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自主文化品牌创建

合集下载

高校文化品牌建设思路探索

高校文化品牌建设思路探索

高校文化品牌建设思路探索发布时间:2022-12-12T09:09:17.77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56卷15期作者:孙惠[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孙惠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关键词】:高校文化品牌;原创经典;文化育人一、概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最鲜明、最本质的标识,是大学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族魂在,国亡可再兴。

族魂灭,城廓乃躯壳”,所以我们应当以大学文化品牌建设为路径,着力从精神文化、育人文化和学术文化层面,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本文旨在系统展现高校文化品牌的内涵、创建高校文化品牌的意义所在、并探索如何培育并创建独具特色的高校文化品牌。

二、高校文化品牌的内涵品牌的原始解释是产品的牌子,亦特指在现有社会评价标准下被广泛认可的、能够展示产品具有标准化特征、同时以此为代表的产品品质优良的商品的牌子。

它由来于经济学的定义,由此衍生的各类品牌理论五花八门,但它并非“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品牌的本质是始终不变的,它是商品的符号。

高校文化品牌则是由商品品牌衍生而出的根植于特定主体的概念。

它是继校园心理健康建设,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第二课堂建设等之后被提出并逐渐兴起的校园建设形式。

它起源于校园文化,又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创新。

它首先是区分不同高校的名称和标志,同时它也是映射校内外公众对该高校的情感联结和思想认知的对象,高校文化品牌可以成为高校实现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功能的效果放大器和价值增值剂。

一个优良的高校品牌的形成,还可以助推高校各部门更好尽职履责,形成一个循环高效的行政体制机制,优化高校运行和发展。

三、创建高校文化品牌的意义现今,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双一流”院校,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要在祖国大地上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

在此态势下,各大学高校能够孵化出属于自己的原创文化品牌,并将其经典化尤为重要。

基于“文化基因”的高校文创产品的开发

基于“文化基因”的高校文创产品的开发

基于“文化基因”的高校文创产品的开发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高校文创产品的开发成为了大学校园内一种新的趋势。

高校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加之学生的创意和创造力,使得高校文创产品的开发有着独特的优势。

而基于“文化基因”的高校文创产品开发更是能够充分挖掘学校特色文化,提高创意产品的独特性和特色。

本文将从文化基因的含义、高校文创产品的定义和开发、文化基因在高校文创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文化基因的含义文化基因是指一种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传承、进化和创新。

它是一种跨时空的文化信息,可以在不同的艺术、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表现出来。

文化基因是一个文化的核心思想、核心价值和核心精神的体现,是该文化的基本元素和基本特征。

文化基因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是文化的更新和发展。

一种优秀的文化基因,可以赋予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学校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文化魅力,是引领文化走向时尚的命脉。

二、高校文创产品的定义和开发高校文创产品是指由高校学生或教师基于学校文化资源和学术资源,结合时尚、科技、艺术等元素进行创作和设计的产品。

高校文创产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服装、手工艺品、文创礼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等。

在开发高校文创产品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例如可以通过大赛评选、产品孵化、项目资助等方式激发学生们的文创激情,鼓励他们利用文化基因进行创意设计和产品开发。

1. 挖掘学校的特色文化每所高校都有着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这些文化资源是高校文创产品开发的宝贵基础。

通过对学校的历史沿革、传统文化、校训精神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可以发现许多独特的文化基因。

一所百年名校可能有悠久的校园文化、校训精神等;一所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高校可能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等。

将这些特色文化进行提炼,可以为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独特的创意来源和灵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基于“文化基因”的高校文创产品开发,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文化的自信和创新能力。

优秀教学成果奖评语

优秀教学成果奖评语

优秀教学成果奖评语教学成果总结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对学习过程自我监控,对学习结果自我评价。

积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推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促进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符合高等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大趋势,也符合民办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根据目前研究的情况,将自主学习理论与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实践相结合并进行实证研究,将会促进民办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了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一问题。

一、研究成果的总体目标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在积极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这一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和教学实验,全面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认真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深层次原因,进而探索出民办高校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紧迫性以及规律与对策。

以此帮助我校英语教师积极转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实现英语教学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并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教学机制;也可以帮助我校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引导他们树立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及较高英语语用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在郑州科技学院内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与办学特色。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一是理论研究。

