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心理研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对问题意识的培养及其途径作了初步的探究,这对于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问题意识;创设兴趣;培养一、问题意识的含义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从而提高认知能力。

这里所指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即是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生疑、质疑的习惯,并在疑惑的驱动之下,积极主动地探求解疑的一种品质。

二、学生问题少的原因在高中生物教学实习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普遍而令人吃惊的现象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少提问题了。

在课堂上,尽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似乎也听得津津有味,但很少能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无疑可问在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里,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相当一部分教师仅是依照课本讲解无可争议、毋庸置疑的知识;亦存在部分教师仍奉行“满堂灌”的教法,使学生在45分钟内处于被动的认知状态,缺乏主观能动性,而在课外有几乎永远都完成不了的作业,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想问题,这样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呢?2.敢问有些学生存在胆怯或者自卑心理,碰到问题不敢问,怕丢面子,认为向教师或学生问问题,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3.不知怎样问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相应的思维能力而“无从下口”。

4.不想问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优异的学生的问题较为新异和尖锐,若是经常得不到教师的明确答案,甚至是鼓励,也容易挫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也在此列中。

5.没机会问很多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学生不爱问“问题”,或者没有问“问题”的习惯。

其实原因是没有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总是教师自己按设计好的思路进行。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总结范文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总结范文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总结范文随着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研究性”作为一项全新的必修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

这是新公布实施的生物教学大纲的亮点,也是走向21世纪的生物教育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研究性学习”对今天的生物教育会带来哪些影响?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去详细地落实?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和实践。

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前提,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为研究主题,通过个人或小组活动方式所进展的学习活动。

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限于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到达“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其开展”的目的。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本教研组积极组织教师在课堂教学、竞赛辅导和科技活动等三个方面进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1 初步形成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教研组全体教师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不同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法的比较以及教师间“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的交流,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即: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评价拓展延伸。

如在讲授有关激素的功能时,首先给学生提供与激素有关的常见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主要病症,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生理功能。

然后引导学生进展与三种激素有关的实验设计、结果预测和推理,以验证从分析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否准确。

最后,要求学生利用得出的结论来说明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精心设疑。

设问一般是教材的中心内容,或是重点内容,或是研究某一问题的线索,也可以是某一实验现象。

问题出现的形式,我们常用链状递进,问题的出现一个紧扣一个,思维过程象剥笋一样,直到问题的解决。

生物教学论

生物教学论

1、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从事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

2、生物学教学论概念:生物学教学论是研究与生物学教学问题相关的学科,它以生命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技术科学和现代社会学的理论为基础,是一门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

它结合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规律,并以现代教育技术指导中学生物学科的规范教育和教学工作,又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

3、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教师角色认同。

第二、人际关系和睦。

第三、自我意识良好。

第四、教育工作创新。

第五、情绪体验积极。

4、生物学课程的性质1.学科课程: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2.科学课程: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探究3.技术课程:加强生物技术(突出变化)5、生物学课程的地位——重要地位作为必修课程是自然科学课程中课时最多的一门学科与其他自然科学课程有相同的学分要求6、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4个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7、前言基本理念:提高、面向、倡导、注重8、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1.知识方面的目标;2.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3.能力方面的目标9、.教科书的组成1、课文系统:正文,以文字表达基础知识;教学指导语;教学辅导材料等。

还能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能力。

2、图象系统:图表与附录、精美的插图、可激发学生兴趣的文字表述、唤起好奇心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活动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产生积极影响。

3、作业系统:复习、练习等实际践活动。

作业、习题的设计、进一步探究的选题和扩展阅读材料,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指导和启发作用。

11、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12、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是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1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发布时间:2021-03-31T09:54:44.5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作者:栾新辉[导读] 初中生正处于十分敏感的青春期,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

栾新辉丹阳市云阳学校 212300摘要:初中生正处于十分敏感的青春期,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

因此初中生物教育者应当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课堂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心理健康;教学探索一、前言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所指的是,教育者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合理选择心理教育资源。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落实心理辅导教学艺术,进而有效激活初中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帮助他们规避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群体正处于青春敏感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在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日常的教学与生活中,初中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均具有着极强的个性,需要得到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督促,帮助他们合理解决心理问题。

首先,在进入到初中阶段后,随着学业压力的不断提升,很多学生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

在缺乏外界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会表现出不安、焦虑等情绪,甚至会引发一些生理上的疾病。

