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十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E=A / C C为100ml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重量 (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g
(C = 0.003001g ×(1-水分)/ 100ml)
二.鉴别: 按各该品种项下的规定,测定供试品
溶液在有关波长处的最大及最小吸收,有 的并须测定其各最大吸收峰值或最大吸收 与最小吸收的比值,均应符合规定。
在高精度的分析测定中(紫外区尤其 重要),吸收池要挑选配对。因为吸收池 材料本身的吸光特征以及吸收池的光程长 度的精度等对分析结果都有影响。
玻璃吸收池因为能吸收紫外光,故只 能用于320nm以上的可见光区。
石英吸收池因不吸收紫外光而常用 于300nm以下的紫外光区,但也可用于 可见光区。
最常用的光路长度为: 1cm的吸收池。
表示方法:
(1)百分吸收系数(E):
以
E 1% 1cm
表示。
E=A/C(%)×L(cm)
中国药典规定的吸收系数即为
E 1% 1cm
。
在用吸收系数法计算含量时,E11c%m 通常要
大于100
(2)摩尔吸收系数(ε):
当溶液的浓度(C)为1mol/L,光路长 度(L)为1cm时,相应的吸光度为摩尔吸 收系数,以ε表示。
通常使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 范围为190~900nm。
第二节 光吸收基本定律和吸收系数
1.光吸收基本定律: 比尔—郎伯(Beer—Lambert)定律
为光吸收基本定律,是分光光度分析的 理论基础。 Lambert于1730年提出了光 强度与吸收介质厚度的关系。1852年 Beer提出了光强度与吸收介质中吸光物 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光源为空心阴极灯。每种元素都 有各自的空心阴极灯,因此原子 吸收光谱是锐线光谱。
《分析化学》大纲
《分析化学》大纲一、前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科学。
其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及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
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分析,主要讲授经典化学分析的内容及部分电化学分析法。
第二部分为仪器分析,主要讲授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
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
熟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各类分析方法所使用的仪器。
培养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从事各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
二、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化学分析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定性、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无机与有机分析;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常量、半微量、微量与超微量分析;例行分析与仲裁分析)分析化学的变革与进展(分析化学的变革;分析化学的活跃领域;化学计量学;联用技术;分析化学专家系统与智能化分析仪器)。
[基本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在药学有关各专业中的作用。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基本内容] 与误差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的传递;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数据统计处理基本知识。
[基本要求] 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熟悉逸出值的舍弃、计算结果。
了解系统检验的方法。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基本内容] 滴定分析的特点及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浓度和表示方法,滴定分析计算公式。
[基本要求] 掌握滴定分析的特点及滴定分析对反应的要求,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基本内容]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质子论和酸碱概念(酸碱的定义、酸碱反应的实质、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酸碱强度)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酸的浓度和酸度、酸碱的分布系数、酸度对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酸碱溶液的pH计算(质子条件、一元酸碱溶液的pH 计算、一元弱酸弱碱溶液的pH计算、多元弱酸弱碱的pH计算、两性物质溶液的pH计算、缓冲溶液的pH计算)。
分析化学第三版下册答案
2 第一章绪论5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7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9 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11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13 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21 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27 第八章电化学分析导论30 第九章电位分析法34 第十章极谱分析法37 第十一章电解及库仑分析法41 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μg ⋅mL -1)分别为 0.36,0.38,0.35,0.37,0.39。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38 μg ⋅m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37.0539.037.035.038.036.0=++++=x μg ⋅mL -1 标准偏差122222120158.01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m Lg n x x s n i iμ相对标准偏差 %27.4%10037.00158.0%100=⨯=⨯=x s s r (2)相对误差 %63.2%10038.038.037.0%100-=⨯-=⨯-=μμx E r 。