主要研究了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特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等重要内容。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对学习过程自我监控,对学习结果自我评价。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7.06•【字号】鄂政办发〔2022〕30号•【施行日期】2022.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湖北省推进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7月6日湖北省推进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大战略基础设施,是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国家空间战略、经济战略和安全战略的重要保障。

为抢抓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的机遇,推进我省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全国北斗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制定以下措施。

一、支持北斗领域技术创新(一)加强北斗领域科技创新。

支持省内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北斗领域国家重大项目,对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按规定给予支持。

运用国家专项资金,重点鼓励北斗智能芯片、终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在省级科技计划和省级高质量发展专项中重点聚焦北斗产业链,以北斗前沿技术体系构建与自主核心软硬件研制为目标,采用公开竞争、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大力支持北斗“星、芯、网、端”以及“北斗+5G”融合等相关技术研发和成果创新,着力突破一批制约北斗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巩固我省在北斗技术创新中的领先地位。

(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经信厅、省财政厅)(二)支持北斗创新平台建设。

支持湖北珞珈实验室在北斗领域开展创新,3年建设期内每年给予5000万元运行经费补助,后续按照湖北实验室考核评估有关规定,结合其运行效果拨付运行经费补助,引导激励湖北珞珈实验室发挥更大作用。

支持省内北斗企业联合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对获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一次性补助建设经费不低于1000万元;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一次性补助建设经费500万元。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3.08.30•【文号】教职成函〔2023〕9号•【施行日期】2023.08.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教职成函〔202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现将《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有关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等对照任务要求,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举措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与可行性,预期成效明显,学校主管部门提供相应支持。

2023年9月6日—10月7日,各单位在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后(地方高校和继续教育机构还应取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分别登录相关平台填报并上传佐证材料,有关任务的申报指南也将通过平台分别公布。

部属高校直接联系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获得账号,地方高校等账号须经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申报后创建。

自2023年起,每年12月15日前,各建设单位要按要求开展自评、总结经验、凝练成果,形成报告,通过平台系统填报绩效数据。

教育部2023年8月30日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指示,实施好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工程”,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特制定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大教育观”,把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倍增器”,聚焦关键单元和重点群体,点线面结合、近中远统筹,推动各种教育类型、资源、要素多元结合,调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打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完善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附件: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指南选题说明:1、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旨在引领和团结全省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围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教育强省、推进富民强省大局,研究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应国家和我省需要以及群众关切的教育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问题。

重视以创新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强基于证据的决策研究,强化以标准和模式为主导的实践研究,体现教育科学研究的全局性、前瞻性、综合性、战略性,提高选题的针对性、应用性、对策性、实效性,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意、经验、理论、制度、模式、标准,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应重视教育教学研究中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和应用性的问题研究,一般选题不要太宏观也不要过于微观,突出“小、精、实、新”。

2、课题指南所列内容,除重大招标课题外,不完全是具体的课题名称,大部分是选题的参考领域、方向或范围,请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工作实际自拟课题题目。

一、省级重大招标课题(5项)1、湖南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研究要点:湖南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调查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素研究;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制度的研究;建设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体系的重大措施及对策等。

2、湖南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证研究研究要点:高水平大学的内涵与要义研究;发达国家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比较借鉴研究(包括办学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保障、经费投入、学校管理等方面);目前湖南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建设湖南高水平大学的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实现途径与对策等。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本科高校应用型品牌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本科高校应用型品牌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本科高校应用型品牌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3.08.08•【字号】川教函〔2023〕285号•【施行日期】2023.08.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本科高校应用型品牌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23〕285号省内各地方本科高校: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落实教育部两个“先行先试”工作部署和《关于新时代振兴四川高等教育的实施方案》,推动地方高校主动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深化产教协同育人,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经研究,决定开展本科高校应用型品牌专业建设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遴选范围重点对接我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首批本科高校应用型品牌专业申报范围为:验收结论为“优”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和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支撑的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

每个专业应选取3-5个办学实力较强、核心专业知识关联度较大、具有共性技术特征和契合区域产业链上下游专业知识结构的专业组群建设,同时可申报2门校企深度合作的核心课程作为应用型品牌课程建设项目。

二、主要任务(一)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机制。

强化高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深化产学研全方位合作,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推动产学研用多主体之间开放合作,整合多主体创新要素和资源,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实现学校和行业企业协同发展、同频共振、融合创新。

