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定位学之腰臀部
体表定位学之腰臀部 ppt课件
坐骨神经是人体
最粗大的神经,
起始于腰骶部的
脊髓,途经骨盆,
并从坐骨大孔穿
出,抵达臀部,
然后沿大腿后面
坐骨
下行到足。管理 神经
下肢的感觉和运
动,由腰神经和
坐骨
骶神经组成。是
神经
所有神经中最粗
者。
体表定位学之腰臀部
坐骨神经在臀部的体表定位 :
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上 1/3与中1/3的交界点、股骨大 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 此两点的连线为坐骨神经在臀
体表定位学之腰臀部
经梨状肌上孔及其穿行结构
穿梨状肌上孔 结构
从外侧到内侧为: ①臀上神经 ②臀上动脉 ③臀上静脉
体表定位学之腰臀部
经梨状肌下孔及其穿行结构
穿梨状肌下孔 结构
从外侧到内侧为: ①坐骨神经 ②股后皮神经 ③臀下血管、神经 ④阴部内血管和阴 部神经
体表定位学之腰臀部
体表定位学之腰臀部
臀内侧 皮神经
体表定位学之腰臀部
梨状肌的体表定位:
起自骶骨前外侧 面(第二至五骶 椎)骶前孔外侧 的部分,穿坐骨 大孔止于股骨大 转子尖端的三角 形区域。自髂后 上棘与尾骨尖连 线的中点至大转 子尖的连线为该 肌下缘的体表定 位。
体表定位学之腰臀部
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经结构
为盆腔血管神经至臀部和下肢的通路
股方肌的体表定位:
起自坐骨结节外 侧面,止于转子 间嵴和大转子的 扁长方形区域。
体表定位学之腰臀部
部的投影。
体表定位学之腰臀部
坐骨神经
的体表投影
坐 骨 神 经 干 体 表 投 影 坐骨神经出盆骨点
体表定位学之腰臀部
臀上动脉的体表定位:
是髂内动脉后干的 分支,经梨状肌上 孔出骨盆(该动脉 穿出梨状肌上孔的 体表定位为:髂后 上棘与股骨大转子 尖端连线的上、中 1/3交界点)至臀 部分为浅、深两支 ,浅支行于臀大肌 和臀中肌之间,深 支行于臀中肌和臀
医学知识之臀部
臀部第四节臀部一、皮肤和浅筋膜臀部皮肤较厚,具有丰富的皮脂腺和汗腺。
臀部浅筋膜发达,有厚层脂肪组织,其后下部厚而致密,形成脂肪垫,坐位时,可承受压力。
臀部皮肤由臀上、中、下皮神经支配(图4-2、4-10)1.臀上皮神经来自第1-3腰神经后支,有三支,穿背阔肌腱膜,在骶棘肌外侧缘,越过髂嵴分布于臀上部皮肤。
2.臀中皮神经来自第1-3骶神经后支,有三支,在髂后上棘与尾骨间连线的中1/3处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臀内侧皮肤。
3.臀下皮神经来自骶丛的股后皮神经,有2-3支,在臀大肌下缘中部穿出,绕臀大肌下缘向上,分布于臀下部皮肤。
二、深筋膜臀部的深筋膜称臀筋膜,上附于髂嵴,下附于骶、尾骨背面,向外下连于髂胫束,向下与股后部的深筋膜相延续。
臀筋膜薄而致密,纤维隔伸入肌束中,不易分离。
三、臀肌臀肌属于髋部肌,分为三层(图4-10、11)。
浅层有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中层由上向下依次为臀中肌、梨状肌、上�I肌、闭孔内肌,下�I肌和股方肌;深层有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1、臀大肌gluteusmaximus略呈四方形,宽阔厚实,几乎覆盖整个臀部,起自髂骨、骶、尾骨及骶结节韧带的背面,肌束斜行向外下方,以一厚的腱板越过髋关节的后方,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和髂胫束,受臀下神经支配。
作用:后伸并外旋大腿;下肢固定时,可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以维持立姿。
臀大肌深面与大转子和坐骨结节之间有臀大肌转子囊和臀大肌坐骨囊等滑液囊。
2、臀中肌gluteusmedius和臀小肌 gluteus minimus臀中肌位于臀大肌深面,臀小肌则在臀中肌深面,均近似扇形,起于髂骨背面,向下外止于大转子。
两肌均受臀上神经支配。
其作用均为使髂关节外展,其前部肌束可内旋大腿,后部肌束可外旋大腿。
3、阔筋膜张肌(见股前外侧部的解剖)。
4、梨状肌 piriformis部分位于盆内,起自骶骨前面,肌腹穿过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尖部,因而将坐骨大孔分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
从体表定位对针刀医学的临床治疗操作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手术,要有效地避开刀下的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脏器,都必须对进针点以内的解剖结构有明确的了解,体表定位学就是为了解决针刀医学临床上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
在过去的解剖学文献中已有很多类似于体表定位学的描述,而仅仅是没有明确地将其概念化和系统化而已,因而就没有形成解剖学的专门学科。
因本书的主要目的是阐述针刀医学的基本原理,因此不能用很大篇幅来将体表定位学的所有内容都叙述出来,仅能阐述其部分内容,并明确体表定位学的范围和含义,关于体表定位学的全部内容,将另有专著。
一、头颈部眶下孔的体表定位:位于眶下缘中点以下,相当于鼻尖至眼外角连线的中点。
颏孔的体表定位:位于下颌骨体的外侧面,正对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间的下方。
面动脉的体表定位: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缘的相交点为面动脉进入面部的起点,在此处可扪及搏动,先从此点引线至口角外侧约1cm处,再将引线引至内眦。
由眼外眦向下做一垂线,再自鼻翼下缘外侧与口角分别向外侧引上、下二条水平线与上一垂线相交,此两条水平线可将面动脉分为三段:口角水平线以下为面动脉第一段;在上、下两水平线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二段;上水平线至内眦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三段。
腮腺导管的体表定位:位于颧弓下方约1cm处,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的连线的中1/3段。
颞浅动脉的体表定位:是颈外动脉终支之一,起自外耳道前下方平下颌角的后方处,自腮腺上缘穿出后,于颞下颌关节与外耳道间垂直上行,至眶上缘平面以上,继而分为额、顶两支。
面神经的体表定位:在头转向对侧时,取四点:鼓乳切迹点、下颌支后缘上3/5及下2/5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1/3与下2/3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2/3与下1/3的交点,作三条线:①第一、二点连线的上半部为面神经干的体表投影,此线的中点为面神经干分叉处的定位点;②自①线的中点至第三点的连线表示面神经颞面干的投影线;③自①线中点至第四点的连线表示颈面干的投影线。
