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习资料-14与妻书
《与妻书》知识总结
《与妻书》一:课文中所用典故的意义。
所谓“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诗句。
课文中的典故有如下几处:1.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司马春衫”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
林觉民用“司马春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春衫”,当为“青衫”之误。
(2)“太上之忘情”原作“圣人忘情”。
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
王悲不自胜。
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圣人忘情”,后世多作“太上忘情”,意思是“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
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2.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1)“眼成穿”是“望眼欲穿”的化用。
意思是极目远望,眼睛都快要破了,形容盼望非常急切。
语出杜甫《寄越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归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
”(2)“骨化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
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
初中语文《与妻书》知识点梳理
《与妻书》知识点梳理一、文言知识训练: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2、分析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②当尽吾意为幸.:③称心快.意:④瓜.分之日可以死: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⑥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⑧当尽.吾意为幸:⑨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⑪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⑫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⑬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⑭意洞手.书:⑮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⑯卒不忍独善.其身:⑰瓜分之日可以死.:古今异义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⑲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⑳吾家后日..当甚贫:㉑汝泣告.我:㉒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今异义,古义:想像、揣摩。
今义:模仿。
㉓钟情..如我辈者:3、一词多义与①与妻书: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③吾与(汝)并肩携手:④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竟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身③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及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余①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②及今思之,空余泪痕:③前十余日回家:④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⑤吾今死无余憾:当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②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③吾家后日当甚贫: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卒①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②旦日飨士卒:③鲁肃闻刘表卒:④五万兵难卒合:而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②谓吾忍舍汝而死:③汝初闻言而怒: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⑤谁知吾卒先汝而死:连词表修饰⑥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⑦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⑨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以①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②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③亦以天下人为念:④望今后必以告妾:⑤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⑥且以汝之有身也: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⑧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⑩汝不必以无侣悲:⑪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其①汝其勿悲:②汝其善抚之:③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④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⑤卒不忍独善其身:⑥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⑦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⑧吾亦望其言是实:为①故忍悲为汝言之:②亦以天下人为念:③为天下人谋永福也:④虽不谓吾言为是:⑤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⑥吾爱汝,所以为汝体着唯恐未尽:⑦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之①故忍悲为汝言之:②及今思之:③吾能之乎?抑或汝能之乎:④汝可以模拟得之: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⑥吾充吾爱汝之心:⑦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⑧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⑨回忆后街之屋:⑩为吾与汝双栖之所:⑪适冬之望日:⑫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⑬吾之逃家复归也:⑭使之肖我:⑮汝其善抚之:相①而亦无词相答:②当哭相和也:至①吾至爱汝:②吾爱汝至:盖①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4、文言句式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②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③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妾愿随君行:④吾居(于)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⑤称心快意,几家能彀:⑥吾辈处(于)今日之中国:⑦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⑧谁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⑨吾今与汝无言(可说)矣:⑩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⑪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⑫吾爱汝至:⑬天灾可以死(人) :⑭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⑮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二、翻译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2、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与妻书(部编版)
交代、安慰妻子。
交代:教育好孩子们 安慰:过苦日子莫恼
三、学习课文
⑥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一定 规律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
真实可靠
依依不舍靠近
介词,因为
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抒写死后与汝相守的愿望。
六、附:课堂重点
关于书信的别名、美称 称书为“信”,是近代的事。信的别名、美称: 1、古代书函长约一尺,故信名“尺牍”“尺素”“尺翰”“尺简” “尺纸”“尺书”; 2、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信又名“鸿雁”“雁足”“雁帛”“雁书”; 3、用白绢(或绸)写书信,信又名“尺素”“素”; 4、信纸也叫“笺”,后代书信; 5、“函”原指信的封套,后代书信; 6、“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后代书信; 7、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故称书信“双 鱼”“双鲤”“鱼书”。
完成
理解、明白
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因,此故就遂忍悲为汝言之。
解释“吾衷”
交代写信的心情与目的。
“吾忍舍汝而死”(不爱你) “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
(不想与你相守到老)
三、学习课文
②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
表判断
想法
奔赴
畅快心情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
打算
周全
终究 使动
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
未所写未的尽内者容,数尚作有名万,千万,千汝的可话以模想拟象得、之揣。摩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
表希望语气词 梦到
同“廿”,二十 名作状
《与妻书》PPT课件
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分
⑤ 太上:圣人。忘情:不为情感所动。
“仁者”两句: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前“老”字作动词用,尊敬之义,前
“幼”字也作动词用,爱护之义。
