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穴位-全

合集下载

非常完整的人体穴位图与功效(果断收藏)

非常完整的人体穴位图与功效(果断收藏)

非常完整的人体穴位图与功效(果断收藏)展开全文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更清晰直观的标注了各个人体穴位,包括头部穴位图、胸部穴位图、背部穴位图、胳膊手部穴位图、人体腿部穴位图、脚底穴位图详细图解各个穴位的功能。

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头维穴:治疗目痛、眼跳、头痛上关穴: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下关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翳风穴: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颊车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颧髎穴: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大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神庭穴:治疗头痛、鼻病阳白穴: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丝竹空穴: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睛明穴:治疗眼部诸疾患四白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巨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水沟穴:治疗昏迷、中暑、休克兑端穴: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上星穴:治疗头痛、目痛、鼻痛攒竹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瞳子髎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承泣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迎香穴: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禾髎穴: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地仓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承浆穴: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天突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璇玑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神藏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华盖穴:治疗咳喘、胸满膻中穴:治疗气短、哮喘、噎嗝鸠尾穴: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上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梁门穴: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中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气喘下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水分穴: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神阙穴: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气海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关元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中极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曲骨穴: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横骨穴: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人迎穴: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缺盆穴:治疗咳喘、胸满、项强水突穴: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云门穴:治疗咳嗽、喘息、胸闷气舍穴: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气户穴:治疗咳喘、胸肋胀痛中府穴:治疗咳嗽、喘息、胸痛灵墟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神封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期门穴: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不容穴: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章门穴: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太乙穴:治疗胃肠疾患天枢穴: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大横穴: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外陵穴:治疗脐周痛带脉穴: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水道穴: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府舍穴:治疗腹痛气冲穴: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冲门穴:治疗腹胀痛、尿闭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定喘穴:治疗哮喘肩中俞穴: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肩外俞穴: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肩井穴: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秉风穴:治疗肩胛痛、肩凝天宗穴: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臑俞穴:治疗肩臂酸痛膈俞穴: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魂门穴: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脾俞穴: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京门穴: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三焦俞穴: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气海俞穴:治疗腰痛、痔疮关元俞穴: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膀胱俞穴: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秩边穴: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白环俞穴: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会阳穴: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商阳穴:治疗手痛麻、脑充血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合谷穴: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阳溪穴: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阳池穴: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支沟穴: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四渎穴:治疗齿痛、肘臂痛手三里穴:治疗齿痛、半身不遂曲池穴: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肩髃穴: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曲垣穴: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肩髎穴: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肩贞穴: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臂臑穴: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消泺穴:治疗颈痛、麻痹、头痛清冷渊穴:治疗肩痛、头痛天井穴:治疗喘息中魁穴:治疗手指不伸少泽穴: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液门穴: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前谷穴:治疗吐血、耳鸣、手痛后溪穴:治疗肘臂痛麻、耳聋中渚穴: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腕骨穴:治疗腕痛、麻痹、指肿阳谷穴: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养老穴:治疗肩臂痛麻、弱视外关穴: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支正穴: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小海穴: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青灵穴:治疗肘关节伤痛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曲泽穴:治疗肘痛、热病少海穴: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间使穴: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列缺穴:治疗头痛内关穴: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大陵穴:治疗心脏病、热病神门穴: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鱼际穴:治疗齿痛、头痛少府穴:治疗心脏病劳宫穴:治疗中风、齿痛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好书推荐:学习穴位,看《经络穴位按摩大全》就够了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伏兔穴: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阴市穴: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梁丘穴:治疗膝部麻痹犊鼻穴: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上巨虚穴: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条口穴: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丰隆穴:治疗下肢痉挛、痛麻下巨虚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陷谷穴:治疗胸胀痛、盗汗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筋箕门穴:治疗腿痛、生殖器病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血海穴: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阴谷穴:治疗膝痛、阳痿、带下风市穴:治疗下肢麻木阴陵泉穴:治疗糖尿病、腰病中渎穴: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膝阳关穴: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地机穴: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阳陵泉穴: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漏谷穴: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三阴交穴: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三阳交穴:治疗小腿痛、颈椎痛阳辅穴:治疗腰腿痛悬钟穴: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复溜穴: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太溪穴:治疗四肢麻痹照海穴:治疗下肢病、肾病公孙穴:治疗一切气病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承扶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殷门穴: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委中穴:治疗腰背痛浮郄穴: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委阳穴: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合阳穴:治疗脊髓病、抽筋承筋穴:治疗一切筋痛筑宾穴:治疗腿痛承山穴:治疗内外伤痛飞扬穴: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跗阳穴: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昆仑穴:治疗头痛、眩晕、腰痛申脉穴: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金门穴:治疗癫痫、筋病京骨穴:治疗脚痛仆参穴:治疗足跟骨痛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丘墟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中封穴: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足临泣穴:治疗全身麻痛、眩晕陷谷穴: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太冲穴:治疗腰痛、调经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腹行间穴:治疗便秘、腹痛、腰痛侠溪穴: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厉兑穴: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特定穴的功能主治

特定穴的功能主治

特定穴的功能主治1. 穴位简介穴位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关键点,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学中,有一些特定的穴位具有特殊的功能主治作用,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特定穴位及其功能主治。

2. 足三里•功能主治:–补益气血,调理脾胃–强健体魄,增强免疫力–缓解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腹痛、泄泻等消化系统问题–调节气血循环,改善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头晕、失眠、疲劳等现象•操作方法:1.找准足三里穴位置:当属于外脚踝突起上端的横纹与痔骨连线中点。

2.用拇指或中指适度按压穴位,以轻揉或旋转的方式进行按摩,每次约1-2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

3. 合谷穴•功能主治:–缓解疲劳,增强体力–调理气血,改善月经不调、经痛等妇科问题–缓解头痛、颈肩酸痛等问题–改善胃肠功能,缓解胃痛、呕吐、反酸等胃肠道问题•操作方法:1.找准合谷穴位置:位于手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凹陷处。

2.用手食指或拇指指腹适度按压合谷穴,以轻揉或旋转的方式进行按摩,每次约1-2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

4. 焦点穴•功能主治:–缓解眼疲劳,改善视力–缓解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鼻部问题–减轻头晕、头痛、偏头痛等问题–缓解喉咙肿痛、声音嘶哑等咽喉问题•操作方法:1.找准焦点穴位置:在内眼角下方0.1寸,眶下缘边缘的凹陷处。

2.用中指或无名指指腹适度按压焦点穴,以轻揉或旋转的方式进行按摩,每次约1-2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