(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产业需求导向、跨界交叉融合、支撑引领行业”的培养要求,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发挥企业重要育人主体作用,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

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

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
经济学
推荐国家
61
高职财会类专业"岗证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潘上永、孔德兰、李华、施金影、章七根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兴业银行杭州分行、浙江正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教育学
62
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项目课程整体改革与实践
王琦、方华、何惠珍、陶再平、谢峰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教育学
63
“三方联动、三位合一”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
管理学
推荐国家
10
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与环境复合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岑可法、高 翔、胡亚才、俞自涛、陈 炯、金 滔、倪明江、骆仲泱、冯晓露、邱坤瓒、陈惠玲
浙江大学
工学
推荐国家
11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建设与创新实践
陈德人、李 琪、吕廷杰、陈 进、王 东、刘 渊、胡 桃、华 迎、魏修建、冯 雁
附件:
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
省级一等奖(80项)
序号
推荐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成果科类
备注
1
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与实践生物系统工程专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应义斌、王剑平、何 勇、邬小撑、郭亚芳
浙江大学
工学
推荐国家
2
工程型、国际化的计算机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汪建云、潘芝梅、佘德松、陈茂铨、李升阳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农学
推荐国家
78
根植行业 深化合作 促进高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林秀杰、付萍、高福友、王淑萍、孙宏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法学
推荐国家
79

绍兴文理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规划

绍兴文理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规划

绍兴文理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规划(2010-2015)校园文化品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文化品牌运作模式已基本形成,构建了大型活动“届次化、品牌化、规模化”,小型活动“社团化、项目化”的格局,同时,“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有序推进,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并涌现出了一批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品牌,如“风则江大讲堂”、“爱心承诺”、“卓越奖学金”、“兰亭论坛”、“精英面对面”、“读书与人生-大学生读书节”等。

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任务,进一步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以及《绍兴文理学院“十一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等文件精神要求,形成体现文理学院“求真、修德、尚美”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历史及办学理念,建设以“求真、修德、尚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系列品牌,使学校成为发展地方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目标及主要任务1.建设目标经过3到5年的建设,使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更上一个台阶,在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发挥更大作用。

争取有2-3个品牌成为省级或部级的优秀文化品牌,校级优秀文化品牌达到“一院一品”,使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走在全省高校前列,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

2.主要任务(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简析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塑造与提升——以滁州学院“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为例

简析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塑造与提升——以滁州学院“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为例

