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分析PPT课件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9
2020年10月5日
“这首诗写于一九四四年秋天。当时整个中国正值 烽火连天。在这样战乱的环境中,诗人默默地走上 六小时去给一个亡故的友人上坟,便显得意味深长 了。”
15
2020年10月5日
艺术特色
臧棣《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
《读书》一九九六,十二
1.语言简朴,干净,亲近口语,节奏按照诗人内心的 情感的波纹进行了锤炼,而且非常谐调。
1940年秋,萧红晚期的主要作品《呼兰河传》,也经戴望 舒之手在《星岛日报》连载。
1942年1月20日,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25日,葬 于浅水湾丽都酒店海边。
当年11月,戴望舒与好友叶灵凤一起第一次拜谒萧红墓,
摄有照片,“口占”初稿当即在此时吟就。
9
2020年10月5日
文本分析
本诗是哀悼友人之作,题旨多见,难得的是作者将这样一首 四行短诗写得充满蕴涵。
衡而协调。
3. 本诗语言简单明白,请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在新诗中 的地位和价值。
本诗的语言朴素,洗练,明白如话,而又富于质感,
充满暗示。标志着新诗语言的成熟。
18
2020年10月5日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PPT模板:
PPT素材:
PPT背景:
PPT图表:
PPT下载:
PPT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PPT论坛:
PPT课件:
《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
《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作者:骆子人文社科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在中国新诗史上,戴望舒属于诗作不多但影响力很大的诗人,尤其在诗的情调上别有风味,是新诗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恒星,尽管已故台湾诗人余光中曾贬抑过他的诗,认为他的诗的语言不够成熟;也有其他一些诗歌爱好者认为他的诗的措辞有甜腻夸饰之嫌,某些诗作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
但这都不会影响戴望舒及其诗作在我心中的“塔尖”地位和对其喜爱之情。
提到戴望舒,首先会想到他那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成名之作《雨巷》,正是这首《雨巷》为其赢得“雨巷诗人”的美称,不过,在其“雨巷诗人”的皇冠之上除了镶嵌有一颗又大又亮的明珠——《雨巷》,还镶嵌有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芒,它就是上面这首《萧红墓畔口占》,尽管这颗明珠小了许多。
1942年早春,年轻女作家萧红在身心俱疲俱痛中逝去,走完了她短暂而漂泊凄苦的一生,作为萧红的友人同样四处漂泊、屡遭挫折、几陷困境的戴望舒直到近三年后的1944年初冬才终于来到了香港浅水湾萧红墓畔,凭吊祭拜。
耳畔,海浪阵阵,冷风嗖嗖;眼前,红山茶盛开,好友阴阳相隔,低矮的坟茔,简陋的墓牌,诗人触景生情,哀痛难抑,于是采了一束红山茶轻轻放置墓畔告慰亡灵,一首四行短诗脱口而出: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四行简短平实平淡的文字背后隐藏着绵长真挚的情感和沉重的凄切哀痛,表面的波澜不惊之下是内心深处的波涛汹涌。
名为悼亡诗却不见悼亡诗句,不似典型悼亡诗的图式,诗人用墨极为克制,甚至于吝啬,既没有描述逝者的音容笑貌、性格品性和人生遭际,也没有渲染自己与逝者的交游情谊,轻描淡写的克制中透露出一丝凄美的哀怨和一种深沉的怀念。
许多年来,这短短的几行小诗,在读者中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和淡淡的忧伤凄美的感觉意境,读来意味深长。
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
“寂寞”既是诗人奔赴墓地时的心境,又是诗人长期 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同时,也隐指萧红一生特别是晚期 的境况,二者融而为一,构成全诗的基 点和最主要的感情色调。
2.第二句诗为什么不说“墓畔”而说“头 边”? “红山茶”有什么含义?
