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转化大丽轮枝菌的体系优化
农杆菌介导的转Pta-CrylAc番茄的优化体系
文 章 编 号 :04 20 20 )3 09— 3 10 —4 8(0 80 —00 0
农 杆 菌 介 导 的 转 PaCy c 茄 的 优 化 体 系 t— rl 番 A
杨俊杰 臧立华 ,
(. 1山东教育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山东 济南 201;. 5032 山东轻工业学院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山东 济南 205) 533
Ke r s:o t a r b cei m u fce s P a Cr l ; ta so main y wo d tmao; go a tru tmea in ; t — yAc rn fr t o
当前 , 用于植 物转 化 的方 法 有很 多种 , 应 农杆 菌 转化 系统是 一种 天 然 的转 化 系统 , 是 目前 较 为 理 也
第2 2卷 第 3 期
2 08焦 0
山
东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Vo . 2 No. 12 3
S p. e 2 08 0
9月
J U N ̄ 0 S A D G I S IU E O LG T I D S R O R L F H N ON N TT T F I H N U T Y
o t lfr als i d cin; te p i l i o re or n c lt n Wa mi p i o c u n u t ma l o h o t ma tme c u s f io uai s 8 o n; o tma c n e tain f p i l o c nr t o o a r b cei ri o u ain Wa g o a tra f n c lt s O o o = 0. 5. 1
2023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高考二模生物试卷含详解
2022学年第二学期质量监控高三生物学试卷植物生理1.番茄原产南美洲,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由根茎叶组成。
其中根和茎分别为地下和地上营养器官,叶中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等有机物质。
番茄浆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0和B族维生素,既可作为蔬菜也可作为水果。
(1)根尖、茎尖和嫩叶等生长活跃的部位能合成生长素。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除了可促进番茄果实的发育外,还能促进根和茎的生长,但生长素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根和茎的生长,这体现了生长素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_______________性。
(2)如图1所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转换光能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光能最终转换成_______________能储存在糖分子中。
(3)光合作用产生的可溶性糖中有些属于还原糖,可用_______________试剂鉴定。
下列可溶性糖可能存在于番茄等植物中的是_______________。
A.蔗糖B.果糖C.乳糖D.葡萄糖某科研小组以某种盆栽番茄为材料,设置“常温+常态CO2浓度”(对照)“常温+高CO2浓度”“高温+常态CO2浓度”“高温+高CO2浓度”共4个组进行实验,检测植株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化。
图2为实验45天时测得相关物质含量情况。
(4)科研小组在进行实验时,应设置的合理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编号选填)①湿度相同①光照强度相同①CO2浓度相同①温度相同①每组30株番茄①每组1株番茄①番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5)一般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越高,果实的甜度就越高。
据图所示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提高番茄果实甜度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据图所示实验结果分析,与在常温下相比,不同的CO2浓度条件下,高温对番茄光合作用有什么影响?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病2.脆性X综合征(FXS)患者在X染色体长臂末端有一脆性部位(细丝部位),是由于X 染色体上编码F蛋白的基因中序列CGG重复过度扩增导致。
优化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效率因子分析
[6]
在农杆菌介导橡树遗传研
究中发现,外源钙的修饰改变了橡胶树胚胎组织结构,随着外源钙的增加,多糖化合物增多,刺激了细胞的分离。Mon 2
t or o等
[7]
发现,橡胶树愈伤组织在无CaCl 2培养基上预培养
一段时间后,可以提高报告基因的瞬时表达活性,从而提高转化效率。Mont or o等[8]
优化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效率因子分析
刘彩萍,曾炳山,裘珍飞,李湘阳,刘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繁育中心,广东广州510520
