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6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6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 (1)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
我们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母爱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颂扬过母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两首诗:中国女作家冰心的《纸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标1、把握诗文基调,表情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知识积累以下知识主要让学生在预习中作好积累笔记,课堂上教师以检阅的方式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1、字词积累:大家预习了吗?看看这些字词你解决了没有?字:嗅摩衍匿祷词:匿笑祷告读一读,讲一讲。
2、作家作品知识积累: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四、《纸船》教学整体感知:1、《纸船》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
默读这首诗,体会一下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学生体会:哀愁、深情)2、离家远了,你有过想家的感觉吗?女诗人冰心把这种思念亲人的哀愁用一只只纸船诠释到了极致。
谁来试一下,把这种哀愁的语气读出来?(师指导学生朗读,尤其强调停顿和语调,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明停顿之处)3、学生初步感知之后,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37~140页对《繁星》、《春水》的指导阅读,教学生懂得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可以有多种观点的,学习独立鉴赏、评价作品。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10篇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10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设计思想:《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是通过丰富的想像与联想的运用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表现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________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材分析:__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1、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基础好的学生能很快抓住__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而基础差的必须要做预习好!2、学生学习__时,可能会遇到的最大问题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3、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采用合作,讨论的方法去解决。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能力目标(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__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难点: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教学中采用博文课堂教学模式,预习检测、师生互动、课堂检测等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结构或板书设计:作业设计: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女娲造人》教案篇2《女娲造人》教案篇3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女娲造人》教案篇4教学目标1、通过复述,整体把握__内容。
2、探究女娲形象的意义。
3、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古人对解读自然奥秘的追求,激发想象力,产生探寻人类起源的兴趣。
《女娲造人》教案范文6篇
《女娲造人》教案范文6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__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流程一、导入先让学生讲讲自己曾看过或听过哪些神话故事,然后,以“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引出我们祖先对此问题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二、自主阅读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既可个人准备也可小组合作共同打造推举一人),让学生积极自主阅读、整体感知__并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以全体学生掌声大小来对主讲者进行评价,然后再让个别学生以点评形式进行具体评价。
这样让学生人人参与,共同激发阅读热情。
最后老师小结讲故事应注意的事项:情节要完整,表情动作要丰富,语气语调要有变化等。
三、合作交流1、将__与《风俗通》上短文进行比较阅读从女娲造人动机,造人过程及人类诞生等方面对文本进行赏析,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力了解神话特点。
2、对__存有的疑惑进行组内质疑探究、交流,认识到想象力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迫切需要的,因为“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雨果语)。
3、全班交流对小组内无法解答的疑惑提出来,通过组与组之间探讨,进行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创编神话故事。
给出材料。
《嫦娥奔月》:后羿从西王母那求到了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偷吃升入月宫,后来变成了月精白蛤蟆。
五、小结《女祸造人》反映了我们中国人早期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但它毕竟是神话传说,那“人,到底是从哪来的?”请同学们下去收集这方面资料,从科学角度进行解释。
在“追寻人类起源”综合性活动课上再交流。
课后反思: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女娲造人》教案集合五篇
《女娲造人》教案集合五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4.热爱生命和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神话动画片导入二.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三.作者简介:袁珂,神话学家。
四.关于神话五.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六.全班集体朗读课文七.探究品味(一)复述课文,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二)对女娲形象的认识:她哪里是神,她分明是人。
(三)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
(四)想像是神话的亮点,马克思关于神话的论述。
八.放《女娲造人》动画片。
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九.拓展运用:读神话《盘古开天地》后回答问题。
十.放神舟五号飞船记录片: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
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十一.布置作业:(一)收集有关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三)想像出一种女娲造人的新办法。
《女娲造人》教案篇2【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极其特点。
2、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甘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想象的作用,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方法】速读法跳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神话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辨析说出是哪则神话,导入课文《女娲造人》。
2、出示学习目标。
二、知识积累1、有关神话有关神话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女娲造人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女娲造人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1.3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的神奇色彩。
1.4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2.2学会通过讨论、交流、分享,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女娲造人的神奇和伟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自然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1.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神话的神奇色彩。
2.教学难点:2.1神话故事与现实的联系。
2.2人物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背景。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神话故事。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3.2学生互相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课文理解与分析4.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提出疑问。
4.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5.人物形象分析5.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女娲的形象。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7.课后作业7.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7.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2.生字词学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组内交流活跃,提高了生字词的记忆效果。
3.课文理解与分析环节,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4.人物形象分析环节,学生能够从课文细节中找出女娲的形象特点,提高了分析能力。
5.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强调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收获,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重点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课前准备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相关资料与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明白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趣味、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
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今日就让我们一齐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1、请大家把书打开到153页,齐读课后习题下头的词语。
然后小声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将课文与课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阅读。
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②比较后筛选,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交流后明确:①大多数同学更喜欢课文。
袁珂的《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
《风俗通》中的短文想象大胆,情节较简单,是故事的骨架。
袁珂的《女娲造人》在此基础上,想象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
②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的情节,如: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的喜悦感、女娲的喜怒哀乐……挑出语段品读,着重体会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给大家提高点要求,能不能用你的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趣味的故事?讲故事:选择自我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位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第23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初中语文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女娲造人》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
