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之四
《绝句》的诗意
绝句的诗意《绝句》诗意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诗歌。
全诗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末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
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结束之后第二年,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渔阳绝句十二法简介
渔阳绝句十二法简介渔阳,清王士祯是也。
第一法作法:前两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例如:王维:高邮雨泊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一二句起兴(秦邮指高邮)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第三句用否定词“不见”转折,第四句紧接第三句,两句间为因果关系。
(秦淮海即秦少游,高邮人)第二法作法:前两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例如:王士祯: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第三法作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作答。
例如:灞桥寄内二首之二太华终南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
闺中若问金钱卜,秋雨秋风过灞桥。
(第三句假设,第四句紧接)罗江驿夜雨前旌已拂鹿头关,风雨勾留不肯闲。
何处行人最愁绝,潺亭亭下水潺潺。
(第三句设问,第四句答之)第四法作法:前两句说现在的事,第三句追忆过去,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例如:绝句波绕雷塘一带流,至今水调怨扬州。
年来惯听吴娘曲,暮雨潇潇水阁头。
卢师山卢师昔日经行地,惆怅苍崖古木风。
最忆深秋飞瀑下,四山寒叶乱流中。
第五法作法:以前两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例如:花朝道中有感寄陈其年渔阳三月无芳草,客思离情不奈何。
此日淮南好天气,青骢尾蘸鸭头波。
江上望青山忆旧二首之扬子秋残暮雨时,笛声雁影共迷离。
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第六法作法:前两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加以作者的评论。
例如:真州绝句五首之四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清溪蛮云漏日影凄凄,夹岸萧条红树低。
好在峨眉半轮月,伴人今夜宿清溪。
第七法作法:一二句就题直起,也是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
例如:江上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流关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阴特地愁。
志南《绝句》古诗
志南《绝句》古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绝句》是唐代诗人志南的一首名篇,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
该诗以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意境,深受读者喜爱,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志南,字明远,唐朝诗人。
他是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女性诗人之一,被誉为“绝句之祖”。
《绝句》是志南所作的一首短诗,文辞简练,意境深远,直击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绝句》全诗如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这四行诗中,志南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人生中相见与别离,爱情的微妙之感。
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描绘了人们相聚时的难舍难分之情。
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情侣,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这句话简洁明了,却能触动人心。
接着诗中进入了对于春天的描述:“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句话描绘了春风吹过的景象,花瓣纷飞,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但也是一个充满离别和终结的季节。
人们在享受生命的盛放的也要面对生命的枯萎和凋零。
接下来的两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更是深情地描绘了人生中别离和悲伤的瞬间。
春蚕到了生命的终点,蜡炬烧尽,泪水干涸,寓意着一切终将结束。
生命的终结,爱情的离别,都是无法抗拒的命运。
志南用简练的文字,展现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的真实。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中的苦与乐,别与离。
这种对于生命和时光的思考,让人深感唏嘘和感叹。
《绝句》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情感上都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表达力,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在衡量一首诗的价值时,除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节奏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绝句》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它不仅在文字上展现了深刻的意境,还在情感上引起了读者内心的共鸣。
这是一首具有永恒意义的诗,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志南的《绝句》以其简洁、深刻的语言,展示了人生的无奈和离别之痛。
通过四行短诗,他描绘了人生冷暖、爱恨情仇,表现出了一种对于命运的感慨和对于时光的深思。
绝句原文、翻译、赏析(精选15篇)
绝句原文、翻译、赏析绝句原文、翻译、赏析(精选15篇)绝句原文、翻译、赏析1煎盐绝句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注释灶户:旧时称熬盐为业的人家为灶户。
每户熬得的盐须向官府缴纳,折合充赋税。
低草房:灶户居处。
注释①灶户:旧时称熬盐为业的人家为灶户。
每户熬得的盐须向官府缴纳,折合充赋税。
②低草房:灶户居处。
赏析这首诗所写的是烧盐工人的生活和劳动的惨状。
诗人自己曾从事过烧盐的劳动。
入清以后,诗人居于海滨,多与烧盐工人相往来,目睹了他们的悲惨生活,也深深了解官吏与盐商对工人的重利盘剥,因此对烧盐工人诗人给予深切的同情。
此诗只是截取了灶户煎盐的一个场景,来反映他们悲惨的境遇。
诗的前两句交代了煎盐工人的工作条件,由此烘托出工人的艰苦处境:六月酷暑,在低矮的草房劳作在烈火旁。
海滨的人民生活极为艰苦,很多煎盐工人一生都从事着这样艰辛的劳动,诗人特地选取了“白头灶户”,暗喻了工人一生的艰辛。
后二句是对工人艰苦劳动的渲染:六月当暑,烈日炎炎,但对煎盐工人来说也是“乘凉”了,反衬出工人在烈火旁的煎熬。
在写法上,此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词语平淡无华,但在质朴的现实描写中隐含着作者的沉痛,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吴嘉纪诗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简析这是一首描写盐民苦难生活的诗。
诗人家住东淘,地处海滨,因家境贫苦,青少年时曾在盐场劳动,以后同下层人民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这首反映盐民疾苦的诗尤为真实动人。
前两句诗直接描述了灶户生活的艰辛。
农历六月,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大地在火辣辣的太阳的曝晒下,本已闷热得令人窒息,但灶户们此时却不得不守在低矮简陋的破草房里,忍受着熊熊烈火的炙烤,在熬盐的锅灶旁加柴、添水、搅拌、取盐,劳累不息,大汗淋漓。
