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_孙丽娟

合集下载

解读“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作用

解读“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作用

解读“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作用一、宏观调控的概念及意义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利用财政、货币、信贷等手段对整个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行为。

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制度两个层面。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而宏观调控制度则包括法制环境、社会制度等方面的调控。

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调节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收入分配、提高生产率等方式,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和发展的目标。

此外,宏观调控还可以防范和化解经济危机、控制通货膨胀、促进贸易平衡等,对于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及效果1.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的最基本目标是促进经济的增长。

在我国,政府实施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如降低贷款利率、适度扩大财政支出等,可以刺激投资扩大和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

2.稳定物价。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仅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还会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在我国宏观调控中,央行实行的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通过调整货币供应等方式,稳定物价水平,维护经济稳定运行。

3.调整收入分配。

宏观调控可以调整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情况,保障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费政策、制定收入分配政策等方式,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降低高收入者的收入,实现收入分配的调整和优化。

4.优化产业结构。

宏观调控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针对不同行业实施差别化的宏观政策,可以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绩效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5.防范经济风险。

宏观调控可以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发挥稳增长、保稳定的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预防风险隐患,避免经济发生系统性风险。

三、宏观调控在企业中的应用1.房地产行业的调控。

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常受到政府大力支持,但在房价过高、市场泡沫严重时,政府也需要采取调控措施,防止房地产市场风险。

宏观调控案例

宏观调控案例

宏观调控案例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对整个经济运行状况进行调整和控制的一种手段,旨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控制通货膨胀、调节收入分配和改善社会福利。

宏观调控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通过这些手段来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宏观调控案例来深入了解宏观调控的实施和效果。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面临着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金融风险等多重挑战。

为了稳定经济增长,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其中,货币政策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央行通过降息降准、适时投放流动性等手段,推动资金成本下降,鼓励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消费。

此外,财政政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加大了对民生领域的支出,增加了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和对基层的扶持力度,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拉动了内需。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创新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

产业政策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中,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增强了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通过这些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逐渐回稳,并在2017年取得了6.9%的经济增速,经济运行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同时,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房地产市场泡沫得到有效控制,金融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化解。

总的来看,宏观调控在中国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综合运用,有效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良性循环。

当然,宏观调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政策执行的滞后性、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等,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但可以肯定的是,宏观调控对于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摘要我国国家实力的提升带来了市场经济的繁荣,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地位逐渐凸显。

但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经济管理并不是十分完善的,未来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需要完善和改进我国国家实力的提升带来了市场经济的繁荣,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地位逐渐凸显。

但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经济管理并不是十分完善的,未来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正是在现在这种经济背景之下,宏观调控也迎来更高的挑战。

它既要能够预测发展,又要能够调节控制,还要做到开发增值。

如果我们能够将其高效应用起来,提高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指日可待。

当然,经济的管理不单单是政府一方的努力,也需要全国人民的配合,国家在实施宏观调控的时候,要重视人民的力量,调动人民的热情,唯有做到这些,才能促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1]。

一、宏观调控的内涵分析(一)概念界定当下社会,国内外各阶层对宏观调控的概念理解有很大的出入,主要分为以下三种:1.它是中国政府发明创造出来的符合中国特色的词语,紧密的连接着政府和市场经济管理;2.它是政府拥有的全部经济职能,只要用做解决干预经济问题,就是宏观调控;3.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衍生物,来源于需求理论,而不是经济学理论。

其实无论哪一种观点,它都是通过运用不同的手段起到把控经济的作用,是保障国家经济管理稳健发展的必要方式。

其本质是政府经济管理下微观控制和宏观控制的有效结合[2]。

(二)特殊属性1.目标的总体性。

俗话说,有目标才有方向。

其具有的这一特性对政府经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要求,政府要做到从全局出发,大方向把控,以构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推进经济管理蓬勃向上发展。

2.手段的有效性。

有效性,顾名思义就是保证宏观调控对经济管理起到相应的作用。

当然,有效性并不是说政府采用了宏观调控手段后,国家经济一定会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向前进,其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确定因素。

只要做到保证考核数据的真实性,不虚假、不夸大,积极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就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局限性宏观调控是一种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通过对经济运行的总量、结构、分配等方面进行调整,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等目标。

然而,宏观调控也存在一定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一、有效性1.稳定经济增长宏观调控能够通过调整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控制周期性波动,减少经济波动对社会和市场的影响,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例如,通过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给量,控制经济流动性,避免货币供应过度紧缩或松动,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税收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可以提高经济的稳定性。

2.抑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的稀释者,它会动摇社会和市场的稳定性。

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政府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措施,抑制通货膨胀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如在近几年中国境内,外汇管制政策的逐步放松,带动了人民币汇率稳定,通货膨胀得到一定的抑制。

3.促进就业宏观调控可以采用财政政策、税收优惠等对就业市场进行调控,通过适度的刺激政策,推动就业市场平稳发展,保障就业人数。

而当经济周期下行时,宏观调控可以适时地对愈发恶劣的就业形势达到稳定的作用。

近期尤其是因疫情为引起的世界性经济下行,在许多国家及地区,政府採取强力举措帮助企业维持运营,减轻企业经济压力,以保持足夠的就业岗位,同时也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转。

二、局限性1.宏观调控的实施难度大宏观调控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操作,与现实情况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它的实施面临巨大的难度。

宏观调控的政策需要細心斟酌引起市場全方位的注意,目前价格形势的发展、产业运行情况、东西部城乡差距等,都会影响政策的实施层面。

2.宏观调控的效果受制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宏观调控的效果受制于外部环境,之所有不能排除,因为是因对外有关政治和经济影响,如国际金融危机,会导致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发挥其想象中的作用。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宏观调控的效果会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促使我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腾飞。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来保障市场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浅谈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内容。

关键字: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可能性 1.加强宏观调控能够有效克服市场经济弊端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的经济形态,所有的市场主体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着各种市场活动。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及开放性等一般特征,能够有效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这使得市场的自我调节成为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原生动力。

