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历史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
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
2.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3.右图是王献之《中秋帖》,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A.“……遒媚劲健,固自不乏,要之晋法亦大变耳!”
B.“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
C.“笔势精妙,备尽谐则,列为正书第一”
D.“出于颜,然内蕴变为外棱”。
4.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
擢才而居,委任实重。
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
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
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
A.匡正皇帝的过失B.传达执行皇帝意旨
C.替皇帝草拟政令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
5.右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
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
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
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
它体现了我国古代
的一种社会思潮。
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初年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
B.“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
C.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6.洪武十九年(1386年)浙江舟山46岛居民30000余人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
对这一做法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有效加强对沿海岛屿的控制B.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交往
C.舟山成为推行这一政策的中心D.有限维护了明朝的封建统治7.《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 。
”这
A.说明了后世沿用秦朝建立的集权制度的主要原因
B.说明朱熹认识到专制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合理性
C.反映了朱熹对秦以来君主专制持严厉批评的态度
D.反映儒家学派对法家的思想并非一概排斥和反对
8.“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骚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这则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
A.卢梭的思想占主导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
C.民主共和思想传播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
9.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 “‘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
”这表明当时中共
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C.已思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10.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
A.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B.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
C.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D.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11.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
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D.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12.下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
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A.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与指引B.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3.“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
A.不同的国情B.不同的社会制度
C.不同的经济水平D.不同的生活习惯
14.对中俄关系,有专家指出:由于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相互心理要求和预期更为适度,这种关系的稳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是有根本不同的……这里的“根本不同”是指
A.中美关系比中俄关系更为重要B.两国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曲折
C.当今两国是伙伴关系而非盟国D.不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5.从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20世纪60、70年代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起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如今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
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
A.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B.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C.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
16.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
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
反映了A.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B.集体主义是雅典民主的重要特色
C.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D.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17.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18.《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这一发展轨迹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D.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19.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法国A.封建势力强大B.资本主义水平不高
C.资产阶级妥协D.议会中君主派势力巨大
20.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
这段话的最确切最完整含义是
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
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
21.下表反映了1913年、1938年、1973年三个年份英国、法国、美国政府总支出占GDP 的百分比。
由此得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B.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三国政府均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22.牛仔裤是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
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整个“冷战”时期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尼尔•弗格森《文明》)。
“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的原因是
①美苏冷战重点转向经济领域②苏联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③“冷战”和意识形态的影响④苏联体制束缚,技术落后
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3.1992年,不结盟运动第十届首脑会议提出,要对运动的目标作新的定位,在继续为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而努力的同时将把运动的侧重点转向经济领域,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向贫穷落后宣战”。
促使不结盟运动目标重新定位的重要背景是
A.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第三次科技浪潮兴起D.和平发展已成为人类共识
24.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但最近的20年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
对此最全面理解是
A.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和平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最和平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25.下图是1877年的一幅作品——《圣拉查尔火车站》。
作者神往于光线穿过玻璃顶棚射向蒸气烟云的效果,神往于从混沌之中显现出来的机车和车厢的形状。
这幅画属于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印象派D.现代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
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集权制是全国统一的重要条件,而全国大一统的局面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即可以避免一些纷争和割据,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
……统一集权的政治环境还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
秦汉时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胡如雷《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和社会政治影响》材料二中国实行中央集权的制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西方社会进入工业化时
代以后,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已经是全世界的选择。
美国的南北战争,就是为了维护
国家统一的战争。
欧盟的建立更体现了欧洲为了应付对外竞争和内部协调在政治制度上正在进行的重大调整。
——陈申申《中国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形态与法制结构》(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在西方进入工业时代以后,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选择?(4分)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联合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有何异同?(6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
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
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开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
那个体系的目标就是通过贸易和制造业而不是改良和耕种田地,通过城市工业而不是通过农村各行业,来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富足。
但是,作为这些发现的后果,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小部分(这部分指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以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它们已变成不计其数、欣欣向荣的美洲殖民地的商品制造者,也成了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各国完全意义上的运输者和部分意义上的制造者。
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材料三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
——摘自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学观点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1分)试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的影响?(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商业体系“壮观和光荣的程度”,(2分)并指出欧洲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分)简述人类社会是如何突破这两种阻碍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3分)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达•芬奇曾说过:“我是画家,但我还是工程师、机械师。
我终生与自然作长期搏斗,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征服不驯的自然之力,为人类服务。
…他们熟读经典,却迂腐无知。
为什么要自欺欺人呢?…研究自然是教育的主体,其余的都只是装饰而已。
用你的头脑和你的双手去研究它吧!难道不应该首先理解自然的法则,然后再了解人类的法律和习俗吗?