其次,部分初中生的社交能力较差,在群体活动中存在对抗行为。

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体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因此存在着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希望他人能够尊重自己。

但在实际情况下,由于思想与身体上仍不够成熟,因此经常会出现矛盾行为,与父母、老师以及同学之间产生冲突。

最后,青春期的最大特点是性萌动,因此很多初中生会在性格、思想以及心理上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法(一)合理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时机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教育者应当合理引用一些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元素,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生活观念。

浅谈高中生物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Microsoft Word 文档

浅谈高中生物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Microsoft Word 文档

浅谈高中生物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寓心理健康教育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关键词: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开展最为迅速是的科学之一,因为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和健康、社会开展密切相关,这意味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

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剧烈,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开展的有效手段,在现代教育中是一项不可无视的根底性工作。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运用心理学根本原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有效地发挥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智力和非智力水平,根据学生实际接受程度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等心理素质。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与课堂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其社会角色,变成与学生完全平等的朋友和知己,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表现和行为。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互动过程。

教师应该营造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课堂心理气氛。

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良好教态,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都给予同样的关心、保护,这有助于形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态势以及师生情感的互动。

例如: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人格上给学生以平等地位。

要经常使用“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我相信你以后比老师想得更好〞“这个问题你能解答,你能行,不妨试试〞等平等和鼓励性语言,而绝不用“你怎么这么笨!〞“这样简单都不会〞等对学生的歧视性语言。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摘要:初中生当前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个人成长极为重要。

而在此过程中,很多初中生会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

这些影响,有好有坏,而如果教师没有在学生该阶段进行心理疏导,很容易让学生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

其中,初中课堂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初中生的心理成长、成绩提高都有极大的影响。

如果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教学,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

对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引起重视,积极利用自身的生物教学内容优势,努力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构建联系。

因此,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思考展开论述。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物;渗透近年来,社会竞争日益明显,初中生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和学习压力。

基于此,如果初中生在这个阶段没有及时调整外部负面因素,很容易对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心理问题很多,但很多初中教育单位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难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相关教学单位应予以重视,完善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努力构建正确的课堂体系,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其中,初中生物学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教师可以积极探索初中生物教学内容,通过生物的特殊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大大提高初中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 核心素养中提到“态度责任中的科学态度是指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具有严谨求实、勇于质疑、理性包容的心理倾向”,同时“提倡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学科中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生物学。

因此,生物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几年来,我在生物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总结如下:1.结合“生命活动调节”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结合“生命活动调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大脑的功能。

人类的大脑重量约为1400克,大脑皮层的表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其中含有140亿个神经细胞,所有这些特点,人人几乎都是相同的。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是相差无几的,学习成绩的优劣,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学生通过对大脑的了解,使他们明确了解大脑的先天发育情况基本相同,之所以成绩不同,与后天心理素质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信心,而且也是一次对同学们发奋读书的很好动员。

2.结合“生殖与发育”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性心理教育性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性意识的发展,性生理的逐渐成熟,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生殖与发育”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性心理教育的绝好时机。

结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介绍性器官的解剖、生理结构与功能,以及有关生理变化和身体发育卫生常识,使他们对自己的生理现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才不至于产生焦虑,陷入迷惑、恐惧、焦躁不安的不良情绪中,从而避免了这些因素对他们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3.结合“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指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人类也是这样,必须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生物与环境”这部分内容,有许多相互依存的自然现象可作为教育的材料,如“种内互助”中的蜜蜂这个种群,各种工蜂分工明显,觅食、保卫、清洁、育幼分得清清楚楚,干得也兢兢业业。

