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期长三角发展新定位及对我省的影响2008年9月9日

合集下载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优势与限制因素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优势与限制因素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优势与限制因素地理062 06980130 王一龙长三角指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

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

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

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

南临杭州湾。

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而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杨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

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

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上意义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

长江三角洲顶点在仪征市真州镇附近,以扬州、江都、泰州、海安一线为其北界,镇江、宁镇山脉、茅山东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湾北岸一线为西界和南界,东止黄海和东海。

按照国务院2008年关于进一步发展长三角的指导意见,正式确定将长三角扩大到两省一市,即江苏浙江全省,上海市。

这个战略性规划兼顾了区域平衡和互补,将苏北和浙西南纳入长三角范围,在土地、资源、人才等层次上明显提升了长三角的实力和发展潜力,长三角占中国经济总量也由不足1/5提升到接近1/4,尤其是苏北和浙西南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对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促进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配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

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2008年的GDP为53952.91亿人民币。

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包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多个省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非均衡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显著长三角地区由于跨省份的地理位置,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上海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远高于其他地区,而浙江、江苏等省份经济实力较为强劲,但与上海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而安徽等内陆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则相对较低。

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长三角地区城乡分布不平衡,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地区。

尤其是在近年来城市化推进的背景下,城市消费能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而农村地区发展受限,处于落后状态,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地区明显差距。

三、各行各业之间的差距明显长三角地区的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传统制造业和行业最近几年面临着持续下降、困境或衰败,而高技术、服务业等高附加值的行业则不断加强,拉动着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间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某些城市组织和优势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而其他城市则依赖于传统行业或弱势企业。

四、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种环境污染不仅在城市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在城乡之间也存在着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的环境损害将会继续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

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和地理等因素长三角地区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基础差别较大,影响了其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方向的选择。

二、政策和体制等因素不同地区在经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也会对其发展产生影响。

不同的省份实施的政策、规划不同,导致地区间信息不对称、产业不均等问题,也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024职称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11:学习贯彻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2024职称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11:学习贯彻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学习贯彻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一、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1、支持(D)在长三角设立服务基地,搭建企业上市服务平台。

2、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A)。

3、在(B)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鼓励长三角地区高成长创新企业到科创板上市融资。

4、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当中,要严防脱实向虚,要把(C)的根基要强化住。

5、目前我国国家自然保护区,大约占国土面积的(B)左右。

6、共同构建数字化贸易平台,要加快(D)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外贸业务流程改造和各环节数据共享,促进贸易监管数字化转型、便利化发展。

7、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从(D)年开始实施。

8、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整个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占比基本都在(B)以上。

A、0.29、共同构建数字化贸易平台,要积极对接全球电子商务新模式新规则新标准,联合加强(A)贸易平台建设。

A、数字化B、信息化10、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支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第1梯队,占中国经济体量的(C)多。

A、0.611、推动(A)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建设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进一步增强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枢纽功能。

A、虹桥地区B、昆山地区二、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加强政策协同,在(ABC)、投融资、财税分享、(DE)等政策领域建立政府间协商机制,根据达成一致的意见形成协同方案,由各级政府依据协同方案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2、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要协力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高水平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ABCDE)的世界1流博览会。

3、共同保护重要生态系统,要强化省际统筹,加强(ABD)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功能。

4、长三角地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是(ABCDE)。

5、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要加强原始创新成果转化,重点开展新一代(ABCDE)、智能交通等领域科技创新联合攻关,构建开放、协同、gaoxiao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施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科技惠民工程。

今年以来长三角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

今年以来长三角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未经允许请勿引用第347期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2008年6月16日今年以来长三角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内容提要:日前,长三角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会议在浙江召开,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南京、杭州、宁波等长三角信息合作联席会议常务理事单位参加了会议。

会上各省市就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未来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经济增长走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会议认为,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明显趋紧的背景下,今年上海、江苏和浙江(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将高位回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压力加大。

会议预计,2008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将维持在10%左右。

今年以来长三角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一、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运行基本态势1、经济增速高位回落,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比下降一季度,上海、江苏、浙江GDP分别增长11.5%、13.7%和11.8%,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1、1.5和2.8个百分点。

