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穴
特定穴(表格+歌诀)
八会穴脏——章门腑——中脘气——膻中血——膈俞筋——阳陵泉脉——太渊骨——大杼髓——绝骨(悬钟)附:八会穴歌脏会章门腑中脘,髓筋绝骨阳陵泉。
骨会大杼血膈俞,气会膻中脉太渊。
八脉交会穴及其主治八脉交会八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五腧穴歌肺少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穴相连。
大肠商阳与二间,三间阳溪曲池牵。
胃经厉兑内庭随,陷谷解溪足三里。
脾经隐白大都连,太白商丘阴陵泉。
心经少冲少府邻,神门灵道少海寻。
小肠少泽前谷溪,阳谷为经小海依。
膀胱至阴通谷从,束骨昆仑与委中。
肾经涌泉然谷宜,太溪复溜阴谷毕。
心包中冲劳宫乐,大陵间使连曲泽。
三焦关冲与液门,中渚支沟天井匀。
肝经大敦与行间,太冲中封与曲泉。
胆经窍阴侠溪行,临泣阳辅与阳陵。
12腧穴歌(膀胱经)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
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附)自此去中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膈俞七。
九肝十胆十一脾,二胃三焦十四肾。
十五气海六大肠,七关八小九膀胱。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
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深浅。
原络穴歌肺原太渊络列缺,大肠合谷偏历穴。
胃经冲阳络丰隆,脾原太白公孙也。
心原神门络通里,小肠腕骨支正别,膀胱京骨络飞扬,肾原太溪大钟歇。
心包大陵络内关,三焦阳池外关里。
胆原丘墟光明络,肝原太冲蠡沟穴。
督络长强任鸠尾,脾之大络大包确。
郄穴歌郄是孔隙义,气血深藏聚。
病症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阳维郄阳交,阴维筑宾居。
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毕。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
心郄阴郄小养老,肝郄中都胆外丘。
心包郄门焦会宗,胱金门肾水泉求。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05
特定穴的临床案例分析
五输穴治疗咳嗽案例
总结词
五输穴在咳嗽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针对病因进 行调理,改善咳嗽症状。
详细描述
五输穴是针灸学中的特定穴位,通过对五输穴的刺激 ,能够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在临床实践中,五输穴治疗咳嗽效果显著。例如, 对于风寒引起的咳嗽,选用肺经的井穴,能够宣肺散 寒,止咳化痰;对于风热引起的咳嗽,则可以选用肺 经的荥穴,能够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此外,根据五 行理论,五输穴还可以进行补虚泻实,调整脏腑功能 ,治疗咳嗽。
风池
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等脑系疾病 ,具有调整经络功能的作用。
04
特定穴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随证取穴
总结词
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详细描述
随证取穴是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根据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头痛,可以选 取太阳穴进行针灸;对于胃痛,可以选取足三里穴进行针灸。
按时取穴
原穴治疗失眠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原穴能够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对于失眠有良好的治疗 效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原穴是针灸学中的特定穴位,位于腕关节附近,是人体 三焦原气的经过之处。失眠多因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所 致。通过刺激原穴,可以调和阴阳、补益气血,从而改 善失眠症状。临床实践证明,原穴治疗失眠效果显著, 能够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背俞穴治疗泄泻案例
总结词
背俞穴能够调理脾胃功能,对于泄泻的治疗具有良好效 果。
详细描述
背俞穴是针灸学中的特定穴位,位于背部脊柱两侧,能 够调理脏腑功能。泄泻多因脾胃功能失调所致。通过刺 激背俞穴,可以调整脾胃功能,达到治疗泄泻的目的。 临床实践中,选用脾俞和胃俞两个穴位进行刺激,能够 明显改善泄泻症状。此外,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证型,还 可以选用不同的背俞穴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寒湿泄泻 ,可以选用肾俞和命门两穴进行温阳散寒;对于湿热泄 泻,则可以选用膀胱俞和次髎两穴进行清热利湿。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称为特 定穴。
是针灸临床上最常用的经穴。
1、特定穴的类别 (10 类)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主)五输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穴、 八脉交会穴 ;躯干背俞穴(背部)、募穴(腹部);周身八会穴、交会穴。
2、特定穴的数量特定穴共有 149 个(未计算交会穴),除去重复的 20 个, 共有 129 个,占整个经穴的 1/3 多。
(一)五输穴 60 个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5 个 特定腧穴,简称“五输”。