常用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方法!
常用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方法!触摸法最方便、常用、较准确。
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摸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摸定位法:(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摸。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上海仁济医院疼痛科王祥瑞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摸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触摸。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
唯 C4棘突不易触摸。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
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触摸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 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 T3棘突平。
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 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摸定位法:(1)颈椎横突的触摸定位: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人体体表定位(网络整理)
人体体表定位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1.尺骨茎突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2.桡骨茎突前臂近腕部外侧的突起3.尺骨鹰嘴肘关节背侧的突起4.肱骨内上髁肘关节内侧的突起5.肱骨外上髁肘关节外侧的突起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6.肱骨大结节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7.锁骨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到的内低外高的骨骼8.肩峰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9.肩胛骨喙突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到的突起10.肩胛下角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11.内踝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12.外踝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13.胫骨粗隆胫骨上端前缘的突起14.髌骨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15.股骨内上髁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16.股骨外上髁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17.腓骨小头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到的突起18.髂嵴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19.髂前上棘髂骨前上方的突起,平第2骶椎高度20.股骨大粗隆股骨上端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二、胸部体表定位标志1.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 胸椎下缘高度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3.剑突末端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二、胸部体表定位标志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5.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6.腋前线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7.腋中线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8.腋后线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三、腹部体表定位标志“九分法” 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 个区。
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9个区上部为腹上区、左季肋区和右季肋区中部为脐区、左腰区和右腰区下部为腹下区、左髂区和右髂区四、腹部体表定位标志常用的体表定位标志还有:(1)胆囊底体表投影为右侧肋弓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2)成人肾门约平第1腰椎高度,肾上极平第11胸椎下缘,肾下极平第2腰椎下缘(3)膀胱位于耻骨联合上方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部位前面观对应平面上腭上腭牙齿咬合面下颌角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环状软骨下2cm 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角侧面观对应平面第1颈椎第2颈椎第3颈椎第4颈椎第5颈椎第6颈椎第7颈椎第2、3胸椎间盘第4、5胸椎间盘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肩胛上角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部位第6胸椎第7胸椎第11胸椎第1腰椎第3腰椎第4腰椎第5腰椎前面观对应平面侧面观对应平面双乳头连线中点(男)胸骨体中点肩胛下角胸骨剑突末端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脐上3cm 肋弓下缘(最低点)脐髂嵴脐下3cm 髂嵴下3cm 第2骶椎尾骨髂前上棘连线中点耻骨联合五、头颅体表定位点、定位线及基准面1.