论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论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老师 的 引导下 积极 地 发现 问题 . 并且 形成 提 出问题 的能 力 2 . 问题 不能 表 面 化 、 形式 化 。 培 养学 生 的 问题 意识 的 主 要 目的 是 加 强 学 生 对 知 识 的 理 解 ,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能 力 。 所 以课 堂上 要 防止 为 了 表 现 问题 意 识 而进 行 的形 式 主义 的提 问 。
3 . 教 师主 动 提 出 问题 。
问题 意 识 增 强对 学 生 的 积 极 影 响 1 . 学 生 在探 究 中主 动发 现 问题 、 解 决 问题 。 学 生 问题 意 识 的增 强 可 以让 学 生 在 探 究 性 学 习 中 对 每 个 要 素 进 行 积 极 的探 究 , 发现其巾的问题 , 并 且 及 时 地 解 决 这 些 问题 。 学 生 在 生 物 学 习的 过 程 中 发 现 问 题 。 并 且 通 过 在 相 关 的 生物类书籍和资料中收集信息 , 最 后 可 以 自主 地解 决 问题 。 学 生 还 可 以在 生 物 学 习 中发 现 问题 .并 对这 些 问 题 进 行 自主 探 究, 就 可 以得 出 简单 的生 物规 律 . 培 养 学 生 的思 维 能 力 和 学 习 能力 。 问题 意识 的增 强 可 以使 学 生 提 出 论据 并加 以证 实 , 并 且 熟练 地 运 用 这 些 结 论 , 使 自己 的知 识 面 变 得 更 宽 广 。 这 些 都 要 通过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实现。 2 . 学 生 养 成 良好 的 学 习 品 质 。 学 生 在 问 题意 识 增 强之 后 , 就会 表 现 出对 生物 学 科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在课 堂上 对 教师 讲授 的 问题好 问 、 多问 、 善问. 这种 思 维 模 式 对学 生进 行 生物 学科 的学 习有 很 重要 的作 用 。学 生 在 学 习 生物 知 识 的过 程 中对 自 己提 出 的 问题 会 进 行 积 极 的 假设 和 探 究, 并 希 望 通 过这 种 方 法 得 出正 确 的结 论 。这 种 方 法 会 提 高 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 性 , 最 终 提 高 学生 的综 合 素 质 。加 强 对 学 生 问题 意识 的培 养 。 不 仅 会 使 学 生在 学 习 中 形 成 良好 的 思 维 模 式 . 还 会提 高学生 的学 习能力 .促使 学生更 好地 实现 生物 教学 目 标, 形 成 良好 的 学 习 品 质 , 为 以 后 的 学 习 打 下 良好 的基 础 。

我国中学教师心理弹性研究综述

我国中学教师心理弹性研究综述

2021年12期246我国中学教师心理弹性研究综述尹 玥(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8)摘要:心理弹性是儿童适应性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教师作为学生的重要示范者,对其心理弹性的研究却仍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为切入点,回顾了心理弹性理论的研究现状及教师心理弹性领域的延伸,包括定义、弹性教师特征、提升策略等,从教师、师范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对教师心理弹性提升提出建议。

关键词:心理弹性;教师心理弹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弹性是当今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过往研究主要关注青少年,而中学教师长期承担着高压力、长时间的工作,逐渐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

而教师在长期高压的环境中,依旧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按时按质完成教学任务的高心理弹性状态有助于推动新课改,也会帮助教师心理的恢复和坚强。

一、心理弹性理论(一)研究起源与定义20世纪70年代Anthony对24个父母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进行纵向研究,结果发现三分之一的孩子有精神疾病症状,其余发展良好,与一般人无异,这些“心理适应良好的儿童”虽然处于逆境或遭遇重大挫折,但仍显示出对于环境积极适应和奋斗的能力。

由此研究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压力、逆境与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心理弹性”,探究个体适应的保护性因素。

心理弹性是从积极心理学视角透视在逆境和困境情境中人们积极心理品质的新理念。

主要有三种定义倾向、结果性定义即处于高危环境的个体面对严重威胁或压力时仍能进行良好适应发展,最终取得成功结果。

过程性定义即个体在压力事件或处于逆境中能够良好适应的过程。

能力性定义则是将心理弹性看作个体品质,在压力或威胁中发展出相应的策略以适应多变高危的外界环境。

心理弹性虽然定义多样,但可以相通和互补。

得益于多维度、动态的社会建构,研究者公认其定义中包括两个操作性定义要素:个体暴露于重大不利因素和威胁之中、个体能够积极适应或获得成功。

(二)影响因素心理弹性与个体适应和调节能力密切相关。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心态的培养论文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心态的培养论文

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心态的培养摘要:探究性心态对学习、工作相当重要,中学生是探究心态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从生物教学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心态,促进学生学习工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生物探究性心态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 explore mentality to study, work is quite importan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xplore mentality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is the important period, this articl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biological teaching, and expounds the in biology teaching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explore mentality,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udents’learning ability.keywords: high school biology explore mentality training“问题”是激发人类思维的火花,它促使人们积极的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青少年的初中生,智力发育正处于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形成的阶段,在生物课的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其对问题的探究意识。

