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知识概览
拓展深化 习题导练
限时训练
返回目录
意识 “独尊儒术”。统治者治理国家,要有统一的法度,必须实现意识
形态的专 形态上的一元,人民才能有统一的行为准则,才能去遵守这个法度
制统治 国家 “大德而小刑”。国家治理的实践中,要儒法并用,但德治尤为重
僚政治
政治
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的 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
职业官僚掌握
知识概览
拓展深化 习题导练
限时训练
返回目录
2.汉朝政治的特点 (1)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人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 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 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 (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 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 强大的表现。
知识概览
拓展深化 习题导练
限时训练
返回目录
(2)确立了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一些儒家思想的精义注入法律中升华为封 建法律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八议”制度、“官当”制度,准五服以制罪以及 “重罪十条”等。还创制了上请原则、恤刑原则、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等刑罚适 用原则。
(3) 逐 渐 形 成 一 系 列 符 合 儒 家 思 想 的 具 体 法 律 观 点 。 如 “ 亲 亲 得 相 首 匿”“以功覆过”等。
知识概览
拓展深化 习题导练
限时训练
返回目录
(4)影响:中国哲学发展到魏晋时期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魏晋玄学 是一种思辨性很强的哲学,它比较注重抽象理论的探讨,而抽象理论则需要通 过一系列哲学概念以及这些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
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
命题命研题究研究
知识重组
史料实证
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题干材料强调汉武帝 时要求诸侯王献礼时必须购买“皮币”,而一张“皮币”的价格甚至超 过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这种做法削弱了地方诸侯的经济 实力,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不是对日常交换的货币的管理, 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加强思想上的统一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题干材料并未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强 调的是诸侯王向皇帝献礼时的相关规定,并不是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故D项错误。
想全面考查。其中汉代经济发展尤
卷Ⅲ 25
2018 年
卷Ⅱ
25
卷Ⅰ 25
卷Ⅱ 25 2017 年
卷Ⅲ 25
汉代儒家思想 其是“庄园经济”这个隐性知识点仍
小农经济
然需要注意。政治上西汉中央集权 加强与国家统一是重点。思想文化
西汉王国问题 上的汉代新儒学常考不衰。 官修史书特点 (3)汉代儒学的“大一统”和“伦理入
法”可能是 2020 年高考命题的一大
西汉时期的经 热点。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与中
济发展
外文明的友好交流会是 2020 年高
考命题的另一大热点。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
命题命研题究研究
知识重组
史料实证
真题诊断 题点一 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1.(2019课标全国Ⅰ,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 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 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第1部分第一单元先秦秦汉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PPT课件新人教版
[思考] 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是如何嬗变的?
[解读] 史料以第二个省略号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对背景的阐释, 第二层是对观点的陈述,指出国家形态从“封建制”演变为“官僚 制”。 [试答] 秦朝实现了政治制度的转型,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完成了“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思考] 表中内容能够反映汉代丞相任用的多种变化情况。指出其中一 种变化情况并说明其原因。 [解读] (1)表中横向数据反映出汉代丞相任用由功臣、功臣子为主向属 吏、经学之士为主变化。 (2)从表中纵向时间看,从汉武帝开始,丞相任用身份多样,之 后转向以经学之士为主。
[试答] 变化:由功臣、功臣子为主向属吏、经学之士为主变化。 原因:功臣对汉朝建立居功至伟,其子弟政治素养较高;汉以 来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统治者改变丞相来源以加强皇权;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发展儒学教育;推行察举制,重视丞相 素质。
2.先秦至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时期
中央体制
地方体制
选官体制
家国一体,最高执政 内外服制度和分封 世卿世禄制;中央
西周 集团尚未实现权力 制;地方具有较强独 官员的职权分工
的高度集中
立性
不明确
首次建立君主集权 创立郡县制,用官僚 推行军功爵制度;
秦朝 于上、行政分权于下 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以吏为师”
一、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 1.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 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 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 ①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②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③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单元整合课件人民版
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政”“民本”并未被新儒学实质 性继承;汉代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因此被 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对点训练] 2.董仲舒把人性区分为:天生就善的“圣人之性”、有善 质而未能善的“中民之性”、生来就恶并只能采用刑罚手段处置的“斗筲 之性”。其区分人性的目的是为了论证( )
2.经济上: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均输平准、盐铁专卖、“算 缗”“告缗”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业者;同时加强对土地制度的管 理。
3.文化上:(1)独尊儒术,文化专制: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 阴阳五行及法家某些思想,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根据,逐步 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2)兴办太学:扩大儒学教育。
[对点训练] 3.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赋各自为政的办法,统 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 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 手获利。这一措施( )
A.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B.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 C.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D.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
解析
二 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1)汉代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理 论,神化皇权,强调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2)汉代儒学吸收了刑名之学的思想,认识到礼乐刑政具有相辅相成的 关系,主张将仁政与法政结合起来,以德为主,以刑为辅。 (3)先秦儒学致力于理想化的政治秩序而批判暴政;汉代儒学承认现实 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合理性,维护现实统治。 (4)先秦儒学属于显学,但未受统治者重视;汉代儒学独尊,成为封建 社会的正统思想。
秦汉时期的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
秦汉时期的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仅是中国统一和封建制度建立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和经济繁荣的起点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和经济三个方面来探讨秦汉时期的特点和贡献。