5. 风池穴•功能主治:–缓解颈肩疼痛、僵硬等问题–缓解头晕、头痛、眩晕等问题–舒缓颈部不适,解除颈椎病引起的症状–缓解咽喉炎、咳嗽、咳痰等问题•操作方法:1.找准风池穴位置:颈项外侧,肩颈交接处凹陷处。

2.用中指或无名指指腹适度按压风池穴,以轻揉或旋转的方式进行按摩,每次约1-2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

以上就是几个特定穴位的功能主治及操作方法。

请注意,按摩这些穴位时要适度,避免用力过度造成不适。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孕妇、有特定疾病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穴位按摩,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特定穴

特定穴

络穴
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它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络穴名称首载于《灵枢·经脉》篇。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散于腹,督脉 之络穴长强散于头上,脾之大络大包穴布于胸胁,共有十五穴 ,故称为“十五络穴”。
十五络穴表
络穴各主治其络脉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来治疗。 余皆仿此。络穴又能沟通表里二经,故有“一络通二经”之说。因此,络穴不仅能够治本经病,也能治其相表里 之经的病证,如手太阴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等疾患。
原气导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脏腑,是十二经的根本。原穴是脏腑原气 所留止之处,因此脏腑发生病变时,就会相应地反映到原穴上来,正如《灵枢 ·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也, 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在治疗方面,《灵枢 ·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 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说明原穴有调整其脏腑经络虚实各证的功能。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以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故公孙既 能治足太阴脾经病,又能治冲脉病;内关通阴维脉,故内关既能治手厥阴心包经病,又能治阴维脉病。余同。
八脉交会八穴,临床上常采用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疗胃、心、胸部病症和疟疾,后溪配申脉 治内眼角、耳、项、肩胛部位病及发热恶寒等表证,外关配足临泣治疗外眼角、耳、颊、颈、肩部病及寒热往来 证,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肺病和阴虚内热等。
《难经·六十七难》说:“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病治阴”,说明六 腑病证多取募穴治疗。如胃病多取中脘,大肠病多取天枢,膀胱病多取中极等。

中医经络之——特定穴

中医经络之——特定穴
经络腧穴各论
奇经八脉
---之特定穴
特定穴
特定穴(special points):
指那些效果较好、临床使用较多,在定位、作用和 分布上明显相关的一些穴位。这些穴位经过特殊归类、 命名而成各种不同的特定穴。他们包括分布在四肢肘膝 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 穴;分布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分布在四肢 躯干部的八会穴、经脉交会穴等十类穴。
五 腧 穴(井荥输原经合歌、66穴歌)
丘墟阳辅阳陵泉。丘墟原穴、阳辅经火、阳陵合土 大敦行间太冲看,大敦井木、行间荥火、太冲输土(原) 中封曲泉属于肝。中封经金、曲泉合水
原穴
二、原 穴
原穴是本经气血流止之处,又是本脏气血流止之处 ,还是三焦的原气进入该经脉的部位。由于原穴是脏腑 原气汇聚之处,所以原穴的变化最能反应脏腑气机的变 化。(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医学敎
五 腧 穴(井荥输原经合歌、66穴歌)
商丘阴陵泉要知。商丘经金、阴陵泉合水 少冲少府属于心,少冲井木、少府荥火 神门灵道少海寻。神门输土(原)、灵道经金、少海合水 少泽前谷后溪腕,少泽井金、前谷荥水、后溪输木 阳谷小海小肠经。腕骨原穴、阳谷经火、小海合土 至阴通谷束京骨,至阴井金、通谷荥水、束骨输木 昆仑委中膀胱知。京骨原穴、昆仑经火、委中合土
五腧穴
五腧穴又配属五行 《灵枢·本枢》指出阴经的井 穴属木,阳经的井穴属金。 《难经 · 六十四难》补全了阴阳各经脉五输穴的 五行属性,即“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 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均依五行相生规律而来



(木) (火) (土) (金) (水)

人体穴位图(超全)

人体穴位图(超全)

头部穴位图(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鱼腰穴外明穴睛明穴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穴球后穴四白穴迎香穴人中穴地仓穴承浆穴补充:前顶通天上星神庭承光当阳五处曲差眉冲素髎兑端龈交上迎香维际白堂竹 头发阳印攒明明泣后口外睛承球Iw一・紅头部背面穴位图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风池穴天柱穴哑门穴太阳穴下关穴客主人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补充:四神聪强间脑户目窗正营率谷承灵脑空头窍阴完骨天冲颔厌头临泣悬颅悬厘听会和醪角孙颅熄玉枕胸部腹部穴位图天突璇巩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鸠尾巨阙上皖中月完建里下月完水分神阙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会阴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府缺盆气户库房屋翳應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 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足五里 阴廉急脉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日月 期门 天池食窦天溪 胸乡周荣中府云门Xft ⅛≠f.⅛⅛屮扱,I'Ki!⅛水幷 Pi 交 ★门嗥中 神JftM]TLft J。

期门Φ丈乙曲曲14摘肉门 大嵐 中注外陵 RMfl*Jfl 虫Wf r JRilfl讦中X⅛ArJr 海會长彎灵台 I 至阳W* 冲 IrIft>占秩边□雋井⅛oXff悬枢命门腰阳关肩中俞 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 小肠俞膀胱俞上醪 意舍胃仓肓门志室 神道灵台至阳中枢脊中 天宗臑俞肩贞大杼风门 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 膏肓神堂膈关魂门阳纲肩外俞附分膈俞肝俞胆 次醪中醪下醪 胞肓秩边白环人体背部穴位图大椎陶道身柱 肩井天醪曲垣秉风 俞脾俞胃俞三焦俞 腰俞会阳长强魄户 俞Ql Φ⅛1ft上肢内侧穴位图天泉穴天府穴侠白穴青灵穴曲泽穴尺泽穴少海穴孔最穴却门穴间使穴内关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大陵穴灵道穴通里穴阴却穴神门穴鱼际穴少商穴劳宫穴少府穴中冲穴少冲穴r⅛r上肢外侧穴位图曲垣秉风巨骨肩醪肩髃臑俞肩贞臑会臂臑消泺手五里清冷渊肘醪天井小海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四渎支正温溜三阳络支沟会宗偏历外关养老阳谷阳池阳溪腕骨后溪中渚前谷液门少泽关冲商阳二间三间合谷下肢内侧穴位图箕门穴血海穴阴包穴曲泉穴阴谷穴阴陵泉膝关穴地机穴中都穴漏谷穴筑宾∖时.⅛穴蠡沟穴三阴交穴交信穴复溜穴商丘穴中封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然谷穴公孙穴太白穴大都穴隐白穴下肢外侧穴位图居醪环跳髀关风市中渎伏兔阴市梁丘膝阳关犊鼻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丰隆外丘阳交飞扬光明阳辅悬钟跗阳解溪冲阳丘墟太冲陷谷足临泣第五地内庭行间大敦厉兑足窍阴至阴侠溪足通谷束骨京骨金门申脉仆参昆仑环跳泉陵 X 阳I 阳交Q外丘r H U ⅛*目Λ他仑 仆參Ii 钟 ♦ •φ冲阳太阴谷厉兌 足窍。

