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威尔伯的四大象限理论

合集下载

肯威尔伯“四象限”理论

肯威尔伯“四象限”理论

肯威尔伯“四象限”理论1、研究过程简介“不管对世界的描摹如何,大多数对世界的描摹事实上都是具有层次性的,这只是因为层次性在所难免(因为全子在所难免)。

……在一定意义上我只是开始简单地列举出这些具有层次性的对世界的描摹,包括传统的、新时期的、东方的、西方的、前现代的、现代的和后现代的,从系统理论到‘存在之巨链’的思想,从佛教徒维南诺斯(Vijnanas)到皮亚杰、马克思、科尔伯格(Kohlberg)、维登提克-考斯哈斯(Vedantic Koshas)、洛文格(Loevinger)、马斯洛(Maslow)、伦斯基、科巴拉(Kabbalah)等等。

……我原以为所有这些描摹图指的都是同一领域,据我看来,它们只是极为相似的层次性的不同版本。

……我越是试图寻找这种单一的、基础的层次性,就越是发现它是不可能存在的。

……最令人费解的是,在某些层次性的描述里,全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大,而在另一些描述中则逐渐变小(我不理解,进化为什么会产生更大的深度和更小的广度)。

……然而,对这些层次性的研究越多,我就越清楚:事实上有四种不同类别的层次性,它们有四种不同的整体顺序(sequences)。

……一旦把所有层次都归入这四种不同种类时,它们马上便各就各位了。

——显而易见,每一类别中得每一层次事实上涉及同一领域;但总体而言,它们分为不同的四大类。

”2、“四象限”、“三大区域”、“善、真、美”“最终,我发现这四个象限具有一种简单地令人难以置信的基础。

这四种类型的层次实际上描述的就是全子的内部和外部,包括它的个体和群体的形式——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四象限。

如下图(加上了一些例子)——这四种类型的层次都与真实的全子的真实的方方面面有关,这也正是为什么这四种类型的层次能够经久不衰地出现在世界上各种版本的描摹图上得原因。

看起来,这就是基本的(bedrock)实在,也就是大宇宙的四隅(corners)。

”(P61,第五章《大宇宙的四隅》)“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概括四象限……这是基本的划分:右边的一切可以用‘它’语言来描述,左上角的一切用‘我’语言来描述,左下角的一切用‘我们’语言来描述。

自我意识成长的九个阶段

自我意识成长的九个阶段

自我意识成长的九个阶段肯恩·威尔伯(ken wilber 1949-)目前被公认为是“后人本心理学”的最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和发言人,其影响已经跨越了心理学领域,波及哲学和神学领域。

由于肯恩·威尔伯在意识领域的研究极富基础性和开创性,他甚至获得了“意识领域的爱因斯坦”的美誉。

作为心理学家,有评论认为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学和东方智慧方面已经超过了荣格。

肯恩·威尔伯23岁时发表《意识层次图》,此后著述不断,迄今已有20余部著作。

他的作品被翻译到20个国家,名列美国同类作家之首,被称为美国“最畅销的学术类著作作家”。

其主要著作有:《没有疆界》,《阿特曼计划》,《来自伊甸园》,《眼对眼》,《恩宠和勇气》,《性,生态和灵性》,《科学与宗教》,《一味》,《整合心理学》。

野兽北京读书笔记肯恩·威尔伯认为:人类的成长和发展必须通过一连串的阶段和次第,从发展最低的和最不能统合的到发展最高的和最能统合的。

这里起码有几十种不同的次第和种类,他选出了其中最重要的九种,将之称为“意识的基本结构”。

意识的基本结构就是觉知的积木,譬如感觉、意象、冲动、概念等等,它们是从长青哲学的“伟大的存在之链”:物质、肉体、心智、灵魂和灵性发展出来的分类法。

第一层为感官生理构造阶段。

其中包括肉体的物质成分加上感觉和认知,这就是皮亚杰所称的知觉动作的本能阶段;奥罗宾多所谓的生理—知觉阶段;吠檀多(Vedanta)哲学所说的肉身。

第二层为幻影—情绪阶段:这是情绪和性欲发展的阶段。

这个阶段开始知觉到冲动、欲力、生命力、生物能和气,再加上首次出现的心智形态,也就是意象——阿瑞提(Arieti)称之为“幻影阶段”(Phantasmic level),大约七个月大的婴儿开始出现这些意象。

第三层为表象思维阶段,也就是皮亚杰所称的前运思维:其中包括了各种符号(symbols)。

2岁到4岁出现各种象征,4岁到7岁出现各种概念。

时间管理—四象限方法23页PPT

时间管理—四象限方法23页PPT
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时间管理—四象限方法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第1章组织原则——人脑的四大象限模型