第28卷㊀第4期Vol.28㊀No.4北京印刷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2020年4月Apr.2020简析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塑造与提升以滁州学院 一院一品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为例马㊀报(滁州学院,滁州239000)摘㊀要:校园文化项目化运作是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塑造与提升的重要手段㊂当前,地方高校普遍启动了 一院一品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在项目申报㊁管理验收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法㊂然而,项目实际运营中,普遍存在品牌数量与质量㊁项目目的与实施手段㊁品牌培育与传播之间的矛盾问题㊂本文结合滁州学院凤阳花鼓传承建设项目现实运营,探讨校园文化品牌塑造与提升策略㊂关键词:地方高校;文化品牌;塑造;提升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8626(2020)04-0104-03㊀㊀当前,很多地方高校启动了 一院一品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致力于打造校园文化品牌㊂所谓 一院一品 ,就是把培育和实施的重心放到二级学院,通过发挥二级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打造出一批既反映学院历史积淀,又体现学院现实特色的校园文化成果,从而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文化品牌生产机制㊂本文拟结合滁州学院 一院一品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的实施,通过考察项目实施流程,揭示建设运营中的矛盾问题,进而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塑造提升的实施路径㊂一㊁ 一院一品 校园文化品牌项目概况2012年开始,滁州学院就开展了 一院一品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评选活动㊂其具体负责项目申报和管理的部门是党委宣传部,有的高校则设在校团委㊂项目申报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具体要求在各个高校之间有所差异㊂但总体而言,项目申报要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要求政治思想健康向上,能够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政治方向上要与党的路线㊁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二是要彰显学校特色,能够体现学校事业发展实际㊁人才培养目标和学院专业特色,能够体现传承学校优良传统和历史积淀;三是项目覆盖面要广,师生的参与度较高,实施效果较好,并具有文化品牌活动的名称㊁标示㊁符号㊁概念㊁内容㊁风格等形象元素㊂滁州学院对活动举办年限有一定要求,对连续举办相应活动三年及以上者优先考虑㊂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围绕文化育人展开,分不同的层级开展,在这方面不同高校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㊂滁州学院主要着眼于宏观,项目内容包括思想教育类㊁组织建设类㊁学风养成类㊁科技实践类㊁创新创业㊁文化活动类等方面㊂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学校工作实际㊁学科专业特点以及传统特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活动载体,创造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㊂有的地方高校则仅聚焦于校园文化领域,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主题教育㊁院风建设㊁文化载体建设㊁文化艺术活动㊁实践育人等方面㊂项目申报流程一般包括提出申请㊁现场答辩㊁立项确定㊁公示公布等环节㊂项目通过验收检查才能结项,由学校组成专家组或者由专门校园文化品牌项目检查评估小组进行审核验收㊂验收时主要看项目成果能够达到预定目标要求,还包括能否形成文化理念和思路㊁工作模式㊁文化品牌和精神,能否体现本单位的特色和工作水平,是否具备较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等方面㊂有的高校还要求项目开展情况得到校级以上媒体的正面宣传报道或获得校级以上表彰㊂经过验收,审核评估小组还会评审出一㊁二㊁三等奖,对获得奖项的单位还给予经费奖励㊂经检查评审不合格的项目,由评审单位提出整改或撤项意见,要求整改的项目需限期整改完㊀㊀收稿日期:2019-12-31基金项目:滁州学院校级思政专项课题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一院一品 校园文化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研究 ,编号:2017SZ06㊂成,由评审单位复审后办理结项手续㊂地方高校纷纷启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是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迫切需求㊂相对于老牌重点大学来说,地方高校办学历史不长,无论是师资㊁设备㊁文化积淀等方面均处于弱势㊂基于此,很多地方高校把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作为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手段㊂除此之外,推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㊂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的总体任务就是要在高校构建 十大育人 体系,而文化育人作为其中的重要方面是不可或缺的㊂因此,地方高校对推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十分重视,统筹谋划比较到位,在组织领导㊁物质保障㊁考核评价㊁导向激励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㊂在组织领导上,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㊁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或者校团委牵头负责,党政工团学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凝聚了工作的合力㊂各建设单位对项目日常管理运营基本能够做到有领导㊁有计划㊁有分工㊁有考核,能够按照预期计划分步骤㊁分阶段持续推进㊂二㊁项目建设运营中的矛盾问题从项目实施过程可以发现,地方高校 一院一品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还存在一定的矛盾问题,集中表现为品牌数量与质量㊁项目目的与实施手段㊁品牌培育与推广之间的矛盾㊂(一)品牌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从地方高校现实情况来看,各地方高校在推进项目实施中,普遍存在重数量㊁轻质量的问题㊂目前,地方高校普遍开展了 一院一品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导致校园文化品牌数量不断增长,但这些文化品牌质量还有待提高,真正的精品力作还非常少,而且各学院的项目建设成果大同小异,区分度不高㊂从滁州学院运营情况来看,每一届评审都会有8~10个校园文化品牌㊂如果每年连续进行评审的话,仅三年就可以达到24~30个品牌,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培育的品牌质量是有待商榷的㊂因此,滁州学院把评审间隔作了弹性调整,主要就是为了引导各二级单位把重心放在品牌质量上来㊂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项目建设时间紧而任务重,从而产生质量问题㊂校园文化品牌的生产培育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生产,它需要一个漫长而连续的建设周期㊂然而,很多地方高校 一院一品 