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台湾文创园区营运模式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启示

合集下载

台湾松山文创园区的发展特色及其借鉴意义

台湾松山文创园区的发展特色及其借鉴意义

东南传播2019年第7期(总第179期)16台湾松山文创园区的发展特色及其借鉴意义李大伟1,李顺茹2( 1.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2.清华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55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台湾松山文创园区的历史与现状,深入分析了园区发展模式及经营特色,从而总结该文创园区的建设与管理经验,以期对大陆其他省市建设文创园区提供借鉴。

从研究中得到,充分利用民间资本,让民众充分参与进文创活动,依靠城市的文化特色找准定位,以及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创活动等是让文创园区活化起来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台湾 松山 文化创意 园区规划 文化节庆近年来,文化产业越来越多地在大陆地区被人提及,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目前,无论是从行政部门政策上还是社会环境上,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机,文化产业园区是其中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如何扩大游客受众的范围,增强园区的游客留恋度,对园区做更好的定位和规划,是文创园区进一步产生新的活力的关键。

本文将以台北松山园区为例,对台湾文创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学习和本土化改进。

一、台湾文创园区兴建背景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 )在台湾被译作文化创意产业。

这一概念的提出受全球化与区域化融合发展的趋势影响,当时全世界接连兴起利用文化资源创造财富的思维,而另一方面台湾经过亚洲金融风波之后元气大伤、亟待转型。

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由此提出了“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构想,倡导制造业和文化软体相结合,以策略引导带动产业转型加值,创造更高产业附加值[1]。

台湾发展局在《挑战2008:台湾发展重点计划》中,首次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列入总体发展规划之中[2],形成科技与文化双主轴并进的发展举措,详细阐述了5大项,28小项的计划,联合各个部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自此,台湾迈入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潮中。

台湾文化产业从发展之初开始,就展现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色,即对地方的文化资源的重视。

当前我国工业遗产开发保护与再利用问题总结与分析

当前我国工业遗产开发保护与再利用问题总结与分析

当前我国工业遗产开发保护与再利用问题总结与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搜集与调研,简要对工业遗产现状问题进行论述并对成因进行相关分析,以此来改善我国今后工业遗产的相关开发。

关键词:工业遗产;业态;外溢效应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产制造成本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提升,曾经的城市支柱产业由传统制造业转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大量的工业企业外迁,众多工业厂房遭到废弃,随着城市用地边界的扩张,原本在城市边缘地带的工业厂房被容纳进都市圈,被孤立在城市当中,成为城市中的“飞地”。

近些年我国开始重视对工业遗产的改造,通过对其进行建筑改造,产业置换等手段,使得工业遗产在为当地居民以及外来游客服务的同时,成为工业历史的载体。

然而,由于我国的工业遗产开发起步时间较晚,最早的工业遗产诸如798创意产业园、田子坊创意街区等都是自我发展为主。

2006年《无锡宣言》发布以后,政府开始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并颁布相关政策开始对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进行引导,导致工业遗产自我发展的情况消失不再。

由于缺少对工业遗产业态开发选取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周边等因素的考虑,这就造成我国工业遗产发展成为千篇一律的情况:地区特色属性较弱、资本逐利性较强、自身稳定性差,极易形成“二次破产”状况:业态更迭速度快、工业遗产使用率低下等。

一、工业遗产现有问题(1)工业遗产定位单一从2006年《无锡宣言》发布至今,我国的工业遗产系统化研究已经开始15年,工业遗产的开发模式已经由过去的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出现了众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功案例,推动我国在工业遗产在保护与再利用模式上的相关研究,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弊端:我国现状的工业遗产定位过于单一,满足不了不同使用群体对工业遗产的使用需求。

对于周边人群而言,工业遗产代表着当地的一种“场所精神”,即某一时期该地区的工业在过去某一时期的发展史,承载着当地居民的时代记忆。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凝聚历史记忆-开创文化未来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凝聚历史记忆-开创文化未来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凝聚历史记忆,开创文化未来工业和文化是国家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柱,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工业为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撑,而文化则为国家赋予了精神内涵和民族认同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代代人在工业实践中辛勤付出,使我国培育出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

这种文化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作为优秀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过去工业发展的轨迹和成就。