兰河传》。
创作背景
《萧红墓畔口占》是戴望舒于1944年
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 的怀念。诗人兼批评家臧棣在《一首伟 大的诗可以有多短》中,称它是“一首 伟大的诗”。写这首诗时,中国正处于 战争中,在战乱的环境里,诗人走了六 小时去给亡故的友人上坟,诗人饱受战 乱痛苦,友人长眠于地下,隐喻的运用 和克制的反讽让诗的韵味更为深长。
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 人的梦”,“窗子”“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 点上发生了联系。
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
经过诗人精心构成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
二、再读诗歌,把握主旨。
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 道理?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 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象征意象:冬夜,北风呼啸,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冷气袭 人。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正好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 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 征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立着” 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 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 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还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 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 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一层 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简析] 1942年1月,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2岁。
这首诗,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
古人作绝句,常说:“口占一绝。
”可见.戴望舒是把这首诗当作绝句来写的。
四句诗都很平易,但语淡情浓,字外有音。
首句,“走六小时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她友情之深挚。
“寂寞”写出自己生活在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次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
“放一束红山茶”,以一束红艳如火的山茶花,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
第三句‘我等待着”,进一步抒写自己等待曙光涌观、盼望民族解放斗争胜利的急切心情。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含蕴的感情最丰富。
这里有伤悼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有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造更多更出色的作品,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四句诗,言少意丰,余音袅袅,韵味深长。
这首精美动人的新绝句诗,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来源:《中国现代名诗三百首》赏析二这首诗最令人吃惊的地方,就在于展露了一种诗歌的成熟。
这种成熟不仅涉及到诗人的心智(特别是生与死,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对自身境况的意识),也洋溢在诗歌的语言上(如此干净,朴素,洗练,而又富于暗示性);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成熟之间的相互协调。
从类型上说,这首诗仿效了悼亡诗的传统,但由于诗人和被追悼者的关系只是作家之间的倾慕,所以它在借助悼亡诗的基本情景的同时,又迅速偏离了典型的悼亡诗的图式,转而探询人生的奥义。
大学语文:萧红墓畔口占ppt课件
第一个女性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
1928年,戴望舒深地爱上施绛平。 《我的恋人》
我将对你说我的恋人, 我的恋人是一个羞涩的人, 她是羞涩的,有着桃色的脸, 桃色的嘴唇,和一颗天青色的心。
她有黑色的大眼睛, 那不敢凝看我的黑色的大眼睛 ——不是不敢,那是因为她是羞涩的, 而当我依在她胸头的时候, 你可以说她的眼睛是变换了颜色, 天青的颜色,她心的颜色。
诗歌表达的是对民族战争胜利的信念,即 使死了,也要分享胜利的喜悦。是一种乐 观、昂扬的激情。其想象力,主要体现在 后两节。
三、《萧红墓畔口占》分析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 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萧红
(1911—1942) 何人绘得萧红影 望断青天一缕霞
第二句,“放一束红山茶”在墓中人“头边”, 写出生者与逝者之间祭奠与被祭奠的关系。
“红山茶”之“红”:暗含“萧红”之名; 隐喻和赞扬亡者生命之灿烂; 映照出悼者心情之庄严与热烈
第三句,“我等待着”:暗指对抗战胜利的期盼, 亦可以看作对命运多舛人生的省察。
“长夜漫漫”:喻指风雨如晦的敌寇统治,那是女 作家贫病交加郁郁而终、诗人系狱饱受折磨的政治 背景,是二人结下深厚情谊的外在原因;也可分析 出内中所包含的漫漫艰辛、人生长路之寓意。
这里构成的意境是:在一个狭窄的街巷,漂着 蒙蒙的细雨,一个孤独的人,渴望一个同样孤 独的美丽的姑娘,但最终却消失了。折中意境, 这象征着,诗人美好憧憬的失落。给人的是一 种凄婉朦胧之美。
其次,从文学修养上看,戴望舒是现代派诗人,在 30年代,被称为是现代派的首领。 戴望舒30年代曾 经游学法国, 西方意象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 义等构成了最重要的影响。其中以法国象征派影响 为最大,他曾经翻译过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诗歌。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萧红墓畔口占》PPT课件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1944年11月20日
1、诗的版本。
版本一。墓边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偷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1944年9月10日载香港《华侨日报·文艺周刊》33期,原题《萧红墓边口占》。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歌抒发的是一种忧郁凄凉感情。 “雨巷”重要意象。它是抒情主人公的所处的环境。也可以说,是诗人戴望舒体验到的人生境遇象征。就是说,戴望舒体会到的生活,就如同在雨巷徘徊一样。阴郁、寂寥、狭窄,又悠长地没有止境,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这种“雨巷”暗示着忧郁凄凉的心境。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你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的苏生,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 c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萧红墓畔口占 教学课件
读
读
1. 漫(màn )漫:(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写
写
必考字词梳理
多
音
( zhān )(占卜)
字
占 ( zhàn )(霸占)
必考字词梳理
形 近
墓( mù )(坟墓)
字
暮( mù )(日暮)
寞( mò )(寂寞) 馍( mó )(蒸馍)
幕( mù )(开幕)
膜( mó )(面膜)
漫( màn )(漫长) 慢( màn )(傲慢) 幔( màn )(幔帐)
板书设计
萧红墓 畔口占
“我”
走长途 放山茶 等待着
六小时、寂寞 意味深长 长夜漫漫
深沉的哀思 对胜利的期盼
“你”——卧听海涛闲话
3 萧红墓畔口占
导入
一部数千行的长诗可以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一首几 行的小诗却可以放着永恒的艺术光彩,文学史的发展不 乏这样的事实。今天,我们来读一读本文的这首短诗, 感受短诗的魅力。
预习资料速查
作
者 简
戴 望 舒 ( 1905—1950 ) , 原 名 戴 梦 欧 , 浙 江 杭 县
介 (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因《雨巷》传诵一
时,故有“雨巷诗人”的美称。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
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预习资料速查
背
景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 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
板书设计
萧 红 墓 畔 口 占
走六小时长途 放一束红山茶 在长夜里等待 卧听海涛闲话
思念亡友
课文细读品味
1.诗中写“我等待着”,“我”等待的究竟是什么?
