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比例_整理和复习_导学案

比例_整理和复习_导学案

六(下)数学导学案: 第三单元 整理复习【学习目标】1、通过整理知识,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复习,进一步弄清有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形成自己良好的认知结构,并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自学重点】运用比例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习过程】 一、我会整理。

翻一翻书本32-60页,整理一下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相关知识的对比: (1)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比 比 例 意 义 各部分名称 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正 比 例反 比 例相同点 两种( )的量,一种量( ),另一种量也随着( )。

不同点两种量的( )一定。

图像是一条( ) 关系式( )两种量的( )一定。

图像是一条( ) 关系式( )三、基本练习:1、解比例:2、填空:(1)两个相互咬合的圆形齿轮的齿数之比是4:3,其中大齿轮有36个,小齿轮有( )个。

(2)一幅地图中某两地的图上距离5cm 表示实际距离15km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3)一个长5cm ,宽3cm 的长方形按3:1放大,得到图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判断下面个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比例尺一定,两地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 (2)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3)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梯形的面积和高。

() (4)如果y=5x,y 和x.成正比例()每组人数46812(5) ()()()(6)4、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将这个线段比例尺化成数值比例尺。

(2)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前两个小时行了100km ,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需要3个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远?(3)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3个小时,每小时行50km ,返回时每小时行60km,返回时用了多长时间? 四、易错题练习,一定小心哦!1按照3:1画出:下面的平行四边形放大后的图形。

4-12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4-12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4-12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引言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的学习进入尾声,同学们已经接触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其中比例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比例的概念和运用,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同学们对4-12比例部分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深对比例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例的基本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在比例中,有四个数,分别是第一比例项、第二比例项、第三比例项和第四比例项。

其中,第一比例项和第二比例项构成第一个比,第三比例项和第四比例项构成第二个比。

如果两个比相等,我们就说它们成比例。

比例的性质比例具有一些基本的性质,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例。

1. 比例的传递性:如果a:b = c:d,b:c = e:f,那么a:d = e:f。

2. 比例的倒数性:如果a:b = c:d,那么b:a = d:c。

3. 比例的乘除性:如果a:b = c:d,那么对于任何非零数k,ka:kb =kc:kd。

比例的解决方法在解决比例问题时,我们通常使用交叉相乘法。

交叉相乘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 将比例式写成两个比相等的形式,如a:b = c:d。

2. 交叉相乘,即ad = bc。

3. 解出未知数。

比例的应用比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购物、烹饪、建筑设计等。

在数学中,比例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几何问题、函数问题等。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如果一瓶500ml的橙汁需要5个橙子,那么要制作1升的橙汁,需要多少个橙子呢?我们可以通过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500ml : 5个橙子 = 1000ml : x个橙子通过交叉相乘,我们可以得到500x = 5000,从而解出x = 10。

所以,要制作1升的橙汁,需要10个橙子。

几何中的应用在几何中,比例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例是相等的。

如果我们知道两个三角形相似,并且知道它们某些边的长度,我们就可以通过比例来求解其他边的长度。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学案(2)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学案(2)

整理与复习【学习目标】1.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2.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小组合作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克服困难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1.整理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数的运算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其中包括进退位的运算。

48+2= 78-30= 55+7= 84-60= 63-6=44+5= 20+45= 47+30= 60-30= 93-8=2.混合运算:83-20+5= 60+14-7=3.估算:如估计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买40瓶水够全班同学喝吗?(二)解决问题1.看图,列式计算。

(1)一图一式(2)一图二式(3)一图四式(三)常见的量1.简单计算20元+17元= 100元-45元= 40元-25元=1元+5角= 5角+5角= 2元2角+3元= 8元7角+3角= 1元2角+8元8角= 1元-3角= 2.会认钟面上的时刻,并会用两种写法进行书写。

(四)空间与图形结合具体的实物,通过观察、辨认物体的位置。

(五)统计与概率1.2.下面是二(1)班同学画的统计图。

(1)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1

《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3.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4. 比例解决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问题,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2. 探究新知(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定义,探讨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合比、分比等。

(2)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介绍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平面图等。

(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举例说明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速度与时间、单价与数量等。

(4)比例解决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比例现象,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比例中的两种重要关系,它们反映了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2.教学难点
-比例性质的灵活运用:学生往往在应用比例性质解决具体问题时感到困难,如在一个复杂的比例问题中,找出相应的内项和外项。
-比例运算中的等比例数列求和:求和公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当数列项数较多时,如何快速准确地求和。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建模: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比例模型,确定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比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比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教学重点
-比例的定义及其性质:比例的定义是本节课的核心,学生需理解四个数按一定的比例关系排列的概念。比例的性质(两个内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外项的乘积)是解决比例问题的关键。
-比例的运算:包括比例的简化、等比例数列的求和、比例的乘除运算,这些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
-比例的应用:学生需学会将比例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速度、浓度、价格等比例问题。
3.比例的运算:比例的简化、等比例数列的求和、比例的乘除运算。

