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传统教案

合集下载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第一单元爱众亲仁1、老吾老幼吾幼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戏彩娱亲》。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解释:尊敬自己家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德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姜美花敬老》。

2、知行合一:关于尊老爱幼,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给老人让座;给老人梳头发;陪小朋友玩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四、总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2、善相劝德皆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上行下效》。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弟子规》解释:相互劝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

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梅兰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别人的劝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不能乱闯红灯;不能随意摘花;不能践踏绿地……3、劝说的艺术:①注意时机的把握,选择适当的场合。

②心平气和,语气委婉。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成语故事,学会成语“精卫填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成语“精卫填海”的故事及其寓意。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1. 成语“精卫填海”的故事细节。

2. 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寓意。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成语故事及重点内容。

2. 故事书或教材,用于引导学生阅读。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成语故事,如“愚公移山”、“孟母三迁”等。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个成语是关于填海的吗?Step 2: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 讲解成语“精卫填海”的故事背景、情节及寓意。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如“精卫”、“填海”等。

Step 3:课堂互动(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成员讲述成语“精卫填海”的故事。

2. 提问:同学们觉得精卫填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什么?Step 4: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填空练习:让学生根据成语故事内容,完成填空题目。

2. 成语接龙: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成语都要与“海”有关。

2. 拓展活动:让学生课后查找其他关于填海的成语,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精卫填海”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练习与巩固环节,学生通过填空练习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了所学内容。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故事,学会成语“掩耳盗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节日、民俗、艺术、历史等。

2. 诗词欣赏,学习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3. 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经典名著的阅读与讨论。

4. 传统艺术的学习,如书法、绘画、剪纸、陶艺等。

5. 实践体验,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民俗游戏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互动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直观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2. 学生课后作业、实践报告、作品展示等方面的评价。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兴趣培养、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介绍,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 第二周:学习诗词欣赏,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3. 第三周:阅读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经典名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 第四周:学习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剪纸、陶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

5. 第五周:实践体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民俗游戏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内容6. 传统礼仪的学习与实践,如尊师重教、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等。

7. 传统美德的传承,如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爱国守法等。

8. 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念,如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等。

9. 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观念,如和谐共生、公平正义、互助互爱等。

10. 总结与回顾,对整个传统文化教学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传统礼仪。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故事,引导学生传承美德。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古诗词等;(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成语故事1. 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及含义2.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含义3. 成语“亡羊补牢”的故事及含义第二单元:古代诗词1. 学习《静夜思》这首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2. 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3. 学习《小池》这首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故事及含义,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2. 难点:成语的典故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意境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成语故事和诗词的意义;2. 采用举例法,通过生动的事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地复述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的含义;2. 学生能流利地背诵并理解诗词的意义;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成语和诗词,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4.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有所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计划第1周:成语故事教学第2周:成语故事教学第3周:成语故事教学第4周:成语故事教学第5周:古代诗词教学第6周:古代诗词教学第7周:古代诗词教学第8周:综合实践活动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成语或诗词;2. 讲解成语故事或诗词:详细讲解成语的来历、意义及背后的文化内涵;3. 举例说明:通过生动的事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或诗词;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成语或诗词进行语言表达;5. 总结课堂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如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如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3. 举例说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见解。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二)第二章:诗词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诗词作品。

教学步骤:1. 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诗词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等。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诗词,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词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程度。

3. 学生自己创作的诗词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三)第三章:书画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培养学生对书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书画作品。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书画作品,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教学步骤:1. 讲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书画作品。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书画作品,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情感把握。

3. 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传承。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 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悉生字词。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第二部分)一、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传统节日》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情感把握。

3. 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的学习与传承。

四、教学难点1. 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 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2. 掌握一些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传统习俗等。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爱国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
1.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2. 中国传统艺术:介绍书法、绘画、戏曲、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特色和魅力,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美。

3. 中国传统习俗:介绍一些常见的习俗,如拜年、贴春联、放鞭炮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写毛笔字、画国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4. 观看视频: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4.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能力,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传统节日1. 春节2. 清明节3. 端午节4. 中秋节5. 重阳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难点:理解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道德理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节日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节日文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悟。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如包饺子、做灯笼等。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春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2. 第二课时:介绍清明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3. 第三课时: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4. 第四课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5. 第五课时:介绍重阳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7. 第七课时: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如包饺子、做灯笼等。