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建设周期大多为一年,抛开项目申报和结项评审的环节,实际建设周期可能更短㊂而且,很多二级学院项目成员在推进项目实施的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的教学㊁科研和日常其他工作㊂学生成员在担负学业任务的同时,还要从事文化品牌建设相关活动㊂可想而知,项目建设者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㊂当建设者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的时候,所产出的成果质量往往也是难以保证的㊂个别高校项目建设者甚至是为了项目而项目,把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工作当成一种额外的负担,这完全背离了项目实施的初衷㊂还有就是地方高校在项目管理方面不够规范,比如,宣传部门作为项目的管理部门,在项目立项实施以后,要经常性地关注各实施单位项目实施进展,及时发现问题㊁解决问题,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管理部门因业务工作繁重,难以做到项目管理的规范化㊂(二)项目目的与实施手段的矛盾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必须立足学院发展历程,同时结合时代变化和师生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专业优势,创造性设计一些品牌活动㊂然而,很多学院在品牌培育过程中往往因循守旧,对传统亦步亦趋,不能够运用新技术㊁新手段㊁新形式丰富和扩展品牌的内涵与外延㊂项目目的与实施手段之间的矛盾与高校文化活动管理体制有着很大的关联㊂目前,地方高校大多采用的是树型管理结构,文化活动管理方面行政化色彩较重㊂很多行政领导思想观念㊁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理念还很滞后,对新生事物接受力不够㊂比如,吉林大学广播站曾贴出 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 来欢迎新同学,在社会上还引起一些争议㊂很多高校管理者对此也不能接受,认为标语不能传达正能量,这其实凸显出高校文化活动管理者对新时代大学生文化生活㊁语言特征等方面缺乏理解㊂可想而知,如果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文化活动管理当中去,必然会对校园文化品牌塑造产生负面影响,很多富有时代性㊁创新性的文化活动成果很可能无形中会被扼杀在摇篮中㊂因此,培育和繁荣校园文化,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要变革文化活动管理体制,在确保文化活动正确方向的前提下,赋予师生更多的自主权㊂正如有的学者评论的: 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 ,或许未必就契合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规则,但特例的青春式表达,只要不违背法规和公序良俗,就应该允许和接受它的存在㊂ [1](三)培育与传播的矛盾文化品牌培育的最终追求是为了传播,进而扩501第4期马㊀报:简析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塑造与提升大品牌影响,从而达到教育人㊁感染人的目的㊂在 一院一品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中,很多地方高校往往是重培育㊁轻传播,造成文化品牌培育和传播相脱节现象㊂之所以造成培育与传播相脱节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有的二级学院校园文化品牌有着很强的专业特点,比如,滁州学院音乐学院的凤阳花鼓传承项目㊁化工学院化学科技文化节项目,难以在其他学院推广㊂而且,校院两级还缺乏一定的文化品牌传播机制㊂正如有学者指出的: 校园文化品牌的传播是一个整合营销传播的过程㊂ [2]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传播受众特点和需要,设计传播信息,完善传播机制,不断拓宽品牌传播渠道,提升品牌的社会影响力㊂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地方高校各二级学院之间㊁校院两级之间和校内校外之间都缺乏一定的品牌传播机制,这对文化品牌的传播会造成不利影响㊂三㊁校园文化品牌塑造与提升策略滁州学院自启动 一院一品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建设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凤阳花鼓传承建设项目㊂2012年,该项目就在滁州学院第一届 一院一品 校园文化成果评审中获一等奖㊂此后,经过进一步的建设运营,在2015年又荣获教育部颁发的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㊂通过考察凤阳花鼓传承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管窥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塑造与提升的路径选择㊂(一)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着力提升文化品牌质量凤阳花鼓 是一种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民间艺术㊂滁州学院历来高度重视传统花鼓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并把它作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发展的有力载体来抓㊂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滁州师范专科学校期间,学校就结合滁州当地实际情况,通过拜访民间老艺人㊁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挖掘㊁记录㊁整理了传统凤阳花鼓表演艺术,取得了积极效果㊂近年来,艺术团紧扣时代脉搏,以扶贫攻坚㊁大学生志愿者西部计划以及身边的事例为题材,创作㊁改编并演出了‘青春纪念册“‘我生长的地方“‘兰花赋“等10余部原创节目,讲述青春的故事,展示青春的风采,感动了无数莘莘学子和校友㊂艺术团还邀请了 凤阳花鼓 唯一代表性传承人孙凤城女士担任学校客座教授,负责艺术团的技术指导,帮助编排演出节目㊂在继承传统花鼓技艺的基础上,增设了女生独唱㊁民歌联唱㊁竹笛独奏㊁歌伴舞㊁小合唱等多种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浓郁的滁州地方特色和高超的艺术水平㊂(二)坚持校院两级共建,创新文化品牌培育机制2007年3月,学校指导音乐学院组建了花鼓艺术团,有成员100余人,下设声乐团㊁舞蹈团㊁器乐团㊁音乐剧团四个机构㊂为了推动品牌创建,学校积极完善校院二级管理机制,负责社团的宏观指导,并在经费和活动场地等方面给以支持,为社团开展活动提供广阔空间㊂音乐学院则担负社团的具体指导工作,负责完善艺术团管理制度,帮助艺术团选聘相关专长的指导教师,并且加强对骨干力量的培养锻炼㊂学校在加强对艺术团管理指导的同时,在艺术创作编排方面,给予花鼓团充分的创作空间,鼓励支持艺术团扎根于生活,敢想敢干,大胆创作,运用艺术手法积极展现大学生的时代新风貌,不断培育打造精品力作㊂(三)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拓展文化品牌传播路径为了推动花鼓艺术品牌的传播,滁州学院专门开设了‘凤阳花鼓“‘形体舞蹈“‘安徽花鼓灯“等专业课程,满足广大花鼓艺术爱好者的需要㊂同时,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做客滁州学院 蔚然大讲堂 ,为师生讲授花鼓技艺㊂在这个基础上,学校积极走出校门,不断拓宽文化品牌传播路径㊂每年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艺术团深入滁州各地,通过开展艺术培训㊁文艺交流㊁义务演出等形式,送文化下乡㊂与此同时,学校组织艺术团连续多年参加了由农业部㊁中宣部㊁文化部联合举办的 中国农民歌会 等活动,每年举办各类大型活动20余场,近200人表演,100多人次获奖,近万人次观看了演出㊂艺术团在安徽省大学生艺术展演㊁安徽省 地方音乐展演 等一系列省级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㊂滁州学院花鼓艺术团还依托教育部 高雅艺术进校园 演出活动,每年赴省内兄弟院校举行 鼓乡情韵 高雅艺术进校园文艺演出,从而推动了花鼓艺术品牌的广泛传播㊂参考文献:[1]㊀王聃.对大学另类迎新标语别太较真[N].新华每日电讯,2014-09-04(7).[2]㊀沈威,姜国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责任编辑:谢蓓)601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年。

