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教案(3)(新人教A版必修5)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课件:1.1.1正弦定理(系列三)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课件:1.1.1正弦定理(系列三)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一三角形中a=2 3 ,b=6,A=30°,判断三角形是
否有解,若有解,解该三角形.
解 a=2 3,b=6,a<b,A=30°<90°.
又因为bsinA=6sin30°=3,a>bsinA,
所以本题有两解,由正弦定理得,
sinB=bsian
A=6sin 2
30°= 3
23,故B=60°或120°.
跟踪训练1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
c,已知A=60°,a= 3,b=1,则c等于
(B )
A.1 B.2 C. 3-1 D. 3
解析 由正弦定理sina A=sinb B,可得sin 630°=sin1 B,
∴sinB=12,故∠B=30°或150°.由a>b,
得∠A>∠B,∴∠B=30°,故∠C=90°,
由勾股定理得c=2.
例2 在△ABC中,若∠A=120°,AB=5,BC=7,求△ABC 的面积.
解 如图,由正弦定理,
得sin
1720°=sin5
, C
∴sinC=5143,且∠C为锐角(∠A=120°).∴cosC=1114. ∴sinB=sin(180°-120°-∠C)=sin(60°-∠C) = 23cosC-12sinC= 23×1114-12×5143=3143.
证明 作AD⊥BC,垂足为D, 则AD=AB·sinB,又AD=AC·sinC,
∴csinB=bsinC.
∴S△ABC=12BC·AD =12acsinB=12absinC. 同理S△ABC=12absinC=12bcsinA.
∴S△ABC=12absinC=12bcsinA=12acsinB.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 1.1 1.1.1 正弦定理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  1.1  1.1.1  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1 正弦定理(1)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2)正弦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利用它可以解哪两类三角形?(3)解三角形的含义是什么?预习课本P 2~3,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新知初探]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 sin A =b sin B =c sin C. [点睛] 正弦定理的特点(1)适用范围:正弦定理对任意的三角形都成立.(2)结构形式:分子为三角形的边长,分母为相应边所对角的正弦的连等式. (3)刻画规律:正弦定理刻画了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一种数量关系,可以实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互化.2.解三角形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 ,B ,C 和它们的对边a ,b ,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小试身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正弦定理适用于任意三角形( )(2)在△ABC 中,等式b sin A =a sin B 总能成立( ) (3)在△ABC 中,已知a ,b ,A ,则此三角形有唯一解( )解析:(1)正确.正弦定理适用于任意三角形.(2)正确.由正弦定理知a sin A =bsin B,即b sin A =a sin B .(3)错误.在△ABC 中,已知a ,b ,A ,此三角形的解有可能是无解、一解、两解的情况,具体情况由a ,b ,A 的值来定.答案:(1)√ (2)√ (3)×2.在△ABC 中,下列式子与sin Aa 的值相等的是( )A.bc B.sin B sin A C.sin C cD.c sin C 解析:选C 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c sin C, 所以sin A a =sin C c .3.在△ABC 中,已知A =30°,B =60°,a =10,则b 等于( ) A .5 2B .10 3C.1033D .5 6解析:选B 由正弦定理得,b =a sin Bsin A=10×3212=10 3.4.在△ABC 中,A =30°,a =3,b =2,则这个三角形有 ( )A .一解B .两解C .无解D .无法确定解析:选A ∵b <a ,A =30°,∴B <30°,故三角形有一解.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典例] 在△ABC 中,已知a =8,B =60°,C =75°,求A ,b ,c . [解] A =180°-(B +C )=180°-(60°+75°)=45°, 由正弦定理b sin B =a sin A ,得b =a sin B sin A =8×sin 60°sin 45°=46,由a sin A =c sin C ,得c =a sin C sin A =8×sin 75°sin 45°=8×2+6422=4(3+1).已知三角形任意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基本思路(1)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 (2)由正弦定理公式的变形,求另外的两条边.[注意] 若已知角不是特殊角时,往往先求出其正弦值(这时应注意角的拆并,即将非特殊角转化为特殊角的和或差,如75°=45°+30°),再根据上述思路求解.[活学活用]在△ABC 中,若A =60°,B =45°,BC =32,则AC =( ) A .43 B .2 3 C. 3D .32解析:选B 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A =AC sin B ,即32sin 60°=AC sin 45°,所以AC =3232×22=23,故选B.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典例] 在△ABC 中,a =3,b =2,B =45°,求A ,C ,c . [解] 由正弦定理及已知条件,有3sin A =2sin 45°,得sin A =32.∵a >b ,∴A >B =45°.∴A =60°或120°. 当A =60°时,C =180°-45°-60°=75°,c =b sin C sin B =2sin 75°sin 45°=6+22; 当A =120°时,C =180°-45°-120°=15°,c =b sin C sin B =2sin 15°sin 45°=6-22. 综上可知:A =60°,C =75°,c =6+22或A =120°,C =15°,c =6-22.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的方法(1)首先由正弦定理求出另一边对角的正弦值.(2)如果已知的角为大边所对的角时,由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的法则能判断另一边所对的角为锐角,由正弦值可求锐角唯一.(3)如果已知的角为小边所对的角时,则不能判断另一边所对的角为锐角,这时由正弦值可求两个角,要分类讨论.[活学活用]在△ABC 中,c =6,C =60°,a =2,求A ,B ,b . 解:∵a sin A =c sin C ,∴sin A =a sin C c =22.∴A =45°或A =135°. 又∵c >a ,∴C >A .∴A =45°. ∴B =75°,b =c sin B sin C =6·sin 75°sin 60°=3+1.三角形形状的判断[典例] 在△ABC 中,a cos ⎝⎛⎭⎫π2-A =b cos ⎝⎛⎭⎫π2-B ,判断△ABC 的形状. 解:[法一 化角为边] ∵a cos ⎝⎛⎭⎫π2-A =b cos ⎝⎛⎭⎫π2-B ,∴a sin A =b sin B .由正弦定理可得:a ·a 2R =b ·b2R ,∴a 2=b 2,∴a =b ,∴△ABC 为等腰三角形. [法二 化边为角]∵a cos ⎝⎛⎭⎫π2-A =b cos ⎝⎛⎭⎫π2-B , ∴a sin A =b sin B .由正弦定理可得:2R sin 2A =2R sin 2B ,即sin A =sin B , ∴A =B .(A +B =π不合题意舍去) 故△ABC 为等腰三角形.利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的两条途径(1)化角为边......将题目中的所有条件,利用正弦定理化角为边,再根据多项式的有关知识(分解因式、配方等)得到边的关系,如a =b ,a 2+b 2=c 2等,进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利用的公式为: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 (2)化边为角......将题目中所有的条件,利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再根据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得到三个内角的关系,进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利用的公式为: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活学活用]在△ABC 中,sin 2A =sin 2B +sin 2C ,且sin A =2sin B ·cos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 .∵sin 2A =sin 2B +sin 2C , ∴⎝⎛⎭⎫a 2R 2=⎝⎛⎭⎫b 2R 2+⎝⎛⎭⎫c 2R 2, 即a 2=b 2+c 2, 故A =90°.∴C =90°-B ,cos C =sin B . ∴2sin B ·cos C =2sin 2B =sin A =1. ∴sin B =22. ∴B =45°或B =135°(A +B =225°>180°,故舍去).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层级一 学业水平达标1.在△ABC 中,a =5,b =3,则sin A ∶sin B 的值是( )A.53B.35C.37D.57 解析:选A 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A sin B =a b =53. 2.在△ABC 中,a =b sin A ,则△ABC 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解析:选B 由题意有a sin A =b =b sin B,则sin B =1, 即角B 为直角,故△ABC 是直角三角形. 3.在△ABC 中,若sin A a =cos C c,则C 的值为( )A .30°B .45°C .60°D .90°解析:选B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 =sin C c =cos Cc ,则cos C =sin C ,即C =45°,故选B.4.在△ABC 中,a =3,b =5,sin A =13,则sin B =( )A.15B.59C.53D .1解析:选B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a sin A =bsin B ,得sin B =b sin Aa =5×133=59.5.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且a =3b sin A ,则sin B =( ) A. 3 B.33C.63D .-63解析:选B 由正弦定理得a =2R sin A ,b =2R sin B ,所以sin A =3sin B sin A ,故sinB =33. 6.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a =8,b =16,A =30°,有两解; ②b =18,c =20,B =60°,有一解; ③a =15,b =2,A =90°,无解; ④a =40,b =30,A =120°,有一解.解析:①中a =b sin A ,有一解;②中c sin B <b <c ,有两解;③中A =90°且a >b ,有一解;④中a >b 且A =120°,有一解.综上,④正确.答案:④7.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sin A -sin B )=sin 2C ,则△ABC 的形状是________. 解析:由已知得sin 2A -sin 2B =sin 2C ,根据正弦定理知sin A =a 2R ,sin B =b2R ,sin C=c2R, 所以⎝⎛⎭⎫a 2R 2-⎝⎛⎭⎫b 2R 2=⎝⎛⎭⎫c 2R 2,即a 2-b 2=c 2,故b 2+c 2=a 2.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直角三角形8.在△ABC 中,若A =105°,C =30°,b =1,则c =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B =180°-105°-30°=45°.由正弦定理,得c =b sin C sin B =1×sin 30°sin 45°=22. 答案:229.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45°,60°,它们所夹边的长是1,求最小边长. 解:设△ABC 中,A =45°,B =60°, 则C =180°-(A +B )=75°. 因为C >B >A ,所以最小边为a . 又因为c =1,由正弦定理得, a =c sin A sin C =1×sin 45°sin 75°=3-1, 所以最小边长为3-1.10.在△ABC 中,已知a =22,A =30°,B =45°,解三角形. 解:∵a sin A =b sin B =csin C, ∴b =a sin B sin A =22sin 45°sin 30°=22×2212=4.∴C =180°-(A +B )=180°-(30°+45°)=105°,∴c =a sin C sin A =22sin 105°sin 30°=22sin 75°12=42sin(30°+45°)=2+2 3.层级二 应试能力达标1.(2017·全国卷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B +sin A (sin C -cos C )=0,a =2,c =2,则C =( )A.π12B.π6C.π4D.π3解析:选B 因为sin B +sin A (sin C -cos C )=0, 所以sin(A +C )+sin A sin C -sin A cos C =0,所以sin A cos C +cos A sin C +sin A sin C -sin A cos C =0,整理得sin C (sin A +cos A )=0.因为sin C ≠0,所以sin A +cos A =0,所以tan A =-1,因为A ∈(0,π),所以A =3π4,由正弦定理得sin C =c ·sin A a =2×222=12,又0<C <π4,所以C =π6.2.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若△ABC 的周长为4(2+1),且sin B +sin C =2sin A ,则a =( )A. 2 B .2 C .4D .2 2解析:选C 根据正弦定理,sin B +sin C =2sin A 可化为b +c =2a , ∵△ABC 的周长为4(2+1),∴⎩⎨⎧a +b +c =4(2+1),b +c =2a ,解得a =4.故选C. 3.(2017·山东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满足sin B (1+2cos C )=2sin A cos C +cos A sin C ,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a =2bB .b =2aC .A =2BD .B =2A解析:选A 由题意可知sin B +2sin B cos C =sin A cos C +sin(A +C ),即2sin B cos C =sin A cos C ,又cos C ≠0,故2sin B =sin A ,由正弦定理可知a =2b .4.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延长BA 至E ,使AE =1,连接EC ,ED ,则sin ∠CED =( )A.31010B.1010C.510D.515解析:选B 由题意得EB =EA +AB =2,则在Rt △EBC 中,EC =EB 2+BC 2=4+1= 5.在△EDC 中,∠EDC =∠EDA +∠ADC =π4+π2=3π4,由正弦定理得sin ∠CED sin ∠EDC =DC EC =15=55, 所以sin ∠CED =55·sin ∠EDC =55·sin 3π4=1010. 5.在△ABC 中,A =60°,B =45°,a +b =12,则a =________. 解析:因为a sin A =b sin B ,所以a sin 60°=bsin 45°,所以32b =22a ,① 又因为a +b =12,② 由①②可知a =12(3-6). 答案:12(3-6)6.在△ABC 中,若A =120°,AB =5,BC =7,则sin B =_______.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C =BC sin A ,即sin C =AB ·sin ABC=5sin 120°7=5314. 可知C 为锐角,∴cos C =1-sin 2C =1114. ∴sin B =sin(180°-120°-C )=sin(60°-C ) =sin 60°·cos C -cos 60°·sin C =3314.答案:33147.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C =90°,a +c =2b ,求C .解:由A -C =90°,得A 为钝角且sin A =cos C ,利用正弦定理,a +c =2b 可变形为sin A +sin C =2sin B ,又∵sin A =cos C ,∴sin A +sin C =cos C +sin C =2sin(C +45°)=2sin B , 又A ,B ,C 是△ABC 的内角,故C +45°=B 或(C +45°)+B =180°(舍去), 所以A +B +C =(90°+C )+(C +45°)+C =180°. 所以C =15°.8.在△ABC 中,已知c =10,cos A cos B =b a =43,求a ,b 及△ABC 的内切圆半径. 解:由正弦定理知sin B sin A =b a ,∴cos A cos B =sin Bsin A .即sin A cos A =sin B cos B ,∴sin 2A =sin 2B . 又∵a ≠b ,∴2A =π-2B ,即A +B =π2.∴△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C =90°, 由⎩⎪⎨⎪⎧a 2+b 2=102,b a =43得a =6,b =8.故内切圆的半径为r =a +b -c 2=6+8-102=2.。