8. 第八课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悟。

10. 第十课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材。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讲解。

3. 视频资料:收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4. 实践活动材料: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

八、教学建议:1.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2. 中国传统艺术:书法、国画、剪纸、陶瓷、京剧。

3.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成语故事、神话传说、古代诗歌、民间故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阐述文化内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节日简介2. 第二课时:中国传统艺术欣赏3. 第三课时:成语故事讲解4. 第四课时:神话传说分享5. 第五课时:古代诗歌背诵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传统文化知识的能力。

4.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价值观的树立。

六、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习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礼仪文化。

2. 中国传统智慧:数学、科学、哲学、医学。

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仁、义、礼、智、信。

七、教学方法:1. 比较法: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2.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中国传统习俗讲解2. 第七课时:中国传统智慧欣赏3. 第八课时:道德观念阐述4. 第九课时: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认知和理解。

2. 学生对中国传统智慧的掌握和运用。

3. 学生对道德观念的认同和践行。

4. 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的表现。

十、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美术、品德与生活等教材。

2. 辅助材料:图片、视频、音频、传统文化书籍、网络资源等。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第一章: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习俗、传统艺术、传统思想等。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国家历史、弘扬民族精神、丰富人们生活等。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1.3.2 讲解:举例说明传统文化在各个方面的体现,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等。

1.3.3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章:学习传统节日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喜爱。

2.2 教学内容:春节:放鞭炮、贴春联、拜年等。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团圆等。

重阳节:登高、赏菊、佩茱萸等。

2.3 教学步骤:2.3.1 引入:讲解传统节日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3.2 讲解:分别讲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2.3.3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

第三章:探索传统艺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艺术形式。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书法:讲解书法的基本技法,如横、竖、撇、捺等。

绘画:讲解中国传统画的基本技法,如工笔画、写意画等。

剪纸:讲解剪纸的基本技法,如折叠、剪切、刻画等。

陶瓷:讲解陶瓷的基本制作工艺,如拉坯、上釉、烧制等。

3.3 教学步骤:3.3.1 引入:讲解传统艺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3.2 讲解:分别讲解书法、绘画、剪纸、陶瓷的基本技法。

3.3.3 互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第四章:领略传统思想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思想体系。

培养学生对传统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等。

道家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

佛家思想:因果报应、禅宗思想等。

三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人教版以下是一份三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教版教案,供您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几个主要方面,如古代文学、传统艺术、节庆文化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等。

2. 传统艺术:书法、绘画、戏曲等。

3. 节庆文化: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和价值。

重点:唐诗、宋词、元曲和书法、绘画、戏曲的介绍。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用于书写重点内容。

2. 投影仪:播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和图片。

3. 教学软件:PPT演示文稿,展示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讲授新课:详细介绍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绘画、戏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3. 巩固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分析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等。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春节和元宵节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传统文化内容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运用传统文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书籍、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传统文化的意义。

2. 学生分享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春节的基本知识,如春节的起源、习俗等。

2.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春节的重要性。

三、互动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春节的理解和体验。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春节的手工艺品。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并反思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互动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民间故事和传说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传统文化内容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运用传统文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书籍、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民间故事和传说的重要性。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中国传统习俗:拜年、贴春联、吃汤圆、扫墓、赛龙舟等。

3.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成语、古诗、民间故事、传统美德等。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图片展示: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课堂实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剪窗花、包汤圆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学习相关的成语和古诗。

2. 第二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学习相关的习俗和民间故事。

3. 第三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学习相关的道德品质和美德。

4. 第四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学习相关的习俗和成语。

5. 第五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学习相关的习俗和古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列举出所学过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2. 学生能理解并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价值观。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4. 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如孝顺、尊敬师长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春节文化体验:让学生通过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制作春节手工艺品(如剪纸、灯笼)等活动,亲身体验春节的喜庆氛围。

