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合集下载

第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萧红墓畔口占教学目标一、了解红山茶的品性,结合萧红的才情品行,让学生理解诗人选择红山茶意象的深意。

二、结合戴望舒的人生经历以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以戴望舒与萧红的身份进行对话,产生情感共鸣,明确诗中意象的深厚意蕴。

三、尝试进行诗画作品的创作,培养学生写作与绘画相结合的综合表达能力。

四、激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摧折,乐观前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层层铺垫,结合萧红的性格命运,戴望舒的处境心境,深入理解“红山茶”意象。

教学难点:一、“红山茶”意象挖掘的深度,对话的方式改写诗歌是否充分表达诗人情感。

二、诗歌创作是否体现出较高的水准。

教学过程一、因诗识山茶(希沃课堂活动:选词填空。

)首先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首诗,作者是清代诗人段琦,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

岂徒丹砂红,千古英雄血。

”大家发现这首诗少了什么吗?这首诗的诗题是一种花,同学们觉得应该选择哪一种?指名上台选择。

在这首诗中,你能读到山茶花具有哪些品性,生说。

二、才情品性的写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戴望舒的新诗《萧红墓畔口占》,去读懂那一束红山茶。

(希沃出示诗歌,打开配乐音频)同学们跟着音乐慢慢地进入情境,深情地朗诵一遍诗歌。

生朗诵,评价。

世间花开千万朵,诗人为何独选红山茶送给好友呢?生说。

(预设:这首诗写于1944年初冬,正值红山茶开放的时节,诗人触景生情。

红山茶的品行与萧红有着相似的地方。

)评价。

萧红是何许人呢?(希沃播放萧红生平视频),萧红在她临终前曾写下一段令人潸然泪下的文字:“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希沃展示)仿照示例说一句话:那是一朵不屈的红山茶,在纷乱喧扰的世界里抗争着。

小组成员相互说,小组比赛接龙。

评价。

我们已经找到答案了,那一束红山茶是萧红才情品行的真实写照,世间花开千万朵,独爱山茶真性情。

三、穿越时空的对话红山茶的意蕴还远远不止这些,要深入的探究,还需对诗人戴望舒有一定的了解。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3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新人教版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3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新人教版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讨论成果并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理解诗歌内容上还存在困难。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在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我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梳理还不够详尽。下次授课时,我要确保将所有的知识点都为学生讲解清楚,并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语言的节奏、韵律和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它是一种艺术,能够触动人的内心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墓畔口占》这首诗。这首诗以口占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萧红墓前的感悟和思考。通过分析这首诗,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诗歌的魅力。
3. 意象和隐喻:意象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具象化的形象,它是诗歌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4. 诗歌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些情感可以是喜怒哀乐,也可以是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思考。
5. 《墓畔口占》的诗意解读:这首诗以口占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萧红墓前的感悟和思考。通过分析这首诗,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诗歌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认为诗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第3课 短诗五首 《萧红墓畔口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3课 短诗五首 《萧红墓畔口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基本情况2、简要了解萧红的身世及其与戴望舒的友谊3、把握诗歌的情感内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题目解读】萧红墓畔口占萧红墓畔:拜谒对象及诗歌创作的地点口占:即兴作诗词【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现代诗人、翻译家。

其诗歌注重意境的创设和语言的锤炼,讲究节奏和音乐性,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因《雨巷》一诗传诵一时,他被称为“雨巷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舒望草》《舒望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写作背景】本诗选自《戴望舒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41年香港沦陷。

1942年诗人因宣传抗日而被捕入狱,并受伤致病。

他的挚友,年仅31岁的萧红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

1944年面对祖国山河的破碎依旧及挚友的逝去,诗人心情十分沉重,于是徒步探访萧红的墓地。

本诗就是诗人在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

【字词清单】漫漫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图片释义:长夜漫漫路途漫漫【形近字】【听读课文】播放音频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新课精讲】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长途:本指人物的心情,这里却用来修饰“长途”,采用移情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心境无比地孤寂、悲凉,同时暗示此行的艰难。