第1章组织原则——人脑的四大象限模型

第1章组织原则——人脑的四大象限模型精彩放送◇ 经由大脑优势解析,能对自己有深入的了解。

◇全脑模型将思维形态分为四大象限,每一象限都和大脑分工特殊化(specialized) 的思维结构有直接的关联。

◇将大脑研究的新知应用到经营上,以“大脑优势”观念为关键。

所谓“全脑技术”,其实就是大脑运作的一个类比模型(metaphor)。

根据我对大脑的研究以及可见的证据,指出人类的思维形态(thinking style)是由四种不同的思维本体 (self)集合而成。

以“全脑模型”(Whole Brain Model)为基础,这四大本体的特色如下:◇ A象限的分析家:逻辑思维、分析事实、数字处理◇ B象限的组织家:规划途径、组织事实、仔细检查◇ C象限的交际家:擅长人际关系、直觉力强、表达力强◇ D象限的梦想家:富于想像力、偏向大图像思维、善于抽析概念“赫曼全脑优势测评工具’’(Herrmann Brain Dominance Instrument)是我任职通用电气期间,在1997年研究出来,1981年定案的~种评估工具,可将一个人偏向哪一象限的程度,具体量化出来。

由HBDI得出的个人剖面图,便是本书依据的资料。

一些人在我们的研习班或研讨会接触到全脑模型及HBDI后,常常会提出一些个人独到的看法,说明为什么了解大脑运作、了解自己怎会偏向某一思维形态之后,会使人有拨云见日之感。

类比模型常常能说出直言所不能道者。

雪佛龙石油公司(Chevron coll).)的珍妮斯.比尔(Janice Beer),便为这问题提出了新解:你在汽车里寻找喜欢的广播电台,是用频道转盘。

还是用电脑设定电台,一按钮就找到呢?我们用脑的方法,就有点像在车上的音响里找广播电台。

我们可以乱转转盘,爱找什么电台就找什么电台;我们也可以设定电台频道——设定我们爱听的电台。

有些人只设定摇滚乐的电台,像我先生就是。

有些人就不拘一格,像我妈,设定的电台包括轻音乐和谈话节目。

生活就像练习

生活就像练习

生活就像练习——肯威尔伯身体层面的练习:有氧、瑜伽、健身等。

心智层面的练习:读书、辩论、写作等。

心灵层面的练习:冥想、祈祷、颂歌等。

一个领域的成功能加快其他领域的发展,同时练习冥想和举重的人,在冥想上进步更快,同样做冥想练习的人在举重方面进步也快,这种现象叫做整合式交叉训练的协同作用。

阴影模块主要影响内在的心理机制,意识到并且承认自己的阴影,就能将更多的亲密和诚实带入人际关系中,释放身体内压抑的能量,使工作更为清晰而有效率,提高付出真诚和道德行动的能力,甚至能改善你的财务。

——进化之路是渐进的,也是突发的。

我:思想、意见、动机、幻觉、价值观、哲学观、道德、情感我们:你与我经历着关系中所产生的感受、幻觉、渴望、冲突、爱、文化、责任、共鸣等。

它:它空间有一种实物感,个人外部领域,看见、触摸、品尝、听到的。

肉体也是艺术品。

在一小块皮肤中,就有四码长的神经纤维、1300神经细胞、100个汗腺、300万细胞。

每一个人在生命最初的一个半小时里仅仅是一个细胞,而现在我们拥有大约一万亿个细胞,同时在你现在听、读时,你的5000万细胞完成了新陈代谢。

你用肉体做什么,行为就是它空间。

它们:政治系统、法律系统、经济系统、体制、环境、技术、社会发展等。

冥想没有接触真实的分裂机制,它是一种可以让你接触无限自我的方法。

但同时,它加强了日常生活中有限自我的虚假性,结果将自我分裂成碎片,并将一部分碎片投射到他人身上,否认的碎片被隐藏,即使冥想之光也无法将它照亮。

有时候当我们最高的智慧、直觉和能力与自我意象不符时,我们会以长期、固定的身份应对生活,因为没有能力负责地将我们最高的潜能和意识进行整合与体现,我们就被卡住了,从而成为了较低的自我,而非真实的样子。

冥想帮助我们发现大我,但不直接接触小我的问题。

整合练习既将有限自我同阴影结合,达到治疗的效果,也发现了没有自我和阴影的无限自我。

心智很容易使人脱离当下体验,它是概念的,而身体则是经验的。

肯威尔伯的四大象限理论

肯威尔伯的四大象限理论

肯威尔伯“四象限”理论1、研究过程简介“不管对世界的描摹如何,大多数对世界的描摹事实上都是具有层次性的,这只是因为层次性在所难免(因为全子在所难免)。

……在一定意义上我只是开始简单地列举出这些具有层次性的对世界的描摹,包括传统的、新时期的、东方的、西方的、前现代的、现代的和后现代的,从系统理论到‘存在之巨链’的思想,从佛教徒维南诺斯(Vijnanas)到皮亚杰、马克思、科尔伯格(Kohlberg)、维登提克-考斯哈斯(Vedantic Koshas)、洛文格(Loevinger)、马斯洛(Maslow)、伦斯基、科巴拉(Kabbalah)等等。

……我原以为所有这些描摹图指的都是同一领域,据我看来,它们只是极为相似的层次性的不同版本。

……我越是试图寻找这种单一的、基础的层次性,就越是发现它是不可能存在的。

……最令人费解的是,在某些层次性的描述里,全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大,而在另一些描述中则逐渐变小(我不理解,进化为什么会产生更大的深度和更小的广度)。