这些遗产包括工厂建筑、机械设备、生产工艺、产品等,它们见证了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进程。

这些遗产不仅是工业发展的实物载体,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它们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特点,反映出当时的科技水平、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工业遗产是我们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通过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历史、感受到自己的工业与文化底蕴,增强对中国工业和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工业遗产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可以为城市注入独特的文化元素,展示城市的历史风貌,提升城市的整体品位和文化价值。

工业遗产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通过开发利用工业遗产,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不仅是一项文化事业,更是一项发展战略。

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工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工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工业遗产见证了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中艰辛奋斗、锐意进取的历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卓越的创造力和勤劳智慧。

通过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我们能够进一步激发民众对工业精神的深刻认同,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和重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我国许多城市曾经是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节点,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

通过恢复、修复和利用这些工业遗产,城市不仅能够保留历史记忆,还能为城市赋予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品位。

台湾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

台湾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

台湾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小小台湾岛自上世纪的糖、拆船、自行车到本世纪的PC硬件、晶圆代工、光碟、绿藻等近50种农、工产品先后做到世界第一,这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细究原因,我们可以从台湾当前发展阶段始于上世纪中叶的转型升级的历程觉察到些许端倪。

一、台湾农业、工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与成效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新一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推动了台湾经济的新一轮腾飞,特别是农业和工业的转型。

(一)发展精致农业,开发拓展农业功能。

台湾面积3.6万平方公里,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现有耕地1290万亩,农业年产值近4000亿元(台币),占总GDP的1.5%。

为突破农业发展瓶颈,加速升级现代农业建设,台湾提出了发展精致农业的重大措施,从前期"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农民收入"转变为"发展精致农业,增进农民福利"。

其主要做法是:一是开发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开发精致农业生态旅游。

二是开发精致特色农产品,搭载销售特色农产品,推动台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通过加大农业科研力量的投入、改进农产品加工保鲜方法和农作物健康管理、发展技术密集型的设施农业等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研发体系;通过开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农会的全方位高效服务等形成以合作组织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共同运销的经营模式、设置严格的一元化农业管理体制,保证农民合作组织顺利发展,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营销和推广体系。

(二)发挥“策略工业”,发挥政府引领功能。

从上世纪70、80年代起,台湾就一直着力推动产业升级,提出经济建设以“二高二低二大”为原则,也就是技术密集度高、附加价值高、能源密集度低、污染低、关联度大、市场潜力大,选出机械工业和资讯产业为“策略工业”,策略工业享受低利融资、五年免税、加速折旧、研发投资抵减租税等奖励,并且在技术和经营管理上能享受政府辅导。

这样,80年代以技术密集工业为主流,使台湾在90年代成为世界科技产业重地。

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台湾莺歌陶瓷工业遗产旅游为例

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台湾莺歌陶瓷工业遗产旅游为例

2015年10月下半月刊城市旅游规划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台湾莺歌陶瓷工业遗产旅游为例 徐真真基于文化的创意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本文以台湾莺歌陶瓷工业遗产的创意旅游为研究对象,提炼和总结了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地方特色突出、社区营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情景化环境设计、创意景观建设、营销方式创新和官产学界协作等,以期为工业遗产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研究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内外学者对产业融合的结果大多持肯定态度。

旅游产业的体验性和参与性特征,及显著的产业连带效应,使其能与文化创意产业完美融合,基于文化的创意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建设文化旅游精品,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界不断有借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陆相关产业的研究。

《观光拔尖领航方案》特别强调深度挖掘文化创意产业与观光旅游的关联性,力求达到以文化创意充实旅游内涵的目的。

当前,台湾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为传统文化观光旅游的转型展现了新的途径,但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旅游业的发展研究较少。

创意现代陶瓷业是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最贴近民众生活的产业之一,莺歌陶瓷创意工业旅游被认为是工业旅游的典范,本文旨在以其为例,分析和探究台湾地区工业遗产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

二、台湾莺歌创意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现状(一)历史沿革莺歌区位于台湾新北市,其陶瓷艺术可追溯至清嘉庆年间,当时以生活生产类陶瓷为主,成为全台湾最大的陶瓷制品输出地。