“我”等待的是革命的曙光涌现,民族解放斗 争取得胜利。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课件
学术论文
许多学者发表了关于《萧红墓畔 口占》的学术论文,对其主题、 风格、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深
入的剖析和评价。
学术讨论
在学术界,关于《萧红墓畔口占 》的讨论一直很热烈,学者们就 其思想内涵、艺术价值等方面展
开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
05
《萧红墓畔口占》的诗歌意义与 价值
诗歌的审美意义
01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课 件
• 诗人简介 • 《萧红墓畔口占》的创作背景 • 《萧红墓畔口占》的诗歌赏析
• 《萧红墓畔口占》的影响与评价 • 《萧红墓畔口占》的诗歌意义与价
值
01
诗人简介
戴望舒的生平
190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
1928年在上海创办《现代 》月刊,并发表诗歌。
1938年前往法国留学, 1950年回国。
的优秀诗歌。
情感共鸣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引起了广大读 者的共鸣,许多人从中找到了自己 生命中的感悟和启示。
艺术成就
当代文学界普遍认为,《萧红墓畔 口占》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是戴望舒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
学术界的研究
深入研究
学术界对《萧红墓畔口占》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从诗歌的意象、 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
诗歌风格
思想观念
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如对生命 的珍视、对爱情的追求等,对后世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引导人们思考生命 的意义和价值。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影响了 后来的诗歌创作,推动了现代诗歌的 发展。
当代的评价
高度赞扬
许多当代文学评论家和读者高度 赞扬《萧红墓畔口占》,认为它 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
诗歌的社会价值
1 2 3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通用课件
• 戴望舒简介 • 《萧红墓畔口占》背景 • 《萧红墓畔口占》解析 • 《萧红墓畔口占》的影响 • 《萧红墓畔口占》的争议和批评 • 《萧红墓畔口占》的现代意义
01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生平
01
190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
02
03
04
1928年赴法国留学
1932年回国后参与抗日救亡 运动
萧红在香港期间,由于生活困 顿、身体状况恶化,她陷入了 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她写下了《呼 兰河传》等作品,表达了自己 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1942年,萧红因病在香港去世, 享年31岁。她的离世引起了广 泛的关注和悼念。
03
《萧红墓畔口占》解析
诗歌的主题
01
02
03
悼念萧红
诗歌表达了对萧红的怀念 和哀悼,通过墓畔的口占 形式,传达出深沉的情感。
1932年与萧军相识并结为夫妻,共同 从事文学创作。
1937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后因与萧 军关系恶化而离开,转至武汉、重庆 等地。
1940年前往香港,并在那里写下了许 多中短篇小说和散文。
1942年因病在香港去世。
萧红的重要作品
01
《生死场》
02Leabharlann 《呼兰河传》03《马伯乐》
04
《小城三月》
萧红去世的背景
丰富了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为现代诗歌创作提 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推动了现代诗歌的创新与发展。
深化了现代诗歌的主题内涵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主题意蕴,拓展了现代诗歌的 创作主题,使现代诗歌更加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价值。
对后世读者的启示
引导读者思考生命意义
9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萧红墓畔口占》完整课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我等待着”,进一步抒写诗人等待曙光涌现、盼望民 族解放斗争胜利的急切心情。
写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 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既伤悼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又 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 和热。另外,还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在 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 洗练而有内蕴。
本诗虽曰“口占”,却是精心构思。语言朴 素、洗练,明白如话,却又把“我”“你”的形 象勾画得清楚明白。另外结合当时诗人身处敌占 区的黑暗中等待的背景,诗句中又充满了各种复 杂的内蕴和暗示意义。
2 对比而能平衡。
诗中充满了各种对比关系,轻重、动静、人 我、生死,多重对比关系,但诗歌结构平衡而协 调。
诗歌描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1 因悼念而感到寂寞。 2 面对险境的坚忍和不屈。 3 深沉的怀念,庄严的哀思,对抗战胜利的期盼。 4 镇静、坚守和自勉。
《萧红墓畔口占》一诗的基点和最主要的感情
基调是
( B)
A 哀痛 B 寂寞 C 愤慨 D 惋惜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中“闲话”的意思是
萧红墓畔口占课文解析
萧红墓畔口占课文解析这首诗开篇就营造出一种氛围,就像走进了一个安静又有些忧伤的世界。
你看“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这“六小时”的漫长旅途,就像一条孤独的线,把诗人的情感和萧红的墓连接起来。
诗人一个人走着,那种寂寞,就像深夜里独自赶路的旅人,周围只有自己的脚步声。
这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萧红深深的怀念,他愿意花这么长时间来,可见感情不一般。