……然而,对这些层次性的研究越多,我就越清楚:事实上有四种不同类别的层次性,它们有四种不同的整体顺序(sequences)。

……一旦把所有层次都归入这四种不同种类时,它们马上便各就各位了。

——显而易见,每一类别中得每一层次事实上涉及同一领域;但总体而言,它们分为不同的四大类。

” (P59-60,第五章《大宇宙的四隅》)2、“四象限”、“三大区域”、“善、真、美”“最终,我发现这四个象限具有一种简单地令人难以置信的基础。

这四种类型的层次实际上描述的就是全子的内部和外部,包括它的个体和群体的形式——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四象限。

如下图(加上了一些例子)——这四种类型的层次都与真实的全子的真实的方方面面有关,这也正是为什么这四种类型的层次能够经久不衰地出现在世界上各种版本的描摹图上得原因。

看起来,这就是基本的(bedrock)实在,也就是大宇宙的四隅(corners)。

意识领域的爱因斯坦,开悟的哲人:肯威尔伯

意识领域的爱因斯坦,开悟的哲人:肯威尔伯

意识领域的爱因斯坦,开悟的哲人:肯威尔伯一、中西思想交汇上期忘了在文末注解美国哲学家肯威尔伯,肯威尔伯是我非常崇敬的一位西方哲学家,还有向西方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后期有机会介绍一下。

中西贤哲在探索心灵,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探索上都不遗余力,也在各自的方向上成果璀璨,星光熠熠,其实近代西方心灵层面的研究受东方哲学和宗教智慧的影响很大,同时结合了现代心理、科学实验、以及西方特有的宗教文化体系,从很多别具特色的角度让我们对人体自身,哲学心灵,以及意识,修行等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肯威尔伯是当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之一,超个人心理学的最重要的作家。

二、超个人心理学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何为超个人心理学:简言之,超个人心理学就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学,是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学派,也是一个中西方结合,传统宗教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心理学派。

它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因为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因为时代传承和表达体系有着不可联系和理解的隔阂,前者是指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传统宗教和哲学,包含人与其精神生活的理解和践行方式。

超个人心理学对两者持同等尊重态度,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加以创造性的综合,进而提供一种包含身体、心理和精神的架构来全面地认识我们自己。

超个人心理学(或超个人心理治疗),已经被认为是心理学的第四势力。

兴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目前还在发展和完善中,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其理论基于人本主义,并受以下几种学科、事物极大的影响:佛学理论(禅修)、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道家思想、气功等;古印度的梵、瑜伽等哲学思想、冥想等;苏菲密教;巫术等。

三、意识领域的爱因斯坦肯.威尔伯的工作主要以创造一个以心理学、神秘主义、现代主义、经验科学、系统论连贯为整体的“意识的完整理论”为主。

在完全意识中,威尔伯称自己是一个说故事者和制图师,他的故事解析博大的问题,他的地图展现对宇宙的各种透视。

四象限法则读后感

四象限法则读后感

四象限法则读后感读完四象限法则,我就像被人拿小锤子敲了一下脑袋,突然“开窍”了。

以前我做事那叫一个乱,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乱转,也不知道先干哪个好。

感觉所有的事儿都在冲我喊:“先做我!先做我!”我就像个被围困的小兵,晕头转向。

这个四象限法则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它就像一个大筛子,把我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分成了四大类。

第一象限是那些又紧急又重要的事儿,就像是着火了要救火一样,这事儿必须马上做,刻不容缓。

比如说老板突然说一个小时后就要一个重要的方案,那我就得把其他事儿都先放一放,赶紧集中火力搞定这个。

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儿。

这就像锻炼身体,我们都知道它对健康超级重要,但是今天不做好像也不会立马出问题。

不过要是一直拖着,总有一天它就会变成紧急又重要的事儿,就像身体突然垮了才想起早该锻炼了。

这个象限的事儿需要我们有计划地去做,提前安排好时间,不能老是被紧急的事儿牵着鼻子走,把这些重要的事儿都给忽略了。

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儿。

这就像是那些突然响起来的骚扰电话,感觉很紧急,电话铃一直响,但是接了之后发现对你根本没什么用。

像一些不重要的会议或者是别人临时让你帮忙做个小事儿,但这件小事儿对大局没什么影响。

对于这些事儿,我觉得能推就推,不能推也得尽快解决,可别在上面浪费太多时间。

第四象限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儿。

这就像在上班时间刷社交媒体看一些娱乐八卦,纯粹是打发时间。

这种事儿偶尔做做可以放松一下,但是如果整天沉迷在里面,那就太不应该了。

按照四象限法则来做事之后,我感觉自己就像从一团乱麻里解脱出来了。

我不再是被各种事儿追着跑,而是像个精明的指挥官,能分清哪些是真正需要我重点对待的“敌人”,哪些是可以暂时忽略的小喽啰。

我的效率提高了不少,也不会再老是忙得焦头烂额还不知道自己干了啥。

这法则就像给我的生活和工作上了一道魔法,让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我现在就像拿着一张清晰的地图在赶路,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在黑暗中瞎摸索。