与五行相配,又称“五行输”。
五输穴分布: 脉气状况 经气所出, 脉气浅 端 经气流动, 脉气稍比喻水 初流 水 微流 之 小 之 大 腧穴位置 手 、 足 之 本节之前所出为井所溜为荥较大大水之经气通畅,脉气较腕踝关节所行为经畅流盛以上百川经气盛大,脉气充肘膝关节所入为合五输穴的特点: a 只存在十二经脉之上,每经都有一组。
b 每类穴的命名都提示穴位所在部位经气运行的状态。
c 呈向心性分布。
从井穴到合穴依次从末梢向心排列。
d 每个穴位都有五行配属。
五输穴的五行配属:“阴井木”,“阳井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近代临床应用:井穴开窍醒神,治疗神志病症 ;荥穴清热泻火,祛本脏腑经脉火热之邪。
A、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井主心下满:主治肝之疾患,肝气不舒心窝部痞满,郁闷。
荥主身热:主治心之疾患,热伤神明的心烦、心悸、失眠神昏谵语、狂躁不宁及热伤津液口燥舌干等。
输主体重节痛:主治脾之疾患,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体倦懒言,大便溏稀等。
经主喘咳寒热:主治肺之疾患。
如咽干咽痒,声音嘶哑,鼻塞不通,气喘少气,小便不利,大便失调等。
特定穴
一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特定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包括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胸腹及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二(1)五输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 5 个重要腧穴,分别命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输”。
五输穴是一组具有作用大、疗效高、主治规律性强及运用范围广等特点的腧穴,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五输穴具有经气浅深出入的特点,与阴阳五行相配合。
五输穴在部位的依次分布和脉气流注的深浅上体现着明显的规律性。
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一些分别位于指端、掌指(跖趾)关节前后,腕踝关节及肘膝关节附近的腧穴,在主治作用上有共同的规律可循。
五输穴的产生,正是对这些主治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组合、分类的结果。
故有的学者认为:五输穴是一种要穴的分类法。
(2)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又名“十二原”。
原穴即是原气所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所以原穴的主治性能不仅具有祛邪的作用,而且还有补虚扶正的特点。
取用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而激发原气,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功能。
在治疗方面,《灵枢·九针十二原》里有明确的记述:“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藏。
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难经·六十六难》也指出:“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所以,凡是脏腑疾病,都可取用相应的原穴来治疗。
如咳嗽、气喘可取用肺经原穴太渊;肠鸣、泄泻可取用脾经原穴太白等。
(3)络穴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
其中十二经脉各有一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督脉之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穴,共有十五穴,故称为“十五络穴”。
络脉的主要功能是加强十二经脉表里经之间的联系。
络脉虽然也进入胸腹里面联络内脏,但没有固定的络属联系,它着重沟通分布于肢体的表经和里经。
特定穴的功能主治
特定穴的功能主治1. 穴位简介穴位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关键点,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学中,有一些特定的穴位具有特殊的功能主治作用,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特定穴位及其功能主治。
2. 足三里•功能主治:–补益气血,调理脾胃–强健体魄,增强免疫力–缓解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腹痛、泄泻等消化系统问题–调节气血循环,改善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头晕、失眠、疲劳等现象•操作方法:1.找准足三里穴位置:当属于外脚踝突起上端的横纹与痔骨连线中点。
2.用拇指或中指适度按压穴位,以轻揉或旋转的方式进行按摩,每次约1-2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
3. 合谷穴•功能主治:–缓解疲劳,增强体力–调理气血,改善月经不调、经痛等妇科问题–缓解头痛、颈肩酸痛等问题–改善胃肠功能,缓解胃痛、呕吐、反酸等胃肠道问题•操作方法:1.找准合谷穴位置:位于手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凹陷处。
2.用手食指或拇指指腹适度按压合谷穴,以轻揉或旋转的方式进行按摩,每次约1-2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
4. 焦点穴•功能主治:–缓解眼疲劳,改善视力–缓解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鼻部问题–减轻头晕、头痛、偏头痛等问题–缓解喉咙肿痛、声音嘶哑等咽喉问题•操作方法:1.找准焦点穴位置:在内眼角下方0.1寸,眶下缘边缘的凹陷处。
