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干扰现象医学PPT课件
病毒学病毒感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共29张PPT)
干扰素 3)促进MHC-Ⅰ类分子表达和增强CTL细胞的杀伤活性;
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类蛋白质,本身不能直接 灭活病毒,而是通过激活细胞基因,使细 胞产生多种其他效应蛋白质从而阻断病毒 的复制,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
干扰素
名称 氨基酸数 受体 产生细胞
功能
IFN-α
166
CD118
白细胞
抗病毒,促进MHC I类分子 的表达
受体结构变化、 液中,形成新一轮感染。
当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对身体有害时,细胞程序化凋亡是消除感染细胞的一种机制。
如抑制细胞大分子合成、改变溶酶体的渗透性以及病毒物质本身的毒性作用,而造成细胞裂解死亡,并将大量干扰性病毒粒子释放至细胞外体
液中,形成新一轮感染。 放线菌素D和F放线菌酮 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的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的机制
快速杀细胞 干扰、阻断干扰素诱导的
蛋白激酶的合成 干扰MHC-I的呈递作用 抗原漂移、抗原转换 分子模仿 伪装
干扰现象和干扰素
干扰现象:病毒在自然条件下是严格的在 细胞内复制,在两个以上病毒 同时感染同一个宿主细胞时往 往可以观察病毒之间相互拮抗 的现象,即一种病毒的复制可 以被另一种病毒的复制所抑制, 这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2)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与Ⅰ型干扰素类似)。
干扰素的诱生剂
病毒 双链RNA、囊膜糖蛋白
双链RNA 取决于RNA的二级结构
代谢抑制物 放线菌素D和F放线菌酮
干扰素的诱生机制
转录复合物
➢去抑制 ➢激 活
激活物
agctcgctacg抑ctc制gcta物tgctactagctagctagctccgtagcatctagctagctgcatgatcatcgatgctagctgatcgatcgatgctagctaa
第四节 病毒的其他特性
第二章病毒第四节病毒的其他特性一、干扰现象和干扰素(一)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前者称为干扰病毒,后者称为被干扰病毒。
干扰现象可以发生在异种病毒之间,也可发生在同种病毒不同型或株之间,甚至在病毒高度复制时,也可发生自身干扰,灭活病毒也可干扰活病毒的增殖,最常见的是异种病毒之间的干扰现象。
病毒的干扰现象如发生在不同的疫苗之间,则会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在实际防疫工作中,应合理使用疫苗,尤其是活疫苗的使用,应尽量避免病毒之间的干扰现象给免疫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疫苗使用的时间间隔上)。
此外,干扰现象也被用于病毒细胞培养增殖情况的测定,主要用于不产生细胞病变,没有血凝性的病毒的测定和鉴定。
病毒之间产生干扰现象的原因:1.占据或破坏细胞受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需要细胞膜上相同的受体,先进入的病毒首先占据细胞受体或将受体破坏,使另一种病毒无法吸附和穿入易感细胞,增殖过程被阻断。
这种情况常见于同种病毒或病毒的自身干扰。
2.争夺酶系统、生物合成原料及场所:两种病毒可能利用不同的受体进入同一细胞,但它们在细胞中增殖所需的细胞的主要原料、关键性酶及合成场所是一致的,而且是有限的,因此,先入者为主,强者优先,一种病毒占据有利增殖条件而正常增殖,另一种病毒则受限,增殖受到抑制。
3.干扰素的产生:病毒之间存在干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先进入的病毒可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抑制病毒的增殖。
(二)干扰素干扰素是机体活细胞受病毒感染或干扰素诱生剂的刺激后产生的一种低分子量的糖蛋白。
干扰素在细胞中产生,可释放到细胞外,并可随血液循环至全身,被另外具有干扰素受体的细胞吸收后,细胞内将合成第二种物质,即抗病毒蛋白质,该抗病毒蛋白能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入侵病毒的增殖,起到保护细胞和机体的作用。
细胞合成干扰素不是持续的,而是细胞对强烈刺激如病毒感染时的一过性的分泌物,于病毒感染后4小时开始产生,病毒蛋白质合成速率达到最大时,干扰素产量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幻灯片PPT
总结
v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v 病毒感染的类型 v 病毒的致病机制 v 机体抗病毒免疫
习题
1.简述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与病毒感染 的类型?