高二数学人教A版必修5教学教案1-1-1正弦定理(2)_1

高二数学人教A版必修5教学教案1-1-1正弦定理(2)_1

正弦定理一、教学内容的分析“正弦定理”是人教A版必修五第一章第一节的主要内容。

其主要任务是引入并证明正弦定理.做好正弦定理的教学,不仅能复习巩固旧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识,体会联系、发展等辩证观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任意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本节内容是处理任意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基本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也就是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这样,用联系的观点,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使学生对过去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使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坚实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三、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在教师指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知识。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将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四、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特殊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发现正弦定理,初步学会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发现数学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实例的探究引出正弦定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其基本运用.难点:(1)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a cb O B C A 数.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如图,河流两岸有A 、B 两村庄,有人说利用测角器与直尺,不过河也可以得到A 、B 两地的距离(假设现在的位置是A 点),请同学们讨论设计一个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高中数学必修5新教学案:1.1.1正弦定理

高中数学必修5新教学案:1.1.1正弦定理

必修5 1.1.1 正弦定理(学案)【知识要点】1.正弦定理2.正弦定理的变形 【学习要求】1.理解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会初步应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2.通过应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提纲】(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第 1 页~第 4 页)1. 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如何得到边与角的准确量化表示呢?(1) (1)在RT ABC ∆中,C ∠是最大的角,所对的斜边c 是最大的边,依据正弦函数定义得:c = .(2)在锐角ABC ∆中,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得:sin aA= . (3)在钝角ABC ∆中,C ∠是最大的角,所对的斜边c 是最大的边,过点A 作AE 垂直于BC 交BC 于E 点,AE = .,即sin sin c bC B=; 同理可得:sin a C = ,故.sin sin sin a b cA B C==2.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即A as i n= = . 结合提示完成以下几种方法,帮助大家开拓一下眼界! 法一:(等面积法)在任意斜△ABC 当中, S △ABC =A bcB acC ab sin 21sin 21sin 21==. 两边同除以abc 21即得:Aasin = = .法二:(外接圆法) 如图所示,∠A=∠D, ∴==R CD 2 . 同理2R = = . 可将正弦定理推广为:A a sin =B b sin =Ccsin =2R (R 为△ABC外接圆半径). 法三:(向量法)过A 作单位向量j垂直于AC , 由 AB= + .两边同乘以单位向量j 得j •AB= .即j •AC +j •CB =j •AB .∴ = . ∴A c C a sin sin = . ∴Aasin = . 同理,若过C 作j垂直于CB 得:C c sin = ∴A a sin =B b sin =Ccsin . 3. 定理及其变形 :(1)sinA:sinB:sinC=______; (2)A a sin =B b sin =C csin =CB A c b a sin sin sin ++++= ; a=______,;b=______ ;c=_______;(4)sinA=_______;sinB=________;sinC=________. 4.思考:观察公式特点,思考正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 (1) ; (2) .5. 时解和中,已知在A b a ABC ,∆三角形的情况: 有三种,我们分情况给予讨论(1) 当A 为锐角(2) 当A 为直角或钝角也可利用正弦定理sin B=aAb sin 进行讨论: 如果sin B>l ,则问题无解; 如果sin B=l ,则问题有一解;如果求出sin B<l ,则可得B 的两个值,但要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或“大边对大角” 等三角形有关性质进行判断.【基础练习】1.在△ABC 中,k CcB b A a ===sin sin sin ,则k 为( ) . ()A 2R ()B R ()C 4R ()D R 21(R 为△ABC 外接圆半径)2.在ABC ∆中,已知08,60,75a B C ===,则b 等于( ).()A ()B ()C ()D 32.33.(2008年北京) 已知ABC ∆中, 060a b B ===,则A 等于( ).()A 0135 ()B 090 ()C 045 ()D 030.4. 在△ABC 中,sinA >sinB 则角 A ,B 的大小关系为: .5. 在ABC ∆中,a:b:c=1:3:5,CA BA sin sin sin sin 2+-的值为___ __.【典型例题】例1 已知在,0.32,8.81,9.420===∆B A c ABC 中,解三角形.【变式练习】已知在B b a C A c ABC 和求中,,,30,45,100===∆例2 (1)在C A a c B b ABC ,,1,60,30和求中,已知===∆(2)C B b a A c ABC ,,2,45,60和求中,===∆【变式练习】在,28,40,200cm b A cm a ABC ===∆中,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01).例3 不解三角形,判断下列三角形解的个数. (l)a=5,b=4 ,A=120 (2)a =9,b=l0,A= 60 (3)c=50,b=72,C= 135例4 已知△ABC 中,bsin B=csin c ,且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5 已知△ABC 的面积为1,tanB=21,tanC=-2,求△ABC 的边长以及△ABC 外接圆的面积.1.在△ABC 中,下列等式中总能成立的是 ( ) . (A )acos C= ccos A (B )bsinC= csin A (C )absin C=bcsin B (D )aslnC=csin A .2.在△ABC 中,已知a=18,b=20,A=150,则这个三角形解的情况是 ( ) . (A )有一个解 (B )有两个解 (C )无解 (D )不能确定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60,a=3,b=1,则c 等于( ) .(A ) 1 (B ) 2 (C )3-1 (D ) 3.4.在△ABC 中,已知(b+c):(c+a ):(a+b) = 4:5:6,则 sin A :sin B :sin C 等于 ( ) . (A ) 6:5:4 (B ) 7:5:3 (C ) 3:5:7 (D ) 4:5:6. 二、填空题5.在△ABC 中,A= 45,B=60,则ba ba +-=______ _ . 6.在△ABC 中,a=x ,b=2,B=45 ,若三角形有两解,则x 的取值范围为__ __. 7.在△ABC 中,已知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若b=2a ,B=A+60,则A=____ . 三、解答题8. 在C a b B A cm c ABC ,,56,34,200和求中,===∆9.在△ABC 中,若a=23,A=30,讨论当b 为何值时(或在什么范围内),三角形有一解,有两解或无解?10.已知方程2x 一(bcos A)x+acos B=0的两根之积等于两根之和,且a 、b 为△ABC 的两边,A 、B 为两内角,试判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1.(2007年北京)△ABC 中,若,1,150,31tan 0===BC C A ,则=AB .2.(2007年全国)在△ABC 中,已知内角3π=A ,边32=BC ,设内角,xB =,周长为.y (1)求函数)(x f y =的解析式和定义域; (2)求)(x f y =的最大值.必修5 1.1.1 正弦定理(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会初步应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2.通过应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正弦定理的及应用. 【难点】正弦定理的熟练变形运用.【预习提纲】(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第 1 页~第 4 页)2. 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如何得到边与角的准确量化表示呢?(1) 在RT ABC ∆中,C ∠是最大的角,所对的斜边c 是最大的边,依据正弦函数定义得:.sin sin sin a b cc A B C=== (2)在锐角ABC ∆中,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得:.sin sin sin a b cA B C== (3)在钝角ABC ∆中,C ∠是最大的角,所对的斜边c 是最大的边,过点A 作AE 垂直于BC 交BC 于E 点,sin sin()AE AB B AC C π==-,即sin sin c bC B=; 同理可得:sin sin a b C B =,故.sin sin sin a b cA B C==2.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即A a s i n =B b sin =Cc sin 了解以下几种方法帮助大家开拓一下眼界! 法一:(等积法)在任意斜△ABC 当中, S △ABC =A bcB acC ab sin 21sin 21sin 21==. 两边同除以abc 21即得:A a sin =B b sin =Ccsin .法二:(外接圆法)如图所示,∠A=∠D,∴==R CD 2DaA a sin sin =.同理B b sin =2R ,Ccsin =2R . 可将正弦定理推广为:A a sin =B b sin =Ccsin =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法三:(向量法)过A 作单位向量j垂直于AC , 由 AB =AC +CB.两边同乘以单位向量j 得j •(AC+CB )=j •AB .则j •AC +j •CB =j •AB .∴|j |•|AC |cos90︒+|j |•|CB |cos(90︒-C)=| j |•|AB|cos(90︒-A) .∴A c C a sin sin = . ∴A a sin =Ccsin . 同理,若过C 作j垂直于CB 得:C c sin =B b sin ∴A a sin =B b sin =Ccsin .3. 定理及其变形 :(1)sinA:sinB:sinC=__::a b c ____; (2)A a sin =B b sin =C csin =CB A c b a sin sin sin ++++= 2R ;a=__2sin R A ____,;b=_2sin R B _____ ;c=_2sin R C ______;sinA=__2a R _____;sinB=___2b R _____;sinC=____2c R____. 4.思考:观察公式特点,思考正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 (1)_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的边和两角. 5. 时解和中,已知在A b a ABC ,∆三角形的情况: 有三种,我们分情况给予讨论(3) 当A 为锐角(4) 当A 为直角或钝角也可利用正弦定理sin B=aAb sin 进行讨论: 如果sin B>l ,则问题无解; 如果sin B=l ,则问题有一解;如果求出sin B<l ,则可得B 的两个值,但要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或“大边对大角” 等三角形有关性质进行判断. 【基础练习】 1.在△ABC 中,k CcB b A a ===sin sin sin ,则k 为( A ) . ()A 2R ()B R ()C 4R ()D R 21(R 为△ABC 外接圆半径)2.在ABC ∆中,已知08,60,75a B C ===,则b 等于( C ).()A ()B ()C ()D 32.33.(2008年北京) 已知ABC ∆中, 060a b B ===,则A 等于( C ).()A 0135 ()B 090 ()C 045 ()D 030.4. 在△ABC 中,sinA >sinB 则角 A ,B 的大小关系为: A>B .5. 在ABC ∆中,a:b:c=1:3:5,C A B A sin sin sin sin 2+-的值为___16-__.【典型例题】例1 已知在,0.32,8.81,9.420===∆B A c ABC 中,解三角形.【审题要津】已知两角A,B ,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得第三角C ,即知两角和任意一边,由正弦定理求解三角形.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02.66180=--=B A C .根据正弦定理, )(1.800.32sin 8.81sin 9.42sin sin 00cm A B a b ≈==. 根据正弦定理, )(1.740.32sin 2.66sin 9.42sin sin 0cm A C a c ≈==. 【方法总结】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解三角形时,注意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已知边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时注意边与角的对应性.【变式练习】已知在B b a C A c ABC 和求中,,,30,45,100===∆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0105180=--=C A B .根据正弦定理, ))(26(530sin 105sin 10sin sin 0cm C B c b +===.根据正弦定理, )(21030sin 45sin 10sin sin 0cm C A c a ===. 例2 (1)在C A a c B b ABC ,,1,60,30和求中,已知===∆(2)C B b a A c ABC ,,2,45,60和求中,===∆【审题要津】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由正弦定理先求对角,再求第三角.解:(1)根据正弦定理, ,21360sin 1sin sin 0===b B c CB C b c <∴< .300=∴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090180=--=B C A .(2) 根据正弦定理, ,23245sin 6sin sin 0===aAc C060=∴>∴>C B C b c 或0120=C .当060=C 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7518000=--=A C B 当0120=C 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518000=--=A C B【方法总结】应用正弦定理时注意边与角的对应性;注意由C sin 求角C 时,讨论角C 为锐角或钝角的情况.【变式练习】在,28,40,200cm b A cm a ABC ===∆中,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01).解:根据正弦定理, .8999.02040sin 28sin sin 0≈==a A b B 因为,18000<<B 所以,640≈B 或.1160≈B(1)当064≈B 时,076180=--=B A C ,)cm (3040sin 76sin 20sin sin 0≈==A C a c . (2) 当0116≈B 时,024180=--=B A C ,).cm (1340sin 24sin 20sin sin 0≈==A C a c 例3 不解三角形,判断下列三角形解的个数. (l)a=5,b=4 ,A=120(2)a =9,b=l0,A=60 (4)c=50,b=72,C=135【审题要津】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的三角形不一定确定,在上述例题中通过求解可以判定解的个数,还可以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或“大边对大角等三角形有关性 质进行判断,也可利用数形结合的办法不求解就能判定三角形解的个数. 解:(1)因为A= 120是钝角,且a=5>b=4 , 所以此三角形只有一解. (2)b a A b A b <<∴<==sin ,97535sin ,由图可知该三角形有两解.(3)因为C=135,c=50 <b=72,所以如下图知此三角形无解.【方法总结】时解和中,已知在A b a ABC ,∆三角形的情况: 有三种,我们分情况给予讨论(5) 当A 为锐角(6) 当A 为直角或钝角也可利用正弦定理sin B=aAb sin 进行讨论: 如果sin B>l ,则问题无解; 如果sin B=l ,则问题有一解;如果求出sin B<l ,则可得B 的两个值,但要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或“大边对大角” 等三角形有关性质进行判断.例4 已知△ABC 中,bsin B=csin c ,且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审题要津】从正弦定理的形式可以看出定理能进行边与角的转化,这里条件中有角也有边,转化为相同的形式便于进一步探究.解:根据正弦定理将C B A 222sin sin sin +=可化为222c b a +=,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900=∠A 又因为,sin sin C B c b =所以bsin B=csin c 可化为,b c c b =即c b c b ==即,22,故该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方法总结】三角形的形状常有等腰、等边、直角等特殊的三角形,判定中将角化为边或将边化为角是常用的思路.例4 已知△ABC 的面积为1,tanB=21,tanC=-2,求△ABC 的边长以及△ABC 外接圆的面积. 【审题要津】从正弦定理的形式可以看出定理反映了三角形的边与对角的正弦的比值的关系,这里给出角B,C 的正切,利用同角的基本关系式进行转化. 解:.552cos ,55sin ,20,21tan ==∴<∠<=B B B B π 又.55cos ,552sin ,2,2tan -==∴<∠<-=C C C C ππ.53sin cos cos sin )sin(sin =+=+=∴C B C B C B A .53sin sin ,sin sin b B A b a B b A a ==∴= ,15525321sin 212=∙∙==∴∆b C ab S ABC 解得,315=b 于是.3=a 又由正弦定理知: ,3152sin sin ==A C a c 外接圆的直径.635,335sin 2=∴==R A a R 故△ABC 外接圆的面积为.12252ππ==R S 【方法总结】学习本节时要综合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正弦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加强知识间的联系.1.在△ABC 中,下列等式中总能成立的是 ( D ) .(A )acos C= ccos A (B )bsinC= csin A(C )absin C=bcsin B (D )aslnC=csin A .2.在△ABC 中,已知a=18,b=20,A=150,则这个三角形解的情况是 ( C ) .(A )有一个解 (B )有两个解 (C )无解 (D )不能确定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60,a=3,b=1,则c 等于(B ) .(A ) 1 (B ) 2 (C ) 3-1 (D ) 3.4.在△ABC 中,已知(b+c):(c+a ):(a+b) = 4:5:6,则 sin A :sin B :sin C 等于 ( B ) .(A ) 6:5:4 (B ) 7:5:3 (C ) 3:5:7 (D ) 4:5:6.二、填空题5.在△ABC 中,A= 45,B= 60,则b a b a +-=______562-_ . 6.在△ABC 中,a=x ,b=2,B= 45 ,若三角形有两解,则x 的取值范围为__222<<x __.7.在△ABC 中,已知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若b=2a ,B=A+60,则A=__33__ .三、解答题8. 在C a b B A cm c ABC ,,56,34,2000和求中,===∆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0090180=--=B A C . 根据正弦定理, )(56sin 2090sin 56sin 20sin sin 00cm C B c b ===. 根据正弦定理, )(34sin 2090sin 34sin 20sin sin 000cm C A c a ===. 9.在△ABC 中,若a=23,A= 30,讨论当b 为何值时(或在什么范围内),三角形有一解,有两解或无解?解:由上图知:当,30sin ,sin b a b b a A b <<<<即该三角形有两解,故3432<<b 时,该三角形有两解.当,sin b a a A b >=或该三角形有一解,故32034<<=b b 或时,该三角形有两解.当,sin a A b >即,34>b 该三角形有两解.10.已知方程2x 一(bcos A)x+acos B=0的两根之积等于两根之和,且a 、b 为△ABC 的两边,A 、B 为两内角,试判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解:设方程的两根为,,21x x 由韦达定理得,cos ,cos 2121B b x x A b x x ==+由题意得,cos cos B a A b =由正弦定理得,cos sin 2cos sin 2B A R A B R =在△ABC 中,,,0,0ππππ<-<-<<<<B A B A,0=-∴B A 故△ABC 为等腰三角形.1.(2007年北京)△ABC 中,若,1,150,31tan 0===BC C A ,则AB 210 . 2.(2007年全国)在△ABC 中,已知内角3π=A ,边32=BC ,设内角,x B =,周长为.y (1)求函数)(x f y =的解析式和定义域;(2)求)(x f y =的最大值.解:(1) △ABC 的内角和π=++CB A , 由3π=A ,0,0>>C B 得320π<<B . 应用正弦定理得,sin 4sin sin x B ABC AC =∙= ).32sin(4sin sin x C A BC AB -=∙=π 因为,BC AB AC y ++= 所以)320(32)32sin(4sin 4ππ<<+-+=x x x y .(2)因为32)32sin(4sin 4+-+=x x y π ),6566(32)6sin(34ππππ<+<+-=x x 所以,当26ππ=+x ,即3π=x 时,取得最大值.36。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一章 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2 余弦定理》优质课教案_2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一章 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2 余弦定理》优质课教案_2