2.用中指或无名指指腹适度按压焦点穴,以轻揉或旋转的方式进行按摩,每次约1-2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
5. 风池穴•功能主治:–缓解颈肩疼痛、僵硬等问题–缓解头晕、头痛、眩晕等问题–舒缓颈部不适,解除颈椎病引起的症状–缓解咽喉炎、咳嗽、咳痰等问题•操作方法:1.找准风池穴位置:颈项外侧,肩颈交接处凹陷处。
2.用中指或无名指指腹适度按压风池穴,以轻揉或旋转的方式进行按摩,每次约1-2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
以上就是几个特定穴位的功能主治及操作方法。
请注意,按摩这些穴位时要适度,避免用力过度造成不适。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孕妇、有特定疾病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穴位按摩,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特定穴
络穴
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它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络穴名称首载于《灵枢·经脉》篇。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散于腹,督脉 之络穴长强散于头上,脾之大络大包穴布于胸胁,共有十五穴 ,故称为“十五络穴”。
十五络穴表
络穴各主治其络脉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来治疗。 余皆仿此。络穴又能沟通表里二经,故有“一络通二经”之说。因此,络穴不仅能够治本经病,也能治其相表里 之经的病证,如手太阴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等疾患。
原气导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脏腑,是十二经的根本。原穴是脏腑原气 所留止之处,因此脏腑发生病变时,就会相应地反映到原穴上来,正如《灵枢 ·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也, 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在治疗方面,《灵枢 ·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 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说明原穴有调整其脏腑经络虚实各证的功能。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以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故公孙既 能治足太阴脾经病,又能治冲脉病;内关通阴维脉,故内关既能治手厥阴心包经病,又能治阴维脉病。余同。
八脉交会八穴,临床上常采用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疗胃、心、胸部病症和疟疾,后溪配申脉 治内眼角、耳、项、肩胛部位病及发热恶寒等表证,外关配足临泣治疗外眼角、耳、颊、颈、肩部病及寒热往来 证,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肺病和阴虚内热等。
《难经·六十七难》说:“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病治阴”,说明六 腑病证多取募穴治疗。如胃病多取中脘,大肠病多取天枢,膀胱病多取中极等。
特定穴
特定穴
在中医经络学中,有很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特定的穴位,一般都有特定的治疗功能,我们称这些穴位叫特定穴。
主要有:
1、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
2、在胸腹、腰背部的背俞穴(属阳)、募穴(属阴)
3、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
在配穴时,原穴配络穴;俞穴配募穴,或找某个特定穴,
一、原穴
原穴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原气来源于肾间动力,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通道运行于各脏腑之间。
各脏腑发生病变时,就会相应地反映到原穴上。
十二经各有一个原穴,均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
二、络穴
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的部位的一个俞穴,它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部位。
它们分为“井、荥、输、经、合”五种,合称“五输穴”。
五输穴是一组重要的穴位,它们分别位于肘膝关节以下,依次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
经气所出,像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流,像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像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像河中流水畅通无阻,称为“经”;经气所合,像江河入海,精气充盛,称为“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四、郄穴
郄穴:阴经郄穴治血症,各种出血,找阴经郄穴。
六、俞穴
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
俞为阳,分布在背部的膀胱经内,每一
七、下合穴
八、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会聚的重要处所,根据不同的作用来命名。
它们分布于躯干和四肢部位,分别主治脏、腑、气、血、。
简单特定穴总表格(井、荥、输、经、合、原、络、募、郄、八脉交会穴)
特定穴
经脉
五输穴