红山茶:“红山茶"富有激情的颜色,是诗篇的一线光亮,映照出诗人压抑状态下真实的心境。

“到你头边放一束山茶花”一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有什么表达效果?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表明诗人希望萧红仍然活着,幻想她是暂时安睡,蕴含着诗人对萧红早逝的痛惜。

诗人在萧红墓前放红山茶有什么寓意?(1)“红山茶"暗含“萧红”之名。

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内容、修辞手法、情感主题等方面进行讨论。
2.交流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分享,展示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课堂练习
1.课堂小练: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改写句子等,巩固所学知识。
3.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追求和贡献。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针对本章节《萧红墓畔口占》,学生可能对墓畔口占这一文学形式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上,正处于青春期,对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较为敏感,但可能对生死、友情等深层次的主题思考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写作实践:让学生仿写墓畔口占,或创作一首表达对友情、生死等主题的诗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互动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优点,指出不足,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所学:对本节课所学的墓畔口占的文学特点、修辞手法、情感主题等进行回顾,巩固知识。
2.总结收获: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2.写作任务: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墓畔口占或抒情诗,表达对友情、亲情等主题的感悟。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字数不限。
3.情感日记:鼓励学生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在学习《萧红墓畔口占》过程中的感受,思考生死、友情等深层主题对自己的启示。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导学案》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导学案》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萧红和戴望舒这两位闻名女诗人的生平宁创作背景;2. 理解《萧红墓畔口占》和《戴望舒》这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探讨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4.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萧红和戴望舒的生平宁创作背景;2. 《萧红墓畔口占》和《戴望舒》的主题和意境;3.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 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萧红和戴望舒这两位女诗人的了解和掌握;2. 学生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3. 学生对于诗歌的主题和意境的把握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萧红和戴望舒这两位女诗人吗?你们对她们的了解有哪些?2. 播放萧红和戴望舒的相关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对她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第二步:进修诗歌《萧红墓畔口占》1.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萧红的生平;2. 逐句解读诗歌,分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第三步:进修诗歌《戴望舒》1.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戴望舒的生平;2. 逐句解读诗歌,分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步:比较分析1. 让学生比较《萧红墓畔口占》和《戴望舒》这两首诗歌,探讨它们的异同点;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诗歌风格和表现形式对于表达主题的影响。

第五步:总结反思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回顾诗歌的主题和意境;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想,培养他们对于诗歌的奇特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萧红墓畔口占》和《戴望舒》的读后感,包括对于诗歌主题和意境的理解;2.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萧红和戴望舒的生平宁作品,写一篇简短的介绍;3. 欣赏其他女诗人的作品,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或分享。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教学详案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教学详案

教案-陈志奎-《萧红墓畔口占》-2019秋季第2周教学目标:1、了解戴望舒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2、简要了解萧红的身世及其与戴望舒的友谊。

3、把握本诗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诗中所表达的丰富意蕴。

教学难点:诗中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的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一课时一、才艺展示:嗜书如命的戴望舒喜欢看书和买书是文人的共同爱好,戴望舒嗜书如命。

喜欢书的文化人,即使因为囊中羞涩,买不起书,光是看一看,摸一摸,也会感到其乐无穷。

戴望舒最喜欢逛塞纳河左岸的书摊,他说:“就是摩挲观赏一回空手而返,私心也是很满足的,况且薄暮的塞纳河又是这样的窈窕多姿!”戴望舒留学法国期间,虽然衣食无着,人在异乡,但只要手上有钱,总会量力而行,日积月累,竟然买了不少书.二、题解口占(1)不打草稿,口头述说出来(2)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口占”表明,这首诗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情感的沉淀和文学的素养聚合在一起产生的一种“裂变”,一种“反应”。

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倾述对象、特定的心情,这些要素汇流在作者的笔下,由此一挥而就,成就了不朽篇章。

三、作者及人物介绍: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出版第一本诗集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2、相关人物介绍: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

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

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四、背景链接:萧红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