上海、江苏、浙江分别实现GDP 3040.8、6116.8和4602亿元,占全国GDP的22.38%,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

长三角十六市生产总值单季首次突破万亿元(11783亿元),平均增速为13.1%,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比2007年全年降低2.1个百分点。

2、工业增长明显放缓,服务业比重有所上升除江苏外,浙江、上海工业增长明显放缓。

1—4月份,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43.7亿元,增长12.5%,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比全国低3.8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仅增长9.6%,为“十五”以来最低月度增幅,出口导向的轻工业增幅全面回落。

4月份,上海六大重点行业中的精品钢材制造业增速同比下降9.4%。

与此同时,三产比重增加。

一季度,上海第三产业比重比2007年全年提高0.4个百分点。

长三角16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063.47亿元,增长13.7%;占GDP比重达到4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长三角一体化中沪苏浙对安徽的态度及安徽的战略选择

长三角一体化中沪苏浙对安徽的态度及安徽的战略选择

长三角一体化中沪苏浙对安徽的态度及安徽的战略选择【摘要】长三角一体化对安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沪苏浙对安徽的态度十分关键。

安徽作为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安徽的现状与挑战需要得到中沪苏浙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安徽也需积极调整战略选择,与周边省份展开合作。

加入长三角一体化将有助于提升安徽的地位和实力,促进安徽省经济的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将是关键所在。

通过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安徽将能更好地融入区域发展,实现经济互补和共同繁荣。

这对于长三角地区和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安徽,中沪苏浙,态度,现状,挑战,战略选择,加入,作用,合作关系,经济发展,区域合作,互利共赢,推动进程。

1. 引言1.1 长三角一体化对安徽的重要性长三角一体化是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浙江和上海三个省市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省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长三角一体化对安徽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长三角一体化可以促进安徽省经济的发展。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之一,通过与中沪苏浙等发达地区的合作,安徽可以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结构,提升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加强区域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长三角一体化可以促进地区间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为安徽省和周边省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实现各方共同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可以推动整个区域的发展进程。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一部分,安徽省将更加紧密地融入到长三角经济圈中,进一步提升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推动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长三角一体化对安徽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地区间的合作与共赢,以及对整个区域及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2. 正文2.1 中沪苏浙对安徽的态度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对安徽的态度是积极支持和合作。

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四个省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非均衡现象,一些城市地区经济高度发达,而另一些地区则发展滞后,这种不均衡的现象给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长三角地区的经济非均衡现状1. 经济总量分布不均衡长三角地区包括了上海这样的经济中心城市,其经济总量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2019年上海市的GDP总量就达到了3.6万亿元,而安徽省则只有3.4万亿元。

上海的GDP总量是安徽的10倍以上,这种明显的不均衡分布使得长三角地区整体的经济总量分布极不均衡。

2. 产业结构不平衡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上海是金融、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聚集地,而安徽则以传统产业为主。

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导致了长三角地区内部的产业协调性较差,容易出现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3. 区域城乡差距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城市的发展相对于农村而言更快速、更稳定。

城乡差距不仅在经济水平上有所体现,更在民生、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

1. 区域政策不均衡长三角地区各个省市间存在着政策的不协调和不一致,这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来投资,对企业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而一些地方政府则对本地企业给予了各种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地区间的经济不均衡。

2. 区域基础设施不平衡长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也是导致经济非均衡的重要因素。

在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地方产业结构差异长三角地区的地方产业结构差异很大,这也是导致经济非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申论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申论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申论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申论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市,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点。

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本文将就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

二、长三角一体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1.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通过一体化发展可以更好地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上海担负着金融、航运等重要产业,而江苏、浙江则在制造业、科技领域有着专业优势,一体化发展可以使得各地资源有机衔接,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布局。

2. 提升国际竞争力长三角地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一体化发展可以使得长三角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更具国际竞争力。

通过深化产业合作、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长三角地区可以更好地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和地位。

3. 推动科技创新长三角地区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科技资源的协同创新。

各地可以共享科技成果和研发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

4. 优化城市布局长三角地区拥有多个大中城市,通过一体化发展可以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品质。