通过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其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愉快的学习情绪,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方法,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浓厚兴趣,它是培养学生探究心态的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生物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因此,生物教师要借助学科优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让学生树立自信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

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关注每一个学生,通过目光向学生传递“你能行”,让学生充满自信与力量。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课堂上努力探求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使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生物课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让学生学会自学才是根本,学生有自学的能力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学习起来才更有自信。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没有自信,必将一事无成。

二、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提高耐挫能力21世纪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这是残酷的现实。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如何面对人际交往的“碰钉子”或“碰壁”,如何对待人生道路的“坑坑洼洼”,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

现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

因此,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

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中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教师可以利用生物课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为了寻找到合适的雄性不育稻株做实验,先后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都没有成功。

袁隆平在失败中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不再在稻田里寻找,而是在野外寻找,终于在1976年拔到了雄性不育稻株。

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我国中小学生物教学也逐渐得到重视。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现状和对策两方面来探讨中学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之策。

一、现状1.教材单一化当前,中学生物教材内涵较为单一化,大部分内容都是以纯粹的知识为主,缺少生物的实际应用,且教材的知识点多而深,内容繁琐,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学生物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解生物知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很少得到拓展,学生在这种模式下难以培养出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实验教学不足中学生物教学实验教学不足,一个重要原因是实验教学所需的条件、设备和材料较为昂贵,学校往往无法承担。

此外,实验教学需要较多时间和任务量,教师要面对学生回答各种问题,有时候不同学生的实验数据不同也需要有不同的解释等。

4.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目前的生物教育课堂往往采用传统讲授方式,生物知识点多而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二、对策1.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教师应从专业知识、学科高度和教育思想角度出发,探寻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借助互联网、尝试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开展实践教学等,积极开展教学探究活动。

2.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开展生物实验、写生、制作模型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从而激发探索世界的兴趣。

3.开展课堂互动学生在掌握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能够积极进取,关注当今社会和科学发展最前沿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探究精神。

4.鼓励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参加生物科普知识竞赛、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生活体验、锻炼品德和实践能力。

总之,仅仅通过教材、讲授并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中学生物教育应该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一步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理解和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泉州市奕聪中学赖旭初执笔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

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我国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则是更为精辟,他说:“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近代,美国一些教育理论专家陆续在中小学开展了旨在“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改革试验,形成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教学”体现了通过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明确探索的目标或中心,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问题教学理论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已确立的科学结论最优化地结合起来。

问题教学法以当代思维科学为依据,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

问题解决方式可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合作研究式、自主探究式等。

2、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个人自己决定的,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解释现实。

建构主义关注人的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基础来建构知识。

建构性学习是一种内在认知动机驱动的学习。

建构主义对学习的解释:学习是主体主动作内部心理建构的过程;学习中的理解是运用已有经验和提供信息的结果,学习中的建构既有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又有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合作会使理解变得丰富和全面。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1、研究的主要内容(1)主干问题研究:①培养初中生问题意识的基本要素②初中生问题意识的外在显现③初中生问题意识萌发、发展研究(2)基本关系研究①学习模式与问题意识研究②学习效率与问题意识研究③教学评价与问题意识研究2、研究目标(1)通过学科教学和研究,组织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培养学生问题探究的意识和习惯,掌握一些基本的问题探究方法,同时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引言:中学生物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科学实践,提高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

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应该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例、提问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生物学原理。

例如,在教授细胞结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并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实验探究的能力。

二、设计合理的实验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应该设计合理的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同时,实验项目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植物生长的过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如阳光、水分和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实验项目,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不仅仅是进行实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如观察、分类、推理和实验等。

通过教授科学思维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遗传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基因传递和表达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团队合作和交流实验探究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团队中共同完成实验项目。

