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总论.躯干肌

合集下载

5肌学总论、头颈肌、躯干肌

5肌学总论、头颈肌、躯干肌

The Muscles of Back
• Deep group
– Splenius 夹肌 – Erector spinae 竖脊肌
• Position: fills the vertebral groove on each side of the spine
• Action: both sides together extends vertebral column and head. acting along,
– Insertion: crest of greater tubercle – Action: adducts the arm and rotates
it medially; the clavicular fibers also flex the arm; with the arm above the head, raise the body as in climbing
• Sternohyoid 胸骨舌骨肌 • Thyrohyoid 甲状舌骨肌 • Sternothyroid 胸骨甲状肌 • Omohyoid 肩胛舌骨肌
--下降舌骨和喉.
Muscles of the neck
颈深肌群Deep group
位于脊柱颈部两侧和前方。 • Lateral
– Scalenus anterior 前斜角肌 – Scalenus medius 中斜角肌 – Scalenus posterior 后斜角肌
– Insertion: lateral third of clavicle, acromion, and spine of scapular
– Acton: draw the scapula toward vertebral column. supper fibers elevate scapula, lower fibers depress scapula; if scapula is fixed, one side acting along, draws head toward the same side, and turn face to opposite side; both sides together, draw head directly backward

肌学总论躯干肌new

肌学总论躯干肌new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
a:保护腹腔脏器; b:增加腹压协助排便、 分娩和呕吐; c:可使脊柱前屈和旋转 等。
腹股沟管:
(1)位置: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外上斜向内下方,在腹股 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cm。
(2) 管的内口和外口: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环(又称腹环)。在 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管的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又称 皮下环)。 (3)通过内容: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1)腹直肌
(1)位置形态: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为 上宽下窄的带形肌。
(2)起、止点:起自耻骨 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肌束 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及其附近 肋软骨的前面。
(3)肌的全长被3-4条 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 腹,腱划由结缔组织构 成,与腹直肌鞘的前层 紧密结合。
(4)肌纤维方向:垂直
一、总论 (一)、人体肌的分类:
根据肌组织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可将人体的肌分
为三类: ①平滑肌 ②心 ③骨骼肌
1、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的壁; 2、心肌则构成心壁; 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
3、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 常附着于骨,随人的意志收缩,又称 随意肌。
(二)骨骼肌的形态
腹内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
腹横肌腱膜
4)腹横肌 (1)位置层次:位于腹内斜 肌深面。
(2) 肌纤维的主要方向:由 外横行向内。
(3) 形成的特殊结构: a:腹横肌腱膜参与形成腹直鞘 后层的构成。 b:腱膜参与联合腱。 c:形成提睾肌。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 a:保护腹腔脏器; b: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分娩 和呕吐; c:可使脊柱前屈和旋转等。
③腹肌 ④膈 1方肌 位置: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

肌学总论、躯干肌PPT课件

肌学总论、躯干肌PPT课件

腱膜
aponeurosis
4
2. 肌收缩时,通常一骨的位置相对固定,另一骨的位置相 对移动。 3. 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定点fixed-point或起点starting point ;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动点或止点insertion。 起点和止点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换 。
5
(五)骨骼肌skeletal muscle的辅助装置
骨骼肌skeletal muscle
心肌myocardium
2
平滑肌smooth muscle
(二)骨骼肌skeletal muscle的形态
分为:
①长肌 long
muscle
②短肌short
muscle
③阔肌
myoides
④轮匝肌
orbicular muscle
3
(三)骨骼肌skeletal muscle的构造
4. 腹肌
后群
muscles of abdomen 前外侧群
①腹直肌 rectus abdominis ②腹外斜肌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③腹内斜肌 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
④腹横肌 transversus abdominis
腹肌应掌握的内容: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背阔肌
latissimus dorsi
9
3)竖脊肌 erector spinae
位置: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 两侧的沟内。 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竖脊肌
erector spinae
10
2. 胸肌 muscles of thorax