——摘自何亚平《科学社会教程》材料二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
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材料三1924年,中国化学家张准说:“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
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
材料四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诸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概括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凡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厌惟科学。
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
——陈独秀《新青年•敬告青年》(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对近代科学产生的促进作用?(4分)
(2)试以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史实说明材料二神学的东西“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3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人重视“科学本体”的历史事件。
(1分)并说明你对“科学本体”的理解?(2分)
(4)据材料一、四,指出达•芬奇与陈独秀主张的共通之处,并简析陈独秀积极倡导这种主张的原因?(3分)
29.(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
此观点称为“停滞论”。
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
此观点称为变迁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停滞论”“变迁论”中的任一个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你支持该观点的依据?(4分)
材料二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
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2)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
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这一时期,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3分)
材料三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不能割裂改革开放前后历史并相互否定。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3)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三个角度指出改革开放前30年为改革开放所起的奠基作用?(3分)
材料四……如果说20世纪止于l989年,那么21世纪始于l978年……为什么是1978年?因为那一年,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这项政策开创了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两位数的新时代,为中国带来了重大变革……虽然l978年离现在并不遥远,但我们已经沿着这条创造一个全新世界的道路走得很远。
——英国《卫报》马丁•雅克(4)马丁•雅克提出“21世纪始于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解释21世纪的中华文明在汲取世界文明的过程中与l978年前的中国相比有何变化?(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
分,共50分)
26.(1)作用:有利于减少动乱,维护社会稳定;便于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
(2分)
(2)原因:进入工业时代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对国家的统一稳定提出要求;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需要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
(4分)(3)同:减少内部的矛盾与战争;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
(3分)异:中国中央集权的形成,是在统一战争后通过权威力量推行的;欧洲的联合是通过成员国协商由条约来维系的。
中国的中央政权较欧盟对地方具有更强的执行力。
(3分)
27.(1)史观:阶级斗争史观(或革命史观)。
(1分)全球史观: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分)文明史观:通商口岸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1分)
(2)程度:世界市场不断扩展,北美、大洋洲、欧亚各地不同程度卷入;(1分)欧洲贸易中心转移,重心转向大西洋贸易,促进了西欧尤其是英国制造业的发展;(1分)角色:新航路的开辟者、殖民者、商品制造者、运送者、世界市场的主导者。
(2分,任答2点即可)
(3)自然因素:交通不便导致巨额的运输成本;(1分)人为因素:贸易保护和关税壁垒。
(1分)
突破:在自然因素方面: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航运和网络的发展方便了交通和运输,使各地间联系更加密切;(1分)
人为因素方面: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为世界贸易创造了自由的环境;(1分)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开始建立,世界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朝着自由贸易方向发展。
(1分)
28.(1)作用:文艺复兴运动关注对自然的研究,宣扬人文主义,崇尚科学知识,这种时代精神有利于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催生了近代科学。
(4分)
(2)史实: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地球中心说;牛顿经典力学进一步从理论上否定了地球中心说的荒谬;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根本上颠覆了上帝造人说。
(3分)
(3)事件:新文化运动。
(1分)科学本体:科学包括科学法则、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等,而不仅仅是指技术;科学的价值在于发现真理,而不仅仅是富强救国或追求功名的工具。
(2分)
(4)共通之处:借助科学正确认识社会。
(1分)原因:旧思想文化阻碍着民主政治的真正实现;需要弘扬科学思想批判愚昧、迷信,促进思想解放。
(2分)
29.(1)观点一:支持停滞论。
即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不具备社会转型的因素。
(1分)政治:专制集权极端强化,达到顶峰。
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耕文明没有实现突破和转型。
思想文化:理学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3分)
观点二:支持变迁论。
即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表现出社会转型的迹象。
(1分)政治: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思想文化: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萌发;开启西学东渐之风。
(3分)
(2)经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开始卷入整个世界市场;洋务企业、民族企业等近代工业开始出现。
(1分)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分)思想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新思想和维新变法思想等。
(1分)
(3)政治: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分)
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经济基础。
(1分)
科技文化: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两弹—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1分)(4)政治:以政府为主导,形成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1分)经济:吸收、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发展市场经济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可);(1分)文化:进入信息时代,外来文化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