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期, 也是长身体学知识 的大好 时期 , 一个 健康文 明的
青少年应理智地认 识 自身成长 的 自然过程 同时告诉 学生性意识是生命的意识, 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标志. 四、 完善心理调节 , 培养健全人格 现阶段 的学生 大部分 是独生 子女 , 具有好 强、 孤
害也很大. 它会使人精神颓废 、 意志消沉 , 甚至诱 发犯
言, 不愿与同学交往. 如上课时想回答老师提 出问题 ,
又怕 回答错了被同学笑话 , 了 自尊 , 伤 宁愿 失去锻炼
的机会 , 也要保护那扭 曲的 自尊 . 了使他开朗起来 , 为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 ,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 上课时我特 意叫他回答一个较简单的问题 , 他怯生 生
有的学生缺乏 必要 的 自信心 , 总是不相信 自己的
能力 , 认为 自己这不行 , 那也不好. 常与别人作不适 当 的比较 , 将别人的长处 与 自己的短处相 比 , 来越觉 越
得 自己处处不如人 , 自卑 心理严 重 , 本来具有 的各种
才能在 自卑心理作用下被掩盖起来. 特别是成绩较差
析、 理解和判断问题 的能力. 因此 , 平时就需要注意神
经系统 的卫生保健 , 积极参 加体 育运动 和体力 劳动 , 促进新陈代谢 , 从而改善 大脑 的营养 , 使脑 的功能增
强, 思维和记忆力得到发展 ; 注意休 息和睡眠 ; 注意科
学用脑 : 善于用脑 , 勤于用脑 ; 理安排作 息制度 , 合 对
的心理可 以维护人 的正常生理 以适应外来 的刺 激 , 适 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培养学生 以辩证唯物主义 的观点
自身 的认识水平 , 在教学 中我经 常结合一些社会现象 来教育学生. 比如 , 某著名大学 的一名尖子 , 小极为 从

初中生物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初中生物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初中生物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环境周围围绕着很多困扰,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任务的繁重、复杂的人际关系、不适应的校园生活都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并且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其在学习中低效进步。

初中生物这门学科有着显性和隐性生理健康知识,依托初中生物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其焦虑情绪,因此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分析目前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因素1.1 学习任务和升学压力导致学生焦虑。

我国教育教学行业发展至今,应试教育一直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认为高分数是学习好坏的直接体现,教师会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布置许多的作业和练习,学校也会不定期地举行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不仅要进行课堂学习,还要完成布置的作业;除此之外,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落后于其他人,给孩子报了大量的课外辅导班和兴趣班,学生的学习任务太过繁重,其自身也因为升学考试一直焦虑不安。

1.2 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不安。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敏感,容易被外界环境影响。

初中生与小学生不同,小学生在学校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或者一些游戏与同学建立友谊,但是初中生的学习任务重,其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并且初中生这个年龄正处于青春期,身边的交际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其心思敏感,考虑事情多方面,有的同学因为怕生、内向,其不敢与人交往。

1.3 学生在适应校园环境中产生忧虑。

目前大部分学生从小学步入初中后就会选择在校住宿,初中生在进入学校后,不仅要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与人相处交流,还要适应宿舍、食堂等其他校园环境。