§1.1.2余弦定理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第一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一节约4课时,2课时通过探究证明正弦定理,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2课时通过探究证明余弦定理,应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本节课是余弦定理的第一课时,属于定理教学课。

正余弦定理是定量研究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基础,它们为解三角形提供了基本方法,为后续解决测量等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操作工具。

余弦定理是继正弦定理之后的解三角形又一有力工具,完善了解三角形体系,为解决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是对任意三角形“边、角、边”和“边、边、边”问题进行量化分析的结果,将两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性定理转化为可计算的公式。

纵观余弦定理的发展史,它的雏形出现公元前3世纪。

在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卷二对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阐述中,利用勾股定理将余弦定理的几何形式进行了证明。

1593年,法国数学家韦达首次将欧几里得的几何命题写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余弦定理的三角形式,直到20世纪,三角形式的余弦定理才一统天下。

“余弦定理是作为勾股定理的推广而诞生的,以几何定理的身份出现,直到1951年,美国数学家荷尔莫斯在其《三角学》中才真正采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证明了余弦定理,至于向量方法的出现,更是晚近的事了。

”从新旧教材的内容设计对比来看,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定理的证明,简单应用都呈现出变化。

旧教材数学第二册(下)中,余弦定理被安排在第五章《平面向量》的第二节解斜三角形中。

基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从直角三角形切入,提出问题后,直接用向量的方法推导定理。

新教材将余弦定理安排在独立章节《解三角形》中,首先给出探究: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从量化的角度研究这个问题,也为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类型做了铺垫。

在定理的推导过程中,同样用了向量方法,但在推导前提出思考: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我们从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新教材还结合余弦定理和余弦函数的性质,分别对三种形状的三角形进行了量化分析,旧教材没有涉及此内容。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余弦定理》是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以及必修4中的任意角、诱导公式以及恒等变换,为后面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以及应用问题的一个重要定理,它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了边与角的互化,从而使三角与几何产生联系,为求与三角形有关的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有关等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以及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原有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⒈知识与技能:掌握余弦定理的内容及公式;能初步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斜三角形⒈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余弦定理可以解决某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运用余弦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通过本节的运用实践,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三)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运用余弦定理探求任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与之有关的计算问题,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与测量以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余弦定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是: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余弦定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学情从知识层面上看,高中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余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从能力层面上看,学生初步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斜三角形问题的技能;从情感层面上看,学生对教学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在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发展不够均衡。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4篇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4篇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4篇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学问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与学校学习的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基本关系有亲密的联系与判定三角形的全等也有亲密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也时常有解三角形的问题,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数联系在高考当中也时常考一些解答题。

因此,正弦定理的学问特别重要。

学情分析:作为高一同学,同学们已经把握了基本的三角函数,特殊是在一些特别三角形中,而同学们在解决任意三角形的边与角问题,就比较困难。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内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究及证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推断解的个数。

(依据我的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以及教学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几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析:学问目标:理解并把握正弦定理的证明,运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力量目标:探究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用归纳法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通过推导得出正弦定理,让同学感受数学公式的干净对称美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法学法分析:教法:采纳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同学自主和合作沟通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觉”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同学的思维由问题开头,到猜测的得出,猜测的探究,定理的推导,并逐步得到深化。

学法:指导同学把握“观看——猜测——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实行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学问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探究。

让同学在问题情景中学习,观看,类比,思索,探究,动手尝试相结合,增添同学由特别到一般的数学思维力量,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布疑激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假如一节课有个好的开头,那就意味着胜利了一半,本节课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工人师傅的一个三角形的模型坏了,只剩下如右图所示的部分,∠a=47°,∠b=53°,ab 长为1m,想修好这个零件,但他不知道ac和bc的长度是多少好去截料,你能帮师傅这个忙吗?”激发同学关心别人的热忱和学习的爱好,从而进入今日的学习课题。

高中数学教案新部编本——正弦定理

高中数学教案新部编本——正弦定理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正弦定理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人教A版)》第一章1.1.1正弦定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向量基础知识之后,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同时也是对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

本节课时“正弦定理”教学的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引入并证明正弦定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复习巩固旧知识,让学生掌握新知识,体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探究,引导学生提出猜想,进而证明猜想的正确性。

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善于思考的品质。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又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与平面向量的有关内容,但前后知识间的联系,理解,应用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恰当的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定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我校学生多数来自山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相对较弱,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加引导,否则很容易学生什么也探究不到,以致原先的设计无法得到体现。

三、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定理的探究课,重点是定理的发现与证明,因此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况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与他人的协作,而主动的获取知识。

体会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合理猜想,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和方法,体会数学知识发生和创造的过程。