医学课件:躯干肌

医学课件:躯干肌

盆部肌肉对于人体健康的整体评估的重要性
THANKS
感谢观看
胸部肌肉损伤与治疗
原因与症状
腹部肌肉损伤通常由外部冲击、跌落或重物挤压所致。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皮下瘀血等。
处理方法
对于轻度腹部肌肉损伤,可采用休息、冷敷、压迫和抬高受伤部位的方法。对于较严重的腹部肌肉损伤,如腹部脏器损伤,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康复过程中,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腹部肌肉对于身体姿势的维持、步行和其他身体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03
腹部肌肉对于人体健康的整体评估的重要性
02
01
盆部肌肉对于维持骨盆的稳定性和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维持骨盆稳定性
盆部肌肉为盆腔内的器官提供支持和保护,例如膀胱、直肠和子宫。
保护盆腔器官
盆部肌肉参与下肢的运动,例如步行、跑步和跳跃等。
参与下肢运动
盆部肌肉损伤与治疗
躯干肌的锻炼与康复训练
04
引体向上是锻炼背部肌肉的经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背部肌肉力量和耐力。
背部肌肉的锻炼方法
引体向上
划船运动可以锻炼背部肌肉,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上肢和躯干的力量。
划船运动
俯卧撑是一种多关节运动,能够有效地锻炼上背部肌肉。
俯卧撑
俯卧撑
俯卧撑是一种多关节运动,能够有效地锻炼胸部肌肉。
03
腹部肌肉的锻炼方法
02
01
提肛运动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从而改善盆底功能。
提肛运动
下蹲运动能够锻炼盆底肌肉,从而改善盆底功能。
下蹲运动
仰卧起坐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仰卧起坐
盆部肌肉的康复训练
躯干肌的疾病与预防05腰肌劳损长期反复弯腰扭转、急性损伤未愈、腰椎退变等原因引起腰背部肌肉疲劳,出现酸胀、疼痛、僵硬等症状。

骨骼肌躯干肌

骨骼肌躯干肌
• 起点:起于下8肋骨外铡面 • 止点:止于髂嵴、耻骨结节及白线。
其腱膜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组成。 •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
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 侧屈,并向对侧固旋;两侧收缩下拉 胸廓,呼气,并使脊柱屈。
(三)腹内斜肌
• 位置: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为扁阔 肌。
• 起点:起于胸腰筋膜、髂嵴及腹股 沟带外侧2/3。
伸,并协助呼气。
(2)夹肌
• 位置:位于斜方肌和菱形 肌深层。分为头夹肌和颈 夹肌两部分。
•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 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和回旋。 两侧收缩,使头颈伸直。
头夹肌: 起点:项韧带、第7颈椎 和第1-3胸椎棘突。 止点:上项线外侧与颞骨 乳突。 颈夹肌: 起点:第3-6胸椎棘突。 止点:第1-3颈椎横突。
(二)胸固有肌
• 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1.肋间外肌
• 位置:位于肋骨间浅层, 为扁肌,共11对。
• 起点:上位肋骨下缘。 • 止点:下位肋骨上缘。
• 功能:提肋,吸气。
2、肋间内肌
• 位置:位于肋间外肌深 层,为扁肌,共ll对。
• 起点:下位肋骨上缘。 • 止点:上位肋骨下缘。 • 功能:降肋,呼气。
起点:起于枕外隆凸、 项韧带及全部胸椎 棘突。
止点:止于锁骨外 1/3 、 肩 峰 和 肩 胛 冈。
功能:
肌纤维分为上、中、下三部。
近固定时,上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 回旋和后缩;
中部肌纤 维收缩使肩 胛骨后缩。
下部肌纤 维收缩使肩胛 骨下降、上回 旋和后缩。
远固定时,一侧肌纤维收缩使头向 同侧屈并向对侧回旋;两侧上部同 时收缩,使头后仰(伸);一侧整 块肌肉收缩使脊柱向对侧回旋;两

肌学总论及头颈躯干肌

肌学总论及头颈躯干肌
请说出下列肌的命名方法: 1、胸锁乳突肌 2、肱二头肌 3、缝匠肌
返回目录
四、肌的辅助装臵
肌的辅助装臵主要包括: • 筋膜 fascia • 滑膜囊synovial bursa • 腱鞘 tendinous sheath
(一)筋膜 fascia
筋膜遍布全身,依其位臵分为: • 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又称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富 含脂肪、浅血管、皮神经和淋巴管等。 • 深筋膜 deep fascia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深面, 包被肌和血管神经等,并形成肌间隔、血 管神经鞘等结构。
(四)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
腹直肌外侧缘, 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
动脉围成的三角区。
如腹腔内容经腹股沟管腹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皮下环突出, 构成腹股沟斜疝。而从海氏三角处膨出,则为腹股沟直疝。
掌握内容
骨骼肌的功能形态及分布 肌的附属装臵 胸锁乳突肌、舌骨上肌群、前中斜角肌的 位臵及意义。 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肋间肌的形态、 位臵和作用。 膈肌的位臵结构和运动形态 腹肌的层次形态和作用
肌纤维(肌细胞) 肌内膜 肌束 肌束膜 肌 肌外膜
肌的构造
• 肌的形态: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大致 可分为 – 长肌 long muscle – 短肌 short muscle – 阔肌 flat muscle – 轮匝肌 obicular muscle
有些长肌的起端有两2个甚至2个以上的头, 分别称为二头肌、三头肌和四头肌;或有两个肌 腹,中间被腱划分开,称为二腹肌。
躯干肌--背肌
背浅肌
斜方肌 trapezius:塌肩 背阔肌:最大的扁肌 latissimus dorsi 菱形肌 rhomboideus 肩胛提肌 levator scapulae