一、历史上的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始于公元前221年,终于公元前207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开始,对于后来的历史和制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秦朝还实行了众所周知的高压政策,许多人也因此认为秦朝是历史上的恶霸王朝。
但是,无论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出发,秦朝都是一个非常特殊而且有意义的时期。
秦朝后是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自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被后人称为“两汉”。
汉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历史进程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尤其是随着汉武帝时期的长达54年的东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经历了空前的发展。
此外,汉朝还开展了对外扩张的战争,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成为了东亚地区文化和经济中心,为后来的历史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秦朝和汉朝的文化特点相似,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古代中国文字的统一。
秦朝在文化方面的最大贡献是推广统一的文字。
在秦国的统治下,秦始皇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对六国文字进行整合,最后形成了统一的标准文字——小篆。
小篆得到普及之后,彻底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地域性文字,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2. 科举制度的推广与进一步完善。
秦朝实行皇帝直接任命的制度,但其后汉武帝推行科举制度,使得普通人也有发展的机会,同时也提升了官员的素质。
3. 对艺术的支持和推广。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史上的重要阶段,在绘画和雕塑方面都有不少优秀的作品留存下来,为后世的文化和艺术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材料。
三、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发展农业生产。
经过万里长城的修筑,解决了北方的战乱问题,同时也保护了中央平原地区的农田,秦汉时期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doc
专题二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时序大事】【阶段特征】秦汉时期,中华文明形成和初步发展,中国进入。
具体表现: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2.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3.思想文化上: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造纸术领先世界。
【考点回味】书画起源演变秦小篆、汉隶、帛画文学成就汉朝:(代表:、)注:★为选修内容【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2.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
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比其他地区发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痒.死而后巳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4.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5.《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①人烟稀少②耕作技术落后③商品交换不发达④贫富分化的程度低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6.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发展——秦汉时期
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发展——秦汉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基本确立。
2.经济:农耕经济从停滞、倒退到初步恢复发展,手工业、商业获得发展,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汉武帝时期达到了强盛。
3.思想文化: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科技、文学得到初步发展。
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治方面(1)秦朝统一,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汉代①中央集权: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并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②君主专制:汉承秦制;实行“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③选官制度: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举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经济方面(1)秦汉统一货币,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歧视商人,实行专卖制度。
(2)汉代①农业:牛耕普及,出现了耧车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建了漕渠等水利工程。
②手工业: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绸远销亚、欧;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③商业:出现专供贸易的“市”;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了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思想文化方面(1)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
西汉董仲舒改造形成新儒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官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以医学、数学、天文学和造纸术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得到发展;“赋”成为汉代的主要文学体裁;“印宗秦汉”的篆刻艺术产生主题一秦汉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政治设计考向一从文明传承角度考查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真题典例]1.命题点:汉承秦制(2018·高考海南卷,T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2020年历史(通用版)高考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主干知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第4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一、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1. 农业的发展(1) 耕作方式: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 耕作技术: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⑶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2. 土地制度: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3. 地主田庄:汉代,随着土地的集中,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电4. 手工业的进步(1) 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 成就:①冶金业: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十多个花色品种。
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赢得“丝国”誉称。
(3) 田庄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
田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九數诒产還过锁注駅5. 古代商业(1) 商业发展:发展艰难,总体水平不高;但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达。
(2) 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时空有严格限制。
(3) 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寤猜君巅的時容,也走傭字帛泰化椚可嫦H1. 董仲舒的新儒学>*—W—*_1—b*_(1)背景:(2) 内容: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专题02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时期-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
价值立意:国家统一;制度创新;社会稳定;文化自信、文明的交流和互鉴
二、主干知识·阶段特征