3.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五、重点和难点重点:正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难点:正弦定理的证明六、教学过程设计㈠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问题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方法有哪些?学生可以回答得出SSS,SAS,AAS,ASA这四种。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 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 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专题2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1.正、余弦定理在△ABC 中,若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则 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a sin A =b sin B =csin C=2R a 2=b 2+c 22bc cos__A ;b 2=c 2+a 22ca cos__B ; c 2=a 2+b 2-2ab cos__C常见变形(1)a =2R sin A ,b =2R sin__B ,c =2R sin_C ;(2)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 ;(3)a ∶b ∶c =sin__A ∶sin__B ∶sin__C ;(4)a sin B =b sin A ,b sin C =c sin B ,a sin C =c sin A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c 2+a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2.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4R =12(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高频考点一 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1)在△ABC 中,已知a =2,b =6,A =45°,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 ) A .1个 B .2个 C .0个D .无法确定(2)在△ABC 中,已知sin A ∶sin B =2∶1,c 2=b 2+2bc ,则三内角A ,B ,C 的度数依次是________.(3)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3,sin B =12,C =π6,则b =________.答案 (1)B (2)45°,30°,105° (3)1 解析 (1)∵b sin A =6×22=3,∴b sin A <a <b .解得b =1.【感悟提升】(1)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的两种方法①代数法:根据大边对大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正弦函数的值域等判断. ②几何图形法:根据条件画出图形,通过图形直观判断解的个数.(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用正弦定理时,需判断其解的个数,用余弦定理时,可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判断解的个数. 【变式探究】(1)已知在△ABC 中,a =x ,b =2,B =45°,若三角形有两解,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2 B .x <2 C .2<x <2 2D .2<x <2 3(2)在△ABC 中,A =60°,AC =2,BC =3,则AB =________. 答案 (1)C (2)1解析 (1)若三角形有两解,则必有a >b ,∴x >2,又由sin A =a b sin B =x 2×22<1,可得x <22,∴x 的取值范围是2<x <2 2. (2)∵A =60°,AC =2,BC =3, 设AB =x ,由余弦定理,得BC 2=AC 2+AB 2-2AC ·AB cos A ,化简得x 2-2x +1=0, ∴x =1,即AB =1.高频考点二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例2、(2015·浙江)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A =π4,b 2-a2=12c 2. (1)求tan C 的值;(2)若△ABC 的面积为3,求b 的值. 解 (1)由b 2-a 2=12c 2及正弦定理得(2)由tan C =2,C ∈(0,π)得 sin C =255,cos C =55,因为sin B =sin(A +C )=sin ⎝ ⎛⎭⎪⎫π4+C ,所以sin B =31010,由正弦定理得c =223b ,又因为A =π4,12bc sin A =3,所以bc =62,故b =3. 【感悟提升】(1)对于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ac sin B =12bc sin A ,一般是已知哪一个角就使用哪一个公式.(2)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一般要用到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行边和角的转化. 【变式探究】四边形ABCD 的内角A 与C 互补,AB =1,BC =3,CD =DA =2. (1)求C 和BD ;(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 (1)由题设A 与C 互补及余弦定理得BD 2=BC 2+CD 2-2BC ·CD cos C =13-12cos C ,① BD 2=AB 2+DA 2-2AB ·DA cos A =5+4cos C .②由①②得cos C =12,BD =7,因为C 为三角形内角,故C =60°. (2)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12AB ·DA sin A +12BC ·CD sin C=⎝ ⎛⎭⎪⎫12×1×2+12×3×2sin60° =2 3.高频考点三 正弦、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例3、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cos C +c cos B =a sin A ,则△ABC 的形状为(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确定答案 B【感悟提升】(1)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①化边: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②化角: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 +B +C =π这个结论. (2)求解几何计算问题要注意①根据已知的边角画出图形并在图中标示; ②选择在某个三角形中运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变式探究】(1)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若c -a cos B =(2a -b )cos A ,则△ABC 的形状为( )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2)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在BC 边上,AD ⊥AC ,sin∠BAC =223,AB =32,AD =3,则BD 的长为______.答案 (1)D (2) 3∴△ABC 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2)sin∠BAC =sin(π2+∠BAD )=cos∠BAD ,∴cos∠BAD =223.BD 2=AB 2+AD 2-2AB ·AD cos∠BAD=(32)2+32-2×32×3×223,即BD 2=3,BD = 3.高频考点三 和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例3】 (2016·全国Ⅰ卷)△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cos C (a cosB +b cos A )=c .(1)求C ;(2)若c =7,△ABC 的面积为332,求△ABC 的周长. 解 (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2cos C (sin A cos B +sin B ·cos A )=sin C ,2cos C sin(A +B )=sinC ,故2sin C cos C =sin C . 由C ∈(0,π)知sin C ≠0, 可得cos C =12,所以C =π3.(2)由已知,12ab sin C =332,又C =π3,所以ab =6,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a 2+b 2-2ab cos C =7,故a 2+b 2=13, 从而(a +b )2=25.所以△ABC 的周长为5+7. 【方法规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原则(1)对于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ac sin B =12bc sin A ,一般是已知哪一个角就使用哪一个公式.(2)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一般要用到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行边和角的转化.【变式探究】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满足(2a -b )cos C -c cos B =0.(1)求角C 的值;(2)若三边a ,b ,c 满足a +b =13,c =7,求△ABC 的面积.1.【2016高考新课标3理数】在ABC △中,π4B =,BC 边上的高等于13BC ,则cos A =( ) (A )310 (B )10 (C )10- (D )310-【答案】C【解析】设BC 边上的高为AD ,则3BC AD =,所以225AC AD DC AD =+=,2AB AD=.由余弦定理,知22222210cos 210225AB AC BC A AB AC AD AD+-===-⋅⨯⨯,故选C . 2.【2016高考新课标2理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4cos 5A =,5cos 13C =,1a =,则b = . 【答案】21133.【2016高考天津理数】在△ABC 中,若AB ,120C ∠=o ,则AC = ( ) (A )1(B )2(C )3(D )4【答案】A【解析】由余弦定理得213931AC AC AC =++⇒=,选A.4.【2016高考江苏卷】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若sin 2sin sin A B C =,则tan tan tan A B C 的最小值是 ▲ . 【答案】8. 【解析】sin sin()2sin sin tan tan 2tan tan A B+C B C B C B C==⇒+=,又tan tan tan tan tan 1B+CA=B C -,因tan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2tan tan tan tan tan 8,A B C A B C A B C A B C =++=+≥≥即最小值为8.5.(2016·山东卷)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已知b =c ,a 2=2b 2(1-sinA ),则A =( )A.3π4 B.π3 C.π4 D.π6解析 在△ABC 中,由b =c ,得cos A =b 2+c 2-a 22bc =2b 2-a 22b 2,又a 2=2b 2(1-sin A ),所以cos A =sin A ,即tan A =1,又知A ∈(0,π),所以A =π4,故选C.答案 C【2015高考天津,理13】在ABC ∆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 ∆的面积为 ,12,cos ,4b c A -==- 则a 的值为 . 【答案】【解析】因为0A π<<,所以sin 4A ==,又1sin 242ABC S bc A bc ∆===∴=,解方程组224b c bc -=⎧⎨=⎩得6,4b c ==,由余弦定理得2222212cos 64264644a b c bc A ⎛⎫=+-=+-⨯⨯⨯-= ⎪⎝⎭,所以8a =.