食品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参考答案
紫外可见习题一、填空题1.朗伯定律是说明光的吸收与液层厚度正比,比耳定律是说明光的吸收与溶液浓度成正比,二者合为一体称为朗伯一比尔定律,其定义为A=KCL。
2.摩尔吸光系数的单位是L.mol-1,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1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
常用符号ε表示,故光的吸收定律的表达式可写为A=εcL。
3.吸光度和透射比〔τ%〕关系式是A=2-logT。
4.一般分光光度分析,使用波长在35Onm以上时可用玻璃比色皿,在350nm以下时应选用石英比色皿。
5.紫外吸收光谱法大多应用于鉴定含有双键尤其是共轭体系的化合物,如含羰基、羧基、硝基等的脂肪族化合物,以及含有苯环的芳香族化合物。
6.752型分光光度计,采用自准式光路,其波长围为200—1000nm,在波长320—1000nm围200-320nm围用氢弧灯作光源。
1.当有色溶液浓度为C时,其投射比τ,当其浓度增大1倍时,仍符合比耳定律,那么此时溶液投射比为2τ。
〔×〕2.可见、紫外光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振动和分子的转动。
〔×〕3.比色分析中显色时间越长越好。
〔×〕4.摩尔吸光系数与溶液的浓度,液层厚度没有关系。
〔√〕5.摩尔吸光系数ε越大,说明该物质对某波长光透过的能力越强。
〔×〕6.摩尔吸光系数越大,表示某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越强。
〔√〕7.722型分光光度计和752型分光光度计都是以钨灯作为光源的。
〔×〕8.拿比色皿时只能拿毛玻璃面,不能拿透光面,擦拭时必须用擦镜纸擦透光面,不能用滤纸擦。
〔√〕9.饱和碳氢化合物在紫外光区不产生光谱吸收,所以常以饱和碳氢化合物作为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的溶剂。
〔√〕三、选择题1.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围是〔 D 〕。
A.400~70Onm;B.2O0~40Onm;C.20O~6O0nm;D.4O0~76Onm;2.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这是由于〔 C 〕。
仪器分析重点
一、红外光谱的产生及其条件: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间的跃迁,能量低 (1) 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 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二、 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 • 基团频率区:4000~1300 cm-1 • 指纹区:1300~650-1 • 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1)共轭效应:;2) 诱导效应
仪器分析
Instrumental Analysis
: ; 8293927(h) email:
1
• 第一章、绪论
仪器分析的分类和特点
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相对误差较大。
分析仪器的组成
分析信号
信号发生
转换或检测器
电信号
信号处理器
读出装置
第二章 光分析法导论
一、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 阳极、阴极的区分:氧化或还原反应 •色谱法分类:气相(气固、气液)、液相(液固、液液)
•分离类型的选择:相对分子质量、溶解度、分子结构 •: ; 8293927(h)
•石墨炉原•子化电器在测极定时的的四极个阶化段。: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过电位、超电压。
•AAS、AES、HPLC、GC、MS、IR、UV-Vis、CV
3)中介效应:;4) 氢键的影响
三、红外光谱仪
光源:能斯特灯、Βιβλιοθήκη 碳棒样品室(吸收池):玻璃、石英等对红外光均有吸收。 采用NaCl、KBr等材料
单色器:
检测器:热电偶、测热辐射计、热释电检测器和碲 镉汞检测器
两种类型红外光谱仪的主要区别
四、样品制备要求及方法
第五章、分子荧光及磷光分析
一、荧光与磷光的产生(发射光谱) 荧光: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磷光: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振动弛豫、内转换、外转换、系间跨越、发射光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仪器分析课件)
拿:只能捏两侧的毛玻璃面,不可接触光学面;洗:依次用自来水、溶剂、待装液各润洗3次;装:吸收池高度的2/3~3/4;4.擦:先用滤纸吸干外壁,然后用擦镜纸或丝绸擦干;5.查:内部溶液无气泡,光学面外壁无垃圾;6.放:光学面对光路,垂直放入吸收池架,用吸收池夹固定。
z
项目二 紫外(UV)-可见(VIS)分光光度法
项目二 紫外(UV)-(VIS)分光光度法
VIS & UV
教学目标
目录
Contents
3
吸收曲线
(Absorption Spectra)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光度— 吸收曲线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能级、转动能级的跃迁。带状光谱。
0.1nm~
10nm~
780nm~0.1cm
0.1mm~1m
1m~1000m
10nm~200nm
200~400nm
远紫外
近紫外
(真空紫外)
单色光,复合光
单色光
复合光
单一波长的光
由不同波长的光(不同能量的光子)组合而成的光
人们肉眼所见的白光(如阳光等)和各种有色光实际上都是包含一定波长范围的复合光。白炽灯灯光?