构建快速便捷的城际交通体系、推动产业集聚等方式,可以使得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和有序。

5. 带动全国发展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支柱之一,其发展对全国具有重要影响。

一体化发展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区域联动和协同发展,为全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三、总结与展望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不仅对长三角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更对我国整体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继续深化一体化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优化城市布局、带动全国发展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长三角区域规划全文 长三角区域规划

长三角区域规划全文 长三角区域规划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4日国务院批复[提要]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

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着力推进改革攻坚等方面的繁重任务,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规划》的实施有利于这一地区进一步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

《规划》要求,长江三角洲地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长三角区域规划全文 长三角区域规划

长三角区域规划全文 长三角区域规划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4日国务院批复[提要]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

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着力推进改革攻坚等方面的繁重任务,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规划》的实施有利于这一地区进一步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

《规划》要求,长江三角洲地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2024年安徽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答案

2024年安徽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答案

2024年安徽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中,以()等地区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A.江苏无锡B.上海临港C.浙江嘉兴D.安徽池州2.培养卓越工程师,必须调动好()两个积极性。

A.教师和企业B.高校和学生C.高校和企业D.教师和学生3.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

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政治D.经济4.()年12月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A.2008B.2012C.2015D.20195.根据《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对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突出()。

A.创新质量B.综合绩效C.支撑服务能力D.使命完成情况6.出版者权的保护期为多少年?()A.5.0B.10.0C.15.0D.20.07.提升()发展水平,加快推进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做强高职专科教育,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A.高等教育B.学前教育C.义务教育D.职业教育8.下列选项中,关于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的联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技成果是多个知识产权组合,不能单独成为一个知识产权B.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都源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重视对经济价值的评估C.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9.()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

A.科技B.军事C.人才D.经济10.《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5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A.3%B.18%C.65%D.70%11.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这四项权利都属于()。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人员 的比例 。
参考文献 :
【1 】李文 华 . 中 国船 舶 交 通 管理 系统 法 规 汇 编 【M 】. 深 圳 : 海 天
出版

2006


[2 】胡 锡 润 , 杨 宗保 . 关 于 我 国 V T S 运 行 管理 的 一 些 思 考和 建

【J ] .
中国海事,2 00
8(
1
).
【3 】梁超 雄 , 全 福 兴 . 船 舶 交 通 管制 系统 ( V T S )操 作 人 员 的 素 质
34 .
实 行 岗位 交 流 制 度
各海 事局 都有 一 定 的 岗位 交 流 制 度 , 但是 对 V T S 人 员 向外交 流却加 以 种种 限制 , 目的是 防止 人 员外流 , 这 种做 法 更 固化 了 V T S 工 作 岗位 , 不 利于 V T S 工 作 的
改 进 , 也 不 利 于 V T S 人 员 自身 素 质 的提 高 。 V T S 主 管 部 门必 须 采 取 有 效措 施 , 打破 各 岗位 之 间 的 “ 壁 垒” 强 , 制实行 岗位交 流制度 , 让 人 员 真正 流动起来 ,让 现 有 的 值 守 人 员 无 后 顾 之 忧 , 只 有 形 成人 员 流 动 的 良性 循 环 , 才能让 V T S 值守人员 队伍真正 稳定 。


资源











音瞄联

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 路 交 通 事 业 单 位 岗 位 设 置 管 理 的 指 导 意 见 》
日前 , 人 力 资源 和 社 会 保 障部 、 交通 运 输 部联 合 印发 了 《水 路 交 通 事业 单位 岗位 设 置 管理 的 指 导意 见 》, 水 路 交通 事

长三角经济发展报告

长三角经济发展报告

长三角经济发展报告1. 引言长三角地区是指中国东部的一个地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部分地区。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长三角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经济指标分析2.1 GDP增长长三角地区的GDP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内,长三角地区的GDP年均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2 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正朝着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方向调整。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和自主创新的推进,传统制造业正在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

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金融、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

2.3 区域协调发展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日益加强。

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城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互补发展。

例如,上海与周边城市合作建设了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加强了区域内的交通便利性。

3. 经济发展影响分析3.1 城市建设与环境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给城市建设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另一方面,大量的工业活动和交通运输给环境带来了压力,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也相应增加。