【2015高考北京,理12】在ABC △中,4a =,5b =,6c =,则sin 2sin AC= .【答案】1【解析】222sin 22sin cos 2sin sin 2A A A a b c a C C c bc +-==⋅2425361616256⨯+-=⋅=⨯⨯【2015高考新课标1,理16】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 =∠B =∠C =75°,BC =2,则AB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62-,6+2)AB 的取值范围为(62-,6+2).【2015江苏高考,15】(本小题满分14分) 在ABC ∆中,已知ο60,3,2===A AC AB . (1)求BC 的长; (2)求C 2sin 的值 【答案】(17(243【2015高考湖南,理17】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tan a b A =,且B 为钝角. (1)证明:2B A π-=;(2)求sin sin A C +的取值范围. 【答案】(1)详见解析;(2)29,]28. 【解析】(1)由tan a b A =及正弦定理,得sin sin cos sin A a AA bB ==,∴sin cos B A =,即sin sin()2B A π=+,又B 为钝角,因此(,)22A πππ+∈,故2B A π=+,即2B A π-=; (2)由(1)知,()C A B π=-+(2)2022A A πππ-+=->,∴(0,)4A π∈,于是sin sin sin sin(2)2A C A A π+=+-2219sin cos 22sin sin 12(sin )48A A A A A =+=-++=--+,∵04A π<<,∴20sin A <<221992(sin )488A <--+≤,由此可知sin sin A C +的取值范围是29]28.(2014·湖北卷)某实验室一天的温度(单位:℃)随时间t (单位:h)的变化近似满足函数关系:f (t )=10-3cos π12t -sin π12t ,t ∈[0,24).(1)求实验室这一天的最大温差.(2)若要求实验室温度不高于11℃,则在哪段时间实验室需要降温?即sin ⎝⎛⎭⎪⎫π12t +π3<-12.又0≤t <24,因此7π6<π12t +π3<11π6,即10<t <18.故在10时至18时实验室需要降温.(2014·江西卷)已知函数f (x )=sin(x +θ)+a cos(x +2θ),其中a ∈R,θ∈⎝ ⎛⎭⎪⎫-π2,π2.(1)当a =2,θ=π4时,求f (x )在区间[0,π]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2)若f ⎝ ⎛⎭⎪⎫π2=0,f (π)=1,求a ,θ的值.【解析】(1)f (x )=sin ⎝ ⎛⎭⎪⎫x +π4+2cos ⎝⎛⎭⎪⎫x +π2=22(sin x +cos x )-2sin x =22cos x -22sin x =sin ⎝ ⎛⎭⎪⎫π4-x .因为x ∈[0,π],所以π4-x ∈⎣⎢⎡⎦⎥⎤-3π4,π4,故f (x )在区间[0,π]上的最大值为22,最小值为-1. (2)由⎩⎪⎨⎪⎧f ⎝ ⎛⎭⎪⎫π2=0,f (π)=1,得⎩⎪⎨⎪⎧cos θ(1-2a sin θ)=0,2a sin 2θ-sin θ-a =1. 又θ∈⎝ ⎛⎭⎪⎫-π2,π2,知cos θ≠0, 所以⎩⎪⎨⎪⎧1-2a sin θ=0,(2a sin θ-1)sin θ-a =1,解得⎩⎪⎨⎪⎧a =-1,θ=-π6.(2014·四川卷)已知函数f (x )=sin ⎝ ⎛⎭⎪⎫3x +π4.(1)求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2)若α是第二象限角,f ⎝ ⎛⎭⎪⎫α3=45cos ⎝⎛⎭⎪⎫α+π4cos 2α,求cos α-sin α的值.当sin α+cos α=0时,由α是第二象限角,得α=3π4+2k π,k ∈Z,此时,cos α-sin α=- 2.当sin α+cos α≠0时,(cos α-sin α)2=54.由α是第二象限角,得cos α-sin α<0,此时cos α-sin α=-52. 综上所述,cos α-sin α=-2或-52. (2013·北京卷)在△ABC 中,a =3,b =2 6,∠B=2∠A. (1)求cos A 的值; (2)求c 的值.【解析】(1)因为a =3,b =2 6,∠B=2∠A, 所以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3sin A =2 6sin 2A .所以2sin Acos A sin A =2 63.故cos A =63. (2)由(1)知cos A =63,所以sin A =1-cos 2A =33. 又因为∠B=2∠A,所以cos B =2cos 2A -1=13.所以sin B =1-cos 2B =2 23.在△ABC 中,sin C =sin(A +B) =sin AcosB +cos Asin B =5 39. 所以c =a sin Csin A=5.(2013·全国卷)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b +c)(a -b +c)=ac. (1)求B ; (2)若sin Asin C =3-14,求C.=32, 故A -C =30°或A -C =-30°,因此C =15°或C =45°. (2013·浙江卷)已知α∈R,sin α+2cos α=102,则tan 2α=( ) A.43 B.34 C .-34 D .-43 【答案】C【解析】由(sin α+2cos α)2=1022'得sin 2α+4sin αcos α+4cos 2α=104=52,4sin αcos α+1+3cos 2α=52,2sin 2α+1+3×1+cos 2α2=52,故2sin 2α=-3cos 2α2,所以tan2α=-34,选择C.(2013·重庆卷)4cos 50°-tan 40°=( ) A. 2 B.2+32C. 3 D .2 2-1 【答案】C1.在△ABC 中,AB =3,AC =1,B =30°,△ABC 的面积为32,则C =( ) A.30° B.45°C.60°D.75°解析 法一 ∵S △ABC =12·AB ·AC ·sin A =32,即12×3×1×sin A =32,∴sin A =1, 由A ∈(0°,180°),∴A =90°,∴C =60°.故选C. 法二 由正弦定理,得sin B AC =sin C AB ,即12=sin C 3,sin C =32,又C ∈(0°,180°),∴C =60°或C =120°. 当C =120°时,A =30°,S △ABC =34≠32(舍去).而当C =60°时,A =90°, S △ABC =32,符合条件,故C =60°.故选C. 答案 C2.在△ABC 中,角A ,B ,C 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2π3,a =2,b =233,则B 等于( )A.π3B.5π6C.π6或5π6D.π6解析∵A=2π3,a=2,b=233,∴由正弦定理asin A=bsin B可得,sin B=basin A=2332×32=12.∵A=2π3,∴B=π6.答案 D3.在△ABC中,cos2B2=a+c2c(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则△ABC的形状为(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 B4.△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a>b”是“cos 2A<cos 2B”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因为在△ABC中,a>b⇔sin A>sin B⇔sin2A>sin2B⇔2sin2A>2sin2B⇔1-2sin2A<1-2sin2B⇔cos 2A<cos 2B.所以“a>b”是“cos 2A<cos 2B”的充分必要条件.答案 C5.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c-bc-a=sin Asin C+sin B,则B等于( ) A.π6B.π4C.π3D.3π4答案 C解析 根据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 =2R ,得c -b c -a =sin A sin C +sin B =ac +b, 即a 2+c 2-b 2=ac ,得cos B =a 2+c 2-b 22ac =12,故B =π3,故选C.6.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c 2-b 2)tan B =3ac ,则角B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π3或2π3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a 2+c 2-b 22ac=cos B ,结合已知等式得cos B ·tan B =32, ∴sin B =32,∴B =π3或2π3. 7.在△ABC 中,若b =5,B =π4,tan A =2,则a =______.答案 2108.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a =2,且(2+b )(sin A -sin B )=(c -b )sin C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3解析 由正弦定理,可得(2+b )(a -b )=(c -b )·c . ∵a =2,∴a 2-b 2=c 2-bc ,即b 2+c 2-a 2=bc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12.∴sin A =32. 由b 2+c 2-bc =4,得b 2+c 2=4+bc . ∵b 2+c 2≥2bc ,即4+bc ≥2bc ,∴bc ≤4. ∴S △ABC =12bc ·sin A ≤3,即(S △ABC )max = 3.9.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c =3,cos 2A -cos 2B =3sin A cos A -3sin B cos B . (1)求角C 的大小;(2)若sin A =45,求△ABC 的面积.由a <c ,得A <C ,从而cos A =35,故sin B =sin(A +C )=sin A cos C +cos A sin C=4+3310, 所以,△ABC 的面积为S =12ac sin B =83+1825.10.如图,在△ABC 中,B =π3,AB =8,点D 在BC 边上,且CD =2,cos∠ADC =17.(1)求sin∠BAD ; (2)求BD 、AC 的长.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 BD =AB ·sin∠BADsin∠ADB =8×3314437=3.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C 2=AB 2+BC 2-2AB ·BC ·cos B=82+(2+3)2-2×8×5×12=49.所以AC =7.1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2-(b -c )2=(2-3)bc ,sin A sin B =cos 2C2,BC 边上的中线AM 的长为7.(1)求角A 和角B 的大小; (2)求△ABC 的面积.解 (1)由a 2-(b -c )2=(2-3)bc , 得a 2-b 2-c 2=-3bc ,∴cos A =b 2+c 2-a 22bc =32,(2)由(1)知,a =b ,由余弦定理得AM 2=b 2+(a2)2-2b ·a2·cos C =b 2+b 24+b 22=(7)2,解得b=2,故S △ABC =12ab sin C =12×2×2×32= 3.12.设f (x )=sin x cos x -cos 2⎝ ⎛⎭⎪⎫x +π4.(1)求f (x )的单调区间;精品文档. (2)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f ⎝ ⎛⎭⎪⎫A 2=0,a =1,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解 (1)由题意知f (x )=sin 2x 2-1+cos ⎝ ⎛⎭⎪⎫2x +π22=sin 2x 2-1-sin 2x 2=sin 2x -12. 由-π2+2k π≤2x ≤π2+2k π,k ∈Z, 可得-π4+k π≤x ≤π4+k π,k ∈Z ; 由π2+2k π≤2x ≤3π2+2k π,k ∈Z, 可得π4+k π≤x ≤3π4+k π,k ∈Z . 所以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π4+k π,π4+k π(k ∈Z ); 单调递减区间是⎣⎢⎡⎦⎥⎤π4+k π,3π4+k π(k ∈Z ). (2)由f ⎝ ⎛⎭⎪⎫A 2=sin A -12=0,得sin A =12, 由题意知A 为锐角,所以cos A =32. 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可得1+3bc =b 2+c 2≥2bc ,即bc ≤2+3,且当b =c 时等号成立. 因此12bc sin A ≤2+34.所以△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2+34.。