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理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的木签。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新人教版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1)批改:我会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对其中的错误和不足进行指出,并提供正确的答案和解释。同时,我会在批改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表达方式,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2)点评:在作业反馈课上,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表扬其优点和进步,同时指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通过点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改进的方向。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歌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在生活中的人文价值。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 例题二:《短诗五首》中,哪一首诗的语言运用最出色?请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答案:《某某诗》的语言运用最出色,它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3. 例题三:《短诗五首》中,哪一首诗的韵律和节奏最吸引人?请分析其韵律特点和对诗歌表达的影响。
(5)诗歌交流小组:成立诗歌交流小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和心得体会,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启发。
七、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一:《短诗五首》中,哪一首诗的主题是你认为最有意义的?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答案:《某某诗》的主题最有意义,因为它通过描绘某某场景或情感,引发了读者深刻的共鸣和思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萧红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

2、认识萧红墓畔及其口占的背景和意义。

3、读懂并理解《萧红墓畔口占》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4、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认识萧红及其文学作品。

2、阅读《萧红墓畔口占》。

3、掌握文学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墓畔口占》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2、掌握如何运用文学鉴赏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展示萧红的照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萧红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在黑板上先写下“墓”字,让学生自己想象墓地的场景以及自己最初对“萧红墓畔口占”的感想。

二、阅读课文1、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文本,了解萧红墓畔及其口占的背景,为课堂阅读打下基础。

2、整体阅读在正式阅读之前,教师或学生展示萧红墓畔的照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形象地了解萧红墓畔的景象。

然后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们可以结合从图片中感受到的气氛以及文字在形象上的描写来感悟文本。

并对生词进行解释,梳理课文思路。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或者教师进行带领。

三、分步阅读1、语言态度分析阅读时间:10分钟根据课文,分析出文化和精神元素,把握和领悟语言态度。

先询问学生,文本中哪些内容颇具琐碎,为什么?哪些地方词语运用非常得当,务实且严谨?引导学生找到口占中所反映的情感因素、文化元素、精神因素。

2、情感体验分析阅读时间:10分钟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生活实际感受情感体验,花点时间写下自己的感想,也可以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对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萧红为何要写下这篇《萧红墓畔口占》?口占中透露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三、人生哲理分析阅读时间:10分钟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阅读和理解的观点,提出自己对文本的哲理判断和分析。

也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哲理内容进行分析,深化学生们对生命及爱情,比如“萧红墓畔口占”中涉及到的生、死与爱情,对于生命及爱情的看法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信息•教材名: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标题:《萧红墓畔口占》2. 课文内容概述《萧红墓畔口占》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萧红为了表达对时局和社会的触动而创作出的一首激昂的诗歌。

3. 课文目标通过学习《萧红墓畔口占》,学生将能够:•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主旨;•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理解诗歌《萧红墓畔口占》的表达意图;•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和表演方法;•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理解和创作其他诗歌作品。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运用刚学到的知识,理解和创作其他诗歌作品。

3. 教学过程本节课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1:导入与预习(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快速回顾前期相关知识,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并预测本课的主要内容。

步骤2:理解诗歌《萧红墓畔口占》(15分钟)通过师生共同朗读诗歌,让学生对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有初步的了解。

随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诗歌的主要意义和情感表达。

步骤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20分钟)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诗歌的韵律、修辞和意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分析诗歌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步骤4:朗诵和表演(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批判性朗诵和表演,让学生通过朗诵和表演的形式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同时,老师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反馈,提高他们朗诵和表演的能力。

步骤5:拓展与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创作其他诗歌作品。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素材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组织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

步骤6:课堂总结与延伸(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成果,并预告下堂课的主要内容。

萧红墓畔口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萧红墓畔口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萧红墓畔口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萧红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和掌握“墓畔口占”的含义及其文学特点;3.能够解读和欣赏“墓畔口占”;4.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1.掌握“墓畔口占”背景及其特点;2.理解古风词语的含义;3.掌握诗歌韵律及诗歌的语感表达;4.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墓畔口占的背景•萧红简介:萧红,原名谢婉莹,安徽六安人,著名女作家。

代表作品有《呐喊》、《生死场》、《三堂课》等等。

她以清新、率真的语言风格,描绘了农民的苦难和凄凉,创造了一批精彩的佳作。

•《墓畔口占》简介:《墓畔口占》是萧红的一篇小词,以“哀怨、凄楚、詈词和感伤”等情感为主旨,歌颂了为民舍生取义的革命烈士,表达了她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墓畔口占的分析•词牌体裁:折叠词•篇目结构:四句联唱,两四韵•词句分析:1.墓畔长草尽,来人何在?墓畔:墓旁尽:消失来人:墓主人何在:在哪里2.隐伏风云里,古道西飞鸦。

