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5 说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5 说“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5﹡说“屏”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2.体会文章生动的说明语言,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3.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资料链接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
屏.风 píng 纳.凉nà帷.幕wéi忒. tuī闺.中 guī书斋. zhāi 伧.俗 cāng 休憩.qì擅.长 shàn 徒.劳 tú2.解释词义。
伧俗:徒劳: 缓冲:雅俗之分:3.整体把握。
①什么是“屏”?文章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屏者,障也。
”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合作探究1.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在文中勾划出来并分析其作用(勾划在书上)。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引用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明确:感情——“喜爱和向往。
”依据——“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结合的文章”,“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
点拨: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作者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
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 15 说屏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5 说屏一、目标呈现:1、了解有关屏的知识,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2、感受科学小品文语言的诗意和韵味,品味文中所引用的古诗文的表达作用;3、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获得审美方面的知识;二、预习热身:1、给加点词注音纳.凉擅.长帷幕..韶.光书斋.闺.房伧俗..忒.啜.泣扇.面扇.风..休憩2、解释词语帷幕:韶光:伧俗:休憩:3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提出你的问题。
我的问题:(1)(2)(3)三、活动探究:细读课文,完成活动探究活动一:1.屏风究竟是什么东西?2、屏风有什么特点?3、本文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文章结构如何?活动二:1、回顾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2、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活动三:1、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2、本文引用了不少古代诗词,使得文句优美生动,了解诗句的意思并加以体会。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明·汤显祖《牡丹亭·游园》(3)、“闲倚画屏”(4)、“抱膝看屏山”-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四、盘点提升:请你用分类别的方法介绍一种食物,如文具、食品等。
例如:茶、按照颜色来分,可以分为绿茶、黄茶、白茶、清茶、黑茶和红茶;按发酵程度来分可以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按炒火程度来分,可以分为生茶、半熟茶、熟茶;按采茶的季节不同来分,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按凋萎程度不同来分,可分为不凋萎茶与凋萎茶。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5《说“屏”》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5*说“屏”【导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本文的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其作用。
3.品味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1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课堂上重点完成步骤二、三、四。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说明文中的逻辑顺序判断法】1.逻辑顺序的特征: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说明的一种顺序。
2.逻辑顺序的分类:由整体到部分;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特点到用途;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等。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屏给人以遐想,有几千年的历史,留下来的却很少,却在古诗词歌赋中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
今天,我们聚焦“屏风”,从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卓越智慧。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纳.凉(nà)擅.长(shàn) 帷.幕(wéi) 韶.光(sháo)书斋.(zhāi) 闺.房(guī) 伧.俗(cāng) 休憩.(qì)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导学案+新人教版
说“屏”☆课文导读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纳.凉(nà)帷.幕(wéi)伧.俗(cānɡ)忒.(tuī)休憩.(qì)韶.光(sháo)二、词语释义纳凉:乘凉。
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伧俗:粗俗鄙陋。
得体:恰当,恰如其分。
忒:太。
文化休憩:文化享受,身心休息。
韶光:美丽的春光。
韶,美。
诚:这里是“果真”的意思。
三、语句解读1.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2.“……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四、作家作品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翁。
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五、有关常识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
古代称之为“(yǐ)”,亦写作“依”,即设在户牖之间的屏风。
《辞海》上载有“黼(fŭ)”“斧”“斧依”,都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风,因上有斧形花纹,故名。
屏风有插屏和围屏之分。
插屏多是单扇的,围屏则由多扇组成,少则二扇,多则十二扇,能随意折叠,可宽可窄,使用方便。
八年级语文上册 15 说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十五课《说屏》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学习难点:1、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2、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好。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好。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关于屏风:屏风在三千年前的周就以天子专用器具出现,作为名位和权力的象征。
经过不断的演变,屏风作为防风、隔断、遮隐的用途,并且起到点缀环境和美化空间的功效,所以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并衍生出多种表现形式。
当今屏风主要分围屏、座屏、挂屏、桌屏等形式,其中大型屏风能展示出那种高贵的气势,是客厅、大厅、会议室、办公室的首选。
它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摆放移动,与室内环境相互辉映。
以往屏风主要起分隔空间的作用,而更强调屏风装饰性的一面,既需要营造出“隔而不离”的效果,又强调其本身的艺术效果。
它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实用价值,又赋予屏风以新的美学内涵,绝对是极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手工艺精品。