定位点(1)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2)鼻根:鼻骨与额骨相接处(3)外耳孔: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4)枕外隆凸: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5)乳突尖:耳后颞骨乳突部向下呈乳头尖状(6)下颌角:下颌骨的后缘与下缘相会处形成的钝角2.定位线(1)听眶线:为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
体表定位方法
体表定位方法从体表定位对针刀医学的临床治疗操作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手术,要有效地避开刀下的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脏器,都必须对进针点以内的解剖结构有明确的了解,体表定位学就是为了解决针刀医学临床上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
在过去的解剖学文献中已有很多类似于体表定位学的描述,而仅仅是没有明确地将其概念化和系统化而已,因而就没有形成解剖学的专门学科.因本书的主要目的是阐述针刀医学的基本原理,因此不能用很大篇幅来将体表定位学的所有内容都叙述出来,仅能阐述其部分内容,并明确体表定位学的范围和含义,关于体表定位学的全部内容,将另有专著。
一、头颈部眶下孔的体表定位:位于眶下缘中点以下,相当于鼻尖至眼外角连线的中点。
颏孔的体表定位:位于下颌骨体的外侧面,正对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间的下方。
面动脉的体表定位: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缘的相交点为面动脉进入面部的起点,在此处可扪及搏动,先从此点引线至口角外侧约1cm处,再将引线引至内眦.由眼外眦向下做一垂线,再自鼻翼下缘外侧与口角分别向外侧引上、下二条水平线与上一垂线相交,此两条水平线可将面动脉分为三段:口角水平线以下为面动脉第一段;在上、下两水平线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二段;上水平线至内眦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三段.腮腺导管的体表定位:位于颧弓下方约1cm处,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的连线的中1/3段.颞浅动脉的体表定位:是颈外动脉终支之一,起自外耳道前下方平下颌角的后方处,自腮腺上缘穿出后,于颞下颌关节与外耳道间垂直上行,至眶上缘平面以上,继而分为额、顶两支.面神经的体表定位:在头转向对侧时,取四点:鼓乳切迹点、下颌支后缘上3/5及下2/5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1/3与下2/3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2/3与下1/3的交点,作三条线:①第一、二点连线的上半部为面神经干的体表投影,此线的中点为面神经干分叉处的定位点;②自①线的中点至第三点的连线表示面神经颞面干的投影线;③自①线中点至第四点的连线表示颈面干的投影线.枕大神经的体表定位:枕大神经起自枢椎横突内侧寰椎后弓,斜向上向外上升,穿行头半棘肌之间,在头半棘肌附着于枕骨处,穿过该肌,更穿过斜方肌腱及颈固有筋膜(以上是枕大神经在深部的走行,此点在上项线平面距正中线约2cm处),到达皮下,随即分成许多分支,分布于头后部大部分皮肤。
脊柱各结构常用体表格定位法
一,脊柱各构造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一)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正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记,对脊柱各构造进行触抹而确立其地点。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 C2、 C7 棘突,来确立颈椎各棘突的地点。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正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涉及一骨突,即为C2 棘突。
C2棘突:较大,尾端分叉。
瘦小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 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 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正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便可确立C6、C5 棘突的地点。
唯C4 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 C5 棘突而可推断出其地点约。
约有20%的人, C6 棘突比 C7 棘突长。
个他人的T1 棘突比 C7 的长。
应注意鉴识。
(2)腰椎棘突:常利用可正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 棘突、或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 椎体。
故 S1 中嵴也能较正确立位。
故 L3、 L4、L5 棘突就能较正确立位;甚至L2、 L1 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 棘突平。
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T7 棘突平。
因为 C7、T3、 T7 的棘突均能较正确立位,故T1、 T2、 T3、 T4、 T5 T6、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也可这样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即为一个横突。
下肢、臀部疼痛的部位在腰腿痛诊断要点
下肢、臀部疼痛的部位在腰腿痛诊断要点腰腿痛是一类病症的总称,泛指可引起腰腿疼痛的多种伤病,由于痛是由不同损伤所引起,故痛也各有其特点和规律。