诗里的“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这红山茶就像一团火焰。
在那墓畔,周围可能是一片寂静和灰暗,而红山茶特别显眼。
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这是诗人对萧红的敬意。
就像我们去看望重要的人,会带上对方喜欢的花一样,诗人选择红山茶,肯定有他的深意,这花里包含着他对萧红才华和人格的赞美。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这长夜像无尽的黑暗海洋。
诗人在墓边等待,可等待什么呢?是和萧红灵魂的对话?还是在回忆过去?这长夜的感觉,就像我们在失眠的夜晚,思绪不断,时间过得特别慢。
那种孤独和惆怅,都在这简单的语句里表现出来了,让人揪心。
萧红的墓是整首诗的核心意象,就像一座孤岛。
周围的世界在变化,但墓是安静的。
诗人来到墓畔,就像一个漂泊的人找到了可以停靠的港湾。
这里有着萧红的故事,有着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
就像我们去扫墓,站在墓前,会想起逝者生前的点点滴滴,诗人也是如此。
诗里没有过多的修饰,这种简洁就像一把锋利的刀。
直接刺进读者的心。
每一个字都有力量,不像有些华丽的文章,堆砌辞藻。
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一招一式都简单却致命。
诗人用这种简洁,把对萧红的情感准确地传达出来,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到那种深沉的怀念。
从诗人的角度看,他的行动像是一种仪式。
走那么久的路,放花,等待。
这仪式就像古老部落的祭祀,庄重而神圣。
他用自己的方式向萧红致敬,这不是随便的看望,而是带着灵魂的交流。
就像我们在重要的节日举行仪式,表达对先人的思念,诗人的行为有着特殊的意义。
诗中的环境描写虽然不多,但很关键。
比如那可能存在的周围的寂静,就像宇宙中的真空,没有声音。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赏析.doc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赏析《萧红墓畔口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赏析一】1942年1月,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2岁。
这首诗,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
古人作绝句,常说:“口占一绝。
”可见.戴望舒是把这首诗当作绝句来写的。
四句诗都很平易,但语淡情浓,字外有音。
首句,“走六小时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她友情之深挚。
“寂寞”写出自己生活在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次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
“放一束红山茶”,以一束红艳如火的山茶花,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
第三句‘我等待着”,进一步抒写自己等待曙光涌观、盼望民族解放斗争胜利的急切心情。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含蕴的感情最丰富。
这里有伤悼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有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造更多更出色的作品,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四句诗,言少意丰,余音袅袅,韵味深长。
这首精美动人的新绝句诗,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赏析二】这首诗最令人吃惊的地方,就在于展露了一种诗歌的成熟。
这种成熟不仅涉及到诗人的心智(特别是生与死,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对自身境况的意识),也洋溢在诗歌的语言上(如此干净,朴素,洗练,而又富于暗示性);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成熟之间的相互协调。
从类型上说,这首诗仿效了悼亡诗的传统,但由于诗人和被追悼者的关系只是作家之间的倾慕,所以它在借助悼亡诗的基本情景的同时,又迅速偏离了典型的悼亡诗的图式,转而探询人生的奥义。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3 短诗五首《月夜》
人天永隔,逝者自有其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伤悼
惋惜
羡慕
通过祭奠友人,表明生者在受着煎熬,在焦急等 待,而生者心中的死了的人却是悠闲自在。诗人欲超 脱而不得的心境可见一斑。
板书设计
“我”
萧红墓 畔口占
走长途 放山茶 等待着
你
卧听闲话
六小时寂寞 意味深长 长夜漫漫
然对对 之时友 感代人
2. 韵律之美。诗以动词“照”“靠” 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 词尾“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 缓自然,富于韵律之美。
随口吟成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 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有“雨巷诗 人”的称号,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的代表。
象征意义:“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 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 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 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 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 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板书设计
月夜
霜风吹 月光照 “我”
高树
凄冷的环境 并立而不靠着
自我意识的觉醒 对独立自由的渴望
、的 人怀 生念 的 超
主旨概括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去拜谒萧红墓的 经历和感想,表达了对好友盛年而逝的 惋惜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思念与缅怀, 对生命之旅深沉的感慨与反思。
爱花写花的诗人最好的告慰与祭奠。
隐喻 写“等待”的漫长、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 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 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诗中写“我等待着”,“我”等待的究竟是什么?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简析] 1942年1月,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2岁。