z
项目二 紫外(UV)-可见(VIS)分光光度法
项目二 紫外(UV)-(VIS)分光光度法
VIS & UV
教学目标
目录
Contents
分光光度法起源
第十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返回
example
分子中价电子能级及跃迁示意图
*
反键
*
反键
→* →* n→* n→*
En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非键 成键
成键
返回
轨道和轨道示意图
+ –+ +++
+
– *
+
+
–
C
C
–
+
+
+
C
C
–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
–
CC
*
–
+
+
CC
–
返回
共轭双键的离域作用
4
*
3
*
最高空轨道
E>E →跃迁几率↑→↑ ; E↓→↑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1.1.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的常用术语
• 吸收光谱的特征 • 生色团和助色团 • 红移与蓝(紫)移 •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 强带和弱带 强带(strong band) max>104
弱带(weak band) max<10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回录主目录
返回
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的特征
吸收峰 末端吸收A(end abso↓rption)
谷
肩峰(shoulder peak)
↓
吸收峰
↓ 谷
↓
min max sh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回录主目录
min max λ
第十一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十一章紫外
第十一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十一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一节概述1.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在仪器分析中,根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物质与辐射的相互作用所建立起来分析方法,统称为光学分析法。
根据物质与辐射能间作用的性质不同,光学分析法又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当物质与辐射能相互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能级跃迁,根据能级跃迁所产生的辐射能强度随波长变化所得的图谱称为光谱(spectrum)。
利用物质的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光谱分析法(spectroscopic analysis),简称光谱法。
光谱分析法从不同的角度分为不同的类别。
如按作用物是分子或原子,可分为分子光谱法和原子谱法;物质与辐射能间的转换方向(能级跃迁方向),可分为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按辐射源的波长不同,可分为红外光谱法、可见光谱法、紫外光谱法、X-射线光谱法等。
非光谱分析法是物质受辐射线照射时,改变电磁波的传播方向、速度等物理性质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不涉及能量转移和物质内部的能级跃迁,如折光分析法、旋光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等。
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当辐射能通过某些吸光物质时,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吸收与其能级跃迁相应的能量由低能态跃迁至较高的能态,这种由物质对辐射能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几种常用的吸收光谱是:原子吸收光谱、分子吸收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
各种色光的波长范围在可见光中,紫色光的波长最短能量最大,红色光的波长最长能量最小。
除此之外,波长小于400nm 的光称为紫外光,波长大于760nm 的光称为红外光。
如果适当选配两种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也可以获得白光,则这两种色光称为互补色光。
如图11-1所示,处于直线相连的两种色光互为补色光,如绿色光与紫色光互补,蓝色光与黄色光互补等等。
第二节 基本原理1.吸收光谱光照射某物质,物质能够吸收光,使原有的基态转为激发态,只有当分子红橙黄绿青青蓝蓝紫白光的能量(hν)与被照射物质粒子的基态和激发态能量之差(∆E)相等时才能被吸收。