比例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比例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整理和复习
学习内容:教材63至64页,整理与复习与练习十
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反比例的判断,用比例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区别,比例尺的应用。

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 知识整理
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

2
(1 (2(3) (4) (5) 1(1)。

(2)。

(3) 2 3 三、 1、 2、 9:3、 用5。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C B
,那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 当( )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

5、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这两条直角边的和是5.4厘米,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四、达标测评
课件展示
《练习十》—— 1至5题。

五、课堂小结
本章内容你还有哪些疑惑?交流互动。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
(3)从A到B,所用的时间……
(4)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3、下面一些相关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除数一定,( )和()成()比例
(2)被除数一这一,()和()成()比例
(3)前项一定,()和()成()比例
(4)后项一定,()和()成()比例
4、判断下列关系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x+y=k(一定)x和y()比例
(2)x-y=k(一定)x和y()比例
二、对比练习
1、利用乘法关系式判断
(1)每本书的单价(一定)×本数=总价()比例
(2)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比例
(3)3x=y y和x()比例
(4)8/x=y y和x()比例
板 书
设 计
课后记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解比例
1、什么叫解比例
2、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
3、完成“整理与复习”第2题
三、正、反比例的意义
1、什么叫成正比例量和正比例关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量和反比例关系?
3、比较正、反比例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关系式Fra bibliotek正比例
反比例
1、你是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
学生交流后,概括出:
一找:哪两种量相关联
二想:两种量变化情况,写关系式
三判断:看比值一定还是积一定
5、完成“整理与复习”第3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的1~3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相互交流发现问题教师及时指导
板 书
设 计
课后记
课 题
整理与复习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1.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比例的计算方法。

3.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比例进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生活案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场合。

2.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比例的计算方法是比较两个量的相对大小关系。

3. 比例的计算方法3.1 基本比例比例的基本形式为a:b,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

3.2 比例的扩大和缩小当两个量的比例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乘以相同的系数来扩大或缩小比例。

4.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运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比例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练习与检测练习一1.甲乙两人的身高比例是3:4,已知乙的身高是160厘米,求甲的身高。

2.一个矩形的长和宽的比是5:3,如果长是15厘米,求矩形的宽。

练习二某班同学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2:3,如果男生有30人,求女生的人数。

检测题1.一本书的原价是4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打完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小明和小华的身高比是4:3,如果小明的身高是120厘米,求小华的身高。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目。

2.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例进行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定困难。

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掌握好比例的相关知识。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变化规律
关系式
2、讨论: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
3、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2)学校食堂新进一批煤,每天的用煤量与使用天数。
(3)在一块菜地上种的黄瓜和西红柿的面积。
4、正、反比例应用题。
(1)归纳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步骤。
(2)典型题型归类对比练习。
4、工人们安装一批电线杆,每天安装12根,30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多安装6根,几天能够完成?
三、达标检测:
用比例解决问题。
1、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质量比化合而成的。5.4Kg的水含氢和氧各多少?
2、学校会议室用方砖铺地,用8dm²的方砖铺,需要350块,如果改用10dm²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
四、课堂小结:
会江实验学校学历案2018-5-30全家鑫制
课题:整理和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复习内容:判断正反比例及用比例解决问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的同时,能够正确进行判断正反比例。
2、通过复习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提高思维能力。
3、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评价任务:
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两种量的比例关系。
通过这节复习课,你在哪些方面又有新的收获呢?
板书设计:Leabharlann 整理和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判断正反比例用比例解决问题
作业:《黄冈》、《学评》相应习题。
教学反思:
1、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前2小时行了100km。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要用3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远?
2、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3小时,每小时行50km。返回时每小时行60km,返回时用了多长时间?

