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合作学习第1章
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合作学习是一种教育学理论和教学策略,强调通过合作与合作伙伴协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和相互完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协调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和共同探索。
合作学习的原理是基于社会互动和共同构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者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他人的经验和知识来推动自己的学习,通过协同合作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合作学习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和互动来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发挥主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合作伙伴的互动合作:合作学习侧重于学生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合作伙伴的互补和合作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3. 共享知识和经验:学习者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共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借助合作伙伴的知识和经验来推动学习的发展。
4. 共同构建知识: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合作与合作伙伴共同合作,通过互相讨论和共同构建知识来推动学习的过程。
合作学习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小组成员通过相互合作来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2. 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和学习知识。
合作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合作评价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后,通过互相评价和反馈来促进自己的学习成长。
合作评价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通过合作伙伴的反馈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4. 多元化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与不同的合作伙伴来合作学习,通过与不同的伙伴合作来更好地实现协同学习的效果。
以上是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的一些重要内容。
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
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材料
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材料1小组合作学习的概述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助性的学习。
学生一起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竞争,相互鼓励,在积极合作氛围中共同学习,以提高课堂学习成效。
其实质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借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发展理论指出:儿童间的合作活动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可能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
小组合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作为课堂教学技术”的小组合作的突破和拓展。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学科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别.2.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第一,有利于自治精神的培养。
自治精神的核心是自我负责、自我治理、自我担当。
这个“自”既指个体的人,也指个体所在的团队。
自治精神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它的核心是不等、不靠、不怨、不悔,是一事当前,自我负责:我们构建组织,我们制定规则,我们担当责任,我们实现目标。
学校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治。
遗憾的是,目前学校、家长的许多想法、做法与此使命背道而驰。
社会上盛行的种种现象,诸如要么顺从,要么冷漠,要么对抗,要么抱怨,要么包办,要么放任,都与自治精神缺失有关,都与学校、家庭的管理过剩一脉相承。
小组的出现为教育带来希望,为新型社会关系的建设带来希望。
自主、探究、合作是新教育的几个核心词汇,这几个词以自主为首。
有自主才有探究,才有合作。
人们常常把自主理解为学生自觉学习,其实,这只是这个词最浅层次的意思。
自主是一种权利,指学生所应有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权利,学生参与制定与自己相关的规则的权利,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做出决策的权利。
还权利于学生的过程,也就是给责任于学生的过程。
没有权利,就无从谈责任。
当教师、家长抱怨孩子没有责任感的时候,请先扪心自问:还孩子权利了吗?自治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教案
小组合作学习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准备2.1 教学材料- 预先准备好的合作学习教材或任务- 学生桌椅,黑板、白板或投影仪- 记录学生表现的工具,如笔记本电脑或纸张2.2 学生要求- 学生应具备基本的课堂纪律和态度-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沟通能力第三部分:教学过程3.1 创造性引入- 教师讲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思维能力等。
- 教师以生动的例子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如共同解决问题、取长补短等。
3.2 任务分配-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充分参与。
-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合理分配任务给每个小组,确保任务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
3.3 合作学习过程-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任务,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法。
- 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并记录下他们的想法和解决过程。