3.2 人口流动与社会问题经济发展带来了人口流动的增加。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造成了人口密集、社会问题增多的现象。

同时,人口流动也带来了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来解决。

4.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4.1 创新驱动发展未来,长三角地区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策略。

政府将加大对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打造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同时,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也是关键,以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

4.2 绿色发展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长三角地区将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走出新路

长三角一体化走出新路
中国经济时评
长三角一体化走出新路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近日在芜湖举行,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党政主要领导 齐聚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谋高质量发展。
这次高规格论坛的举行,是长三角多层次、各领域互动合作的一个缩影。此前不久,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把长三角一体 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长三角一体化进 入全面提速新的阶段。
再从长三角区域发展层面来看,长三角是我国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这种状况的一体 两面是 :一方面,它很可能会先于全国其他地区,遭遇到旧有发展模式与体制机制的不适 用问题,因此,也就更具有突破桎梏转型发展的迫切性;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的率先发展, 不仅仅来自较优的资源禀赋或外源性的政策倾斜,在长期的良性循环过程中,这一地区的 市场活力、开放程度、创新能力等软要素,同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得到了更充 分的培育,因此,也就更有利于其破旧立新,走出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新路。
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出高超的全局视野以及对发展规律的深刻 领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准确定位,绝不仅止于三省一市范围内的发展,而是要通过其 率先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进而更充分地发挥其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
历史赋予了长三角探路的重任。这种选择的必然性,从中国发展整体层面来看,主要 在于现代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开放、分工与合作,而中国是一个大国,理当相比一般国家, 更为充分地利用自身规模经济和配套性强的比较优势,加快形成统一、协作、竞争、有序 的国内大市场。
历史选择了长三角,而长三角一体化全面提速,势将在更好发展本地区的基础上,一 则通过区域与区域间递次起飞的“雁阵模式”,推动全国范围内更充分的要素自由流动与产 业配套,实现最优产出水平 ;二则更重要的是,通过其大胆试、大胆闯形成的创新经验与 成果外扩,将在更高层次、更广泛领域加速形成“创新—复制—竞争—再次创新”的动态 正反馈机制,使包括长三角在内的中国各区域最终联结成以创新为纽带的协同发展集群, 共同投入到对全球资源的集聚利用以及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去。

长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2008年上半年)

长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2008年上半年)
, ,
口 货物吞 吐
万TE U


同 比增 长
16 6 %
增 长 率 同 比下 降

13

量增 长率放 缓 尤 其是 外 贸货物吞 吐 量 和 集装箱吞
吐 量 增 长 率 明显 回 落

百分点
37 7 %

稍 低 于 全 国平 均 水 平

占全 国 总 量 比 重 为
总体上 来看 长 三 角

面 对 诸 多 因 素 的严 峻 挑 战

装箱吞吐量在全国 5 大港 口群 中仍然 占有很高 的比重 。 万 T u, 比增 长 3%, E 同 8 常熟 港 区完成 l.万 T u, 71 E - - 一 12 2省 1市概 况 . 20 o 8年 上 半 年 ,上 海 港 完 成 集 装 箱 吞 吐 量 同 比增长 3%, 0 太仓 港 区完成 6 ・万 T u, 比增长 62 E 同 Tu E