原穴
络穴
背俞穴
募穴
郄穴
下合穴
井穴
荥穴
输穴
经穴
合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太渊
列缺
肺俞
中府
孔最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大陵
内关
厥阴俞
膻中
郄门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神门
通里
心俞
巨阙
阴郄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养老
下巨虚
足阳明胃经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冲阳
丰隆
胃俞
中脘
梁丘
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丘墟
光明
胆俞
日月
外丘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足通谷
束骨昆仑委中京骨飞扬膀胱俞
中极
金门
委中
阴维脉
筑宾
阴跷脉
交信
阳维脉
阳交
阳跷脉
跗阳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太白
公孙
脾俞
章门
地机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太冲
蠡沟
肝俞
期门
中都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理论基础
阴阳五行理论
特定穴的选穴原则和配伍方法与 阴阳五行理论密切相关,通过调
整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
经络理论
特定穴是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刺激特定穴可以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 效果。
脏腑理论
特定穴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 过刺激特定穴可以调节脏腑功能, 改善脏腑失调引起的各种症状。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 推进特定穴的研究与应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产后缺乳
选取膻中、少泽、足三里等穴 ,以益气养血、通络下乳。
更年期综合征
选取肾俞、心俞、三阴交等穴 ,以调理脏腑功能、平衡内分
泌。
儿科疾病
小儿感冒
选取大椎、风门、风池等穴,以解表散寒、 宣肺止咳。
小儿腹泻
选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以健脾和胃 、调理肠道。
小儿咳嗽
选取肺俞、膻中、太渊等穴,以润肺止咳、 理气化痰。
按摩法
总结词
按摩法是以手指或器械在穴位上施加一 定压力或振动,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 流通、舒缓肌肉疲劳的治疗方法。
详细描述
按摩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 手指或器械在穴位上施加一定压力或振动 ,产生刺激和按摩作用,促进气血流通、 舒缓肌肉疲劳。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穴位特点选择合适的按 摩方法和刺激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艾灸法
总结词
艾灸法是以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通过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以达到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艾灸法是一种温热疗法,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使热量作用于穴位,产生温热刺激,从而温通经脉、 散寒止痛。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穴位特点选择合适的艾灸方法和刺激量,以达到最佳的治 疗效果。
特定穴
经所属脏腑的疾病均有特异性治疗作用。手足六阳经的原穴单独存在,均排列在输穴之后;
手足六阴经则以输穴为其原穴。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叫络穴,共十五穴,故称十五络穴。其中十二
经的络穴均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而任脉的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的络穴长强位于尾
五、俞穴、募穴
俞穴又称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五脏六腑各有一个背俞穴,均分布于
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其位置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五脏六腑各有一个募穴,其位置
也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相接近。
俞穴、募穴均在人体躯干部,并与相关脏腑一前一后相对应。多用于对相关脏腑病证的
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被给以特定名称的腧穴。它们除具有经穴的
共同主治特性外,还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和功用,在针灸临床中有重要意义。
根据特定穴的分布特点、功能意义和治疗作用,可分为以下类别:
一、五输穴
五输穴是十二经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这是古代
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十二经络穴具有联络表里二经的作用,兼治表里二经病
候;长强、鸠尾、大包除了治疗本经病候外,还治疗其络脉联络部位的病痛(如背、腹、胸
胁各部位的病痛等)。
三、郄穴 .
