅相成,断句是翻译的前提,翻译是断句的目的。

只有准确断句,才能更好地翻译文言文;只有翻译得准确,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总之,学习文言文,断句与翻译是两大关键。

学习者应熟练掌握断句方法,不断提高翻译能力,方能游刃有余地阅读、研究文言文。

以下为具体实例: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断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

高考总复习 语文第2编3-5

高考总复习 语文第2编3-5

职自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 谦开厅事以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孙谦退出后,便将妻子送回娘家。彭城人刘融乞讨要 饭,病重后无处收留,他的朋友用车把他送到孙谦家,孙
原则要求,复习时功夫当下在基本功训练上,要求贯通课
本文言文知识,增加课外文言选段阅读训练,增强语感, 提高能力。 考题所要求翻译的文言语句是课外的,但考查的知识 点当是课内出现过的,所以,对教材中的文言课文要尽量
熟悉才好。只有烂熟于心,才能融会贯通,迁移于课外。
第二编 专题突破
语文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第二编 专题突破
语文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2.翻译文言语句所贯穿的知识点及翻译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所贯穿的知识点主要是三点:
(1)文言实词
重点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多义词、古今异义 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含古今字、异体字)。也要注意偏 义复词、同义复词、联绵词、数量词的特殊表示法。
第二编 专题突破
语文
章的领会,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
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的句子 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 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规范,和现代汉语标 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
的帮助。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迅速地断句呢?在这里提
上睡觉却没有蚊虫来骚扰,别人都很惊奇。他年过九十, 但身体强壮,与五十岁的人相仿,每次朝会,他都比众人 先到公门。他努力实行仁义,自己所作的超过一般人很多。 他的从兄孙灵庆曾在他家养病,他外出前及归来后都要去

文言断句与翻译

文言断句与翻译

四,其它方面定句读 (1),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 (1),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 引用常用" ""言 为标志, 引用常用"曰","云""言"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 以后就只用" 而把主语省略. 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 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 明辨句读. 者,明辨句读. (2),察反复,定句读.反复, (2),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 隔反复, 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隔反复, 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 北徐公美"多次反复, 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 了有力的帮助. 了有力的帮助.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 明辨句读, 读 " . 明辨句读 , 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 能力. 能力 .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 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 会 . 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 , 力求对 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 将能断开 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围, 的先断开 , 逐步缩小范围 , 然后集中精 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 在断句 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 语言风格, 时 , 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 , 语言风格 , 句意的完整与否. 句意的完整与否 . 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 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 范 , 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 . 加强 诵读, 增强语感, 诵读 , 增强语感 , 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 帮助. 帮助.

文言文断句翻译法

文言文断句翻译法

文言文,古之汉语也,言简意赅,韵味无穷。

然欲通晓其意,非断句不可。

断句者,分句也,即将文言文分割成若干个有意义的句子,使读者易于理解。

翻译法,则是对文言文进行解释,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便于今人阅读。

本文将简要介绍文言文断句翻译之法。

一、断句之法1. 根据语法结构断句文言文语法结构严谨,句式固定。

故可根据主谓宾、定状补等语法成分进行断句。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中,“孔子曰”为主谓结构,“学而时习之”为宾语从句,“不亦说乎”为反问句。

2. 根据修辞手法断句文言文常用对仗、排比、顶真等修辞手法。

根据这些手法,可将其分割成若干个有意义的句子。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此句中,运用了顶真手法,可断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 根据句子成分断句文言文句子成分较为复杂,可根据句子成分进行断句。

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此句中,“夫君子之行”为主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并列谓语。

4. 根据语意逻辑断句文言文注重语意逻辑,根据语意逻辑进行断句。

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句中,根据语意逻辑,可断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翻译之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将文言文中的字词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力求保持原文意思。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直译为:“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意译法意译法是根据原文意思,用现代汉语重新组织语言,使译文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意译为:“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思念。