医学课件:躯干肌

医学课件:躯干肌

2023
医学课件:躯干肌
contents
目录
躯干肌的概述躯干肌的解剖结构躯干肌的功能与运动躯干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躯干肌的锻炼与康复训练
躯干肌的概述
01
躯干肌是指位于躯干部分的肌肉,主要包括背部、腹部和骨盆部的肌肉。
定义
躯干肌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同时参与呼吸、消化和生殖等生理活动。
治疗
脊柱侧弯的诊断与治疗
躯干肌的锻炼与康复训练
05
腹部肌肉的锻炼方法
仰卧起坐
通过仰卧姿势,收缩腹部肌肉,抬起上半身,可以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倒走
游泳
瑜伽
腰部肌肉的康复训练
通过引体向上,可以锻炼背部、肩部、手臂和腹部肌肉,提高身体的上肢力量和耐力。
引体向上
通过深蹲,可以锻炼腿部、臀部和腰部肌肉,提高身体的下肢力量和耐力。
治疗
轻度腹部肌肉损伤可采用冷敷、热敷和药物等保守治疗,以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对于严重损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腹部肌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表现为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和马尾综合征等症状。诊断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学检查等。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症状。对于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现。诊断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学检查等,以评估侧弯的程度和潜在病因。
诊断
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支具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以减缓侧弯的发展和减轻症状。对于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肌学—躯干肌(人体解剖学课件)

肌学—躯干肌(人体解剖学课件)
(一)胸上肢肌 1.胸大肌 2.胸小肌 3.前锯肌
(二)胸固有肌 1.肋间外肌 2.肋间内肌 3.肋间最内肌
三、膈 分部: 胸骨部肌性部 肋部 腰部来自中心腱 裂孔:主动脉裂孔
食管裂孔 腔静脉孔 作用:主要呼吸肌
四、腹肌
前外侧群 后群
(一)前外侧群
1.腹直肌 起:耻骨嵴 止:剑突和第5-7肋
软骨前面 腱划:与腹直肌鞘
腹股沟镰
腹肌的作用: 支持、保护 前屈、侧屈、 旋转
(二) 后群
腰方肌 起:髂嵴后部 止:第12肋 作用:
下降、固定第12肋 脊柱侧屈
第三节 躯 干 肌
一、背肌 二、胸肌 三、膈 四、腹肌
一、背肌
浅群 深群
(一)浅群 1.斜方肌 2.背阔肌 3.菱形肌 4.肩胛提肌
3.菱形肌 4.肩胛提肌
(二)深群 竖脊肌: 起: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止:椎 骨、肋骨、颞骨乳突 作用:
双侧-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单侧-使脊柱侧屈
二、胸肌 胸上肢肌 胸固有肌
前层紧密结合, 后面完全游离。
2.腹外斜肌 起:下8肋外面及下缘 止:白线 结构:
腹外斜肌腱膜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3.腹内斜肌 起:腹股沟韧带外1/2
髂嵴前2/3 胸腰筋膜 止:白线 结构: 腹股沟镰(联合腱) 提睾肌
4.腹横肌 起:下6个肋软骨内面
胸腰筋膜、髂嵴 腹股沟韧带外侧1/3 止:白线 结构:提睾肌

躯干肌实验报告结论

躯干肌实验报告结论

躯干肌实验报告结论
根据我们对躯干肌的实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躯干肌是人体躯干部位的主要肌肉群,包括胸肌、腹肌、背肌等。