多 变 的 国 际 经 济 环 境 内部 则 连 续 遭 遇 低 温 雨 雪 冰

集装箱 吞 吐 量增长 率 明显 回 落

冻 特大地 震


严 重 洪 涝 等 自然 灾 害 及 人 民 币 升 值

和 通 货 膨 胀 压 力 加 剧 等不 利 因 素
但 在 党 中央


1 1
全 国 和 长 三 角地 区 总体情况
∞■
上 海 江 苏 浙 江 全 国
l 上 年累 / E — 一增长 一 半 讦万TU 率
● 5

效率。


同 比增 长 2 . 常 州港 完成 1 5 %; 3 . T u, 6万 E 同此 1 8・万 T u, 比增长 l・%( 图 1 , 长率 同 增 长 2 % 21 3 E 同 0 4 见 )增 6 有 5 个 港 口超 过 1%,上 海 港 完 威 O 比下 降 l 3个百 分 点 , 下降 幅度 超 过 5%。其 中 , 7 洋 1 8 2 3 1 T u, 比增 长 1. 宁波 舟 山港完威 万 E 同 04 %; 山深 水港 区完成 39万 T u, 比增 长 4・%, 头 53 8 E 同 28 势 2 1 T u, 比增长 l%, 长率 回落 2 个 百 万 E 同 7 增 1 强劲 , 水 中转 比重继 续 提高 , 水 达到 4 ・ 使 得 上 点 ( 中 8 %, 7 其 宁波 港域 完 成 5 8 万 T u,同 比增 长 l. 6 E 海 国际 航运 中心服 务 长 j 角地 区 、 三 服务 长 江 流域 乃 l 7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加迅猛,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等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就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探索区域合作外部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一、什么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指沪、苏、浙三省区域内部实现协同互进、共同发展,建立起合作稳定的区域协作关系,促进长三角区域的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

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各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和要求。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推行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其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全国推广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范本,使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加具有政策指导意义。

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义1.加强区域协调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大意义在于,实现各市、省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各地区的协作发展和相互依赖。

在实现协调发展的同时,还要打破地域的限制,为各地区经贸往来、技术创新等多方面提供有效机制和平台。

2.形成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仅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有所贡献,还在形成了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

通过区域之间的合作,形成了一些规模庞大、影响力强大的产业集群,打破了原有地域之间的壁垒,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互补和优化。

3.推动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推进不仅对于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好处,也对于全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长三角地区的先行示范下,全国各地也开始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寻求与周边省市区间合作的机会。

长三角地区的机遇与挑战

长三角地区的机遇与挑战

长三角地区的机遇与挑战姜宁【摘要】2008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据此,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201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由国家发改委下发并组织实施。

【期刊名称】《群众》【年(卷),期】2010(000)009【总页数】2页(P24-25)【关键词】长三角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08年;2010年;改革开放【作者】姜宁【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6.72008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据此,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201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由国家发改委下发并组织实施。

《规划》为长三角地区的“十二五”规划制定与实施奠定了基础。

因此,了解《规划》制定背景,理解《规划》总体框架及精神实质,并思考在《规划》的实施中如何创造性地展开工作,这些都显得十分重要。

《规划》制定的背景是——自2008年以来,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震荡,中国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规划》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

《规划》认为,实现长三角地区的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带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早日走出金融危机困扰、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实现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都是至关重要的。

《规划》对长三角地区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城市群”。

《规划》确定的长三角地区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长三角产业一体化中加快安徽转型跨越发展

在长三角产业一体化中加快安徽转型跨越发展

作者: 曹征海[1]
作者机构: [1]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合肥230001
出版物刊名: 江淮论坛
页码: 5-7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6期
主题词: 长三角地区;产业一体化;跨越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竞争力;转型;安徽;经济社会发展
摘要:长三角地区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性城市群。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

2008年9月,国务院出台《进一步推进长三角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未经允许请勿引用
第357期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2008年9月9日长三角发展新定位及对我省的影响
内容提要:今年,长三角遭遇了改革开放30年来最困难的时期,过去支撑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广东加工贸易模式”、“温州民营经济模式”和“苏州的外资模式”都面临困境。

8月6日,《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原则上获得通过,及时为长三角今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也为我省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开拓了新的空间。

但同时,我们也将面临中西部各省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上的激烈竞争。

我们应在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的大战略下,积极做好细节工作,积极有效的承接产业转移。

长三角发展新定位及对我省的影响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
一、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定位
为纾解长三角当前所面临的“转型困局”,《指导意见》对长三角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

新的发展定位表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将由“投资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过渡,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一是调整了长三角的区域功能定位。

明确将长三角定位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之前长三角的定位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一定位的变化,表明中央明确肯定了长三角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和
重要战略地位。

明确提出长三角地区要“一体化发展”。

未来一段时期,长三角将围绕区域一体化,重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重大改革试验,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明确长三角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尽管没有对长三角的扩容、泛化取得一致意见。

但新增了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内容,明确要求长三角必须强化服务和辐射功能,充分发挥对周边地区、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的带动作用。