分析这些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对腰腿痛作出正确的鉴别和诊断。
一:对腰腿痛认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1)广泛使用骨质增生解释临床症状:实践中常见到,当我们用手法对腰椎病变部位整复松解后,病人症状多可立时缓解或疼痛消除,但影像学检查见增生依旧。
难道增生会一下子被消除?这些现象恰好说明疼痛并非与增生有关。
既然疼痛不是增生所引起,再将主要精力放在医治增生,消除骨刺上还有多少实际意义?(2)对坐骨神经的概念不清:对于坐骨神经痛,患者只要有下肢疼痛或抬腿受限时,就草率地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我们在对很多坐骨神经痛的病例进行复检、分析和治疗时,发现其误诊率竟达54.1%,而被误诊的病例中,与髂胫束有关者占93.9%。
二者病源的位置、症状表现、疼痛的位置及范围等均有明显差别,只要略作比较是不难鉴别的。
————因为下肢的外侧应包括大、小腿的外侧,而坐骨神经是经大腿后正中达小腿并支配小腿,而不经大腿外侧,大腿外侧的痛又如何能算到坐骨神经上去呢?大腿外侧疼痛多见的是髂胫束损伤所致。
正如前面所述对坐骨神经痛误诊率之高,就不难理解了。
因此,在诊断时应注意解剖关系,不要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3)习惯用风湿解释腰腿疼:有些医生既不管疼痛的位置,也不分析疼痛的特点和规律,便给患者带上风湿的“帽子”。
要知道,西医与中医所指的风湿,其概念是不一样的。
西医所指的风湿,是由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根本无法代表这些腰腿痛的疾患;中医所指的风湿是指由风寒冷湿等气候因素的变化所诱发的疾病。
如一些慢性损伤,劳损等虽有此特点,从中医的角度尚可称之为风湿。
但如前所述,中医对腰痛的分类也不称风湿……。
腰腿痛也远不止这些病,故不能以“风湿”掩盖之。
二:大腿不同方位疼痛的意义根据解剖的规律,对大腿不同方位的疼痛,作出判断是有据可依的,如大腿后侧疼痛的诊断:(1)大腿后侧的肌群:有靠外侧的股二头肌和靠内侧的半腱半膜肌,它们由坐骨神经支配。
人体血管神经体表定位
人体血管神经体表定位(2012-12-27 16:17:26)在过去的解剖学文献中已有很多类似于体表定位学的描述,而仅仅是没有明确地将其概念化和系统化而已,因而就没有形成解剖学的专门学科。
因本书的主要目的是阐述针刀医学的基本原理,因此不能用很大篇幅来将体表定位学的所有内容都叙述出来,仅能阐述其部分内容,并明确体表定位学的范围和含义,关于体表定位学的全部内容,将另有专著。
一、头颈部眶下孔的体表定位:位于眶下缘中点以下,相当于鼻尖至眼外角连线的中点。
颏孔的体表定位:位于下颌骨体的外侧面,正对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间的下方。
面动脉的体表定位: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缘的相交点为面动脉进入面部的起点,在此处可扪及搏动,先从此点引线至口角外侧约1cm处,再将引线引至内眦。
由眼外眦向下做一垂线,再自鼻翼下缘外侧与口角分别向外侧引上、下二条水平线与上一垂线相交,此两条水平线可将面动脉分为三段:口角水平线以下为面动脉第一段;在上、下两水平线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二段;上水平线至内眦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三段。
腮腺导管的体表定位:位于颧弓下方约1cm处,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的连线的中1/3段。
颞浅动脉的体表定位:是颈外动脉终支之一,起自外耳道前下方平下颌角的后方处,自腮腺上缘穿出后,于颞下颌关节与外耳道间垂直上行,至眶上缘平面以上,继而分为额、顶两支。
面神经的体表定位:在头转向对侧时,取四点:鼓乳切迹点、下颌支后缘上3/5及下2/5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1/3与下2/3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2/3与下1/3的交点,作三条线:①第一、二点连线的上半部为面神经干的体表投影,此线的中点为面神经干分叉处的定位点;②自①线的中点至第三点的连线表示面神经颞面干的投影线;③自①线中点至第四点的连线表示颈面干的投影线。
枕大神经的体表定位:枕大神经起自枢椎横突内侧寰椎后弓,斜向上向外上升,穿行头半棘肌之间,在头半棘肌附着于枕骨处,穿过该肌,更穿过斜方肌腱及颈固有筋膜(以上是枕大神经在深部的走行,此点在上项线平面距正中线约2cm处),到达皮下,随即分成许多分支,分布于头后部大部分皮肤。
用体表骨性标志协助中医穴位定位
用体表骨性标志协助中医穴位定位用体表骨性标志协助中医穴位定位1.头部眉弓(superciliary arch):为位于眶上缘上方,额结节下方的弓状隆起。
男性隆起较明显。
在眉弓附近有阳白、鱼腰等穴位。
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位于眶下缘中点的下方约0.8cm处,眶下血管及神经由此穿行。
在眶下孔有四白穴分布。
颧弓(zygomatic arch):由颞骨的颧突和颧骨的颞突共同组成,全长均可触及。
在颧弓附近分布有颧髎、上关、下关等穴位。
耳屏(tragus):为位于耳甲腔前方的扁平突起。
在耳屏前方约1cm处可触及颞浅动脉的搏动。
在耳屏前方由上至下依次分布有耳门、听宫、听会三穴,为治耳聋之要穴。
在《治病十一证歌》中有云:“听会兼之与听宫,七分针泻耳中聋,耳门又泻三分许,更加七壮灸听宫。
”下颌角(angle of mandible):位于下颌体下缘与下颌支后缘相交处。
在此附近分布有天容、大迎、颊车等穴。
天容在下颌角后、胸锁乳突肌前缘;大迎在下颌角前1.3寸凹陷中;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
天牖虽离下颌角较远,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但亦可通过“平下颌角”而定位。
乳突(mastoid process):位于耳垂后方,其根部的前方有茎突孔,面神经由此孔出颅。
此处附近有翳风、翳明、失眠、完骨等穴。
枕外隆凸(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是位于枕骨外面正中的最突出的隆起。
此处附近有天柱、风池、哑门、风府等穴分布。
2.颈部舌骨(hyoid bone):适对第3、4颈椎间盘平面,有廉泉穴分布。
胸骨上窝:位于颈静脉切迹上方的凹陷处,分布有天突穴。
3.胸部颈静脉切迹(jugular notch):为胸骨柄上缘的切迹,平对第2、3胸椎之间。
胸骨角(sternal angle):为胸骨柄与体连结处微向前突出的角,该角平对第4胸椎下缘,向两侧接第2肋软骨,体表易于触及,是计数肋的标志。
体表定位
常用的人体标志
• 腰部标志:
• 骶髂关节:髂后上棘沿骶骨和臀肌 之间往下约10CM长范围内。 • 尾骨:尾骨部位
谢谢大家!