隐伏:隐藏风云:意指奋斗的历史古道:古时人们通行的路西飞鸦:远方传来的信报3.一纸态依依,天涯人不归。

一纸: 一张文件态:状态依依:缱绻不舍天涯人:流浪在外的人不归:无法回家4.信屑湖边蹒跚,拂过高田岗。

信屑:信碎湖:指毛泽东早年在湖南岳阳县东洞庭湖边领导农民运动高田岗:指黄麻起义的战场创新点探究•接地气的情感表达:萧红是一个写实主义的作家,她凭借对生活的深度描绘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创造出了众多的佳作。

在《墓畔口占》中,她引用了古典意境和工农斗争的现实题材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有一种深沉而恢宏的格局和鲜明的时代意义。

•古风词语的运用:萧红在《墓畔口占》中运用了大量古风词语,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塞上长城空自许”等等。

这些古典的词语不仅运用灵活,意境深邃,而且与现实题材相结合的效果更加明显,让读者既能体会到文学的美感,也能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和深刻情感。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戴望舒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2. 简要了解萧红的身世及其与戴望舒的友谊。

3. 把握本诗的情感内涵。

【重点、难点】1. 诗歌创作和修改的背景、过程。

2. 诗中所表达的丰富意蕴。

3. 诗中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的特色。

【所用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

生于浙江杭州。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

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所译魏尔伦诗。

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

1935年春回国。

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

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不久在北京病逝。

附:戴望舒著作书目《我的记忆》(诗集),上海水沫书局1029年版《望舒草》(诗集),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版《望舒诗稿》,上海杂志公司1937年版《灾难的岁月》(诗集),上海星群出版社1948年版《戴望舒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小说戏曲论集》,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戴望舒诗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现代中国作家选集?戴望舒》,香港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戴望舒译诗集》,施蛰存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戴望舒诗全编》,梁仁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戴望舒全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二、文本详析萧红(1911-1942)是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

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3.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3.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戴望舒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2. 简要了解萧红的身世及其与戴望舒的友谊。

3. 把握本诗的情感内涵。

【重点、难点】1. 诗歌创作和修改的背景、过程。

2. 诗中所表达的丰富意蕴。

3. 诗中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的特色。

【所用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

生于浙江杭州。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

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所译魏尔伦诗。

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

1935年春回国。

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

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不久在北京病逝。

附:戴望舒著作书目《我的记忆》(诗集),上海水沫书局1029年版《望舒草》(诗集),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版《望舒诗稿》,上海杂志公司1937年版《灾难的岁月》(诗集),上海星群出版社1948年版《戴望舒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小说戏曲论集》,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戴望舒诗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现代中国作家选集?戴望舒》,香港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戴望舒译诗集》,施蛰存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戴望舒诗全编》,梁仁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戴望舒全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二、文本详析萧红(1911-1942)是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通用16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通用16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通用16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篇1一、题解1、口占(1)不打草稿,口头述说出来:~电文。

(2)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一绝。

“口占”表明,这首诗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情感的沉淀和文学的素养聚合在一起产生的一种“裂变”,一种“反应”。

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倾述对象、特定的心情,这些要素汇流在作者的笔下,由此一挥而就,成就了不朽篇章。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以“口占”为题的诗,很少采用现代诗的形式,下面非常有名的两首,都是以古典诗歌的形式出现的。

口占一绝:李大钊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1916年春,日本,李大钊先生送挚友幼衡回国所作。

)被逮口占:汪精卫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 1910年3月31日,汪精卫和同盟会同志刺杀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清法庭判汪精卫“大逆不道,立即处斩”。

汪精卫在狱中写下此诗,表明他革命的决心。

这首“口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汪精卫,一个烈士,一个革命者,所以,人是很复杂的。