然而,市场调节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和缺陷,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它们会对市场有秩序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不稳定;价格剧烈升降引起的社会性不良副作用;负外部性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等。

这些问题会破坏社会供需平衡,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甚至使得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由此可知,市场的调节并不是万能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作用,政府还必须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有效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弥补市场缺陷,让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共同维持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2.宏观调控能够将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非完全摒弃计划对市场的运行放任不管,而是通过宏观调控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扬长避短。

论宏观调控法的理论基础(一)

论宏观调控法的理论基础(一)

论宏观调控法的理论基础(一)论文摘要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主题。

法学界对宏观调控法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由冷到热、由非理性到理性的过程。

与此同时,宏观调控法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

本文称不上研究成果,只是简单地从对宏观调控法的概括论述入手,在经济学理论、社会结构和法学原理三方面分别论述了宏观调控法的理论基础。

基本理念是市场和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互动和协调,以及社会中间层在其间的政治功能和监督职能,从而克服各自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使宏观调控依法进行,达到各主体利益的平衡。

论述的同时对当前我国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也提了一些诸如加快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宏观调控权力行使程序等方面的意见。

关键词]宏观调控市场失灵社会中间层政府失败宏观调控是现代国家经济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自20世纪后期开始才迅速发达和日趋完善,尤其在中国。

80年代以后,中国发展市场经济要求国家经济职能活动方式的转变,宏观调控也受到高度的重视并得到发展。

但往往在事物蓬勃发展的时候,它的弊端和缺陷也日益显露。

因此,对宏观调控进行立法,以法律来规制和保障宏观调控也势在必行。

追根求源是对事物进行研究的第一步,法学也不例外。

所以对宏观调控原理作学术上的研究必将对宏观调控立法产生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本文是对经济法的宏观调控原理的一些浅薄认识。

一、宏观调控及宏观调控法(一)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从全国经济整体利益出发,以稳定物价、促进充分就业、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从规范经济行为规范入手在不同程度上以经济计划、产业政策为引导,采用财政、金融、制裁等经济的、法律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从整体上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经济管理行为。

”归根结底,宏观调控是现代国家调节国民经济的一种方式,是国家职能的一种。

其实在历史上,统治者对某些经济活动予以引导和促进的情形早已存在,只是在19与20世纪之交及其以后,国家的这种宏观经济职能才逐步从国家职能体系中突显出来。

教师近年主要学术著作一览表

教师近年主要学术著作一览表
乔新生
人性与法律
专著
华大报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商法社
2006.1
独著
27
尹生
国际法上的妇女人权
专著
新望出版社
2006.3
独著
28
雷兴虎
商事主体法基本问题研究
专著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12
独著
29
吴京辉
票据行为论
专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1
独著
成果编号
作者
成果名称
成果类型
发表刊物名称及出版、鉴定单位
作者
成果名称
成果类型
发表刊物名称及出版、鉴定单位
发表出版
或鉴定时间
作者序
18
苏彩霞
中国刑法国际化研究
3
独著
19
尹丽华
刑事上诉制度研究
专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5
独著
20
刘田玉
论诉讼审判中的真实
专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5
独著
21
吕忠梅
高利红
余耀军
尤明清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研究
吕忠梅
沟通与协调之途
专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12
独著
55
高利红
动物的法律地位研究
专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4
独著
56
吕琳
劳工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
专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5
独著
57
刘桂清
公司治理视角中的股东诉讼研究
专著
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6月版
2005.6

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发挥作用

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发挥作用

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发挥作用宏观调控政策是指政府利用经济手段对整个经济进行引导和管理,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手段。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等。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调控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首先,宏观调控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过快或过慢的经济增长都会对社会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宏观调控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税收政策和货币供应等手段,能够有效地控制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向,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

例如,在经济放缓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大财政支出或降低利率的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则可以采取紧缩财政政策或提高利率等手段来抑制过快的经济增长。

通过这些调控措施,宏观调控政策能够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经济保持良性循环。

其次,宏观调控政策在保障经济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济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而宏观调控政策能够保持价格稳定、就业稳定等,进而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

例如,通过合理调整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的稳定,能够维护市场秩序,防止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情况;同时,通过实施就业政策,政府能够刺激企业投资,促进就业增长,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稳定社会就业局面。

通过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宏观调控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经济增长和维护经济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时,也需要注意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因为经济环境和发展阶段会发生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此外,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还与政策执行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密切相关,需要政府具备科学的制定能力和有效的监管机制。

只有政府能够正确运用宏观调控政策,并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才能够确保这些政策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推进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推进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推进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作者:王一平李冬晓孙合珍黄立坤袁小彬贺沛李玉宝来源:《理财·经论版》 2014年第3期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通过加强审计工作让宏观经济政策得到贯彻落实显得非常重要。

研究促进宏观政策贯彻落实的审计方式这个命题,必须立意于创新,归结在创新。

关键词: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创新审计方式宏观调控是政府调节市场的手段,审计监督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主要对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起监督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审计方式方法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创新审计方式对推进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一、宏观调控政策、审计方式释义及概述(一)宏观调控政策1. 宏观调控释义宏观调控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受价格规律和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 宏观调控手段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有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等。

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法律监督等。

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制度、行政规章制度等。

经济手段调节具有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和间接性的特点。

法律手段对经济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严格的强制性,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明确的规定性。

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和强制性的特点。

在运用这三种手段时,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3. 宏观调控政策概述宏观调控的对象是宏观经济总量。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调节,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使资源在各部门和产业得到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形成和优化正是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结果。

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为市场对资源决定性配置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宏观调控政策如何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稳定

宏观调控政策如何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稳定

宏观调控政策如何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宏观调控政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犹如一艘巨轮的舵手,引领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确保其平稳前行。

那么,宏观调控政策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有效地推动经济社会稳定的呢?首先,宏观调控政策能够通过财政政策来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