⑥ 体: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译文: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 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 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 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 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 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 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 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 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 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 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 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 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 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 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 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 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 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 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 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 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 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 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 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 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 啊。
与妻书
清代·林觉民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 合的写法。 2.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 思想和高尚情操。
目录
壹
贰
叁
肆
作
创
课
拓
者
作
文
展
简
背
赏
学
介
景
析
习
作者简介
P
A
R
T
O
N
E
作者简介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 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近代民主革 命者。
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 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 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 筛下月影遮掩映衬;好我和你并肩
《与妻书》ppt课件
课题解读
1911年春,黄兴等人在香港筹备广州起义,在起义前三天,林觉民给父亲和 妻子写下了两封诀别书。其中给妻子陈意映的信,林觉民写在了贴身使用的一方 手帕上,并嘱托友人:“我死,幸为转达。”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英勇就义。
陈意映(1891-1913),出自名门螺江陈氏,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尝著 《红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物诗一卷。
3.下面是《诗经·君子于役》中的诗句,刻画了妻子对外出丈夫的思 念心理,写得天然质朴。请你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中任 一修辞,将其扩写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不超过60字)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埘:鸡舍)
答案:示例:夕阳西下,晚霞晕染了天空。嬉戏了一天的鸡疲倦了,伸 伸懒腰,展展翅膀,徐徐地进了鸡舍;牛儿与羊儿吃饱了,流露出满足 的神情结伴回家。 解析:本题属扩展语句题型。扩展时要注意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语句的 文釆性,要做到语言流畅、词藻优美。另外,要注意字数限制。
模拟:想象
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念:思念
解析:“念”通“廿”,二十的俗称。
2.下列加粗的词语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B
①卒不忍独善其身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③汝幸而偶我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
⑤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①②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③是名词用作动词, ④是名词用作状语,⑤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苦心情!
林觉民起义前在绢帛上留下的这封《与妻书》,是一封 情书,还是一封遗书呢?用意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出 答案。
遗书: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情书: 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
《与妻书》教案简编
《与妻书》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与妻书》的背景及作者林觉民的身份和革命精神。
(2)能够把握《与妻书》的主要内容,理解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3)能够分析《与妻书》的艺术特色,体会其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与妻书》。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林觉民对妻子深厚的感情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与妻书》的内容和主题。
(2)分析《与妻书》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林觉民的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
(2)把握《与妻书》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林觉民的身份和革命背景,激发学生对《与妻书》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与妻书》,理解其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与妻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与妻书》的心得体会,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6. 总结提高: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与妻书》的内容,谈谈自己对革命先烈的认识和敬仰之情。
2. 请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与妻书》中的精神,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林觉民的革命事迹,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年代,增强对《与妻书》背景的理解。
2. 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林觉民的革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与妻书》PPT教学课件
课文赏析
原文:
注释:
吾至 ① 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
① 至:极,最。
第
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
犬,称 ② 心快意,几家能彀 ③?司马青衫 ④ ,吾不能学太上
② 称(chèn):
二
⑤ 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③ 彀(gòu):同“够”。
5月3日,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年 仅24岁。
课文赏析
P
A
R
T
T
H
R
E
E
课文赏析
原文:
注释:
意映卿卿①如晤:
第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① 意映卿卿: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
卿卿,旧时夫妻间的爱称,多用于丈夫
一
墨齐下,不能竟书 ② 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 ③ ,谓吾忍
4月24日
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 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对于即将 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 觉民还给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 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 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 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 梅枝筛下月影遮挡映衬;好我和你
与妻书清代·林觉民源自目录壹贰叁
肆
作
创
《与妻书》ppt课件
学生活动6:请你评价你心目中的林觉民。要求:先读出原文中 的句子,再评价。
示例:第4段“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像战斗檄文(排比 手法)。
评价:一颗愤慨揭露当时政府社会黑暗现实、深切同情人 民疾苦之心宛然可见,这颗心纯洁到为天下人牺牲己之所有; 这颗心高尚到为民族命运慨然赴死;这颗心令敌人也肃然起 敬。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笔信,都是革命烈士与亲人 的诀别;三封绝笔信体现了三位革命烈士 的共同选择,即为了家国大义,抛弃了儿 女私情。
(2)不同点:
绝笔信的写作对象不同,因此表达的私情会有 所不同,对妻子的爱与不舍、对母亲的感恩、 对儿子的歉意与教育,这些情感是不同的。
③《与妻书》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也有其一 定的特色。作者为了淋漓尽致地表现其以 身许国的耿耿忠心,万死不辞的凛然正气, 较多地运用了反诘句、感叹句、排比句和 对偶句,从而使语言显得整齐而匀称,壮 烈而有力。全文激情充沛,情感跌宕,汇 成了一股汹涌奔腾的文势,直击人心,思 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达到了和谐完美的统一。
任务活动二:疏通文意
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 积累重要文言词句,利用思 维导图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内 容。
任务活动三:研读文本
学生活动1:以境入文 家书成为与家人表达情感、沟通交流的重要载
体;家书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收 录于《百年革命家书》的张太雷、赵一曼、等100 位革命英烈的家书,不仅弘扬了优良家风,也传 承了红色基因,折射出百年大党的梦想和追求、 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
学生活动8:是什么让革命者们忍心抛弃儿女情长,追随家国 情怀?请从书信文本中寻找答案。