近现代以来,莺歌不断引进新式窑炉和先进生产设备,以盛产日用、建筑、卫生、工业及艺术等各类陶器著名,陶瓷业已成为当地标志性品牌,有“台湾景德镇”“台湾陶都”“陶瓷之乡”之称。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借鉴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借鉴
台 湾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的 发 展 及 借 鉴
文化创 意产 业是指 依靠 创意 人 的智慧 、技 能和 天赋 , 借助于 高科技 对文 化资源 进 行创 造与提 升 ,通过 知识 产权 的 开 发 和 运 用 生 产 出 高 附 加 值 产 品 , 具 有 创 造 财 富 和 就 业 潜 力 的 产 业 。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不 仅 为 经 济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新 的 契 机 , 而 且 能 增 加 文 化 资 本 、提 升 社 会 软 实 力 , 其 总 体 效
的方 式设立 房地 产投 资信 托基金 ,通 过开 展信 托产 品评 级 制度 ,逐渐 影响 信托产 品 的供求 情况 和市 场价 格 ,最 终 建
立 房 地 产 信 托 产 品 可 以 自 由 转 让 的 次 级 市 场 ,提 高 信 托 产
品的流 动性 。
以积极 的态度 ,面 对现 实 ,努 力学 习、积 极探 索 ,树立科
( 者单位 :邓念 ,复旦 大 学管理 学院 ;郑 明高 , 中国 作
人 民大 学 )

中 华 文 化 最 良好 的 保 存 地 。 两 岸 合 作 应 以共 有 的 文 化 基 石 为 出 发 点 ,将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视 为 两岸 合 作 最 具 潜 力 的 产 业 。 推 进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的合 作 不 仅 能 提 供 两 岸 经 济 发 展 的 契 机 , 更 能 增 加 两 岸 的 文 化 资 本 、 提 升 中 华 民 族 的 国 际 形 象 、 强 化 民族 软 实 力 。 以 国 际 竞 争 优 势 而 论 , 由 于 台湾 位 居 亚 太 中 心 ,具 有
促 进 产 业 升 级 。 台 湾 所 拥 有 的 创 业 精 神 与 优 秀 的 管 理 人 才

【零售业】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营造,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零售业】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营造,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营造,有哪些可借鉴之处?生活文创型社区是台湾社区营造的一大特色。

在经过了点的示范、线的联结、面的扩散后,社区营造结合生活文化特色元素,从不同的资源视角切入,发展出生态文创、产业文创、工艺美术文创、古迹文创、族群文创等不同主题的社区特色。

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营造的经验是:特色文化的多维度开发、注重文化与生活的结合、遵循一定的社区营造规律。

这对大陆文化社区再造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营造起源于日本的“造町运动”,是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重构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达到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我国台湾地区效法日本的“造町”、西方的“社区培力”、“社区复兴”等理论,结合对地方文化产业的挖掘,走出了一条符合台湾地区的特色道路,再现了社区活力,使得文化、产业和经济得以复兴。

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开发现状经过20年的社区营造,目前在台湾“文化部”社区通注册的社区共有6000多个,这些社区各具特色,但大多数的“营造元素”都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以生态资源为主题,形成的生态文创社区;以产业资源为主题,形成的产业文创社区;以传统工艺为主题,形成的工艺美术社区;以古迹文化为主题,形成的古迹文创社区;以族群文化为主题,形成的族群文创社区等。

01、生态文创社区生态文创以发现“自然”为主,包含相对原始的自然环境、具有当地特色的人文风貌,在未受干扰的自然地区中,了解、欣赏当地的自然资源,以生物多样性与栖地的永续使用为原则,对当地的特色生物、植物、山川等进行充分挖掘,形成丰富外延的社区形态。

例如,具有代表性的桃米生态社区,在专家考察社区资源后,发现当地有丰富的生态物种、原生植被、溪流山峦、湿地等。

于是,以自然保育的发展为主题,构成了桃米生态村社区再造的要素。

在开发出“青蛙老板”这一社区代表性物种以后,带动了桃米社区的旅游经济产业,并在这一导向下,发展出解说员、餐饮及民宿业等社区产业,进而青蛙手工制品、社区居民日常活动也相继推出。