特定穴

特定穴
特定穴
概念
“特定的穴位群组。”
特定穴内容

四肢肘膝以下:五输穴、原穴、络穴、 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 胸腹背腰部:背俞穴、募穴; 全身:八会穴、交会穴;
一、五输穴

十二经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 的经穴,分别名为“井、荥、输、经、 合”穴,称“五输穴”(five Shu points)。
《灵枢》五输穴记载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 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五输穴表
二、原穴
原穴(Yuan-primary point)是脏腑原气输 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 穴的部位。 “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输外另有原”

五输穴表
三、络穴
十五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 腧穴,称为络穴(Luo –connecting point) 十二经络分布于四肢肘膝以下,任脉、 督脉络和脾之大络分布于头身部。)
八脉交会穴表
八脉交会穴图
七、俞、募穴
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背腰部的两组
穴位群
俞穴
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有一组穴位,称 为“背俞穴”(back Shu point) 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三焦 俞、心包俞。

背俞穴图
募穴

脏腑经气输注于胸腹部有一组穴位,称 为“募穴”(front Mu point)
募穴表
募 穴 图
八、八会穴

八会穴(eifht influential points)是指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 气会聚的一组穴位。共8个腧穴。
八会穴表
九、交会穴

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腧穴。

特定穴的最全汇总表格及简介

特定穴的最全汇总表格及简介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学习纲要】一、五输穴的临床应用五输穴指“井、荥、输、经、合”五类腧穴。

它们有以下特点: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以治脏腑病为主,都归属于十二经,从肢端开始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向心性排列,都与五行相配属。

在治疗上常用的方法一是按《难经》所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来用;另一是按《难经》所说的“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来用,如肝(木)实证可在心(火)经上选属火的少府穴,肝虚证可在肾(水)经上选属水的阴谷穴。

1.五输主病《难经·六十八难》根据《黄帝内经》的经旨,又结合经脉的生理、病理特点,进一步总结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的主病范围。

2.子母补泻子母补泻法是根据疾病的虚实性质,结合脏腑、经脉和五输穴的五行属性,虚则补其母穴,实则泻其子穴。

临床应用分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两种方式。

(1)本经取穴法病在某经,就在本经按“虚则补其母穴,实则泻其子穴”选取子母穴。

(2)异经取穴法异经取穴法系按十二经脉之间的五行生克关系,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分别在病变经脉的母经或子经选取母经或子经的本穴施术。

现将五输穴子母补泻的具体应用列表如下:在运用五输穴进行子母补泻时,若遇到井穴补泻,可以采用“泻井当泻荥,补井当补合”的变通之法。

3.因时而用《难经·七十四难》曰:“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

”是结合四季应用五输穴的方法。

春夏之季,阳气在上,人体之气也行于浅表,故应浅刺井荥;秋冬之季,阳气在下,人体之气也深伏于里,故宜深刺经合。

另外,“子午流注”针法,也是以五输穴为取穴依据的时间针刺法。

二、原穴和络穴的临床应用原穴是本经气血流止之处,又是本脏气血流止之处,还是三焦的原气进入该经脉的部位。

由于原穴是脏腑原气汇聚之处,所以原穴的变化最能反应脏腑气机的变化。

近代研究也最多。

人体穴位图(图解+说明)

人体穴位图(图解+说明)

人体穴位全图附加: 人体12个重要穴位(从上到下)1、合谷穴。

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

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

属于手太阴肺经。

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

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

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

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

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

针灸学-特定穴

针灸学-特定穴

第五单元特定穴将三十单元治疗总论细目五特定穴的临床应用并于此讲解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类。

(一)五输穴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由于每条经有5个穴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个。

1.分布特点与组成五输穴五行配属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还配属五行,《灵枢·本输》指出阴经井穴属木,阳经井穴属金,“阴井木、2.五输穴的临床运用(1)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井荥输原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理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选穴:按五输穴五行属性以“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虚证用母穴,实证用子穴。

补母泻子法: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建议:记忆五输穴歌诀结合其五行属性表学习此内容)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六阴经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肺(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肾(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肝(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心(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脾(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心包(相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六阳经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大肠(金)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膀胱(水)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胆(木)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小肠(火)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胃(土)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三焦(相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3)按时选用①季节:“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

经络中特定穴的解释

经络中特定穴的解释

经络中特定穴的解释经络中特定穴的解释特定穴是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名称的一些腧穴。

有原穴、络穴、五输穴、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郗穴、下合穴、八会穴、交会穴。

(1)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部位的穴位。

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个原穴,又名叫“十二原”。

脏腑的经气与病变往往反应于十二原。

六条阳经的原穴是单独存在的,排列在输穴之后,而六条阴经的原穴就是输穴,以输为原。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手太阳小肠经原穴—腕骨;手少阳三焦经原穴—阳池;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太冲;足太阳膀胱经原穴—京骨;足少阳胆经的原穴—丘墟;六阴经的原穴见五输穴中的输穴。

(2)络穴:是具有联络表里两经作用的穴位。

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络穴,十二经就有十二个络穴,再加任脉络穴、督脉络穴与脾之大络,共有十五穴,固称“十五络穴”。

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手少阴心经的络穴—通里;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内关;手阳明大肠经络穴—偏历;手太阳小肠经络穴—支正;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外关;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公孙;足少阴肾经的络穴—大钟;足厥阴肝经的络穴—蠡沟;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丰隆;足太阳膀胱经络穴—飞阳;足少阳胆经的络穴--光明;任脉的络穴—鸠尾;督脉的络穴—长强;脾之大络的络穴—大包。

(3)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称为“五输穴”。

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穴”;如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穴”;如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穴”;如经气所行,象水流在通畅的河中,称为“经穴”;如经气充盛,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穴”。