摘要共培养法是农杆菌介导转基因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建立一个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除了确定抗生素种类,菌种和菌液浓度,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等基本因子外,优化影响转化的因子非常重要。主要介绍和分析共培养法中可能优化的影响基因转化因子,为提高农杆菌介导转化率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关键词农杆菌;预培养;侵染液;接种;共培养中图分类号S1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0 03-01141-03Ana lysis of the O pti m i zed Factors on the Eff ic iency of A grobacterium M ted L IU Ca i 2p i n g et a l(B reeding Center of Trop ical Forestry I nstitute, AbstractCo 2culture is one of the Agrobacterium mediated . choice of antibi otics, Agrobacteri 2um strain and op tical density, ti m e of the p re 2co 2m transf or mation are als o very i m portant in develop ing an efficient genetic The op oduced in co 2culture method in order to p r ovide methods and basis for or mation . Key words; I 2fluid; I noculation; Co 2culture
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机制及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
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机制及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1.农杆菌感染:农杆菌通过其特有的类纤毛附着剂蛋白(T4SS)结构与植物细胞进行初步接触和附着。
2. 感染信号传递:在与植物细胞接触后,农杆菌释放并传递一系列感染信号,包括有效异常淋巴细胞(QvrAB)的诱导、拟南芥(Ca2+)离子内涵物的释放、脑心肌炎物质(AHL)的转运和细胞壁酶的活化等。
3.感染信号诱导细胞凋亡:感染信号的诱导会引起植物细胞凋亡,从而产生切伤的部位或孔洞,在这些切伤或孔洞中形成转化DNA理论允许进入的环境。
4.DNA传递:农杆菌通过T4SS释放线性转化DNA,并借助激发剂打开DNA链,并且该辅助剂经常与T-DNA共同转移到植物细胞总群落中。
5. 植物细胞再生:经过切伤或孔洞进入植物细胞的转化DNA在细胞质中被转录,转录本通过RNA splicing进一步处理并通过核孔复合物进入细胞核。
在细胞核中,转录本通过与受体蛋白结合而在柏氏体中形成mRNA。
mRNA会进一步被转录为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促进植物细胞再生。
1.植物物种:不同植物物种对于农杆菌的感染和转化效率具有差异。
有些植物对农杆菌的感染和转化具有天然的耐受性或敏感性。
2.植物组织类型:不同植物的不同组织对于农杆菌的感染和转化效率也有所差异。
例如,幼嫩的愈伤组织对于农杆菌的感染和转化效率通常较高。
3.农杆菌菌株: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亲和力和感染能力。
有些农杆菌菌株能够高效地感染和转化植物细胞,而有些菌株效率较低。
4.结构改造:农杆菌通过改造表面酶结构以增加其细胞壁附着能力,从而提高农杆菌感染和转化效率。
5.切伤或孔洞大小:适当的切伤或孔洞大小能够促进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效率。
切伤或孔洞过小会限制转化DNA进入细胞,而切伤或孔洞过大则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难度。
总之,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效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效率,为植物遗传工程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研究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研究基因转移技术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它通过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来达到特定的遗传目的,是基因工程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
在这个领域中,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
农杆菌是一种存在于土壤中的细菌,它能够将自身的DNA转移到植物细胞中。
这种天然的基因传递现象成为“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并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1983年,美国科学家玛丽-迪勒·钱普曼(Mary-Dell Chilton)等人对农杆菌基因转移技术进行了开发和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原理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基于细菌和植物细胞的特性,通过把外源DNA序列转移到植物细胞中,从而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
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选择合适的农杆菌:选用能够产生阿加洛生长因子(Acetosyringone)的农杆菌株,使其感染植物时能够产生足够的诱导剂。
2. 制备可重组质粒:将外源DNA序列与质粒DNA进行连接,并在其中添加选择标记基因和表达基因等元素,形成可重组的质粒。
3. 转化幼苗:切取幼苗的叶片,将其在含有抗生素和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化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使农杆菌侵入植物细胞并将可重组质粒传递给植物。
4. 筛选转化植物:通过筛选转化培养基中生长出的植株,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植株并遗传稳定,最终得到转基因植物。
优势和应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可以实现外源基因在植物细胞中的稳定转移,并且转化数量大、成功率高,同时具有转化效率高、适用性广、对植物的损伤小等优势。