这首诗,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
古人作绝句,常说:“口占一绝。
”可见.戴望舒是把这首诗当作绝句来写的。
四句诗都很平易,但语淡情浓,字外有音。
首句,“走六小时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她友情之深挚。
“寂寞”写出自己生活在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次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
“放一束红山茶”,以一束红艳如火的山茶花,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
第三句‘我等待着”,进一步抒写自己等待曙光涌观、盼望民族解放斗争胜利的急切心情。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含蕴的感情最丰富。
这里有伤悼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有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造更多更出色的作品,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四句诗,言少意丰,余音袅袅,韵味深长。
这首精美动人的新绝句诗,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来源:《中国现代名诗三百首》赏析二这首诗最令人吃惊的地方,就在于展露了一种诗歌的成熟。
这种成熟不仅涉及到诗人的心智(特别是生与死,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对自身境况的意识),也洋溢在诗歌的语言上(如此干净,朴素,洗练,而又富于暗示性);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成熟之间的相互协调。
从类型上说,这首诗仿效了悼亡诗的传统,但由于诗人和被追悼者的关系只是作家之间的倾慕,所以它在借助悼亡诗的基本情景的同时,又迅速偏离了典型的悼亡诗的图式,转而探询人生的奥义。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课件
• 诗人戴望舒 • 《萧红墓畔口占》的创作背景 • 《萧红墓畔口占》的主题与情感 • 《萧红墓畔口占》的诗歌赏析 • 《萧红墓畔口占》的历史地位与
影响 • 拓展阅读与思考题
目录
01
诗人戴望舒
戴望舒简介
• 戴望舒(1905-1950),中国现代派诗人、翻译家等。原名戴 梦欧,笔名有戴望舒、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祖籍 江苏苏州。他是中国现代派诗人的代表之一,与李金发、穆木 天、冯雪峰等并称为“现代派诗人四大家”。
位与影响
在戴望舒作品中的地位
情感表达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戴望舒情感表达的代表作之一 ,展现了诗人对萧红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
VS
艺术特色的体现
这首诗体现了戴望舒独特的艺术特色,以 其婉约、含蓄、细腻的表现手法,抒发了 对萧红的怀念之情。
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提供了诗歌创作的借鉴
这首诗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为 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作品
《生死场》、《回忆鲁迅先生》等作品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分析《萧红墓畔口占》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于萧红的怀念和对于逝去友人的哀悼 。通过描写墓地的景象,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以 及对于逝者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思考。通过 对于萧红的回忆和对于墓地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于生 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思考,以及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之情。
戴望舒的诗歌风格
• 戴望舒的诗歌风格以现代派著称,他注重诗歌的意象和内涵,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来传达情感。他的诗歌语言简 洁明了,节奏明快,富有音乐性。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这首《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墓畔口占》PPT
诗歌主旨
《萧红墓畔口占》是一首悼亡诗。寄托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 怀念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对现实的无奈、对抗战胜利 的期盼以及险境中的坚守等复杂情感。
第三句诗中诗人在等待什么?“长夜漫漫”有什么含义? “我等待着”等待的是革命曙光的涌现,民族解放斗争取得胜
利。 “长夜漫漫”,写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
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④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怎么理解“却”? “却”表示天人阴阳相隔,表达了作者的伤悼之情。也表明诗人 体悟到了逝者看透世事的安详和达观。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 出版第一本诗集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 “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 《等待》等著名诗篇。
朗读诗歌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中的情感表达。
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长途”强调距离之远,“寂寞” 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②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 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 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
“红山茶”怎么理解?