从井穴到合穴,就象从无数的源头小溪流到江河,各条江河的水最后汇总到大海。

用来比喻人体的气血由四肢的源头末端流到脏腑的过程。

手太阴肺经的五输穴:井穴—少商;荥穴—鱼际;输穴—太渊;经穴—经渠;合穴—尺泽。

手少阴心经的五输穴:井穴—少冲;荥穴—少府;输穴—神门。

经穴—阴郗;合穴—少海;手厥阴心包经的五输穴:井穴—中冲;荥穴—劳宫;输穴—大陵;经穴—间使;合穴—曲泽。

人体穴位大全图解

人体穴位大全图解

⼈体⽳位⼤全图解⼈体⽳位⼤全图解⼈体⽳位正⾯图⼈体⽳位背⾯图⾜太阳膀胱经⽳ 睛明 Jingming (BL1) 攒⽵ Cuanzhu (BL2) 眉冲 Meichong (BL3) 曲差 Qucha (BL4) 五处 Wuchu (BL5) 承光 chengguang (BL6) 通天 Tongtian (BL7) 络却 Luoque (BL8) ⽟枕 YuZhen (BL9) 天柱 Tianzhu (BL10) ⼤杼 Dazhu (BL11) 风门 Fengmen (BL12) 肺俞 Feishu (BL13) 厥阴俞 Jueyinshu (BL14) ⼼俞 Xinshu (BL15) 督俞 Dushu (BL16) 膈俞 Geshu (BL17) 肝俞 Ganshu (BL18) 胆俞 Danshu (BL19) 脾俞 Pishu (BL20) 胃俞 weishu (BL21) 三焦俞 Sanjiaoshu (BL22) 肾俞 Shenshu (BL23) ⽓海俞 Qihaishu (BL24) ⼤肠俞 Dachangshu (BL25) 关元俞 Guanyuanshu (BL26) ⼩肠俞 xinochaogshu (BL27) 膀胱俞 Pangguangshu (BL28) 中膂俞 Zhonglushu (BL29) ⽩环俞 Baihuanshu (BL30) 上髎 Shangliao (BL31) 次髎 Ciliao (BL32) 中髎 Zhongliao (BL33) 下髎 Xialiao (BL34) 会阳 Huiyang (BL35) 承扶 Chengfu (BL36) 殷门 Yinmen (BL37) 浮郄 Fuxi (BL38) 委阳 Weiyans (BL39) 委中 WeiZhong (BL40) 附分 Fufen (BL41) 魄户 Pohu (BL42) 膏肓 Gaohuans (BL43) 神堂 Shentang (BL44) 譩譆 Yixi (BL45) 膈关 Geguan (BL46) 魂门 Hunmen (BL47) 阳纲 Yanggang (BL48) 意舍 Yishe (BL49) 胃仓 Weicang (BL50) 肓门 Huangmen (BL51) 志室 zhishi (BL52) 胞肓 Baohuang (BL53) 秩边 zhibian (BL54) 合阳 heyang (BL55) 承筋 Chengjin (BL56) 承⼭ Chengshan (BL57) 飞扬 Feiyang (BL58) 跗阳 Fuyang (BL59) 昆仑 Kunlun (BL60) 仆参 Pucan (BL61) 申脉 shenmai (BL62) ⾦门 Jinmen (BL63) 京⾻ Jinggu (BL64) 束⾻ Shugu (BL65) ⾜通⾕ Zutonggu (BL66) ⾄阴 zhiyin (BL67)督脉⽳ 长强 Changgqian (DU1) 腰俞 Yaoshu (DU2) 腰阳关 Yaoyangguan (DU3) 命门 Mingmen (DU4) 悬枢 Xuanshu (DU5) 脊中 Jizhong (DU6) 中枢 zhongshu (DU7) 筋缩 Jinsuo (DU8) ⾄阳 Zhiyang (DU9) 灵台 Lingtai (DU10) 神道 Shendao (DU11) ⾝柱 Shenzhu (DU12) 陶道 Taodao (DU13) ⼤椎 DaiZhui (DU14) 哑门 Yamen (DU15) 风府 Fengfu (DU16) 脑户 Naohu (DU17) 强间 Qiangjian (DU18) 后顶 Houdins (DU19) 百会 Baihui (DU20) 前顶 Qianding (DU21) 囟会 Xinhui (DU22) 上星 shangxing (DU23) 神庭 Shenting (DU24) 素髎 Suliao (DU25) ⽔沟 Shuigou (DU26) 兑端 DuiDuan (DU27) 龈交 Yinjiao (DU28)经外⽳ 背部⽳ 定喘 Dingchuan (Ex-B1) 夹脊 Jiaji (Ex-B2) 胃脘下俞 Weiwanxiashu (Ex-B3) 痞根 Pigen (Ex-B4) 下极俞 Xijishu (Ex-B5) 腰宜 Yaoyi (Ex-B6) 腰眼 Yaoyan (EX-B7) ⼗七椎 Shiqizhui (EX-B8) 腰奇 Yaoqi (EX-B9) 胸腹部⽳ ⼦宫 Zigong (EX-CA1) 颈臂⽳ 头颈部⽳ 四神聪 siShencong (EX-HN1) 当阳 Dangyang (EX-HN2) 印堂 Yintang (EX-HN3) 鱼腰 Yuyao (EX-HN4) 太阳 Taiyang (EX-HN5) ⽿尖 Erjian (EX-HN6) 球后 Qiuhou (Ex-HN7) 上迎⾹ Shangyingxiang (Ex-HN8) 内迎⾹ Neiyingxiang (EX-HN9) 聚泉 Juquan (EX-HN10) 海泉 Haiquan (Ex-HN11) ⾦津 Jinjin (EX-HN12) ⽟液 Yuye (EX-HN13) 翳明 Yiming (Ex-HN14) 颈百劳 Jingbailao (EX-HN15) 安眠⽳ 下肢⽳ 髋⾻ Kuangu (EX-LE1) 鹤顶 Heding (Ex-LE2) 百⾍窝 Baichongwo (EX-LE3) 内膝眼 Neixiyan (Ex-LE4) 膝眼 Xiyan (EX-LE5) 胆囊 Dannang (Ex-LE6) 阑尾 Lanwei (EX-LE7) 内踝尖 Neihuaijian (EX-LE8) 外踝尖 Waihuaijian (EX-LE9) ⼋风 Bafeng (EX-LE10) 独阴 Duyin (EX-LE11) ⽓端 Qiduan (EX-LE12) 上肢⽳ 肘尖 Zhoujian (EX-UE1) ⼆⽩ Erbai (EX-UE2) 中泉 Zhongquan (EX-UE3) 中魁 zhongkui (EX-UE4) ⼤⾻空 Dagukong (EX-UE5) ⼩⾻空 Xiaogukong (EX-UE6) 腰痛点 Yaotongdian (Ex-UE7) 外劳宫 wailaogong (EX-UE8) ⼋邪 Baxie (Ex-UE9) 四缝 Sifeng (Ex-UE10) ⼗宣 shixuan (Ex-UE11)⾜少阳胆经⽳ 瞳⼦髎 Tongziliao (GB1) 听会 Tinghui (GB2) 上关 Shangguan (GB3) 颔厌 Hanyan (GB4) 悬颅 Xuanlu (GB5) 悬厘 Xuanli (GB6) 曲鬓 Qubin (GB7) 率⾕ Shuaigu (GB8) 天冲 Tianchong (GB9) 浮⽩ Fubai (GB10) 头窍阴 Touqiaoyin (GB11) 完⾻ Wangu (GB12) 本神 Benshen (GB13) 阳⽩ Yangbai (GB14) 头临泣 Toulinqi (GB15) ⽬窗 Muchuang (GB16) 正营 zhengyins (GB17) 承灵 chegling (GB18) 脑空 Naokong (GB19) 风池 Fengchi (GB20) 肩井 Jianjing (GB21) 渊腋 Yuanye (GB22) 辄筋 Zhejin (GB23) ⽇⽉ Riyue (GB24) 京门 Jingmen (GB25) 带脉 Daimai (GB26) 五枢 Wushu (GB27) 维道 Weidao (GB28) 居髎 Juliao (GB29) 环跳 Huantiao (GB30) 风市 Fengshi (GB31) 中渎 Zhongdu (GB32) 膝阳关 Xiyangguan (GB33) 阳陵泉 Yanglingquan (GB34) 阳交 Yangjiao (GB35) 外丘 Waiqiu (GB36) 光明 Guangming (GB37) 阳辅 Yangfu (GB38) 悬钟 Xuanzhong (GB39) 丘墟 Qiuxu (GB40) ⾜临泣 zulinqi (GB41) 地五会 Diwuhui (GB42) 侠溪 Jiaxi (GB43) ⾜窍阴 Zuqiaoyin (GB44)⼿少阴⼼经⽳ 极泉 Jiquan (HT1) 青灵 Qingling (HT2) 少海 Shaohai (HT3) 灵道 Lingdao (HT4) 通⾥ Tongli (HT5) 阴郄 Yinxi (HT6) 神门 shenmen (HT7) 少府 Shaofu (HT8) 少冲 Shaochong (HT9)⾜少阴肾经⽳ 涌泉 Yongquan (KI1) 然⾕ Rangu (KI2) 太溪 Taixi (KI3) ⼤钟 Dazhong (KI4) ⽔泉 Shuiquan (KI5) 照海 Zhaohai (KI6) 复溜 Fuliu (KI7) 交信 Jiaoxin (KI8) 筑宾 zhubin (KI9) 阴⾕ Yingu (KI10) 横⾻ Henggu (KI11) ⼤赫 Dahe (KI12) ⽓⽳ Qixue (KI13) 四满 siman (KI14) 中注 Zhonszhu (KI15) 肓俞 Huangshu (KI16) 商曲 shangqu (KI17) ⽯关 Shiguan (KI18) 阴都 Yindu (KI19) 腹通⾕ Futonggu (KI20) 幽门 Youmen (KI21) 步廊 Bulang (KI22) 神封 Shenfeng (KI23) 灵墟 Lingxu (KI24) 神藏 shencang (KI25) 彧中 YuZhong (KI26) 俞府 shufu (KI27)⼿阳明⼤肠经⽳ 商阳 Shangyang (LI1) ⼆间 Erjian (LI2) 三间 sanjian (LI3) 合⾕ Hegu (LI4) 阳溪 Yangxi (LI5) 偏历 Pianli (LI6) 温溜 Wenliu (LI7) 下廉 xialian (LI8) 上廉 shanglian (LI9) ⼿三⾥ Shousanli (LI10) 曲池 Quchi (LI11) 肘髎 zhouliao (LI12) ⼿五⾥ Shouwuli (LI13) 臂臑 binao (LI14) 肩髃 Jianyu (LI15) 巨⾻ JUgu (LI16) 天⿍ Tianding (LI17) 扶突 Futu (LI18) ⼝⽲髎 Kouheliao (LI19) 迎⾹ Yingxiang (LI20)⾜厥阴肝经⽳ ⼤敦 Dadun (LR1) ⾏间 Xingjian (LR2) 太冲 Taichong (LR3) 中封 Zhongfeng (LR4) 蠡沟 Ligou (LR5) 中都 Zhongdu (LR6) 膝关 Xiguan (LR7) 曲泉 Ququan (LR8) 阴包 Yinbao (LR9) ⾜五⾥ Zuwuli (LR10) 阴廉 Yinlian (LR11) 急脉 Jimai (LR12) 章门 Zhangmen (LR13) 期门 Qimen (LR14)⼿太阴肺经⽳ 中府 Zhongfu (LU1) 云门 Yunmen (LU2) 天府 Tianfu (LU3) 侠⽩ Xiabai (LU4) 尺泽 Chize (LU5) 孔最 Kongzui (LU6) 列缺 Lieque (LU7) 经渠 Jingqu (LU8) 太渊 Taiyuan (LU9) 鱼际 Yuji (LU10) 少商 Shaoshang (LU11)⼿厥阴⼼包经⽳ 天池 Tianchi (PC1) 天泉 Tianquan (PC2) 曲泽 Quze (PC3) 郄门 Ximen (PC4) 间使 Jianshi (PC5) 内关 Neiguan (PC6) ⼤陵 Daling (PC7) 劳宫 Laogong (PC8) 中冲 zhongchong (PC9)任脉⽳ 会阴 Huiyin (RN1) 曲⾻ Qugu (RN2) 中极 Zhongji (RN3) 关元 Guanyuan (RN4) ⽯门 Shimen (RN5) ⽓海 Qihai (RN6) 阴交 Yinjiao (RN7) 神阙 Shenque (RN8) ⽔分 Shuifen (RN9) 下脘 Xiawan (RN10) 建⾥ Jianli (RN11) 中脘 Zhongwan (RN12) 上脘 Shangwan (RN13) 巨阙 Juque (RN14) 鸠尾 Jiuwei (RN15) 中庭 zhongting (RN16) 膻中 Danzhong (RN17) ⽟堂 Yutang (RN18) 紫宫 Zigong (RN19) 华盖 Huagai (RN20) 璇玑 Xuanji (RN21) 天突 Tiantu (RN22) 廉泉 Lianquan (RN23) 承浆 Chengjiang (RN24)⼿太阳⼩肠经⽳ 少泽 Shaoze (SI1) 前⾕ Qiangu (SI2) 后溪 Houxi (SI3) 腕⾻ Wangu (SI4) 阳⾕ Yanggu (SI5) 养⽼ Yanglao (SI6) ⽀正 Zhizheng (SI7) ⼩海 Xiaohai (SI8) 肩贞 Jianzhen (SI9) 臑俞 Naoshu (SI10) 天宗 Tianzong (SI11) 秉风 Bingfeng (SI12) 曲垣 Quyuan (SI13) 肩外俞 Jianwaishu (SI14) 肩中俞 Jianzhongshu (SI15) 天窗 Tianchuang (SI16) 天容 Tianrong (SI17) 颧髎 Quanliao (SI18) 听宫 Tinggong (SI19)⼿少阳三焦经⽳ 关冲 Guanchong (SJ1) 液门 Yemen (SJ2) 中渚 ZhongZhu (SJ3) 阳池 Yangchi (SJ4) 外关 Waiguan (SJ5) ⽀沟 zhigou (SJ6) 会宗 Huizong (SJ7) 三阳络 Sanyangluo (SJ8) 四渎 Sidu (SJ9) 天井 Tianjing (SJ10) 清冷渊 Qinglengyuan (SJ11) 消泺 Xiaoluo (SJ12) 臑会 Naohui (SJ13) 肩髎 Jianliao (SJ14) 天髎 TianLiao (SJ15) 天牖 Tianyou (SJ16) 翳风 Yifeng (SJ17) 瘛脉 Chimai (SJ18) 颅息 Luxi (SJ19) ⾓孙 Jiaosun (SJ20) ⽿门 Ermen (SJ21) ⽿和髎 Erheliao (SJ22) 丝⽵空 Sizhukong (SJ23)⾜太阴脾经⽳ 隐⽩ Yinbai (SP1) ⼤都 Dadu (SP2) 太⽩ Taibai (SP3) 公孙 Gongsun (SP4) 商丘 Shansqiu (SP5) 三阴交 Sanyinjiao (SP6) 漏⾕ Logu (SP7) 地机 Diji (SP8) 阴陵泉 Yinlingquan (SP9) ⾎海 Xuehai (SP10) 箕门 Jimen (SP11) 冲门 Chongmen (SP12) 府舍 Fushe (SP13) 腹结 Fujie (SP14) ⼤横 Daheng (SP15) 腹哀 Fu'ai (SP16) ⾷窦(命关) Shidou (SP17) 天溪 Tianxi (SP18) 胸乡 Xiongxiang (SP19) 周荣 Zhourong (SP20) ⼤包 Dabao (SP21)⾜阳明胃经⽳ 承泣 Chengqi (ST1) 四⽩ sibai (ST2) 巨髎 juliao (ST3) 地仓 dicang (ST4) ⼤迎 Daying (ST5) 颊车 Jiache (ST6) 下关 xiaguan (ST7) 头维 Touwei (ST8) ⼈迎 Renyins (ST9) ⽔突 Shuitu (ST10) ⽓舍 Qishe (ST11) 缺盆 Quepen (ST12) ⽓户 Qihu (ST13) 库房 Kufang (ST14) 屋翳 wuyi (ST15) 膺窗 Yingchuang (ST16) 乳中 Ruzhong (ST17) 乳根 Rugen (ST18) 不容 Burong (ST19) 承满 chengman (ST20) 梁门 Liangmen (ST21) 关门 Guanmen (ST22) 太⼄ Taiyi (ST23) 滑⾁门 Huaroumen (ST24) 天枢 Tianshu (ST25) 外陵 wailing (ST26) ⼤巨 Daju (ST27) ⽔道 Shuidao (ST28) 归来 Guilai (ST29) ⽓冲 Qichong (ST30) 髀关 Biguan (ST31) 伏兔 Futu (ST32) 阴市 Yinshi (ST33) 梁丘 Liangqiu (ST34) 犊⿐ Dubi (ST35) ⾜三⾥ Zusanli (ST36) 上巨虚 Shangjuxu (ST37) 条⼝ Tiaokou (ST38) 下巨虚 Xiajuxu (ST39) 丰隆 Fenglong (ST40) 解溪 Jiexi (ST41) 冲阳 Chongyang (ST42) 陷⾕ xiangu (ST43) 内庭 Neiting (ST44) 厉兑 Lidui (ST45)请选中您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本框。