它们起着支撑躯干、保持正常姿势和参与各种运动的重要作用。

2. 躯干肌的力量和耐力是通过训练和锻炼来提高的。

经过长期的力量训练,躯干肌的力量可以显著增强,耐力可以大幅提升。

这对于提高体能、改善体形和预防躯干肌损伤非常重要。

3. 躯干肌的训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重力训练、器械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等。

不同的训练方式对于不同的躯干肌群有不同的作用,选择适合的训练方式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4. 躯干肌的肥大和力量提升是与肌肉纤维的生长和增加有关的。

在训练中,持续的肌肉刺激可以引发肌肉纤维的生长和增加,从而使躯干肌的肌肉量和力量增加。

5. 躯干肌的实验研究也表明,适当的休息和恢复对于躯干肌训练和生长至关重要。

适当的休息可以减少肌肉疲劳和损伤,促进肌肉生长和恢复。

6. 饮食和营养对于躯干肌的健康和生长也很重要。

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以提供
肌肉合成所需的氨基酸,促进肌肉生长。

此外,适当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也是维持躯干肌训练的能量来源。

总之,躯干肌是人体躯干部位重要的肌肉群,通过适当的训练和锻炼可以提高其力量和耐力。

选择适合的训练方式、合理的休息和恢复,以及健康的饮食和营养摄入都是保持躯干肌健康和促进其生长的关键因素。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课件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课件
(2)肋间内肌:居肋间隙肋间外肌的深面,起于下位肋骨下缘,止 于上位肋骨下缘,肌纤维走行方向与肋间外肌垂直,降肋助呼气; 肋角内侧的肋间隙内为肋间内膜。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8
重点
• 掌握斜方肌、背阔肌、起止和作用、竖脊 肌的位置和作用、胸大肌的位置;肋间肌 的位置和作用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
成,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包被体壁、肌肉和
血管。在四肢,深入深入肌群之间,形成肌
间隔,分隔并包裹各肌群。包裹血管和神经
的深筋膜称血管神经鞘,包裹肌群的深筋膜
称筋膜鞘。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
•7
血管神经鞘
肌间隔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
•8
(二)腱鞘:多位于手足的肌腱周围
外层:纤维层 壁层
内层:滑膜层 脏层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
•45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 前上嵴与耻骨结节之间。
1、腹外斜肌
皮下环: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腹外斜肌腱膜形成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
的近乎三角形的裂孔。




腹股沟韧带
皮下环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
•46
(3)腹内斜肌:位于腹 外斜肌深面,起于胸腰 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 带的外侧 1/2,肌束走 行与腹外斜肌垂直,止 于腹白线。
和前屈。如上肢固

定可上提躯干,也

可上提肋以助吸气。

2.胸小肌 3. 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
•34
2、胸肌 Muscles of Thorax

动物躯干肌知识点总结

动物躯干肌知识点总结

动物躯干肌知识点总结一、动物躯干肌肉的起源1. 脊椎动物的躯干肌肉起源于胚胎期的中胚层和侧板中的肌肉细胞。

2. 非脊椎动物的躯干肌肉起源于幼虫或幼体的原肌。

3. 不同种类的动物躯干肌肉起源的差异会导致其形态和功能上的差异。

二、动物躯干肌肉的结构1. 动物躯干肌肉由纤维束和肌腱组成,其纤维束内含有肌纤维。

2. 肌纤维内含有肌小球,其包括肌粒和肌原纤维。

3. 肌粒内含有肌纤维分子和肌原丝,其中肌原丝由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内含有肌原蛋白。

4. 肌原蛋白可以通过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参与肌肉的收缩和松弛。

5. 肌纤维束通过收缩和放松实现肌肉的运动功能,而肌腱则连接肌肉和骨骼,起到传递力量的作用。

三、动物躯干肌肉的功能1. 支撑:动物躯干肌肉可以支撑其身体,使得动物能够保持站立和直立姿势。

2. 运动:动物躯干肌肉可以通过收缩和放松的方式实现身体的运动,包括行走、奔跑、跳跃等动作。

3. 呼吸:动物躯干肌肉参与了呼吸过程,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使得肺部能够进行充分的通气。

4. 体温调节:动物躯干肌肉的活动可以产生热量,从而参与了体温的调节。

5. 保护内脏器官:动物躯干肌肉的存在可以有效地保护内脏器官,减少外部冲击对内脏器官的损害。

四、动物躯干肌肉的相关疾病1. 肌肉萎缩症: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导致肌肉无力和运动障碍。