高中数学《1.1.1 正弦定理》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1.1.1 正弦定理》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课题:1.1.1正弦定理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

2.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习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学习难点】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具】课件、电子白板
【学习方法】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
ABC中,设BC=a,AC=b,AB=c, 根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课题:1.1.1正弦定理
课题:1.1.1正弦定理。

高中数学 1.1.1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5(1)

高中数学 1.1.1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5(1)

第一章解三角形1.1.1正弦定理教材分析与导入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2.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3.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思维能力,通过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教学重点发现正弦定理、用几何法和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是三角形边角关系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两个定理之一,它准确反映了三角形中各边与它所对角的正弦的关系,对于它的形式、内容、证明方法和应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正弦定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正弦定理和内角和定理等众多基础知识解决几何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这些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所以一向为数学教育所重视。

教学难点用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

虽然学生刚学过必修4中的平面向量的知识,但是要利用向量推导正弦定理,有一定的困难。

突破此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通过向量的数量积把三角形的边长和内角的三角函数联系起来。

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方法证明这个定理,使学生巩固向量知识,突出了向量的工具性,是向量知识应用的范例。

教学建议正弦定理是刻画三角形边和角关系的基本定理,也是最基本的数量关系之一。

此节内容从地位上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可以说正弦定理是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直角三角形内问题)的拓广与延续,是对初中相关边角关系的定性知识的定量解释,即对“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这一定性知识的定量解释,即正弦定理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的量化的表示,实现了边角的互化。

它是三角函数一般知识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应用,同时教材这样编写也体现了新课标中“体现相关内容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数学”这一指导思想;启下,正弦定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产生了余弦定理,二者一起成为解决任意三角形问题重要定理。

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5-新人教A版高二必修5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5-新人教A版高二必修5数学教案

(新课标)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5从容说课本章主要学习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应用举例以及实习作业.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反映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可以将三角形中的边的关系与角的关系进行相互转化,许多几何问题也可以转化为解三角形的问题来研究.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全章复习.教学重点1.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2.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3.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学难点定理及有关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确良;2.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3.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典型例题,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数公式及三角形有关性质求解三角形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问题时沟通了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三角函数的关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及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可能,从而从本质上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本章我们共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 本章我们学习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师 你能讲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具体内容吗?生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 余弦定理: a 2=b 2+c 2-2bcco s A ,b 2=a 2+c 2-2acco s B , c 2=b 2+a 2-2baco s C ;abc b a C ac b c a cisB bc a c b A 2cos ,2,2cos 222222222-+=-+=-+=.师 很好!哪位同学来说说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问题? 生 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1)已知三边解三角形;(2)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生 老师,我来补充.利用正弦定理的解题的类型(1)在有解时只有一解,类型(2)可有解、一解和无解;利用余弦定理的解题的两种类型有解时只有一解. 师 very good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学习了什么? 生 除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我们还学习了三角形面积公式:C ab B ac A bc S sin 21sin 21sin 21===C ,利用它我们可以解决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三角形的面积.师 你说的非常完善,你是我们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希望我们全班同学都向他学习.推进新课 多媒体投影解斜三角形时可用的定理公式 适用类型 备注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b 2=a 2+c 2-2ac cos B c 2=b 2+a 2-2ba cos C(1) 已知三边 (2)已知两边及其夹角类型(1)(2)有解时只有一解正弦定理(3)已知两角和类型(3)在有解时只有一解,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 一边(4)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类型(4)可有解、一解和无解三角形面积公式S =21bc sin A =21ac sin B =21ab sin C (5)已知两边及其夹角生 老师,我也来补充.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我们还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关测量距离、高度、角度的问题.师 看来同学们对解三角形这一章掌握得都不错.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例题与练习. [例题剖析]【例1】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 生 这个题目以前做过的,A 与B 的大小关系不定. 师 对吗?生 我认为不对.我以前做过的题目中没有“在△ABC 中”这个条件. (其他学生一致认可) 师 那本题应该怎么做呢?生 我觉得答案应该是A >B ,但是理由我说不上来. 生 我来说.因为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所以 a =2Rsin A ,B =2Rsin B .又因为sin A >sin B ,所以A >B . 又因为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所以A >B . 师 好,你解得非常正确.【例2】在△ABC 中,若△ABC 的面积为S ,且2S=(a +b )2-C 2,求t a n C 的值. 师 拿到题目你怎么考虑,从哪里下手?生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代入已知条件2S=(A +B )2-C 2中,再化简. 师 用面积公式S=21 bc in A =21ac sin B =21ab sin C 中的哪一个呢? 生 用哪一个都可以吧. 生 不对,应该先化简等式右边,得(A +B )2-C 2=A 2+2AB +B 2-C 2,出现了A 与B 的乘积:AB ,而2abco s C =a 2+b 2-c 2,因此面积公式应该用S=21ab sin C ,代入等式得 ab sin C =a 2+b 2+2ab -C 2=2ab -2abco s C .化简得tan 2C=2.从而有344142tan 12tan2tan 2-=-=-=C CC . 师 思路非常清晰,请同学们思考本题共涉及到了哪些知识点? 生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与三角形面积公式. 生 还有余切的二倍角公式. 师 你能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吗?生 拿到题目不能盲目下手,应该先找到解题切入口. 师 对,你讲得很好.生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都要试试.【例3】 将一块圆心角为120°,半径为20 c m 的扇形铁片裁成一块矩形,有如图(1)、(2)的两种裁法:让矩形一边在扇形的一条半径OA 上,或让矩形一边与弦AB 平行,请问哪种裁法能得到最大面积的矩形?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师 本题是应用题,怎么处理?生 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找到相应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分析:这是一个如何下料的问题,从图形的特点来看,涉及到线段的长度和角度,将这些量放置在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求出矩形的边长,再计算出两种方案所得矩形的最大面积,加以比较,就可以得出问题的结论. 解:按图(1)的裁法:矩形的一边O P 在OA 上,顶点M 在圆弧上,设∠M OA =θ,则|MP|=20sinθ,|OP |=20co sθ, 从而S=400sinθco sθ=200sin2θ, 即当4πθ=时,S m a x =200.按图(2)的裁法:矩形的一边PQ 与弦AB 平行,设∠M O Q=θ,在△M O Q 中,∠O QM=90°+30°=120°,由正弦定理,得|MQ|=θθsin 2340120sin sin 20=︒.又因为|MN |=2|OM |sin(60°-θ),=40sin(60°-θ),所以 S=|MQ |·|MN |=331600sinθsin(60°-θ)=331600{-21[co s60°-co s(2θ-60°)]}=33800[cos(2θ-60°)-co s60°]. 所以当θ=30°时,S m a x =33400. 由于33400>200,所以用第二种裁法可裁得面积最大的矩形,最大面积为33400c m 2. 评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测量(角度、距离)、合理下料、设计规划等方面有广泛应用.从解题过程来看,关键是要找出或设出角度,实质是解斜三角形,将问题涉及的有关量集中在某一个或者几个三角形中,灵活地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来加以解决.【例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是连续的三个自然数,求所有这些三角形中的最大角的度数.(精确到0.1°) 师 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生(齐答)已知三角形的三边,要求三角形中的角. 师 怎么处理呢?生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边与角的转化,可是三条边的值不知道啊. 生条件中三角形的三边是连续的三个自然数,那么我们可以设这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为n-1,n ,n+1,最大的角为θ,则)1(2321)1(24)1(2)1()1(cos 2222--=--=-+--+=n n n n n n n n n n θ.师 接下来怎么做呢?生 因为co sθ是[0°,180°]内的减函数,所以要求θ的最大值即求co sθ的最小值. 师cosθ的最小值怎么求呢? 生 因为cosθ>-1,从而有)1(2321--n >-1)1(23-⇒n <23n-1>1⇒n >2. 又因为n 为自然数,所以当n=3时,(cosθ)min =-41,所以θ的最大值为104.5°. (教师用多媒体投影)解:设这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为n-1,n ,n+1,最大的角为θ,则)1(2321)1(24)1(2)1()1(cos 2222--=--=-+--+=n n n n n n n n n n θ.因为cosθ是[0°,180°]内的减函数,所以要求θ的最大值即求co sθ的最小值,且cosθ>-1,从而有)1(2321--n >-1)1(23-⇒n <⇒23n-1>1⇒n >2. 因此,当n=3时,(cosθ)min =-41,所以θ的最大值为104.5°. 师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练习 多媒体投影1.在△ABC 中,若A =30°,B =45°,C =6,则A 等于( ) A.26- B.26(2-C.)26(3-D.)26(4-2.在△ABC 中,若a =7,b =4,c =5, 则△ABC 的面积为(精确到0.1)( ) A .7B .8.2C .10.3D .9.83.某人站在山顶向下看一列车队向山脚驶来,他看见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的俯角差等于他看见第二辆车与第三辆车的俯角差,则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的距离D 1与第二辆车与第三辆车的距离D 2之间的关系为( ) A.d 1>d 2B.d 1=d 2C.d 1<d 2D.大小确定不了4.在△ABC 中,若A ·co t A =bco t B ,则△ABC 是_______三角形.5.在异面直线A ,B 上有两点M 、N ,EF 是直线A ,B 的公垂线段,若EM =5,EF =3,FN =4,MN =6,则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___________.(精确到1°) 练习题答案:1.C 2.D 3.C 4.等腰5.70°课堂小结同学们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生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都是联系三角形边和角的关系式.生 凡是可用正弦定理的时候,都可以用余弦定理;当关系式中有边的平方项时,可以考虑余弦定理.生 已知两边一对角求解三角形时用余弦定理讨论二次方程,更容易判断是无解、一解还是两解的问题.生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几何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找出图形中的边角关系,然后假设有关的边和角,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建立边或角的关系式.生 在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都根据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通过解这些三角形,得出实际问题的解.其基本步骤是: (1)分析:理解题意,弄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一个或几个三角形);(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待求量尽可能地集中在有关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这些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布置作业1.已知锐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x ,则x 的取值X 围是__________.2.在△ABC 中,已知t a n A =21,t a n B =31,试求最长边与最短边的比. 3.某人坐在火车上看风景,他看见远处有一座宝塔在与火车前进方向成30°角的直线上,1分钟后,他看见宝塔在与火车前进方向成45°角的直线上,设火车的速度是100 km/h ,求宝塔离开铁路线的垂直距离. 答案:1.(5,13)2.解:因为t a n A =21,t a n B =31,所以1312113121tan tan 1tan tan )tan(=•-+=-+=+BA B A B A . 因为0°<A <45°,0°<B <45°,所以A +B = 45°. 所以3510103135sin sin sin =︒==B C b c ,所以最长边与最短边的比为35. 3.解:如图,设宝塔在C 点,先看时的位置为A ,再看时的位置为B ,由题意知∠BAC =45°-30°=15°,AB =3560100=(km ),AC =)13(3513515sin 53sin sin +=︒︒=∠•∠=ABC BCA AB AC ,所以C 点到直线AB 的距离为d =AC ·sin30°=65(3+1)(km ).板书设计 本章复习例1 例3 例2 例4(投影区)备课资料解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内角是三角形的六个基本元素.已知其中的三个基本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余的基本元素叫做解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解法因为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是直角,例如△ABC 中,C =90°,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那么利用以下关系式:(1)A +B =90°;(2)A 2+B 2=C 2;(3)A =c sin A =cco s B =B ·t a n A ;(4)B =cco s A =c sin B =acxtana . 可分四种情况来解直角三角形. (1)已知斜边和一锐角; (2)已知一条直角边和一锐角; (3)已知一斜边和一直角边; (4)已知两条直角边. 2.斜三角形的解法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没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叫做斜三角形.斜三角形的解法可分以下四种情况:(1)已知两角和一边;(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3)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4)已知三边.解斜三角形常常利用以下基本关系式: 1.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即A +B +C =180°; 2.正弦定理,即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3.余弦定理,即(1)⎪⎩⎪⎨⎧+=+=+=;cos cos ,cos cos ,cos cos B a A b c A c C a b C b B c a(2)⎪⎩⎪⎨⎧-+=-+=-+=C ab b a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cos 2cos 2,cos 2222222222一般地说,在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的情况下,解三角形时,问题不一定有解,如果有解也不一定有唯一解.对这类问题进行讨论,可得如下结论.90°≤A <180°0°<A <90°a >b 一解 一解 a =b 无解 一解a <b无解A >B sin A A =B sin A A <B sin A两解 一解 无解。