(1)暗指“萧红”之名, (2)隐喻和赞扬生命的灿烂。戴望舒以一束红艳如火的山茶花,表达了对萧红由衷的赞美、 欣赏与缅怀,同时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 (3)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所蕴含的意义正是萧红一的写照——凌寒高洁、 冷艳不群、坚忍不屈、执著奔放。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分析
整理课件
香港浅水湾
整理课件
广州萧红之墓
整理课件
萧红故居
整理课件
作品中的后花园
戴望舒与萧红的深厚友情
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 故。
1940年秋,萧红晚期的主要作品《呼兰河传》, 也经戴望舒之手在《星岛日报》连载。
1942年1月20日,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25日,葬于浅水湾丽都酒店海边。
“这首诗写于一九四四年秋天。当时整个中国正值 烽火连天。在这样战乱的环境中,诗人默默地走上 六小时去给一个亡故的友人上坟,便显得意味深长 了。”
整理课件
艺术特色
臧棣《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
《读书》一九,节奏按照诗人内心的 情感的波纹进行了锤炼,而且非常谐调。
当年11月,戴望舒与好友叶灵凤一起第一次拜 谒萧红墓,摄有照片,“口占”初稿当即在此 时吟就。
整理课件
文本分析
本诗是哀悼友人之作,题旨多见,难得的是作者将这样 一首四行短诗写得充满蕴涵。
整理课件
诗的头一句,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 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寂寞”,既写诗人奔赴墓地时的心境,更借此形 成此诗之中心意象。“寂寞”同时也隐指女作家一 生特别是晚期的境况,二者融而为一,构成了诗篇 的基点和最主要的感情色调。
整理课件
第四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写诗人所感受到的女 作家此时此地之心境。斯人已逝,自与生者感受有别,一 “却”字,表人天永隔,逝者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 观。
整理课件
艺术特色
臧棣《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
《读书》一九九六,十二
臧称它是“一首伟大的诗”,“在新诗史上,十行 以内的诗中,没有一首能和它媲美”。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课件【三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课件【三篇】一、题解1、口占(1)不打草稿,口头述说出来:~电文。
(2)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一绝。
“口占”表明,这首诗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情感的沉淀和文学的素质聚合在一起产生的一种“裂变”,一种“反应”。
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倾述对象、特定的心情,这些要素汇流在作者的笔下,由此一挥而就,成就了不朽篇章。
在中国近现代,以“口占”为题的诗,很少采用现代诗的形式,下面非常有名的两首,都是以古典诗歌的形式浮现的。
口占一绝:李大钊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192022 年春,日本,李大钊先生送挚友幼衡回国所作。
)被逮口占:汪精卫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1910 年 3 月 31 日,汪精卫和同盟会同志刺杀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清法庭判汪精卫“大逆不道,即将处斩”。
汪精卫在狱中写下此诗,表明他革命的决心。
这首“口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彻底不一样的汪精卫,一个烈士,一个革命者,所以,人是很复杂的。
)2、萧红是谁?(1)萧红,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之一,被誉为“30 年代文学洛神”。
1911 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一辈子命运极其悲苦,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的一辈子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辈子。
1935 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
1936 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傲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 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1942 年 1 月 22 日,萧红在香港的一家法国医院去世(1 月 12 日日军占领香港),时年 31 岁。
3.2《萧红墓畔口占》课件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 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 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 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 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 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 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 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 有“雨巷诗人”的称号。他是中国现代 派象征主义诗人的代表。
代表作有《雨巷》《狱中题壁》,诗集《望舒 草》《望舒诗稿》《我的记忆》《灾难的岁月》等。