(1)林觉民《与妻书》:①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 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②语云:仁者 “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③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 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④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 者在。
《与妻书》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与妻书》文言基础知识整理一、生字词注释不能竟书而欲搁gē笔:放下称chèn心快意:符合。
必不能禁jīn失我之悲:经受使之肖xiào我:相像,类似一恸tòng:极悲哀。
二、通假宇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彀,通“够”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十三、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护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写尽当尽吾意为幸领会尽,领会透;、名词活用为动词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追求、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小孩当尽吾意为幸幸事、动词作状语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小声哭着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动词用作状语,用哭声。
、名词作状语意洞手书用手,亲手。
瓜分之日可以死象切瓜一样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用数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称心快意使……愉快卒不忍独善其身使……完善、好。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动词的使动用法瓜分之日可以死(死其后省略宾语“之”),使……死四、一字多义、与与妻书动词,给,给予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介词,和,同,跟吾与(汝)并肩携手连词,表并列,和、同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连词,表选择,与其、竟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完毕,终了(使……完毕)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副词,全,整,终、身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名词,自身,自己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名词,身孕、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动词,推广到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介词,等到、余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副词,以外,以后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动词,剩下,留下前十余日回家数词,整数后不确定的零数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代词,我的吾今死无余憾形容词,遗留的,剩下的、当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能愿动词,应当。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介词,在。
吾家后日当甚贫副词,会,将会。
《与妻书》文言文知识点
《与妻书》文言文知识点《与妻书》是林觉民在 1911 年黄花岗起义之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言辞恳切,感人至深,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篇目。
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篇文章中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中“彀”同“够”,能够。
2、一词多义(1)竟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毕)何竟日默默在此(整)(2)卒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最终)旦日飨士卒(士兵)鲁肃闻刘表卒(死亡)(3)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书信)借书满架(书籍)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 (写)3、古今异义(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推广到。
今义:表并列的连词。
(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结果的连词。
4、词类活用(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尊敬)(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3)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二、重点句式1、倒装句(1)钟情如我辈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如我辈钟情者”)(2)吾今与汝无言矣(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吾今与汝言无矣”)2、省略句(1)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省略宾语)(2)吾居(于)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省略介词)3、固定句式(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使……无宁……”,表选择,与其……不如……)三、文章内容理解1、作者在信中回忆了与妻子的甜蜜生活,如“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
2、作者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与不舍,“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但又深知“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这种为国为民的大爱与对妻子的小爱相互交织,令人动容。
3、文中还阐述了作者对于生死的看法,“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4 与妻书(共25张PPT)
其
吾望其言是实 这,指示代词
汝其勿悲 副词,表示祈使,规劝
汝其善抚之 副词,表示祈使,希望 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副词,表示揣测
二、新课讲解
一词多义
与妻书 给,动词
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 与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跟,介词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和,连词 吾先死留苦与汝 给,动词
于就死也”?
“爱汝”之情: 三忆、三愿
“就死”之理: 国家灾难 、人们命运
爱国之情 —— 为天下人谋永福
爱升 华
吾至爱汝,即
融 合
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
爱情
也。
二、新课讲解
情感脉络
贯穿全文的一个“情”字
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 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 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
(儿女情长,英雄志坚)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92021/9/92021/9/92021/9/99/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9日星期四2021/9/92021/9/92021/9/9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92021/9/92021/9/99/9/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92021/9/9September 9,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92021/9/92021/9/92021/9/9
《与妻书》精品课件
(4)定语后置句
钟情如我辈者
“ 如我辈 ”作定语,后置,应为“ 如我辈钟情者 ”
(5)省略句
①吾与并肩携手
“
与
”后省略宾语“
汝
”
②必以告妾
“
以
”后省略宾语“
之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使……,无宁……”译为“与其……,不如……”
思维发展与提升 一、合作讨论
思考 1: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 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那么,这一中心思 想是怎样贯穿全文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文章第一段中“吾作此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段 话,说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至爱 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引出“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 死也”。
第二段中“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则是直接提出了 全文的中心。
文化传承与理解 1.文学常识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福建闽县(今福州)人。中国民主 革命的先驱。少年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 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 年,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 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 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明确:①浅近平易,多用典故。这封信使用的是杂有白话成分 的通俗文言。如“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泪珠和笔墨 齐下”“吾心不忍”“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等,都同白话很 接近。信中用了许多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 圆”等,但都融入通俗的语言之中,既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没 有冗繁之感。
第 七 段 围 绕 着 “ 汝 幸 而 偶 我 …… 卒 不 忍 独 善 其 身 ” , 慨 叹 “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全文的中心:“幸”,“吾至 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