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营造经验及启示_李志敏

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营造经验及启示_李志敏

2015年第2期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22015(总第126期)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erial No.126收稿日期:2015-01-15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4C080);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2014C16)。

作者简介:李志敏,女,山西交城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助教,硕士;王衍宇,女,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副教授,博士。

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营造经验及启示李志敏王衍宇(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建福州350015)摘要:运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选择台湾的生态文化、传统工艺文化、艺术文化、古迹文化和传统产业文化等五个不同文化类型的生活文创社区营造典型案例,进行田野调查。

进而通过时序分析的逻辑方式进行案例间的比较,从动因、资源、问题和解决方案四个维度分析社区在营造的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的重点与做法,从中推演出台湾生活文创社区营造模式一般性规律与值得借鉴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对大陆生活文创社区营造的启示。

关键词:多案例研究;生活文创社区;台湾社区营造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321(2015)02-0025-09一、问题的提出社区是组成社会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是宏观社会的缩影,需要满足人们生存生活、协同合作、意识交流等多种需求。

社区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物质文明的建设过程,也是生活习俗、文化遗产等精神文明的积淀过程。

历经20余年的发展,我国大陆地区的“社区建设”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来看,社区建设所运用的资源日益丰富,尤其是基于文化资源对社区的营造,运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独具性、难转移性,着力培养社区的文化创意,打造覆盖文化创意经济、文化创意社会和文化创意环境的新型社区,日益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

我国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类型分析及经验启示

我国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类型分析及经验启示

收 稿 日期 :201 7-09-20 作者简介 :文卫民 (1972一 ).男 ,湖南永州人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 :品牌形象 、陶瓷艺术、文创设计与研究。
邹文兵 (1979一).男 。江西樟树人,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讲师,华侨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南京艺术学院 在 站博 士后 。研 究方 向 :艺术 理论 及品 牌传 播 。
2014年 2月26口,国务院发布 《国务院关于推 进文 化 创意 和设 计服 务 与相关 产业 融合 发 展等若 干 意 见 》(国 发 【2014】10号 )以 来 ,文 化 创 意产 业 获 得井 喷式发展。大陆 卜j台湾两岸分隔六十余载以来 ,依据 中华文化的传统根脉各 自发展 ,均表现 了不同的文化 魅 力 ,台湾地 区在 文创 的 道路 上走 出 了特 色鲜 明的道 路 ,文创 设 计深入 到 牛活 的方 方面 面 。两岸 文创 的根 脉均来 自于中华传统文化 ,却又依据当今科技与现代 生活而做出不一样 的创意表达。台湾文创主张将 “在 地文化”与 “在地美学”结合 ,将 “社会伦理”与 “文 化 美 育”相 结合 ,培养 民众 的 审美 和设 计师创 造 美的 能 ,】I 。
业化的第三波产业 、成为后 工业化社会 、信息化社 会 、网络经济之后重 要的经济模式 ,有关数据显示 , 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 了 220亿美元的价值,并 且 以 5% 的速 度 递 增 ,受 到 围际 社会 普 遍重 视 ,各 国 相继提出发展计划 ,加速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与培育 , 促进 创 意经济 的 发展 。l3
我 国台湾地 区文化 创意 产业发展 类型分析及经验 启示
文卫民 (长沙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 0076) 邹文兵 (南京艺术学院 博士后流动站,江苏 南京 210013) 林昆范 (台湾中原大学 中原大学文化创意中心 ,台湾 桃园 )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前瞻与启示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前瞻与启示

专题研究Monographic Study 23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前瞻与启示◎袁勇麟涂怡弘风起云涌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至今,开创了闻名于世的文化创意产业盛世,积累了一系列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当然,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繁花似锦的辉煌后,也潜在可能的风险。

_、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现实经验在知识化、信息化时代,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客观制约下发展经济,成为各地区关注的焦点,文化创意产业正好迎合了这一要求。

在政策支持下获得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要特别注意能够达到政策的效果,让文化真正能够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附属在政策或经济的环节中。

总结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特色的发展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台湾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优惠政策;建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机制,致力于完善人才管理系统;注重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意行销模式,展开市场效应。