”3. 灵活翻译法灵活翻译法是在直译和意译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语境,对原文进行适当调整。

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灵活翻译为:“当王师北上征服中原的时候,家中的祭祀活动不忘告知先人。

”总之,掌握文言文断句翻译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文。

文言文断句口诀及翻译

文言文断句口诀及翻译

文言文,古汉语,文法深,断句难。

欲求解,口诀传,遵循规,无遗言。

一、看标点,易断句。

凡有标点,皆可断处,句读之间,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常作,句中停顿,若遇助词,必断无疑。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若断此处,意义难全。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为句,两句为一,六字为句,三句为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序,先主后宾,断句于此,不失其义。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韵脚为据,韵脚对应,断句无误。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之句,断法相同,若断此处,对仗不合。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之句,句末问号,断句于此,疑问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之句,句末感叹,断句于此,感叹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之句,意犹未尽,断句巧妙,意蕴深远。

翻译如下:文言文,是古代汉语,文法深奥,断句困难。

想要解开其中的奥秘,这里有口诀传授,遵循这些规则,不会有遗漏。

一、看标点,易断句。

只要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地方,句读之间的分隔,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经常作为句中的停顿,如果遇到助词,必定要在这里断句。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如果在这里断句,会导致意义不完整。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一句,两句一组,六字一句,三句一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的语序,主语在前,宾语在后,断句于此,意思不会出错。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以韵脚为依据,韵脚对应的地方,断句不会有错。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的句子,断句的方法相同,如果在这里断句,对仗就会不协调。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句的句子,句末有问号,断句于此,疑问就会显得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句的句子,句末有感叹号,断句于此,感叹就会显得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的句子,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断句要巧妙,才能表达出深远的含义。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精选考点突破 专题03 文言断句 含详解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精选考点突破 专题03 文言断句 含详解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精选考点突破专题03 文言断句★考点分析★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

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4)、据排偶,定句读。

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重难点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一)-备考2023(解析版)

重难点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一)-备考2023(解析版)

重难点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掌握七大断点——断得准断点(一) 名词和代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

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就可能会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也可能会断句。

断点(二) 动词和形容词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

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断点(三) 对话词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对话词来判断人物间的对话,从而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虽然在高考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断点(四) 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运用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断点(五) 特殊句式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固定结构,如“如……何”“况……乎”“何……为”等;判断句,如“……者,……也”“……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见……于……”等。

但是,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省略的情况,阻碍正确断句。

因此,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断点(六)对称的句式。

断点(七)常用修辞文言文中经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表现在语句运用上,具有前后相连、句式整齐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专题突破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鸥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节选自《颜氏家训》)【答案】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鸦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锹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

(2)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

【答案】(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Ill(2)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参考译文】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

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

一、文言翻译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Ci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1.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儿个方面(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要脱离全文这个大语境,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必须把句子放到全文中去理解,要从原文找答案。

(2)要正确理解句意,还要掌握通假、活用、倒装等现象,还要注意语法、修辞等现象。

(3)要弄清代词的指代作用,对句子中的省略成分也要分辨清楚,特别是省略的主语、宾语、代词等,如果对这些内容分析不清,就会曲解句意。

(4)对复杂不好理解的句子,可以作句子成分分析,也可以抓关联词语,分析句间关系,这样可以帮助理解句意。

2.翻译要求:信、达、雅翻译文言语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信、达、雅”。

“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做到字字落实,不添、不漏、不走样。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凡是能直译的,要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对照翻译,原文字词尽可能在译文中有所落实,保持原文语句的特点。

“达"就是要使句子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句子安排、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在遇到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句式等无法直译时,要灵活地进行改变或调整。

“雅”就是要求句子生动、优美,即具有文采,用词造句要考究,能传达出原句的韵味,能体现出译者的文采。

在上述原则中,“信”和“达”是最基本的原则,“雅”是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发展提高的,考试中对考生的考查,主要就是对“信”和“达” 的考查,离开了“信”和“达”的原则,片面追求“雅”无实际意义。