• (3)腹部标志线: • 肋骨线:双侧第十肋最低点连线, 也叫上横线。 • 髂前上棘间线:双侧髂前上棘连线, 也叫下横线。 • 左,右纵线:双侧腹股沟中点向上 所做纵线。
常用的人体标志
• 头面部: • 鼻窦:位于两眉之间。 • 额窦:位于筛窦前上方,额骨内外板 之间,左右各一。 • 筛窦:位于两内眦之间 • 蝶窦:两眼眶下与外耳道连线后3/1 处。 • 上颌窦:两眼眶下2.5cm
解刨位: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 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垂于躯干 两侧,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向外) 方位:上下、前后、内外、深浅 轴: 矢状轴:前后方向,与地面平行。 冠状轴:左右方向,与地面平行。 垂直轴:从头到足,与地面垂直。 面: 横断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 矢状面:前后方向与横断面垂直 冠状面:左右方向与横断面垂直
体表标志线
(1)胸部标志线: 前正中线:胸骨柄上缘中点至剑突做垂线 锁骨中线:锁骨中点向下做垂线 腋前线:沿腋窝前皱襞向下做垂线 腋中线:沿腋窝中点向下做垂线 腋后线:沿腋窝后皱襞向下做垂线 (2)背部标志线 后正中线:沿身体后方中点做向下垂直线, 一般通过脊柱。 肩胛线:沿肩胛骨下角向下做垂线
体表标志线
常用的人体标志
• 腹部标志
• 腹部九分法:用两条水平 线和两条垂线将腹部划成 9个区。上水平线为两侧 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 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 连线。两条垂直线为通过 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 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常用的人体标志
• 腹部标志: • 肝脏上界:与膈同高,约与右侧第五肋间齐平。 • 肝脏下界:右季肋区,肝下缘肋弓缘以上,上腹区肝下缘可凸出 剑突3CM • 胰:上腹区,中心点在两肋弓最下缘连接点 • 胃:上腹区,左肋季区,脐区,中心点志
详解体表定位
表定位学从体表定位对针刀医学的临床治疗操作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手术,要有效地避开刀下的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脏器,都必须对进针点以内的解剖结构有明确的了解,体表定位学就是为了解决针刀医学临床上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
在过去的解剖学文献中已有很多类似于体表定位学的描述,而仅仅是没有明确地将其概念化和系统化而已,因而就没有形成解剖学的专门学科。
因本书的主要目的是阐述针刀医学的基本原理,因此不能用很大篇幅来将体表定位学的所有内容都叙述出来,仅能阐述其部分内容,并明确体表定位学的范围和含义,关于体表定位学的全部内容,将另有专著。
一、头颈部眶下孔的体表定位:位于眶下缘中点以下,相当于鼻尖至眼外角连线的中点。
颏孔的体表定位:位于下颌骨体的外侧面,正对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间的下方。
面动脉的体表定位: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缘的相交点为面动脉进入面部的起点,在此处可扪及搏动,先从此点引线至口角外侧约1cm处,再将引线引至内眦。
由眼外眦向下做一垂线,再自鼻翼下缘外侧与口角分别向外侧引上、下二条水平线与上一垂线相交,此两条水平线可将面动脉分为三段:口角水平线以下为面动脉第一段;在上、下两水平线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二段;上水平线至内眦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三段。
腮腺导管的体表定位:位于颧弓下方约1cm处,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的连线的中1/3段。
颞浅动脉的体表定位:是颈外动脉终支之一,起自外耳道前下方平下颌角的后方处,自腮腺上缘穿出后,于颞下颌关节与外耳道间垂直上行,至眶上缘平面以上,继而分为额、顶两支。
面神经的体表定位:在头转向对侧时,取四点:鼓乳切迹点、下颌支后缘上3/5及下2/5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1/3与下2/3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2/3与下1/3的交点,作三条线:①第一、二点连线的上半部为面神经干的体表投影,此线的中点为面神经干分叉处的定位点;②自①线的中点至第三点的连线表示面神经颞面干的投影线;③自①线中点至第四点的连线表示颈面干的投影线。