这种非人的生活条件连年轻力壮者都难以忍受,更何况这位盐民还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哩。
末句诗中,诗人又透过一层去写,更加典型地概括了灶户劳动生活的苦难辛酸。
盛夏之时,常人都到阴凉处避暑,而这位年迈的盐民却被困在炙人的灶火旁,备受熬煎,好不容易在繁忙中偷得一点空闲走出草房站在烈日下喘口气,对于他来说,居然算是“乘凉”了。
僧志南《绝句》全诗翻译赏析
僧志南《绝句》全诗翻译赏析僧志南《绝句》全诗翻译赏析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僧志南《绝句》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春天杏花绽放,飘飞的雨丝轻轻地沾在衣服上,却不曾把衣服完全湿透;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出自] 僧志南《绝句》僧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诗名: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①短篷――小船。
篷是船帆。
船的代称。
②杖藜――“藜杖”的倒文。
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③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译文1: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
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译文2:在岸边参天古木的绿荫下系上了小船,然后,一个人拄着拐仗,慢慢走过小桥,欣赏桥东的春色。
在这阳春三月,在这杏花盛开的时节,绵绵的细雨好像故意要打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那扑面而来的徐徐春风,也洋溢着温馨与柔情,还有融融的'醉意。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
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
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绝句四首》(其三)篇一:杜甫绝句绝句四首(其一)唐杜甫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绝句四首(其二)唐杜甫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绝句四首(其三)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四首(其四)唐杜甫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篇二:绝句(杜甫)《绝句》(一)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此时既有28个字却有六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停泊《绝句》(二)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另有“绝句四首”:绝句四首(其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绝句四首(其二)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四首(其四)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篇三:论杜甫绝句特色一、绪论:谈到盛唐的绝句诗,后人多盛赞其“语近情遥、含吐不露、兴象玲珑”的格调,醉心其“情韵浓郁、意味隽永、柔美和畅”的节奏。
王昌龄、李白、贺知章、王之涣、王维、孟浩然等人的绝句诗无一不以情韵取胜,以思致见长。
而杜甫却有意与盛唐诸家立异,脱离常调。
因此,后人对杜甫绝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贬之者居多,认为“五七言(绝句)俱无所解者”、“谐体皆有绝妙者,独绝句本无所解”。
那么,该如何来评价杜甫的绝句呢?笔者认为,纵观杜甫绝句创作,恰恰是这种“别调”与“异径”,为唐代诗坛增添了光彩。
杜甫《绝句》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绝句》全诗翻译赏析杜甫《绝句》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下面是全诗翻译赏析,一起看一下吧。
杜甫《绝句》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诗文解释: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
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2、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 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杜甫《绝句》词语解释: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
泛指現在江苏、浙江一帶。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杜甫《绝句》诗文赏析: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安史之乱发生,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杜甫诗作沉郁顿挫久为人所称颂,而其诗圣创作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对诗歌意境的开拓等方面更是为后者所重,诗学杜甫的难计其数,“诗圣”的影响至今不息。
杜甫的诗作,除真写关切人世社会的遭遇、变动外,还有不少是通过写景以达情景相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现在要赏析的这首《绝句》正属此例。
杜甫平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但由于当朝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从此永远离开了长安,离开了宫廷,历经飘泊,他始终关心着民生,关切朝廷,但却也长久地受着被投闲置散而愁闷满怀的煎熬。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出自唐代人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色。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赏析二作者:佚名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杜甫《绝句》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翻译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
末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
“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
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
杜甫的绝句四首
杜甫的绝句四首一、《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春望》一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以及个人命运的忧虑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山河壮丽景色与春天的草木蓬勃生长,展现了国破家亡的悲痛;描写了诗人思乡之情,以及对战火蔓延的痛心感受;最后描述了诗人悲愤的心情,生活困苦而无奈。
这首诗使用了绝句的形式,四行抒发了杜甫内心纷乱的情感。
通过描绘国家破败的景象、家书代替千金和白发与短发的形象对比,诗人抒发了对时局动荡的忧虑之情。
同时使用了花溅泪和别鸟惊心等生动的比喻和形容词,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二、《秋兴八首》八月怀秋之桂林,钱塘江上柘枝深。
红旗半掩出墙水,青油一脉入江林。
报国寄辞边塞尉,大名谁不自狂心?愁人推到万重山,香一样辽东离筵。
杜甫的《秋兴八首》是一组描述秋天景色和个人情感的诗篇。
其中的四首绝句表达了杜甫在秋天中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自身境遇的反思。
诗中的第一首描述了桂林的秋天景色,通过描绘钱塘江上的柘枝以及江林中的红旗和青油景色,增强了秋天的意境。
第二首诗中,杜甫描述了自己战乱边塞的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并通过寄辞边塞尉的方式表达了回归朝廷的愿望。