3.翻译手段:直译与意译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 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

像有些不好照字面直译的,或者表达不出原意的,或者是修辞义的(比喻、借代、委婉说法等),如“下车”“视事”“乞骸骨”等,那就只能按照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找一个相应的说法来译了。

4.翻译方法翻译的方法有“留”“删”“补”“调”“换”等。

(1)留一一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①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剜溪。

(《梦游天姥吟留别》)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陈情表》)③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2)删一一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有些关联词语、结构助词、偏义复词中的陪衬等,都要在翻译中剔除。

如“之”,作为助词,它可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也可以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这些情况下就无法译出,可以删除。

另外某些发语词、语气词、表停顿、补足音节和缓语气的虚词,也应删除。

①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滕王阁序》)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陈情表》)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④便可白公姥。

(《孔雀东南飞》)(3)补一一文言文中的省略部分,翻译时必须补出,使上下文衔接。

①(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秋水》)(补主语)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鸿门宴》)(补谓语)③竖子不足与(之)谋。

(《鸿门宴》)(补宾语)④我持白璧一双,欲献(于)项王。

(《鸿门宴》)(补介词)⑤比好游者尚不能十(分之)一。

(《游褒禅山记》)(补出分数相应的部分)⑥女子十七(岁)不嫁,其父母有罪。

(《勾践灭吴》)(补出量词)(4)调一一在翻译时,有些倒装句的词序需要调换,如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互文见义句等。

①何由济乎?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④范增数口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⑤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赤壁之战》)例①中的“何山”是"由何”的倒装,即"凭借什么”。

例②中的“余”是“欺”的对象,“不余欺”即“不欺余”,译为“没有欺骗我”,将宾语调至句后。

例③中的“子孙荷担者”是定语后置的结构,“三夫”作为数量词,也要调前,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说法。

例④中的“三”表示“举所佩玉玦”的次数,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应是"三举所佩玉玦”,即“多次举起”的意思。

例⑤中的“必”是“一定”的意思,修饰“破操军”,译为“一定能击溃曹操的军队”,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5)换一一文言词语要准确选用恰当词义,用现代词语代替。

词类活用必按较为固定的格式翻译,体现出词类活用的特征来。

古文中的单音词,现代汉语变成了双音词。

敬亭亦无所不安也。

(《柳敬亭传》)(安:安心)古文中的单音词,现代汉语中变成了另一个单音词。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倍:背)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余:我;自:从;适:到)要注意古今异义中古义和今义的区别。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五人墓碑记》)(古义,头颅; 今义,某些集团的领导人)(6)贯一一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用典、讳饰、婉辞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使文意通顺。

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二、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过去称为句读(dδu) o所谓“句”,就是作者已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到此应断句,用标点符号来表示,即用“句号”。

语意未完而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相当于今人使用的“逗号”。

弄清句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

“句读之不知”,对原文的意思就会领会错误。

古文断句标点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

下面介绍一些断句的具体方法:1.掌握大意,高屋建鉞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而领会全篇的文意的基础是要对文段中关键词句的理解。

如: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脚),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脚)?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足够)矣。

'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足够)。

’非一足(脚)也。

”这段话的断句很典型,如果不理解“足”两层含义(脚;足够),要断清这段文字,就非常困难。

大致弄清了文意,断句就有了基础。

2.抓住标志,沿波讨源(1)虚词标志: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于是、且夫、向使、虽……句中虚词:于、以、而、者……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句首的有:以、贝9、贝9、而、而、故。

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

“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

“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2)实词标志:①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

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

如: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庞葱曰:)“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战国策・魏策二》)这里,庞葱的第二、第三次问话,作者把主谓部分都省略了。

如果把引号直接贯下去,成为一一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就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