2. 元宵节猜灯谜:组织学生猜灯谜活动,让学生在猜灯谜的过程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3. 清明节扫墓祭祖:引导学生参观烈士陵园或祖先墓地,了解扫墓祭祖的习俗,培养学生的敬意和孝顺之心。

4. 端午节包粽子比赛:组织学生动手包粽子,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节日、民间艺术、历史人物等。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民间艺术:剪纸、泥塑、中国画、书法等。

3. 历史人物:孔子、诸葛亮、李白、杜甫等。

4. 传统文化经典:成语、典故、古诗词等。

5. 传统礼仪:礼貌用语、鞠躬、拱手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故事。

2. 采用示例法,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传统节日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

4.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列举出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并了解其习俗。

2. 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民间艺术作品,学会一种传统艺术技能。

3. 学生能够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感悟其品质。

4. 学生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成语、典故、古诗词等。

5. 学生能够做到礼貌用语,懂得基本的传统礼仪。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2. 第二课时:欣赏民间艺术作品,学习一种传统艺术技能。

3. 第三课时:讲述历史人物的事迹,感悟其品质。

4. 第四课时:学习成语、典故、古诗词等传统文化经典。

5. 第五课时:学习传统礼仪,进行礼貌用语和礼仪实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节日探究: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了解自己家族的节日习俗,并在课堂上分享。

2. 艺术欣赏: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邀请艺术家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

3. 历史人物讲座:邀请专家或老师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人物事迹中感悟其品质。

4. 诗词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参加诗词朗诵比赛,鼓励学生背诵、理解和传承古诗词文化。

5. 礼仪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礼仪表演,如鞠躬、拱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传统礼仪。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诗词、成语、典故、历史人物等。

(2)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述、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

(2)结合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诗词欣赏1. 《静夜思》2. 《春晓》3. 《登鹳雀楼》第二单元:成语故事1. 画龙点睛2. 掩耳盗铃3. 刻舟求剑第三单元:传统文化知识1. 中国传统节日2. 传统礼仪3. 传统美食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

2. 结合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的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诗词、成语默写及理解情况。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的情况。

五、教学安排第一单元:诗词欣赏(2课时)1. 学习《静夜思》(1课时)2. 学习《春晓》(1课时)第二单元:成语故事(3课时)1. 学习画龙点睛(1课时)2. 学习掩耳盗铃(1课时)3. 学习刻舟求剑(1课时)第三单元:传统文化知识(5课时)1. 学习中国传统节日(2课时)2. 学习传统礼仪(1课时)3. 学习传统美食(2课时)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诗词欣赏:通过朗读、默写、解释词语、分析意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美。

2. 成语故事:通过讲解成语的来源、意义和用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讲解、展示、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资源1. 诗词、成语文本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册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崇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课文1:《春节》课文2:《元宵节》课文3:《清明节》2. 第二单元:传统习俗课文4:《端午节》课文5:《中秋节》课文6:《重阳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每个节日的起源、习俗和传统活动。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每个节日的来历、习俗和传统活动。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课文中关于节日的起源、习俗和传统活动。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4. 情境教学: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1. 第三单元:传统技艺课文7:《剪纸》课文8:《泥塑》课文9:《书法》2. 第四单元:传统美德课文10:《诚实守信》课文11:《尊老爱幼》课文12:《勤劳节俭》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每种传统技艺的特点和魅力,以及传统美德的含义。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每种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和特点,以及传统美德的内涵。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分享自己的经历。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一、教学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4、培养小学生克服外界干扰,要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二、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略)三、教学措施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三字经》(一)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背诵能力。

2、教育孩子克服外界干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难点:本段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上学期,咱们全校学生都背诵了《弟子规》,在“六一”的表演中,你们的表现也很出色。

除了背《弟子规》以外,你们还背了哪些古诗文?(二)、学习新知:一)、诗文解析:指导学生理解和阅读教材第二页的诗文解析,教育学生诚善待人,做事耍有始有终。

二)、全课背诵1、齐读一遍,教师纠正读音2、学生独立背诵。

3、四人小组背诵并相互检查。

4、教师抽查。

三)、故事连接:教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讲完后问: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四)、拓展活动:想一想,加入我们也处在一个不理想的学习环境中,应该怎么办?(三)、全课小节第二课时《三字经》(二)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刻苦学习。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3、使事生能熟练地背诵昔仲尼……白勤苦”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本科内容的背诵。