二是调整了长三角的产业发展定位。

确立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基本产业结构框架。

长三角的产业定位已经由之前的“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

但苏、浙、沪三地的服务业发展分工各有侧重。

江苏将以软件业为重中之重,拓展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领域;浙江将着力推进服务业市场化,提升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旅游会展、文化和房地产等优势服务业;上海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创意产业的同时,在物流、金融和创建科技服务平台上领先一步。

长三角地区将利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有利时机,重点发展生产性和民生性服务业,共建以上海为核心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经济四大中心。

工业发展定位由“全球制造业中心”提升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

考虑到目前长三角不少城市制造业比重还比较高、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还依赖制造业的现实情况,没有因为强调服务业而忽视工业发展。

但长三角已经不满足于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而是要建成“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

这意味长三角制造业不仅要在规模上做大,更要在技术上实现领先。

上海已经将纳米、新能源、光电子、新材料以及生物技术、海洋工程等25个新兴产业纳入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

自主创新将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动力。

国家明确提出长三角地区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是长三角提升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

二、长三角的新定位对我省的影响
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的即将出台,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产业转移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强化,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将持续加强,这对我省加快发展是难得的机遇。

1、有利于我省选择性承接产业转移
从目前产业结构看,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全国70%的纺织业、80%的服装制造业和90%以上的加工贸易,要实现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
业结构,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型产业中多数都面临转移。

从产业转移的趋势看,除了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化工、机械和家电等一些资本密集型产业也呈现出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从长三角外迁企业规模看,除率先受成本压力影响的中小企业外,华谊、雅戈尔等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在大规模向内地转移产能。

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为我省有选择性、高起点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2、有利于拓宽我省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
长三角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一方面体现在产业的先进性上,如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等产业,这将带动我省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促进相关配套产业在我省的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技术的先进性上,如利用先进的制造业技术提升现有产业的技术水平,这些技术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也将促进我省相关产业技术的提高。

3、有利于我省更广泛地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
长三角要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上海为核心的金融、贸易、航运和经济中心,必须加快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设施一体化和统一开放市场的形成。

这意味着除了在能源、旅游等优势领域外,我省将与长三角地区将在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对接,以及地方银行、证券、会计等服务业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

三、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今年以来,中西部各省抢抓机遇,竞相发展的态势日趋明显,在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的竞争上越来越激烈。

如何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抢得先机,对我省经济的加快发展至关重要。

一要注重产业转移中软环境的培育和改善。

中部各省的省情基本相似:处于承东启西的纽带、桥梁位置;有素质较好的各类劳动力,劳动力成本较低;工业用地相对充足,环境承载力较大;资源优势各有特色,不相上下;发展观念和服务理念上都相对落后。

但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环境生态”承载空间,依托这些优势承接来的只能是高能耗、低层次的产业。

而要从短处着手,率先承接东部地区的服务理念,在改善制度、法律、政务和人居等软环境上大下功夫,做到“以环境留人”,才能保证承接产业的稳定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要注重有选择性的承接产业转移。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资本的缺乏,沿海地区采用了优先引进资本的战略,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促成
了经济的起飞,但也造成了当前诸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产业错配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我们在产业承接转移过程中,应该吸取沿海地区经验,明确自己的定位,有选择性的引入相关产业。

重点要充分利用我省现有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承接资源深加工类和配套型产业的转移。

同时,我们还应把握长三角这一轮产业转移的特点,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上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加速我省民间资本的积累,迅速壮大民营经济实力和提高我省经济的整体活力。

三要注重承接产业转移相关配套环节的完善。

沿海地区经验表明,工业园区的规划至关重要。

要按照产业定位,统一园区的管网、道路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供水、供电能力和后续产业发展空间的规划要具有前瞻性。

要花大力气引进承接产业的配套企业,只有围绕承接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产生规模效应,才能使引进的产业能真正扎根本地。

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物流、人才和企业后勤服务外包等环节,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企业竞争力,强化区域竞争优势。

(执笔:阮华彪)
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直有关部门及各市负责同志。

责任编辑:阮华彪孙韩地址:合肥市红星路92号电话:0551~2677801邮编:230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