通过研究发现,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有益经验是突出市场作用,实现市场、政策双向驱动;运用多元政策,注重资金投人,强化环境整备;厚植文化根基,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才智产权保护;培育公民美学素养,增强公众参与,吸纳民间力量,实现官方、民间良性互动;立足本土文化,拓展国际视野,面向海外行销等。

1.注重制度保障台湾当局在整个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非常注重制度的建设。

2010年1月,台湾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以下简称“文创法”),提出了全方位整合推动机制。

此外,与之相配套的还有一系列相关制度,结合各部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法规、规福建艺术24 FUJIAN ARTS / 2021.2章制约,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资金、场地、人 才等各方面予以扶持,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2. 及时修正政策政策是引发或抑制文化创意产业转型的基本 因素,而在所有环节中,政策的执行又是至关重 要的。

台湾在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拟定和执行过程 中,一直对政策具体实施跟踪监测,并及时修正。

台湾地区工业遗产文创园区再利用模式研究

台湾地区工业遗产文创园区再利用模式研究

台湾地区工业遗产文创园区再利用模式研究发表时间:2018-10-29T10:18:38.95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作者:赵宇南[导读]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社会认知、政策引导以及多元化灵活的运营模式是工业遗产复活的关键。

随着文化产业地位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加强,以及台湾地区对文创产业关(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本文系2018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基于沈阳工业遗产再生视角下的文创产业园区规划改造研究,课题编号:SYSK2018-13-11)摘要: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社会认知、政策引导以及多元化灵活的运营模式是工业遗产复活的关键。

随着文化产业地位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加强,以及台湾地区对文创产业关注和支持力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文创园成为工业遗产再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以台湾地区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简要回顾了台湾地区工业遗产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剖析了台湾地区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影响因素,开发模式和设计策略。

关键词:工业遗产;文创产业;文创园区;文化再生一、台湾地区工业遗产再利用发展历程台湾在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日据时期引进新式糖厂、烟厂等,随着台湾地区产业结构改变与经济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传统工业都面临关厂的命运。

在保护初期工业遗产被视为一般文物古迹来看,在经济上的维持完全依赖相关政府部门的资金补助。

随着台湾地区产业的结构调整,开始注重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注重文化对社区、城市和公民的影响。

并于2000年开始全面进入“强调再利用的工业遗产保护”模式中,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遗产具有高度的适应性,以文创产业为导向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成为工业遗产活化的第一选择。

台湾地区文创园区最终形成以原有工业与新型商业模式有机结合的新旧并存模式,从而使工业遗产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以再生的概念重新定位了工业遗产的价值。

台湾工业遗产再利用对泉州市工业旅游发展的启示

台湾工业遗产再利用对泉州市工业旅游发展的启示

台湾工业遗产再利用对泉州市工业旅游发展的启示侯瑞萍【摘要】分析泉州工业遗产资源现状,借鉴台湾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发展模式,提出推动泉州工业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表明,泉州拥有“独一无二”的古老工业遗产、完整的晚近时期工业遗产、良好的现代工业基础以及厚重的工业文化底蕴,可以通过借鉴台湾传统博物馆与特色民宿结合的模式发展泉州古老工业遗产,借鉴原址保护功能转换模式发展泉州晚近工业遗产,借鉴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发展泉州特色工业旅游及现代工业旅游,借鉴矿山工业遗产与温泉旅游结合模式促进泉州工业旅游整合发展.【期刊名称】《黎明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6页(P27-32)【关键词】工业旅游;发展模式;台湾;泉州市【作者】侯瑞萍【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7关于工业遗产的定义,学术界普遍接受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对工业遗产的界定,即工业遗产包括工业文化的遗存,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因此,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种,是物化了的人类工业文明进程所展现的文化遗产[1]。

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起源于英国这个工业革命最早发端的国家[2]。

我国的东北地区是著名的老工业基地,通过产业调整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对东北地区尤为重要,德国鲁尔区是世界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对我国的工业遗产旅游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国内学者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并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工业旅游的路径[3]。

台湾的工业旅游是在台湾的建筑遗产保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面临工业转型时期,对工业设备、工业历史、环境和文化资源的综合保护,对闲置厂房进行保护利用,并且结合周边其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不仅使得原来工业小镇恢复活力,还带动整个旅游产业的大发展[4]。