2.试述病毒致病机制与细菌致病机制有 何不同?
3.什么是干扰素? 它有哪些特性,是怎样 产生的,其抗病毒作用机理如何?
类型 α、β、γ三型
天然干扰素α 、β、γ三型的特性比较
型别 产生细胞
作用
IFN-α 主要为白细胞 抗病毒作用强
IFN-β 主要为成纤维细胞 抗病毒作用强
IFN-γ 主要为致敏淋巴细 免疫调节作用
胞
强
的干 两扰 种素 途抑 径制 示病 意毒 图蛋
白 翻 译
干扰素
2’-5’〔A〕合成酶 AVP PKR
降低抗原表达 腺病毒、巨细胞病毒可 抑制MHC-Ⅰ转录、表达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
〔一〕隐性感染 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病症的感染。
原因 机体防御能力强,病毒毒力弱 病毒侵犯机体后不能到达靶细胞
意义:局部个体成为病毒携带者,是重要 的传染源
〔二〕显性感染 病毒感染后引起明显临床病症。
可表现为局部感染〔单纯疱疹〕 或全身感染〔麻疹〕
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Ⅳ型〕 3.自身免疫反响
病毒感染使细胞隐蔽成分暴露 共同抗原 4.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 INF-γ、TNF-α、IL-1等活化血管活性
因子,引起休克、DIC、恶病质等。 5.免疫抑制作用
〔三〕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病毒的免疫逃逸---是反响病毒毒力的另 一重要因素。
病毒通过逃防止疫监视、防止免疫激 活或阻止免疫反响发生等方式来逃脱免 疫应答。
免疫分析中的干扰与消除ppt课件
2.主要内容
3.结语
1.溶血等常见内源性干扰 2.类风湿因子 3.补体 4.异嗜性抗体 5.HAMA 6.自身抗体 7.结合蛋白 8.其他干扰因素
编辑版ppt
1
概述 • 基础、前沿的话题 • 普遍、常见的现象 • 复杂、多样的本质 • 深刻、直接的影响 • 长远、艰巨的任务
编辑版ppt
• 鸟蛋白(beckman)
编辑版ppt
13
异嗜性抗体(Heterophilic antibodies,HA) • HA是存在于人类血清中,由已知或未知的抗原物质刺激人体产
生的,与啮齿类动物(如鼠等)Ig(s)结合的一类抗体。
• 通常是由于直接接触动物,污染的食品,接种动物血清或疫苗 而产生。
• 可分为天然抗体和自身免疫抗体,亲和力低,结合力弱,具有 广泛的特异性,普遍存在于人体中,多为IgG 。
编辑版ppt
7
异嗜性抗体产生的途径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流行性感冒 • 过敏 • 输血 • 自身免疫疾病 • 免疫抑制药物 • 心肌病变 • 注射疫苗
• 动物接触(饲养宠物) • 特定食物(奶酪) • 动物辅助治疗(胸腺细
胞,胚胎细胞,羊细胞)
• 血液透析 • 母婴传递 • 肠胃炎(E.coli)
• 抗同种型,抗独特型,抗抗独特型
编辑版ppt
16
HAMA干扰机制
编辑版ppt
17
HAMA干扰机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编辑版ppt
18
HAMA的鉴别
• 稀释样本测定的值不成比例 • 用参考试剂盒测定进行对比 • 其他试剂盒验证 • 加入清洁抗体进行对比 • HAMA测定试剂盒(6 HAMA试剂盒)
病毒学基础Ippt课件
25
3.朊粒的抵抗力
土壤中可存活20年 标准高压蒸汽灭菌不能破坏 灭活方法是室温下5%次氯酸钠或1mol/L
氢氧化钠处理1hr,再134℃高压蒸汽2hr以上
26
4.朊粒的致病性
引起人和动物Prion病。潜伏期长,表 现为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患
27
动物Prion病
人类Prion病
36
4、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阶段也称为隐蔽期 包括
➢ 基因的复制:子代核酸的合成 ➢ 基因的表达:子代病毒蛋白的转录与翻译 阻止病毒生物合成的药物:核苷类药、非核 苷类似药、蛋白酶抑制剂等
37
病毒核酸类型不同,生物合成规律也不同
双链DNA病毒 单链DNA病毒 单正RNA病毒 单负RNA病毒 双链RNA病毒 逆转录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乙脑病毒
E、蛋白分子
F、流感病毒
8
G、烟草花叶病毒
二、病毒形态多样
多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少数为杆状、丝状、砖状、或子弹状
9
10
三、病毒的结构
1.核心 ( core )
核酸 →基因组genome 为病毒生命活动提供遗传信息 病毒复制的模板
11
2.衣壳(capsid)
5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7
大小悬殊 有内含子,ORF间有重叠 较大的遗传不稳定性
18
功能
➢ 病毒复制的模板 ➢ 决定病毒的生物学活性 ➢ 部分核酸具有感染性
19
2、病毒蛋白质
结构蛋白
➢ 分布于衣壳、包膜和基质中 ➢ 对核酸具有保护作用,稳定病毒形态 ➢ 决定病毒对细胞的亲嗜性 ➢ 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用于分类及诊断
