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跳事件之后:富士康如何应对劳工危机?

合集下载

危机公关作业——富士康跳楼事件危机处理方案

危机公关作业——富士康跳楼事件危机处理方案
危机小组第一时间分析事故原因(如是否是工作压力太大,或是员工情感问题),根据结果制定相关的对策
3.内部安抚,员工心理辅导
在事故发生后,公司有必要对内部员工进行安抚,对全体员工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对相关管理人员及普通职员进行心理辅导培训,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避免自杀事件的再次发生;对与受害人关系较好的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动员职工协助受害者家属做好善后工作
2. 倾听意见,赔偿损失
危机小组要倾听受害者家属的意见及相关要求,根据相关方面对受害者家属进行一定的赔偿(初期方案是先支付一定的安抚金,后续的赔偿等事件调查结果公布后具体制定)
3. 提供善后服务
在危机处理的后期,对受害者的家庭制定相关的善后服务,如每月发放一定的体恤金,长期观察受害者家属的生活情况并提供相关帮助,避免其突然的激烈情绪(主要是避免受害者家属以后向媒体的申诉等突发事故)
3、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富士康跳楼事件仍在发生,这说明富士康公司并未解决根本原因,没有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虽然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处理工作,包括对企业员工的心理辅导工作的展开及建设人文关怀等等,但是这仅仅是隔靴捎痒,跳楼事件的再次发生给富士康的危机公关工作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此次危机事件中,我认为政府的工作尚可,有褒有贬:
如何评价富士康公司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危机公关工作?
在我看来,在此次危机事件中,富士康公司的危机公关工作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1、缺乏及时性一个危机公关处理强调其应对的及时性,而富士康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仅于2010年1月23日至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公司就发生14起跳楼事故,而在材料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富士康在处理跳楼事件中采取的是消极应对的方式,公司迟迟没有对跳楼事件做出官方的回应,没有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里做出有效地危机处理工作,以至于危机被社会舆论及媒体推到了一个对立面,补救措施为时已晚,从而对公司的形象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从富士康的“跳楼门”看企业危机公关处理

从富士康的“跳楼门”看企业危机公关处理

从富士康“跳楼门”看企业危机公关1、富士康简介:富士康,全称富士康科技集团,由台湾著名企业家郭台铭创办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凭借扎根科技、专业制造和前瞻决策,自1974年在台湾成功创办,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拥有8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

2008年富士康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出口总额达556亿美元,占中国大陆出口总额的3.9%,连续7年雄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跃居《财富》2010年全球企业500强第112位。

2011年7月29日总裁郭台铭称,未来3年内将新增100万台机器人取代人工劳动力。

郭台铭,台湾著名企业家,祖籍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现属晋城市)南岭乡葛万村,出生于台北县板桥市,台湾第一大企业鸿海精密(下属华人最大科技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办人。

1971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

1985年创立富士康品牌。

1988年,在深圳开办只有百来人的工厂,之后发展成为富士康龙华基地,至2007年底,富士康在全国相对成熟的基地已超过13个。

2001美国《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98名。

2002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而与富士康跳楼事件息息相关的应该是富士康的员工关系,现就从以下三方面简要做一介绍。

(1)管理模式富士康虽然是大企业,但毫不避讳的说,富士康是通过压榨员工来赚取利润的,他们没有将工人视为主人,不把工人的幸福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也没有最大化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而是“只要利润不要工人的安全”,“只要企业家的发展不要员工的幸福”,“只要机器不要员工”……这样一个“只要……不要”的模式架构的企业是完全不符合中国企业公共关系的特点的。

(2)员工工作强度在富士康厂内,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早上7时半进厂,晚上7时半出厂,中间有1个小时的午饭和休息时间,其中2个小时以加班算。

2024年1月劳动争议典型案例解读

2024年1月劳动争议典型案例解读

2024年1月,中国发生了一起代表劳动阶级利益的典型劳动争议案例,富士康郑州工厂十三连跳事件。

这起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被视为中国劳动争议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下面将对这起案例进行解读。

富士康郑州工厂十三连跳事件起因于一连串员工跳楼自杀事件。

2024年初,该公司郑州工厂发生了12名员工纷纷跳楼自杀的连串事件,随后又有一名员工在12月也选择了自杀逃离生活的困境。

这些事件引起了全国各地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质疑,媒体和公众开始探讨中国劳工权益和劳动环境的问题。

这起事件的背后是富士康郑州工厂极端严苛的劳动条件和管理方式。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之一,生产了全球知名电子产品,员工主要是年轻的农民工,他们通过长时间的劳动换取微薄的工资。

他们被迫连续加班,住在拥挤的集体宿舍中,工作环境恶劣且精神压力巨大。

工人们表示,他们长时间工作没有休息日,疲劳过度,得不到相应的经济和心理支持,因此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绝望,选择了以自杀方式表达他们的苦楚和抗议。

这起事件揭示了中国劳动阶级面临的重大问题。

首先,这次事件暴露出劳动法律保护的严重缺失。

尽管中国有法规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但富士康工人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包括加班工时,甚至还有强迫员工加班的情况。

此外,劳动合同缺乏具体保障措施,很多工人签订了临时合同或者没有签订合同,使工人的劳动权益缺乏保障。

这体现了劳动法律实施的不力和对企业的监管不足。

其次,富士康案例也凸显了劳动关系的不平等和劳动阶级的无助。

富士康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企业之一,有着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影响力。