因此,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药物、生物燃料等领域中,为人类生产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农业领域,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可以应用于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的改良和栽培,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病性等;在药物领域,它可以用于药用植物的生产和基因组编辑,进而形成新的制药或疗法;在生物燃料领域,计划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改良木质素的生产,提高油脂等生物质的产量。
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机制及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
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机制及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是一种常用的基因转化技术,利用农杆菌转化DNA进入植物细胞,使其表达目的基因。
在这个过程中,农杆菌的外源DNA会被单胞菌分泌物(Vi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工具分子T-DNA结合酶(VirD2)切割成目标T-DNA片段,然后T-DNA和Vir蛋白质工具分子挤进被切开的植物细胞,最终整合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中。
1.农杆菌菌株:农杆菌菌株的选择对转化效率有重要影响。
通常选择具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杆菌菌株,如LBA4404、GV3101等。
不同的菌株对于不同的植物种类和品种可能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感受性植物:不同植物对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感受性各不相同,高度感受性的植物容易进行转化。
除了感受性外,植物的再生能力也是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之一、通常来说,拥有较高再生能力的植物对转化更加容易。
3.T-DNA载体:T-DNA载体是构建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载体的关键。
在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过程中,目标基因的载体必须经过农杆菌系统与植物细胞进行相应的介导,进而整合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
选择合适的T-DNA载体进行构建,可以提高转化效率。
此外,T-DNA载体中导入基因的拷贝数、插入位点的选择等也会对转化效率产生影响。
4.辅助物质:除了基础的转化体系以外,辅助物质也是影响转化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辅助物质主要包括感受性缓解物质、抗生素等。
感受性缓解物质主要用于保护不同类型的植物细胞免受农杆菌侵染造成的伤害,提高细胞存活率;抗生素主要用于抑制农杆菌菌落的生长,避免菌落过度生长对植物细胞的负面影响。
辅助物质的添加可以有效增加转化效率。
5.转化条件:转化温度、菌液浓度、转化时间等转化条件也会对转化效率产生影响。
具体条件需要根据植物种类和品种的特点进行优化。
总之,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主要是通过农杆菌菌株和植物的相互作用引发变化,其转化效率受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农杆菌介导棉花遗传转化体系优化
农杆菌介导棉花遗传转化体系优化棉花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遗传改良棉花纤维品质是棉花分子育种的重要方向。
GbMYB2基因cDNA是从海岛棉中克隆出一段长度为747bp的开放读码框,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结果证实: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GbMYB2基因能够能够增加表皮毛的数目、根的长度。
为了进一步研究GbMYB2基因在棉花中的功能,本研究在完善棉花遗传转化体系的同时,利用农杆菌遗传转化的方法将其转入棉花获得转基因的植株。
农杆菌介导的棉花遗传转化体系通常以下胚轴为外植体,经历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体胚胎发生等过程获得再生植株。
但该遗传转化体系通常受到基因型限制、转化周期长、成胚率低等因素的限制。
为了解决上述有关问题,本文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对体系进行优化,分别从两个方面(以胚性愈伤为受体的转化体系和以茎尖为受体)对农杆菌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1.对以下胚轴为受体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首先,针对棉花遗传转化体系的面临的转化效率低的问题,对外植体、农杆菌浓度、共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株、C源以及凝固剂等进行研究和对比,结果显示:50mg/L卡纳霉素可以有效筛选抗性愈伤组织;下胚轴是该转化体系的最佳外植体;LBA4405和EHA105均可作为该转化体系的工程菌菌株;农杆菌浓度控制在OD600为0.5左右;最佳共培养时间为48h;以葡萄糖为C源可减少褐化。
其次,针对转化体系中转化周期长和工作量大的问题,对继代次数以及不同形态的非胚性愈伤组织产胚能力以及生长速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MSB5培养基继代次数两次;绿色和灰色相间的颗粒状非胚性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和产胚能力最高;对非胚性愈伤及时进行分化培养可缩短转化周期;最后,针对转化体系中畸形胚发生率高的问题,对转化程序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应在加有滤纸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产生胚后及时转入营养物质充足在的未加滤纸的培养基中进一步培养,并及时转接。