病毒带来的危害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7
对人类的重要性
在地球上,病毒的数量大的惊人,把 一个普通玻璃杯中装满海水,你大约 就握着上百亿个病毒,而整个大海里 面病毒的数量更是达到了10的30次方 。如果把地球上所有的病毒首尾相接 连成一条长链,那么每秒能跑30万公 里的光也需要花费 2 亿年才能从长链 的一端跑到另一端。不过我们并不用 担心,在这个病精毒选课的件pp“t 海洋”里,能 8
精选课件ppt
5
精选课件ppt
6
病毒危害实例--艾滋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 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 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 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 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 ,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 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 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精选课件ppt
9
精选课件ppt
10
Hale Waihona Puke 精选课件ppt11
关于病毒危害的展示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精选课件ppt
12
病毒在特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生命特征,但自己却无法完成任何 生命过程,它们不能代谢养料,不能产生能量,也不能作为其他 生物的食物。对于病毒本身来说,它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感染 宿主,然后利用宿主细胞的资源不断地扩增自己的数量,彻头彻 尾就是一群“懒惰的”寄生物。不过,我们却绝对不能忽视它们 的存在。因为对于大自然来说,这群“懒惰”的寄生物扮演着极 为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生命进化的推动者,同时也是整个生态系 统正常运转的支撑者。
病毒带来的危害
精选课件ppt
1
病毒
病毒的致病性PowerPoint演示文稿
根据感染部位分: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根据发病缓急分:
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6
二、病毒感染的类型
1、急性感染: 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 。恢复后机体内不再存在病毒,如流 行性感冒、甲肝等。
2、持续性感染: 病毒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数月、数年甚至 终身,潜伏期长、发病慢、恢复也慢。 可出现明显症状,也可不出现明显症状而 长期携带病毒,成为重要传染源。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 • 一、感染的途径 • 二、感染的类型 • 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 一、病毒对宿主的影响 • 二、抗病毒免疫
1
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
病毒的感染:指病毒通过粘膜或破损皮肤等途 径侵入机体,在局部或全身的易感细胞内复 制增殖、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一、病毒感染的途径(病毒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 2.垂直传播:
18
2.细胞免疫损伤作用: 可损伤受病毒感染而出现膜新抗原的靶细 胞,通过Ⅳ型超敏反应造成细胞病变。 病毒蛋白也可因与宿主细胞的某些蛋白间 存在共同抗原而导致自身免疫应答。
3.免疫耐受性: 当机体在胚胎期或初生期感染某些病毒, 可诱导机体对此病毒抗原产生免疫耐受性 ,即不产生抗体和(或)细胞免疫,使机 体终身携带这一病毒,如乙肝病毒等。
整合后病毒核酸随宿主细胞的分裂而传给子代, 一般不复制出病毒颗粒,细胞也不被破坏。 整合感染的病毒引起的细胞转化,与病毒的致肿 瘤性常有密切关系,但转化并不一定能致肿瘤。
11
3.包涵体形成
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可在细胞内形成普通显微镜下可观 察到的嗜酸性或嗜碱性、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团块结 构。 包涵体成分对宿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也有破坏作用,也可 导致宿主细胞损伤;同时它又有助于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