而工人们的阶级地位和社会资源相对较弱,受制于资本和需求方的压力。

富士康在这起事件中选择维护自身的声誉和利益,而忽略了员工的生命和权益。

这种劳动关系的不平等给劳动阶级带来了巨大的不公平和困境,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这次事件也反映出工人阶级意识觉醒的重要性。

员工压力管理--富士康跳楼事件

员工压力管理--富士康跳楼事件

Company Logo
3. 富士康模式存在的缺陷
劳动者承受成本压力
低工资
人与人之间没有 任何情感联系
富士康模式
工时长
劳动者失去了个人空间
工作高度紧张
Company Logo
4. 沟通渠道有限,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作用有限
❖ 层级制度容易造成沟通渠 道不畅;缺乏心理危机干 预系统的专业运作,使得 富士康员工的焦虑、压力、 孤独等情绪不能得到较好 的排遣。
富士康事件产生的原因:
1. 富士康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没有倡导 以人为本的智慧管理。
富士康管理
▪ 仅仅把管理者当 成简单的经济人 对待,即只求劳 动报酬,忽略了 对劳动者人格的 尊重
生存
张扬
安全
80,90
员工
自我
求知
追求梦想 及尊严
不适应要改 变
▪ 这种管理方式在当 前,尤其是对于80、 90后来说显然是不 被接受的。
Company Logo
小组讨论
关于企业压力管理的具体措 施 1.改善工作环境 ,减少恶劣 环境给员工带来的不良压力。 例如办公室内摆放植物 2.增强上下级间的沟通 3.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帮 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 4.多开展活动,例如周末户外 活动,舞会等
Company Logo
Company
察; ❖ 沟通能力不足,不能以人为本地解决问题 ; ❖ 在现实生产中,基层员工往往比领导者掌握更多的信息,
却缺少足够的话语权。
Company Logo
泰勒制模式管理:
特点
1. 劳动方法标准化。通过分 析找出最合理的方式方法, 剔除多余和不合理的动作;
2. 制定出完成每个标准动作 所需要的标准时间,作为 定额管理和支付工资的依 据;

富士康事件

富士康事件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4、在沟通机制方面
• 建立高效的内部沟通机制。
• 设置合理的沟通模式。 • 相关部门对于所传递信息予以及时有效的 反馈。 •
• 5、员工自身特点方面 • (1)企业要正确认识到80、90员工心理构 成的变化,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采 用灵活民主的管理方式。 • (2)面对新一代的打工者,要为其提供一 定衣食住行方面的保障以及医疗保障,缓 解他们焦虑的心理。
从富士康N连跳 事件反思富士康 的人力资源管理 及相关工作
一 二 三
富士康N连跳事件回顾(what) N连跳原因分析(why)
如何避免类似事件重复发生(how)
四 从N连跳中获得的启示——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五 说教学过程
一、事件回顾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 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 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 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 新科技企业。自2010年1月 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 2011年7月18日,富士康已 发生16起跳楼事件,引起社 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
三、如何避免类似事件重复发生( how)
• 1、在员工的心理管理方面 • (1)、倾听职工的诉怨。 • (2)、给职工以精神上的鼓励,激发他奋发向上 ,提高信心,增强勇气,启发挫折向正确的方向 升华、帮助他发展自我的才华。 • (3)、透过语言的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人与 人之间的隔阂,改善组织内的人群关系。 • (4)、协助职工解决家庭的不和,给以适当的忠 告和劝解,分析利弊,必要时做调解工作。 • (5)、及时疏导。
6、富士康在管理方式上的错误——粗 暴管理。

富士康危机处理案列分析

富士康危机处理案列分析

组长:耿宾收集资料:张婷、冯姣、丁家辉整理:言欢、陈婷富士康危机处理案例分析案情:“富士康13连跳”事件发生后,一时间众说纷纭,从表面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人休息时间少,加班时间多;保安打人,没有法律保障;员工心理素质差,承受压力差;管理出现问题,毫无人性化可言。

这些分析固然都在理,但这些却只是表象,并未触及深层的原因。

所以总的来说,企业管理的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文秘部落。

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是企业职工思想道德风貌的提高。

通过企业管理的文化的建设实施,使企业人文素质得以优化,归根结底是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短短四月内,十数起坠楼案件,十几位年轻人试图跳楼自杀以结束生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惋惜和哀悼,但把责任完全归咎于雇主富士康,在笔者看来未免有失偏颇。

富士康“自杀门”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给中国制造企业在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管理等方面带来了哪些启示? 如果从更深层的角度来分析,富土康事件更多的暴露出如今中国制造业的环境严重恶化,而富士康正是中国代工企业模式的典型代表。

富士康的四大公关挑战:增进与各大媒体的沟通,举行记者招待会,就相关事项和今后工作作详细说明,赢得媒体认同,并在各大媒体上对员工,不仅是这家公司的员工进行正面辅导。

第一、富士康的公关意识、能力与企业实力不匹配。

第二、富士康在公众中已经形成了负面的刻板印象。

第三、富士康企业中存在伤害企业形象的硬伤。

有特别传统的台湾企业的痕迹:即重视伙伴,不重视伙计。

、富士康中两岸员工的对立,台干地位高于陆干,甚至开辟所谓台干专用通道的事实无不冲撞着公众的对于平等尊重的价值观,而保安制度严密下造成的保安姿势高人一等而歧视他人则加剧着企业的对立。