仪器分析习题解答
= 0.1035 mol/L
15.分别取氟标准溶液(C=10.0μg/ml)0.25、0.50、0.75、1.00 和 2.00ml,分别置于 50ml 地容量瓶中,且加入 TISAB10ml,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测得电动势分别为 182、167、 158、152 和 138mV,进行线性回归,求其 A、B、r。另取水样 25.00ml,依上法操作,测 得其电动势为 179mV,求其水样中 F-浓度。(mg/L) 解: 求得线性方程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0.0592 1
log
2
a2 Cl −
=
ϕ
0
'
Hg 2Cl2
/
Hg
−0.0592
log
a Cl
−
3. 为什么 pH 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将其玻璃膜在蒸馏水中浸泡一天? 答:因为玻璃电极膜只有在水中充分浸泡后,才能形成良好的水化凝胶层,使其对 H+有较
好的响应,同时也使不对称电位降低到一稳定值,从而进行准确测定。 4. 样品溶液、校准用标准缓冲液及核对用标准缓冲溶液三者的 pH 值有何关系? 答:由于不对称电位对测定有较大影响,因此常用 pH 值和样品溶液的 pH 值应接近的标准
解:
由
a t cTVT
=
m MA
即 cT
= 1000m VT M A
而
TT / A
=
a t
cT′
MA 1000
=
cT′
MA 1000
即
MA
= 1000TT / A cT′
1000 × 17.32
=
1000
0.1
= 173.2
故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食品仪器分析课件)
二者关系为: A = lg(1/T) = -lgT
二、朗伯-比尔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稀溶液 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浓度、液层厚度乘积成 正比,即
A= κbc 式中比例常数κ与吸光物质的本性,入射光波长
及温度等因素有关。K可用a(吸光系数)或ε(摩尔 吸光系数)表示。 c为吸光物质浓度,b为透光液层
厚度。 朗伯-比尔定律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
朗伯和比尔分别研究了吸光度与液层厚度和吸光
度与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合称朗伯-比尔定律,其
数学表达式为:
吸光质点浓度
A=lg(I0/It)=κbc
吸光度
吸收层厚度(cm)
物理意义: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透明的吸光 介质时,其吸光度与吸光质点的浓度和吸收层厚度的 乘积成正比——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分光光度计只能获得近乎单色的狭窄光带,而复合 光可导致对朗伯—比耳定律的正或负偏离。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避免非单色光带来的影响,一般 选用峰值波长进行测定。
选用峰值波长,也可以得到较高的灵敏度。
三、溶液本身发生化学变化
❖ 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合物的形成等化 学平衡时,使吸光质点的浓度发生变化,影响吸光度。
h
(片)
红敏管 625-1000 nm 蓝敏管 200-625 nm
五、指示器(数据处理) 低档仪器:刻度显示
中高档仪器:数字显示,自动扫描记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
一、单组分的定量分析 1、吸光系数法(绝对法)
2、标准对照法(直接比较法) As=kbCs Ax=kbCs
Cs=AsCx/Ax
❖ 当溶液浓度c >10-2 mol/L 时,吸光质点间可能发生缔合等 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了对光的吸收。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对紫外-可
见光的吸收程度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一、光的基本性质
波动性
1、光的波粒二象性
粒子性
光的波动性
光以波的形式传播,可用波长、频率来表示。 波长 :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nm) 频率 :单位时间里通过一固定点处波的数目(S-1) = c/ c = 3×1010 cm/s
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一、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的方法
无机物、有机物吸收光谱的特点
定性分析的方法
纯物质对照
与标准谱图对照
返回
back
标准吸收光谱谱图
Sadtler. Sdandard Spectra (Ultraviolet).