2. 肌肉痉挛:肌肉痉挛是由于肌肉不自主地持续收缩,导致肌肉的僵硬和疼痛。

3. 肌肉纤维化:肌肉纤维化是由于肌肉纤维的增生和增厚而导致肌肉功能异常。

4. 肌肉损伤:包括拉伤、扭伤、挫伤等,常见于运动和外伤引起。

五、动物躯干肌肉的训练和保养1.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保持肌肉的健康。

2. 合理的饮食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维持肌肉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3. 合理的休息可以让肌肉得到充分的恢复和修复。

4. 定期的按摩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减少肌肉疲劳和僵硬。

六、总结动物躯干肌肉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们赋予了动物支撑和运动的能力,同时也参与了呼吸和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

肌学—躯干肌(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肌学—躯干肌(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剑突后面
肌性部
胸骨部
肋部
腰部
膈上有三个裂孔

膈的结构
三个裂孔
位置:第12胸椎体前方通过结构:主动脉、胸导管
位置:约第10胸椎水平 主动脉裂孔左前上方通过结构:食管、迷走神经
位置:约第8胸椎水平 食管裂孔右前上方通过结构:下腔静脉
主动脉裂孔
食管裂孔
腔静脉孔

膈的结构
01
02
胸廓侧壁
宽大扁肌
胸肌
胸上肢肌
前锯肌
前锯肌
上8个或9个肋骨
斜向后上内
肩胛骨内侧缘、下角
胸肌
胸上肢肌
前锯肌
起点
止点
胸肌
胸上肢肌
前锯肌
胸肌
胸上肢肌
前锯肌
胸固有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胸横肌
胸肌
胸固有肌
肋间外肌
位置:肋间隙浅层
肋间外肌
胸肌
胸固有肌
肋间外肌
肋骨下缘
斜向前下
下位肋骨上缘
上宽下窄
腹前壁正中线两旁,腹直肌鞘中
前外侧群
腹肌
前外侧群
腹直肌鞘
腹直肌鞘前层
后层
腹肌
01
02

前外侧群
腹直肌鞘
腹肌
腹直肌鞘后层腱膜中断形成凸向上方弧形分界线
弓状线
前外侧群
腹直肌鞘
弓状线以下
弓状线以上
腹内斜肌腱膜前层
腹外斜肌腱膜
腹肌
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前层
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横肌腱膜脐下4~5cm以下后层缺如
形态
向上膨隆呈穹窿状的扁肌
位置

躯干肌概述

躯干肌概述
作用:提肋,使胸廓纵径及横径皆扩 大,以助吸气。
2.肋间内肌
作用:降肋助呼气。
3.肋间最内肌 4.胸横肌
作用:拉肋骨向下,助呼气。
(三)胸部筋膜
锁胸筋膜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胸横肌
5
三、膈
胸骨部、肋部、腰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三个裂孔
胸肋三角
•主动脉裂孔 T12 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 T10 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 T 8 下腔静脉通过
浅层
3
二、胸肌
(一)胸上肢肌
1.胸大肌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 前屈。
2.胸小肌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
3.前锯肌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 廓,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角旋 外,助臂上举,当肩胛骨固定 时,可上提肋骨助深吸气。损 伤时产生“翼状肩”。
胸大肌
胸小肌 前锯肌
4
(二)胸固有肌
1.肋间外肌
2.腹内斜肌 腹股沟镰
(联合腱 ) 提睾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 管浅(皮 下)环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镰
提睾肌
7
3.腹横肌
4.腹直肌 腱划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三块 扁肌肌纤维互相交错,结构 如三合板,薄而坚韧,与腹 直肌共同形成牢固而有弹性 的腹壁,保护腹腔脏器,维 持腹内压。
肩胛提肌 菱形肌
斜方肌 背阔肌
1
(二)背深肌:
1.竖脊肌 (骶棘肌)
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 2.夹肌(头夹肌) 作用:此肌如单侧收缩,使 头转向同侧,两侧收缩,使 头后仰。
夹肌 竖脊肌2ຫໍສະໝຸດ (三)背部筋膜 胸腰筋膜 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周围,可分三层。