农杆菌介导的辣椒遗传转化体系优化及Chi和Glu基因转化植株的鉴定
农杆菌介导的辣椒遗传转化体系优化及Chi和Glu基因转化植株的鉴定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农杆菌介导的辣椒遗传转化体系优化及Chi和Glu基因转化植株的鉴定农杆菌介导的辣椒遗传转化体系优化及Chi和Glu基因转化植株的鉴定摘要:辣椒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对其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是一项广泛应用于作物改良和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其中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是目前最为常用和成熟的一种转化方法。
本文将对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原理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是一种土壤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病原菌。
它通过菌体上存在的Ti质粒(tumor-inducing plasmid)和T-DNA(transfer DNA)片段,将外源DNA片段导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导致细胞核内出现转化的植物细胞。
因此,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也被称为农杆菌转化。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T-DNA整合进入植物细胞、T-DNA片段内的外源DNA导入植物细胞基因组、以及转化细胞的筛选和检测等。
其中,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是整个转化过程的关键步骤,需要通过构建合适的载体和适当的农杆菌菌株,使其能够有效地感染到目标植物细胞。
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作物品种的改良和基因功能研究中。
例如,利用农杆菌转化技术可将外源基因导入烟草、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许多重要的作物中,实现对它们特性的改良。
在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其中,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包括转化载体、农杆菌菌株、植物品种、转化条件等。
此外,还存在着难以破解的难题,例如植物细胞壁难以透过、转化后细胞的不稳定性、外源基因的稳定性等。
为了提高转化效率和成功率,许多研究者着眼于改进农杆菌转化系统,包括构建新的载体、筛选适合的农杆菌菌株、研究植物细胞壁和农杆菌感染机制等。
一些新型转化技术,例如粒子轰击法、激光微加工技术和等离子膜处理技术等,也被尝试用于植物遗传转化中,但它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基因转导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基因转导技术基因转导技术在植物生物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基因转导技术,我们可以在植物体内引入外源基因或调控内源基因的表达,进而实现对植物性状的改良和提高,促进作物产量、品质的提升。
本文将对基因转导技术在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原理、应用及挑战进行探讨。
一、基因转导技术的原理基因转导技术是通过介导物质将目标基因送入靶细胞中,使其被转录和翻译为蛋白质。
目前常用的基因转导技术主要包括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基因枪法和冷冻处理法。
1.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因转导方法之一。
通过将目标基因导入农杆菌中,利用农杆菌与植物细胞发生共生关系的特点,使农杆菌将目标基因传递给植物细胞。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易感植物,因其易操作、高转化效率而被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转化领域。
2. 基因枪法基因枪法是一种将DNA微粒载体通过高压射击的方式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
通过将目标基因包裹在微粒载体上,并在射击中将微粒载体射入植物细胞内,使目标基因被植物细胞摄取。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易进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植物,可以克服芽体发生的障碍,对于某些作物品种遗传转化也有较高的效率。
3. 冷冻处理法冷冻处理法是一种通过植物细胞的质膜和细胞壁的物理破坏,使目标基因进入植物细胞的方法。
通过在目标基因解冻后迅速与植物细胞接触,利用渗透压和温度梯度等因素,使目标基因进入植物细胞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易进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植物,操作简便,但转化效率较低。
二、基因转导技术在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基因转导技术在植物生物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病虫害基因的导入通过基因转导技术,我们可以将植物抗病虫害的基因导入到感病的作物中,使其获得抗病虫害的能力。
比如将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导入到作物中,使其产生杀虫蛋白,从而提高作物对害虫的抗性。