科学研究的象限模型

科学研究的象限模型

科学研究的象限模型
科学研究的象限模型是一种用来衡量和评价科学研究质量和影响力的模型。

该模型通常由两个维度构成,分别是质量和影响力。

质量维度指的是科学研究的实证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等方面,而影响力维度指的是科学研究对学术界、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程度。

基于这两个维度,科学研究的象限模型将研究划分为四个象限:
1. 高质量高影响力象限:这是最理想的研究象限,代表了高质量和高影响力的科学研究。

这些研究不仅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2. 高质量低影响力象限:这个象限代表了高质量但影响力相对较低的研究。

这些研究可能在学术界受到一定重视,但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有限。

3. 低质量高影响力象限:这个象限代表了质量相对较低但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研究。

这些研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或争议,但由于其对学术界、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较大,仍然具有一定重要性。

4. 低质量低影响力象限:这个象限代表了质量和影响力都相对较低的研究。

这些研究往往未被广泛认可,对学术界和社会影响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研究的象限模型只是一种参考工具,不能
完全客观评价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不同领域的研究可能存在特殊性,而且评价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还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科研机构的声誉、研究组的专业能力、研究成果的可验证性等等。

因此,在使用该模型时应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四象限管理法则

四象限管理法则

四象限管理法则《四象限管理法则》是一种管理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把事物分为四类,每类代表一方面的理论或观点。

它有助于企业决策者以及管理者采用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来实现它们的目标。

四象限管理法则的概念主要来自于心理学,它是一套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和管理人员带领组织达到良好的绩效。

四象限理论包括四类不同的概念,这些概念分别是:挑战、集体、官僚和大型组织。

四象限理论指出,一个组织的绩效取决于它的管理方式的实施情况。

挑战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目标所采取的行动。

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有目标可以追求,应该有一些目标,能够提供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反馈,以便工作取得积极的结果。

集体指的是一个组织的文化价值,以及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和忠诚。

这种形式的管理可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提升工作效率。

官僚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追求社会安全的管理方式,这种形式的管理要求企业的管理者细致、有条理、有计划的安排工作,以实现最佳的绩效。

大型组织是指企业在经营和处理事务时,要采取一致性的管理方式,以保证组织的完整性。

这一点对于一个大型组织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因为这种一致性能够有效地维护和提高组织的效率。

基于这四种理论的管理模式,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管理,以实现最大化的效果。

这些措施包括:创建一个有效的沟通系统,促进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制定明确的决策程序,以确保较高的决策效率;建立一个有利于团队合作的组织文化,使员工能够发挥更大的潜力;实施一种有效的考核制度,以促进员工学习和成长;采取一致的处理原则,以确保组织的一致性等等。

四象限理论有助于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达到更好的绩效。

它有助于企业创建一个建设性的企业文化,建立起一个有效率的管理系统,并有助于企业实现其最大潜力。

通过合理运用四象限管理法则,企业将能够发挥更高的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从众的四个象限读书文摘读书笔记读书感想

从众的四个象限读书文摘读书笔记读书感想

从众的四个象限对人进行分类的最有启发性的方法之一是根据他们循规蹈矩的程度和侵略性。

想象一个笛卡尔坐标系,它的横轴从左边的传统思维到右边的独立思维,其纵轴从底部的被动到顶部的激进。

由此产生的四个象限定义了四种类型的人。

从左上角开始,逆时针走:激进的传统思维、被动的传统思维、被动的独立思维和激进的独立思维。

我认为你会在大多数社会中找到所有四种类型,而人们属于哪个象限更多地取决于他们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他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信仰。

[1]幼儿为这两点提供了一些最好的证据。

上过小学的人都见过这四种类型,校规如此随意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人们陷入的象限更多的是取决于他们而不是规则。

左上象限的孩子们,那些具有侵略性的传统观念的孩子们,是那些小故事。

他们相信不仅必须遵守规则,而且必须惩罚不遵守规则的人。

左下象限的孩子,被动的传统思维,是绵羊。

他们小心翼翼地遵守规则,但是当其他孩子违反规则时,他们的冲动是担心那些孩子会受到惩罚,而不是确保他们会受到惩罚。

右下象限的孩子,被动的独立思考,是有梦想的孩子。

他们不太关心规则,100% 甚至可能不确定规则是什么。

而右上象限的孩子,思想积极独立,是顽皮的孩子。

当他们看到规则时,他们的第一个冲动就是质疑它。

仅仅被告知该做什么会让他们倾向于做相反的事情。

当然,在衡量墨守成规时,您必须说明什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发生变化。

对于年幼的孩子,这是成年人制定的规则。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规则的源头变成了他们的同龄人。

所以,一群无视校规的青少年,并不是独立自主的;恰恰相反。

成年后,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独特的叫声来识别这四种类型,就像您可以识别四种鸟类一样。

激进的传统思想的呼唤是“粉碎!” (在变量后面看到感叹号是相当令人震惊的,但这就是激进的传统思维的全部问题。

)被动传统思维的呼吁是“邻居会怎么想?”被动独立思想的呼唤是“各有各的”。

积极独立的人的呼声是“Eppur si muove”。

wickens认知行为机理四阶段模型

wickens认知行为机理四阶段模型

wickens认知行为机理四阶段模型【最新版】目录1.Wickens 认知行为机理四阶段模型简介2.四个阶段的具体内容3.模型的应用和影响正文1.Wickens 认知行为机理四阶段模型简介Wickens 认知行为机理四阶段模型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家 Michael Wickens 提出的一种认知行为理论,旨在解释人类在面对复杂任务时,如何进行认知加工和行为表现的心理过程。