)2、萧红是谁?(1)萧红,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一生命运极为悲苦,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1942年1月22日,萧红在香港的一家法国医院去世(1月12日日军占领香港 ),时年31岁。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教案设计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教案设计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教案设计《<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引导学生理解《萧红墓畔口占》这首诗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让学生学会运用诗歌的意象和语言来表达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体会生命的珍贵与短暂。

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简洁含蓄的语言、独特的结构等。

引导学生对生命和友情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意象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艺术特色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分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结构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萧红和戴望舒的图片,简要介绍他们的生平及关系,引出课题《萧红墓畔口占》。

2、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3、背景介绍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1942 年因病去世。

戴望舒与萧红是好友,在萧红去世后,戴望舒前往墓地凭吊,并写下了这首诗。

4、诗歌解读分析诗歌的意象“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长途”暗示路途的遥远和艰辛,“寂寞”则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红山茶”象征着热烈和鲜艳,表达了诗人对萧红的怀念和敬意。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长夜漫漫”象征着黑暗和痛苦,“海涛闲话”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表现出萧红在死后的安详与超脱。

体会诗歌的情感整首诗既有诗人对萧红的深切怀念,又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第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理解诗歌《萧红墓畔口占》的内容,掌握诗歌的主旨。

2. 学习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3. 通过诗歌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 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诗歌的语言、修辞等手法来分析诗歌。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3. 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一)诗歌内容的理解1. 诗歌《萧红墓畔口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 诗歌中的意象“红山茶”的象征意义。

(二)诗歌语言的分析1. 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朴素洗练、情感真挚。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隐喻等。

三、教学难点(一)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1. 诗歌中隐含的对时代背景的反映和思考。

2. 诗歌中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二)诗歌情感的体验与表达1.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其怀念之情。

2.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诗歌背景介绍(1)戴望舒的文学地位我们来聊聊戴望舒,这位被誉为“雨巷诗人”的现代象征派诗人。

他的作品语言朴素洗练,情感真挚深沉,深受读者喜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萧红墓畔口占》就是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

(2)萧红的生平与贡献让我们走进萧红的世界。

萧红,原名张廼莹,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界的璀璨明星,她的作品如《生死场》、《呼兰河传》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然而,这位文学洛神的生命却异常短暂,1942年在香港因病去世,年仅31岁。

2. 诗歌创作背景(1)戴望舒与萧红的友情戴望舒与萧红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

1944年,戴望舒访问萧红墓地时,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怀念,于是即兴创作了这首诗。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生平;2.进修并掌握《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的基本内容和主题;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增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的背景知识介绍;2.《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的诗歌分析和赏析;3.与学生一起朗读《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4.学生自主创作与《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相关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进修内容呈现:老师讲解《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3.诗歌朗读: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读《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4.诗歌赏析:分组讨论《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的意义和情感,展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创作环节:学生根据《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的主题和情感,自主创作相关作品,展示个性和创意。

四、教学评判1.教室表现:考察学生在进修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表现,包括教室讨论、朗读表现等。

2.作品展示:评判学生的创作作品,看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的主题和情感。

3.思维拓展: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看是否能够深入开掘诗歌的内涵。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的背景知识和相关图片、视频等;2.诗歌文本:准备《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的诗歌文本,供学生阅读和朗读;3.创作材料:提供学生创作《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相关作品所需的纸笔、绘画工具等。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的意义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增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发展。

