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诗眼
鉴赏诗歌的诗眼
鉴赏诗歌的诗眼一、诗眼是什么“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里的“幽”字。
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
这是局部的诗眼。
如王维《过香积寺》,并分析第三联的诗眼。
典例1、分析: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
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
“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
“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
惜别之情,溢于言外。
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
“愁”字能够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
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
“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
兰舟已逝,离情难舍。
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
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
“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不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
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
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
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典例2、叶绍翁《游园不值》: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因为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歌鉴赏之诗眼
8、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 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你觉得两首诗哪一首更好?
苏东坡: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推敲字词
一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谢谢大家,再见!
看问题,明指向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 2、请简要分析···句中“ X ”字的妙处。 3、赏析“··· ”中“ X ”字的表达效果。 4、关于此诗,有人说“ X ”字统领全篇,有人说 “ X”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 5两首诗都有一个“ X ”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 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6、这首诗第?句中的“X”可否换成“X”或其他词? 请简述理由。 7、“······”句中的“X”字有的版本写作 “X”。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 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 增强了诗的韵味。(绿是色彩,此处有变 绿之意。) (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 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 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的真诚祝福,也暗含 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迁移训练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 龙:指世俗杂念。
【提问】你认为这首诗颈联两句中的“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 析。
参考
“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即 呜咽之意, “冷”即阴冷之意。(第一步)
语文古诗词“诗眼的鉴赏方法
语文古诗词“诗眼的鉴赏方法古诗词“诗眼”的鉴赏方法1、内容定位例如,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又例如杜甫《登高》中的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其中的“常”字写出了时间之长,频率之高,由此强化了诗人因遭遇坎坷,长期漂泊而产生的孤苦与悲凉的心境;而“独”字,根据对仗的原则,可以理解为“偏偏”之意,诗人却偏偏要在多病之秋登高感怀,这不正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那种忧国忧民,虽九死犹未悔的执著精神的体现吗古诗词“诗眼”的鉴赏方法2、修辞定格概括性、抒情性极强的诗歌又最需要依赖修辞采进行表现。
诗歌中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一点也反映在“诗眼”上。
为了实现一些修辞手法,有些时候对语言的运用与平常也有所不同。
例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第三联中的“咽”字、“冷”字是诗眼。
“咽”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
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
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
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更新奇绝妙。
“咽”、“冷”两字的修辞运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
张先的《天仙子》中写道:“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王国维在评价这首词时说,“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因为这个“弄”字,包含着拟人的手法,能够引发人的联想,言“花弄影”,含有“嬉戏”、“挑逗”之意,把“花”与“影”都写活了,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情趣。
诗歌语言鉴赏之诗眼
诗眼
知识储备
• 所谓“诗眼”,是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 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 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 分类 • 1. 句中诗眼:是诗人着力锤炼之字。相当于上面 讲的“炼字”。 • 2. 篇中诗眼:是全文的心脏,是诗中思想闪光的 句子。在许多近体诗,如律诗、绝句中,那些有 眼之句,往往就是篇眼之所在。句眼使句子见精 神,而这见精神之句又使全篇见精神。
【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有人说诗里的“凉”字是诗眼,试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技法精要
[答案] “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
【设问方式】
1.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2. 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
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 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 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
的?请结合全诗(词)进行简要赏析。
5. 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词)分析。
的真实感觉),(步骤2)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该字将情景融合在了 一起。(步骤3)所以“凉”字是诗眼。 [解析] 解答此类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诗眼在句中 的含义;②将诗眼延伸至全诗,分析诗眼与全诗的关系。 [读懂诗歌] 在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我感到夜凉后送友 人上船。我好像看到了友人远在潇湘,在孤月高照之下,难以成眠,即使他暂时入梦, 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稳,在梦中也摆脱不了愁绪。
鉴赏诗歌的诗眼
【答题步骤】 1. 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 2. 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该词在突 出主旨、营造意境、塑造人物形象 表达情感和诗歌结构上起的作用。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① 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②。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 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
(步骤三)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 “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 雁的怜悯之情。
(步骤四) 4、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诗眼。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阅读下面这一首诗,完成试题。 华 子 岗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睎。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家。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答案: 【步骤一】“侵”字写出了夕阳余晖 逐渐消退的过程,和诗人在夕阳西 夏时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 【步骤二】“侵”和“拂”两字运用 拟人的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 想到山色清翠可爱,柔和多姿。 【步骤三】表现出诗人对云光山翠的 眷念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 喜爱和留念。