教学难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字经》的第一课,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课。

(二)、学习新知:一)诗文解析: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学习?3、个组展示讨论结果:小组长代表各组发言。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教案:了解古代文化传统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教案:了解古代文化传统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统在今天的影响和价值。

2.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化传统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让学生明白珍爱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告诉学生古代文化传统在今天的价值和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古代文化传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积极参与讨论。

二、新课讲授1.介绍古代文化传统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老师讲解古代文化传统的含义、起源、发展和传承,并指出它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讲解古代历史文明的代表性物品和事件。

老师介绍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四大发明、周礼、《论语》等知名的历史物品和文化事件,并向学生传达这些历史文明的精髓和内在价值。

3.讲解古代文化传统在今天的影响和价值。

老师讲解古代文化传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艺术、科技、思想、教育、文学等,并讲述中华民族珍爱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统的各种形式。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古代文化传统,例如民间故事、节日庆祝、古代建筑、书法绘画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堂实践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了解古代文化传统的各种形式和内涵。

1.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老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传统工艺家到班级进行文化技艺展示和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观察和模仿古代文化传统的艺术形式。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或模仿古代文化传统的艺术形式,如戏曲、民族舞蹈、书法绘画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课后作业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老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例如写一篇感受古代文化传统的文章、制作一份书法作品或模仿古代建筑等。

【教学反思】该教案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自信。

小学三年级社会教案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小学三年级社会教案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小学三年级社会教案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小学三年级社会教案: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能够简要介绍其中的一些节日;2. 掌握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日期、庆祝活动等;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提供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图书、图片和视频资料;2. 准备一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道具,如红包、灯笼、元宵等;3. 复印一份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点和简要介绍,供学生参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引入本节课的话题:中国的传统节日。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其中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自己所负责的节日的信息,并回答以下问题:- 这个节日在哪天庆祝?- 这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 这个节日有哪些庆祝活动或习俗?- 孩子们在这个节日上通常会做些什么?3. 分享与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向全班分享他们所研究的节日。

学生可以使用图片、道具或简单的展板来辅助他们的演讲。

其他学生可以在听取分享后提出问题或进行补充。

4. 总结与扩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国传统节日的共同点和特点,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同时,教师也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介绍一些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

5. 活动与练习(15分钟)为了巩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

比如,玩游戏“猜灯谜” 或者制作纸质灯笼等。

6. 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与家人讨论并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个他们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并分享一些庆祝这个节日的方式和习俗。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社会教学,学生们能够在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培养了合作学习和表达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中华传统节日的意义》教案

三年级语文《中华传统节日的意义》教案

三年级语文《中华传统节日的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名称和基本习俗。

2. 学生能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传统节日的意义。

2. 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学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教学文本- 《中国传统节日诗歌选》- 《中华节日故事》教学要点1.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2. 清明节:扫墓、踏青、放风筝3.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4.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赏花灯5. 重阳节:登高、赏菊、插艾叶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图片、故事、诗歌等资料。

- 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材料。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节日的了解。

- 简要介绍传统节日的名称和基本习俗。

自主学习-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研究。

-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

课堂讨论- 每组学生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

- 引导学生讨论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

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编写一篇关于节日的故事或诗歌。

- 学生通过表演、朗读等形式,展示他们的作品。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

-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法-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