政府可以调整税收政策,当经济过热时,适当增加税收,减少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抑制投资和消费,避免经济过度膨胀;而当经济衰退时,降低税收,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复苏。

此外,政府的支出政策也具有重要意义。

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可以直接创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这些投入还能改善社会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货币政策也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措施来影响经济运行。

在经济繁荣时,提高利率,收紧货币供应量,抑制过度投资和通货膨胀;在经济低迷时,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回暖。

例如,降低贷款利率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则可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促进资金的流通和经济活动的活跃。

产业政策在推动经济社会稳定方面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明确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领域,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

对于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政府可以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促进其快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对于落后产能和过剩产业,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进行引导和调整,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除了上述政策手段,宏观调控政策还包括收入分配政策、就业政策等。

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社会整体的消费能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积极的就业政策能够保障就业稳定,减少失业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就业补贴、鼓励创业等措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

宏观调控效果显著

宏观调控效果显著

宏观调控效果显著近年来,宏观调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和调节,我国经济实现了较为平稳的增长,同时也有效控制了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本文将就宏观调控的背景、政策工具以及实施效果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宏观调控的背景。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存在一些固有的不完善和失灵。

市场无法全面反映需求和供给的真实情况,经济波动也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干预经济,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当经济增速过快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投资或增加税收来抑制过热经济;当经济增速过低时,政府则可以增加公共支出或降低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则主要通过调整利率、调节货币供给等手段来影响经济。

当经济需求不足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当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时,则可以收紧货币供应以控制通胀。

宏观调控的实施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宏观调控对于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的成就。

宏观调控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稳定经济,政府使得社会各界对于经济未来的预期更加确定,从而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意愿,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宏观调控对于应对经济波动和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波动和风险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

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经济风险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通过调整政策来稳定市场,保障经济的安全运行。

最后,宏观调控对于改善民生和保障社会公平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调控经济,政府可以分配资源,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宏观调控可以防止经济的过度集中和资源的不平等,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总的来说,宏观调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宏观调控的实践与经验

宏观调控的实践与经验

宏观调控的实践与经验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任务,而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各国有着不同的做法和经验。

本文将从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和经验三个方面,探讨宏观调控的实践与经验。

一、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平稳发展,保持经济增长速度适度、经济结构调整合理、经济运行效率高效、社会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宏观调控需要围绕着以下方面进行:1. 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控制快速增长与过度增长都对经济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快速增长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环境恶化、资源消耗等问题。

而过度增长则可能导致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

因此,在宏观调控中,需要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保持适度的增长态势。

2.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指经济中各个行业的组成、分布以及其在经济中的比重。

在宏观调控中,需要通过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科技产业、服务业等发展支持,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3. 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宏观调控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平稳发展,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

在宏观调控中,需要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完善市场主体体系,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维护市场秩序,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4. 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相辅相成的。

在宏观调控中,需要保持社会稳定,防止经济过热导致的社会矛盾激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决定了宏观调控需要多种手段支持。

以下是常见的宏观调控手段。

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节财政收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手段。

财政政策包括增减财政支出、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等。

有效的财政政策可以控制市场需求和价格水平的波动,改善经济运行状态,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包括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

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可以缓和经济交易的繁荣和萎靡波动,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宏观调控总结范文

宏观调控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宏观调控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实践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宏观调控工作提供借鉴。

一、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在宏观调控中,要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既要保持经济稳定,又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坚持新发展理念。

在宏观调控中,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4. 坚持市场化改革。

在宏观调控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1.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

2. 财政政策。

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税收政策等手段,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3. 产业政策。

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手段,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5. 收入分配政策。

通过调整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宏观调控的成效1.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宏观调控下,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通过宏观调控,我国产业结构逐步从高消耗、高污染向低消耗、低污染转变,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3. 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

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宏观调控政策有助于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四、展望未来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国宏观调控工作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宏观调控非财产性责任在现实中的案例

宏观调控非财产性责任在现实中的案例

宏观调控非财产性责任在现实中的案例1、稳定物价,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2、保持国际收支*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3、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

她让我把最重要的东西丢掉,我只能退会几步,呵。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文章仅供大家学*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宏观调控的例子1、稳定物价。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如果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2、保持国际收支*衡。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3、增加就业。

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

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

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不是吧,有时候真的是累了,一直爱着别人,想被人爱而已。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文章仅供大家学*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国家宏观调控的例子国家宏观调控的例子有:1、国家通过行政机构宏观调控,采取行政命令、指标、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论宏观调控法体系

论宏观调控法体系

论宏观调控法体系
宏观调控法体系是指对经济结构的稳定、发展的调控措施的统称,是政府制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

它涉及到政府支出、税收、货币政策、国内信贷和外汇政策等多个方面,是政府实施经济调控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宏观调控有以下基本内容: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有关预算和税收的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节政府收入和支出以及减税和提高税收的方式来调节宏观经济环境。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定量准备金制度、拆借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等措施来调节宏观经济环境的重要工具。

(3)外汇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汇率结构,控制进出口贸易往来,调控国家外汇储备,影响外汇市场供求,实现对国家国民经济的调节。

(4)对信贷政策的调节:政府可以采取定价控制、利率控制、交易管理等措施,以控制信贷数量,调节信贷结构,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协调。

宏观调控法体系有利于调节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的平衡。

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多种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效改善经济增长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另外,还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宏观经济变化的具体方向,调节全社会的经济流动,以实现良性的发展循环。

然而,宏观调控法体系也有不足之处。

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一定能得到良好的实施效果,而且对经济影响十分巨大,如果没有详细的经济状况研究,可能会出现反效果。

因此,宏观调控法体系应当准确把握市场经济特征和经济发展规律,科学配置资源,建立良好的政策制度,为企业产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条件,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宏观调控法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的使命担当