体表定位方法
体表定位方法从体表定位对针刀医学的临床治疗操作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手术,要有效地避开刀下的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脏器,都必须对进针点以内的解剖结构有明确的了解,体表定位学就是为了解决针刀医学临床上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
在过去的解剖学文献中已有很多类似于体表定位学的描述,而仅仅是没有明确地将其概念化和系统化而已,因而就没有形成解剖学的专门学科。
因本书的主要目的是阐述针刀医学的基本原理,因此不能用很大篇幅来将体表定位学的所有内容都叙述出来,仅能阐述其部分内容,并明确体表定位学的范围和含义,关于体表定位学的全部内容,将另有专著。
一、头颈部眶下孔的体表定位:位于眶下缘中点以下,相当于鼻尖至眼外角连线的中点.颏孔的体表定位:位于下颌骨体的外侧面,正对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间的下方.面动脉的体表定位: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缘的相交点为面动脉进入面部的起点,在此处可扪及搏动,先从此点引线至口角外侧约1cm处,再将引线引至内眦。
由眼外眦向下做一垂线,再自鼻翼下缘外侧与口角分别向外侧引上、下二条水平线与上一垂线相交,此两条水平线可将面动脉分为三段:口角水平线以下为面动脉第一段;在上、下两水平线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二段;上水平线至内眦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三段。
腮腺导管的体表定位:位于颧弓下方约1cm处,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的连线的中1/3段。
颞浅动脉的体表定位:是颈外动脉终支之一,起自外耳道前下方平下颌角的后方处,自腮腺上缘穿出后,于颞下颌关节与外耳道间垂直上行,至眶上缘平面以上,继而分为额、顶两支。
面神经的体表定位:在头转向对侧时,取四点:鼓乳切迹点、下颌支后缘上3/5及下2/5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1/3与下2/3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2/3与下1/3的交点,作三条线:①第一、二点连线的上半部为面神经干的体表投影,此线的中点为面神经干分叉处的定位点;②自①线的中点至第三点的连线表示面神经颞面干的投影线;③自①线中点至第四点的连线表示颈面干的投影线.枕大神经的体表定位:枕大神经起自枢椎横突内侧寰椎后弓,斜向上向外上升,穿行头半棘肌之间,在头半棘肌附着于枕骨处,穿过该肌,更穿过斜方肌腱及颈固有筋膜(以上是枕大神经在深部的走行,此点在上项线平面距正中线约2cm处),到达皮下,随即分成许多分支,分布于头后部大部分皮肤.颈总动脉的体表定位:在右侧,从下颌角至乳突连线的中点划线至胸锁关节;在左侧,连线的下端稍偏外侧,此线平甲状软骨上缘以下为该动脉的体表定位。
形体臀部知识点总结
形体臀部知识点总结臀部是人体最大的肌肉群之一,它们不仅对于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姿势非常重要,还对于支持和推动身体的运动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臀部的形态和健康已经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因此,了解臀部的知识和如何有效地训练臀部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形体臀部知识点,包括臀部解剖结构、臀部的训练方法、臀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臀部解剖结构臀部是由多块肌肉组成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臀大肌是臀部最大的肌肉,它由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负责大部分的臀部动作。
臀中肌位于臀大肌下面,它是臀部的次要肌肉,主要负责外展和外旋臀部。
臀小肌是最小的臀部肌肉,位于臀中肌下方,它主要负责外展臀部和向外旋。
此外,臀部还包括了髋关节的附近的其他肌肉,如髂腰肌、坐骨肌、股二头肌等,它们也对臀部的形态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臀部的训练方法1. 重量训练重量训练是臀部训练的最佳方式之一。
通过使用哑铃、杠铃、壶铃等器械进行深蹲、硬拉、臀桥等动作,可以有效地刺激臀部肌肉的生长,并增强臀部的力量和稳定性。
2. 有氧运动除了重量训练,有氧运动也是有效的臀部训练方法。
跑步、踩单车、跳绳等运动可以有效地消耗臀部周围的脂肪,并有助于塑造臀部线条。