Heyden, London, 1978. 共收集了46000种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Aromatic Compounds, Wiley, New York, 1951. 共收集了 579种芳香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返回
光的粒子性 光由光子组成,具有能量。
△E = h = hc/
h为普朗克常数 6.63×10-34J.s根据Fra bibliotek=hc/ 可知
E越大,越小。
E越小,越大。
波谱分区 能量 大
小
紫、蓝、青、绿、黄、橙、红 书上P5
可见光波长范围400-760nm
光谱分区
能 波 量 长 大 200nm 400nm 小 760nm 2.5um 25um 中红外
1、朗伯—比耳定律 吸光度A:表征物质对光吸收程度的量。
A = lgI0/It = -lgT = kbc
T--透过率
A--吸光度
仪器分析习题
D.体系间跨越
2.单色器中起到限制杂散光进入作用的是( )
4
A.入射狭缝
B.出射狭缝
C.色散元件
D.准直装置
3、氧分子等顺磁性物质的存在会使荧光(
)
A. 增强 B. 减弱 C. 不变 D. 不一定
4、列关于荧光光谱的叙述何者是错误的( )
A、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的波长无关
B、 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一般是对称镜像关系
A、消除干扰
B、维持一定的离子强度
C、维持一定的酸度
D、调节 pH 值
3、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大小决定于( ):
A、参与电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B、温度
C、压力
D、反应物质的活度
4、银-氯化银电极的电位决定于溶液中( ):
A、Ag+浓度
B、AgCl浓度
C、Cl-离子活度
D、HCl溶液浓度 E、Ag+和AgCl浓度总和
2
波长为( )
A、λ1 B、λ2 C、λ3 D、λ4 E、λ5 4、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A、向长波方向移动
B、向短波方向移动
C、不移动,但峰值降低 D、不移动,但峰值增大
5、某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透光度为T0; 若浓度增大 1 倍,则此溶液的透光度的对数( )
电子
C、气态物质中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D、液体物质中原子的外层
电子
8、由原子核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 )
A、自然变宽
B、劳伦斯变宽 C、多普勒变宽
B、斯塔克变宽
9、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过程中,被测元素的灵敏度,准确度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 )
A、空心阴极灯 B、火焰 C、原子化系统 D、分光系统
第十一章_吸光光度法[1]
第⼗⼀章_吸光光度法[1]第⼗⼀章吸光光度法第⼀节吸光光度法概述吸光光度法是光学分析法的⼀种,也称为吸收光谱法。
它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建⽴起来的分析⽅法。
吸光光度法包括⽐⾊法、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和原⼦吸收分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根据分⼦的特征吸收光谱可以进⾏定性分析, 根据分⼦的吸光程度⼤⼩可以进⾏定量分析。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如下:(1)灵敏者度⾼可⽤于测定微量组分的含量,测定下限可达10-5~10-6mol·L-1。
若被测组分在测定前先进⾏分离和富集,实验的灵敏度还可以提⾼。
(2)准确度较⾼⽐⾊法的相对误差为5%~20%,分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为2%~5%。
吸光光度法的准确度虽然不如滴定分析法⾼,但对微量组分的测定,已完全能满⾜要求。
(3)简便快速吸光光度法所使⽤的仪器设备简单,价格便宜,⼀般实验室都能具备。
仪器的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4)应⽤范围⼴⼏乎所有的⽆机离⼦和有机化合物都可直接或间接的⽤分光光度法进⾏测定。
⽬前分光光度法在实验室中是⼀种常规的分析⽅法。
本章主要介绍其中的⽬视⽐⾊法和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第⼆节基本原理⼀、光的本质与溶液的颜⾊光是⼀种电磁波,通常⽤频率或在真空中的波长来描述。
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能量不同。
波长短的光能量⼤,波长较长的光能量⼩。
如按波长⼤⼩顺序排列即得表11-1所⽰的电磁波谱。