宏观调控法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的使命担当

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论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研究D O I :10.3969/j.i s s n .1003-0964.2023.03.002宏观调控法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的使命担当包运成(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贵州贵阳550001)摘 要:我国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富裕,是循序渐进和分阶段实现的有差别的富裕㊂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宏观调控法保障,而宏观调控法的价值定位直接影响着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宏观调控法的制定㊁实施㊂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宏观调控法应强化规划法㊁财政法㊁税法㊁金融法㊁对外贸易法等法律的调整,以促进富裕的实现,并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㊂关键词:共同富裕;宏观调控法;使命O S I D :中图分类号:D 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23)03-0010-06 实现共同富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也是历代仁人志士追求的共同目标㊂实现共同富裕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1]㊂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离实现共同富裕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㊂ 但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排除这些困难我们需要从各方面努力,而宏观调控法是解决这些问题㊁保障共同富裕实现所不可缺少的㊂学者们从法治保障㊁宪法与共同富裕㊁共同富裕专门立法等角度进行了研究[2-4],但是没有专门从宏观调控法角度来研究共同富裕的,即使一些研究涉及相关内容,但是不够深入㊁全面,因此,研究宏观调控法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的使命担当,是有现实意义的㊂一㊁共同富裕的含义及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一)共同富裕的含义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等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㊂明晰共同富裕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共同富裕㊂共同富裕的含义首先在于富裕,它意味着各族人民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是富裕的,而且在精神生活方面也是富裕的㊂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5]116㊂消灭贫穷,让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㊂我国现有14亿多人,人民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总量是巨大的,人们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㊂要使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达到富裕程度,首先要生产足够多的产品,以解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需产品的量的问题,同时要使产品多样化,并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以解决满足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层次㊁多样化的需求㊂我国刚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我国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1万美元,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产品无论是在量的方面还是在质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㊂尽管如此,我国仍没有达到富裕的程度,在一定的时间㊁地域内仍存在某些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些物质文化生活产品的质量也有待提高㊂人们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基础上却产生了进一步丰富物质文化生活产品㊁进一步提高物质文化产品质量的需要㊂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收稿日期:2023-01-22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8G Z Y B 50);贵州师范大学研究课题(2022K C Z S 018)作者简介:包运成(1970 ),男,湖南永州人,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国际经济法㊁经济法㊂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第43卷 第3期 2023年5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43N o .3M a y 2023的力量,尽可能多地生产丰富多样的物质生活产品和精神文化生活产品,以满足人们过上富裕生活的需要㊂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应大力解放生产力㊁发展生产力,消除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环节㊁方面,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㊁创造性,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法的作用,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和结构的优化,以解决 发展不充分 发展不平衡 的问题,把 蛋糕 做大㊂(二)循序渐进和分阶段实现的有差别的富裕及其实现的要求1.有差别富裕及其实现要求共同富裕是循序渐进和分阶段实现的有差别的富裕㊂共同富裕是有差别的富裕㊂共同富裕虽然意味着所有人都是富裕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一个水平上的富裕,不同的人富裕程度是有差别的,如在共同富裕社会里,不同的人对于物质文明㊁精神文明㊁政治文明㊁社会文明㊁生态文明的享有都是富裕的,但是不同的人对于物质文明㊁精神文明㊁政治文明㊁社会文明㊁生态文明的类型和量的实际需求程度是有差异的㊂处于不同地域㊁不同经济社会文化条件下的人对于物质文明㊁精神文明㊁政治文明㊁社会文明㊁生态文明的类型和量的实际享有程度也是存在差异的㊂这就要求,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以实现符合各方面实际情况的共同富裕㊂2.循序渐进富裕及其实现要求共同富裕是循序渐进实现的㊂共同富裕所要求的物质生活产品和精神文化生活产品是优质的,而且量是巨大的,这些都无法在短时间内突然获得,需要长期循序渐进地努力才能取得㊂同时,不同的人所拥有的条件不同,实现富裕的时间也就有先后,通过 劫富济贫 突然实现共同富裕,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难以长久㊂相反,通过引导㊁调节,可以让先富的地区和先富的人们帮助后富的地区和人们[5]111㊂这就要求,推进共同富裕的相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序推进㊂3.分阶段富裕及其实现要求共同富裕分阶段实现是比较好的方式㊂共同富裕的实现虽然需要循序渐进进行,但是应分阶段实现,因为将实现富裕的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经过努力,每一个阶段都实现一定的目标,从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㊂例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国绘就的蓝图是:到2035年,我国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到2050年, 我国物质文明㊁政治文明㊁精神文明㊁社会文明㊁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㊂这就要求我们应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完善宏观调控法在内的法律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不同的阶段目标,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实现一个一个的阶段性目的,进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㊂(三)全体人民的富裕及实现全体人民富裕的要求1.全体人民的富裕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们也都是富裕的,是全体人民的 共同 富裕,不是部分人的富裕㊁少数人的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373㊂无论是在共同富裕社会还是在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中,不同的人在掌握的资源㊁拥有的禀赋㊁把握机会的能力等方面常常存在差异㊂因此,全体人民的富裕表现为下列三类人的富裕:一是在资源㊁禀赋等方面优越者的富裕㊂掌握比较丰富资源㊁拥有优于常人禀赋的人,他们把握机会的能力比较强,在市场竞争中容易胜出,因此他们常常是最先富裕的人㊂这些人也常常利用政策㊁法律法规没有管辖到的空隙致富㊂二是在资源㊁禀赋等方面较差者的富裕㊂在资源㊁禀赋等方面较差者,他们掌握的资源比较少,个人禀赋也较弱,常常没有多少致富的机会,即使是仅有的少数机会他们也难以把握,因此他们常常是一个社会中最难以致富的人㊂三是在资源㊁禀赋等方面一般者的富裕㊂在资源㊁禀赋等方面一般者,他们掌握的资源㊁拥有的禀赋㊁把握致富机会的能力等方面处于上述两种之间,他们应该属于社会中的大部分㊂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就是包括这三部分人的富裕㊂2.