病毒的干扰现象和干扰素.pptx
干扰素的实践意义
➢ 干扰素的实践意义
在接种疫苗时,应减小或避免干扰现象对免疫效 果的影响。(注意间隔时间)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兽医):可用于某些病毒病 的预防和治疗。
执兽真题
1、成纤维细胞分泌的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 的细胞因子是( )。 2017年真题
抑制生 物合成
刺激正常细胞产 生抗病毒蛋白, 从而抑制病毒的 生物合成
干扰素抗病毒对机体
的意义
干扰素
抗病毒蛋白 激活干扰基素因活化
基因
早期抗病毒
病毒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
具有种属特异性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不像抗病毒那样直接灭活病毒。干扰 素对病毒本身没有作用,既不能直接阻止其吸附或穿入,也 不能阻断释放,而是作用于宿主细胞,使其产生抗病毒蛋白 质,这种蛋白质附于细胞的核蛋白体上,选择性地抑制病毒 mRNA翻译为病毒蛋白质,从而影响病毒结构蛋白和酶类的 合成,使复制受到抑制而呈现出抗病毒作用。
干扰现象和干扰素
病毒的干扰现象
干扰现象的概念:
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 另一种病毒复制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前者称为 干扰病毒,后者称为被干扰病毒。
干扰现象的类型
➢ 异种干扰:最常见 ➢ 同种干扰:不同型、珠 ➢ 自身干扰:复制
病毒的干扰现象
干扰现象发生的原因
➢ 占据或破坏宿主细胞受体:两种病毒都需要细胞表面上同 一受体,一种病毒感染后,另一种病毒就不能感染,常见 于自身干扰。
Thank you!
➢ 争夺酶系统、生物合成原料及场所 ➢ 干扰素的产生:某个细胞受病毒干扰后,可产生干扰素,
病毒的干扰现象名词解释免疫学
病毒的干扰现象名词解释免疫学病毒是一种能够感染生物体并复制自身的微生物。
在病毒与宿主细胞进行相互作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干扰现象,这些现象在免疫学中被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这些干扰现象可能对病毒复制和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影响着病毒感染和宿主的免疫应答。
病毒的干扰现象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反应、干扰RNA机制和免疫逃避机制。
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反应是宿主细胞在感染病毒后产生的一种反应。
当宿主细胞感染病毒时,会释放干扰素,干扰素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
干扰素通过激活多个信号通路,抑制病毒复制和转录过程。
此外,干扰素还能够增强宿主细胞的抗病毒能力,例如通过调节抗病毒基因的表达和增强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等。
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反应在免疫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的关键组成部分。
另一种病毒的干扰现象是干扰RNA机制。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宿主细胞会产生一类特殊的RNA分子,称为干扰RNA。
干扰RNA能够与病毒RNA互补配对,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转录。
干扰RNA通过激活RNA干扰途径,引发RNA降解和转录后转录水解等反应,以抵抗病毒感染。
干扰RNA机制在免疫学中也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机制,能够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过程。
此外,病毒也会采取一些免疫逃避机制,以规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免疫逃避机制是病毒在感染过程中演化出的一种策略,使病毒能够在宿主体内长时间存活和复制,并避免被免疫系统清除。
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免疫逃避,例如改变表面抗原、干扰干扰素信号通路、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降低宿主细胞的抗原表达等。
免疫逃避机制在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使病毒能够在宿主体内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实现长期感染和持续复制。
病毒的干扰现象对免疫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学家在研究病毒感染和免疫应答时,常常需要考虑这些干扰现象的影响。