4.以乐衬哀的词。 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 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 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句中的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奇、形 象,而且增添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这样 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5.叠音妙用的词 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 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中用了“迢迢”、“皎皎”、“纤纤”、 “札札”、“盈盈”、“脉脉”六个叠音词, “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 “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 “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这 些叠音词既是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 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
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
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或句子;也指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
“诗眼”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称为句中眼;另一种是指一首诗的眼目,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诗主旨,有统摄全篇的作用,这是全诗的诗眼,称为诗中眼。
一、句中眼语文教育家陆精康先生认为,“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诗眼”一词是宋人分析唐诗的所用之言,并成为宋元诗话中一个很有生命力的术语;“诗眼”多产生于近体诗中,唐代大诗人杜甫堪称点睛圣手。
“诗眼”位于何处?下面我们就以近体诗为例,来探究局部诗眼在诗中的具体位置。
因为五言句型多为上二下三,七言句型多为上四下三,所以,往往把五言诗中的第三字和七言诗的第五字,叫作“诗眼”,是所炼之字,要特别在这个字上下功夫。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归”“下”是炼字。
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中的“赴”是炼字。
但这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五言诗中有炼在第二字的,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和“撼”;也有炼在第五字的,如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浮”;还有炼在第二字和第五字的,如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尽”“入”“流”。
七言也有炼在其他字上的。
炼在第四字的,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炼在第七字的,如钱起《赠阙下裴舍人》“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中的“尽”“深”。
局部诗眼的锤炼,就是炼字,炼字有??字、虚字、响字、拗字等说法,这里主要说实字和虚字。
所谓实字,一般是指动词、形容词。
在近体诗中,所炼诗眼以动词、形容词较多,这一点可以从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略见一斑,故有炼实字以炼动词为主之说。
鉴赏诗歌的诗眼
鉴赏诗歌的诗眼一、诗眼是什么“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里的“幽”字。
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
这是局部的诗眼。
如王维《过香积寺》,并分析第三联的诗眼。
典例1、分析: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
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
“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
“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
惜别之情,溢于言外。
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
“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
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
“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
兰舟已逝,离情难舍。
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
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
“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
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
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
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典例2、叶绍翁《游园不值》: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诗眼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 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炼字型
36
“隐”字在诗中是 “隐没(于)”之意, 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 了西沉的明月;“没” 字在诗中是“淹没 (于)”之意,写出 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 曙光中, 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 难舍难分的心绪。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 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 “深”字,以水之深喻 情之深,既夸张又恰当 地流露了对汪伦情谊的 赞美。所以“深”是诗 眼。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 高,是楼的特征,也是这首诗着力刻画的 核心内容,为全诗的着眼点即诗眼。“危” 本来就是高,“百尺”是描绘高,“手可 摘星辰”是强调高,“恐惊天上人”是夸 张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 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 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 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 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 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 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 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 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 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 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 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 “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江楼感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2018高考语文鉴赏诗歌语言之“诗眼”
解题步骤
本诗(句)诗眼是( 词语 ),全诗( 列举内容 )都体现了这个 答题模板 词语。内容上:奠定了( 术语)基调,营造了(术语 )意境,表达 了诗人(中心)感情。结构上( 术语 )。(涉及不到的可不写)
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 全诗作简要 分析。
答案:
• 答案:(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 篇,“夕”是全诗的“诗眼”。首联写海天 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 “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 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 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 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丝② 。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 生。 【注】①史惟圆:明末清初人。②化用“女娲炼石补天 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成为词的主旨。也为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
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
鉴赏诗歌语言之“诗眼”
2017.08.21
什么是诗眼?