躯干肌

躯干肌
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 肩胛骨下降。 • 2.背阔肌:背下部、腰部、胸侧壁 • 形态:全身最大的扁肌 • 起点:第6胸椎下的椎骨棘突、髂骨 后份 • 止点:肱骨小结节棘 •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 上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斜方肌 背阔肌
二、背肌
• 3.肩胛提肌:斜方肌上部深层 • 形态:带状长方形肌。 • 起点:四个颈椎横突 • 止点:肩胛骨上角 • 作用:近固定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
侧的两条强大的纵行肌柱,背肌 中最长最大的肌 • 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 收缩使脊柱侧屈。
• 6.夹肌(头夹肌):深层
• 作用:此肌如单侧收缩,使头转 向同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
夹肌 竖脊肌
三、胸肌
• 胸肌可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 (一)胸上肢肌
• 1.胸大肌 :胸前皮下,位置表浅,

五、腹肌
• 2.腹外斜肌:位于腹壁前外 侧面浅层。
• 形态:宽阔的扁肌 • 起点:5-12肋外侧面,下8个
肋骨的外面,与前锯肌、背 阔肌的肌齿交错。
• 止点:肌纤维斜向前下,后 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 其余肌束向内移行于腱膜, 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 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 中线终于白线。
五、腹肌
七、会阴肌
• 会阴肌:是指封闭小骨盆 出口处肌的总称。按照所 在位置分为尿生殖三角肌 群和肛门三角肌群。
• 尿三角肌群:深、浅两层。 浅层有会阴浅横肌、球海 绵体肌和坐骨海绵体肌; 深层有会阴深横肌和尿道 括约肌。
• 肛门三角肌群:包括肛提 肌、尾骨肌和肛门外括约 肌。
• 3.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 层,被腹外斜肌所遮盖。
• 形态:宽阔的扁肌 • 起点:起始于胸腰筋膜、髂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解剖学----肌 学
起点___h
肌学
骨骼肌(随意肌);皮肌 一、 分类 心肌 平滑肌(随意肌)
骨骼肌是本章要学习的内容
分布:骨骼肌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
二、肌的形态和构造
(一) 肌的构造*
肌腹:红色,肌纤维---能收缩 肌腱、腱膜:致密胶原纤维, 强韧而不能收缩 (二) 肌的形态 长肌:多见四肢,有二 ~ 四头 肌、二腹肌、多腹肌 短肌:多见躯干,有明显节段 性 阔肌:多见胸腹壁,有保护作 用 轮匝肌:多见面部孔裂周围, 关闭孔裂
止点:桡骨粗隆
作用:屈肘; 前臂旋后; 协助屈上臂
2. 喙肱肌 起点:喙突 止点:肱骨中部内侧 作用:上臂前屈和内收 3. 肱肌 起点:肱骨下半前面 止点:尺骨粗隆 作用:屈肘
前群3
后群1
肱三头肌* 起点: 长头—盂下结节 外侧头—桡神经沟外上方 内侧头—桡神经沟内下方 止点:尺骨鹰嘴 作用:伸肘; 上臂后伸和内收
腱袖: 由肩胛下肌、 冈上肌、冈下肌、 小圆肌的肌腱在
肩关节的前方、
上方、后方围成, 可稳定关节。
二、臂 肌
(一) 前群(3)
1. 肱二头肌*
形态位置:梭形、二头 上臂前部
起点:长头—盂上结节
短头—喙突 止点:桡骨粗隆 作用:屈肘; 前臂旋后;
协助屈上臂
2. 喙肱肌 起点:喙突 止点:肱骨中部内侧 作用:上臂前屈和内 收 3. 肱肌 起点:肱骨下半前面 止点:尺骨粗隆 作用:屈肘
(一) 浅层
颈阔肌
胸锁乳突肌
前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二)中层 1.舌骨上肌群
二腹肌
下颌舌骨肌 茎突舌骨肌
颏舌骨肌
2.舌骨下肌群 胸骨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