研究病毒的干扰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宿主与病毒的相互作用机制,揭示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病毒感染并产生免疫应答。
病毒干扰现象名词解释
病毒干扰现象名词解释病毒干扰是指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干扰现象。
病毒是一种恶意程序,它通过在计算机系统中自我复制和传播,损害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并对用户进行欺骗和骚扰。
病毒干扰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崩溃和死机:病毒感染计算机后,会在系统内部进行自我复制和破坏,占用大量系统资源,导致系统运行缓慢甚至崩溃。
在严重的情况下,计算机可能会出现死机现象,无法正常启动。
2. 数据丢失和损坏:一些病毒通过删除、修改或加密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和数据来破坏系统和用户的数据。
用户可能会发现重要文件丢失或无法访问,或者文件内容发生错误或混乱。
3. 网络故障和拒绝服务攻击:病毒也可以通过攻击局域网或互联网上的其他计算机来干扰网络的正常运行。
这些病毒会利用计算机系统的漏洞,发送大量恶意网络请求,导致网络拥塞,使网络服务无法正常使用,从而实现对网络的拒绝服务攻击。
4. 广告和弹窗:一些广告型病毒会在用户计算机上弹出大量广告窗口,甚至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下载并安装其他恶意软件。
这些弹窗广告不仅对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了干扰,还可能存在欺骗性,诱导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恶意软件。
5. 隐私泄露和身份盗窃:一些病毒会通过监视用户的网络行为、窃取用户的账号密码和个人信息,甚至恶意控制计算机摄像头和麦克风。
这些病毒会将用户的隐私信息发送给黑客或在线市场,给用户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为了减少病毒干扰带来的损失,用户和管理者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性。
例如,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不随意点击邮件附件或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等。
此外,用户还应该加强对网络诈骗和恶意软件的了解,提高安全意识,避免落入病毒的陷阱。
干扰素的作用PPT课件
2. 产生机理: • 病毒与细胞DNA中干扰素基因的“抑制物”结合,
消除抑制作用,导致产生特异mRNA合成干扰素。 • 干扰素被释放以后进入另一个细胞,与细胞“作用
第26页/共40页
基因工程干扰素的概念
1. 分离 RNA samples
4. clone
3. interferon gene
表达载体
2. RT- PCR
AMV RT
cDNA (template) mRNA
5. 蛋白表达
8. 治疗病毒感染
7. 剂型
第27页/共40页
6. 纯化
基因工程干扰素的抗病毒机理 作用于机体细胞内的干扰素受体,经信号传导等一系列 的生物化学过程,启动基因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 多肽链的合成,阻断了病毒的繁殖,使病毒不能在机体 内生长、繁殖,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基因工程干扰素的免疫增强机理 增强免疫器官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消毁能力,调节细 胞和体液免疫而达到免疫自稳功能,降低应激反应等目 的。
• 这明确地说明灭活的流感病毒的侵入,可诱导细胞产生一种可 溶性蛋白质去干绕病毒的繁殖。这种蛋白质命名为干扰素 (interferon,IFN)
第4页/共40页
• 干扰素基因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该序列早在5亿~l0亿年前就存在于生命细胞的 基因序列中,是生物体内一种古老的保护因子。
• 它通过对细胞一系列其它基因组的诱导和抑制作用,调节细胞功能,防御外来物 质特别是异种核酸的侵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
•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许多科学家就发现了在 两个以上病毒混合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出现在 病毒之间的拮抗作用,也就是病毒之间的干扰 现象。对于病毒干扰现象的分子机制,以及寻 找引起干扰现象的活性物质得研究一直被科学 家所关注
病毒的干扰现象与干扰素
免疫调节 弱 弱 强
干扰素特性
广谱性、种的特异性、间接性; 抑制细胞分裂、分化及成熟; 活化巨噬细胞及抑制细胞内寄生物
IFN的诱生与抗病毒机理
IFN的诱生和作用示意图