“郄”即孔隙,郄穴是各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中的阴骄、阳骄、阴
维、阳维四脉各有一个郄穴,共十六个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郄穴对各经急
腕、踝关节附近,既能治疗其本经病证,又能治其所通的奇经的病证。李梃所著的《医学入
针灸学-特定穴
将三十单元治疗总论细目五特定穴的临床应用并于此讲解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类。
(一)五输穴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由于每条经有5个穴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个。
1。
分布特点与组成五输穴五行配属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还配属五行,《灵枢·本输》指出阴经井穴属木,阳经井穴属金,“阴井木、阳2。
五输穴的临床运用《井荥输原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理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选穴:按五输穴五行属性以“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虚证用母穴,实证用子穴。
补母泻子法: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建议:记忆五输穴歌诀结合其五行属性表学习此内容)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六阴经井(木) 荥(火) 输(土)经(金)合(水)肺(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肾(水) 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肝(木)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心(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脾(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心包(相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六阳经井(金)荥(水)输(木)经(火) 合(土)大肠(金) 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膀胱(水)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胆(木)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小肠(火) 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胃(土)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三焦(相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3)按时选用①季节:“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②每日时辰:根据一日之中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而选用不同的五输穴,——“子午流注"。
针灸学-特定穴
第五单元特定穴将三十单元治疗总论细目五特定穴的临床应用并于此讲解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类。
(一)五输穴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由于每条经有5个穴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个。
1.分布特点与组成五输穴五行配属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还配属五行,《灵枢·本输》指出阴经井穴属木,阳经井穴属金,“阴井木、2.五输穴的临床运用(1)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井荥输原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理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选穴:按五输穴五行属性以“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虚证用母穴,实证用子穴。
补母泻子法: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建议:记忆五输穴歌诀结合其五行属性表学习此内容)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六阴经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肺(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肾(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肝(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心(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脾(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心包(相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六阳经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大肠(金)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膀胱(水)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胆(木)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小肠(火)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胃(土)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三焦(相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3)按时选用①季节:“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
中医执业医师 针灸学 第五单元 特定穴
第五单元特定穴特定穴的分类及概念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类。
特定穴主治规律强,应用范围广,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五输穴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腧穴,称为井、荥、输、经、合。
有关记载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常考点)。
这是对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
1.分布特点与组成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
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
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