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名单

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名单
P201801011
P201801012 P201801013 P201801014 P201801015 P201801016 P201801017 P201801018 P201801019 P201801020 P201801021 P201801022 P201801023 P201801024 P201801025 P201801026
王正朝 李荣 张传昌
外国语学院
经典科幻研讨课
李蓉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文学院
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 -基于 CBI 写作模式 校企合作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 ESP 导向 ——以旅游专业为例 利用内隐情绪对认知的作用来促进大学英语 教学 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嵌入式一体化” 教学模式研究
林隆强
I201803002 I201803003 I201803004 I201803005 I201803006
I201803007
I201803008 I201803009 I201803010 I201803011 I201803012 I201803013 I201803014 I201803015
与实践
外国语学院
艺体专业大学英语 SIOP 教学模式研究
黄连华
外国语学院 文学院 文学院 物理与能源学院
“同传实验室+APP”日语口译课程混合式教学 模式改革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中文师范专业中国传 统文化类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培养卓越教师为导向的中国文学史教学改 革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 教学探索与实践
项目 负责人 林明金
基于国家标准的中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人 林志强
才培养
基于 SPTIM 模型的教学质量监控与教风、学风 尹彬 双向有机促进的体系建设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申报书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申报书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申报书申报书标题: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一、申报单位信息申报单位名称:XXXX学校联系人姓名:XXX联系方式:XXX二、项目背景及目标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学校致力于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学校形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此次申报的特色校园文化品牌项目旨在全方位地开展具有学院特色、年级特色以及学生特点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充满创意和乐趣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项目内容和方案1. 学院特色文化活动根据学院的特点,开展以学科专业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比如举办学术讲座、学术竞赛、实践交流等,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科成绩,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展自己特长的舞台。

2. 年级特色文化活动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比如大型主题团建、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等,旨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

3. 学生特点文化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开展适合学生的多样化文化活动,比如校园演出、艺术展览、体育赛事等,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身体素质。

四、项目计划与预算本项目计划从XX年开始实施,持续时间为三年。

项目预算如下:(表格)项目流程如下:(流程图)五、实施团队与能力本项目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组成项目团队,每个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文化活动策划和组织经验,并拥有先进的宣传推广和活动执行能力。

项目团队将通过充分沟通和协作,确保项目按计划高质量完成。

六、项目影响和评估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文化水平和活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提升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我们将通过定期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参与人数统计和社会反响评价等方式,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七、项目可持续性保障本项目通过与校内外合作伙伴开展深度合作,争取更多的赞助和资源支持,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百年校史铸师魂“五力”融合强师能