第三首诗则描绘了杜甫自己心灵上的寂寞和沉重,用愁人推到万重山一词形容自己行囊的繁重。
最后一首诗则以香一样辽东离筵来暗示自己的壮志未酬和离别的痛苦。
这四首绝句既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又表达了杜甫内心的忧虑和痛苦。
通过精炼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展示了杜甫独特的诗歌才华。
三、《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诗中表达了他对家人离散和战争所带来的苦难的牵挂之情。
该诗以描摹月夜的景象作为背景,借以表达诗人对戍鼓声和雁声的感慨。
描写了月亮的明亮和明亮的原因,以及对故乡的留恋。
接下来以朋友兄弟散落四方,没有家庭问候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及其影响的忧虑。
小学必背诗词之44《绝句》唐·杜甫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释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
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古诗真州绝句五首其四翻译赏析
古诗真州绝句五首其四翻译赏析
《真州绝句五首其四》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王士祯。
其全文如下: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前言】
王士祯是清初诗坛的领袖,论诗提倡神韵说,要求诗的意境自然淡远,有味外之味。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他任扬州推官,路过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写下《真州绝句》组诗五首,这里选其中的第四、第五首。
两首诗描写在真州所见所感,体现了他论诗的主张和风格。
【注释】
①江干:江边
②钓人:鱼人
③柳陌:两边长满柳树的道路
【鉴赏】
这首诗描写真州景物风情,表现了真州景物的美丽、真州风俗人情的淳朴。
清新自然是这两首诗的特点。
诗中景物淡远幽雅,特别是前一首写渔村的景物,为前人之诗所少见,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而这些景物都好似是诗人触目所见,信手拈来,十分自然。
而所表现的诗情画意也是十分自然,宛如一幅天然的渔家生活图画。
其次是含蓄而有意味。
作者虽在描写景物风情,实际上是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评价含而不露地隐藏其中。
前一句描写渔村景物和渔人生活,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对渔村美丽景物和渔ORg人自食其力生活的赞赏。
后一句描写真州农村的耕作和习俗,也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对真州农民勤劳和淳朴人情的喜爱。
含蓄的写法,使两首诗情外有味,读者若不细心思考品嚼,很难理解作者实际情感,自然也难于见得其诗之妙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王庭筠《绝句》诗词赏析
王庭筠《绝句》诗词赏析
绝句
元代: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译文
清瘦的竹影和着诗句,梅花的香气伴着我入梦。
可惜我的心情就像今晚的月亮,迟迟不肯落下西厢房。
注释
西厢:传统汉族建筑四合院里面西面的厢房。
赏析
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
“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
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
“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
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
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
之浓郁、之悠长能够想见。
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
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
莫分的高妙意境。
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能够感受到“月”自在其中。
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
托出。
可怜者,可爱也。
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
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
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
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仅仅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诗原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诗原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出自《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名句。
【全诗如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杜甫(唐代)好朋友网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翻译赏析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文解释】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
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2、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词语解释】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能够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
泛指?在江苏、浙江一?。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赏析一】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情绪个性好,应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杜甫的绝句四首
杜甫的绝句四首(一)《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歌舞,自在柠檬莺恰恰落花。
译文:黄四娘家花儿茂密把小路遮挡,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高又高。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年)春。
上元元年(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
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二)《江南可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不好风景,落花时节又可逢君。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看见你的表演;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观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大历五年(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三)《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不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做着春天,成双作对不好喜庆;白鹭整齐划一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迷人。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镶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去。