- 学生互相检查和互相评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4 教师角色- 教师应扮演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记录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4.1 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可以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 学生还可以回顾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作为日后学习的参考。
4.2 教师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合作学习的成果,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和改进之处,并为下一次的合作学习提出建议。
第五部分: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其他学科或领域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 可以通过适当的比赛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第六部分:教学总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合作学习(通用12篇)
合作学习(通用12篇)合作学习篇1新课标指出:“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是国家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
”并且心理学研究表明:“同龄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是最高的。
”我认为合作学习无疑体现了这些思想理念。
合作学习,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情感上的愉悦,感觉轻松自如,从而喜欢美术学习;它让学生思维活跃,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展现与培养;它促使学生积极承担各自责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成功,提高合作意识。
《桥》的设计,改变以往美术课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而体现了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特征:合作学习——这一世界教育的新特点。
通过观察、调查、欣赏、探究,让学生对中外各桥、身边的桥及桥梁的种类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全新的认识,并将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在合作中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促进了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合作学习篇2转变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
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
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主要表现在: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这样一来,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就抹杀了。
怎样才能有效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呢?我认为,只有在学生有合作需要时,让学生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物体分类》时可以这样做的:教师提出要求:想一想,把你带来的物体分一分,你打算怎样分,为什么?教师刚说完,学生们马上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带来的东西太少了,根本不用分,也没有相同的物体。
“要是几个同学一起分就好了。
”一个学生提出来,其他学生也一起附和。
教师同意了。
于是坐在一起的几个同学马上围在一起,把各自带来的物体堆在一起,看着那么多的物体,他们高兴极了,积极发表意见,有的说,可以形状的不同来分;有的说,可以按颜色的不同来分;有的说可以按大小的不同来分;还有的说,可以按新旧不同来分;……。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精品文档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或collaborative learning ),又称协作学习,对于它的定义,国内外不同学者各不相同。
综合国内外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是一个复合性、多层面的概念,它打破了以往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小组根据共同目标,进行合作互助,以完成共同的任务。
从现有的关于合作学习研究的理论文献来看,总的来说,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社会学、心理学和建构主义。
它的主要理论基础主要有群体动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精制理论及课堂教学工学理论等。
一、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他创设了磁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
勒温借用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决定于内部需要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从群体动力学的理论来看,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小组人员为一个共同目标聚在一起共同努力,小组合作的力量源泉来自于互相依靠和相互团结。
相互依靠为每个小组成员提供了动力,使成员之间互相勉励,尽力做好分配的任务,以促使整个小组最终能成功达成小组的目标。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可以主动地建构知识,他们要么是自己,要么是求助他人或其他信息源的帮助来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同伴、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解释和假设而已。
Gunawardena 等人(1997)的模型就反映了建构环境下的认知互动过程。
Van Offenbeek (2001)则进一步提出,这种合作型的知识建构将导致群体的潜在行为的变化(Van Offenbeek ,2001 )。
合作学习活动教案
合作学习活动教案一. 引言近年来,合作学习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一起参与探讨、合作解决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本文将介绍一个合作学习活动的教案,包括活动目标、准备工作、活动步骤以及评估方式等。
二. 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三. 准备工作1.确定活动主题:选择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主题,例如"环境保护"。
2.准备资料: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文章等资料,供学生使用。