生命之重富士康跳楼事件课件

生命之重富士康跳楼事件课件

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执行
现有法律法规在保护员工权益方面的规定
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旨在保障员工的合法 权益。
法律法规在富士康事件中的执行情况
在富士康跳楼事件中,相关法律法规未能得到有效执行,暴露出监管漏洞和不足。
如何完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行力度
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的压力。
加班文化盛行
为了追求生产效益,富士康常常 鼓励员工加班,导致员工工作时 间过长,缺乏个人生活和家庭时
间。
人际关系问题
同事关系紧张
在高度机械化的生产线工作,员工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较少,容易产生孤独感和 疏离感。同时,部分员工可能因为性格、习惯等原因与同事发生矛盾或冲突。
上下级沟通不畅
在富士康的管理层级中,上级对下级的控制和监督较为严格,可能导致下级员 工在工作中感到压抑和无助。同时,部分上级可能缺乏与下级的沟通,导致信 息传递不畅,加重员工的心理负担。
逐渐扩大市场份额。
2000s
富士康开始向全球扩张,收购 多家国际企业,成为全球最大 的电子制造服务提供商之一。
公司业务
电脑连接器制造与销售
汽车电子与工业互联网
Hale Waihona Puke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连接器制造 商,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电脑、服务 器和数据中心等。
富士康在汽车电子和工业互联网领域 也有所布局,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和 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员工关怀与心理辅导
员工关怀的重要性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良好的员工关怀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从富士康连环跳事件看危机干预

从富士康连环跳事件看危机干预

从富士康连环跳事件看危机干预自2010年1月,深圳富士康员工连环跳楼事件震惊了全社会,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也使富士康的全体员工陷入了压抑、焦虑的气氛中,很多员工不思饮食、失眠、沮丧,严重削弱了工作积极性。

公司管理层认识到,员工的这种心情不但不能挽回死者的生命,还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很快制定了一个妥善处理目标——尽快帮助逝去员工的家属和公司其他员工能够尽快回复到原来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他们明白,要实现这个目标,光靠行政管理上的努力是达不到,要处理员工的心理危机必须要有心理专家来参与。

于是,富士康陆续请来了一批心理专家进驻。

专家展开了针对员工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举行了一系列的集体心理援助,对个别创伤特别严重的员工进行个别的心理援助,让他们宣泄同事自杀引起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通过在集体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某些痛苦体验别人也曾经或正在遭受,自己并非孤独地面对这些不幸。

在结束的时候,员工们已经懂得面对这种打击和不幸什么样的应付方式是积极的,哪些方式是应该回避的。

另外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开设发泄室,帮助员工缓解压力。

他们开通的78585(谐音“请帮我帮我”)热线电话,每天接到近20起的反馈信息。

与此同时,一个旨在疏解员工心理压力的“心灵港湾工作室”也开设了,员工在这里不仅可以接受心理辅导、通过专业仪器放松身心,还可以在确保隐私的前提下,在宣泄室击打橡皮假人。

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援助,使员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心理阴影,并减缓了压力,很多员工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改善。

连环自杀事件发生后,整个工厂都处于很压抑的气氛,通过心理援助之后,整个气氛改变了很多,大家的脸上也有了笑容,慢慢的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说明心理援助取得明显的效果。

心理援助又叫心理危机干预,1974年由美国心理专家凯普兰创立,主要以语言为手段帮助处于危机的个体度过精神危机。

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

以人为本:解除富士康“跳楼魔咒”之道

以人为本:解除富士康“跳楼魔咒”之道

以人为本:解除富士康“跳楼魔咒”之道五一前后,郑州富士康在二十来天的时间内接二连三发生了员工跳楼的不幸事件。

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今已将“N连跳”的纪录刷新到22起。

两年多来,富士康为避免跳楼事件的发生采取了不少措施,为了撇清“血汗工厂”的恶名,对于曾经引以为傲的军事化管理讳莫如深。

其实,将跳楼“魔咒”完全归之于军事化管理是一种误解,要想让员工发挥正能量,贵在人性化与军事化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之道。

走出军事化管理的误区有知情者认为,2013年五一前富士康连续两次发生的跳楼悲剧,与此前该工厂实行的“静音模式”有关:员工在进入车间后不能说任何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即使谈论工作也不能让第三人听到;三人以上的谈话必须要在线长办公区进行等等。

把机器拥有的“静音模式”用在员工身上,可谓比较典型的军事化严格管理,确有“不讲人性”之嫌;然而当“静音模式”被取消之后,5月14日,又有一名刚刚入职半个多月的员工跳楼身亡。

由此可以看出,富士康的跳楼“魔咒”不能简单地算在严格管理的账上,而是要走出事实上存在的军事化管理的误区:误区一:在军事化管理中只有“堵”没有“疏”。

在一些管理者的心目中,实行军事化管理的潜台词就是令行禁止,一说军事化管理就认为是军训、服从、纪律、吃苦、忍耐、没有任何借口。

其实,优秀的建军思想历来重视思想工作,有张有弛。

如果说富士康的“静音模式”所要排斥的是对管理不利的“负能量”,那么就要给这些“负能量”找到一个宣泄处。

“静音模式”既然力图让员工在进入车间后循规蹈矩,那么就应当考虑并允许员工在进入车间之前与离开车间之后能够自由发声和交流,比如进行民主管理、活跃业余文化生活、给每个人提供“出彩”的机会等等。