预习自测1、积累字词:帷()幕伧( )俗休憩( ) 韶( )光流萤() 闺( )房忒( )纳凉:伧俗:得体:休憩:缓冲:2、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学始于疑1、理清文章思路: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2、文章是什么结构?属于说明文中的那种顺序?质疑探究1、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2、你能根据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概括出屏的特点吗?3、2、3、4自然段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用了什么说明方法?4、第四自然段强调了什么?5、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6、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那么这篇说屏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7、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当堂检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纳()凉点缀()书斋()休憩()2、解释下列加粗字纳凉:休憩:徒劳:书斋:3、与“因地制宜”一词中“因”意思一样的是()A、因小失大B、因材施教C、因循守旧D、因果报应4、说说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①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②“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③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④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二、阅读:“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诗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善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健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说“屏”》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5课说“屏”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把握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3、了解文中引用的诗词的意思,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预习导学1、识记重点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韶.光()伧.俗()休憩.()相称.()帷.幕()2、细读课文,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3、作者介绍了有关“屏”的哪些知识? 在文中勾画出相关例句。
合作探究1、文章是什么结构?属于说明文的哪种顺序?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3、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
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这样有什么好处?4、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在文中找出例句说明。
当堂检测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竹是一种特殊的植物。
②竹非草、非木,在现代植物学中,属禾本科,竹亚科。
我国有毛竹、苦竹、孝顺竹等六属,共250余种。
因为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早在晋朝时期我国便有记述竹的《竹谱》。
这部书,现已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植物谱录学专著。
③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有密切的关系,除了用竹纤维编成的“竹布”现已少见外,食、住、行各方面均少不了。
说起竹,过去的运输工人用的都是竹杠,他们把用血汗换来的银元、铜元放在片刻也不离开手的竹杠中,把头、恶霸来了,只要敲一下竹杠,便知道一天收入多少。
这就是谚语“敲竹杠”的由来。
④印度也产竹,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讲了个有趣的神话。
有个僧侣贵族,听说释迦佛身长一丈六,他不信,便做了根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
不料,等他挨近释迦佛,要用那根竹杖量时,佛身总比竹杖长一丈六。
这时他才知道“佛法无边”,将竹杖丢下走了。
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
⑤我国农谚有种竹要“留三去四”以及“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之说。
“去四”,即四年以上的竹如不除去,会影响竹林的发展;三年以下的竹子却太小,不宜取用。
所谓“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是这一宝贵经验的形象化说明,值得我们珍视。
八年级语文上册15说“屏”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说“屏”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书写、理解。
2、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二、学习进程快速阅读课文,勾划中心句:1、什么是屏?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概念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作者对屏有什么情感?作者情感:3、跳读课文,作者引用了很多古诗,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情感地读一读,说说为何喜欢?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在古诗词中,你还明白哪些诗句说到屏?总之: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画了屏,全班交流,请你引诗配画作讲解。
古诗中提到屏: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妙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宋朝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南朝《闺怨篇》“屏风成心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课堂小结: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利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对屏风的酷爱之情。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利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久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咱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从头大放异彩。
说“屏”·优化测控卷【同步达纲练习1】(1)下列选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销魂帷幕韶光因地治宜 B.善长锦屏缘故雅俗共赏C.休憩徒劳纳凉艺术点缀D.造型关键怆俗缓冲视线(2)分析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
①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 )②咱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 )③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能够挡风。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5《说“屏”》课上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说屏【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 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3.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4. 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欣赏“屏风”图片。
2. 教师导入:二、预习检查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陈从周:3.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1. 什么是屏?2.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风的知识?3. 屏有哪些作用?4. 屏有哪些种类?5. 屏在设置上应注意那些问题?四、研讨交流1. 第一段写了什么?2. 最后一段写了什么?3. 本文的说明顺序及结构怎样?4. 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5. 怎样理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6. 课文引用“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诗句有什么作用?7. 怎样理解“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1728. 课文引用《牡丹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句子,有什么作用?9. 如何理解“抱膝看屏山”?10. 课文引用“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的句子,起什么作用?11. 屏的制作与放置要注意哪些问题?12. 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13. 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五、拓展延伸1. 屏风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文人骚客的悠悠情思,下面我们大家再来欣赏有关屏风的诗歌。
(1)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李商隐《嫦娥》(2)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柳永《迷神引》(3)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李贺《洛妹真珠》(4)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李贺《屏风》2. 在我们现实生活的许多场所里,仍有“屏”的身影,你能举一例,说说你对他的看法吗?3. 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六、课堂小结七、达标检测八、作业使用一些说明方法,描写一下现实生活中类似“屏”的中国传统器物文化。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说“屏”》导学案新人教版
③、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请在文中标注出来。说说作者主要写哪次背影呢?