表11-1 电磁波谱区域波长范围跃迁类型光谱类型x射线10-3~10(nm)内层电⼦跃迁x射线吸收、发射、衍射,荧光光谱、光电⼦能谱远紫外10~200(nm)价电⼦和⾮键电⼦跃迁远紫外吸收光谱,光电⼦能谱紫外200~400(nm)紫外-可见吸收和发射光谱可见光400~750(nm)近红外0.75~2.5(µm)分⼦振动近红外吸收光谱红外 2.5~1000(µm)分⼦振动红外吸收光谱微波0.1~100(cm)分⼦转动、电⼦⾃旋微波光谱,电⼦顺磁共振⼈的⾁眼可按颜⾊分辨在可见光区域内不同波长的光,在可见光区各种有⾊光与波长范围如表11-2所⽰。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第一章绪论问答题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第二章色谱分析法1.塔板理论的要点与不足是什么2.速率理论的要点是什么3.利用保留值定性的依据是什么4.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5.色谱图上的色谱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6.什么叫死时间用什么样的样品测定.7.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率为什么8.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柱效并不高,试分析原因。
9.某人制备了一根填充柱,用组分A和B为测试样品,测得该柱理论塔板数为4500,因而推断A和B在该柱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该人推断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
10.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当样品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在组分中只需要定量其中几个组分时可选用哪种方法11.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2.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结构分为几种双柱双气路有何作用13.为什么载气需要净化如何净化14.简述热导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15.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17.为什么常用气固色谱分离永久性气体18.对气相色谱的载体有哪些要求19.试比较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的特点。
20.对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21.固定液按极性大小如何分类22.如何选择固定液23.什么叫聚合物固定相有何优点24.柱温对分离有何影响柱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25.根据样品的沸点如何选择柱温、固定液用量和载体的种类26.毛细管色谱柱与填充柱相比有何特点27.为什么毛细管色谱系统要采用分流进样和尾吹装置28.在下列情况下色谱峰形将会怎样变化(1)进样速度慢;(2)由于汽化室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3)增加柱温;(4)增大载气流速;(5)增加柱长;(6)固定相颗粒变粗。
《仪器分析实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食品安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用 于食品中添加物和有害物 质的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实验步骤
1
样品准备
首先,准备好待测样品,并根据实验
仪器调节
2
要求进行必要的稀释或前处理。
将样品装入分光光度计中,调节仪器
参数使其满足测量需求,如选择合适
的波长范围和测量模式。
3
数据记录
进行测量并记录吸光度值,可以通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来分析样品的成 分和浓度。该方法基于分子的电子跃迁,利用波长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来获取 分析信息。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领域
药物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用 于药物中成分的含量测定 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
该方法可以检测水质和大 气中的污染物,以及环境 中的其他重要分析参数。
《仪器分析实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本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中,我们将探索这一先进的分析技术,并了 解其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实验步骤。让我们一起来开启这个令人兴奋的实 验之旅吧!
仪器分析实验概述
仪器分析是一门重要的实验学科,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对照样品进行校正以提高准确性。
数据处理
4