泉州的泉港区、马尾、晋江和石狮是典型的工业区,工业的发展给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工业转型和破产,留下大量的工业遗址,例如德化的古窑址、泉港的峰尾盐厂以及惠安的采石厂等。

海峡两岸文创产业优势分析与合作之道

海峡两岸文创产业优势分析与合作之道

2011年9月第9卷第3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September,2011Vol.9No.3收稿日期:2011-09-13作者简介:单世联,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教授。

文章编号:1672-2795(2011)03-0015-06单世联海峡两岸文创产业优势分析与合作之道摘要:在中国现代化的广阔背景下,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大陆文创产业发展的基本形势,总结大陆文创产业迅速崛起的三大动力和四大优势,并对海峡两岸文创产业的合作提出几点初步意见。

关键词:大陆;台湾;文创产业;发展;合作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Advantages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ofTaiwan and the Mainland and CooperationSHAN Shi-lian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modernization,the paper giv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on the mainland,concludes three stimulations and four major advantages of the rapid rise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on the mainland,and puts forward pre-liminary viewpoints of cross-strait cooperation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Key words:the mainland;Taiwan;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development;cooperation很高兴有机会就两岸文创产业问题与各位进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文创园区营运模式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启示陈畅周威摘要: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社会认知、政策引导以及多元化灵活的营运模式是工业遗产复活的关键。

台湾文创园区大多利用城市中闲置的工业厂房或被认定的工业遗产,这些园区为城市提供了文化创作与渗透的平台,同时也为工业遗产提供新的生命。

市场为主的灵活的运作模式、文化产业、历史保护的政策要求,以及闲置空间再利用的计划促使文创园区与工业遗产两者发生碰撞,并为城市培育了文化与活力。

本文基于对台湾典型文创园区的考察和比较分析,从营运模式的角度阐述运作文创园区和保护利用工业遗产的多元方式,以及政策制度给予的鼓励与调整,期冀为大陆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关键词:台湾文创园区营运工业遗产1.台湾典型文创园区概况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成熟,形成大量的文创园区,其中不乏利用废旧工业厂区、港口仓库空间建设文创园区和文化集聚区的成功案例。

1.1.台北华山1914艺文特区台北华山1914艺文特区位于台北的金山北路,占地3公顷。

始建于1916年,为民营芳酿株式会社酒造厂。

1949年因专卖局改制为烟酒公卖局,改为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台北第一酒厂,产权归为国有。

1987年,酒厂外迁,旧有闲置厂房临时性向外出租,国内及国外艺术家进驻。

1997年成立的“华山艺文特区促进会”,开始进行文创产业的经营。

2003年政府对厂区内部分建筑物认定古迹,并调整土地性质为“创意文化专用区”,“华山创意文化园区”正式设置。

政府运营园区将近4年后,委托文创公司运营,政府以ROT方式交付15年经营权,并设立“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旗舰基地”,提升园区创意产业的发展活力。

图1华山1914艺文特区内保护工业厂房图2华山1914艺文特区内电影馆园区保留原有工业厂房的基本格局和古迹建筑,改造更新延续原有厂区风格。

内有展览馆、艺术工作是、图书馆、创意精品商店、电影院、特色餐厅等功能。

曾经举行过大型记者会、新品发表会、展览活动、颁奖典礼、国际展演会、教育训练会以及音乐会等文化活动。

是台北著名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观光节点。

1.2.台北松山文创园区松山烟厂位于台北市光复南路,占地7.2公顷。

兴建于1937年,前身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松山烟草工场”。

建筑风格形式简洁典雅、并有巴洛克式庭院和为了消防而设置的大面积荷花池。

1945年,台湾省专卖局接收松山烟厂,为台湾战后最具代表性的烟厂。

1998年,烟厂停止生产。

2001年,台北市政府将其确定为第99处市定古迹,古迹保存范围包括办公厅、制烟工厂、锅炉房、一至五号仓库为古迹本体,莲花池、运输轨道及新建仓库一。

在更新过程中不但注重历史古迹、厂区环境的保护也注重新建建筑与老建筑的对话,地区东北侧新建了诚品生活馆和下沉广场,内部有书店、零售、餐厅等多元化经营。

园区内的巴洛克式花园得到完整保护,另外区内还对原荷花池进行了生态保育。

图3台北松山文创园区平面图()图4松山文创园区内保护工业厂房图5松山文创园区内生态池保育文创园区提供了大量的展览展示空间,设置年度设计展览,举办各种活动,同时吸引不同类型的设计工作室入住。