(新课程)高中数学《1.1.3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新课程)高中数学《1.1.3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学习目标】
1.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答三个典型例子,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数公式及三角形有关性质求解三角形问题。

【学习重点】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

【学习难点】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综合运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具】课件、电子白板
.在∆ABC。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1.1.1正弦定理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1.1.1正弦定理

数学·必修5(人教A版)解三角形本章概述课标导读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要点点击1.边长a、b、c对应角分别为A、B、C,非特殊要求不能改变.2.注意使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3.建立边角关系一般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4.多边形和多面体的计算一般通过解三角形来完成.5.解测量问题时,一般把问题抽象成平面多边形或空间多面体问题,再利用解三角形方法求解.网络构建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1 正弦定理►基础达标1.在△ABC中,已知2B=A+C,则B=( )A.30° B.45° C.60° D.90°解析:由2B=A+C⇒3B=A+B+C=180°,即B=60°,故选C.答案:C2.在△ABC中,若∠A=60°,∠B=45°,BC=32,则AC=( )A.4 3 B.2 3 C. 3 D.3 2解析: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在△ABC中,ACsin B=BCsin A,∴AC=BC·sin Bsin A=32×2232=2 3.答案:B3.在△ABC中,若A∶B∶C=1∶2∶3,则a∶b∶c=( ) A.1∶2∶3 B.3∶2∶1C.1∶3∶2 D.2∶3∶1解析:设A=k,B=2k,C=3k,由A+B+C=180°,得6k =180°,k =30°,∴A =30°,B =60° ,C =90°,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1∶3∶2.C答案:C4.(2013·湖南卷)在锐角△ABC 中,角A ,B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若2a sin B =3b ,则角A 等于( )A.π12 B.π6 C.π4 D.π3解析:∵b sin B =a 32,∴sin A =32,∵△ABC 是钝角三角形,∴A =π3. 答案:D5.在△ABC 中,若b =2,B =30°,C =135°,则a =________.解析:∵B =30°,C =135°,∴A =180°-30°-135°=15°.由正弦定理,a sin A =bsin B得: a =b sin A sin B =2sin 15°sin 30°=4sin 15°. 又sin 15°=sin (45°-30°)=sin 45°cos 30°-cos 45°sin 30°=64-24, ∴a =6- 2.答案:6- 2►巩固提高6.在△ABC 中,如果B =31°,a =20,b =10,则此三角形( )A .有两解B .有一解C .无解D .有无穷多解解析:∵a sin B >b ,∴无解.答案:C7.在△ABC 中,若a =3,b =3,∠A =π3,则∠C 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利用正弦定理及三角形内角和性质求解.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可知a sin A =bsin B , 即sin B =b sin A a =3×323=12. 又∵a >b ,∴∠B =π6. ∴∠C =π-∠A -∠B =π2. 答案:π28.在△ABC 中,若B =30°,AB =23,AC =2,则AB 边上的高是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AC sin B =ABsin C ,∴sin C =AB ·sin 30°AC =23·sin 30°2=32, ∴C =60°或120°,①当C =60°时,A =90°,AB 边上的高为2;②当C =120°时,A =30°,AB 边上的高为2sin 30°=1.答案:1或29.已知:在△ABC 中,A =45°,c =6,a =2,解此三角形.解析:c sin C =a sin A ⇒sin C =c sin A a =6×24=32, 当C =60°时,B =75°,∴b =a sin B sin A=3+1. 当C =120°时,B =15°,∴b =a sin B sin A=3-1.10.在△ABC 中,若a cos A =b cos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 =2R sin A ,b =2R sin B ,由a cos A =b cos B 得,sin A cos A =sin B cos B ,即sin 2A =sin 2B ,∵2A 、2B ∈(0,2π),∴2A =2B 或2A +2B =π.即A =B 或A +B =π2, ∴△ABC 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1.正弦定理可建立边角关系,角的正弦值越大所对的边就越长.2.由正弦值得出角的大小时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个解还是两个解.一般地,已知a ,b ,A 解三角形时,只有当A 为锐角且b sin A <a <b 时,有两解;其他情况时则只有一解或无解.3.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4.特别强调:把a=2R sin A,b=2R sin B代入已知等式,可将边角关系全部转化为三角函数关系.。

新人教A版必修5高中数学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高中数学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学案