该模型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注意、认知控制、决策和动作执行,这四个阶段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人类在进行认知活动和行为表现时的基本心理机制。

2.四个阶段的具体内容(1)注意阶段:这是整个认知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从环境中选择并集中注意力于相关信息,忽略无关信息。

注意分为两种类型:指向性注意和集中性注意。

指向性注意用于选择需要关注的信息,而集中性注意则用于保持对这些信息的关注。

(2)认知控制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对所关注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和组织,以便后续的决策和动作执行。

认知控制包括多种认知过程,如记忆、知觉、思维、语言等。

(3)决策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根据已经加工好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这可能涉及到对多种可选方案的评估、权衡和选择。

决策的质量取决于之前阶段所获取的信息以及个体的决策策略。

(4)动作执行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将所做的决策付诸实践,通过具体的行为来实现目标。

这可能涉及到运动、言语等行为表现。

动作执行的质量受到决策质量、技能水平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模型的应用和影响Wickens 认知行为机理四阶段模型在心理学、教育学、运动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理解和研究这一模型,人们可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人类在面对各种认知和行为任务时的表现。

此外,该模型也为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宏图:肯恩威尔伯眼中的法界》

《宏图:肯恩威尔伯眼中的法界》

《宏图:肯恩·威尔伯眼中的法界》《宏图:肯恩·威尔伯眼中的法界》缘起:来自肯恩·威尔伯的《一味》,胡因梦译二十年前当佛法第一次传入美国时,你根本甭想提出结合冥想与心理治疗的说法,因为大家都认为佛法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你按照佛法正确地修练,你就完全不需要心理治疗了,在现代世界里每一种宗教都遭受到相同的阻碍;只要相信基督你就会得到平安,只要祷告你的心灵就会得到治疗;只要练习苏菲动禅你就会痊愈;只要按照解脱者约翰的途径修行就足够了;瑜伽已经道出了一切。

这些说法很清楚地暗示着,如果你拥有足够的信心或努力修练某一种法门,你就永远也不需要心理治疗这类的方法;相反的,如果你需要心理治疗,那意味着你的信心已经严重出了问题,灵修与科学尤其是心灵学之间的关系,是灵修在现代世界中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而大部分的宗教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都不好。

虽然我一向都采用佛家的修练方法(以及吠檀多哲学),但是佛教圈子却一向对我的理论抱持怀疑态度:那个叫威尔伯的家伙,好像在暗示光凭佛法是不够的。

许多佛教徒都拒绝阅读我的着作,某些人甚至用相当不佛教的语言告诉我他们的看法。

二十年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到目前为止,美国着名的佛教老师几乎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接受过心理治疗(他们其中有一些人仍然对学生隐瞒这项事实)。

在私底下他们大部分都已经承认某些问题是冥想所无法解决的,当然回到觉知中心的祷告、坐禅、苏菲动禅、瑜伽也都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在意识光谱中,灵修与心理治疗对治的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次元,如果你在其中一个次元出了问题,并不代表你在另一个次元的表现也很差劲。

神经官能症并不是一种罪恶。

所以,一年以前当《香巴拉之光》(一本重要的佛教杂志)表示想要采访我时,我并不是十分情愿,然而我又很愿意支持一份强调实修的杂志,于是我终于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这项访谈一开始便提出了「你为什么认为佛法不是完整的途径?」的标准问题,但接下来很快就朝着更有意义的方向发展,虽然这次的讨论针对的是佛家的修练,我还是要强调这些观点也都适用于基督教、犹太教、回教和道家的修练,这些信仰的追随者可以将下面的观点运用在自己的修练中。

肯威尔伯的意识层次模型

肯威尔伯的意识层次模型

肯威尔伯的意识层次模型肯威尔伯是美国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意识层次模型,描述了人类意识的不同层次和转变过程。

本文将以人类视角,用准确的中文描述肯威尔伯的意识层次模型,并刻画出其中的情感和真实感。

我们来了解一下肯威尔伯的意识层次模型。

他提出了四个主要的意识层次,分别是感知、理解、自我意识和超越。

这些层次代表了人类意识从最基础的感知到更高级的自我认知和超越自我的发展过程。

在感知层次,人们通过感官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他们会注意到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并对其进行感知和理解。

这一层次中,人们的意识主要集中在感官的感受和对外界的感知上。

例如,当人们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猫时,他们会感受到它的软毛、可爱的眼睛和活泼的动作。

接下来是理解层次,人们开始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理解。

他们会将感知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

在这个层次中,人们的意识转向了思考和理解上。

例如,当人们看到一幅绘画时,他们会思考画中的意境和艺术家想要传达的信息。

随着理解的深入,人们开始进入自我意识的层次。

在这个层次中,人们开始思考自己的存在、意识和感受。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例如,当人们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反思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是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以及如何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最后是超越的层次,人们开始超越自我意识,与更大的整体连接起来。

