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一、教材编写意图。

在数与计算方面,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

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关系。

1(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内容包括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和十进制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把整万、整亿数改写成用万、亿做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1单元四则运算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教材2、3页例1,练习一1~5题。

学习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应用。

学习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导学流程定向自学1、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2、自学例1理解加法的意义。

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加法的意义。

3、理解减法的意义。

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减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减法的意义。

合作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以上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的结论是:【和=()+()加数=()-()】【被减数=()+()减数=()-()】展示反馈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1~5题拓展提升猜猜我是几?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我加上89得243。

600减去我得309.。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教科书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学习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推理、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过程】1、估算:23×19≈ 23×21≈ 42×28≈ 42×32≈2、笔算:3、小结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学习例1:李叔叔从某个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1)算式是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根据(2)估算: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150×10=1500,150×2=300,比1800米少一些。

可以用口算的方法)(3)独立思考:准确的结果是多少?你会算吗?在下面写出笔算的过程先算()再算()最后算()(4)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

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6)小组讨论:今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跟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呢?(三位数乘两位数跟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完全一样,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再把两次的结果加起来。

(7)如何检验计算的结果。

二、尝试练习1、请你当老师,把它们改正过来。

小结:我们在进行笔算乘法的时候,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注意别对错数位。

进位的时候要加上进位的数。

)2、用竖式计算:185×15= 23×283=学生独立做,做完交流。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5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5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5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知道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喜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乘法运算定律,如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2)情景导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2. 探究新知(1)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2)探究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引导学生将乘法分配律的规律用字母表达式表示出来,并进行验证;(3)探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设计一些基本的乘法分配律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2)提高练习:设计一些含有乘法分配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决;(3)拓展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决。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字母表达式及其应用。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预习下节课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交流意识等;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导学案西师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导学案西师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导学案西师版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51页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形,探究并把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培养学生迁移类推、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预备:对口令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9×10= 40×30= 30×90= 50×80=60×70=36×20= 28×40= 80×71= 42×60=24×30=说一说,如何样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口算方法,再归纳小结。

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只要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先口算,再说一说你有什么发觉?(1)2×6= 20×6= 2×60= 20×60=学生完成后,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觉?引导学生发觉得出:①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10倍。

②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10)即100倍。

按照如此的规律,你能口算出下面算式的积吗?(2)200×6= 2×600= 200×60= 20×600=引导学生连续发觉得出:①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100倍。

②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0倍,积就扩大(10×100)即1000倍。

3.小结揭示课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用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去乘,积的末位就与那一位对齐。

答:该城市到北京有1740千米。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568×24=13632
345×36=12420
:年可滞尘3968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10540吨水。

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350×40=14000
200×36=7200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1.学生独自试做,说说出自己的想法答案:(1)C(2)B(3)C
2.指名板演
答案:713×49=34937
308×25=7700
260×40=10400。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第一课导学目标- 了解数字0-9的写法和读法。

- 通过数值比较和排序的练,提高数值认知能力。

- 练认识和使用比较符号。

第一课导学内容1. 展示数字0-9的卡片,让学生依次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2. 练比较数字大小:- 数字0-9的卡片随机排列,让学生按大小顺序排列。

- 给出两个数字,让学生用"<"、">"或"="来比较大小。

3. 进行实际比较和排序任务,如:身高排序、书籍数量比较等。

第一课导学目标检测1. 出示数字0-9的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2. 提示学生比较以下数字,并用适当的符号连接起来:- 3和5- 2和8- 7和7- 4和9- 0和6- 1和1- 6和2第二课导学目标- 研究数字的进位和退位概念。

- 掌握两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 学会两位数相加和相减,并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含义。

第二课导学内容1. 展示两位数的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和读法。

2. 教学两位数的进位和退位概念:- 以36+7为例,先让学生计算个位数的和,再计算十位数的和,引导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

- 以58-9为例,先让学生计算个位数的差,再计算十位数的差,引导学生理解退位的概念。

3. 练两位数的相加和相减,巩固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第二课导学目标检测1. 出示两位数的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和读法。

2. 让学生计算以下加法并写出结果:- 25+6- 47+8- 51+9- 34+5- 19+73. 让学生计算以下减法并写出结果:- 98-7- 76-5- 63-9- 42-3- 15-8...(以此类推,继续编写导学案内容)小结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每节课都包括导学目标、导学内容和导学目标检测,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字、数值比较和运算的认知能力。

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导学案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四五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四五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垂直与平行课题一: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习目标:1、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学习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一、合作探究(在已预习的基础上完成)1、小组内讨论,直线有哪些特点?各小组作好记录。

第1组汇报讨论结果,其它组补充。

2、把两支铅笔想象成直线,摆一摆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关系?各小组作好记录。

第3小组展示,其它小组补充。

二、自主学习:1、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自由举手发言,把你的发现告诉全班同学。

2、自己对旁边的同学说一说,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3、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填空,两位组长监督的本组成员。

(1)在()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产生()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时两条直线的()叫垂足。

三、过关检测1、动手折一折平行线和垂线。

(抽部分学生演示并讲解)。

2、完成课本第68页,练习十一第3题折一折。

(抽部分学生演示,并作讲解)3、完成课本上第65页“做一做”第2题。

(抽部分学生演示,并作讲解)4、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1、2题。

﹡5、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7题。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题二:垂线的画法学习目标:1、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垂线最短。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学习难点:准确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导学案教学内容本课为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乘法中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规律,掌握乘法运算中0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准确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并能准确进行笔算乘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准确的笔算乘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展示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规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规律,并尝试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笔算乘法。

4. 实例讲解: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更多实例,讲解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并强调注意事项。