干扰现象的意义:
早期中断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扩散 分期接种疫苗,避免干扰现象
干扰素的副作用
1.流感样综合征:患者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等。 2.造血系统改变:抑制骨髓,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 3.消化系统反应:如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泄泻、腹胀
等。 4.皮肤反应:用药超过4个月者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轻、中度脱发,偶
有停药后更严重者。
应用微生物与免疫学
应用微生物与免Leabharlann 学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个细胞,其中一种会抑制另一种病毒 增殖的现象。
干扰素
定 义:
由病毒或其他IFN诱导剂诱导人或动物 细胞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它具有抗病毒、抑制 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
种 类:
种类 产生细胞 抗病毒
人白细胞
强
人成纤维细胞 强
T细胞
弱
抗肿瘤 弱 弱 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但由于病毒自身干扰或不同型间的干扰,使用病毒疫
苗后,病毒与疫苗之间的干扰可使疫苗的免疫效果受到影 响,故预防接种时,应注意接种的时间和疫苗之间的搭配, 避免干扰现象减低免疫效果。
病毒间干扰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概括起来包括: 1、病毒作用于宿主细胞,诱导产生干扰素(interferon, IFN)。除干扰素外,还有其它因素也能干扰病毒的增殖; 2、也可能是阻止第二种mRNA的转译,如脊髓灰质炎病 毒干扰水泡性口炎病毒; 3、还有可能是在复制过程中产生了缺陷性干扰颗粒
(defective interferingparticle, DIP),能干扰同种的正常
酶敏感,能被乙醚、氯仿等所灭活。干扰素对机体或细 胞无毒性,也无抗原性,故研究干扰素用于预防或治疗 病毒性传染病有一定的效果。但其作用动物种属特异性 强,故应用受到限制。
6
干扰素的类型
Ⅰ型干扰素:Ⅰ型干扰素包括IFN-α与IFN-β等。由人成
纤细胞产生的称IFN β;IFN-α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此外B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也能合成IFN-α;IFN-β主要由成 纤维细胞产生。IFN-α/β二者结合相同受体,分布广泛,包
10
谢谢大家!
11Biblioteka 3干扰现象产生的原因
可能是干扰病毒先占据或损坏了易感细胞上能为被干扰
病毒吸附的受体。
或是在细胞内复制时,先占用了有关的细胞组成和代谢
功能或复制部位,使被干扰病毒不能利用。
缺损病毒的干扰,是指复制不完整、无感染性的病毒,
随着继代愈来愈多,妨碍完整病毒的复制,使正常病毒
愈来愈少。
4
机制内容
旁邻方式控制细胞生长,其可以分布在除成熟红细胞以
外的几乎所有细胞表面。
8
除病毒外,还有许多其他刺激物,如细菌、立克次体和
原虫等的抽提物,真菌产物、植物血凝素以及人工合成
的化学诱导剂,如多聚肌苷酸、多聚抱苷酸、梯洛龙等,
也可刺激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这些物质共称为干扰素
诱导素。
9
病毒干扰的实际意义
病毒在细胞内复制。
5
干扰素
几乎所有的细胞受病毒感染后,都可被诱导合成分泌一
种小分子的糖蛋白,这种糖蛋白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 用,称为干扰素。
干扰素对病毒的干扰具有广谱作用。但实验表明,干扰
素具有动物种属特异性,即一个动物细胞产生的干扰素 在该种动物中才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干扰素,在常温、pH2~11环境下不变性,但对蛋白分解
括单核-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B细胞、T细胞、血小板、
上皮细胞、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等。
7
Ⅱ型干扰素:Ⅱ型干扰素即γ干扰素,主要由活化的T
细胞(包括Th0、TH1细胞和几乎所有的CD8+ T细胞) 和NK细胞产生,是所谓的淋巴因子(LyTnPhokine)的 一种。IFN-γ可以以细胞外基质相连的形式存在,故通过
病毒的干扰现象
1
干扰现象
一种病毒感染动物机体(或细胞)后,能产生抑制他种病
毒再感染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2
干扰现象可发生于同一株病毒内缺损病毒对正常病毒的干 扰,称为自身干扰;也可以发生于同种病毒不同株之间,
称为同种干扰;也可发生于同属病毒不同种之间,称为同
属干扰。(同属干扰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