因为时间紧张,学生在适应一个陌生环境的过程中,会产生忧虑不安的情绪,心理健康产生意外状况。

1.4 学生生活习惯不健康。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行为习惯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有同学染上陋习时,不知不觉中就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也得不到及时的纠正。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陶先生说” 让教 的法子根据学 的法子 。 ……费力 少而成 功多 , 学 生 … …乐 学 了 。… …怎 样 学 就 须怎 样 教 。 ” 托 尔 斯 泰 说: ” 成功的教学 , 需 要 的 不 是 强 制 !” 学 生对 知 识 的渴 求 应 来 自于学 生 内在 需 要 , 所 以课 堂 上 不 妨 让 学生 来 定 学 习 方法 。 1 、 预 习 展 示 。将学 生 依 据 性 格 、 特长、 性 别 等 分 为几 个 小 组, 以小 组 为单 位 进行 学 前 的 预 习 , 每 天晨 读 课 时 , 有 一 个 学 习小 组 进 行 预 习 展示 , 不足 之 处 其 他 组 补充 。 学 生课 前 预 习 得 深入 , 课 堂上 才 听 得 更 懂 。 预 习时 教 师 要 适 当 介 入 。 将 上 课 的 难点 先抛出来 , 这 既让 学 生 提 前 思 考 , 降低 难 度 , 也 激 发 了 学 生学 习热 情 , 使 课 堂 讨 论更 高 效 。如 学 《 幽径 悲 剧 》 时, 预 习 时 我提出” 文 中 的悲 剧 究 竟 是 谁 的 悲 剧 ” 这 个 问题 , 学 生 在 预 习 时充 分 思 考 。 课 堂讨 论 时 , 学 生 纷 纷 发 表 自己 的 见解 。 并 援 引 文 中语 句 , 他 们 对 文 本 的细 读 令 我 惊 讶 。 2 、 课堂还学生。 对 略读 课 , 我 的 做 法是 宏 观 指 导 , 大 胆 放 手 。我 在 讲 透 讲读 课 的重 要 学 习方 法后 由各 小 组 自学 略 读 文 章, 当然 一定 要 有 指 导 , 并 给 学 生展 示 机 会 。每 次 一 个 小 组 主 讲, 其 他 组补 充 , 针对 争 论 的 焦 点 , 我适 时来 引 导 。 这样 既 锻 炼 学生 全 方 位 思 考 问题 的能 力 和语 言 表达 能力 。又 使 学 生 充 分 感 受 到 作 为 学 习 主人 的乐 趣 。 当然 很 多 学 生 也 体 验 到 上 一 节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萌 芽 , 免 会 与 成 年 人 的 思 想 发 生 冲 突 . 与 父 母 的 观 念 产 难 会
期 ; 思想单 纯. 是 少有 保 守 观 念 应 对 方 式 情 绪 化 , 走 极 端 , 好
易 发生 心 理 疾病 的时 期 。在 这一 时 期 中 . 学 生 的 心 理 健 康 中
要靠 学 生 的 自我 修 养 来 调 节 维 持 . 需 要 家 长 和 老 师 的 关 爱 更
和辅导 。
中 学生 物 教 学 在 对 学 生 的 心 理 教 育 方 面 占 有 得 天 独 厚
的 优 势 。生 物 课 程 相 较 于 其 他 课 程 更 为 轻 松 、 泼 , 利 用 活 可 材料丰富。 直观 性 强 , 作 方 便 。 操
学 生 朝 气 蓬 勃 , 情 奔放 , 热 充满 理 想 , 心 都 在 迅 速 发 展 。这 身
是 一 个 从 幼稚 走 向成 熟 , 立 性 与 依 赖 性 并 存 的 矛 盾 时 期 ; 独
是 心 理 活动 从 开 放 走 向 闭 锁 . 始 不 愿 表 露 内 心 世 界 的 时 开
熟 , 们的思维发展也 更加个性 化, 界开 阔. 识 积累, 他 眼 知 逐 渐 形成 自己独 特 的 世 界 观 . 始 以怀 疑 的 目光 审 视 从 师 长 处 开 得 来 的 思 想 道 德 规 范 。 虽 然 , 们 的 这 些 观 念 并 不 完 全 成 他 熟 , 这 毕 竟是 第 一 次 真 正 用 自己 的 眼 睛 去 看 这 个 世 界 . 但 用 自己 的双 手 去 触 摸 这个 世 界 , 是 第 一 次 独 立 地 去 思 考这 个 也 世 界 。因 此 , 们 会 竭尽 全力 去 保 护 这 株 珍 贵 而 脆 弱 的思 想 他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落实[摘要]新课程标准中的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大多是隐形目标,在教学中不易落实。

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提出从教学内容渗透,教学过程实践,教学评价反馈等3个环节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

相对于知识能力等教学中易实现的显性目标来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大多属于不易落实的隐形目标。

笔者经过教学实践的研究,提出从教学内容渗透,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评价反馈3个环节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一、教学内容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学内容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时,应结合学科的内容,着重从生物科学发展史,生物学学习的有关心理,探究实践,小组活动有关的素质等4个方面,挖掘学科教学内部中隐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尊重学科的生命性、实践性、广泛性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现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水平等特点。

据学生认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要,把教学内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使所授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图式。

二、教学过程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1)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习的动机。

生物学知识博大精深,精彩纷呈,实践性强,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科的这些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例如,使用启发交谈法,利用学生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启迪学生思考,探索重视直观教学手段,如结合多媒体手段,把实验中不能完成的实验,或肉眼不能观察到的生物体的微观世界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共同探究的欲望,形成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注重生物科学史的介绍,如光合作用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遗传规律发现、达尔文的生平等,使学生产生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主动积极进行观察,追求因果与发展,产生生物学学习的情感需要。

2)创设学习情景,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情景,符合学生的认知心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研究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研究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研究摘要: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价值之一在于培养的学生要能够具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其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其中生命观念是评价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标志及关键,本研究从概念教学、实验探究和课堂模式三个方面阐述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念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旨在让学生通过各学科学习能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对于生物学科,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均具有自然科学领域的跨学科属性,而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

生命观念的内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验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生命事件和现象。