百年校史铸师魂“五力”融合强师能

百年校史铸师魂“五力”融合强师能豫章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副题)豫章师范学院肇始于1908年创建的江西省立女子师范学堂,1940年教育家陈鹤琴创办的全国首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并入。

115年来,学校培育了陈赞贤、刘和珍等40余位革命先烈和傅抱石、喻宜萱、曾炯等一大批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杰出校友。

百余年来,学校扎根赣鄱大地,矢志不渝守初心、执着坚定担使命、坚持不懈育良师,走出了一条独具豫章特色的教师教育发展之路。

筚路蓝缕坚守教师教育发展定力115年来,学校数易校名、几迁校址,办好教师教育的历史使命绵延赓续,形成了“厚德博学崇真重行”的校训精神,为江西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师范立校“不动摇”。

“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

”1908年,江西省首所师范学校,即学校的前身江西省立女子师范学堂因时而生。

抗日战争期间,学校毫不动摇地擎起江西师范教育的明灯。

建立初期,学校便激荡着一代教育先辈矢志不渝的师范教育情怀,师范的底色深深烙刻在学校发展的血脉之中。

弦歌相继“不松劲”。

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承先辈之志,无论学校的名称、校址如何变化,立校初心从未改变,办好教师教育的步伐从未停歇,奋力实现了三级师范的逐级跨越。

波澜壮阔的师范教育实践,为这所百年师范学府涵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特质,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优秀教师,为江西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凝铸特色“不一般”。

近年来,学校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形成了覆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三大领域的教师教育体系。

学校全面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凝练形成了特色品牌。

其中、小学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红色师魂激发师范生教书育人的内驱力学校秉持“红色引领、文化浸润、楷模示范、实践体悟”的育人传统和“续红脉、铸红烛、育红才”的理念,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校史写进校园、把校友当作教材、把校园变成课堂,探索出一条以红色血脉“铸师魂、强师德、育红才”的创新之路。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创新思政工作模式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创新思政工作模式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创新思政工作模式作者:杨娟丽欧涵来源:《青海党的生活》 2021年第3期杨娟丽欧涵一所大学的成长离不开身后丰富的校园文化底蕴,它仿佛沃土滋养着每个师生,让人们享受其中的营养,让人们产生荣誉感和归属感,潜在地指引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作为青海省211大学的二级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将长期办学实践的积淀与财经学院特色文化结合,将不断发展的校园物质环境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进行融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下,学院不断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不断创新特色项目、力求持续深入发展,形成了财经学院独有的校园文化。

一、润物细无声,校园文化在积淀与创新中不断迈进大学的成长,首见大学校园文化的成长。

只有改革创新,丰富内涵,与时俱进,将大学的特色文化与区域文化相结合,才能不断凝练出富有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校园文化品牌。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长期致力于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肩负着相关领域学术研究和教学的重任,也肩负着教书育人过程中文化传承、传播、创新、输出的重任。

在不断地摸索与成长中,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正在逐渐形成文化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财经学院的《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彰显思政教育特色》项目也荣获青海省教育厅公布的青海省首批“三全育人”改革试点,这是财经学院以往校园文化活动工作的积淀,也将是未来财经学院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创新思政工作模式的方向与内容。

财经学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财经学院的优良传统和学院特色定位、学科优势进行凝练和提升,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

例如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财经学院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及所开课程,连续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十一届创业设计大赛,并且积极将比赛与青海大学“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与国家级各类双创比赛衔接融合,让广大青年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将创新创业的个人事业与万众创新、产业升级的国家振兴大业相融合,实现个人成长助力国家进步。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2.11•【字号】•【施行日期】2020.1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正文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优化资源配置,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一)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

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区域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优先发展,优化中医医疗资源配置,积极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强化中医院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做优做强省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统称中医院),扶持推进市县级中医院建设。

到2022年,80%市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条件达到国家建设标准(2008版),至少新增6-8所县级三级中医院,2-4所县级中医院达到三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二)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推进中医药融入基层卫生健康服务,实现中医药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全覆盖。

到2022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立标准化中医馆,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综合服务区覆盖率达30%以上。