根据测量பைடு நூலகம்果绘制吸光度曲线,计算 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根据实验测定的吸光度值和对照标准,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特定物质的浓度。 进一步分析和讨论结果,可以评估样品的质量和性质,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总结和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z2
d x2
y2
2 Cu(NH3 )6 蓝色
d z2
d x2
y2
d xy
d yz
d xz
∆E
d xy d yz
d xz
跃迁类型 * n*
峰位 <150nm -200nm
-200nm
强弱 弱
分子基团 饱和烃类
(max=135nm)
举例 CH3-CH3
较强 含-OH, -NH2 CH3Cl -X,-S等 (max=215nm =140)
第一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 原理和概念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分子对紫外 - 可见光区 (200~760 nm)辐射的吸收特性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 结构分析的方法。
这种分子光谱是由于分子外层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属于电子光谱。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当两个原子结合成分子时,两个原子的原子 轨道线性组合成两个分子轨道,其中一个具有较低的能量叫做成键轨 道,另一个具有较高的能量叫做反键轨道。
(5) 电荷迁移跃迁
分子同时具有电子给予体和接受体,用光照射化合物时,电子从给予 体向与接受体相联系的轨道上的跃迁称为电荷迁移跃迁。这种跃迁谱带 较宽,吸收强度大,吸光系数一般大于104 。
R1 N R
2
h
-
+ N
R1 R2
电子给予体 电子接受体
(6) 配位场跃迁
在配体存在下,过渡金属能量相等的 d轨道和镧系、锕系元素能量相 等的f轨道分别分裂成几组能量不等的 d轨道和f轨道,吸收光能后,低能 态的d电子或f电子分别跃迁到高能态的d或f轨道上,这种跃迁称为配位场 跃迁。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才有可能产生,摩尔吸光系数较小, 一般小于102,位于可见光区。
应。
二环庚二烯
二环庚烯
2.溶剂对max的影响
(1)溶剂极性对跃迁的影响
① n* 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向短波方向移动。 (基态极性大,n电子与极性溶剂形成较强氢键,能量降低多,跃迁所需
能量变大)
② * 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向长波方向移动。 (激发态极性大,激发态与极性溶剂作用降低能量大,跃迁所需能量小)
166nm,而4-甲基-3-戊烯酮的两个相应吸收带分别红移至 313和 235nm。 但是n *跃迁是禁阻跃迁,所以吸收强度很弱。
(4) n *跃迁
是氧、氮、硫、卤素等杂原子的未成键n电子向σ反键轨道跃迁。当 分子中含有- NH2 、-OH、-SR、-X 等基团时,就能发生这种跃迁。 n电子的n→σ*跃迁所需能量较大,偏于远紫外区,一般出现在200nm附 近,受杂原子性质的影响较大。
吸收峰:吸收曲线上吸光度最大的地方。
波谷:两个吸收峰之间吸光度最小的部位。 肩峰:指吸收曲线在下降或上升处有停顿,或吸收稍微增加或降低的峰, 是由于主峰内隐藏有其它峰。 末端吸收:指吸收曲线随波长变短而强度增大,,在仪器检测极限处测 出的吸收为末端吸收。
强带:在紫外光谱中,凡摩尔吸光系数大于104的吸收带称为强带。产生 这种吸收带的电子跃迁往往是允许跃迁。 弱带:凡摩尔吸光系数小于 100的吸收带称为弱带。产生这种吸收带的 电子跃迁往往是禁阻跃迁。 生色团: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 *或n*跃迁的基团,能在紫
2= - 2 1
反键轨道
能量
1 成键轨道
分子轨道分为成键 σ 轨道、反 2 键 σ * 轨 道 、 成 键 π 轨 道 、 反 键 π * 轨道和 n 轨道,轨道能量高低 顺序为: σ <π <n<π *<σ *
1
= + 1
2
电子通常在成键轨道上,当分子吸收能量后可以激发到 反键轨道上
电子跃迁的类型
120 160 180 200 240 270 320
各种电子跃迁的能级差存在以下次序
σ → σ*>n → σ* ≥ π → π*> n →π*
<150nm 200nm 200nm 200~400nm
(1) *跃迁
是单键中的σ电子在σ成键和反键轨道间的跃迁。因σ和σ*之间的能 级差最大,所以σ→σ*跃迁需要较高的能量,相应的激发光波长较短, 一般小于150nm,落在远紫外光区域,超出了一般紫外分光光度计的 检测范围。饱和碳氢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在远紫外光区。
带)。 ②在非极性溶剂中出现细微结构,在极性溶剂中消失。
4. E带:苯环中三个乙烯的环状共轭系统的 *跃迁所产
生的吸收带。E1带约在180 nm。E2带出现在200 nm附近,均 为强带吸收。
B带和E带均为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B带:峰弱,吸收波长长; E带:峰强,吸收波长短。
5.电荷转移吸收带:是某些无机物和有机物混合而得的分子 配合物,在外来辐射激发下吸收紫外可见光,从而获得的可 见或紫外吸收带。
强 含不饱和键
(max=165nm =10-4)
* n*
CH2=CH2
200-400nm 较弱