[1]《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学生应该在掌握生物学概念的过程中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从而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以此来探究和理解生命活动规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命观念虽来源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但同样应贯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使初中生初步具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意义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初中生物课程基本理念之一,生命观念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科学的本质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初中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课课程,学生领悟科学家研究过程中持有的观点以后,逐步理解生命规律,对生命产生新的认识。

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生命观念的科学素养基础上,对后续所要学习的生命概念更容易理解,学生逐渐增加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继而有助于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和环境意识等方面达到生物科学教育的培养期望。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1.在概念教学中培养生命观念《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的10个一级主题下均列出了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生物学概念解释了生命现象和规律,学生只有真正深入理解概念,尤其是重要概念,才能够使学生掌握生命观念的内涵,进而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萌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心理研究内容提要:中学生物教学的心理研究是以教育心理学为指导,以学生的生物学习和教师的生物教学为两大中心线索,研究和探讨中学生物的学与教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本文从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研究和中学生物教师的教学心理研究两个方面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学生物教学的心理研究在实践的意义进行归纳,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得更多的中学生物教师科学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让中学生物的教学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心理研究中学生物教学的心理研究是以教育心理学为指导,以学生的生物学习和教师的生物教学为两大中心线索,研究和探讨中学生物的学与教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其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学习心理和生物教学心理,前者主要以学生学习生物为线索,运用现代信息加工理论,研究学生生物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心理现象、特点及其学习条件和学习形式及其影响因素;后者主要研究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生物学习特点、生物教学特点有效设计生物教学策略和应用技术,包括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生物学习兴趣和智力技能的激发、培养技术以及生物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等。

1.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心理研究学生是生物教学的主体,是生物教学过程中心理培养和发展的对象,所以探索和揭示学生生物学习的心理特点自然就成为生物教学心理研究的中心内容。

学生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能获得一定的生物科学知识,同时能获得相关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兴趣、动机等。

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学习中,不是机械、呆板地接受,而是积极理解,所以表现出丰富的心理特点。

1.1在对生物信息加工过程中,他们是:①有选择地输入生物信息。

对一些新异的、情绪色彩浓的、趣味性强的生物信息特别敏感,容易引起注意和感知,例如学生在拿到新教材,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是学生最感兴趣。

②有区别地处理不同的生物信息。

对输入的生物信息处理时,有的学生进行形象编码;而有的学生则采用语义编码,建立生物知识的语义编码系统,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则突出学生的形象编码,而学习新陈代谢的知识时,则建立要素联系网络的编码系统。

这种合理有序的编码有助于对信息的长时记忆。

1.2在能力的形成中,由于能力的类型不同、学习条件不同,所以学生获得这些能力的方式也有区别。

如学习由文字符号表述的生物事实鉴别,学生往往进行识记方面的练习;学习由图像符号表述的生物事实鉴别,学生则侧重于观察、比较方面的练习,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的全过程时,利用第一册教材第56页的图3-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系统来分析,在获得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概括、比较和分析能力。

1.3在情感、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心理因素形成中,便可看到“人心不同,各有其面”的现象。

如在生物学习动机方面,有的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从小热爱生物知识的学习,则是内部动机,而有的学生则是因为其他的学科学不好才不得矣选学生物的,则是外部动机;在学习兴趣方面,有的学生兴趣指向生物学习内容,有的则指向教师的方法,有的则对各种生物的奇闻趣事。

当然,学生丰富的心理活动表现在生物学习中的多个方面。

他们在学习中展开的心理活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影响因素能促使学生学习,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态度,有的影响因素则成为学生生物学习的心理障碍。

如学生先前的经验和能力是学生生物知识、能力、情感、学习的重要内部影响因素。

经验丰富、知识面广并且生物意识强的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获得就顺利,较易获得成功喜悦感。

如果学生原有生物学习基础较差,对某一方面的学习缺乏经验,以致感知和思维过程主观和片面地发展,这时的个体先前经验和能力便产生消极作用,不利于对生物的学习。

总之,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特点,揭示了影响学生生物学习的多种因素。

生物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地组织教学情境,循序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2.生物教师教的心理研究学校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处于教学活动主体地位的学生的学习不是自发和独立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进行的,所以研究和探索生物教师教的心理特点自然就成为中学生物教学心理研究的另一中心。

生物教师的教学心理研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科学确定生物课堂教学目标,使其成为生物教学的指南。