3. 瑜伽和舞蹈瑜伽和舞蹈是通过拉伸、舒展臀部肌肉来增加臀部柔韧性和塑造臀部线条的有效方法。
一些瑜伽动作和舞蹈动作可以有效地锻炼臀部肌肉,帮助臀部更加紧致和健美。
4. 自重训练自重训练是一种不需要器械的训练方法,如俯身抬腿、侧抬腿、登山动作等动作可以有效地训练臀部肌肉,增强臀部的力量和稳定性。
5. 深层激活训练深层激活训练是一种注重臀部肌肉深层激活的训练方法,通过一些特定的动作和姿势,可以有效地激活臀部的深层肌肉,促进臀部的生长和塑造。
三、臀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臀部下垂臀部下垂是一种臀部形态的问题,通常是由于长期缺乏运动或者肌肉松弛引起的。
腰臀部的骨性标志和肌肉(下)
腰臀部的骨性标志和肌肉(下)臀中肌:起点: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骶丛的臀上神经。
臀中肌及筋膜劳损【解剖】臀中肌位于臀部外上方,起于臀后线及臀前线以前的髋骨臀面、髂嵴外唇和阔筋膜,成一扁平扇形肌束,向下集中为腱,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的上面和外侧面。
其前部为阔筋膜张肌所覆盖,后部则为臀大肌所掩蔽,在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的臀中肌浅面仅为皮肤和臀筋膜所覆盖。
臀筋膜即臀部固有筋膜,为深筋膜,覆盖于臀中肌表面,近似三角形,深层筋膜为纵行纤维束,同臀中肌纤维方向一致,浅层筋膜为弧形纤维束。
臀筋膜上侧与髂嵴相连,于臀大肌止缘分为两层将其包被,浅层坚韧并有纤维隔伸入肌束,在外侧臀筋膜接受臀大肌止点和阔筋膜张肌的纤维,向下形成髂胫束。
【功能】臀中肌的主要功能为使大腿外展,其前部纤维可使髋内旋,后部纤维可使髋外旋。
当大腿被固定时,臀中肌使骨盆侧倾,行走时每迈一步,肌的上端即行固定,将躯干拉于着地的下肢上。
臀中肌在一足支重时对固定髋关节起重要作用,对髋关节后伸动作也起作用。
【病因病理】由于臀中肌及臀筋膜解剖位置的特点,在日常生活、运动中,弯腰、伸腰、下蹲、起坐时,由于用力过猛或肌肉未能协调一致,即可发生臀中肌肌纤维和筋膜的损伤,特别是当髋关节突然屈伸兼有一定程度的内旋和外旋时更易损伤。
急性损伤可造成出血、渗出、水肿,纤维束及肌束肿胀隆起等病理变化。
另外由于长期维持某些特殊的工作姿势或动作,形成臀中肌及筋膜的积累性慢性劳损;或长期一侧侧卧睡眠使臀中肌受压迫、缺血失营养;或长期多次局部外感风寒湿邪;或因急性损伤迁延不愈,从而导致臀中肌及筋膜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肌肉与筋膜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出现局部条索。
硬结。
另一方面,由于臀中肌及筋膜损伤导致的炎症反应及粘连,可使其邻近的臀上皮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从而出现臀上皮神经损伤症状,使疼痛向下肢放射。
【诊断】急性损伤者有明显损伤或受原史,亦可无任何诱因。
体表定位学之腰臀部
臀上动脉的体表定位:
是髂内动脉后干的 分支,经梨状肌上 孔出骨盆(该动脉 穿出梨状肌上孔的 体表定位为:髂后 上棘与股骨大转子 尖端连线的上、中 1/3交界点)至臀 部分为浅、深两支 ,浅支行于臀大肌 和臀中肌之间,深 支行于臀中肌和臀 小肌之间。
•7
臀区浅层结构:
臀上皮神经 臀下皮神经 臀内侧皮神经
•8
臀上皮神经
臀内侧皮神经
臀上皮神经由腰1~3; 的脊神经后外侧支组 合而成,臀上皮神经 为第1~3腰神经后支 之外侧支,在股骨大 转子与第三腰椎间连 线交于髂嵴处平行穿 出深筋膜,分布于臀 部皮肤,一般不易摸 到。
臀上皮神经 臀下皮神经
•9
臀上皮神经的体表定位:
起自上3对腰 神经后支的 外侧支,穿 过背阔肌的 腱膜,在骶 棘肌的外侧 缘跨过髂棘 的后部,分 布于臀中间 上部的皮肤 。
•10
臀内侧皮神经
的体表定位:
起自第一至第三骶神 经,从髂后上棘至尾 骶连线的中1/3穿出深 筋膜,分布于臀内侧 部皮肤。
臀内侧 皮神经
•11
梨状肌的体表定位:
起自骶骨前外侧 面(第二至五骶 椎)骶前孔外侧 的部分,穿坐骨 大孔止于股骨大 转子尖端的三角 形区域。自髂后 上棘与尾骨尖连 线的中点至大转 子尖的连线为该 肌下缘的体表定 位。
坐骨
下行到足。管理 神经
下肢的感觉和运
动,由腰神经和
坐骨
骶神经组成。是
神经
所有神经中最粗
者。
•4
坐骨神经在臀部的体表定位 :
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上 1/3与中1/3的交界点、股骨大 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 此两点的连线为坐骨神经在臀
部的投影。
•5
体表标志与定位
尺骨鹰嘴:在肘后方容易 摸到。
桡骨头:在肱骨外上髁的 下方,伸肘时在肘的后 方容易摸到。
桡骨茎突:为桡骨末端的 骨性隆起。
尺骨茎突:可在尺骨头下 方摸到。