3.分组策划: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四到五名学生组成,要求每个小组具有不同的组员组合,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四. 活动步骤1.引入主题:通过引导讨论问题、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等方式,引入活动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环境问题,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并讨论该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资源分享:每个小组成员将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与组员分享,共同探讨问题,并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4.整合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进行全班讨论和交流。
5.小组合作二:根据全班讨论的结果,每个小组再次讨论并完善自己的解决方案。
6.项目实施:每个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并进行实施。
7.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呈现他们的行动成果,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感悟。
五. 评估方式1.小组评估:每个小组成员评估自己和其他组员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程度、积极性和贡献等。
2.活动反思:学生通过写日记、小结或进行讨论等方式,对整个合作活动进行反思,并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六. 教学效果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学生得以主动参与、合作探讨,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合作学习
让孩子在互相帮助中进步周哲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瘸子在马路上偶然遇见了一个瞎子,只见瞎子正满怀希望地期待着有人来带他行走。
“嘿,”瘸子说,“一起走好吗?我也是一个有困难的人,也不能独自行走。
你看上去身材魁梧,力气一定很大!你背着我,这样我就可以向你指路了。
你坚实的腿脚就是我的腿脚;我明亮的眼睛也就成了你的眼睛了。
”于是,瘸子将拐杖握在手里,趴在了瞎子那宽阔的肩膀上。
两人步调一致,获得了一人不能实现的效果。
多么浅显而又令人深思的故事啊!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你不具备别人所具有的天赋,而别人又缺少你所具有的才能。
对于懦弱者,只会盯着自己的不足怨天尤人,抱怨不公;自强者则会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完美。
我班就有这样互相帮助,互相进步的学生。
我班的段海传和杜烁同学,在以前编排座位的时候编到了一起,这是他们第一次互相接触。
但是,就是这一次他们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又不懂的题目,就相互之间讨论。
从这以后,他们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进步。
记得有一次,我讲解一个鸡兔同笼的问题。
这个问题刚开始全班都没有人会做,我就叫他们相互之间先讨论一下。
他们之间就交流了起来。
我看到,他们之间,刚开始讨论的很激烈,就像吵架一样,面红耳赤。
但是,时间过了不久,他们就取得了共识。
最后,我过去问了他们讨论的结果。
他们告诉我了结果,他们的结果完全正确,并且解题思路清晰。
我为他们感到欣慰,我也为有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
在这以后的学习中,虽然他们没有再在一起做同桌了,但是他们之间还是会有相互讨论,只不过这个时间换成了课后。
可见互相帮助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教师,应该把这个道理告诉学生,使他们受到启发,从而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班级好风气,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扬帆起航,茁壮成长。
第一部分 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核心概念界定小组合作学习(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合作学习国外研究现状合作学习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很快在欧美各国及日本等国流传开来。
德国兴起了“交往教学论”流派,前苏联提出了“合作的教育学思想”等。
如今,合作学习策略在美国、以色列、加拿大等几十个国家的中小学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理论和策略,被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国内研究现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并进行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浙江、山东、江苏、上海等地陆续有一些合作性教学的研究成果。
浙江杭州市“促进初中学生个性最优发展”课题的一个子课题尝试运用了合作学习小组教学。
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小组教学,能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培养了学生在集体中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对后进生也有很大帮助。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是项从教学领域全面探讨合作学习的大型实验研究,此项研究试验单位涉及山东等九个省市的百余所学校,历时长达六年。
研究结果在实践上证明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研究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合作学习发展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儿童“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
他认为儿童要解决的问题有三类,即学生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需要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和在别人的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设计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来达到共同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设计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合作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1. 任务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应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任务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组成:小组成员之间的能力和兴趣应有一定的差异性,以便相互学习和促进合作。
同时,小组应有一位领导者,负责组织协调小组成员,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3. 角色分配:在合作学习中,角色分配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让学生充当问题解决者、研究者、总结者、演讲者等不同的角色,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能力。