实现全体人民富裕的要求要使存在差异的这三部分人都实现富裕,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合理调节高收入,加大力度扶持低收入者㊂一是我们应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以扩大中产阶层富裕规模㊂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我们努力解放生产力㊁发展生产力,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因素,以便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㊁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富裕起来,使他们成为全体人民中的绝大多数,成为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㊂否则,共同富裕难以实现,因为在社会上绝大多数人不能富裕起来的时候,仅靠国家的扶持或者占人口少数的先富者的帮助,是不可能让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富裕起来的㊂二是要加强对高包运成.宏观调控法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的使命担当收入的调节,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㊂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人利用法律㊁政策等方面的不成熟从而获得了不合理的收益,这些人的富裕,虽然并不违反当时的法律㊁政策,但是他们致富的行为并不全然符合社会公平㊁正义要求,对此,国家应迅速堵塞法律㊁政策的漏洞,尽快消除不合理致富现象㊂三是要清理㊁规范不合理收入,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㊂违法致富行为的危害极大,它会挫伤人们参与公平竞争以致富的积极性㊂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致富行为,从而为社会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良好环境,引导人们形成合法致富的自觉㊂四是我们要让条件最差的人富裕起来㊂只有条件最差的人都富裕起来,才能实现共同富裕㊂在大多数人都富裕后,因条件不好而未能富裕的人,数量就比较少,正因为人数较少,国家就可以通过政策㊁措施倾斜,同时让先富者进行援助,最终使这部分人得以富裕起来㊂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除了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外,还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㊂当然,宏观调控的科学㊁合理以及宏观调控目的的实现,都离不开宏观调控法的保障㊂二、宏观调控法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价值定位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宏观调控法,而宏观调控法的价值定位直接影响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制定㊁实施㊂共同富裕要求的不是一般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富裕,这就要求宏观调控法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合理规范宏观调控,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动态平衡和结构优化,最终实现社会经济持续㊁快速㊁健康发展及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㊂因此,宏观调控得到合理规范㊁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应成为宏观调控法追求的价值目标㊂(一)直接价值目标在于宏观调控得到合理规范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宏观调控法的直接价值目标在于宏观调控得到合理规范[6]㊂宏观调控的内在动因在于市场失灵,而市场机制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实现人尽其力㊁物尽其用所要求的㊂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解放生产力㊁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人尽其力㊁物尽其用,以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创造财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㊂因此,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㊂虽然市场机制可以激发市场主体的潜能,让广大人民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尽可能地创造财富,但是市场机制具有自发性㊁盲目性㊁滞后性,宏观调控也就成为必然要求㊂所谓宏观调控 是指政府为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障国民经济持续㊁稳定㊁协调增长,而运用经济的㊁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7]2㊂通过宏观调控,使得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得以动态平衡以及结构优化,避免或者减少因市场机制的盲目性㊁滞后性给社会带来不利后果,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㊂但是宏观调控得以成功实施的条件在于,宏观调控决策者需要掌握充足的相关信息㊁宏观调控行为针对性强以及实施的时机恰当和力度合理等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宏观调控者所掌握的信息并不总是足够的,宏观调控时具体决策者的智慧㊁能力并不都是适应需要的,甚至宏观调控还受到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以致一些宏观调控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出现宏观调控失灵㊂宏观调控失灵不仅不能使市场失灵得到纠正,而且可能产生其他不利后果,如使政府信用和形象受到损害㊂利用法律对宏观调控进行规范,以避免或者减少宏观调控失灵带来的不利后果,也就成为必要㊂宏观调控法是调控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它通过规范宏观调控,以便保障宏观调控是科学㊁安全和高效率的㊂通过建立健全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以保障宏观调控决策和实施正确㊁合理,符合客观规律,尽可能地不损害市场机制正常运行;建立健全宏观调控纠偏救济机制,当宏观调控出现错误㊁不合理的情况时,能及时得到纠正;建立健全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以使宏观调控的决策和实施都是高效的,使宏观调控产生积极的效益,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因宏观调控而产生的负面影响[8]㊂通过宏观调控法的合理规制,科学㊁安全㊁高效的宏观调控将保障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以及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的快速㊁健康增长和社会的共同富裕㊂(二)间接价值目标在于公平和增长社会整体利益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应通过宏观调控法的调整,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增长㊂宏观调控法通过合理规范宏观调控,使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使社会整体利益得到增长㊂市场竞争机制将市场主体引入到激烈的竞争之中,由于市场机制的盲目性㊁滞后性,市场激烈的竞争将导致社会总供给与社第43卷第3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5月会总需求的不匹配以及结构失衡,而这种不匹配㊁失衡将给社会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㊂但是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介入,宏观调控正是解决这一 市场失灵 问题的重要方法㊂例如,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预先对社会的供给和需求做出规划,从而避免或者减少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起大落,尽量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优化产业布局,改善资源配置,以实现产业稳定发展和经济增长;政府通过财政行为,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以促进经济稳定㊁协调增长㊂当然,宏观调控也并不总是科学合理的,因为宏观调控的科学合理与否要依赖相关决策者和实施者的能力㊁掌握相关信息的充足程度等主客观条件,因此宏观调控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目的,从而导致宏观调控的失灵,宏观调控的失灵不仅不能解决市场失灵问题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还可能在一些方面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㊂正是为了避免或者减少这种负面现象发生,宏观调控法通过明确合理的宏观调控主体及其职责,规定合理的宏观调控程序,将宏观调控导向科学㊁合理㊁规范,使宏观调控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整体财富持续㊁稳定增长㊂宏观调控法通过合理规范宏观调控,解决市场机制所导致的不公平问题㊂根据市场机制规则,在市场竞争中,每一个参与市场竞争的人,都被假定为 理性的经济人 ,依据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原则对待竞争者,这在形式上是平等的㊂但实际上,每一个参与市场竞争的人都是存在差异的,在能力㊁资本㊁机会等方面总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别,存在不同差异的人之间按照同样的规则进行市场竞争,其结果必然产生两极分化及其他不公平的现象,如果任由这种结果的发生和蔓延,势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㊂而依据科学的宏观调控法,及时㊁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就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市场机制所引发的不公平现象㊂例如,依法通过区域协调措施,在不同区域合理分配资源,从而使相关区域都得到合理发展;依法通过税收措施,限制不合理的高收入,使人们之间的收入分配更加合理;依法通过社会保障措施,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的人得到相应的保障,缓和市场激烈竞争所引发的矛盾,从而使社会经济在一个相对公平的和缓环境中发展,不断累积财富㊂三、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法的作用以促进共同富裕实现既然宏观调控法以宏观调控得到合理规范㊁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为价值目标,我们就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法的积极作用㊂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使宏观调控手段法制化,宏观调控行为得到法律的有效规制, 