希望学生在本次活动中能够体会到诗歌的魅力,感受到文学对人生的启迪。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萧红及其代表作品《萧红墓畔口占》2.进修口占的形式和特点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二、教学内容:1.萧红及其代表作品《萧红墓畔口占》的背景介绍2.口占的定义、形式和特点3.《萧红墓畔口占》的分析和赏析4.口占的创作方法和示范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口占的形式和特点2.口占的赏析和创作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介绍萧红及口占的相关知识2.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口占的形式和特点3.教室展示法:学生展示口占的创作效果并进行评判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萧红和《萧红墓畔口占》的相关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讲解口占的定义、形式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口占的奇特的地方3.分组讨论口占的形式和特点,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进修4.学生展示口占的创作效果,进行同砚评判和老师点评5.总结口占的特点和创作方法,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和创作六、教学评判:1.口占的形式和特点的笔头考查2.口占的赏析和创作的小组讨论和展示评判七、作业设计:1.要求学生阅读《萧红墓畔口占》,并写一篇读后感2.要求学生创作一首口占,并在教室上进行展示和评判八、教学资源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视频等展示资料2.教材《萧红墓畔口占》及相关课文3.纸笔等写作工具九、教学后续:1.鼓励学生继续进修口占的相关知识和进行创作2.定期组织口占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进修热情和创作潜力以上是《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口占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萧红及其代表作《萧红墓畔口占》2. 了解戴望舒及其代表作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二、教学内容1. 萧红及其代表作《萧红墓畔口占》的背景介绍和分析2. 戴望舒及其代表作的介绍3. 文学鉴赏技巧的讲解4. 创作口占的实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萧红的生平及其代表作《萧红墓畔口占》的解读2. 戴望舒的文学成就及其代表作的介绍3. 如何运用文学鉴赏技巧分析文学作品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萧红和戴望舒的生平宁代表作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学鉴赏技巧3. 教室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4.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在教室上创作口占五、教学过程1. 第一节课:介绍萧红及其代表作《萧红墓畔口占》-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萧红的生平宁创作背景- 分析《萧红墓畔口占》的主题和意境2. 第二节课:介绍戴望舒及其代表作- 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宁文学成就- 分析戴望舒的代表作,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3. 第三节课:讲解文学鉴赏技巧- 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和意义- 引导学生学会用批评的眼光欣赏文学作品4. 第四节课:创作口占- 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创作口占- 学生互相交流作品,分享心得六、教学评判1. 学生的口占作品2. 学生对于萧红和戴望舒的理解和评判3. 学生对于文学鉴赏技巧的掌握情况七、教学资源1. 萧红和戴望舒的作品集2. 视频、图片资料3. 教室互动工具八、拓展延伸1. 邀请文学专家来校做讲座2. 组织学生参与文学创作比赛3. 到萧红墓畔进行实地考察和创作以上是《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020部编版】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3课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2020部编版】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3课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戴望舒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2.简要了解萧红的身世及其与戴望舒的友谊。

3.把握本诗的情感内涵。

【重点、难点】1.诗歌创作和修改的背景、过程。

2.诗中所表达的丰富意蕴。

3.诗中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的特色。

【所用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

生于浙江杭州。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

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所译魏尔伦诗。

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

1935年春回国。

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

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不久在北京病逝。

附:戴望舒著作书目《我的记忆》(诗集),上海水沫书局1029年版《望舒草》(诗集),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版《望舒诗稿》,上海杂志公司1937年版《灾难的岁月》(诗集),上海星群出版社1948年版《戴望舒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小说戏曲论集》,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戴望舒诗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现代中国作家选集?戴望舒》,香港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戴望舒译诗集》,施蛰存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戴望舒诗全编》,梁仁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戴望舒全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二、文本详析萧红(1911-1942)是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萧红墓畔口占》教案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一.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

出版第一本诗集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相关介绍:【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

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

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二.整体感知1.读出节奏;体会情感。

2.初读本诗你有怎样的感受?此诗题作“口占”,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

看过诗题,再读诗篇本身,短短四行,既无沉痛的语言,也不见泪水的痕迹,给人的印象并不强烈。

【背景链接】萧红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

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理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的木签。

”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身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

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

戴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监狱,受尽了折磨。

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过了很多年,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萧红。

【细读感悟】1.结合诗歌背景,你从“走了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体会到了什么?“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长途”强调距离之远,“寂寞”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2.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一.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

出版第一本诗集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相关介绍:【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

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

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二.整体感知
1.读出节奏;体会情感。

2.初读本诗你有怎样的感受?
此诗题作“口占”,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

看过诗题,再读诗篇本身,短短四行,既无沉痛的语言,也不见泪水的痕迹,给人的印象并不强烈。

【背景链接】
萧红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

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
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理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的木签。

”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身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

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

戴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监狱,受尽了折磨。

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过了很多年,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萧红。

【细读感悟】
1.结合诗歌背景,你从“走了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体会到了什么?
“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长途”强调距离之远,“寂寞”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2.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萧红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3.如何理解“我等待着,长夜漫漫”和“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长夜漫漫”,写
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