实现了工业遗产建筑的再生与复兴,成为台北市设计及文化创意产业旗舰与发展基地。

1.3.台南十鼓仁糖文创园区台南十鼓仁糖文创园区位于台南市郊,占地约7公顷。

园区前身仁德糖厂可追溯到1910年建造的台湾制糖株式会社筹建的车路墘制糖所,1969年更名为仁德糖厂,权属于台糖公司。

2003年7月1日仁德糖厂停产关闭。

台湾糖业公司的量贩事业部及休闲游憩事业部先后进驻仁德糖厂。

2005年十鼓击乐团租用仁德糖厂建立十鼓文创园区,开启了百年糖厂文化可与鼓乐文化的有机结合。

图6台南十鼓仁糖文创园区目前,园区内保留了制糖的主要厂房、设备、运输轨道等,并形成制糖工艺的科普教育游线。

同时结合十鼓乐文化和历史改造部分厂房、仓库为鼓博馆、击鼓体验教室、剧场、餐厅、商店等。

并结合厂区内的烟囱、古树,进行环境设计形成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

在园区内可以了解全面完整的制糖工艺、了解十鼓的历史和制作工艺,以及体验和欣赏十鼓打击乐。

图7十鼓文创园区内保留的轨道图8十鼓文创园区内降温水槽改造的剧场目前,台南十鼓仁糖文创园区是十鼓击乐团向台湾糖业公司租赁,租约一期为十年。

在资金部分,由十鼓击乐团自负盈亏,门票是收入主要来源(门票为399元新台币/人,约为85元人民币/人),虽向公部门申请经费或是有赞助厂商,资金方面仍显不足。

1.4.高雄驳二艺术特区高雄驳二艺术特区位于高雄市高雄港第三船渠内,占地约1.1公顷。

建于1973年,原为高雄港二号接驳码头旁的废弃旧仓库。

2000年因寻找国庆烟火施放场域的一个偶然机缘,发现这个具有实验性的空间。

在热心的艺术家及地方文化工作者的推动下,于2001年成立驳二艺术发展协会,负责运营该地区。

2003年由树德科技大学发展地方艺术工坊接手,推动驳二艺术特区成为台湾南部人文艺术实验创作场所与工艺创意发展中心。

2006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接手,承租驳二艺术特区。

图9驳二艺术特区地图(来源:.tw)区内以展演剧场为主,并有大量的艺术工作室,同时有少量的餐厅和商店。

多元的艺术文化展演空间,不仅针对艺术界人士,也开放给一般市民。

园区呈开放式,没有围墙和特别的界限,与周边城市融为一体。

开放空间有大量的雕塑艺术作品展出,室内展览演出大部分为收费项目。

图10高雄驳二艺术特区内艺术品展示2012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开始租用台湾糖业公司的蓬莱仓库,扩充园区规模,吸引文创工作者群聚,增强文创能量。

高雄政府提出《人才回流》政策,吸引文化创意人才入住园区,并在高雄市扎根,以提升高雄的设计环境与产业竞争力。

1.5.小结以上每个园区在空间利用、环境塑造、景观特征上都形成独特的气质,运营方式和主要发展方向也有一些差别,但对于现代艺术与历史工业厂房的结合是这些园区的共同特点。

园区独具味道的小空间都源于对工业空间的改造与精细设计。

另外,根据原有厂区的权属情况选择适当的管理者和营运模式,也是园区成功的关键。

表1台湾典型文创园区运营比较(根据/thread-1433-1-1.html等资料整理)2.灵活多元的营运模式2.1.政府运作这种模式大多是园区权属为政府,功能具有展示属性,如文化馆、博物馆、展览馆等。