特定穴

特定穴

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以特定称号概括的腧穴。

特定穴主治规律强,运用范围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五输穴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五输穴表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井少商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窍阴大敦荥鱼际二间内庭大都少府前谷通谷然谷劳宫液门侠溪行间输太渊三间陷谷太白神门后溪束骨太溪大陵中渚足临泣太冲经经渠阳溪解溪商丘灵道阳谷昆仑复溜间使支沟阳辅中封合尺泽曲池足三里阴陵泉少海小海委中阴谷曲泽天井阳陵泉曲泉五输穴的主治病症各有特点。

井穴:开窍醒神,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急惊气绝、人事不省;荥穴:清泄脏腑之热,用于热病,清热效好;输穴:主体节重痛,用于关节病变、软组织性疼痛,止痛效好;经穴:宣肺解表,用于寒热、喘咳、咽喉病症;合穴:主腑病,用于肠胃病及六腑的病症。

此外,六腑中的大肠、小肠、三焦,在足三阳经上各有一合穴,称为六府下合穴。

由于大肠、小肠皆承受从胃腑传化而来的水谷之气,属于胃,所以它的下合穴(上巨虚、下巨虚)同在足阳明胃经上;三焦水道出于膀胱,参与水液的调节,故它的下合穴列于足太阳膀胱经上。

六府下合穴在临床上治疗腑证疗效显著,故有“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之说。

原穴十二原穴表经脉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原穴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

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含本原、真元之义。

原气来源于脐下肾间,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

原气通过三焦输布于全身脏腑、十二经脉,其在四肢部驻留的部位就是原穴,由此可见原穴在人体的重要性。

特定穴名词解释

特定穴名词解释

特定穴名词解释特定穴位是指中医中关于身体表面某些特定位置上的具体点位,也称为“穴位”或“穴位”。

特定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部分,主要用于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等治疗手段。