人物介绍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身世坎坷 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萧红老家在黑龙江 省呼兰县,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 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 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 《呼兰河传》。
④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人天永隔,逝 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听“海涛闲话”,通过祭奠友人,表明生者在 受着煎熬,在焦急等待,而生者心中的死了的人却 是悠闲自在。诗人欲超脱而不得的心境可见一斑。
写作特点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 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 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一生中最优秀的诗 篇之一。
诗歌诵读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诗歌赏析 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随口吟成
时间之长、路途之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望舒简介戴望舒是30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也是20世纪著名诗人。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寀(cǎi),笔名有戴梦鸥、戴望舒、江思、艾昂甫等,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
⏹中学毕业,就开始从事创作。
最早的创作是小说,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1923年,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戴望舒赴法国,开始了他为期三年的游学生活。
他先来到里昂中法大学就读,1934年前往巴黎,1935年春回国。
⏹1936年,戴望舒和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创办了《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以后,1938年春来到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座》副刊。
稍后,和艾青主编了《顶点》诗刊。
1941年底,日本侵占了香港。
日本宪兵以从事抗日活动的罪名将诗人逮捕入狱。
他以狱中生活为题材,写出《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著名诗篇,表达一种爱国主义情感。
⏹1946年3月,回到上海,任教于师范专科学校。
⏹1948年5月再度流亡香港。
1949年3月中旬,他毅然离开香港,冒着风险来到北平。
⏹1949年6月底,戴望舒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后调至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1950年2月25日,诗人于北京逝世。
死后也并无隆重的纪念活动,显得非常冷清。
⏹有四本诗集:《我底记忆》(1929)《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灾难的岁月》(1948)共存诗90余首。
《戴望舒诗选》(1957)戴望舒诗歌风格(一)从忧郁凄凉的呻吟到民族苦难的悲愤以抗战爆发为界限,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述说个人的悲剧人生体验,呈现出浓郁的忧郁凄凉的情感特征;后期:内涵扩大,一些作品抒发了民族苦难,把自我与民族融合在一起。
1、忧郁孤寂的情感基调⏹他的诗歌,绝大多数都是表现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充满着无法自拔的忧郁凄凉的悲剧感。
这种忧郁凄凉的情绪,是戴望舒诗歌情感的基本色调。
⏹徐志摩是灵动飘逸的美,闻一多是凝重激越的美。
戴望舒的诗,给人一种忧郁凄凉之美。
⏹他的诗歌最典型的意象是枯枝、落叶、暗夜、黄昏、夕阳、荒坟、眼泪、雨巷等,构成一种凄凉的意境;语调往往都是低调的,压抑的,哀怨的。
⏹首先,从思想性格上看,戴望舒是悲情理想主义者,总是体会到理想失去的苦痛和悲哀,他很少表达一种乐观的追求和向往,更多地是对理想无法获得的悲剧感受。
⏹戴望舒是一个“寻梦者”。
他更善于体验寻求过程中的忧郁悲凉的心境。
⏹其次,从文学修养上看,戴望舒是现代派诗人,在30年代,被称为是现代派的首领。
戴望舒30年代曾经游学法国,西方意象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构成了最重要的影响。
其中以法国象征派影响为最大,他曾经翻译过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诗歌。
⏹戴望舒的忧郁,很多都带有现代派的那种荒原意识。
⏹再次、从个人生活经历上,戴望舒一生饱受爱情挫折的痛苦折磨,这种爱情悲剧,对戴望舒诗歌的悲剧情绪具有更深刻的影响。
⏹在戴望舒人生历程中,最具有悲剧意味的就是他的爱情婚姻生活。
他对女性缺乏吸引力。
他先后与三个女性恋爱结婚,但是,却始终没有获得幸福的爱情婚姻,三个女性最终都离开了他。
⏹1928年,戴望舒深地爱上施绛平。
⏹1931年春夏之际,戴望舒与施绛平举行订婚仪式,结婚条件:戴望舒出国留学取得学业回来有稳定的收入后,方可完婚。
⏹1932年10月,乘邮船离开上海赴法留学。
⏹1935年4月,戴望舒回到上海,施绛平移情别恋⏹戴望舒与小12岁的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40年冬,穆丽娟提出离婚,戴望舒给穆丽娟发出“绝命书”,以死相挟。
但是,最后还是破裂。
⏹1942年,戴望舒与小21岁的大同图书馆抄写员杨静相识结婚,杨静从小长在香港,娇小美丽,活泼好动,结婚时才16岁。
⏹1948年末,杨静另爱他人,向戴望舒提出离婚,戴望舒做了种种努力都未能奏效。