4. 教师角色:在合作学习设计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二、合作学习设计的实践方法1. 实验探究: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实验内容,通过合作完成实验报告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2. 问题解决:提供一系列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如问题解决者、数据收集者、证据评估者等,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相互对话和辩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项目合作:给学生设计一个较长期的课题项目,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合作完成。
例如,设计一个有关环保的化学项目,学生可以分工合作,研究环境中的污染物、应对方法等,通过合作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合作学习设计带来的效果1. 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相互学习和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合作学习教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教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本文将介绍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提供一份合作学习教案的示例,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分享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如下:1. 相互依赖原则: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互助,每个学生都起到关键的角色,互相支持和协助。
2. 小组互动原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通过互动讨论、集体决策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共同负责原则:学生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学习,还要共同承担小组任务的完成,共同负责。
4. 个体与整体结合原则:合作学习既要满足个体的学习需求,又要注重整体的目标和效果。
二、合作学习教案示例主题:环保意识的培养年级:初中科目:生物学课时安排:课时1:介绍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意识课时2:探讨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课时3:小组讨论,制定环保行动计划课时4:小组展示环保行动计划,并进行整体总结教学目标:1. 了解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认识环境问题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2. 掌握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制定环保行动计划,并展示给全班。
教学步骤:1. 介绍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2. 分组讨论,探讨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3. 小组合作,制定环保行动计划。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研究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制定一份可行的行动计划,并明确任务分工。
4. 小组展示环保行动计划。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行动计划,并解释他们的研究过程和选取的解决方案。
5. 整体总结。
合作学习教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教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发展的有效教学方法。
通过在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还能培养良好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合作学习教案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一、教案目标和评价指标的确定在设计合作学习教案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案的目标和评价指标。
目标是指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要求;评价指标则用于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的综合评价。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确定目标和评价指标,确保教案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对齐。
二、合作小组的组建和角色定义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随机分组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等进行分组。
同时,教师还需要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角色,如组长、协调员、记录员等,以确保每个学生在合作中能够扮演不同的角色。
三、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在合作学习教案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
任务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案例或者一个实际情境等,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以增加任务的紧迫感和挑战性。
四、合作学习环境的创设为了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发展,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教案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合作学习环境应该充满活力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座位布置、教学工具和资源的提供等方式来创设合作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团队合作技能的培养在合作学习教案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技能。
团队合作技能包括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等。
通过设计合适的任务和角色分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有效地沟通、协作和领导,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六、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价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
合作学习合作基础知识的教案设计
合作学习合作基础知识的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合作学习合作基础知识的教案设计适用对象:中学生教案长度:1500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合作学习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2.认识到合作学习对学习成果的积极影响。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和合作学习案例。