使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㊁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㊁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达到统一 ,以尽可能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并逐步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9]㊂(一)强化宏观调控法的作用,促进富裕的实现共同富裕首先意味着富裕㊂我国经过长期努力,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但是离富裕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我们仍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实现富裕,通过提高效率㊁效益,以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富裕㊂对此,宏观调控法大有可为,可强化宏观调控法的调整,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以及结构优化,避免或者尽可能减少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以及社会经济不同方面的不协调,提高社会宏观经济效益;通过宏观调控法的调整,为社会经济各主体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其高效的发展;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法的规制,从社会整体上保障社会经济持续㊁稳定㊁快速㊁高质量的发展,为社会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㊂宏观调控法包括许多具体的法律制度,加强宏观调控法各具体法律制度的调整,以促进富裕的实现,是极为必要的㊂1.强化规划法律制度的作用,促进富裕的实现规划具有预测引导功能和协调功能,利用规划法调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的关系,从整体上预先引导各种资源合理配置,以减少或者避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比例失调㊁结构失衡,减少或者避免社会经济发展的剧烈波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㊁稳定㊁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不断增长㊂例如,数字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将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得以发展的各方面条件配置是否合理㊁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关系的处理是否适当等,都对数字经济持续㊁稳定㊁高质量发展有很大影响,依据规划法,制定和实施规划,合理配置数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正确处理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从包运成.宏观调控法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的使命担当而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㊂2.强化财政法律制度的作用,促进富裕的实现一方面,加强财政法的调整,以优化资源配置㊂我们虽然要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市场机制对于资源的配置是盲目的㊁滞后的,仅仅通过市场调节,将使一些领域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从而导致一些领域的资源过多,而另一些领域的资源又不足,这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㊂政府在尊重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依法将社会资源合理地配置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㊁各个环节,从而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㊂当然,这需要利用财政法对政府实施的宏观调控进行规范,以便使政府的宏观调控始终处于合法的轨道之上㊂另一方面,强化财政法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持续㊁稳定发展㊂例如,通过强化预算法规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制预算资金的筹集㊁分配㊁使用㊁监督,从而充分发挥预算资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通过强化国债法规制,科学合理地发行国债㊁使用国债,合理调整社会资金流向,引导资金投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方向㊂3.强化税法的作用,促进富裕的实现税收是国家依法强制地㊁无偿地从企业㊁个人等主体获得的收入㊂国家通过在某些领域㊁环节增加税收,使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减少,将使相关领域的经济活动受到抑制,而在某些领域㊁环节减少税收则使纳税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这将促进相关领域的经济活动开展㊂因此国家通过依法合理地增税或者减税,合理地引导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引导社会资源向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方向转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㊂4.强化金融法的作用,促进富裕的实现通过实施金融法(特别是中央银行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综合采取以下措施,从而使货币币值保持稳定,促进社会经济持续㊁健康㊁稳定发展㊂通过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限制或者扩大货币信用的总量;通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影响货币供应量,引导市场利率的调整;通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或者收回贷款,直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增加或者减少㊂5.强化对外贸易法的作用,促进富裕的实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贸易国家,对外贸易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对外贸易法,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局,适应国家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需要,营造法治化㊁国际化㊁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采取适合我国实际情况需要的对外贸易措施,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的富裕㊂(二)强化宏观调控法的作用,消除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数人的富裕㊂强化宏观调控法规制,应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共同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努力,推进收入分配公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机会均等以保障人民平等参与以及平等发展的权利[10]㊂1.强化规划法律制度的规制,促进共同富裕通过实施规划法,发挥规划的引导㊁协调功能,实现社会资源在不同区域的合理分布,以促进不同区域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㊁地区差距㊂我国东㊁中㊁西三大区域的发展存在不平衡,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就需要从规划的角度,引导㊁协调社会资源在不同区域配置,既需要优化行政㊁经济的手段,也需要将成熟的经验上升为法律规范,从而促进东㊁中㊁西部更为均衡的发展㊂例如,东部有较丰富的资金㊁较高的技术,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在电力等方面不能自给,而西部有着丰富的电力发展潜力,但是却缺乏将电力(特别是水力发电㊁太阳能发电)开发出来的资金㊁技术,依法制定和实施科学㊁合理的规划,将资金㊁技术引入到西部来开发电力,既满足东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所需要的电力,也使西部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共赢㊂另外,通过实施规划法,优化规划,合理配置资源, 加强基础性㊁普惠性㊁兜底性民生保障 , 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㊁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 [11],以便通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㊂2.强化财政法的作用,促进共同富裕初次分配是市场机制作用所引起的分配,由于各市场主体主客观条件的差异,这种分配易引发两极分化及其他问题,最终将不利于社会经济持续㊁稳定发展,而市场机制本身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市场以外的力量干预 特别是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进行二次分配㊂通过实施财政第43卷第3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5月。