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还配属五行,《灵枢·本输》指出阴经井穴属木,阳经井穴属金,以此类推。
十二经脉五输穴的穴名及其五行属性见下表。
阴井木,阳井金?阴经五输穴及五行属性表(注意阴井木,阳井金)注:手少阴心经---少海穴。
手太阳小肠经----小海穴阳经五输穴及五行属性表(注意阳井金)2.临床应用五输穴的临床运用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1)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16年考);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其后《难经·六十八难》又作了补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特定穴的应用
定位规律:井,四肢末端或爪甲侧;荥,指掌跖之前后;输,腕踝关节;经,肘膝与腕踝间;合,肘膝关节周围。
五行规律:阴经井木,阳经井金。
补母泻子法:本经补泻(如取肺土穴太渊补肺金),异经补泻(如取土经土穴太白补肺金)。
六阴经
小肠经
腕骨
三焦经
阳池
足三阴经
脾经
太白
肾经
太溪
肝经
太冲
足三阳经
胃经
冲阳
膀胱经
京骨
胆经
丘墟
3、十五络穴表
治疗表里经病,慢性疾病(新病在经,久病在络)等。
循经络线上疼痛取本经络穴;病左取右,病右取左;上痛取下,下痛取上,病阳取阳,病阴取阴;原络配穴等。
手三阴经
肺经
列缺
心经
通里
心包经
内关
手三阳经
大肠经
偏历
小肠经
合(土)
手阳明大肠经(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
关冲
液门
中诸
支沟
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足阳明胃经(土)
历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水)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2、十二经原穴表
原穴,原气(元气、三焦之气)所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三焦行于诸阳,阳经阳盛则独置一腧为原穴。
冲脉
《循经指压健康疗法》陈玉琴(特定穴)
《循经指压健康疗法》陈玉琴(特定穴)特定穴特定穴是指若干类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经穴。
由于它们的主治功能不同,因此各有特定的名称和含义。
共有十类。
1.五输穴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其分布次序是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
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
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最后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概括了五输穴的主治范围。
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因多位于赤白肉际处,故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各经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井穴还用于诊断:井穴是各经的“根”穴,日本针灸家用燃着的线香熏烤井穴,分析井穴对热的敏感程度,以确定各经的虚实,此法叫知热感度测定法。
古人根据脏腑的不同作用,把其分属五行,即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
又将五输穴也分属五行。
《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水,阴合水,阳合土。
”据此,又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及疾病的不同表现,制定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即补母泻子法。
具体应用又有本经补母泻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和异经补母泻子法。
2.原穴、络穴“原”即本源,原气之意。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个原穴,又名“十二原”。
特定穴
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以特定称号概括的腧穴。
特定穴主治规律强,运用范围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五输穴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五输穴表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井少商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窍阴大敦荥鱼际二间内庭大都少府前谷通谷然谷劳宫液门侠溪行间输太渊三间陷谷太白神门后溪束骨太溪大陵中渚足临泣太冲经经渠阳溪解溪商丘灵道阳谷昆仑复溜间使支沟阳辅中封合尺泽曲池足三里阴陵泉少海小海委中阴谷曲泽天井阳陵泉曲泉五输穴的主治病症各有特点。
井穴:开窍醒神,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急惊气绝、人事不省;荥穴:清泄脏腑之热,用于热病,清热效好;输穴:主体节重痛,用于关节病变、软组织性疼痛,止痛效好;经穴:宣肺解表,用于寒热、喘咳、咽喉病症;合穴:主腑病,用于肠胃病及六腑的病症。
此外,六腑中的大肠、小肠、三焦,在足三阳经上各有一合穴,称为六府下合穴。
由于大肠、小肠皆承受从胃腑传化而来的水谷之气,属于胃,所以它的下合穴(上巨虚、下巨虚)同在足阳明胃经上;三焦水道出于膀胱,参与水液的调节,故它的下合穴列于足太阳膀胱经上。
六府下合穴在临床上治疗腑证疗效显著,故有“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之说。
原穴十二原穴表经脉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原穴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
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含本原、真元之义。
原气来源于脐下肾间,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
原气通过三焦输布于全身脏腑、十二经脉,其在四肢部驻留的部位就是原穴,由此可见原穴在人体的重要性。
特定穴
二、五输穴 (二)分 布规律
井穴 四肢肢端 指/趾蹼缘
荥穴
输穴 经穴
腕踝关节附近
腕肘或踝膝之 间
合穴
肘膝关节附近
二、五输穴 (二)分 布规律
类别
井
荥 输 经 合
原文
所出为井
所溜为荥 所注为输 所行为经 所入为合
分布规律
指或趾末端
特点
经气初出
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 开始流动 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气渐盛 腕、踝关节以上 肘膝关节附近 盛大流行 充盛且入 合于脏腑
8、八会穴
含义: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 、骨、髓之气所聚会的8个腧穴。 临床意义: 八会穴与脏、腑、气、血、筋、脉、 骨、髓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密切 相关,主治相关的病症。
A、治疗相应脏腑疾病; B、治疗与脏腑有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 等病症; C、诊断疾病
八、特定穴 —分类
7、募穴