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高效遗传转化与基因组编辑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高效遗传转化与基因组编辑体系的建立与优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又称草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饲料植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紫花苜蓿的高效遗传转化与基因组编辑体系的研究成为了热门课题。
高效遗传转化是基因工程研究的关键一步。
紫花苜蓿的主要遗传转化方法包括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和基因枪介导的转化。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是目前最常用的遗传转化方法之一,它通过农杆菌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基因枪介导的转化则是利用金粒枪将外源DNA迅速“炮入”植物细胞,突破植物细胞的保护屏障。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遗传转化。
遗传转化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载体和选择合适的转化子。
在紫花苜蓿的遗传转化研究中,研究人员通常选择转化质粒和短小DNA片段作为载体。
而转化子则需要具有强大的转化能力和稳定的遗传表达,以确保外源基因可以稳定地表达在植株中。
基因组编辑是指通过直接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来达到特定的目的。
它通常包括诱导突变、基因敲除和基因改造等技术。
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研究在农业和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紫花苜蓿基因组编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目标基因进行敲除和改造。
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刚刚兴起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它通过导引RNA与Cas9蛋白的结合来实现DNA的切割和编辑。
研究人员通过将CRISPR/Cas9系统导入紫花苜蓿细胞,并设计合适的导引RNA序列,可以针对目标基因进行精确的编辑。
由于紫花苜蓿是一种自交不纯的植物,其遗传转化和基因组编辑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会受到自交不纯性产生的困扰。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在选择父本和控制自交过程时谨慎选择,以提高遗传转化和基因组编辑的效率。
此外,研究人员还需要考虑到遗传编辑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使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基因组编辑时,需要确保编辑的基因在整个遗传过程中稳定传递,并且不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一种新的大丽轮枝菌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
微镜下呈现绿色 , 相反敲除转化子在荧光显微镜下 不呈现绿 色。【 结论 】 构建 了一种 大丽 轮枝菌基 因新 的高
效敲除载体 , 利用该载体大大节省 了筛选转化子所用的时间 , 为大丽轮枝菌功能基 因的验证 提供了技 术平台。 关键词 : 大丽轮枝菌 ; 基 因敲除 ; 绿色荧光蛋 白基 因; 农杆菌介导转化
病品种是一种经济、 安全 、 有效的措施 , 但多年来 ,
利用常规育种方式很难得到对棉花黄萎病菌耐病 或高抗的品种【 2 - 4 】 。所以 目前从分子方面研究其
致病基 因显 得尤 为重 要 , 通 过 对 轮 枝 菌 分 子致 病
高 了转化效率 , 为大丽轮枝菌的基 因敲除奠定 了 基础 J 。但是在基 因敲 除过程 中存 在一个不 可
新 疆农业科 学 2 0 1 5 , 5 2 ( 1 0 ) : 1 8 7 8—1 8 8 3 X i n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d o i : 1 0 . 6 0 4 8 / j . i s s n . 1 0 0 1 — 4 3 3 0 . 2 0 1 5 . 0 1 0 . 0 1 7
基因敲除载体 。【 方法 】 通过普通 P C R技术扩增得到绿色荧 光蛋 白基 因( G F P) , 连接到 p M D1 8一 T载体上 , 测 序验证 , 利用 限制性 内切酶 胁 Ⅲ将 目的片段切下 , 连接到敲除载体 p R F—H U 2的多克 隆位点上。通过电击
转化法将载体转化到农 杆菌 E H A 1 0 5中,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 ( A T M T ) 转化到大丽轮枝菌 。【 结果 】 成功得到一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概述完整版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概述完整版农杆菌介导转化法(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是生物技术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基因转化技术,它是利用植物病原细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或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在哺乳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之间转移DNA的过程.Ti质粒在不同的农杆菌株中具有普遍性,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右边界(RB)和左边界(LB)之间的T-DNA区域,另一部分是辅助基因的区域。
T-DNA区域是真正起作用的区域,它包含多个基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含有颠倒重复序列的两个直接重复序列(Direct Repeat,DR)以及插入块(Insert)。