3、朗读诗词,体会文本的意境。课文里多处引用了古诗词,这有什么好处?查找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
1、读诗句,品意境。完成下表。
诗句
来源
画面
作者的情感
作用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
背影
课题
背影
课型
预展课
课时
第一课时
4、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⑤本文是什么体裁?(散文)线索是什么?
-------史骐生
2、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贾平凹《关于父子》
总结与反思
学法指导栏
学习
目标
1、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学习
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学习
难点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2、一读,扫字词。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伧俗()休憩()忒()xiāo魂()分gé()wéi幕()因地制yí()tú劳()3、二看,理知识。
你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4、三问,说困惑。再次进入文本,并将自己的困惑记录下来,每人提出两个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将有价值的两个问题记下来。简单的问题自己解决,有深度的问题课堂上解决。
学习
难点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屏风在我们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不过,它留在古诗文中的各种身影,总是能牵动我们幽微的情思,也许,屏风有一天会重新大放异彩?
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5 说"屏"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说“屏”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独立完成的!1.音形互动。
给下列加点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书斋.伧.俗休憩.闺.房忒.xiāo魂分géwéi幕因地制yítú劳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无益地耗费劳力________ ______ 果真如此创作出来的物体形象______ _____ 恰当,恰如其分___________ __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____ ___ ____3.读课文,思考问题①明确文本说明的对象是什么?②课文主要介绍了屏风的哪些内容?(建议制作关于“屏”的知识卡片)4.有人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通过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5.读完本文,你是否有了一种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屏风的冲动呢?放手去做吧。
把搜集到的知识写在读书笔记上。
【资料链接】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课下练习】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
(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2.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列问题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
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
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
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
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
八年级语文(含模拟卷)上册15说“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15﹡说“屏”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2.体会文章生动的说明语言,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3.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资料链接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
屏.风 píng 纳.凉nà帷.幕wéi忒. tuī闺.中 guī书斋. zhāi 伧.俗 cāng 休憩.qì擅.长 shàn 徒.劳 tú2.解释词义。
伧俗:徒劳: 缓冲:雅俗之分:3.整体把握。
①什么是“屏”?文章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屏者,障也。
”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合作探究1.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在文中勾划出来并分析其作用(勾划在书上)。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引用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明确:感情——“喜爱和向往。
”依据——“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结合的文章”,“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
点拨: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作者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
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 15《说“屏”》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5.说“屏”【学习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第一课时【课前探究】1、给下列加横线词语注音纳凉帷幕伧俗2、解释下列词语韶光纳凉帷幕徒劳伧俗【预习交流】1.朗读课文(1).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3).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互助提升】1.(1).引用《秋夕》诗句有何作用?(2).《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_______________,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3).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2.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3、谈谈下列加点的词语表达效果。
(1).…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这一句中的“置”能否与“放”互换?“点缀”能否与“装饰”互换?(2).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体会一下作者“实在”一词的情感)【体验成功】1、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2、为什么要用这种富有诗意的语言来说“屏”呢?3、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快乐心得】△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中考写真】一、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朋友,更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