含义: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又称“腹募穴” 。
临床意义:
A、治疗相应脏腑疾病; B、治疗与脏腑有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 等病症;(俞募配穴法) C、诊断疾病
• 十二经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中脘穴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 膻中气会何经募,心主包络厥阴也。
表1:阴经五输穴 表
经脉名称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井 少商 中冲 少冲 隐白 大墩 涌泉 荥 鱼际 劳宫 少府 大都 行间 然谷 输 太渊 大陵 神门 太白 太冲 太溪
阴井 木
经 经渠 间使 灵道 商丘 中封 复溜 合 尺泽 曲泽 少海 阴陵泉 曲泉 阴谷
特定穴名词解释
特定穴名词解释特定穴位是指中医中关于身体表面某些特定位置上的具体点位,也称为“穴位”或“穴位”。
特定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部分,主要用于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等治疗手段。
特定穴位有很多,每个穴位都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特定穴位及其解释:1. 大椎穴:位于颈部第7椎骨突起顶端凹陷处,用于治疗颈椎病、头痛等疾病。
2. 膻中穴:位于胸骨上突端下凹陷处,用于治疗胸闷、气喘、心悸等症状。
3. 跗阳穴:位于足背最突出的地方,用于治疗疲劳、足部疾病等。
4.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下1/3与外踝之间的凹陷处,用于调经、益精、治疗乳腺增生等。
5. 风池穴:位于颈背部两侧最高点,用于治疗头痛、颈椎病等。
6. 嘴角迎穴:位于嘴角旁边的凹陷处,用于治疗面瘫、口眼歪斜等。
特定穴位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治疗目的进行,而且需要经过专业的中医医师的准确判断。
中医学认为,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从而实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特定穴位的刺激方法包括针刺、按摩、灸、拔罐、刮痧等。
其中,针刺是最常见和常用的方法,通过把细针插入特定穴位来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目的。
按摩则是用手指或按摩器等进行特定穴位的揉捏、按压,以刺激穴位,调理身体。
灸疗是利用艾灸或其他草药进行热熏烤特定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理身体的效果。
拔罐和刮痧则是通过真空吸力和刮刀刮擦特定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理。
需要注意的是,特定穴位的选择和刺激方法一定要由专业的中医医师来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同时,不同人的体质和疾病状况也会影响特定穴位的选择和刺激力度,因此,不要自行进行特定穴位的刺激操作,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腧穴学总论之特定穴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 布于背腰部。共十二俞。 治脏腑病变及与脏腑相关的组织器 官病变,多用于脏病。 命名:以脏腑名加“俞”字而成。
《灵枢· 背俞》首载。
5)募穴
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于
胸腹部。共十二募穴。
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
十二募穴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募中脘脾章门,焦募石门包膻中。
并可根据两脉相合的腧穴配合应用: 公孙通冲脉 }合于心、胸、胃 内关通阴维脉 后溪通督脉 }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 申脉通阳跷脉 临泣通带脉 }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 外关通阳维脉 列缺通任脉 }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照海通阴跷脉
10)交会穴 两经及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 或会合的腧穴。始见于《甲 乙经》。分布于头面、躯干 部 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六阳经五输穴及其五行配属表
六阴经 井 荥 输 经 合 (金) (水) (木) (火) (土)
大肠(金) 商阳 三焦(相火) 关冲 小肠(火) 少泽 胃(土) 厉兑 胆(木)
膀胱(水)
二间 液门 前谷 内庭 侠溪
通谷
三间 中渚 后溪 陷谷 足临 泣 束骨
阳溪 支沟 阳谷 解溪 阳辅
昆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输穴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间接三间,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厉兑内庭陷谷胃,解溪向上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与后溪,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宜;至阴通谷接束骨,昆仑委中膀胱经。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穴,支沟天井属三焦;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是胆经。
十二募穴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募中脘脾章门,焦募石门包膻中。
背腧穴,心包经名为厥阴俞,其余皆十二原穴
阴经原穴以输代,阳经原穴在输外,肺原太渊大合谷,脾经太白胃冲阳,心原神门小腕骨,肾原太溪胱京骨,心包大陵焦阳池,肝原太冲胆丘墟。
十五络穴
肺络列缺偏大肠,胃络丰隆脾公孙,心络通里小支正,膀胱飞扬肾大钟,心包内关焦外关,肝络蠡沟胆光明,脾之大络是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太渊配穴于偏历,合谷配穴点列缺——肺与大肠相表里
冲阳配穴按公孙,太白配穴至丰隆——脾胃相表里
神门配穴找支正,腕骨配穴寻通里——心与小肠相表里
与经名相同
八脉交会八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会穴
筋会阳陵髓绝骨,脉会太渊骨大杼,腑会中脘脏章门,气会膻中血膈俞。
十六郄穴(急症)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经属地机;
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背俞穴分寸歌
一椎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下合穴(治六腑相关疾病)
足三阳有下合穴,大肠合于上巨虚,小肠合于下巨虚,三焦合于委阳穴,膀胱委中胆阳陵,胃合三里治內腑。
督脉背腰部穴分寸歌
尾闾骨端是长强,
二十一椎腰俞当,
十六阳关十四命,
十三悬枢脊中央,
十一椎下寻脊中,
十椎中枢穴下藏,
九椎之下筋缩取,
七椎之下乃至阳,
心五督六七膈俞,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十五六气海大肠,十八小肠十九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