甲状舌骨肌
第三节
肩肌6 前群3
臂肌 后群1
四肢肌
前群2
髋肌
后群7 前群2
大腿肌 内侧群5
上肢肌 前臂肌
前群9
后群10
(二) 中层 1. 肩胛提肌 2. 菱形肌---拉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三) 深层 竖脊肌(骶棘肌) 形态位置:最长最大的背肌;位 于脊柱两侧。 起点:骶骨背面、髂嵴 止点:椎骨、肋骨、乳突 作用:伸脊柱,头后仰
(四) 胸腰筋膜
二、胸肌
(一) 胸上肢肌 1. 胸大肌 形态位置:扇形宽厚扁肌;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第1~6肋软骨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作用:肱骨前屈、内收、旋内;引体向上,提肋助吸气。 2. 胸小肌 形态位置:三角形; 胸廓前壁外侧 胸大肌深面 起点:第3~5肋骨 止点:肩胛骨喙突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 方;提肋助吸气。
三、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一) 肌的起止 要求肌学掌握的是: 起点___定点 止点___动点 功能 神经支配
(二) 肌的配布 拮抗肌, 协同肌;
四、肌的辅助装置
(一) 筋膜
浅筋膜 深筋膜
又称皮下筋膜,疏松结缔组织。保护缓冲作用。 又称固有筋膜,致密结缔组织。
临床意义:寻找血管神经依据;推测炎症的蔓延方向。 肌间隔:深筋膜插入肌群之间, 筋膜鞘:包绕肌群的深筋膜筋膜囊: 血管神经鞘:包绕血管神经的深筋膜
旋后肌
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
外侧群(鱼际肌)4 中间群 蚓状肌4 骨间掌侧肌3 骨间肌 骨间背侧肌4 骨间掌侧肌
手肌
内侧群(小鱼际肌)3
鱼际肌4 骨间背侧肌
小鱼际肌3 蚓状肌
前群2
髋肌
前面观
后面观
后群7
前群2
大腿肌 内侧群5
下肢肌
小腿肌
后群3 前群3 外侧群2 后群 浅层1 深层4 足肌 足背肌
足底肌
2. 维持腹内压,协助排便、呕吐、 咳嗽、 分娩等。 3. 脊柱前屈、侧屈、旋转;降肋助 呼气。
(二) 后群 腰方肌
形态位置:长方形;腹后壁,脊
柱两侧,竖脊肌前面。 起点:髂嵴后部
止点:第12肋和1~4腰椎横突
作用:下降和固定12肋, 脊柱侧屈 (三) 腹部筋膜
(四) 腹直肌鞘 前层: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愈合 后层:腹内斜肌腱膜与腹横肌愈合,下缘形成弓状线(距脐 4~5以下,后层完全转至腹直肌前面组成前层)
五、腹 肌
(一) 前外侧群 1. 腹外斜肌 形态位置:宽阔扁肌, 2. 腹内斜肌 3. 腹横肌 起点: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 斜向前下方 止点: 髂前上棘、耻骨结节
4. 腹直肌
形态位置:腹前壁正中线两旁。 起点:耻骨联合、耻骨嵴
止点:胸骨剑突、第5~7肋软骨前面
上述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
1. 保护腹腔脏器,保持腹腔脏器位 置固定。
4. 犁状肌* 形态位置:梨形;臀中肌深面 起点:骶骨前面,穿坐骨大孔 止点:股骨大转子尖 作用:髋关节外旋、外展 5. 闭孔内肌 、上孖肌、下孖肌 止点:大转子窝 6. 股方肌 止于转子间嵴 7. 闭孔外肌
二、大腿肌
(一) 前群(5) 1. 缝匠肌* 形态位置:呈扁带状,股前部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胫骨上端内侧面 作用:屈髋关节并旋外,屈膝关节 并旋内 2. 股四头肌* 形态位置:四头肌;股前部 起点:股直肌—髂前下棘; 其余股骨粗线和股骨体前面 止点:续为髌韧带—胫骨粗隆 作用:伸膝关节,屈髋关节
三、前臂肌
肱桡肌
前群(9)
止于桡骨茎突
旋前圆肌* 止点:旋前圆肌结节 作用:前臂旋前,屈肘关节
桡侧腕屈肌
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 指浅屈肌 止点: 2~5指中节指骨底两侧 拇长屈肌
指深屈肌 旋前方肌
(2)前臂肌后群10 浅层
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指伸肌 小指伸肌 尺侧腕伸肌 拇长伸肌 示指伸肌