汉朝(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 政治上,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巩固(推恩令、州刺史、盐铁官营),君主专制得以强 化(中外朝);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局混乱。 经济上,牛耕和铁器普遍流行,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繁荣,逐渐形成田庄经济(自给 自足的大土地所有制)。对外,张骞出使西域开辟沟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加强中 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政治控制,拓展对外交往。 思想上,由黄老之学到独尊儒学,实现思想统一;西汉末佛教传入;东汉道教形成。 文艺上,汉赋和隶书盛行。 科技,应用型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考向1:传承创新——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中枢机构的创新——皇权强化
西汉:中外朝制度
东汉:增设尚书台
考向1:传承创新——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中央集权加强方面的制度创新
历史概念:郡国并行制、州、刺史
削弱地方王国和加强控制
(2021·山东高考·2)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表1 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6.突出特征——皇权至上
7.影响:
积极
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 一与领土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和协调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组织人力、物力和财 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课件
命题研究
2.(2017课标全国Ⅰ,25)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
表。据此可知( )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 汉景帝中六年
前 164 年 前 144 年
24 郡 68 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108 郡、国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命题研究
4.(2017课标全国Ⅲ,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 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 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题干材料反映出,西汉前 期各行各业的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大都可以致富,这反映出 西汉前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西汉时期的义利观并 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故A项错误。西汉的经济政策主要是重农抑 商,故B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地方豪强势力控制郡县的问 题,并且地方豪强势力主要是在东汉时期得到较大发展,故D项错误。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
时空纵览·宏观概要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政 “大一统”的实现,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 治 以巩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士族势力强大
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 经 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 济 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得到开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2第2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
(2)文字演变
字体
时间
特点
甲骨文、 金文
殷商时代
比较成熟的文字
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 富于图案美
隶书
始于_秦__朝__,成熟通行于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
汉魏时代
齐安定
字体 _草__书__ 楷书 行书
时间
形成于汉末 晋代开始盛行
特点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
挥到极致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兼_楷__书__和草书的长处, 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二、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造纸术 ①概况: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_蔡__伦__改进造纸术。 ②意义: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数学:《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采用___十__进__位__值__制____记 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 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图解历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核心观点:(1)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2)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图解历史】 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核心观点:该文物于 1986 年在甘肃天水市的放马滩古墓葬中 出土。属于麻纤维纸。这说明早在公元前 2 世纪的西汉时期, 我国就已经制造出了植物纤维纸,用于书写文字和绘图,并且 已经传到河西走廊一带。
1.天人合一:董仲舒认为,天、地、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 个基本要素,人类社会与宇宙是一个整体,人的物质和精神生 活都离不开天,因此其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便是如何调节天人关 系。在董仲舒看来,天似乎是具有人一样的意志感情,天的运 行规律也有道德含义,而这正是人的形体和内在思想的来源。 这种观点把天神秘主义人格化,使儒学具备了类似宗教的束缚 力。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归纳提升课件(25张)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2)某一朝代或历史现象的活动地点或区域:如朝代的更替、都 城的变迁,如古代中国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宋代东京 (今河南开封)等;地理方位图如东南沿海地区等。 (3)随历史现象的发展而活动地点转移的空间:如明朝建都建邺 (今南京),后迁都北京;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世 界近现代经济重心从伦敦转移到纽约等。 (4)对某些地点或区域的重要性要给予必要说明的:如中国古代 的“丝绸之路”把中国同西亚以及欧洲连接起来,它不仅促进 了东西方的贸易,也是东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要道。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解析:选 C。根据材料“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 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知,霍 光在推举理由中,特别强调了儒家的“仁”和“礼”,并根据 材料“孝武皇帝曾孙”可知,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这表明此 时儒家思想已成为汉代的正统思想,故 C 项正确;材料“孝武 皇帝曾孙……可以嗣孝昭皇帝后”,突出“家天下”的理念, 故 A 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汉宣帝是否为嫡长子,故 B 项错误; 庙号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D 项错误。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1)时间表达:时、刻、日、月、纪年(王公、干支、公元、年 号、民国)、年代、朝代、世纪、公元前(后)等。世纪与年代只 是“时间段”概念,不特指某一具体时间点,其使用主要有两 种情况:一种是不需记住具体时间点时使用;另一种是某历史 现象或事件的出现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段内,不适宜用一个 时间点来表达。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3.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学,提倡“大 一统”思想,逐步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适 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统治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封建社 会正统思想。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