在这个层次中,人们意识到自己是与他人和世界紧密相连的一部分,开始体验到更深层次的意识和存在。

例如,当人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的联系,从而感受到更大的整体。

通过肯威尔伯的意识层次模型,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意识发展过程。

从最基础的感知到更高级的自我意识和超越,每个层次都代表了人类意识的不同方面和发展阶段。

通过意识层次的转变,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与他人、世界的关系,体验到更深层次的人生意义和存在感。

肯威尔伯的意识层次模型是对人类意识发展过程的精彩描述。

阶梯效应心理学

阶梯效应心理学

阶梯效应心理学
阶梯效应又叫做“意识层次理论”,心理学家肯威尔伯把意识分为10层:1.感知运动阶段;2.情绪幻想阶段;3.表象式思维阶段;4.具体运算阶段;5.形式运算阶段;6.统观逻辑阶段;7.灵性阶段;8.精微光明阶段;9.无相阶段;10.不二阶段。

并把这10层比喻为阶梯的10根横梁,意在说明意识的进化必须依次经历各个阶段而不能随意跳过。

果请别人帮忙解决问题,先让他帮你解决一件小事,后面再提出比较困难的请求。

就跟阶梯一样,难度逐渐增高更容易接受。

例:领导,这一次的报表有一处需要您来把把关,您的意见是最重要的。

领导解决完后:“领导还有一件事情,我们部门连着加了一个月的班,大家都比较辛苦,您看这个月能不能给大家做点奖金啊?”。

能力态度四象限法则

能力态度四象限法则

能力态度四象限法则能力态度四象限法则能力态度四象限法则是一种管理和领导理论,它将员工的能力和态度分为四个象限,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员工的情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激励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理论,并探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它。

一、什么是能力态度四象限法则?能力态度四象限法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马斯特顿(William Moulton Marston)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他认为,员工的能力和态度是影响其绩效的两个重要因素。

基于这一观点,他将员工的能力和态度分别划分为高低两个等级,并将它们组合成四个象限:1.高能力、高态度2.高能力、低态度3.低能力、高态度4.低能力、低态度其中,第一个象限代表最优秀的员工,第二个象限代表有潜力但需要激励的员工,第三个象限代表需要培训但有积极心态的员工,第四个象限代表需要离职或调整岗位的员工。

二、如何判断员工所处的象限?为了判断员工所处的象限,管理者可以根据以下指标进行评估:1.能力a.工作表现:员工在岗位上的表现,包括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等。

b.技能水平:员工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包括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等。

c.学习能力:员工学习新知识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2.态度a.自我激励:员工是否自我激励,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b.团队合作:员工是否愿意与同事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c.责任心:员工对自己的职责是否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对其负责任。

通过评估以上指标,管理者可以将员工分别划分到不同的象限中,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三、如何应用能力态度四象限法则?1.针对第一象限(高能力、高态度)的员工这些员工是公司最优秀、最有价值的人才。

他们具备出色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对公司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管理者应该关注这些员工的职业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成长和满足感。

2.针对第二象限(高能力、低态度)的员工这些员工具备出色的专业技能,但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

肯·威尔伯螺旋动力学:人类意识的八个层次

肯·威尔伯螺旋动力学:人类意识的八个层次

肯·威尔伯螺旋动力学:人类意识的八个层次编者Will注:这篇文章摘自肯·威尔伯《整合心理学》中,对人类不同意识层次描述的部分。

威尔伯在阐述不同意识层次的过程中,重点引用了贝克和考文的“螺旋动力学Spiral Dynamics”理论,借着两位多年的研究结果,用”螺旋动力学“的语言描述了8种人类不同意识层次。

了解”螺旋动力学“理论,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问题:•世界上的人们,世界观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哪里?•有哪些不同的”意识层次“ 、“世界观”或“文化基因”?这些不同的意识层次,是如何在人们身上体现的?在整体人类中,各个意识层次所占的比例在哪里?(贝克和考文多年研究,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使得这个理论更为准确、可贵。

)•不同意识层次,“质的飞跃”在哪里?人类的整体意识与个人的意识应该努力向哪个方向进化与发展?•……•以下是威尔伯描述下的贝克和考文的”螺旋动力学“的概括内容,以及了解这个理论需要必须明确的一些观点:贝克和考文将这些自我存在的层次称为文化基因。

文化基因立刻成为了心理学结构、价值体系和适应模式,它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将自身展现出来,包括:世界观、衣服款式和管理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的文化基因就是自我沿着存在的螺旋状结构发展时所能接触到的“不同世界”,而其推动因素既包括自身的内在动态,也包括不断变化的人生境遇。

每个文化基因都是个子整体,超越并包含了其前身,属于嵌套式的发展。

贝克和考文用各种不同的名称和颜色来称呼这些不同的自我世层次,这些层次大约有8 ~ 9个。

但是,在自我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不完全是转瞬即逝的阶段,而是永久的能力和应对策略,在它们产生以后,遇到恰当的人生境遇,它们就能被激发出来(例如,生存本能可以在紧急状况下被激发出来,亲和能力可以在亲密的人际关系中被激发出来,等等)。

而且,正如贝克所说:“螺旋是杂乱的,不对称的,混合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而不是单纯的类型。