误区二:在军事化管理中把商业领袖应当坚持的标准用在普通员工身上。

在对西方管理方法的推崇中,西点军校的案例常常被奉为圭臬。

据说西点军校已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培养出1000多名董事长、2000多名副董事长、5000多名总经理,比全球所有知名商学院培养出的五百强总裁的总和还要多得多。

从富士康跳楼事件看员工压力管理

从富士康跳楼事件看员工压力管理

从富士康跳楼事件看员工压力管理一、案例背景富士康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发展迅速,拥有6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为苹果、惠普等知名IT企业提供代工。

2009年富士康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109位。

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已发生14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

2011年7月18日凌晨3时,又有一名员工跳楼,年仅21岁。

富士康的跳楼事件最早要追溯到07年:2007年6月18日富士康一名侯姓女工在厕所上吊自杀2007年9月1日富士康员工21岁的刘兵辞工两小时后突然死亡2008年3月16日富士康烟台工业园28岁员工李某猝死在出租屋内2009年7月15日富士康25岁员工孙丹勇跳楼自杀2009年8月20日富士康23岁员工郑鑫崧在游泳池溺水身亡自此之后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连环跳”。

二、富士康主要存在的问题1、富士康强势的管理风格和极度强调执行力的企业文化使员工产生巨大的压力2、过分集中于制造(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的系统性风险)的业务构成也是富士康存在的问题之一3、富士康严格的层级管理容易让集体中的个人产生疏离感和巨大压力,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过分强调长官意志,决策过于依赖长官个人的能力;微观管理欠缺,即决策者本人没有足够时间用于细节观察;沟通能力不足,不能以人为本地解决问题;在现实生产中,基层员工往往比领导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却缺少足够的话语权。

4、泰勒制的模式管理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三、富士康事件产生的原因分析1. 富士康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没有倡导以人为本的智慧管理。

他们仅仅把管理者当成简单的经济人对待,即只求劳动报酬,忽略了对劳动者人格的尊重。

认识富士康问题及提出对策

认识富士康问题及提出对策

刘明玉整理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认识富士康问题及提出对策一、富士康事件原因分析1.缺乏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首先,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制度和对员工缺少人文主义关怀造成了员工,特别是一线生产员工“极大的不满情绪”。

高强度、高密度的体力劳动挤占了员工正常的休息与娱乐时间,造成90后精神上的紧张与压力。

第二,保密制度无可厚非,但是加强保密制度不能仅仅依靠保安等硬手段,这些办法只能是治标不能治本。

严格保密措施应该配上对员工的正确引导,即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和对企业的向心力与忠诚度。

2.缺乏与时俱进地针对新生代群体革新管理体系和制度富士康连续跳楼事件的主角都是80和90后的员工,这一年龄段的人构成了富士康一线员工的主体。

新一代的“80,90后”员工大多是家里的独苗。

他们个性发展比较自由,较少受到压抑,无拘无束,敢想敢做。

面对这种新的员工群体,富士康一味地固守“军事化”,不仅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大大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和品牌形象。

3.缺乏有效的薪酬体制与人才培养计划①工资与加班的关系。

重复的机械动作,极高的劳动强度,使工人对工作缺乏新鲜感、成就感、主动感。

且富士康2010年的加薪活动中,未给组织中占极大比例的学生加薪,且让工人义务加班,工作压力太大。

②内干与台干之别富士康组织结构过于繁杂,且富士康的内干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天花板”,晋升通道不畅,必然导致离职率高,本土化推进艰难。

③缺乏工人成长规划富士康员工的晋升之路规划不合理,且过于强调服从的企业文化,使得员工的思考能力变得退化,普通的工人在简单重复的劳动中逐渐消耗了青春,而极少能得到个人素质方面的提升。

对策:①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了解员工的动机、需求、自我目标,承认和尊重员工的选择、自我实现、自我设计及个人目标,寻找适当方式将员工的自我目标和组织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②企业管理者应该倡导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以文兴企的企业文化,倡导人本管理,重视群体意识和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富士康跳楼浅事件原因及对策

浅析富士康跳楼浅事件原因及对策

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富士康跳楼浅事件原因及对策──基于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层面系部工商管理年级二〇 * * 级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姓名 * * *学号 1004053225指导老师 *** 职称讲师二 O 一 * 年六月目录一、引言 (4)(一)以人为本管理的概念和发展 (5)1、以人为本管理的概念 (5)2、以人为本管理的发展 (5)(二)、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5)1、研究背景 (5)2、研究目的和意义 (6)二、富士康跳楼事件概述 (6)(一)富士康跳楼事件原因分析 (7)1.企业缺乏人性化的管理 (7)2.管理制度 (7)3.企业工作制度和企业文化存在的缺失 (8)4.员工个人因素和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 (8)5.缺位是富士康的社会成因 (9)(二)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影响 (10)三、富士康跳楼事件对策 (11)(一)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11)(二)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激励 (12)1、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12)2、加强员工激励 (13)3、加强工作应激能力 (13)(三)填补工会、政府和法律的缺位 (13)1、工会方面。