2.学生: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合作学习的定义和基本原则(预计时间:15分钟)1.引入:教师用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入合作学习的概念,例如:两个人一起做饭的互动情景。
2.讲解:教师简要解释合作学习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包括学生合作、互助互补、共同完成任务等。
3.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合作学习的定义和基本原则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习任务二:合作学习对学习成果的积极影响(预计时间:20分钟)1.引入:教师列举一些研究或案例,说明合作学习对学习成果的积极影响。
2.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些合作学习的案例,例如小组讨论、合作研究项目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对学习成果的积极影响。
3.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合作学习对学习成果的积极影响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举例说明。
学习任务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预计时间:25分钟)1.引入:教师用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策略分享:教师分享一些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策略,例如鼓励学生团队合作、设置合作学习任务等。
3.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学习任务四:总结和展望(预计时间:10分钟)1.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
2.展望:教师分享一些与合作学习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活动,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合作学习。
教学反思与评估: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合作学习的定义、基本原则,并认识到合作学习对学习成果的积极影响。
合作学习教案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教案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是一种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方式。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可以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本文将探讨合作学习教案的设计原则和几个实施步骤,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一、合作学习教案的设计原则合作学习教案的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学习目标:在设计教案之前,教师应该明确学习目标,并确保学生理解这些目标。
只有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才能协调各自的努力,达到共同的目标。
2.促进互动和交流:合作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问题解决等活动,以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倾听、表达观点,并协商解决方案。
3.撰写明确的任务:每个合作学习任务都应该清晰明确,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指定不同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并明确分工。
4.个体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在合作学习中,除了个体评价外,团队评价也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设计评估方式,既考察学生个人的学习成果,又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表现。
二、合作学习教案的实施步骤以下是合作学习教案的一般实施步骤,供教师参考:1.分组组建:教师可以采用随机分组或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分组。
确保每个小组的人数适中,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明确任务:教师在教案中明确任务,并向学生们介绍任务的背景和要求。
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并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做出贡献。
3.合作学习过程: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展开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并鼓励积极讨论和合作。
4.分享成果与评价:在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个体和团队的评价。
教师要鼓励学生们互相给予建设性的反馈,以促进他们对团队合作的认识和提高。
三、小结合作学习教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协作学习教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
协作学习教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协作学习教案第一节:引言在当今社会,团队合作能力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
第二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协作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包括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和合理分工等。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包括相互尊重、互助合作以及共同努力等。
第三节: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用于介绍协作学习的概念和案例分析。
2. 小组讨论的题目和问题,用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第四节: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协作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
随后,教师可以使用PPT演示文稿,具体介绍协作学习的概念和案例分析,以便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
2. 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约3-5人。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讨论的题目或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3. 小组展示(15分钟)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分享和学习的机会。