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春风,为我送来芬芳;如,;如久旱时的一场甘霖,为我送来凉爽;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说屏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一些词语,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4、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继往开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更美好。
【知识链接】
一走近作者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导思阅读:《口技》中有:“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
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
二相关知识
:古诗中提到的屏:
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
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伧.俗()②休憩.()③擅.长
()
④徒.劳()⑤相称.()⑥韶.光()
2.默写杜牧《秋夕》一诗。
3.《牡丹亭》的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家________的代表作。
4.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无益地耗费劳力。
______________
(2)创作出来的物体形象。
___________
(3)恰当,恰如其分。
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 )
(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 )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
( )
(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 ) 新知探究案
Ⅰ.学始于疑--- 我思考我收获
一、整体把握
1、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1)屏风的_____:(2)屏风的_____:(3)屏风的______: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_______”字。
二、细部探微
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合作探究】
一、基础知识
(一)选出加粗字书写注音不正确的一组()
A.屏风(píng)纳凉(nà)B.流莹(yíng)惟幕(wéi)
C.伧俗(chèn)因地制宜(yì)D.造型(xíng)缓冲(huǎn)
(二)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________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木屏、竹
屏等。
A.美丽 B.秀丽 C.美观 D.华丽
2.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________,色彩又觉伧俗。
A.精巧 B.轻便 C.轻巧 D.精密
(三)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 )
(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 )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
( ) (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 )
(四)说话得体的是()
A. 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
B. 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 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
D. 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
(五)选出能与“四面云山来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
A. 千树万树梨花开
B. 万紫千红总是春
C. 万家忧乐在心头
D. 千锤万凿出深山
(六)下面五句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现在听人在集会里讲话,许多遣词造句欠妥的地方好像都跟时下的文章相同,甚至变本加厉。
②这真是“耳濡(rú)”和“目染”交相为用了。
③因此,我们想,写文章的人多推敲推敲会减少许多人说话的毛病;而说话的人稍微留心一点,对于学着写文章的人也会有点好处。
④说话和写文章是互相影响的。
⑤听惯了这种话,写文章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的在笔下流露。
A. ①③⑤②④
B. ④①⑤②③
C. ③④⑤②①
D. ④①③⑤②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
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诗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我们的先人,善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健是在一个“巧”字上。
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在括号内。
(1)()—()(2)()—()
2.解释加粗字:令人销魂()齐声称道()
3.为什么作者认为“屏风”是个很有诗意的名字?
4.屏风有什么特点?
5.起初作者对屏风有什么感情?后来因为研究古代建筑,又对屏风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三、课堂延伸
阅读下面一段选文,按要求回答1~5题。
竹是一种特殊的植物。
竹非草、非木,在现代植物学中,属禾本科,竹亚科。
我国有毛竹、苦竹、孝顺竹等六个属共250余种。
因为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早在晋朝时我国便有专门记叙竹的《竹谱》。
这部书,现已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植物谱录学专著。
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有密切的关系,除了用竹纤维编成的“竹布”现已少见外,食、住、行各方面均少不了。
说起竹,过去的运输工人用的都是竹杠,他们把用血汗换来的银元、铜元放在片刻也不离手的竹杠中,把头、恶霸来了,只要敲一下竹杠,便知道一天收入多少,这是现已通行全世界的“敲竹杠”谚语的由来。
印度也产竹,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讲了个很有趣的神话。
有个僧侣贵族,听说释伽佛身长一丈六,他不信,便做了根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
不料,等他挨近佛时用那根作尺的竹杖量时,佛身总比竹杖长一丈六。
这时他才知道“佛法无边”,将竹杖丢下走了。
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
我国农谚有种竹要“留三去四”以及“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之说。
“去四”,即四年以上的竹如不除去,会影响竹林的发展;三年以下则太小,不宜取用。
所谓“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是这一宝贵经验的形象化说明,值得我们珍视。
(1)“敲竹杠”一词现在一般是指什么?它表达怎样的感情色彩?
(2)第三段中的“他不信,便做了根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是针对什么说的?
(3)“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句中的“从此”指代的是什么?
(4)第一、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来说明什么?
(5)“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形象地说明种竹的一条宝贵经验,请用两个单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