(13)2、政府方面 (14)3、劳动法律方面 (15)(1)加强劳动执法监督机制建设 (15)(2)全面完善劳动标准 (15)(3)正确履行劳动法律的相关事项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浅析富士康跳楼浅事件原因及对策──基于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层面【摘要】社会的迅猛发展,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样的一个大时代下企业管理员工要更加的人性化,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基础,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

在劳动者日益年轻化的形势下,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企业应如何管理协调和员工之间的矛盾以及相处之道,企业在人本管理方面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认识到人本管理方面的缺点并不断改进,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21世纪是人才战略的时代,如何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规范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会以及政府的职能,需要在战略上提出合理性对策建议。

富士康的危机处理(时间及处理方法)

富士康的危机处理(时间及处理方法)

一、十二连跳的事件简介2010年5月26据台湾中天电视台消息,深圳富士康26日晚发生第12起跳楼自杀。

2010年5月27日凌晨又有一位员工自杀,其后据证实:“关於第13起富士康职工跳楼自杀的说法,鸿海公司发言人副总丁祈安在27日中午驳斥这项说法。

不过根据香港大公网报道,经过查证,确有1名约20岁男性职工凌晨4时左右,在富士康鸿泰职工宿舍区,用割腕方案自杀。

这名职工经送龙华人民医院紧急抢救後,已无生命危险”。

2010年5月26日晚11点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大润[1]发商场前发生第12起员工跳楼事件,现场尚存血迹。

死者是C2宿舍一位男性。

RTHK引述新华社报道,称2010年5月26日晚11时32分接到富士康一叶姓员工电话,称其10分钟前在富士康龙华园区D2宿舍楼宿管办门口,见到一男子倒于地上,现场已被封锁。

富士康媒体办向记者证实,富士康当晚确有一名员工坠楼身亡。

2010年5月25日凌晨,富士康科技集团观澜园区华南培训中心一名员工坠楼死亡。

这是今年以来该集团第11宗员工坠楼事件,共造成9死2重伤。

2010年5月21日4时50分富士康发生今年“第10跳”,死者为21岁男性员工。

2010年5月14日,在深圳富士康龙华厂区北大门附近的福华宿舍,晚间富士康一名梁姓员工坠楼身亡,安徽籍,21岁。

这是今年以来该集团第九名坠楼员工,共造成7死2伤。

现场发现一把带血匕首,死者身上有四处刀伤。

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2010年5月11日晚上7时许,在深圳宝安区龙华街道水斗富豪新村11巷某栋住宅楼,一名租住在该楼的女子突然爬到8楼的楼顶,然后一声不吭地就往下跳,摔到地上一动不动,后经赶来的120急救人员现场确认,该女子已经死亡。

2010年5月6日凌晨4时30分,富士康再现跳楼悲剧。

一名年仅24岁入职不到一年的男性员工从富士康龙华总部招待所6楼房间阳台纵身跳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2010年4月7日下午5时30分许,富士康观澜工厂一名18岁云南籍宁姓女工从厂外宿舍楼坠亡,目前厂方已报警并通知家属。

富士康跳楼事件公关策略的分析与反思

富士康跳楼事件公关策略的分析与反思

富士康跳楼事件公关策略的分析与反思背景介绍: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凭借扎根科技、专业制造和前瞻决策,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拥有6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

连跳事件和富士康的相关公关措施介绍:1.2010年1月23日凌晨4时许,富士康19岁员工马向前死亡,公司悬赏50万元征集线索。

2.2010年3月11日富士康龙华基地生活区一李姓员工从宿舍楼5楼坠地身亡。

3.2010年3月29日龙华厂区,23岁湖南籍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当场死亡。

4.2010年4月6日,观澜C8栋宿舍饶姓女工坠楼,仍在医院治疗,18岁。

5.2010年4月7日富士康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员工坠楼身亡,18岁,云南人。

6.2010年4月7日观澜樟阁村,富士康男员工孙丹勇身亡,死者22岁,湖北人。

2010年4月10日,富士康集团媒体办主任刘坤、富士康集团卫生部部长芮新明以及富士康工会副主席陈宏方,一起接受《羊城晚报》的独家专访。

富士康集团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数度用“检讨”一词表态。

7.2010年5月6日凌晨4时许,随着富士康员工卢新跳楼身亡,之前深陷“跳楼门”事件的富士康,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暴中心。

据知情人透露,郭台铭因跳楼频发事件,委托富士康副总裁何友成,请来五台山高僧做法事,祈求公司能平静下来,为员工祈福。

8.2010年5月11日晚间,又传来一名女工跳楼的消息。

9.2010年5月14日一名年仅21岁的安徽籍男工,从宿舍楼7楼楼顶坠下,当场身亡。

2010年5月19日,深圳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李铭来到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就富士康近期连续发生员工跳楼事件进行调查,并与该集团高层商讨防范措施。

10.2010年5月21日一名年仅21岁的男性员工南钢从F4栋楼跳下身亡。

用管理思想看富士康“十四跳”

用管理思想看富士康“十四跳”

用管理思想看富士康“十四跳”富士康是一家世界知名的电子科技制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员工和客户。

近年来,富士康频频成为舆论焦点,其员工出现了多起跳楼事件,被称之为“富士康十四跳”。

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而从管理思想的角度来看,富士康“十四跳”的背后可能存在着一系列管理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管理思想的角度出发,分析富士康“十四跳”事件,探讨其背后的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管理思想强调员工的人性化管理。