生物教学目标是生物教学预期的教学成果,它清晰地表明了生物教学方向,全面地涵盖了学生通过生物学科学习,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应达到的要求和水准。

所以生物教学目标科学、可行与否,直接影响到生物教学对学生心理发展所起的作用。

合理有效的生物教学目标,能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有序发展,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各方面都获得进步。

生物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是生物教学的指南,对生物课堂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2有序组织和转换生物教材信息,以提高生物教材的可读性和教育性。

生物教材是学生获得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来源,是教师进行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

由于学生生物学习的基础不同,而生物教材在普遍适用性的前提下,就某个学生的针对性就减弱,所以生物教师必须对其进行组织和转换,使基础好的同学“吃得饱”,基础较差的同学“吃得了”,以提高生物教材的可读性。

如我所教的两个高三生物班,其中高三4班的基础较好,在教学中侧重引导学生在原在教材的知识上进行延伸,扩大学生相应的知识面,高三6班基础较差,在教学中侧重引导学生有教材上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与此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出沙滘中学生物教学网(/shengwu),及时将与教材上相关的内容与课外趣闻发布上去,引导有条件的学习可以上去学习,也可以在论坛模块上相互交流,通过生物教学网的补充,使教材的信息更灵活多样,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生物教材是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主要载体,除了蕴含着一定的智力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等非智力教育因素,如学习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时,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建设祖国的责任心。

所以,生物教材内容具有对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等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2.3合理选择和组合生物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更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陶冶情操。

生物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联系学与教的纽带。

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不同的教学性能,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的获得具有不同的影响。

如生物言语形象化,通过运用成语,典故、口诀、谚语等多种形式,使教学语言生动风趣,幽默严谨,寓教于乐,从而构建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环节,使学生如临其境,学习情绪高涨,学而忘倦。

如在解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时,可用“一山不容二虎”。

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是对食物链的生动描述。

再如“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概括为以下口诀“一吸二注三合成,组装释放再侵染”等等。

生物直观呈现方法直观化,有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生物表象,并在此基础上发挥生物想象,提高其生物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较好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对于较为抽象的细胞分裂的过程,我一般是先在多媒体课室演示细胞内部的具体变化,再用一节课的时间,配合挂图,引导学生归纳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各项变化的表格和曲线,最后以四条染色体为例,让学生亲自画出细胞分裂各时期的模式图,这个过程用了传统的常规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还让学亲自动手体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生物教师要正确把握各种生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性能,合理选择和组合生物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生物课堂教学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教育达到最优效果。

2.4客观评价生物课堂教学效果,使生物教学更有序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评价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是生物教学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那么教学结果是否能如愿地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就必须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上对课堂教学进行客观评价。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课堂的评价多样化,包括有随堂练习、学生出题、小组比赛等形式的知识反馈,民主和谐的师生互长型交流等等,通过在这些方面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使生物课堂教学更有序地促进学生行为和倾向的改变。

3.中学生物教学的心理研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中学生物教学的心理研究对象是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学、教师教的一些心理现象,是对学与教过程中富有心理学意义的实践内容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加以总结和提高。

当这些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再运用于生物教学实践时,必定具有指导作用,并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例如,在进行生物的概念教学时,可以利用感知—分析—抽象—组成(文秘站:)概念体系的心理过程有意识地在生物概念教学中,首先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得以形象生动地呈现。

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变式等手段从不同的层次、角度来概括、突出生物概念本质特征。

然后再列举有关生物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来丰富概念的外延,当学生基本掌握了生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时,教师则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生物概念归入原有的生物概念整体结构中去,使知识系统化。

最后创设情境,使学生能运用概念于生物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这种根据学生具体生物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层层展开,不断深入的教学,能使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的同时,学会生物概念这一智力技能。

中学生物教学的心理研究对生物的教学实践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如果科学地运用,便可以获得相应的教学成绩,例如我参加了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后,包括乐从镇中小学后备干部培训,心理教育C证和B证的培训,把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中学生物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包括论文《浅谈高中生生物学习动机的综合辅导策略》获区三等奖,在学校网站上成功发布了乐从镇第一个生物教学网,辅导学生参加近两年的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其中一人获一等奖,三人二等奖,五人三等奖,每年的生物会考成绩优秀等等。

这些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学的运用是分不开的,当然,这点成绩也不能说明什么,但希望这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得更多的中学生物教师科学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让中学生物的教学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1、高玉祥等,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2、王锭城,教育心理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3、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__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