《一味》的读后感

《一味》的读后感

《一味》的读后感每天晚上睡前,都会习惯性翻开书看半个小时,否那么无法安心入睡。

最近读的是肯·威尔伯写的《一味》。

肯·威尔伯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他的书很理论,但是却不晦涩。

是我目前读过的最易懂的理论书籍。

从《万物简史》开始。

我就被他阐述的四象限理论深深吸引。

很久以来,各种理论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的现象让我困惑不已。

我甚至都疑心这个世界有没有真理。

可是威尔伯的四象限理论却说左手象限(主观的)和右手象限(客观)的真理标准是不同的。

我们不能用同一标准判定不同领域的真理。

威尔伯说的很明白透彻,我用自己的语言无法传达他理论的精髓,需要再仔细拜读研究消化,争取下次表述得简单深刻又生动有趣!《一味》这本书是肯·威尔伯的实修,里面真实记录他一年的工作生活实况。

当然书中始终贯穿的是关于长青哲学(又称整合哲学)的理论。

肯·威尔伯在书中一直阐述着整合哲学的思想。

我们人类需要经过物质、肉体、心智、心灵、灵性这五个大的阶段的开展,才能最终发现自己和整个世界是一体的,才能发现我们最深的本质就是自性,就是超越二元对立的一味。

然而,现代社会大局部的人、大局部理论、甚至大局部的灵修流派都只是在为自我寻求意义(威尔伯称之为转译)。

在意义之下,我们的自我获得了暂时的平安感。

真正致力于超越自我,最终发现一味境界的人少之又少。

看到书中一个一个理论在他的分析之下,都被归类为转译阵营,心情很复杂。

威尔伯的分析一针见血,让我深深佩服,怎么会有那样睿智的头脑。

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混淆视听的真理,现在他们脱下伪装,原形毕露,非常痛快。

然而,目前我没有勇气和信心转化自己。

我需要为自我找寻意义,哪怕只能带来短暂的平安感。

所以,佩服痛快之余,又很害怕恐惧。

“真相是如此残酷,你能承受得住吗?”我不禁扪心自问。

即便如此,我还是会一直读威尔伯,他的存在昭示了人类可能到达的境界。

也许我此生都不可能到达,可是我可以把他当做引路人,当做暗夜里照亮我前行的灯塔。

普尔四象限

普尔四象限

普尔四象限摘要:一、普尔四象限的背景和概念1.普尔四象限的来源2.象限的特点和分类二、普尔四象限的具体内容1.第一象限:舒适区2.第二象限:学习区3.第三象限:恐慌区4.第四象限:潜能区三、普尔四象限的应用1.个人成长与提升2.团队协作与沟通3.教育与培训四、如何突破普尔四象限1.跳出舒适区2.适当面对恐慌区3.潜能区的挖掘与开发4.学习区的持续学习与进步五、总结正文:普尔四象限是一种描述个人成长、团队协作和潜能开发的模型,由美国心理学家诺尔·普尔提出。

这一模型将人们所处的状态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代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提升空间。

一、普尔四象限的背景和概念普尔四象限是基于人的心理舒适度、学习能力和成长潜力等因素提出的。

它认为,人们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和潜能区四个部分。

这四个象限可以用来评估个人和团队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策略。

二、普尔四象限的具体内容1.第一象限:舒适区舒适区是指人们在熟悉的环境和能力范围内感到舒适的状态。

在这个区域,人们可以轻松地完成任务,无需付出太多努力。

然而,长时间停留在舒适区可能导致个人成长停滞。

2.第二象限:学习区学习区是指人们面对新的挑战和学习任务时,心理上感到不适但可以通过努力克服的状态。

在这个区域,人们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实现个人成长。

3.第三象限:恐慌区恐慌区是指人们在面对过于困难和无法胜任的任务时,心理上产生恐慌和焦虑的状态。

在这个区域,人们可能会感到压力过大,导致自信心受挫。

4.第四象限:潜能区潜能区是指人们尚未发掘的潜力和能力。

在这个区域,人们需要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更高层次的成长。

三、普尔四象限的应用1.个人成长与提升:通过了解自己所在象限,个人可以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向,制定合适的提升计划。

例如,从舒适区跳到学习区,挑战自己完成更高难度的任务。

2.团队协作与沟通:了解团队成员所处的象限,有助于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肯威尔伯“四象限”理论
1、研究过程简介
“不管对世界的描摹如何,大多数对世界的描摹事实上都是具有层次性的,这只是因为层次性在所难免(因为全子在所难免)。

……
在一定意义上我只是开始简单地列举出这些具有层次性的对世界的描摹,包括传统的、新时期的、东方的、西方的、前现代的、现代的和后现代的,从系统理论到…存在之巨链‟的思想,从佛教徒维南诺斯(Vijnanas)到皮亚杰、马克思、科尔伯格(Kohlberg)、维登提克-考斯哈斯(Vedantic Koshas)、洛文格(Loevinger)、马斯洛(Maslow)、伦斯基、科巴拉(Kabbalah)等等。