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秦汉时期的经济西汉时期中原地区经济领先 1 近代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的关系 2 汉代庄园经济的发展 3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秦汉时期加强思想控制 4 汉代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5 秦汉时期汉字字体演变的意义 6 综合7一、选择题1.(2018·重庆模拟)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产铁地置铁官约50处,其中有6处在今天河南境内;迄今发掘出汉代冶铁遗址近60处,河南地区有38处且规模较大。
这反映出汉代( )A.冶铁技术趋于成熟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C.中原地区经济领先D.开始进入铁器时代解析:C 中国古代,铁农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结合所学可知,汉代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
据材料信息,中原地区的冶铁遗址数量多、规模大,说明当地经济在当时领先全国,C项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冶铁技术,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总数,也就不存在一种对比关系,B项错误;古代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D项错误。
2.(2018·河北衡水二调)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形如铠甲,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由此可知汉代( )A.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社会层次的划分B.丧葬出现了奢靡浪费的社会风气C.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相适应D.等级制推动了手工业者技能的提高解析:C 据材料可知,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以金线编造,而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
这体现了二者葬礼等级的不同,说明玉衣编制行业与封建礼制相一致,故C 项正确。
材料是封建礼制在手工业玉衣编制方面的具体体现,故A、D两项因果关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重在强调等级间的不同,故B项错误。
3.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
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
这反映了当时豪强地主经济( )A.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B.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C.破坏了自然经济自给性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解析:B 《后汉书》只是描述了东汉时庄园经济的存在,没有说明其在社会中所占的份额,故A项错误;通过“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2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
提示: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5.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试 答
提示:殷商时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兽骨,其次是 青铜器和玉石器。春秋时期,竹木简牍盛行,丝帛也成为书 写材料。由于简牍笨重、丝帛昂贵,汉代人发明并改进造纸 术,纸在我国逐渐普及并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6. 图片中的文字为何种字体?秦汉瓦当具有怎样的史学 价值?
(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 无稽之谈, 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 止暴政。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 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 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史料三反映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产生了什么
四 及群生也。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五者修饬,故受天之晁,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 思考 4 试 答
史料解读: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充满了封建等级与保 守意识。
史料四反映出儒学什么功能?
归纳总结 辩证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 (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 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对今 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 护中央集权, 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 应当 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解析
汉武帝的推恩令实质上是削弱王国,加强中央
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质也是通过思想统一以 维护政治统一,故选 B 项。
通史综合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 政治上: (1)削弱地方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推 恩令”,另外打击豪强地主势力,将他们迁往关中,就近监 视;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借此抑制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 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2)改革官制,加强皇权:设立“中朝制”,借此削弱 相权;建立侍从军和禁卫军,加强皇帝保卫和军事防御;实 行察举制,用考察加举荐的方式选拔官员。
第2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
第2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考情分析】年份考点题型山东卷2021第2题汉代政治制度选择题全国卷2021全国乙卷两汉的经济2020全国卷Ⅲ商周至汉代货币的发展2019全国卷Ⅱ汉代的思想环节一基础回顾历史概念;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中朝,汉承秦制,推恩令,刺史,察举制,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丝绸之路,编户齐民,文景之治,盐铁官营,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史记》历史线索:1.秦汉政治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发展。
大绿P10-P112.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
大绿P10-P113.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大绿P5+P8历史阶段:4.秦汉时期时代特征。
大绿P10环节二素养提升1.秦汉时期阶段特征2.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建设(大绿P15)对于统治者来说,想要维持一个政权的统治,必须在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1、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2、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3、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4、宏观经济制度模式(注:货币统一、国有专营、重农抑商等)——整理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根据材料并结合秦汉史实,分析秦汉统治者如何加强对国家治理的制度建设的?环节三素养检测训练题型:提取观点论证型。
题型特点:提取观点论证型试题设问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提供观点,要求运用史实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论证;二是材料中提供的观点,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或另有观点;三是就材料中的观点,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并简要说明理由。
此类题目材料中的设问总是或隐或现的呈现出了“固定”的观点,需要考生做出判断,然后进行阐释、评述、论证。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观点明确,切忌模糊。
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回答:(1)提取观点,(或判断表明观点,正确、错误或需辩证分析);(2)用史实和材料进行论证,切忌空话大话套话;(3)认识升华。
上升到家国情怀或理论层次。
材料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新风气往往兴起于北部边境。
中华文明每遭遇动荡,总是通过吸收周边世界焕发的能量实现复兴与扩张,从而得以保住延续数千年的命脉。
第二讲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七页,共50页。
(2)形成原因:
①经济条件: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和脆弱性需要中央集权制度; ②政治条件:新地主阶级维护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