含有杂原子 丙酮 不饱和基团 ( =279nm =10-30) max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基本概念
吸收光谱:吸收曲线。以波长 为横坐标,以吸光度 A(或透光率 T)为 纵坐标所描绘的曲线。
A = - lg T
吸光系数: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及单位厚度时的吸光度。
在给定单色光、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系数是物质的特性 常数,表明物质对某一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吸光系数愈大, 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愈强。 1 、摩尔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 1mol/L ,厚 度为1cm的吸光度,用表示。 2 、百分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 (W/V), 1% 厚度为1cm的吸光度,用 E 1cm 表示。
A ≠ εlc
采用峰值进行测定。
• 杂散光 从分光器得到的单色光中不在谱带宽度范围内的与
所需波长相隔较远的光,称为杂散光。接近末端吸收处,可
能会因杂散光产生假峰。
√不用末端吸收进行测定。
• 散射光和反射光 样品溶液中微粒质点对入射光有散射作用
,入射光在吸收池内外界面之间通过时又有反射作用。散射 光和反射光,均使透射光强度减弱,导致吸光度偏高。 用空白溶液进行对比补偿。
当不饱和键上连有杂原子(如羰基、硝基)时,杂原子上的n
电子能跃迁到π*轨道。n→π*跃迁是四种跃迁中所需能量最小的,
它所对应的吸收带位于200~400nm的近紫外区。如果带杂原子 的双键基团与其它双键基团形成共轭体系,其n→π*跃迁产生的
吸收带将红移,例如丙酮的 n→π* 跃迁在 276nm,π→π* 跃迁在
② 溶剂极性增强,λmax短移。
③ 附近有强吸收峰时,R带长移或被掩盖。
2. K带 由共轭双键*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
特点: ① 一般出现在较短波长区,210~250nm。 ② 为强吸收,εmax>104 ③ 共轭双键增加,吸收峰长移,强度增加。
3. B带 苯环的*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 征吸收。 特点:①出现区域230~270nm的精细结构的吸收光谱(多重吸收
换算关系:
=
M 1% E1cm 10
M是摩尔质量
吸光度的加和性: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即在某一波长λ,当溶液中含有多种吸 光物质时,该溶液的吸光度等于溶液中每一成分的吸光度 之和,这一性质是紫外光谱进行多组分测定的依据。
A=Aa+Ab= lCa+ lCb
偏离Beer定律的因素 (一) 化学因素
(2)溶液的pH值对max的影响 溶液pH值对酸性、碱性或两性物质时的紫外吸收光谱均有
明显影响。
酚酞在酸性介质中,分子中只有一个苯环和羰基形成共 轭体系,吸收峰位于紫外区,为无色;在碱性介质中,整 个酚酞阴离子构成一个大的共轭体系,其吸收峰红移到可 见光区,为红色。
HO C O C OH OHO -O
-
OH
C
O C-比尔定律
描述物质对单色光的吸收强弱与它的浓度和厚度间关系的
定律。
A:吸光度
I0、I分别为入射光、透射光的强度 l: 样品池长度
c: 溶液的摩尔浓度
I/I0 是透光率,常用T表示。
: 在c用摩尔浓度、 l用厘米为单位表示时称摩尔吸光系数,而当浓 度或液层厚度用其他单位表示时就称吸光系数,常用k或E表示。
单体吸收峰在 660nm ,二聚体在 610nm
(二) 光学因素
• 非单色光 为了保证透过光的强度对检测器有明显的响应 ,狭缝就必须有一定的宽度,这就使分离出来的光,同时包 含了所需波长的光和附近波长的光,即是具有一定波长范围 的光。这一宽度称为谱带宽度。。 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吸收不同,导致偏离郎伯-比尔 定律。
共轭双键数目越多,吸收峰红移显著。
(2)两个不同发色团相互共轭时对紫外光谱的影响
2.立体效应对max的影响
(1)空间位阻的影响:
共轭系统中各生色因子应处于同一平面,才能达到有效的 共轭。由于空间作用使共轭程度降低,则max减小。
(2)顺反异构的影响 反式结构空间位阻较小,能有效的共轭, max位于长波处,
第十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要求:
1 、掌握紫外吸收光谱的特征,电子跃迁类型、吸收带类型、 特点及影响因素;郎伯 -比尔定律及其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偏离 因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于单组分定量的方法;多组分定量 的线性方程组法和双波长法。 2、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几种光路类型;比色法的原理及显色反应条件 的选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及纯度检查方法。 3、了解紫外吸收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吸收强度也较大。顺式结构中苯环不能与乙烯双键在同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