4-12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12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12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复习4:3比例的整理和应用。

这是我们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复习,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我要给大家介绍我们的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我们将要复习的是第115页至第116页的内容,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4:3比例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为大家提供一些实际的例题,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4:3比例的运用。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复习,我会准备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如PPT、黑板等,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准备好自己的笔记本,及时记录所学内容。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将4:3比例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展示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板书,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小明从甲地出发,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前往乙地,同时,小华从乙地出发,骑摩托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前往甲地。

问:小明和小华多久后相遇?希望通过今天的复习,大家能够对4:3比例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大家一起加油吧!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复习课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大家特别关注。

对于4:3比例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大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地列出4:3比例的方程,以及如何求解这个方程,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对于4:3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的是,4:3比例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一元一次方程。

它的定义是:如果两个比例相等,那么它们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相等。

在这个比例中,4和3是比例的两个部分,我们称4为比例的前项,3为比例的后项。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将4:3比例看作是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比值,其中一个量是已知数,另一个量是我们需要求解的未知数。

《正反比例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正反比例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正、反比例的整理与复习》导学设计复习内容: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之分类复习:比和比例(二)教材分析:正反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是继本册所学的正反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系统性整理,根据孩子们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特意安排了此部分的知整合与复习,放在了最后一单元整理与复习部分《比和比例》的第二课时目的是孩子们在明确区分比和比例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对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应用把握的更为准确,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大胆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结合本节复习课的要点,抓住关键点、易错点、易混点展开知识梳理,鼓励学生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人人参与,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小组内交流,共享思维,互相启发,在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方面,不但发展学生思维,而且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学情分析: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应用部分,孩子们只有初步的认识,不能做到准确灵活的解决问题,部分学生经常与算术方法及普通方程解决问题发生混淆,针对此情况,特对本部分内容做系统梳理及针对性复习,强化训练,提高效果。

复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区分正、反比例的异同。

2、能准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能熟练地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复习重点: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准确灵活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让学生经历复习梳理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准确表述出来。

教学策略及方法:本节课主要是抓住正反比例的意义的区别,梳理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关键点;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数量关系成哪种比例?并说出依据即意义;其次充分给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利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实例,回顾总结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最后进行能力方面的提升检测。

复习过程:一.导入揭题。

请在老师的描述下猜一猜今天我们将要复习什么知识?它是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其中有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并且一种量随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比例整理和复习六下导学案

比例整理和复习六下导学案

比例课题:整理与复习课型:练习课课时:第14课时自学情况班级:组名:组号:学生姓名:【学习目标】☆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比例的知识。

☆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知识梳理】1、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将知识尽可能地有条理地分类进行整理,把整理的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2、完成书本第65页“整理与复习”第2题。

(1)(2)(3)(4)3、正比例与反比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正比例反比例共同点不同点4、完成书本第63页“整理与复习”第3题。

(写在书本上)5、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要注意什么?6、完成书本第65页“整理与复习”第4题。

(写在书本上)【反馈训练】1、完成书本第66页第1题填空。

(写在书本上)2、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从A到B地,所用时间和行走的速度。

()(2)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3)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梯形的面积和高。

()(4)如果y=5x,那么y和x。

()3、完成书本第66页第3题。

4、用边长是15厘米的方砖给教室铺地,需要2000块。

如果改用边长25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用比例的知识解决)5、体育老师买来161m的绳子,先剪下21m,正好做成12根跳绳。

剩下的绳子还能够做这种跳绳多少根?(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应用拓展】一项工程,计划20人参加工作,18天完成。

现在由于有其他任务,只派12人参加工作,多少天可以完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第四单元比例第14课时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学习目标】1.能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对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回顾梳理。

2.会总结、归纳和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学生独立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然后小组内学生交流。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比比例意义基本性质各部分名称上面的学习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写一写。

—————————————————————————————————二、重点训练1.边做课本第65页,边整理和复习。

2.做课本第66页,和同学交流自己本单元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三、课堂达标1.汽车保持行驶速度不变,则它所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2.下列关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A.三角形的高不变,它的底和面积。

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变,它的底和高。

C.圆的面积不变,它的半径和圆周率。

D.同学的年龄一定,他们的身高与体重。

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这幅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28cm,那么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是()km。

4.明明量得公园的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57米,他想把它画在平面图上,请你帮忙画一画。

(比例尺根据纸张的大小和圆规的大小确定。

)5. 甲、乙两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已知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4∶5,完成任务时,乙比甲多加工120个零件。

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分两层来谈。

第一层先谈谈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第二层再谈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

(1)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先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例1 小勇买了一块橡皮,价18分,又买了3支铅笔,每支12分,一共多少钱?综合算式18+12×3=18+36=54(分)=5角4分根据题意,这道题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是合情合理的。