4. 总结(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体会,让学生再次认识到协作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在日常学习中运用协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
第五节:教学评价1. 基于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合作学习的程度、沟通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2. 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建议,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
第六节:延伸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组织一些延伸活动,例如团队项目、角色扮演和合作竞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
第七节:课后反思教师应该及时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和总结,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能力。
合作学习方案
六、预期效果
1.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
2.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3.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合法合规、高效便捷的合作学习平台。
本方案旨在为合作学习活动提供一套完整、严谨的实施方案,以期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第2篇
合作学习方案
一、引言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与实践领域。本方案旨在构建一个系统化、人性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二、目标定位
1.构建一个合法合规的合作学习框架,确保学习活动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2.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知识共享与技能交流,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
3.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方案内容
1.组织架构
(1)设立合作学习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
(2)设立合作学习小组,每组由5-10名学习者组成,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小组内部的学习活动。
2.学习内容
(1)根据学习者需求,选定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的学习主题。
-制定详细的学习大纲,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
-整合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专业书籍、学术论文、在线课程等。
3.学习活动安排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习活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线上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即时通讯工具、在线论坛等,进行远程讨论与交流。
合作学习文件20090921-081907
参考书目:《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目录第一部分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合作学习的概念 (6)合作学习的优势 (6)营造合作氛围 (6)怎样分组更适宜 (6)建立合作学习的相关规则 (7)确立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角色 (7)要花费时间讲授合作技巧 (7)第二部分合作学习的方法1. 轮流提问 (10)2. 前进的雪球 (10)3. 倒退的雪球 (10)4. 信息交叉 (11)5. 信息交叉Ⅱ (12)6. 思考-组对-共享 (12)7. 写作-组对-交换 (13)8. 绘画-组对-交换 (13)9. 轮流写作(同时) (14)10.轮流写作(依次) (14)11.前与后 (15)12.焦点讨论二人组 (16)13.请教邻居 (16)14.组对复习 (17)15.多边会议 (17)16.旋转木马 (18)17.谈话筹码 (19)18.小组思想地图 (19)19.SUMMER (20)20.问答组合 (21)21.组对写作 (22)第三部分合作学习的常见问题1. 怎样理解合作学习的焦点 (24)2. 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24)3. 如果学生想自己选择他们的合作伙伴怎么办 (25)4. 成绩好的学生不太乐意去帮助成绩不怎么理想的同学怎么办255. 当学生不认为能从同伴那时学到东西时怎么办 (26)6. 小组任务应该有时间限制吗 (26)7. 当学生分组作业时教师怎样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 (26)8. 怎样对待过于活跃的小组 (27)9. 如果一些小组没有按要求去完成任务或进行活动时怎么办 (27)10.每个小组需要同时完成任务吗 (28)11.怎样保证学生在经过充分的讨论后才达成一致 (28)12.规模较大的班组如何实行合作学习 (29)13.当一些学生控制了小组的活动怎么办 (29)14.当学生互相交流错误的信息时怎么办 (30)第一部分1.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填充反常的元素: Cr,Cu;Nb,Mo,Ru, Rh,Pd,Ag;Pt,Au。
VB
四
VIB
Cr
[Ar]3d54s1
VIIIB
IB
Cu
[Ar]3d104s1
在轨道运行的电子具有一定的角动量。 4 跃迁规则 电子吸收光子就会跃迁到能量较高的
激发态,反之,激发态的电子会放出光子返回基态
或者能量较低的激发态。
ΔE = B( 1 1 – ) n12 n22
当n=1时能量最低为13.6eV,称为氢原子的基态
能量。此时对应的半径为53pm,称为玻尔半径。
1-1-2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1. 电子云
1-1-5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 原子半径 (1) 在短周期中,从左到右逐渐缩小,稀有气体 突然增大。
因为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不是共价半径,而是范 德华半径。 (2) 在长周期中,从左向右,主族元素原子半径 变化的趋势与短周期基本一致,原子半径逐渐缩小, 末尾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又突然增大。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1 知识要点
1-1-1 波尔理论: 解释氢离子及类氢离子的光谱。 1 行星模型 2 定态假设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处在一定的线形轨 氢原子核外电子在轨道运行时具有一定
道上绕核运行的。 的能量,不会吸收或释放能量,称为定态。
3 量子化条件
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
离子性%=1-exp[-1/4(A-B)2]
1-2 历年考研试题
一、判断题
1. 按照鲍林的电负性标度,C与S的电负性同为2.5, 所以CS2是非极性分子,C-S键是非极性键。
2. s轨道的电子云为球形,表明s电子沿球形轨道运动。 3. 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能级越高,它与原子核的距 离就越远,因此任何时候1s电子总比2s电子靠近原 子核,因为E2s > E1s。 4. 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只是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稍瘦些。