③理论基础:法家思想的产生发展特别是韩非子的集权和法治思想
; ④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混战带来严重破坏人民渴望统一。
(3)发展演变
焚书坑儒; 大兴土木(修长城、阿房宫、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 ),徭役繁重; 严酷法律。
4、评价秦始皇(回顾古代帝王评价方法)
第十九页,共50页。
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央政治体制 地方政治体制 选官制度 政治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
带,家国一体
西 ,最高执政集 周 团尚未实现权
力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与宗 法制相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 基础
之后,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 区,并修筑长城;南伐百越,置
以桂林、南海、象郡以及闽中郡。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疆域。
第五页,共50页。
一、秦汉政治
1、秦朝的统一 (3)秦朝的统一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交往,有利于形成强大的 封建王朝,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③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为中华民族形 成奠定基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夏商周 世官制 战国/秦 军功爵
汉 察举制 朝 征辟制 魏晋 九品 南北朝 中正制
民族关系
南征百越,设三郡
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 第二十三页,共50页。
——
二、西汉: BC202年—9年(长安-陕西西安)
汉承秦制:继承秦朝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 制、法律、土地制度、度量衡和货币制度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2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
3.书法艺术
4.汉赋 (1)特点:气势恢弘、辞藻华丽,反映文人气度和时代 精神。 (2)成就: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 上林赋 张衡的《二京赋》 。 》 ;东汉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 坑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吗? 试 答
提示:是。都是一种思想专制。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孔子的 “儒学”吗? 试 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专题综合 例证法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2017· 河北正定中学期末]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 诸侯以私恩裂地, 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A.“君权神授”思想 C.反专制思想 ) B.“大一统”思想 D.理学思想
提示: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 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 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3.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相比,有哪些不同? 试 答 提示:孔孟儒学的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代
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4.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经济上: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均输平准、 盐铁专卖、 “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 打击私营工商业 者;同时加强对土地制度的管理。 3.文化上:(1)独尊儒术,文化专制:董仲舒以儒家思 想为主, 杂以阴阳五行及法家某些思想, 为汉武帝加强中央 集权提供了理论根据, 逐步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 流地位。 (2)兴办太学:扩大儒学教育。
试 答
提示:篆书。秦汉瓦当是非常重要的史证资料,对研究 建筑史、文字演变史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2020版高考历史阶段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课时1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学案(含解析)岳麓版
阶段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课时1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考点一 秦汉时期的政治(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群雄割据(1)春秋时期⎩⎪⎨⎪⎧①原有的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伴随诸侯国力量的强大,部分诸侯国以“尊王”为旗号进行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①各大国君主先后改称“王”。
②出现卿大夫夺位的政变。
③各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
2.大统一(1)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国。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3)地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4)用人制度:制定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法律制度:秦帝国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
3.影响(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汉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①汉初推行郡县制,并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
②中央和封国的矛盾激化,导致“七国之乱”。
(2)措施: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2.分割相权(1)汉武帝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以制衡丞相权力。
(2)东汉时期逐渐形成新的权力中枢机构——尚书台,并以此取代了三公的权力。
(四)秦汉时期的监察体制与选官制度1.监察制度(1)目的: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巩固专制集权统治。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9年)含解析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1)秦朝时期:完成国家统一;确立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2)西汉时期: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汉武帝采用察举制选官,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3)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
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
2.经济方面: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
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农业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兴修水利(漕渠、白渠、王景治理黄河、新疆坎儿井等);耕作技术进步(代田法等);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济手工业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西汉政府在长安设东西织室(官办);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东汉烧出成熟青瓷;开辟丝绸之路,产品外销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坊市制3.文化方面:在思想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逐步确立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
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辉煌。
1.刘邦认为,秦始皇全面实行郡县制,不分封子弟为王是失策,致有“孤立之败”。
他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子弟为“诸侯王”。