员工是组织的重要资源,其安全、健康和幸福感对于组织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富士康“十四跳”事件的发生说明该企业在员工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员工频频跳楼自杀,显示出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

富士康作为国际知名企业,应当更加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机制和员工福利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员工能够得到及时的心理援助和帮助,避免出现员工跳楼事件。

管理思想倡导领导者的榜样作用。

领导者不仅是组织的管理者,更应当是员工的表率和榜样。

富士康领导者的管理方式和做法可能存在问题,导致员工出现了跳楼自杀的情况。

领导者应当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榜样作用,做到心怀善意,关心员工,关爱员工,促进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推动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管理思想对于富士康“十四跳”事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富士康应当加强员工的人性化管理,注重组织文化的建设,加强领导者的榜样作用,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避免员工的跳楼事件的发生。

希望富士康能够认真反思自己的管理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实现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连跳事件之后:富士康如何应对劳工危机?

连跳事件之后:富士康如何应对劳工危机?

连跳事件之后:富士康如何应对劳工危机?编者按:前段时间,富士康部署四万机器人替代工人的新闻已经刷遍了各大媒体榜单。

我们不禁要问,自连跳事件以来,富士康的劳工危机消除了吗?或者,富士康技术升级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劳工争议呢?今天,我们推送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候选人Feng Xiaojun在Modern China上刊发的Manufacturing Conflict: The Experience of a World Factory in a Changing China一文。

该文通过对富士康的打工经历和民族志调查,剖析了富士康在连跳事件之后的管理模式转型以及应对全球生产网络和中国劳动力市场变化的一系列策略。

富士康工人2014年4月,广东大型台资企业裕元约有4万名员工举行罢工,其规模空前无比。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3年,参与仲裁劳动纠纷的劳动者人数几乎翻了一番,在2008年达到120万人。

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中国工人越来越多地转向激进的抵制?这个问题的通常答案是血汗工厂相关的论调。

尽管血汗工厂的话语是对中国农民工困境的准确描述,但我们必须更深入地了解为什么在某些条件似乎有所改善的时候农民工却变得激进化了。

比如,国家正在认真做好组织和法律保障,企业工会相继成立,劳动法也已施行,此外,农民工的工资增长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根据布诺维的论点,“生产过程塑造了工人阶级斗争的发展”(Burawoy,1985),这篇文章从工厂的管理角度进行探讨,来理解它如何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演变,以及它如何促成了中国劳工运动的急剧增长。

文章以富士康为例,2010年连跳事件爆发后,工人对富士康的抵抗急剧增加。

此外,集体罢工和骚乱也频繁发生。

文章使用的是2012年和2014年在富士康收集的定性数据,以及一些学术研究、新闻报道和财务报表等公司报告。

2012年,作者在深圳观澜的富士康iPods生产线上工作了一个月,以获得富士康管理方面的一手资料,并采访了二十多个装配线工人。

浅谈富士康跳楼事件中我国的劳动关系

浅谈富士康跳楼事件中我国的劳动关系

浅谈富士康跳楼事件中我国的劳动关系摘要::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商,但是近年来富士康跳楼事件在海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其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

本文将着重分析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原因及如何有效的解决中国当前的劳动关系。

关键词:富士康跳楼事件公会劳动关系管理模式事件回顾:从2010年1月23日,19岁的员工马向前在富士康华南培训处的宿舍死亡。

到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深圳园区一名23岁男性工人跳楼自杀。

富士康一共经历了13跳,这在中国企业界.社会引起来了强大的反响,一些媒体纷纷指责.怒骂富士康的残忍,不人道。

从富士康跳楼事件可以反映出当期我国的劳动关系状况并不很理想。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有更多的外资企业,港台企业逐步在大陆投资半厂,所以中国的劳动关系将逐步去趋向复杂化,国际化,单极化,市场化,劳动关系冲突易激化,劳资对立社会化。

富士康跳楼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中国,80、 90后的员工没有必要去继续接受资本主义社会原始资本积累期间的剥削,也不应该受到资本剥削。

富士康是血汗工厂已经无疑!资本主导的企业模式要转向劳动优先,尊重员工的现实中来,更不应该,也不要责怪90后的劳工脆弱。

善良平等文明是社会的进步,资本应当成为文明价值的一部分。

有的媒体曾怀疑“谋杀集团”在作怪?。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工会的重建和转型,新挑战、新课题必须从富士康提上日事日程。

自由竞争的早期原始资本积累的员工陷入资本主义的榨汁,是不应该在中国的今天发生。

工会吸取有益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会管理的有益成分是当务之急。

工会的管理也不是不是一成不变,也没有必要推倒重来不一定,但是为劳工的权益而斗争。

工会为员工有义务争取非常重要的权益之争。

台资企业在深圳和广州向来被打工者看成是最抠门的投资商。

以上几点其实才是近期坠楼事件频频发生的最根本原因,问题目前好像只集中在富士康身上,原因其实很简单:富士康是个庞大的企业,员工有80多万,坠楼事件问题最突出不足为奇;跳楼目前也在富士康里形成一个不健康的趋势,郁闷不开心、压力大的员工过去原本没有想过要跳楼,但在这么多同事已先跳的“带动”下,他们更有可能效仿,这是心理学家所谓的“从众效应”、“羊群效应”,之前广州发生多起海珠桥跳桥事件、中国各地频频发生校园血案也是同样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跳事件之后:富士康如何应对劳工危机?编者按:前段时间,富士康部署四万机器人替代工人的新闻已经刷遍了各大媒体榜单。