2.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3.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2.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女娲造人》。
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无论是安徒生童话里荒唐可笑的游行大典,还是郭沫若诗歌中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都在向我们诉说着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
今天这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借助想象的文学体裁——神话。
在古代,先民们对自然界及人类自身的许多现象缺乏科学的认识。
对自然的缺乏认知以及对认识世界的渴望,让人们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于是便有了神话故事。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作家袁珂根据《风俗通》改编的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想象来解释人类的起源的。
二、明确任务,自主学习同学们,《女娲造人》是一篇自读课文,本节课我们我们的自主学习将围绕着以下三个主问题展开,它们分别是:·【学习任务一】作者是怎样在情节中展开联想与想象的?·【学习任务二】作者怎样运用联想与想象来塑造神话人物的?·【学习任务三】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象与改写?三、任务驱动,开展学习(一)学习任务一:作者是怎样在情节中展开联想与想象的?(1)回顾已学,温故知新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我们要尝试着将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里所习得的学习经验和收获运用到本课的自主学习当中。
首先,请大家回顾《皇帝的新装》和《天上的街市》两篇课文,思考这两篇课文的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与想象的。
初一上册语文《女娲造人》优秀教案
初一上册语文《女娲造人》优秀教案初一上册语文《女娲造人》优秀教案《女娲造人》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一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一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全文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并通过与《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比较理解神话中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然后让学生品味文中想像语段,从中感悟出人类诞生的一种喜悦感,最终体会到神话的能力。
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可以让其在课后收集一些人类诞生说的不同说法,让学生明白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能加以想像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学习重难点: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感悟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你知道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人类诞生说法)教学方法:课堂上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采用讨论法。
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__导入。
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像与严密推测,猜想着人类诞生。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说法?(同学们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阐述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海猿说外星人说……)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娲造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原文及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1.3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1感受女娲造人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敬畏生命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教学难点:2.1神话故事的特点及其与现实的联系。
2.2课文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对神话故事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分段落概括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3.2教师针对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生字词4.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4.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5.研讨课文5.1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6.感受神话魅力6.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阐述理由。
6.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7.课堂小结7.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8.课后作业8.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8.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生字词的学习效果。
3.神话故事的感受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4.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参与度。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下一节课做好充分准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女娲()澄澈()()莽莽榛榛()掺合()2.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话带有浓厚的色彩。
3.在下列语句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⑴人的身体小,据说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
⑴大地上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还没有终止。
⑴这世间,怎样说吧,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4.读课文回答:⑴女娲为什么要造人?⑴女娲是怎样造人的?5.根据提供的语境,扩展语段。
要求:从颜色、香气、体态三个方面状写普通的花;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这是一种普通的花,普通得谁也记不清它的名字,只知道春天开花的日子,日埂和塘堤四处可见它的踪影。
花的颜色;花的香气;花的形状。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现在,许多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弟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b.这个村今年水稻获得了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谷子,而且不吃国家的供应粮。
c.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d.鉴于动物有上述特点,我们可以预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战争舞台上,将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兵”出现。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黄帝的臣子里面,有个叫仓颉的人,长着四个眼睛,炯炯有神,闪闪发亮。
他从小就十分聪明,喜欢察看天上的星象,考察乌龟背上的花纹,鸟雀羽毛的文采,以及山川起伏的曲折线条。
他往往一看就是老半天,而且还在手心里或者地上指指画画。
长大后,根据对大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仓颉悟出了怎样用书写的方法表达脑子里各种想法的道理,又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尝试,终于创造出了文字。
人类有了文字,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欢迎参考阅读。
女娲造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积累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知识,区别神话与科学。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尝试改写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体会自己的母亲怀胎育子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法、想象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呢?比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等。
我们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思考过吗?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人们就开始作不停地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
二、整体感知1、正音正字2、关于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应,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化人的结果。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体裁是神话,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3、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三、探究文本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书P148 研讨与练习一)2、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说说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生: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女娲造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女娲造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女娲造人》的内容。
(2)能够分析并描述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情节。
(3)能够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神话故事情节的分析和描述。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解释和理解。
2. 对神话故事背后寓意和价值的思考和探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女娲造人》。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神话故事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女娲造人》。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并与同桌交流。
3. 合作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故事情节和寓意。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表演。
4. 朗读与表演(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2)学生进行表演,将故事情节展现出来。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