在农杆菌内部,T-DNA区域通过辅助基因的编码产物,如细菌激素合成生物合成酶(enzymes),被剪切出来。
剪切后的T-DNA区域携带着颠倒重复序列的两个直接重复序列(DR),与全身黑素瘤疫斑细菌的Direct Repeat(DR)高度相似,它作为单链向外产生(unidirectional)的。
Ti质粒上还存在两个移去片段(Removal Sequences)的辅助基因,它们能够结合T-DNA的两个断点,从而使T-DNA脱离质粒。
1.选择合适的农杆菌菌株:选择具有较高转化效率且对目标植物亲和性强的农杆菌株。
2.制备适宜的载体:选择合适的Ti质粒载体,可根据需要进行修饰和改造,添加目标基因、标记基因和选择基因等。
3.构建转化质粒:将目标基因和其它所需基因与农杆菌Ti质粒进行重组,得到构建好的转化质粒。
4.培养农杆菌:将重组后的质粒转化到农杆菌中,然后利用适宜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和增殖,以形成菌液。
5.感染植物细胞:将培养好的农杆菌菌液与目标植物细胞接触,通过创伤组织或利用组织培养等方式实现细菌进入植物细胞内部。
6.培养转化物:将感染的组织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以使转化进行进一步发展,形成完整的植株。
dGFP-GUS基因标记新疆棉花黄萎病原菌的研究
dGFP-GUS基因标记新疆棉花黄萎病原菌的研究孔德真;华东来;王秀珍;刘步仓;祝建波;王爱英【摘要】[目的]研究棉花黄萎病原菌的入侵机理.[方法]以带有潮霉素抗性筛选基因的PUCCATPH载体以及pCAMBIA1304载体作为骨架,构建trpc启动子驱动的GFP-GUS基因的新疆棉花黄萎病菌表达载体1304-P-ORF,导入农杆菌GV3101和AGL-1中.通过农杆菌介导(ATMT)法分别转入新疆棉花黄萎病原菌VD-1和VD-278中,对表达效果进行检测.[结果]筛选的潮霉素B浓度为30 μg/mL,农杆菌AGL-1对黄萎病菌的转化效率比GV3101高40%.T0代经含有潮霉素B的PDA 培养基筛选,获得了T1代转基因大丽轮枝菌VD-12株,VD-2 784株.通过GUS组织染色,在转基因VD-1和VD-278的菌丝和孢子中均可观察到GUS基因的表达.对转基因黄萎菌进行PCR分子检测,均可检测到GFP和潮霉索B基因.GUS-GFP 和潮霉素B基因已成功转入新疆棉花黄萎菌VD-1和VD-278中.[结论]建立了新疆棉花黄萎菌的遗传转化体系,为进一步利用GFP-GUS基因研究新疆棉花黄萎菌对棉花侵染的过程奠定基础.【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53)001【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trpc启动子;农杆菌介导转化;GFP-GUS;棉花黄萎病菌【作者】孔德真;华东来;王秀珍;刘步仓;祝建波;王爱英【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新疆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新疆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新疆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新疆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新疆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62【研究意义】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维管束系统病害[1]。
大丽轮枝菌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大丽轮枝菌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邓晟;王彩月;张昕;林玲;赵明文;周益军【期刊名称】《江苏农业学报》【年(卷),期】2012(028)005【总页数】3页(P1197-1199)【关键词】黄萎病;大丽轮枝菌;绿色荧光蛋白;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作者】邓晟;王彩月;张昕;林玲;赵明文;周益军【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植物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
该病原菌由于环境适应力强,寄主泛围广,同时缺少有效的抗源材料,经常出现防治难的局面[1]。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最早是在水母Aequorea victoria中发现的。
如今,该蛋白质已在多种细菌、真菌、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得到表达,是目前最常用的报告基因之一。
为了使GFP更加稳定和便于观察,研究人员对GFP序列的个别氨基酸进行了替换。
本研究所使用的sGFP就是将GFP 65位的丝氨酸替换为苏氨酸,使得该蛋白质在丝状真菌细胞内的荧光更强且更加稳定[2]。
Andrie等[3]和 Vallad等[4]利用 sGFP 基因,分别在马铃薯和莴苣中分离的大丽轮枝菌菌株中成功标记了绿色荧光,依赖菌体上的绿色荧光,他们对病原菌侵染的不同阶段进行了观察。
本研究中试图对2个江苏地区棉花上分离的强致病力菌株(落叶型的V07DF2和非落叶型的Bp2),进行荧光标记,将真菌gpdA启动子驱动的sGFP基因盒构建到以pCAMBIA 1300为基本骨架的双元载体上,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sGFP基因分别整合到上述菌株的基因组中,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的特性对这些菌株的侵染过程进行初步观察。
农杆菌介导的苜蓿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的开题报告
农杆菌介导的苜蓿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苜蓿是重要的牧草作物,具有优良的耐逆性和饲用价值。
然而,苜蓿的育种进展缓慢,部分原因是由于其基因转化难度大。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可以将外源基因
稳定地导入苜蓿基因组中,从而实现育种改良。
因此,建立苜蓿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