2、民族苦难的悲愤⏹抗战爆发后,戴望舒,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文化活动之中。
⏹后期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有几首诗,被很明显地体现了这种思想感情。
他用沉重的笔写下了《元日祝福》、《狱中题壁》和《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萧红墓畔口占》分析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萧红(1911—1942)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结为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到上海。
1940年萧红与端木从重庆到香港。
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1911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五),萧红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呼兰县也掀起反帝爱国热潮,萧红第一次参加学生运动。
1930年秋,萧红初中毕业。
她不顾父亲反对,毅然背叛家庭,逃婚来到北平,并进入女师大附中读书。
1931年2月返回呼兰,后在哈尔滨结识青年作家萧军。
两人一见钟情,互相爱慕。
1933年,在萧军的影响下,萧红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1934年二人离开哈尔滨辗转来到上海,同年11月30日,萧红、萧军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第一次会面。
在以后的交往中,他们从鲁迅那里学会做人、做学问,为今后在上海立足,并从事文学创作,铺平了道路。
1936年7月16日,萧红与萧军在感情上却出现了裂痕,只身东渡日本。
1937年1月回国,1938年5月,与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
1940年1月底,为躲避战乱,随端木蕻良来到香港。
1941年4月,因患有肺结核病,在战火纷飞中,寂寞地离开了人间,年仅31岁。
遗体火化后,葬于浅水湾。
1957年8月15日,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将萧红骨灰从香港迁到广州银河公墓,重新安葬。
其主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之一。
一生经历三次感情和婚姻,生命经历坎坷。
她在临终前,曾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1944年,在香港的戴望舒去萧红悼念,写下了这首《萧红墓畔口占》。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行,但通过逝者的安宁与生者的离乱奔波相对比,表达沉痛的悼念,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戴望舒与萧红的深厚友情⏹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
⏹1940年秋,萧红晚期的主要作品《呼兰河传》,也经戴望舒之手在《星岛日报》连载。
⏹1942年1月20日,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25日,葬于浅水湾丽都酒店海边。
⏹当年11月,戴望舒与好友叶灵凤一起第一次拜谒萧红墓,摄有照片,“口占”初稿当即在此时吟就。
文本分析⏹本诗是哀悼友人之作,题旨多见,难得的是作者将这样一首四行短诗写得充满蕴涵。
⏹诗的头一句,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寂寞”,既写诗人奔赴墓地时的心境,更借此形成此诗之中心意象。
“寂寞”同时也隐指女作家一生特别是晚期的境况,二者融而为一,构成了诗篇的基点和最主要的感情色调。
⏹第二句,“放一束红山茶”在墓中人“头边”,写出生者与逝者之间祭奠与被祭奠的关系,描绘了一幅惯常经见却又是不寻常的仪式,流露出作家间纯真的怀念和哀思;同时“(偷)放”一语,又表露出凭吊女作家墓时环境的险恶—-香港沦陷于敌手,仍处在血雨腥风之中。
⏹第三句,“我等待着”,暗指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亦可以看作对命运多舛人生的省察。
“长夜漫漫”,喻指风雨如晦的敌寇统治,那是女作家贫病交加郁郁而终、诗人系狱饱受折磨的政治背景,是二人结下深厚情谊的外在原因;也可分析出内中所包含的漫漫艰辛、人生长路之寓意。
⏹第四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写诗人所感受到的女作家此时此地之心境。
斯人已逝,自与生者感受有别,一“却”字,表人天永隔,逝者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臧棣《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臧称它是“一首伟大的诗”,“在新诗史上,十行以内的诗中,没有一首能和它媲美”。
⏹“这首诗写于一九四四年秋天。
当时整个中国正值烽火连天。
在这样战乱的环境中,诗人默默地走上六小时去给一个亡故的友人上坟,便显得意味深长了。
”1.语言简朴,干净,亲近口语,节奏按照诗人内心的情感的波纹进行了锤炼,而且非常谐调。
2.在修辞上,诗人对他早年的夸饰倾向也有所节制,隐喻的运用和诗人对人生的洞察结合得异常准确。
3.结构上的平衡。
这首诗在主题上承载了丰富的内涵,也融有多重的对比关系,却仍然保持着一种艺术的平衡。
在视觉上,它显得像一幅画,而在心理上,它展现为一种从容面对各种命运的情境。
4.阅读的张力。
它自身的蕴藉饱满、自足,有深邃的玄想,又有克制的反讽;同时,也给每一位接触它的读者留下了充分的空白。
思考与练习⏹ 1. 体会和描述诗人的心境。
因悼念而感到寂寞;对险境的坚忍和不屈;深沉的怀念,庄严的哀思,对抗战胜利的期盼;镇静,坚守和自勉。
2. 试分析本诗的结构对比关系。
轻重,动静,人我,生死,多重对比关系,结构平衡而协调。
3. 本诗语言简单明白,请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在新诗中的地位和价值。
本诗的语言朴素,洗练,明白如话,而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
标志着新诗语言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