将基层中医医师纳入基层卫生骨干人才遴选重点对象,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比例超过20%。

推动名中医工作室在基层建设工作站。

建设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每个县建设1个推广基地,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药饮片,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提供8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并配备常用中成药。

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 引言1.1 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教育在国家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高校的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造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

1.2 目的本文档旨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目标、具体措施和预期效果等内容。

2. 目标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推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的创作、传播和推广,提升中国高校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社会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3. 具体措施3.1 建立评选机制教育部将在高校内设立评选委员会,负责评选和奖励高校原创文化精品作品。

该评选委员会由相关专家、学者和文化艺术工作者组成,评选作品的标准包括原创性、创新性和艺术性等。

3.2 资金支持教育部将为高校的原创文化精品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创作、制作、推广等方面。

资金的分配将按照项目的需求以及评选结果进行合理分配,并通过严格审批和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有效。

3.3 文化交流与展览活动教育部将组织高校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展览活动,为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通过举办展览、演出、比赛等活动,促进高校之间的文化互动和合作,提高原创文化精品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3.4 培训和指导教育部将组织培训和指导活动,提升高校师生的文化创作和表达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创作技巧、艺术修养、传媒运营等方面,帮助高校师生更好地创作和推广原创文化精品。

3.5 建立数据库和平台教育部将建立高校原创文化精品的数据库和在线平台,集中存储和展示高校原创文化作品。

通过这一平台,高校师生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促进原创文化精品的交流和合作。

4. 预期效果通过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提升高校师生的文化素养和创造能力;•培养更多具有原创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推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的创作和传播,提升其影响力;•增强中国高校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自主文化品牌创建[摘要]地方高校在地域文化发展与研究中不仅起着主力军的作用,更是引导
着地方文化发展与前进的方向。

整合地方优秀的文化资源建立一个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高校自主品牌极为重要。

地方高校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品牌将有利于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和受众的参与、接受,有利于地方高校优势的发挥和设计教学的改革。

应通过品牌的开发与定位,制定品牌的文化效应与长期发展模式、品牌的商业推广与经营模式,促进专业团队的建设与合作,建立地方高校的自主品牌。

[关键词]品牌;地方高校;民间艺术;设计教学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品牌是可以触发受众心理活动的商品(或者组织)标识。

”[1]地方高校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创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高校品牌,结合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消费品,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和文化素养,这对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高校自主品牌的创建
(一)传统文化优势的利用
“地域文化是某一时空、区域内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总和经过长期沉积而逐步形成,包括物资层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等,主要表现在物资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上。

”[2]由于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差异,形成了不同地域所独有的民俗等风俗习惯,这也构成了每个地区所独具的地域文化特征。

而创建一个品牌必须将自己的产品同市场内的其他产品区分开来。

只有植根于地域文化基础之上的品牌才最能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受众的共鸣。

而作为地域文化特征的代表则是民间生活,只有具备生活真实性的基础,其品牌才能拥有广泛的受众,才能与其他地域的文化品牌相区别。

(二)民间艺术文化的吸收
以地域性民俗文化传统为品牌基础,使地域文化元素在承载品牌文化内涵的同时,又体现了地域综合大学的文化传承作用,延续并发展了地域民俗文化,使地域性文化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能依然保持独立和生机。

这一点反映在日本民艺陶瓷器物的发展上尤为显著,“今日日本民艺器物,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原始民间器物,而是经过学者和艺术家指导,焕然一新的新民艺。

其艺人也不是传统的
艺匠,而是具有创造意识和审美追求的民艺艺术家。

日本今日民艺的成就,其直接原因是日本上世纪大正时期发起的民艺运动。

日本民意运动不仅使日本民众意识到民艺之美,而且唤醒了民众和艺术家对日本质朴、粗放,具有‘佗’意之美的日本传统陶瓷的全面关注。

”[3]借鉴日本民艺陶瓷的发展,以地方高校为依托,利用本土民间文化资源建立具有本土特征的民族品牌,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民俗文化利用的原则
品牌的建立既要依靠本土文化,又要依赖这种文化所生存的土壤,但又不是对传统民间文化盲目的照抄,“与世隔绝的文化必定会停滞不前,历史的坟场上就遍布着这样的僵尸。

”[4]因此,在地域性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品牌,并不意味着原封不动的照搬民俗文化,而应当结合当代科技和时代审美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