化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建立和优化苜蓿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构建适合苜蓿的遗传转化载体。
选择合适的质粒载体,将荧光蛋白或抗性基因等标
记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组合,用于对转化植株进行筛选、鉴定和追踪。
2.优化农杆菌感染苜蓿的条件。
通过组织培养和诱导愈伤组织等方法,建立适合苜蓿
的农杆菌感染体系,调控细菌浓度、感染时间、共培养温度等参数,提高转化效率。
3.筛选、鉴定和验证转化植株。
对感染农杆菌后的苜蓿愈伤组织进行筛选和鉴定,检
测外源基因是否成功转化进入宿主基因组,并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等方法进行验证。
4.细胞胁迫试验。
对经过遗传改造的苜蓿进行组织培养、高温、低温胁迫等处理,测
试外源基因对胁迫响应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育种优化奠定基础。
三、预期成果与意义
本研究通过建立和优化苜蓿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能够成功实现外源基因的转
移和稳定表达,并为苜蓿品种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研究为苜蓿育种提供了新的方
法和技术支持,并为探索其他重要农作物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 词 : 杆 菌 ; 丽轮 枝 菌 ; 霉 素 ; P; 传 转化 ; 传 稳定 性 ; 型 变 异 农 大 潮 GF 遗 遗 表
A rbc r m l inw s d s dt O 6= . a dpeutrdi l udI me i fr ,hnwa x dwt neu l go at i s u o a j t D o 02 n rc l e q i eu o t au e o o u ni M du o h te s e i a q a m 4 mi h
CHEN a z , Tin. i YUAN ng b , Ho - omi ZHANG o lng Ba —o
(rv c lKe a oaoyo A rboo yYagu a e Po i i yL b rt f go il ,i s dmyo A r ut a S i csNaj g2 0 1 , hn) na r g n Ac f gi l rl c n e, ni 10 4 C ia c u e n
中 图分 类 号 : 4 56 1 ¥ 3. 2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27 0 ( 0 1 0 —5 70 1 0 — 8 7 2 1 ) 6 0 0 —8
O p i ia in o r b ce im — e it dTr n f r a ino e t ii m a l e t z t f m o Ag o a t r u m da e a s o m t fV r clu d hi o i l a
mg L + 潮 霉 素 B 5 mg L .一 0 ・ 进 行 筛 选 。 研 究 发 现农 杆 菌 L A4 0 B 4 4和 AG . L 1比 农杆 菌 S 0 4和 E A1 5更 K1 4 H 0
适 用 于 大 丽 轮枝 菌转 化 。 对 转 化 子 观 察 和 鉴 定 发 现 : 表 型 上 ,08 从 7. %转 化 子 保 持 野 生 型 形 态 ,92 转化 子 发 2. %
摘 要 : 了揭 示 大 丽 轮 枝 菌 的 遗 传 变 异 和 致 病 机 理 , 为 以含 潮 霉 素 为 抗 性 筛 选 标 记 、 色 荧 光 蛋 白 G P为 报 告 绿 F
基 因载 体 . 化 了农 杆 菌 介 导 转 化 大 丽 轮 枝 菌 的遗 传 转 化 体 系 , 得 了大 丽轮 枝 菌 菌 株 V9 1和 B 2含 绿 色 优 获 9 P 荧 光 蛋 白 G P 的转 化 子 , F 转化 率 达 到 1 0 l 5 0 1 ~ 优 化 的转 化 条 件 为 : 杆 菌 以 I 液体 培养 基 调 节 浓 0x0 ̄ 5x0。 农 M
Cot o Sc e e t n i nc
棉 花 学 报 C t n Si c 2 1 ,3 6 :0 - 1 ot ce e o n 0 12 ( )5 7 5 4
农杆 菌介导转化 大丽轮枝 菌的体 系优化
陈天 子 , 洪波 “杨 郁文 , 蔼 民 , 袁 , 刘 张保龙
( 苏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 苏 省 农 业 生 物 学 重 点 实验 室, 江 江 江苏 南 京 2 0 1 ) 10 4
sp e l a s dsae a ia et arigh go c s t t e e n re u rset rti ( F ) ee s p .mpo t cue i s, nr v c r r n y rmy i r i a n dgenf oecn oe G P g n yo e b y oc y n e sn g a l p n wa
Ab ta t To f cl aet es y o e mo e u a a i o rii i m a l ea d t em oe u a c a imst a r cl u sr c : a i tt h t n t lc lrb s f Vet l u d h i n lc lrme h n s h tVe t i i m i ud h s cl a h i l
u e o o t z h r b ce im . d a e r n f r t n o rii i m a l e e dn o t e p o u t n o 0 ~ 5 s d t p i e t e Ag o a tr mi u me itd t so ma i f Ve t l u d h i ,la i g t h r d c i f 1 0 5 0 a o cl a o G P c ryn a s r n s e x1 o i i fVe t i i m a l es a nV9 a d s an BP . h rn f r a in c n i o s F - a r i g t n f ma t rl c n d a o ri l u d h i t i 91 n t i 2 T et so r o p 0 cl a r r a m t o dt n : o i
度 至 OD ̄ 02并预 培 养 4h 然 后 与 等体 积 的 浓度 为 1 ・ 的 大 丽 轮 枝 菌 孢 子 混 匀 , 皿 取 2 0 L混 6= . , 0 个 mL 每 0 合 液 涂 于 固 体 I 共 培 养 基 的 纤 维 素膜 上 ,5 共 培 养 6 , 转 移 至 固体 P A 培 养 基 上 以头 孢 噻 肟 钠 5 0 M 2℃ 0h 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