道排布的,但书写电子结构式时,要把同一主层(n相 同 ) 的轨道写在一起,如: 23 号 V ,填充电子时: 1s2
2s22p63s23p64s23d3 , 而 书 写 时 应 为 : 1s22s22p6
3s23p63d3 4s2或[Ar] 3d3 4s2。
(2) 特殊的电子结构要记忆。主要是 10个过渡元素。
3. 薛定谔方程(对于单电子体系): 2/x2 + 2/y2 + 2/z2 + (82m/h2)(E-V) = 0 可解出表示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 和电子的能 量E。 为处理方便, (r,, )分为径向部分R(r)和角度
部分Y(, )。
波函数的角度部分图示
Ys
18
32 ?
徐光宪规则
原子轨道 1s 2s 2p n+0.7l
1.0
2.0 2.7
能级组 I II
组内状态数 2 8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3.0 3.7 4.0 4.4 4.7 5.0 5.4 5.7
III
8
IV
18
V
18
4 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排布) (1) 电子填充是按近似能级图自能量低向能量高的轨
2族 主族(A族):周期表最左边的两个纵列是IA和IIA
主族;周期表最右边的6个纵列从左到右分别是IIIA,
IVA, VA , VIA , VIIA 主族和 0( 零 ) 族( VIIIA 主族)。 副族(B族): 从周期表左边第3纵列开始有10个 纵列,每个纵列3个元素(包括第七周期元素应是4个 元素),从左到右的顺序是IIIB,IVB, VB, VIB, VIIB,VIII,IB,IIB。
3 区 分为s区,d区,ds区,p区和f区。
分区 s区 外层结构特点 ns1-2 包括元素 IA、IIA
p区
d区
ns2np1~6
(n-1)d1~9ns1~2
IIIA~VIIIA
IIIB~VIII
(Pd:4d10)
ds区 (n-1)d10ns1~2 IB 、IIB 镧系和锕系
f 区: (n-2)f 0~14 (n-1)d0~2 ns2
常用径向密度函数(D)来表示波函数的径向分布。
峰数等于相应能级的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之差(n–
l)。用来解释电子的钻穿效应。
1-1-3 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电子排布)
1. 电子排布三原则 (1)泡利原理 在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 子,它们的自旋方向相反。 (2) 洪特规则 基态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总是首先自 旋平行地、单独地填入简并轨道。
五
Nb
Mo
Ru
Rh
Pd
[Kr]4d10
Ag
[Kr]4d105s1
[Kr]4d45s1 [Kr]4d55s1 [Kr]4d75s1 [Kr]4d85s1
六
Pt
Au
[Xe]5d96s1 [Xe]5d106s1
1-1-4 元素周期表
1. 周期
维尔纳长式周期表分主表和副表。
第一周期只有2个元素,叫特短周期,它的原子只 有 s 电子;第二、三周期有 8 个元素,叫短周期,它们 的原子有 s 电子和 p电子;第四、五周期有 18 个元素, 叫长周期,它们的原子除钾和钙外有s、p电子还有d电 子;第六周期有 32 个元素,叫特长周期,它的原子除 铯和钡外有 s 、 d 、 p 电子还有 f 电子;第七周期是未完 成周期。
(3) 能量最低原理 基态原子是处于最低能量状态 的原子,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力求使整个原子的 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2. 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1) 屏蔽效应 由于其余电子对所选定的电子的排斥 作用而使有效核电荷降低的现象。
Z* = Z - 斯莱特规则
a. 先将电子按内外次序分组:ns, np一组;nd 一 组;nf 一组。 b. 外组电子对内组电子的屏蔽作用 = 0。
2 电离能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 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I1。 I1 < I 2 < I 3 < I 4 同周期:总趋势是从左向右,Z 增大,r 减小,
核对电子的吸引增强,愈来愈不易失去电子,所以
I1 增大,但有一些元素反常。 增加幅度主族元素 > 副族元素。
同族:从上向下,有效核电荷虽依次增大,但
z
z
z
y x
x
y
y x
Yp z
Yp x
Yp y
蓝色为“+”号,红色为“-”号。正负号以及Y的极大 值空间取向对原子之间能否成键及成键的方向性起着重要作用。
z
y
y
x z
x
y
3 d d 22 zz
z
d x2 y 2
y x
x z
x z
y
d xy
d xz
d yz
蓝色为“+”号,白色为“-”号。
氢原子轨道的径向波函数图示
(2) 角量子数 l 取值 上依次用 意义 0,1,2,3,4 … … ( n - 1 ) , 光谱学 s,p,d,f, g … … 表示 。 角量子数 l 决定原子轨道的形状 ,并在
多电子原子中和n共同决定电子的能量。
(3) 磁量子数 m 取值:0, 1, 2, 3,… … , l 。
副族中的 d 区过渡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缩
小程度不大。由于新增加的电子填入 (n-1)d 轨道,使
有效核电荷增加的缓慢。 到了 ds 区元素,由于次外层的 (n-1)d 轨道已经全 充满, d 电子对核电荷的抵消作用较大,超过了核电 荷数增加的影响,造成原子半径反而有所增大。 (3)特长周期中,主族元素、d区元素、ds区元素 的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长周期的类似。 f 区元素从
电子层增加,原子半径也依次增大。 r增大因素占主
要,电子离核远,核对电子吸引力减小,越易失去 电子,I1 减小。 铯Cs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氦He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3 电子亲和能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变为气态一
价负离子放出的能量叫做电子亲和能E1 。 取正值的电子亲和能是体系放出能量,而取正值
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的幅度更小。这就是镧系收缩。
⑷同族元素,在主族元素区内,从上往下,尽管 核电荷数增多,但由于电子层数增多的因素起主导作 用,因此原子半径显著增大。 副族元素区内,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一般只是稍
有增大。其中第 5 与第 6 周期的同族元素之间原子半
径非常接近,这主要是镧系收缩所造成的结果。
无机合作学习
无机化学理论课分为3大模块: (1)热力学原理及化学平衡原理、反应动力学基础 (从宏观的角度学习无机化学理论); (2)物质结构原理及元素周期律 (从微观的角度 学习无机化学理论); (3)元素无机化学(应用无机化学理论,按照“元 素周期表”,系统地学习、研究无机物的性质及 其变化规律与应用)
的电离能却是体系吸收能量,这是在应用时要特别注
意的地方。 同周期从左到右或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亲 和能的变化情况并不单调,比较复杂。 氯的电子亲和能是最大的。
4 电负性
表示化合物中的原子对电子吸引能力的相对大小, 衡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 同周期中,自左向右,电负性变大,元素的非金 属性增强。同族中,自上而下,电负性变小,元素的 金属性增强。 氟的电负性最大;铯(和钫)的电负性最小。 用电负性可以判断化合物的键型,估算共价键的 离子性百分数等。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
形象描述,是||2的具体图象。 电子云图象的三个特征: (1)电子云在核外空间扩展程度 能层---K, L, M, N, O, P,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