(2)学生选择一个神话故事进行研究,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3. 表演技巧:通过学生的表演,评估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优化。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应背诵课文《女娲造人》。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精选14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精选14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教案,如语言教案、数学教案、英语教案、科学教案、音乐教案、美术教案、体育教案、社会教案、主题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lesson plan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English lesson plans, science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art lesson plans, sports lesson plans, social lesson plans, theme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lesson plan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精选14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女娲造人教案(13篇)
女娲造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起源。
2、本事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欢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语清晨,我们踏着满地的金黄,在瑟瑟的晨风中来到那里,开始我们又一个崭新的一天;傍晚,我们迎着醉人的晚霞,奔波在回家的路上,在这无数个来来往往的的路途中,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那么能不能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都明白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呢,让我们来相互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资料)好,今日就让我们到《女娲造人》这篇神话故事中去看看女娲是怎样把人造出来的。
(书写标题)二、文本对话1、个别朗读: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下头就请同学来朗读课文,经过朗读,让我们初步感知课文的资料。
好,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
(请同学朗读课文)2、自由朗读课文:经过以上几位同学精彩的朗读,让我们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那么今日,我们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将采取智力竞赛的形式,来一场超级小组的选拔,具体的比赛规则是这样的:⑴首先将全体同学分为两大组,在答题之前由每组为对方选择答题的符号,然后各组选一名同学来揭开题目答题。
⑵当该名同学在答题过程中感到有困难时,他将有三种求助方式:从课堂上任意一个人那里获得少许提示;指定本组的一名同学替他回答问题;和组员讨论两分钟然后做答。
每种求助方式只能用一次,用完为止。
⑶每组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本足不扣分但给对方组加100分。
规则大家已经很清楚了,那么在进行超级小组的选拔之前,再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仔细研读课文,为竞赛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能够针对你们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好,此刻开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优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女娲造人》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则故事,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女娲用黄泥捏造人类,赋予了他们生命和智慧,并教会了他们生活技能。
故事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富有想象力,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祖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这篇课文中的细节和深层含义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在这个阶段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懂得珍惜生命,发挥自己的潜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女娲造人的神奇过程。
2.难点: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如对生命、人性的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2.作业: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让学生对女娲造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女娲造人》教案-17
《女娲造人》教案关于《女娲造人》教案汇编8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会认娲、藤2个字.掌握神通广大、生气蓬勃、灵机一动、莽莽榛榛、眉开眼笑、疲惫不堪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准备:搜集女娲神话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交流。
同学们,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猜想着人类诞生。
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
你们知道有哪些说法吗?(学生将自己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说、海猿说、外星人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人类由来的经典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看看我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课文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小黑板出示生字词,个别、集体指读。
2.这篇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主要内容)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藤和娲,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课文较长,要多找几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后的评价与反馈,养成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
应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一)自学提示: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2.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鼓励学生脱离书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要求要生动详细。
】3.你觉得女娲是个什么样的神?她有怎样的精神?(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神通广大。
《女娲造人》教案-21
《女娲造人》教案关于《女娲造人》教案汇编7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3、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2、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风格。
【课时布置】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神话的概念直接入题: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如:《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等。
提问:人,是从哪儿来的?古时候,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发明人的传说。
请学生自身介绍西方的“上帝造人说”。
(投影出示:上帝在发明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人。
上帝依照自身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就活了。
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字叫亚当。
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
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们都听从于亚当。
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造一个配偶,以便协助他工作。
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
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过着和谐美满的生活。
)引出: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
看看人是从哪儿来的?(投影出示《风俗通》文字)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主要意思。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的作者的想象力。
(课后练习题一)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假如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复述有遗漏,教师要提醒学生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三篇】女娲造人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使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
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水平。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激
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时采用文图转化的方式,并在文图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
水平。
2.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实行思考,学会
学习。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辟蹊径,培养创新水平。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实行探究式学习,然
后加以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神话知识导入
1.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
(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
2.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
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
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
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你还知道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
【设计意图】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话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二)感知学习
1.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
2.快速阅读,思考相关问题:
(1)文章写了相关女娲造人的哪些内容?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
序叙述的?
(2)你认为动画中的女娲形象跟文中的女娲形象一致吗?你喜
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1):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自己繁衍生息。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很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引导学生(2):动画中的女娲年青有活力,富有创造力;文中
的女娲吃苦耐劳有智慧,像慈爱的妈妈。
(答案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以及女娲的形象。
(三)内容探究
1.女娲造人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风俗通》中就已经出现。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
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
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
捏黄土造了人。
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
于是她
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