例2 小春有18分钱,小敏有12分钱,小冬的钱数是他们俩人钱数之和的3倍,问小冬有多少钱?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应该先求出小春与小敏两人钱数之和,即求出(18+12=)30分,然后再求出30分的3倍,即(30×3=)90分。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2、一个房间,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要用81块,改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落实目标:本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会审题,明确应该运用怎样数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关:拓展练习
一个服装店的所有衣服都打同样的折扣销售:
(1)李阿姨买了一件上衣,原价250元,现价150元。李阿姨还想买一条裤子,原价180元,现价多少钱?
学生交流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解下面的比例::
【认定目标:专项练习引入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认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独立完成在学习卡上,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二、多元归纳,建构体系。(20分钟)
1、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在家里进行了知识整理,请同学们在小队内进行讨论,按照要求进行知识整理。
(1)选择队内认为最好的一份知识梳理资料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复习整理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系统性的特点,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善于归纳总结、自我激励的良好学习习惯。
导学重、难点
1、重点:归纳整理有关比例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一、专项训练,复习导入(3分钟)
《比例的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65页及练习十二。
学案导学
整理复习课
学情分析
本节课对本单元比例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整理复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知识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所以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归纳,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感受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体会数学知识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思考教学目标等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

比例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比例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比例整理和复习》导学案一、自主归纳:1.我们已经对比例一单元的知识做了一个回顾,那么你能梳理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吗?试试看!2.小组交流(补充自己在知识整理中的遗漏,并写在下面)二、练兵场: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5 20:5和4:1 6:3和18:62.解比例。

4:5=12:X 2/5: X =4/13: 10 X: 25 =2: 2.53.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要的时间。

(3)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

(4)绳子的总长一定,剪掉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

4.图上20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是5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5.在比例尺1:1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长江大桥的长为6.7cm,那么它的实际长度是多少米?6.(1)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18平方米用砖144块,如果铺24平方米,需要多少块砖?想:题中变化的两个量是和,不变的量是,变化的两种量成比例关系。

所以可以得到等量关系式:(2)用面积9平方分米的方砖铺一间房子要32块,若改用面积为4平方分米的地砖来铺,需要多少块?想:题中变化的两个量是和,不变的量是,变化的两种量成比例关系。

所以可以得到等量关系式:课后练习一、自主练习:1、根据3×8=6×4写出比例是()2、图上20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是5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3、图上距离一定时,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是()比例关系。

4、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周长是()比例关系。

5、买3支笔需要6元,买10支需要()元。

6、():4=():()=1.2:()=0.75=()%7、如果X=3Y,则X和Y()比例,如果X=3/Y,则X和Y( )比例,如果X+Y=16,X和Y( )比例。

8、大小齿轮的齿轮个数比是8:5,小齿轮有40个齿,大齿有()个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整理和复习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学习重点难点: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一、知识梳理
一、比、比例的意义
1、什么是比?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解比例
1、什么叫解比例
2、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
3、完成“整理与复习”第2题
三、正、反比例的意义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量和反比例关系?
3、比较正、反比例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关系式
正比例
反比例
1、你是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学生交流后,
概括出:一找:哪两种量相关联二想:两种量变化情况,写关系式
三判断:看比值一定还是积一定
2、完成“整理与复习”第3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的1~3题
课题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熟练掌握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关键:正、反比例的意义
一、基础练习
1、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判断: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
(1)每公顷产量一定,播种的……(2)总产量一定,每顷产量……(3)从A到B,所用的时间……(4)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3、下面一些相关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除数一定,()和()成()比例
(2)被除数一这一,()和()成()比例
(3)前项一定,()和()成()比例
(4)后项一定,()和()成()比例
4、判断下列关系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x+y=k(一定) x和y()比例(2)x-y=k(一定) x和y()比例
二、对比练习
1、利用乘法关系式判断
(1)每本书的单价(一定)×本数=总价()比例
(2)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比例
(3)3x=y y和x()比例
(4)8/x=y y和x()比例
课题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关键:正确,熟练地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一、基础练习
一、复习比例尺
1、什么是比例尺?
2、说说下面比例尺的具体意义(1)比例尺:1:3000000 (2)比例尺:
(3)比例尺:20:1
3、你能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进行改写吗
(1)1:3000000改成线段比例尺
(2)改成数值比例尺
二、巩固练习用比例解决问题
1、说说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1)找出相关联的两种量(2)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3)用等量关系表示数量关系(4)解设,并解比例(5)检验
学习目标:通过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复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关键:正确,熟练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一、基本练习解题思路训练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行了15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行驶
1、又行了120千米到达乙地
根据以上条件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列出关系式,再出示 150/3=()/x
(1)如果x指又行的小时数,x应与谁对应?括号里应填什么数
(2)如果x指一共行的小时数,x应与谁对应,括号里填什么数?
2、一共行了5小时到达乙地出示 150/3=x/5 问:如果这样列等式,x表示什么:
出示 150/3=x/5-3 问:如果这样列式,x表示什么?
二、深化练习
正、反比列应用题
1、工程队安装一条水管,计划每天安装90米,20天完成,实际只用了15天就完成
2、工程队安装一条水管,20天安装了90米,照这样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