特定穴位有很多,每个穴位都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特定穴位及其解释:1. 大椎穴:位于颈部第7椎骨突起顶端凹陷处,用于治疗颈椎病、头痛等疾病。

2. 膻中穴:位于胸骨上突端下凹陷处,用于治疗胸闷、气喘、心悸等症状。

3. 跗阳穴:位于足背最突出的地方,用于治疗疲劳、足部疾病等。

4.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下1/3与外踝之间的凹陷处,用于调经、益精、治疗乳腺增生等。

5. 风池穴:位于颈背部两侧最高点,用于治疗头痛、颈椎病等。

6. 嘴角迎穴:位于嘴角旁边的凹陷处,用于治疗面瘫、口眼歪斜等。

特定穴位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治疗目的进行,而且需要经过专业的中医医师的准确判断。

中医学认为,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从而实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特定穴位的刺激方法包括针刺、按摩、灸、拔罐、刮痧等。

其中,针刺是最常见和常用的方法,通过把细针插入特定穴位来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目的。

按摩则是用手指或按摩器等进行特定穴位的揉捏、按压,以刺激穴位,调理身体。

灸疗是利用艾灸或其他草药进行热熏烤特定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理身体的效果。

拔罐和刮痧则是通过真空吸力和刮刀刮擦特定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理。

需要注意的是,特定穴位的选择和刺激方法一定要由专业的中医医师来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同时,不同人的体质和疾病状况也会影响特定穴位的选择和刺激力度,因此,不要自行进行特定穴位的刺激操作,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特定穴

特定穴

五腧穴/正常字体放大字体十二经脉从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总称“五腧”。

这是以水流的大小来形容各经脉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所出为井,所溜不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意指经气自四肢末端向上作用于头面躯干,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初出,如水的源头,所以称“井”,多位于四肢爪甲之侧。

经气稍盛,如水成微流,所以称“荥”,多位于指(趾)掌(跖)部。

经气渐盛,如较大水流灌注,所以称“输”,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

经气充盛,象水流之长行,所以称“经”,多位于腕(踝)或臂(胫)部。

经气统盛深入处,宛如水流汇合,所以称“合”,多位于肘(膝)部附近。

阴经五腧穴表阳经五腧穴表五腧穴主治病症各有特点:井穴开窍醒神,可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荧穴清泄邪火,可用于热病;输穴可用于发作性病症、关节痛;经穴可用于喘咳和咽喉病症;合穴可用于肠胃等六腑病症。

这就是《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以及《难经·六十八难》所作的补充解释:“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归纳为:“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意指各经的荥穴和输穴主治外行经脉所过处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

《难经》还将五腧穴配合五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补母泻子”法。

井穴又是十二经脉的“根”穴,因其位于四肢末端便于临床诊察施治。

针刺、按压或脉冲电刺激井穴常可出现经络现象;疾病时左右两侧井穴温差显著,可用测温仪测定人体两侧井穴的温差来检查经络平衡状态,为脏腑经络辨证提供参考。

合穴是五腧穴的最后一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六腑中的大肠、小肠、三焦,在足三阳经上又有一合穴,称下合穴。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1:简介
1.1 特定穴的概念
特定穴是指人体特定部位的穴位,其具有特殊的临床应用价值。

1.2 特定穴的分类
根据其临床应用的不同,特定穴可分为疼痛穴、内脏穴、神经
系统穴等多个类别。

2:疼痛穴
2.1 头部疼痛穴
2.1.1 头顶穴
头顶穴位于头部中央的顶点处,适用于治疗头痛、偏头痛等疼
痛症状。

2.1.2 头侧穴
头侧穴位于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处,适用于治疗偏头痛、临床护
理等疼痛症状。

2.2 胸部疼痛穴
2.2.1 胸骨上穴
胸骨上穴位于胸骨上方,适用于治疗胸闷、心绞痛等疼痛症状。

2.2.2 胸骨下穴
胸骨下穴位于胸骨下方,适用于治疗心肌缺血等疼痛症状。

3:内脏穴
3.1 肝穴
肝穴位于足太阴肝经的经络上,适用于治疗肝胆疾病、情绪不
稳等症状。

3.2 胃穴
胃穴位于足阳明胃经的经络上,适用于治疗胃痛、消化不良等
症状。

4:神经系统穴
4.1 头面神经穴
头面神经穴位于头部和面部的神经区域,适用于治疗面瘫、偏
面肌麻痹等症状。

4.2 脊髓神经穴
脊髓神经穴位于脊髓神经节的特定区域,适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神经痛等症状。

附件:本文档中使用的特定穴示意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临床应用:指穴位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2:特定穴:指具有特殊临床应用价值的穴位。

3:经络:指人体内部运行的气血之路,经络与器官、组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经典66个穴位定位及主治

经典66个穴位定位及主治

经典66个穴位定位及主治一、手太阴肺经1.鱼际(Yújì)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主治】①咳嗽,咳血;②咽干,咽喉肿痛,失音;③小儿疳积2.太渊(Tàiyuān)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定位】在掌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3.列缺(Lìeqūe)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疾患4.尺泽(Chizé)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疾;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二、手阳明大肠经5.合谷(Hégǔ,)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又名虎口。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诸痛症;③热病,无汗,多汗;④经闭,滞产。

6.曲池(Qūchí)合穴【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热病,高血压,癫狂;③腹痛,吐泻;④五官疼痛;⑤瘾疹,湿疹,瘰疬7.肩髃(Jiānyú)【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②瘾疹。

三、足阳明胃经8.天枢(Tiān shū,)大肠募穴【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②月经不调,痛经。

9.梁丘(Liángqiū, )郄穴【定位】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腧穴学总论之特定穴