• 诗眼: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 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 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 词。 • 两种形式: • 1、“句中诗眼”=“炼字”题 • 2、“全篇诗眼”
1.有人评论说,“悲”是杜甫《登高》全诗的关键,
诗歌诗眼鉴赏
• 诗眼就是一首诗最为关键的往往
能统领全诗或传达主旨的字、词、 句,以词居多,鉴赏时主要从内容
和结构两方面思考。
诗眼的形式:
• 1、篇中眼:就一首诗而言,指某一联或
某一句,它们一般是: 1、 全诗的主旨所在; 2、 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 3、 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诗句,尤其是
诗眼的作用
• 1、诗眼突出主旨 • 2、诗眼营造意境 • 3、诗眼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
作业
• 1、蓝本P126第3,第5(2)题 • 2、基础天天练活页卷(十三)
第2(2)题
参考答案
• 蓝本P126第3题
• “忆”字是全词的关键。它统领和照应全词, • 全词围绕“忆”字,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
正是西湖风景十分美好,所以才令诗人念 念不忘
• 句中第三句的“绿”字为诗眼。形容词“绿”活用 为动词“吹绿”。它既描绘了江南美丽的春色,寄 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又极富有表现力。据洪迈 《容斋续笔》载:开初为“到”改为 “过”“入”“满”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 最为精警。这是因为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 想,粘皮带首,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 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 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 春风转换成视觉形象——春风拂照,百草始生,千 里江岸,一片新绿。
蓝本P126第5(2)题
• 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 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 “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 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 “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作者在尾联向朋友 发出邀请,回应题中“招客”。
• 2、句中眼:就某一联或某一句而言,诗
诗歌语言鉴赏之诗眼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 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 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蒋捷《 一剪梅》) •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 《泊船瓜洲》)
寻找诗眼方法之五:抓虚词(数词)
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渡 河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为 官
诗眼何在?
干 谒 诗
识题型
• 这首诗的诗(词)眼是哪个字,请简要 分析? • 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 的一个字? • 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 是哪个?为什么? •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X字上,全诗是 怎样体现的?
答题思路
• 一、诗中眼 • 1、指出该字(词、句子)的基本含义; •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
(词、句子)写了哪些内容; • 3、考虑该字(词、句子)对主旨以及在诗 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 二、句中眼 • 参照炼字。
如何寻找诗眼?
• • • • • 体味诗人情感,体会诗歌意境。 1、关注词语词性 动词、形容词、词类活用 2、关注词句位置 题目、词语(五言诗第三字,七言诗第五 字)、诗句
注:安禅,佛家语,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 问题: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 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
诗歌鉴赏之诗眼
答题示例
闺 怨 王昌龄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请指出哪个字是诗眼,并分析妙处。 答: “忽”字(一) 。 “忽”字表明少妇漫不经意间 忽然看到闯入眼帘的柳色(二) ,想起了当年与丈 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一个 “忽”字将这位满脸稚气的少妇在情绪上的变化写得 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三)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字。(一)表明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 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二) 主人选取劝酒辞这一细节集中表现此刻强烈、 深挚的惜别之情。 (三)Leabharlann 作业:见课后作业单
谢 谢!
2、“诗眼”主要表现为三类字 (词):
(1)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 “愁”、“思”、“忆”、“凉”、 “孤”、“冷”等; (2)最生动传神的字(词),常运用比 喻、拟人等手法,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以 动词或形容为主。 (3)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或明 或暗地围绕它来写,常以动词或形容词为 主。
古诗鉴赏之“诗眼”训 春晴 练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你认为诗中哪个字是诗眼,为什么?