深层
1、髋肌 (1)前群
阔筋膜张肌
髂腰肌
腰大肌 髂肌
(2)后群
臀中肌
臀小肌 臀大肌
股方肌
梨状肌 闭孔内肌 闭孔外肌
2、大腿肌
(1)前群2
(2)内侧群5
耻骨肌
缝匠肌 长收肌 股薄肌 短收肌 大收肌
股四头肌
收肌腱裂孔
(3)后群
半膜肌
半腱肌 股二头肌
3、小腿肌
外侧群 前群
浅层
后群
深层
腘肌 比目鱼肌
胫骨后肌
(二) 滑膜囊
封闭的结缔组织小囊,位于肌腱和骨面之间。
腱纤维鞘:为深筋膜增厚形成的骨性纤维性管道壁层(贴 在腱纤维鞘的内面和骨面)
(三) 腱鞘
腱滑膜鞘 腱系膜—腱纽(血管神经出入处的腱系膜)脏层(包绕 肌腱的表面)
临床意义:腱鞘炎—疼痛、运动受限 腱鞘肿胀—压迫腱纽血管—肌腱坏死
背肌
组成: 腹肌
咀嚼肌作用: 1.上提下颌骨:咬肌、颞肌、翼内肌(力量强 大) 2. 前移下颌骨:翼外肌 3. 后移下颌骨:颞肌后部肌束 研磨运动:两侧翼外肌和颞肌后部肌束轮换 收缩
二、颈 肌
1. 颈阔肌:作用:拉口角向下,并使颈前部皮肤绷紧。
2. 胸锁乳突肌*:作用:单侧—头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 双侧—头后仰
(二) 内侧群(5) 起点:均起自闭孔周围的耻骨
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
1. 浅层(3) 耻骨肌
长收肌
股薄肌 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 临床意义:移植肌瓣供体
2. 深层 短收肌
大收肌*
形态位置:三角形,大而厚; 位于身上述收肌的深面 止点:股骨粗线,收肌结节 特点:收肌腱裂孔—股血管通过 作用:髋关节内收
胸肌 膈
会阴肌
第一节
躯干肌
一、 背 肌
(一) 浅层 1. 斜方肌 形态位置:三角形阔肌;项、背部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 7颈椎、胸椎棘突 止点:锁骨外1/3、肩峰、肩胛冈 作用:耸肩、垂肩,肩胛骨靠拢脊柱 2. 背阔肌* 形态位置:最大的扁肌;背下半部及 胸后外侧 起点:下6胸椎棘突,骶正中嵴及髂 嵴后部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底 作用:肱骨后伸、内收、旋内。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长伸肌 长屈肌 胫骨前肌 趾长伸肌 腓肠肌 趾长屈肌
4、足肌
足背肌 足底肌
(二) 冈上肌 止点:肱骨大结节上部 作用:上臂外展 (三) 冈下肌 止点:肱骨大结节中部 作用:上臂外旋 (四) 小圆肌 止点:肱骨大结节下部 作用:上臂外旋 (五) 大圆肌*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上臂内收和旋内 (六) 肩胛下肌 止点:肱骨小结节 作用:上臂内收和旋内
(三) 后群(腘绳肌) 1.股二头肌 2.半腱肌 (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 3.半膜肌
三、小腿肌
(一) 前群 1.胫骨前肌 止点:内侧楔骨和第一趾骨底 作用:足背屈、内翻 2.趾长伸肌 3.拇长伸肌 (二) 外侧群 1.腓骨长肌 止点:内侧楔骨和第一趾骨底 作用:足外翻、跖屈 2.腓骨短肌
(三) 后群 1. 浅层 小腿三头肌* 腓肠肌 起点:股骨内、外侧髁的后面 比目鱼肌 起点:比目鱼肌线和腓骨后面 两肌汇合成跟腱 跟腱 止于跟骨结节 作用:屈踝关节,屈膝关节 站立时固定膝关节、 踝关节
下肢肌
小腿肌
后群3
前群3 外侧群2 后群 浅层1 深层4 足肌 足背肌 足底肌
外侧群(鱼际肌)4 蚓状肌4 手肌 中间群11 骨间肌7 内侧群(小鱼际肌)3
一、上肢带肌 (一) 三角肌 形态位置:三角形; 包绕肩部 起点:锁骨外侧段、 肩峰、肩胛冈 止点:三角肌粗隆 作用:上臂外展; 前肌束屈和旋内, 后肌束伸和旋外
头颈肌 (二)咀嚼肌
1. 咬肌 起点:颧弓下缘和内面 止点:咬肌粗隆(下颌角外面) 2. 颞肌* 起点:颞窝 止点:下颌骨冠突 3. 翼内肌* 起点:翼(突)窝 止点:翼肌粗隆(下颌角内面) 4. 翼外肌 起点:颞下窝(蝶骨大翼和翼突) 止点:下颌颈
第二节 头面部肌
颞肌
咬肌
眼轮匝肌
翼外肌 翼内肌 口轮匝肌
骨间掌侧肌
手部腱鞘
骨间背侧肌
第五节 下肢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