创作背景: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回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讨平,杜甫获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返回成都草堂。
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不好,直面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出了这一组即景大诗。
僧志南 《绝句》全诗翻译赏析
僧志南《绝句》全诗翻译赏析僧志南《绝句》全诗翻译赏析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僧志南《绝句》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春天杏花绽放,飘飞的雨丝轻轻地沾在衣服上,却不曾把衣服完全湿透;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出自] 僧志南《绝句》僧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诗名: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①短篷――小船。
篷是船帆。
船的代称。
②杖藜――“藜杖”的倒文。
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③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译文1: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
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译文2:在岸边参天古木的绿荫下系上了小船,然后,一个人拄着拐仗,慢慢走过小桥,欣赏桥东的春色。
在这阳春三月,在这杏花盛开的时节,绵绵的细雨好像故意要打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那扑面而来的徐徐春风,也洋溢着温馨与柔情,还有融融的'醉意。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
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
绝句描写动词的有哪些词语
绝句描写动词的有哪些词语《绝句》诗中动词有四个,分别为鸣、上、含、泊。
鸣míng:鸣叫。
上shàng:飞上含hán:包含泊bó:停泊《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如下: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万里东吴开来的船只。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飞和睡是动词,祝学习进步鸣,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时间的意义。
4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一、谈话式引入
你们都参加过什么体育活动?(跳绳、踢毽、跳远、跳高、投掷、赛跑……)
其中赛跑我们班谁最快?(请这位同学起立)
大家都说你跑得最快,老师想请你跑回昨天,你行么?(不行!)
为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和时间赛跑》。
板书课题:3和时间赛跑
6.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春天的景色不仅色美,而且形美)。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7.拓展性练习,自学自解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也可以自己选择诗歌来学习。)
《绝句》教学设计之四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七、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组织学生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定学生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板书设计:
16﹡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语文园地一》的教学设计精选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3.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4.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村”“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名词前面都加了表示颜色的。)加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联系诗句说说理由。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段,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朗读。
(4)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源自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讨论、交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理解、体会。
从我的生活体验理解这句话。
1读“我”的生活体验。
2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看法: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把它们制成动画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课件。)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鸣”与“上”是有动感的;“含”与“泊”是无动感的。)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说后同学评议,在评议中教师点拨提升。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读法。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理解生字词。
提示:查找工具书、跟同学讨论、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
3、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三、检查自学。
1、让学生当小老师,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3学生自由选择文段参加班内的朗读,教师检查朗读情况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绝句》之四
《绝句》教学设计之四
佚名
【设计理念】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设计特色】
重在学生参与,激发主体情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设计,多种多样的铺垫、延伸的作业设计,变传统古诗教学的单向灌输为学生的自读、自练、自悟,既激发了主体的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又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了语文教学重在实践运用的教学思想。
一、第一教时:以趣味练习法为主学习《绝句》
1.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2.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初步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4.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重点、难点
3出示父母或自己小时侯的照片,计算一下自己的年龄,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从中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
4同学互相推荐鼓励,有感情地朗读“我”的生活体验。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语文园地一》的教学设计精选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六、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