“疑”字是诗眼 (步骤一)。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 蜂蝶以人的情感,想象奇特,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此时的小园、蜂蝶、春色顿时焕发出异样神采, 那种残春之景一扫而光(步骤二)。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试分析诗中“满”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 用。 “满”字(一)。描绘出了江南二月繁 花竞丽的美好景象(二);从情景关系 上看,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下文“堪 悲”(悲伤愁苦)之情(三)。
鉴赏诗歌的诗眼
•
• • • • • •
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之说。所谓“诗眼” 是指诗中最精练传神或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句。 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 抓住诗眼对领会诗的意境和旨趣有重要作用。 “诗眼”的特点: (1)最生动,最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 (2)最能营造意境。 (3)最易统摄全篇。 (4)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是全诗的主旨 所在。 (5)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
• 诗眼可以是诗句中的一个词。 • 找出下列诗句中的诗眼或词眼,并 说说理由。 • 红杏枝头春意闹 • 云破月来花弄影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闹、弄、绿、载)
• 找出下列诗篇中作为诗眼的句子。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这首诗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游仙诗,诗的 主体部分山是关于神仙世界的描写,但诗 人之所以向往神仙世外,是因为他鄙弃黑 暗的现实世界,追求个性自由,具有蔑视 权贵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诗歌的结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中得到了明白的体现。因此,最后两句是 传达全诗主旨的关键句,也就是全诗的 “诗眼”。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望岳》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望岳》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勃勃朝气。 从尾联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全诗的主旨和诗眼也正是尾联。 此二句既具有象征意义又蕴含着哲理,也正是千百年来 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 因。 • 闻雁 韦应物 • 故园渺何在?归思方悠哉。 •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语言——诗眼
鉴赏诗歌的语言——诗眼古人作诗喜设诗眼,善设诗眼。
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阅读古诗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
什么是诗眼呢?简单地说,诗眼就是诗词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
详细地讲,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和情趣性的能够统领全句、全联或全篇的字词,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
诗眼有很多特性,准确把握和分析诗眼的艺术表达效果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鉴赏诗词。
一、诗眼能够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用做诗眼的词语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比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字,就直白地流露了诗人虽然有满腔的报国热忱却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怅惘与悲愤,不仅读之令人扼腕,还准确深刻地点明了本诗的主旨——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二、诗眼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与情趣性这类用做诗眼的词语一般都是动词。
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就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丛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盎然之景,还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了诗人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更流露了作者经历罢相后虽被征召回朝却依然忧虑重重的情思,其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与丰富的表现力的确让人称道。
这大概也是王安石不厌其烦地易“十许字,始定为‘绿’”的原因吧!再如,宋祁《木兰花》“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更是运用拟人手法将杏花怒放时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形象且极具情趣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并被王国维赞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三、诗眼能统领全句、全联、全阕甚至是全篇白居易《长相思》的上阕是“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读完前三句,根本不会觉得词句有什么奇特之处,无非就是写了两条河在流,而且还是流到了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到“愁”字诗意就陡然发生变化,不仅山水含愁,而且万物齐悲,词人的哀愁一下子就弥漫于山水,充塞了天地,一个“愁”字便点燃了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的荒寒;“羌笛何须怨杨柳”更突出了 乡思离情,却也蕴含了豁达乐观的情怀。 (答出“同意与否”给1分,从形象、抒情 的角度分析分别给2分)
无题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歌语言鉴赏 ——诗眼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山中留客 高适
山光物态寻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湿衣。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答:诗眼分别是“引”和“衔”,高飞的大雁带
走了心中的忧愁与苦闷,月出山中,就像是山 (“远山”或“君山”)为人们衔来了美好与团 圆。“引”和“衔”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 后喜悦的心情。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品读这首田园诗的前两句,说说 这山村什么样的特点?作者用哪些意象 写这些特点的?(3分)
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找出第三联两句 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香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答: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 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 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 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照在青松 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 得阴冷。“咽”、“冷”两字运用 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 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 景象。