- 评估学生的研究报告和实践活动成果。

评价标准-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

- 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 传统节日的图片和故事资料。

- 相关的教学多媒体材料。

六、教学建议-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

-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实践,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总结:
努力去做的人容易获得成功,坚持行走的人能到达目的地。
三、拓展:《晏子春秋》这本书是晏子的心血结晶,去读一读,把你喜欢的故事讲一讲。
四、作业:
搜集关于《晏子》的内容与故事
教学反思
课题孔融第课时课型
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
课题
孔融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孔融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2、让学生认识到孔融《与曹公论盛孝章书》中里表现出来的爱惜人才的特点。。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山东曲阜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十岁开始发愤学习,长大后游说各国,修学从政,晚年致力于教育,深受世人的尊崇和爱戴,被誉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
4、学生再度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5、听孔子故事,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三、课后拓展:搜集孔子的故事。
4、拓展:
你知道了曹操是以什么罪名杀害的孔融吗?请你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资料,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爱惜人才的孔融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著名的历史故事,去认识一个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这个人就是----(板书):孔融
学生交流:讲述孔融的故事
板书:课题爱惜人才的孔融
二、整体感知三、朗读与背诵
欣赏孟子格言,体会孟子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孟子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孟子是怎样上当的?
2、有感情的朗读孟子格言!
3、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民本思想的先声——孟子格言
一、背诵《孟子》节选并学习文意
二、温馨点击:
1、阅读短文
2、明确在中国历史上,孟子的地位仅次于孔子。他们的思想和成为孔孟之道。孟子的观点“民贵君轻”当时十分先进。这也是孟子被称为“亚圣”的重要原因。
3、活动广角:
读《孟子》一书,把喜欢的孟子格言抄下来。
了解桑梓的由来。
4、成长袋:
记录你的进步:
搜集五条孟子格言并背下来。各奖励一颗星。
教学反思: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解释: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自己要想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帮助别人事事行得通。
三、总结。
教学反思:
课题孟子第课时课型
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
课题
孟子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一、谈话引入: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有很多的至理名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新课
1、学生练习阅读四句孔子名言。
2、解释名言的意思。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释: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释:聪明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课题孔子第课时课型
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
课题
孔子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了解孔子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熟练朗读课文。
3、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4、阅读并领会孔子重难点:
熟练朗读课文。 对孔子生平进行了解。
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突破措施:利用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教学准备:孔子的资料
2、有感情的朗读《晏子春秋》
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晏子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晏子言行的记录——晏子春秋
一、谈话引入:
《晏子春秋》是纪录晏子言行的一本书。里面记载了晏子的一些故事。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朗读短文,学生想想短文的意思。
2、学生自读短文。
3、交流:短文讲了什么意思?
晏子的故事。
板书
设计
历仕三朝的贤相晏子言行的记录——晏子春秋
教学过程
历仕三朝的贤相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晏子《晏子春秋》,体会晏子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晏子甫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晏子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1、听读朗读录音,扫清语言障碍。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教师范读短文
三、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3)处理好轻重,把握好重读与轻读。
(4)注意语速、语调等,做到声韵和谐。
四、学生对照译文自渎,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解释。
五、1、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概括出本文的故事内容。(生自由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突破
措施
教学重难点:
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突破措施:利用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教学准备:预习这首诗,并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
板书
设计
中国儒学的第二奠基人民本思想的先声
教学过程
中国儒学的第二奠基人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板书
设计
万世师表为人处事的准则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教学过程
万世师表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孔子吗?
二、学习新课:
1、教师阅读《万世师表》,学生想一想这段文章的意思。
2、学生练习读,并读一读解释。
3、教师结合《万世师表》,介绍一下孔子的成就。
3、了解文言词句方面的一些特点,识记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4、能够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孔融的多才多艺,强烈的爱国之情,曹操的凶残多疑,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重点
难点

突破
措施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孔融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突破措施:利用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教学准备:预习这首诗,并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
师: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你还知道那些晏子的故事?到课外书中搜集资料,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六、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晏子第课时课型
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
课题
晏子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熟练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2、了解晏子生平及对后世做出的贡献。
重点
难点

突破
措施
教学重难点:
熟练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了解晏子生平及对后世做出的贡献。
突破措施:利用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教学准备:预习这首诗,并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
板书
设计
孔融
才华横溢爱惜人才
教学过程
才华横溢的孔融
一、谈话引入: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但他长大后的情景你知道吗?现在我们就来读读他写的这首诗吧。
二、学习新课
1、学生自读课文,想象课文讲的意思。
2、了解课文的意思。
3、教师介绍孔融的事迹。
孔融是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由于性格刚直,经常给曹操提意见,最终被曹操杀害。多么令人惋惜啊!在这首诗中,他悲愤的揭露了“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的社会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