我们不禁要问,自连跳事件以来,富士康的劳工危机消除了吗?或者,富士康技术升级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劳工争议呢?今天,我们推送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候选人Feng Xiaojun在Modern China上刊发的Manufacturing Conflict: The Experience of a World Factory in a Changing China一文。

该文通过对富士康的打工经历和民族志调查,剖析了富士康在连跳事件之后的管理模式转型以及应对全球生产网络和中国劳动力市场变化的一系列策略。

富士康工人2014年4月,广东大型台资企业裕元约有4万名员工举行罢工,其规模空前无比。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3年,参与仲裁劳动纠纷的劳动者人数几乎翻了一番,在2008年达到120万人。

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中国工人越来越多地转向激进的抵制?这个问题的通常答案是血汗工厂相关的论调。

尽管血汗工厂的话语是对中国农民工困境的准确描述,但我们必须更深入地了解为什么在某些条件似乎有所改善的时候农民工却变得激进化了。

比如,国家正在认真做好组织和法律保障,企业工会相继成立,劳动法也已施行,此外,农民工的工资增长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根据布诺维的论点,“生产过程塑造了工人阶级斗争的发展”(Burawoy,1985),这篇文章从工厂的管理角度进行探讨,来理解它如何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演变,以及它如何促成了中国劳工运动的急剧增长。

文章以富士康为例,2010年连跳事件爆发后,工人对富士康的抵抗急剧增加。

此外,集体罢工和骚乱也频繁发生。

文章使用的是2012年和2014年在富士康收集的定性数据,以及一些学术研究、新闻报道和财务报表等公司报告。

2012年,作者在深圳观澜的富士康iPods生产线上工作了一个月,以获得富士康管理方面的一手资料,并采访了二十多个装配线工人。

两年后,在2014年,作者又前往深圳龙华富士康进行了30多次深入访谈,其中有一半是管理层或工程师。

管理:确保和掩盖剩余价值当生产组织中劳动分工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管理层级也随之进化。

亚当·斯密、钱德勒等人都看到了分工和管理的发展,但他们并没有回答为什么工人会如此辛苦地工作这个古老的问题。

从马克思理论中可以推断,阶级斗争在工作场合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马克思被批评低估了管理层吸纳或抑制工作场所抵制能力。

布诺维更深刻地认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本质是确保并掩盖剩余价值,“自发同意与强制相结合,共同形塑了生产活动”(Burawoy,1979)。

这些论点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理论透镜,可用以考察中国的商业管理实践。

虽然受布诺维影响的学者注意到一些工厂存在劳工同意(labor consent),但广泛的停工和罢工却表明,是强制和冲突(coercion and conflict)在中国工人的劳动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非“同意”(consent)。

为什么强制会成为“世界工厂”的管理特征?它是如何嵌入在变化的管理实践中的呢?实验室外,只有执行的纪律富士康集团CEO郭台铭对其管理理念有着生动表达,他说:“高科技只存在于实验室里。

在实验室外,只有执行的纪律。

”富士康集团CEO郭台铭富士康的分工非常精细,从根本上支撑了它的执行力。

在企业层面上,富士康由数十个企业集团组成。

在每个业务集团内部,制造过程通常分为冲压、金属加工、焊接和组装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涉及各自的工厂。

整个过程由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和工程管理四个控制系统进行监控,每个环节都有全职员工。

为确保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富士康从基层选拔管理人员,并开展管理培训。

多数的管理者,比如线长和组长,都来自于一线装配工人。

这些低层管理人员参加了富士康大学的培训课程,学习管理技术。

然后,这些精心挑选和训练有素的领导大量还被指派一些监督生产中的工作人员。

通常,他们在工作日上午和下午参加会议,通知他们了解生产配额以及每个流水线的表现情况。

表现不佳的领导将受到批评,他们的奖金将被停扣,或者如果情况继续下去,甚至会被解雇。

富士康员工被要求严格遵守厂规,厂规详细罗列了各类违规的处罚方式。

2011年8月发布的新版的富士康厂规列出了与工作和生活纪律、信息安全、生产安全等相关的111种违规行为。

违规处罚从轻度到严重,包括口头警告、轻微违规记录、严重违规记录和解雇等四类,这在三元制度中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即三个警告相当于轻微违规的一个纪录,三个轻微违规记录相当于一个严重违规的纪录等等。

线长负责执行厂规。

另外,由富士康的工业安全部门和大量监视摄像机辅助的检查组巡视车间,定期记录不当行为,他们收集的记录与车间经理的奖金挂钩。

除了这种普遍的做法,一些富士康工厂也开发了自己的管理技术。

同时,新雇员在入职时会接受一段时间的工作纪律培训,在密集的培训活动中,混杂着公司利益至上和个人成就的价值观念会被灌输进他们的头脑中。

当这些手段都不起效的时候,线长会使用一些更加强制性的策略,轻则利用同伴效应去给顽固工人施压,重则将其调至其他工作部门、压低绩效评价、拒绝加班机会等。

制造冲突的管理富士康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为苹果生产订单,iPhone 巨大的成功推动了富士康对苹果公司的依赖。

作为主要客户的苹果可以对富士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富士康不得不接受较低的利润来确保来自苹果的订单。