答: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 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诗眼是“高”。在这首短诗 中,无一不是在写一个“高”。“危” 本来就是高,“百尺”是描述高; “手可摘星辰”是强调高,“恐惊天 上人”是夸张高。通过多侧面的描摹 刻画,山寺危楼那高耸的形象就树立 在我们的脑海中了。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见 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请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的诗眼是“恨”(春恨)。作者
偶
于深山曲路上忽然见到灿烂的桃花,但很快 天色渐晚,如此灿烂的桃花纵然快马加鞭和 时间赛跑,也是挽留不住的;由桃花短暂联 想到春光短暂,美景难留,而作者却还在到 处漂泊,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被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 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 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 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 简要赏析。
知识小结: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 准确的字词 (三)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四)抓词类活用
寻找诗眼的方法:
提问方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 (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 请说明理由。
解答步骤:
(1)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该词在突出 ------------------------------------------------------------
主旨、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营造意境 --------------------------------------------------------------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
阅读戴叔伦的《题三闾大夫庙》,完成诗后练习。 题三闾大夫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问:“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字 或词,你认为,本诗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 合全诗简析。
答:本诗诗眼是“怨”。从结构上看,“怨”紧承 上句,既写出了江水的长流不尽,也写出了屈子深 重的哀愁;“怨”又领起后两句,既让眼前的秋风 与枫叶景中含情,又让人联想起屈原笔下的秋风与 枫叶,让人体会到屈原诗中浓重的“怨情”。从诗 歌形象上看,一“怨”字让屈原不被理解、遭谗见 谪的哀怨形象立于我们眼前。
答:“迟”字。第二句写已到二月, 垂杨还未挂绿;第三、四句对比写出 边地河面上的结冰刚刚融化,长安的 春花已经凋谢。整首诗表现了边地春 天来得“迟”的特点。(答出“迟” 字给1分,分析得当给2分)
⑵有人认为,《边词》中的“二月垂杨未 挂丝”与《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 柳”有异曲同工之妙。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5分)
塞 下曲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据说曾 两度与汉和亲。 (1)“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 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 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2)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 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这首 诗独辟蹊径,赋予了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1)诗眼是“静”,(1分)因为 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 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因此 在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 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后,第三句描绘玉门 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 家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 这种把今 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 暗交织的深意,是通过“静”字传达出 来的,因此说“静”是诗中之眼。(3
答:同意。两句都写出了边塞的春天来得迟, “二月垂杨未挂丝”直接描写景物,“羌笛何须 怨杨柳”以乐声虚写景物,用了拟人手法,二者 都借边塞风物表现了边地的荒凉和寒冷,抒发了 边塞将士因战地的艰辛产生的思乡之情(内心的 悲苦)。 不同意。虽然都写了边塞的春天来得迟,但“二 月垂杨未挂丝” 对边地风物的介绍,更强调边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
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 及汪伦送我情。”,请问:这首诗的 “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个“情”字, 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 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所以 “深”是诗眼。这个“深”不仅概括 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 “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
(2)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 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 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 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 晴不定, 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 好的和平之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 的春风吹散了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 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4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边词 张敬忠① 五原②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张敬忠:唐监察御史,分管军事,写作 此诗时在朔方军幕任职。②五原:现在内蒙古自 治区的五原县。 ⑴《边词》第一句中哪个字总摄全诗?请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2004· 江苏
怨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 怨山河阻隔,归途遥远,还乡无期
答:(1)“一两家鸡鸣”说明山村人家不 多,突出了山村的幽静;(1分) 雨中的竹林、溪水、村路、板桥,写出了 山村自然和谐优美的景致。(2分)
(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 字是全诗的“诗眼”,并简要陈述你的 理由法, 以闲衬忙,从侧面入笔,写出了仲春时 节农事繁忙的景象,充满了欢快向上的 劳动生活气息。(2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