确保宏观调控有力有效

确保宏观调控有力有效

确保宏观调控有力有效
佚名
【期刊名称】《半月谈》
【年(卷),期】2004(000)009
【摘要】必须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坚决控制投资过快增长,防止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这是当前经济工作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总页数】1页(P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3.16
【相关文献】
1.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有序有效 [J], 王宁
2.确保宏观调控有力有效 [J], 李延波
3.确保宏观调控有力有效 [J],
4.郭庚茂在全省防汛抗旱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牢固树立“三个确保”目标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J],
5.找问题补短板强责任\r浙江确保地灾防范措施有力有效 [J], 李风;孙文明;孙欣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的分析与探讨

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的分析与探讨

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的分析与探讨摘要:与30年来市场化改革进程相伴随,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演进与变化总是围绕着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关系对比来进行的,但随着经济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市场自动出清的梦想遥不可及,迫切需要依靠政府的强制力量拉动社会需求,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从而改变全社会供需关系失衡的严重现实。

关键词:宏观调控;资源配置;制度安排;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一、市场资源配置的经济逻辑一般而言,在市场机制充分起作用的条件下,在非限制性市场上,市场资源将自发地朝着最有利的部门和地区流动,市场供求比例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价格的升降,将把各种资源配置分配到适当的位置上①。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源的流动过程中,有两种现象不能忽视;一是在市场机制起作用,资源在部门间、地区间转移的过程中,将产生局部的或结构性的资源闲置或浪费现象。

二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资源在部门间、地区间的转移,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在这个相当长的过程中,经济利益的损失已经发生。

特别是在限制性市场上,市场机制虽然也能对资源配置发生作用,但由于价格的升降是受限制的,资源在部门间、地区间的转移也受到限制,所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可能像在非限制性市场上那样由市场供求比例的变化来自发地进行调控。

从微观的层面来看,企业作为一个具体的生产单位,在一个生产单位中单位资源的投入能否带来边际收益(即追加的收益),首先要考虑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

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那么,资源投入后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它的成本就是下降的,并且这减少的成本要由全部产量均摊,因而平均成本总体来看是下降的。

反之,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那么,资源投入后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它的成本是上升的,并且这增加的成本要由全部产量均摊,因此平均成本是上升的。

这样,对一个企业说,在考虑投入产出比的时候,它应当充分考虑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变动情况,并以此来决定资源投入的限度,要把资源的投入与企业的边际目标收益结合起来。

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08 宏观调控、经济发展与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今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增长较快㊁结构优化㊁效益提高㊁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㊂但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㊂针对这种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作出了新的部署㊂只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和长期可持续发展㊂中央强调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㊁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在对我国经济运行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偏快㊂近几年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一直较快,而且呈逐年加速趋势㊂新一轮宏观调控开始的2003年,我国GDP增长率是10.0%,2004 2006年增速分别比2003年上升了0.1个㊁0.4个和1.1个百分点㊂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率达到11.5%,上升趋势进一步增强㊂分产业看,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最大的工业增长速度加快,今年1 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高1.9个百分点㊂预计今年全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11.6%㊂经济增长速度偏快,给经济结构调整㊁能源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都带来了许多困难㊂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投资和出口增长依然强劲㊂首先,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投资增速今年出现了反弹趋势㊂2003年全社会投资增长率是27.7%;经过3年的压缩,2006年下降到24%㊂今年1 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5.7%,虽然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但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㊂其次,对外贸易快速增长,顺差继续扩大㊂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达到15708亿美元,增长23.5%,其中出口8782亿美元,增长27.1%,增速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㊂贸易顺差达到1857亿美元,已超过2006全年的水平㊂贸易顺差过大,不仅使国际贸易摩擦大量增加,资源环境更趋紧张,还增加了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压力㊂消费品价格上涨显著㊂今年以来,消费品价格结束了长期低迷的状态,呈现出逐月加速上涨的趋势,8月CPI 达到6.5%,9月达到6.2%,10月达到6.5%,11月上升到6.9%㊂1 11月CPI 累计上涨4.6%㊂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恩格尔系数较高,居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在CPI 的构成中所占比重超过36%,对低收入阶层来说这一比例还要高㊂因此,近期物价的快速上涨对低收入阶层和困难群众的生活影响很大㊂今年以来新出现的消费品价格显著上涨趋势,是宏观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重要信号㊂资产价格高位持续攀升㊂除了CPI,当前我国股市和楼市等资产市场价格也在高位持续攀升㊂特别是部分大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过高,已经严重影响到居民住房,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㊂在证券市场方面,依据上市公司2007年上半年的年报数据推算,剔除长期停牌的股票,目前1243只A 股的加权动态市盈率为40.71倍㊂剔除2007年中期净利润为负的股票,1127只股票中只有261只股票的市盈率低于平均水平,仅占23.16%,其余近八成股票的市盈率水平高于40.71倍㊂在流动性过剩和实际负利率的背景下,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容易加大资产泡沫㊂资源环境 瓶颈”制约日益突出㊂国内某些资源短缺还可以通过高价格进口缓解,但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是无法回避的㊂有资料显示,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我国占了16个㊂据环保总局监测,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V 类水质,全国约1/2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严重㊂在目前国民经济高位运行并趋于过热的情况下,原来存在的问题尚未解决,又出现了消费品价格㊁资产价格上升过快等新问题,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㊂认识不统一,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和有效性㊂2003年以来,我国18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1999-12-20 〔作者简介〕孙丽娟(1953-),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经济研究】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孙丽娟(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关键词〕宏观调控,有效性,经济稳定增长 〔摘 要〕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中国政府致力追求的重要目标,而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转型期的中国市场经济正处于发育过程中,市场经济一般性与市场经济特殊性交织生长,产生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都需政府宏观调控给予治理和解决,毫无疑问,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经济稳定增长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现实问题。

因此,必须建立、发展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塑造有效的政府调控机制,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F 04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0)01-0059-04一 宏观调控作为一种宏观管理方式或形式,它的有效性是指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经济计划的要求,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通过市场来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从而使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相适应,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或干预适度,并能校正市场偏颇,克服市场失灵,促进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市场有序运行,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从一般意义上讲,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好坏与否,已经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内生性因素。