在富士康的“苹果化”(applization)中,虽然富士康的收入不断增长,但其税前利润率仍然相对较低,而苹果的利润率则增长迅猛(如图1)。

另一方面,为了寻求更好的定价和分摊供应链风险,苹果在2011年通过将一些订单转移到和硕联合科技(Pegatron)、纬创集团(Wistron Corp)、仁宝电脑(Compal Electronics)等制造商,逐渐终结了富士康在电子产品制造方面的垄断地位。

大多数供应商在中国大陆都拥有主要的生产基地、比富士康更便宜的劳动力和更糟糕的劳动条件。

对此,富士康调整了业务计划,但富士康对苹果的依赖实际上一直在增加而不是减少,2015年,苹果对富士康的收入贡献创历史新高53.67%。

富士康“苹果化”(条形)过程中苹果公司的税前利润(折线)富士康自身的营收状况出现了危机,并采取了一系列战略。

随着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富士康的净利润率持续降低。

作为供应链底层的组装制造商,富士康几乎无法控制原材料的价格。

为此,它制定了几项战略和管理技术。

第一个战略是“到西部去”,即在中国内陆地区的投资环境大为改善的背景下,富士康不断在中国内陆兴资建厂。

除了在中国制造,富士康还在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越南设有工厂,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劳动力价格更加低廉。

第二个战略就是所谓的“机器换人。

”2007年初,富士康成立了一个研究和开发工业机器人的部门,代号“Foxbot”。

据了解,一个Foxbot可以替代四名工人。

2011年7月,郭台铭表示,富士康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安装一百万台机器人,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

但事实上,每年只安装了3万只机器人。

此外,这些机器人能否拥有组装iPhone的能力仍然存在疑问。

第三个战略被称为“体验改善”。

它旨在将每个工作人员动员起来,让他们提出降低成本的方法,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

然后,被接受的建议或方案会在工厂的金字塔管理层级中逐级分包实施。

虽然“体验改善”使员工的工作条件恶化,但却为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职员带来了奖励机会。

责任和奖励的这种不对称分配引发了工人与管理层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强化了强制性管理做法。

初级管理人员,特别是行政领导,经常发现自己在这一战略中夹在工人和高级管理之间,因为成本产生自生产过程,降低成本又会导致肩负高配额生产任务的员工们士气低靡。

因此,冲突不仅在工人和管理之间,而且也在管理层之间出现。

每当上级管理层施压的时候,基层的紧张局势就会加剧,继而引发了分包制度中的冲突连锁反应。

管理层的抵抗:努力和限制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富士康第一次进入中国大陆的情形相比,如今富士康的管理正面临着诸多风险。

首先,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劳工严重短缺。

其次,农民工总体上趋向老龄化。

此外,城乡差距拉大,农民工平均每月工资与城市职工的平均工资的比例呈持续下降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富士康的强制管理模式日益受到冲击。

新生代农民工换工频繁,不仅离职率高,而且在职时间短。

这使得工人的议价能力大为提升,随着一连串冲突事件,工人们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他们为谋取利益而斗争的集体力量。

富士康已试图缓解紧张局势,加强工作和谐。

首先,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加强管理者和工人的沟通,包括党支部(2001年),工会(2007年),劳资纠纷调解委员会(2008年)和集体工资谈判委员会(2009年),提供了组织和系统的保证来解决工人与管理层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

其次,为工人涨薪,并加强员工关怀。

2010年以来,富士康深圳正式装配工人的月工资从900元上升到2000元,同年也成立了员工关怀中心。

富士康现在还雇用了500多名心理顾问和专业社会工作者,以照顾员工的情绪和精神问题。

最后,继续追求个人同意,而不是集体的同意。

富士康要求员工追求卓越,并通过将奖金与绩效联系起来,鼓励各级竞争。

但是,年终奖励最多只占装配线工人总收入的10%,通常却可以占高级管理人员收入的70%左右。

因此,被鼓励的是个别管理者而不是所有基层员工。

富士康工人很明显,富士康在避免基层冲突方面所做的努力,不仅要靠本能的谋利,也要受到电子行业全球生产组织的制约。

这两个“玻璃天花板”,特别是全球生产网络,从根本上限制了富士康可以改善劳动关系的程度。

加上代工生产净利润率的不断走低,即使富士康真诚地希望加强劳动者的同意,由于经济上的限制,根本无法实现。

结论与讨论为提高生产力,富士康已经开发出了复杂的分工,因此工作纪律一直被重视。

富士康已经发明了“到西部去”、“机器换人”和“体验改善”等三种新的战略,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加上主要客户的订单损失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增加。

同时,富士康的管理手段必须应对不断变化的农民工结构。

然而,作为全球生产网络中的订单制造商,这样的努力又受到它对利润追求的限制。

富士康的经验表明,劳动者的同意只能在某些经济和政治条件下实现。

上世纪70年代布诺维分析劳动同意的联合公司不是像富士康这样的订单制造商。

联合公司只要可以获得足够的利润,就可以利用其中的一部分来改善劳动福利——这一劳动同意的经济基础,同时保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

然而,当前全球外包制度下国际品牌与订单制造商的权力不对称从根本上颠覆了这样一个经济基础。

拿富士康为例,对于仍然在努力谋生的工人而言,参加赶工游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增加自主权的途径,而是受迫于提高下属的绩效以获取奖金的管理者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