5.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竞赛:组织小组竞赛,检验学生对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的掌握程度。

7.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包括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注意事项以及典型例题。

同时,板书应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

2. 拓展练习:完成课后拓展题,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

3.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完成一道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全册同步(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全册同步(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全册同步(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前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全面改革,力求以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启发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编写的。

为了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我们编写了这本全册同步(导学案),旨在提供一种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概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二单元乘法,第三单元位置与方向,第四单元运算定律,第五单元乘法,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第七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八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点,涵盖了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初步知识、量的计量、统计初步知识等内容。

三、导学案设计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导学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知识与能力并重:导学案在强调知识掌握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导学案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提供详细的解析和指导。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学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导学案内容安排1. 学习目标:明确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

2. 知识梳理: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 重点解析: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4. 实例讲解: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5. 练习巩固:提供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6. 思维拓展:设置一定的思维拓展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 评价反思: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K12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新教材北师大版)

【K12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新教材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新教材北师大版)课时:买文具学习时间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习内容】:课本66-68页上的内容及数学配套上的相关练习题。

【学习目标】: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初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尤其其竖式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竖式计算时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数位如何对齐。

【自学指导】:我会读阅读课本第66页至第68页,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用直线划下来,多读几遍看看是否理解,把不懂得地方做上标记,把自己的理解、体会写下来。

2、比一比,谁最爱问想一想教材内容的要点,学习新知识要运用哪些旧知识?除了了解书中的知识外,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考考同学们吗?练一练在做预习时你哪道题做起来有困难,请你将它指出来。

自学检测首先,祝贺你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以上三个自学任务!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检测。

请完成数学配套练习上的第______________题。

哪道题做起来有困难请你提出来?【课时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的不够好。

我得了______颗星。

第二课时:买文具学习时间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习内容】:课本66-68页上的内容及数学配套上的相关练习题。

【学习目标】: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能正确,快速的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尤其其竖式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竖式计算时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数位如何对齐。

【温故知新】:列竖式计算,说明算理。

0÷30=30÷13=2÷40=00÷20=【想一想】:“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导学解惑】:请提出你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题:笔算乘法四()班姓名:主备人:邓文亚审核人:高勇教导处审核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49页例1及相应练习,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一、自主学习1、自学p49例12、小组内交流:独立列式为:145×12=3、请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组内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小组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综合练习1、课本49页“做一做”322 145 6 79 3 22 1 45 6 79×24 ×27 ×13 ×12 ×27 ×13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练习八第一题164×32= 54×145= 254×36=217×83= 43×139= 328×25=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三、过关检测:1、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对。

322 145 679×24 ×27 ×132、列式计算(1) 123的35倍是多少?(2) 13个451相加得多少?3、(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

学校应买多少本?(2)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3)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5、小亮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四()班姓名:主备人:邓文亚审核人:高勇教导处审核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P48例2及练习八3-6。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

学习难点: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方法。

一、自主学习1、出示计算:(1)160×30= (2)106×30=2、小组内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①、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②、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5、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二、质疑与小结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三、知识反馈:学生试练P48页做一做220 160 3 60 5 80×40 ×60 ×2 5 ×2 5四、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的方法: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五、过关检测:1、笔算下面各题180×15= 20×135 = 307×11 = 12×280=2、p49练习八:3、4、5、6。

3、口算 40×72= 600×300= 30×23= 101×90= 608×5=4、笔算下面各题。

120×73= 46×205= 182×47= 250×60=28×103= 27×142= 224×30= 304×15=课题:积的变化规律四()班姓名:主备人:邓文亚审核人:高勇教导处审核四()班姓名:主备人:许光恒审核人:高勇教导处审核教学思路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P51例4及练习九,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一、自主学习1、口算下面各题。

35×2= 19×5= 250×3= 140×6= 18×3=小组内交流: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1)6×2= (2)20×4=6×20= 10×4=6×200= 5×4=请你比较一下,看有什么规律。

观察前三个算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就乘以。

观察后三个算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

谁能将这两条规律合起来说?该怎么说?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会也乘(或除以)。

纠错栏三、过关检测:1、这些题你都会算吗?试一试。

5×3= 50×3= 500×3= 50×30= 500×30=2、运用规律。

先算出每题中第1题的积,再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12×3= 48×5= 8×50=120×3= 48×50= 8×25=120×30= 48×500= 4×50=3、完成练习九1、4题。

10、15×14=21015×28=15×42=15×56=15×70=常见的两种数量关系四()班姓名:主备人:邓文亚审核人:高勇教导处审核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P53例5及练习九,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学习目标: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习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一)1、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小组内交流)3、再出示: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也可以这样写: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4、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5、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6、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小组内交流讨论(二)学习例51、让生独立解决:(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千米?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3)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2、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二、合作探究、归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三、过关检测: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5、做一做第2题6、练习6、7、9。

常见的两种数量关系四()班姓名:主备人:邓文亚审核人:高勇教导处审核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P52例4及练习九,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学习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2、问:80元是篮球的(),3个是篮球的(),求一共要多少元是求()3、请你试着写出其他物体的单价。

我知道()的单价是()元()的单价是()元()的单价是()元小结:为了方便描述,我们把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买了多少,叫();一共用的钱数叫做()。

4、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元校服的单价是(),要买的数量是()列式总价是()通过观察我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所有关系是:()()()注意: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三、过关检测:1、54页第8题已知()的单价是(),买()份,要花(),60元够吗?因为()已知()的单价是(),买()份,要花(),60元够吗?因为()2、练习九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

3、计算下面各题。

89×78= 64×65= 69×98= 548×15= 403×21=203×26= 506×24= 47×15= 240×37= 306×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