腧穴学总论之特定穴
《内经》中有相关的论述。三焦的气化功能就是 膀胱的气化功能的具体体现,即膀胱功能的正常 实施,必须依靠三焦和温暖和气化。二者功能上 合二为一。 《素问· 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 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 矣。水道出焉。” 《灵枢本输》:“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 藏。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 是孤之府也。是六府之所与合者。”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 布于背腰部。共十二俞。 治脏腑病变及与脏腑相关的组织器 官病变,多用于脏病。 命名:以脏腑名加“俞”字而成。
《灵枢· 背俞》首载。
5)募穴
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于
胸腹部。共十二募穴。
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
十二募穴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募中脘脾章门,焦募石门包膻中。
并可根据两脉相合的腧穴配合应用: 公孙通冲脉 }合于心、胸、胃 内关通阴维脉 后溪通督脉 }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 申脉通阳跷脉 临泣通带脉 }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 外关通阳维脉 列缺通任脉 }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照海通阴跷脉
10)交会穴 两经及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 或会合的腧穴。始见于《甲 乙经》。分布于头面、躯干 部 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六阳经五输穴及其五行配属表
六阴经 井 荥 输 经 合 (金) (水) (木) (火) (土)
大肠(金) 商阳 三焦(相火) 关冲 小肠(火) 少泽 胃(土) 厉兑 胆(木)
膀胱(水)
二间 液门 前谷 内庭 侠溪
通谷
三间 中渚 后溪 陷谷 足临 泣 束骨
阳溪 支沟 阳谷 解溪 阳辅
昆仑

特定穴

特定穴

特定穴八脉交会穴定义: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特定穴。

即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在运用八脉交会穴的实践中,的确发现每对配穴均可发生循经感传现象,产生上下相通的作用,尤其在某些经络敏感患者身上更突出。

如针刺列缺穴,运用手法后,患者针感可下窜到脚,再让其指出具体部位,则准确地指在内踝尖下照海的位置上。

基本分类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脉:合于心、胃、胸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从上面可以看:第一组公孙配内关可以治疗胸腔和腹腔部位的病症,第四组列缺配照海可以治疗腹腔和盆腔部位的病症。

这4个穴位均为奇经八脉交会于十二正经中阴经上的穴位,算得上是“阴穴”,主治部位为五脏六腑的病症,为内为阴,所以,可以将第一组穴位和第四组穴位联合应用治疗内脏疾患,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疾病,均可同时取此四穴,谓之“四阴同施”,可起到协同和相加的作用。

第三组后溪配申脉可以治疗头面五官及四肢腰背部位的病症,第二组临泣配外关可以治疗头面五官及关节部位的病症。

这4个穴位为奇经八脉交会于十二正经中阴经上的穴位,算得上是阳穴,主治部位为头面五官及四肢、关节的病症。

同样,第三组穴位也可以与第二组穴位联合应用治疗口腔、五官、运动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谓之“四阳同治”。

临床运用时,对于“四阴同施,四阳同治”的原则可灵活选穴。

如左上配左下,右上配右下,左上配右下,右上配左下,或左右上下共同施针。

我国古代的医典对八脉交会穴的记录是经验的总结,是一种归纳法。

而“四阴同施”、“四阳同治”则是利用演绎法对配穴组合加以扩大。

本篇仅就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针刺取穴的探索思路,这种取穴法是否优于传统的配对取穴法,还有待于做大样本临床对照观察才能印证。

全版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全版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24-01-11
目录
• 全版特定穴概述 • 全版特定穴的临床应用范围 • 全版特定穴的临床应用方法 • 全版特定穴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全版特定穴的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01
全版特定穴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全版特定穴是指人体经络系统中 具有特殊功能和作用的穴位,是 针灸治疗的重要基础。
详细描述
按摩法具有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对于一些 肌肉疲劳、关节疼痛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应用 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穴位特性,选择合适的手法进 行治疗。
其他应用方法
总结词
除了针刺法、艾灸法和按摩法外,全版特定穴的临床应用还包括拔罐、刮痧、放血等其 他方法。
详细描述
这些方法同样能够起到调节气血、舒缓肌肉疲劳的作用,对于一些常见疾病有较好的治 疗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穴位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特点
全版特定穴具有定位准确、疗效 显著、操作简便等特点,是临床 应用最为广泛的穴位之一。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全版特定穴的应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 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全版特定穴的理论和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加丰富 和有效的手段。
详细描述
通过刺激全版特定穴,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 环,缓解疼痛,加速伤口愈合,尤其在骨折 、扭伤等治疗中效果显著。
妇科疾病案例
总结词
全版特定穴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 。
详细描述
针对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妇科 常见疾病,刺激全版特定穴能够调理冲任、
平衡内分泌,有效改善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经 足厥阴:肝经 (木) 手少阴:心经 (火) 足太阴:脾经 (土) 手太阴:肺经 (金) 足少阴:肾经 (水) 手厥阴:心包经 (相火) 任脉 脾之大络 阴维脉 阴跷脉
阳经 足少阳:胆经 (木) 手太阳:小肠经 (火) 足阳明:胃经 (土) 手阳明:大肠经 (金) 足太阳:膀胱经 (水) 手少阳:三焦经 (相火) 督脉 阳维脉 阳跷脉 子母补泻法 五脏母子行腑穴穴 八会穴 组所八织属会八经穴类脉
原穴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丘墟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腕骨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冲阳商阳 二间 三间Fra bibliotek阳溪 曲池 合谷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京骨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阳池
络穴 背俞穴 募穴 蠡沟 肾俞 京门 通里 厥阴俞 膻中 公孙 脾俞 章门 列缺 肺俞 中府 大钟 肝俞 期门 内关 心俞 巨阙 鸠尾 大包
养老 后溪 督脉 下巨虚
梁丘
足三里
温溜
上巨虚
金门 申脉 阳跷 委中
会宗 外关 阳维 委阳
阳交 跗阳
曲行肝泉间 木 侠阳胆溪辅
少神心冲门 火 后小小溪海肠
大商脾都丘 土 解厉胃溪兑
太尺肺渊泽 金 曲二大池间肠
复涌肾溜泉 水 膀至束胱阴骨
心中大包冲陵 相火 三中天焦渚井
足章脏厥门阴 中任府脘脉 膻任气中脉 足膈太血俞阳 阳足陵少筋泉阳 手太太脉渊阴 足大太骨杼阳 足绝少髓骨阳
络穴 背俞穴 募穴 光明 胆俞 中极 支正 小肠俞 石门 丰隆 胃俞 中脘 偏历 大肠俞 天枢 飞扬 膀胱俞 日月 外关 三焦俞 关元 长强
郄穴 八穴 通八脉 中都 阴郄 地机 公孙 冲脉 孔最 列缺 任脉 水泉 照海 阴跷 郄门 内关 阴维
筑宾 交信
郄穴 八穴 通八脉 下合穴
外丘 足临泣 带脉 阳陵泉
五输穴:六阴经 井 (木) 荥 (火) 输 (土) 经 (金) 合 (水)
原穴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太冲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神门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太白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太渊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太溪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大陵
五输穴:六阳经 井 (金) 荥 (水) 输 (木) 经 (火) 合 (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