由政府负责运营、管理和修缮。

这些园区中一般有大量的古迹和历史建筑,展示功能对建筑物的破坏较低。

2.2.政府支持,民间运作这类模式的园区一般为公营企业暂时废弃的空间,如铁道仓库、酒厂与糖厂等。

政府投以大量财政补助用来推动和发起民间艺术活动和公共活动。

如华山1914艺文特区,高雄驳二艺术特区。

这种运作模式下的园区开放和公共性较强,比较注重与周边城市和社区的融合,为城市居民提供创意文化空间和积极的室外空间。

高雄驳二艺术特区中连续的自行车道和人行空间串联城市慢行系统——西临港线自行车道路线,使市民在健身休闲的同时进入到该区域。

同时借助自行车道将城市海港周边的各个景点串接起来,并与地铁系统接驳,加强艺术特区与城市的互动。

图11高雄驳二特区慢行道图12西临港线自行车道路线(来源:http://163.32.129.12/tm2009/A19/05_01_10.htm)2.3.委外经营委外经营是目前园区运作最常使用的模式,政府不负担财政责任,完全交给民间经营、管理。

民间企业或机构在经营文化事业的同时开展一定量的商业活动,来补充文化事业的资金。

这类模式的商业活动由营业者自负盈亏,文化活动会得到政府的一定补助。

这种运作模式下,建筑改造和设计是政府控制引导的重点。

如果园区内有古迹及历史建筑,经营者不能破坏,且需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修复和保护。

若是一般空间,经营者可根据需要进行室内改造,但外部环境的规划设计需要按照《都市计划法》的要求,并经过都市计划委员会审议。

委外经营可细分为多种类型,如OT(营运-转移,Operation-Transfer),ROT(扩建、证件-营运-转移,Rehabilitate-Operation-Transfer),BOT(兴建-营运-转移,Build-Operate-Transfer),LROT(租用-更新-营运-转移,Lease-Renovate-Operate-Transfer)。

无论是哪种委外经营模式,政府委托民间部门营运一段时间后再收回是整个过程的关键。

其差别在于对政府公有资产的改变由谁开展,由谁投资。

同一个园区可以同时存在多种委外经营模式,如华山创意园区存在ROT、OT、BOT组合的营运模式,可谓是“一园三治”。

图13华山1914艺文特区运营模式图表2委外经营的多种类型(来源:根据陈怡君(2006)整理)台北松山文创园区采取的BOT模式,在对原有烟厂进行有效保护与再利用的基础上,建设了文化商业综合体和体育综合体,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创空间。

松山烟厂基地新建发展用地功能包括有“松山文创园区”与台北大巨蛋体育馆建设用地,该建设场地于2006年10月由发展商取得BOT权利,正在建设可容纳4万人的大巨蛋体育馆。

此外,还有百货主题商场、五星级饭店及办公大楼等,已经接近完工,这些设施的投入使用,可以有效平衡项目的资金。

图14松山文创园区计划分区示意与规划图(来源:台北市议会公报,第86 卷,第10 期,松烟文化园区BOT 案)政府对松山文创园区的开发实行BOT的方式,根据建筑的历史属性对园区进行分区规划。

A区属古迹与历史建筑区域,由政府进行修复;B区采用政府规划方式办理BOT,设置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基地,以引进民间充沛资金及借助民间之经营效率参与公共建设。

通过BOT计划,结合民间经济力量,并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促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以50年为期限由民间兴建及营运。

将B区盈利挹注A区古迹、历史建筑的修复及维护管理,推动古迹活化、市民美育、文化产业育成、艺文实验与创新、基础文化培育等。

而后,政府又推出以松山文化园区为BOT开发的大型室内体育馆——台北大巨蛋。

最终形成以松山烟厂为中心的文化展演、运动休闲、商展购物等多功能的台北文化体育园区,开放松山烟厂的古迹,提高地区的土地使用效率和文化气息。

图15以松山文化为BOT开发的大型室内体育馆(来源:)2.4.经营团队委外经营的意义不仅在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为公共工程引进民间的效率和创意,从为城市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设施,同时提高民众的参与意识和社区营造意识。

民间的经营团队至关重要,影响园区的文艺活力与发展方向。

在台湾,民间的经营团队除了文化营运公司以外还有其他一些类型。

艺企合作。

透过资助策展、补助艺文活动,产业可以建立与创作者之间的伙伴关系,一方面可以为艺术创作者提供设备与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为产品与企业形象做营销,促成产业与艺术联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