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 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 包绕肱骨的上端。在止点在臂 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 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 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 腱可于肘窝中央摸到。当屈肘 握拳旋后时,可明显地在上臂 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 肱三头肌:在上臂的后面,三角 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肱三头肌 长头。
髌骨:在膝关节前面的皮 下可摸到。 髌韧带:为髌骨下方的纵 行粗索,在皮下可摸到。 内踝:位于胫骨下端内侧 面的皮下,易摸到其隆 凸。 外踝:位于腓骨下端的膨 大隆起,较内踝低。 跟结节:位于足后部皮下 突出处。
胫骨内、外侧髁:位于胫 骨上端内、外两侧皮下 最隆起的部位。 胫骨粗隆:位于胫骨上端 前面,屈膝时更明显, 为胫骨内、外侧髁间前 方的骨性隆起。 胫骨内侧面:位于皮下, 向下可延至内踝。 腓骨头:位于胫骨外侧髁 的后外方皮下,位置稍 高于胫骨粗隆,屈膝时 较明显。
三、四肢部
上肢标志
骨性和肌性标志
锁骨:全长位于胸廓前上方皮 下,是颈、胸的体表分界标 志。 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皮下, 其中内侧缘、下角、肩胛冈 和肩峰较明显。肩峰为测量 肩宽的体表标志。喙突位于 锁骨内侧2/3与外侧1/3交界 处下方皮下。
大结节:位于肩部最外侧 皮下。
肱骨内、外上髁:位于上 臂下端内外两侧皮下最 为隆凸处。
竖脊肌:指脊柱两旁的纵形肌性 隆起。 斜方肌:在项部和背上部,可见 斜方肌外上缘的轮廓。正中线 及胸椎棘突向肩峰伸展呈三角 形的轮廓,一般不明显。 背阔肌:在背下部可见此肌的轮 廓,它的外下缘参与构成腋后 壁。 胸大肌:胸前壁较膨隆的肌性隆 起,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腹直肌:腹前正中线两侧的纵形 隆起,肌肉发达者可见有三条 横沟,即为腹直肌腱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臀上血管神经出骨盆点的体表定位:
自髂后上棘至股骨 大转子连线的上、 中1/3交界点。
臀下血管神经出骨盆点的体表定位:
自髂后上棘至 坐骨结节连线 的中点。
臀 部 的 管 神 经
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人体
最粗大的神经,
起始于腰骶部的
脊髓,途经骨盆,
并从坐骨大孔穿
出,抵达臀部,
然后沿大腿后面
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经结构
为盆腔血管神经至臀部和下肢的通路
经梨状肌上孔及其穿行结构
穿梨状肌上孔 结构
从外侧到内侧为: ①臀上神经 ②臀上动脉 ③臀上静脉
经梨状肌下孔及其穿行结构
穿梨状肌下孔 结构
从外侧到内侧为: ①坐骨神经 ②股后皮神经 ③臀下血管、神经 ④阴部内血管和阴 部神经
股方肌的体表定位:
起自坐骨结节外 侧面,止于转子 间嵴和大转子的 扁长方形区域。
谢谢观看
1603
臀内侧皮神经
的体表定位:
起自第一至第三骶神 经,从髂后上棘至尾 骶连线的中1/3穿出深 筋膜,分布于臀内侧 部皮肤。
臀内侧 皮神经
梨状肌的体表定位:
起自骶骨前外侧 面(第二至五骶 椎)骶前孔外侧 的部分,穿坐骨 大孔止于股骨大 转子尖端的三角 形区域。自髂后 上棘与尾骨尖连 线的中点至大转 子尖的连线为该 肌下缘的体表定 位。
臀上动脉的体表定位:
是髂内动脉后干的 分支,经梨状肌上 孔出骨盆(该动脉 穿出梨状肌上孔的 体表定位为:髂后 上棘与股骨大转子 尖端连线的上、中 1/3交界点)至臀 部分为浅、深两支, 浅支行于臀大肌和 臀中肌之间,深支 行于臀中肌和臀小 肌之间。
臀区浅层结构:
臀上皮神经 臀下皮神经 臀内侧皮神经
臀上皮神经
臀内侧皮神经
臀上皮神经由腰1~3; 的脊神经后外侧支组 合而成,臀上皮神经 为第1~3腰神经后支 之外侧支,在股骨大 转子与第三腰椎间连 线交于髂嵴处平行穿 出深筋膜,分布于臀 部皮肤,一般不易摸 到。
臀上皮神经 臀下皮神经
臀上皮神经的体表定位:
起自上3对腰 神经后支的 外侧支,穿 过背阔肌的 腱膜,在骶 棘肌的外侧 缘跨过髂棘 的后部,分 布于臀中间 上部的皮肤。
坐骨
下行到足。管理 神经
下肢的感觉和运
动,由腰神经和
坐骨
骶神经组成。是
神经
所有神经中最粗
者。
坐骨神经在臀部的体表定位 :
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上 1/3与中1/3的交界点、股骨大 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 此两点的连线为坐骨神经在臀
部的投影。
坐骨神经
的体表投影
坐 骨 神 经 干 体 表 投 影 坐骨神经出盆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