……
我原以为所有这些描摹图指的都是同一领域,据我看来,它们只是极为相似的层次性的不同版本。

……
我越是试图寻找这种单一的、基础的层次性,就越是发现它是不可能存在的。

……最令人费解的是,在某些层次性的描述里,全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大,而在另一些描述中则逐渐变小(我不理解,进化为什么会产生更大的深度和更小的广度)。

……
然而,对这些层次性的研究越多,我就越清楚:事实上有四种不同类别的层次性,它们有四种不同的整体顺序(sequences)。

……一旦把所有层次都归入这四种不同种类时,它们马上便各就各位了。

——显而易见,每一类别中得每一层次事实上涉及同一领域;但总体而言,它们分为不同的四大类。

” (P59-60,第五章《大宇宙的四隅》)
2、“四象限”、“三大区域”、“善、真、美”
“最终,我发现这四个象限具有一种简单地令人难以置信的基础。

这四种类型的层次实际上描述的就是全子的内部和外部,包括它的个体和群体的形式——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四象限。

如下图(加上了一些例子)——
这四种类型的层次都与真实的全子的真实的方方面面有关,这也正是为什么这四种类型的层次能够经久不衰地出现在世界上各种版本的描摹图上得原因。

看起来,这就是基本的(bedrock)实在,也就是大宇宙的四隅(corners)。

” (P61,第五章《大宇宙的四隅》)
“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概括四象限……这是基本的划分:右边的一切可以用…它‟语言来描述,左上角的一切用…我‟语言来描述,左下角的一切用…我们‟语言来描述。

(注:这就是“三大区域”(Big Three))……
…它语言‟是客观的、中立的、价值无涉的层面。

这是实证科学、分析科学和系统科学所采用的标准语言,物理学、生物学、控制论、实证社会学、行为主义、系统理论等用的都是这种语言。

……
…我语言‟是你的在场(presence),你的意识,你的主观觉识,左上角的一切从根本上说都是用…我语言‟来表述的,即主体的内部语言。

……
第三种语言是…我们语言‟,它位于左下角,指文化或者主体间的维度。

左上角是…我‟怎样认识世界,而左下角是…我们‟怎样认识世界。

这是我们在特定时间、地点,从特定文化中继承的群体世界观。

……
所以,我们至少有三种基本语言,它们之间大不相同。

它们用来指代不同的区域。

混淆这些语言导致了极大的混乱。

……
因此,当我们说每一个全子包含有四象限,或者更简单地说有三大区域时,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全子都具有只能用各自相对应的语言来描述的方面或者层面。

……因此,如果我们要详尽地、充分地描述一个全子,我们就必须使用全部三种语言,以描述各自对应的象限,而不是简单地只偏重一个象限或者一种语言,当然,这种偏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 (P105-106,第八章《善、真、美》)“下面是…三大区域‟的不同形态的一些情况。

我(左上角):意识、主体性、自我、自我表达(包括艺术和美学);忠实、真诚;
我们(左下角):道德和伦理、世界观、共同语境、文化;主体间性意义、相互理解、适合性、公正;
它(右边):科学和技术、客观自然、经验形态(包括大脑和社会系统);公认的真理(单独的和功能性的适合)。

科学,或者说实证科学,它与客体、…它的‟以及实证模式有关;
道德,或者说伦理,与…我们‟以及主体间的世界有关;
艺术,与观赏者(即…我‟)眼睛中的美有关。

不可否认,这在本质上是柏拉图的善(道德,…我们‟);真(从公认真理或者客观真理意义上说,或者…它的‟);美(每个…我‟感觉到的美学维度)。

……
当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是…三大区域‟出现在康德的影响深远的三部曲之中——《纯粹理性批判》(客观科学),《实践理性批判》(道德)以及《判断力批判》(美学批判和艺术)。

” (P106,第八章《善、真、美》)注:以上便是《万物简史》中所论述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明白这些,有助于对“意识”和“灵性”的理解。

3、灵性的三大区域
肯-威尔伯“把三大区域分别与佛(释迦牟尼)、法(法理)、僧(僧众)的范畴对应起来。

……
终极的…我‟就是佛陀,终极的…我们‟就是僧众,终极的…它‟就是法理。

当你自己拥有了终极的真之时,你就会意识到并确信…我就是佛陀‟,我就是大精神(道)。

……你的意识的最幽深处(recesses)直接与大精神本身相交,这是终极的同一性。

……当你声明…我就是佛陀‟,是终极的美之时,你也就是终极的真了。

终极的文化适应或公正在于…我们都是大精神共同体的成员‟。

所有有知觉的存在者,所有实际的全子,包含佛性,包含深度、意识、内在价值、大精神,所以我们都是所有存在物、神秘的教堂、终极的…我们‟的协会成员。

终极的伦理,终极的善正在此处。

终极的客观真理在于:所有的存在物正是对大精神或者空的完美的显现,…我们‟都是终极的…它‟或者法理的证明。

这就是终极的真理。

终极的…我‟,终极的…我们‟,终极的…它‟,也就是佛、僧、法。

这就是理解四个象限或者三大区域对于理解高级的或灵性的发展的重要性之所在。

”(P114-116,第八章《善、真、美》)
注:这是一个连接,在基本理论和最高灵性之间的连接,到此只能算是对“灵性”有模糊的一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