高中数学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学案新人教A 版必修5学习目标1. 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2. 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 学习重难点1. 重点:正、余弦定理内容2. 难点: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的讨论一、知识链接问题1:在解三角形时,已知三边求角,用 定理;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用 定理;已知两角和一边,用 定理.问题2:在△ABC 中,已知 A =6π,a =252,b =502,解此三角形.二、试一试探究1:在△ABC 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① A =6π,a =25,b =502;② A =6π,a =5063,b =502;③ A =6π,a =50,b=502.思考: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探究2: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 为锐角时).babab a baa 已知边a,b 和∠A仅有一个解有两个解仅有一个解无解a ≥b CH=bsinA<a<b a=CH=bsinA a<CH=bsinAAC B ACB1ABACB2CHHH试试:1. 用图示分析(A 为直角时)解的情况? 2.用图示分析(A 为钝角时)解的情况?※ 模仿练习例1. 在∆ABC 中,已知80a =,100b =,45A ∠=︒,试判断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变式:在∆ABC 中,若1a =,12c =,40C ∠=︒,则符合题意的b 的值有_____个.例2. 在∆ABC 中,60A =︒,1b =,2c =,求sin sin sin a b cA B C++++的值.变式:在∆ABC 中,若55a =,16b =,且1sin 22032ab C =,求角C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用余弦定理解决);2. 已知三角形三边问题(用余弦定理解决);3. 已知三角形两角和一边问题(用正弦定理解决);4. 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问题(既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可能有一解、两解和无解三种情况).※ 知识拓展在∆ABC 中,已知,,a b A ,讨论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当A 为钝角或直角时,必须a b >才能有且只有一解;否则无解; ②当A 为锐角时,如果a ≥b ,那么只有一解; 如果a b <,那么可以分下面三种情况来讨论: (1)若sin a b A >,则有两解;(2)若sin a b A =,则只有一解;(3)若sin a b A <,则无解.当堂检测1. 已知a 、b 为△ABC 的边,A 、B 分别是a 、b 的对角,且sin 2sin 3A B =,则a bb +的值=( ). A. 13 B. 23 C. 43 D. 532. 已知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3∶5∶7,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是( ). A .135° B .90° C .120° D .150°3. 如果将直角三角形三边增加同样的长度,则新三角形形状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由增加长度决定4. 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4:5:6,则cos B = .5. 已知△ABC 中,cos cos b C c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课后作业1. 在∆ABC中,a xcm=,2b cm=,45B∠=︒,如果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有两解,求x 的取值范围.2. 在∆ABC中,其三边分别为a、b、c,且满足2221sin24a b cab C+-=,求角C.课后反思。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数学5 第一章解三角形章节总体设计(一)课标要求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1.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章重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且在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示范、引导。

本章的两个主要数学结论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它们都是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结论。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边角关系的定性的知识,就是“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及其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

”设置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2.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加强与前后各章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复习和应用已学内容,并为后续章节教学内容做好准备,能使整套教科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高教学效益,并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本章内容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基本关系,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有着密切联系。

新人教A版必修5高中数学第一章1.1.1正弦定理(一)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高中数学第一章1.1.1正弦定理(一)导学案

1.1.1 正弦定理(一)课时目标1.熟记正弦定理的内容;2.能够初步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1.在△ABC 中,A +B +C =π,A 2+B 2+C 2=π2.2.在Rt △ABC 中,C =π2,则a c =sin_A ,bc=sin_B .3.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 ,B ,C 和它们的对边a ,b ,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4.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 sin A =b sin B =csin C ,这个比值是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2R .一、选择题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B ∶C =1∶2∶3,则a ∶b ∶c 等于( )A .1∶2∶3B .2∶3∶4C .3∶4∶5D .1∶3∶2 答案 D2.若△ABC 中,a =4,A =45°,B =60°,则边b 的值为( ) A.3+1 B .23+1 C .2 6 D .2+2 3 答案 C解析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sin B,得4sin 45°=b sin 60°,∴b =2 6. 3.在△ABC 中,sin 2A =sin 2B +sin 2C ,则△ABC 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答案 A解析 sin 2A =sin 2B +sin 2C ⇔(2R )2sin 2A =(2R )2sin 2B +(2R )2sin 2C ,即a 2=b 2+c 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BC 为直角三角形.4.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则角A 与角B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B .A <BC .A ≥BD .A ,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答案 A解析 由sin A >sin B ⇔2R sin A >2R sin B ⇔a >b ⇔A >B .5.在△ABC 中,A =60°,a =3,b =2,则B 等于( ) A .45°或135° B .60° C .45° D .135° 答案 C解析 由a sin A =b sin B 得sin B =b sin Aa=2sin 60°3=22.∵a >b ,∴A >B ,B <60° ∴B =45°.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如果c =3a ,B =30°,那么角C 等于( )A .120°B .105°C .90°D .75° 答案 A解析 ∵c =3a ,∴sin C =3sin A =3sin(180°-30°-C )=3sin(30°+C )=3⎝⎛⎭⎪⎪⎫32sin C +12cos C , 即sin C =-3cos C . ∴tan C =- 3.又C ∈(0°,180°),∴C =120°. 二、填空题7.在△ABC 中,AC =6,BC =2,B =60°,则C =_________. 答案 75°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2sin A =6sin 60°,∴sin A =22.∵BC =2<AC =6,∴A 为锐角.∴A =45°. ∴C =75°.8.在△ABC 中,若tan A =13,C =150°,BC =1,则AB =________.答案 102解析 ∵tan A =13,A ∈(0°,180°),∴sin A =1010.由正弦定理知BC sin A =ABsin C , ∴AB =BC sin C sin A =1×sin 150°1010=102.9.在△ABC 中,b =1,c =3,C =2π3,则a =________.答案 1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3sin2π3=1sin B , ∴sin B =12.∵C 为钝角,∴B 必为锐角,∴B =π6,∴A =π6.∴a =b =1.10.在△ABC 中,已知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若b =2a ,B =A +60°,则A =______.答案 30°解析 ∵b =2a ∴sin B =2sin A ,又∵B =A +60°, ∴sin(A +60°)=2sin A即sin A cos 60°+cos A sin 60°=2sin A ,化简得:sin A =33cos A ,∴tan A =33,∴A =30°.三、解答题11.在△ABC 中,已知a =22,A =30°,B =45°,解三角形. 解 ∵a sin A =b sin B =csin C,∴b =a sin B sin A =22sin 45°sin 30°=22×2212=4.∵C =180°-(A +B )=180°-(30°+45°)=105°,∴c =a sin C sin A =22sin 105°sin 30°=22sin 75°12=2+2 3.12.在△ABC 中,已知a =23,b =6,A =30°,解三角形. 解 a =23,b =6,a <b ,A =30°<90°. 又因为b sin A =6sin 30°=3,a >b sin A , 所以本题有两解,由正弦定理得:sin B =b sin A a =6sin 30°23=32,故B =60°或120°.当B =60°时,C =90°,c =a 2+b 2=43; 当B =120°时,C =30°,c =a =2 3. 所以B =60°,C =90°,c =43或B =120°,C =30°,c =2 3. 能力提升1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2,b =2,sin B +cos B =2,则角A 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 π6解析 ∵sin B +cos B =2sin(π4+B )= 2.∴sin(π4+B )=1.又0<B <π,∴B =π4.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 sin Bb =2×222=12.又a <b ,∴A <B ,∴A =π6.14.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 =2B ,a ,b ,c 所对的角分别为A ,B ,C ,求ab的取值范围.解 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 ,B ,C <90°,即⎩⎪⎨⎪⎧B <90°,2B <90°,180°-3B <90°,∴30°<B <45°.由正弦定理知:a b =sin A sin B =sin 2B sin B=2cos B ∈(2,3),故ab的取值范围是(2,3).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课题: §1.1.3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答三个典型例子,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数公式及三角形有关性质求解三角形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问题时沟通了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三角函数的关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及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可能,从而从本质上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 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创设情景]
思考:在∆ABC 中,已知22
a cm =,25
b cm =,0
133A =,解三角形。

(由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解答过程)
从此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在某些条件下会出现无解的情形。

下面进一步来研究这种情形下解三角形的问题。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例1.在∆ABC 中,已知,
,a b A ,讨论三角形解的情况 分析:先由sin sin b A
B a =可进一步求出B ;
则0180()C A B =-+ 从而
sin a C c A =
1.当A 为钝角或直角时,必须a b >才能有且只有一解;否则无解。

2.当A 为锐角时,
如果a ≥b ,那么只有一解;
如果a b <,那么可以分下面三种情况来讨论:
(1)若sin a b A >,则有两解;
(2)若sin a b A =,则只有一解;
(3)若sin a b A <,则无解。

(以上解答过程详见课本第910页)
评述:注意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只有当A 为锐角且
sin b A a b <<时,有两解;其它情况时则只有一解或无解。

[随堂练习1]
(1)在∆ABC 中,已知80a =,100b =,045A ∠=,试判断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

(2)在∆ABC 中,若1a =,1
2c =,040C ∠=,则符合题意的b 的值有_____个。

(3)在∆ABC 中,a xcm =,2
b cm =,045B ∠=,如果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有两解,求x 的取值范围。

(答案:(1)有两解;(2)0;(3
)2x <<
例2.在∆ABC 中,已知7a =,5b =,3c =,判断∆ABC 的类型。

分析:由余弦定理可知
222222222是直角ABC 是直角三角形是钝角ABC 是钝角三角形
是锐角a b c A a b c A a b c A =+⇔⇔∆>+⇔⇔∆<+⇔⇔ABC 是锐角三角形∆
(注意:是锐角A ⇔ABC 是锐角三角形∆)
解:222753>+,即222a b c >+,
∴ABC 是钝角三角形∆。

[随堂练习2]
(1)在∆ABC 中,已知sin :sin :sin 1:2:3A B C =,判断∆ABC 的类型。

(2)已知∆ABC 满足条件cos cos a A b B =,判断∆ABC 的类型。

(答案:(1
)ABC 是钝角三角形∆;(2)∆ABC 是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例3.在∆ABC 中,060A =,1b =,面积为2,求sin sin sin a b c
A B C ++++的值
分析:可利用三角形面积定理1
11sin sin sin 222S ab C ac B bc A ===以及正弦定理
sin sin a
b A B
=sin c C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解:由1
sin 22S
bc A ==得2c =,
则2222cos a b c bc A =+-=3,即a =
从而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2sin a A ==
Ⅲ.课堂练习
(1)在∆ABC 中,若55a =,16b =,且此三角形的面积S = C
(2)在∆ABC 中,其三边分别为a 、b 、c ,且三角形的面积
2224a b c S +-=,求角C
(答案:(1)060或0120;(2)045) Ⅳ.课时小结
(1)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
(2)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
(3)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

Ⅴ.课后作业
(1)在∆ABC 中,已知4b =,10c =,030B =,试判断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

(2)设x 、x+1、x+2是钝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

(3)在∆ABC 中,0
60A =,1a =,2b c +=,判断∆ABC 的形状。

(4)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cm ,5cm,它们所夹的角的余弦为方程25760x x --=的根, 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板书设计
●授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