此做法带来的后果是()A.强化了君主专制B.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C.地方诸侯国叛乱D.此举导致藩镇割据C[汉初实行分封,各诸侯国形成了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地方势力,不能体现强化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诸侯王在所辖地区具有独立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错误;西汉建立诸侯国,导致后来的七国之乱,影响汉朝统治,故C项正确;藩镇割据是唐朝设立节度使带来的影响,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1.农业2.手工业3.商业发展二“焚书坑儒”——儒学的重大挫折(人民版)三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1.董仲舒的新儒学[图画证史] 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图示总结] 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关系[概念阐释]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自中国西部通过中亚和西亚,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文明交流的主要道路。
[微点拓展] “盐铁官营”政策“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
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不同程度地都加强了盐铁专卖。
[问题探究1]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吗?提示:“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
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
3.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四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1.纸的发明2.数学、农学和医学3.书法艺术4.绘画(1)概况: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2)代表:《夫妇宴饮图》。
5.汉赋(1)特点:气势恢弘、辞藻华丽,反映文人气度和时代精神。
(2)成就:司马相如的《子虚赋》《□09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图解历史] 董仲舒的新儒学[问题探究2] 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问题探究3] 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提示:殷商时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兽骨,其次是青铜器和玉石器。
春秋时期,竹木简牍盛行,丝帛也成为书写材料。
由于简牍笨重、丝帛昂贵,汉代人发明并改进造纸术,纸在我国逐渐普及并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图解历史] 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互动探究史料研读主题1 “重农抑商”政策下艰难发展——秦汉时期的工商业一汉代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二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教你读史] 史料一以省略号为界,分为两层,分别从作者对商人和农民的态度进行分析,得出“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
史料二主要提取关键信息,分别从规模、人数和费用上分析汉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史料运用] (1)如何认识史料一中晁错的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史料二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晁错认识到了商业和商人的危害,主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汉代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从业人员多,耗费大。
历史解释1.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2)汉代“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3)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4)两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2.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价值取向。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
主题2 儒学的官方化——董仲舒的新儒学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二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基义》三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
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教你读史] 史料一体现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主张。
史料二体现了董仲舒“三纲”“五常”的处世标准。
史料三以句号为界分为两层。
第一层说明了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具有的鲜明特征,第二层表明董仲舒新儒学的积极作用。
[史料运用] (1)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史料三分析董仲舒思想的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继承与发展先秦儒学;主张“君权神授”;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
(2)董仲舒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以及精神起了重要作用。
历史解释1.例证法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2.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1.(2018·全国卷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 B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需将粮食换成钱币以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使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故选B项。
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项;从材料可以看出,粮价低的后果是国家免除了实物田租,改征人头税,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税收由政府掌控,富商大贾只是操纵物价,故排除D项。
2.(2017·全国卷Ⅲ)《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 C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可知,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智慧成为郡、县、乡里程度不同的富人,多得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
材料并未反映人们对“义利”观的看法,故A项错误;西汉前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反映了人们凭借勤劳和智慧致富,没有体现地方豪强势力对郡县的控制,故D项错误。
3.(2016·全国卷Ⅰ)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 D解析图片内容反映了集体劳作的情形。
汉代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庄园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因而出现了图片中的情形,故D项正确。
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图片情况,排除。
预测1 从汉代盐铁政策切入考查历史解释的能力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理。
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
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强化中央集权D.小农经济发展答案 B解析汉武帝时实行盐铁专营,盐铁专营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措施之一,其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东汉时期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放松了对盐铁经营的管制,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盐铁经营问题,属于工商业问题,与“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小农经济发展”无关,排除A、D两项;从西汉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到东汉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说明中央放松了对盐铁经营的管制,无法体现强化中央集权,排除C项。
预测2 从两汉人口的变化切入考查历史实证能力以下是两汉人口的变化统计,据表分析可见( )——摘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A.东汉大部分人口集中在长江流域B.政治中心转移对关中地区影响较大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D.北方地区经济整体呈现出衰退趋势答案 B解析关中地区是今天陕西西安一带,西安是西汉的都城,东汉都城是洛阳。
表格中关中地区人口从西汉的240万减少为东汉的50万,体现了政治中心转移对关中地区人口数量的影响,故选B项。
表格只是显示部分城市人口信息,难以说明东汉时期人口分布,A项错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安史之乱后,排除C项;此时北方仍处于经济上升时期,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