如果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范围,超过了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作的合理需要,即干预过度,结果就会阻碍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影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反之干预不足,也会导致市场功能无法正常的释放,造成经济发展的动荡。

由此可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作为我国政府致力追求的重要目标,它的实现是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根本前提的,而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则是经济稳定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

它们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既包括自然生成的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又包括快速生成发展起来的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不是作为产品的直接提供者,而是作为合作者、催化剂和促进者、引导者而体现出来的。

可见,宏观调控有效性问题的实质即市场机—59—制和政府调控功能如何发挥的关系。

1.政府对经济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资源最优配置只有在完全竞争状态下才能实现,而完全竞争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这种愿望是根本不能实现的。

它在现实生活中只属理想中的“市场乌托邦”。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几百年的历史进程来看,不论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阶段,还是垄断或现代市场经济阶段,不论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始终存在着宏观调控。

尽管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期,严格地讲,还没有形成“宏观调控”的概念和理论,但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

而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本身就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方面:一是微观经济的自由竞争机制;二是宏观经济的调控机制。

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相结合的经济。

据统计,在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大约有130多个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已没有一种完全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或有效的宏观调控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本质特征。

2.政府对经济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经济,市场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调节机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作为资源配置手段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00多年前,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就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著名原理,赋予市场机制极高的地位。

但实际情况是“市场既不会产生经济上令人满意的效率的结果,也不会产生社会上理想的平等的结果”,市场决不是万能的。

由于市场机制是事后调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暴露出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因此,任何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要保持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和正常运行,缺少有效的宏观调控是万万不行的。

同时,也正是由于市场经济调节存在着上述种种缺陷,决定了政府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政府对经济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时运用财政、金融、价格等经济杠杆调节市场信号,进而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还没完全确立起来,从一定意义上讲,间接的宏观调控要正常发挥其功能,其基本前提是具备完善的市场体系。

而我国除商品市场发育较好外,其他市场都还不太完善,尤其是与宏观调控息息相关的资本市场的发育和规范程度还很低。

我国要实行的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

特别是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还不很成熟,还处于发育过程中,正由不发达市场经济向发达市场经济过渡。

市场机制的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因此国家能否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弥补和矫正市场不足和缺陷就显得尤为重要。

4.政府对经济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是防范现代金融风险,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客观要求 东亚金融危机的沉痛教训警示我们,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强化金融监管,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实现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对防范金融风险,保证国家经济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金融调控在—60—宏观调控中占有中心地位。

目前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还不健全,监管的水平和质量尚不高。

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银行呆账、坏账已达到总额的20%—30%,占GDP10%以上。

金融纪律不严,金融秩序混乱,不良债务增多,从中长期来看,严格的不良债务已对中国宏观经济稳定造成了威胁。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在中国发生,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地致力于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提高宏观调控的质量和效果,特别是提高金融监管的水平和力度,消灭一切潜在隐患,实现经济的安全运营。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那样:“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

不论是经济处在高速增长时,还是经济处在低迷运转中,一切都概莫能外。

二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宏观调控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宏观调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手段的选择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宏观经济基本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增长,这已是举世公认无需争辩的事实。

从经济增长的观点看,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最大的难点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市场发育还不充分、不成熟,还存在着重商品市场建设,轻要素市场建设;重有形市场,轻无形市场;重市场“硬件”,轻市场“软件”;重市场发育的数量和规模,轻市场建设的质量和市场效率的问题。

另外,政府本身由于缺少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监督机制、政府和市场行为的非吻合性,政府的寻租行为,政策的滞后性等,还会引起市场关系的扭曲、加剧市场缺陷和混乱。

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战略目标的实现还任重道远。

当前宏观调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宏观调控受市场发展程度制约。

我国目前市场发育水平低,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体制不健全,间接调控的有效性受到很大制约。

容易产生放弃了直接调控、间接调控又不管用的情况,出现经济秩序混乱的现象。

第二,宏观调控受企业机制完善程度的制约。

目前,不少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在企业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宏观调控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直接调控已失灵,间接调控也往往是反应迟钝。

第三,宏观调控在结构调整上进展缓慢。

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善。

主要是投资过于分散,农业基础仍很薄弱,支柱产业成长缓慢。

第四,国家宏观调控实力不足。

近年来财政收入虽然增长加快,但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下降的趋势并没有扭转,国家掌握的有限财力与发挥财政手段的功能很不适应。

国家专业银行还没有转变成真正的商业银行。

第五,宏观调控中对法律手段运用不够。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也要依靠法律、法规来维护正常的秩序。

当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由于经济体制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有待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而引起的。

我们必须按照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逐步建立起适—61—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市场好比一台搅拌机,政府就是搅拌机的管理者,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这个搅拌机后,市场自发调节,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这里政府作为市场这个搅拌机的管理者主要起三个作用:(1)制定市场运作的法律、法规、制度,保证市场正常运转。

(2)在市场运行发生故障或纠纷时,依法处理。

(3)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运作的速度,采取微调措施。

即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

发挥导向功能;矫正纠偏差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公共产品供给功能;强化服务功能;社会稳定功能。

今后加强宏观调控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理顺计划、财政、银行等宏观调控部门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要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必须保持全国的统一性,同时,还要有必要的分散和灵活,以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提高国家财政的集中程度。

提高财政“两个比例”,是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

4.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和决策制度,提高宏观调控决策的科学性。

在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中,科学的宏观决策体系和机制的建立,是决定宏观调控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问题。

宏观决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正确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防止主观臆断干扰决策的正确性。

5.加快经济法制建设。

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市场秩序,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制定一系列与宏观调控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包括“国有资产法”、“价格法”、“证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社会保障法”、“计划法”、“投资法”等。

同时,要加强经济司法,认真执法,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6.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这是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